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利斌 王平 +4 位作者 熊健 李永武 毛新 桂龙升 彭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的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的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146枚淋巴结及11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结果 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阳性率在NSCLC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及癌旁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中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NM分期中,NSCLC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在Ⅲ期+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P<0.05);但在NSCLC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在VEGF-C、VEGF-D和VEG-FR-3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3.17±0.72)和(9.38±0.93)(P<0.01);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说明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转移和评估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洁 黎岳南 +3 位作者 牛海艳 谈顺 吴文川 黎日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HIF-1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77例胃MALT淋巴瘤bcl-2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在NHL中,HIF-1α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9.6%,高度恶性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 目的:研究HIF-1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77例胃MALT淋巴瘤bcl-2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在NHL中,HIF-1α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9.6%,高度恶性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但B细胞型与T细胞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79.2%),低度恶性组的阳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高度恶性组(P<0.05);PCNA的阳性率94.8%,高度恶性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在B细胞型和T细胞型NHL中,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组中HIF-1α与Caspase-3及PC-NA的阳性信号强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NH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IF-1α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高增殖和高凋亡发挥作用,并在其恶性转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HIF-1α有可能作为判断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过程中Claudin-1、3、4、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燕 秦蓉 +1 位作者 王弦 陈宗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7在子宫颈正常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CIN1、2、3)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2例...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7在子宫颈正常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CIN1、2、3)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2例CIN1、15例CIN2、28例CIN3和22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1、3、4、7的表达。结果从正常子宫颈组织→CIN1/2→CIN3→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laudin-1、3、4、7的表达逐渐增加。CIN3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及CIN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3与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1与Claudin-7、Claudin-3与Claudin-4的表达强度随疾病的进展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Claudin-1、3、4、7可能与子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相关,联合检测Claudin-1、3、4、7的表达可作为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位癌 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CLAUDIN-1 3 4 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OX-2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忻 胡志英 +2 位作者 赵剑虹 侯丽辉 吴效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355-357,I0014,共4页
为研究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 为研究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并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中COX-2表达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能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能抑制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表达。由此得出结论: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囊肿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环氧合酶-2 免疫组化 蛋白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P-糖蛋白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先庆 张喜平 +1 位作者 王珊 许嘉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6-378,382,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以及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在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的观察,寻找动态诊断MDR的新途径。方法:本组共51例肿瘤病人... 目的:本研究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以及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在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的观察,寻找动态诊断MDR的新途径。方法:本组共51例肿瘤病人,23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BMC及肿瘤组织的P-糖蛋白,28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BMC、CD4+、CD8+ 细胞P-糖蛋白,用免疫组化测定相应的肿瘤组织的P-糖蛋白。结果:①肿瘤患者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表达较正常人高(P< 0.05)。②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P-糖蛋白呈显著的相关性(r =0.419, P<0.05);③PBMC、CD4+P-糖蛋白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增加,可通过PBMC、CD4+P-糖蛋白的变化动态反映肿瘤细胞的变化。④用FCM检测PBMC P-糖蛋白与IC法比较,FCM方法简单,精确度高,更适合血细胞的检测。结论:PBMC、CD4+、CD8+P-糖蛋白含量与肿瘤P-糖蛋白表达有明显相关性。通过PBMC、CD4+、CD8+P-糖蛋白的检测,为临床判断肿瘤耐药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外周血 细胞 P-糖蛋白 肿瘤 多药耐药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中共刺激分子PD-L1、PD-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耿卫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PD-L2在人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PD-L1、PD-L2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18例乳腺导管内癌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PD-L2在人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PD-L1、PD-L2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18例乳腺导管内癌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人乳腺腺上皮不表达PD-L1和PD-L2,乳腺导管内癌弱表达PDL1和PD-L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D-L1和PD-L2的阳性率分别为45%(18/40)、35%(14/40),显著高于PD-L1和PD-L2在乳腺导管内癌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D-L1和PD-L2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PD-L1和PD-L2表达与ER、PR表达(P<0.05)有相关性,但PD-L1、PD-L2表达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D-L1和PD-L2表达在ER、PR、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腺癌癌细胞异常表达PD-L1和PD-L2,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D-L1和PD-L2有望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D-L1 PD-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PTEN与MMP-9、P27kip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小琼 张幸平 郭慧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03-806,816,共5页
目的: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激酶抑制蛋白(Kinase inhibited protein1,P27kip1)在乳腺癌... 目的: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激酶抑制蛋白(Kinase inhibited protein1,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三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乳腺癌病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中PTEN、MMP-9、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MMP-9、P27kip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4%、74%、62%。结论:PTEN、MMP-9、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TEN MMP-9 P27KIP1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Surv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刘军 陈江 崔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c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Bcl-2在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02例甲状腺乳头状...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c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Bcl-2在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8/102)和81.0%(83/102),而良性病变组织中分别为20.0%(4/20)和95.0%(19/20)(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显著上调,Bcl-2下调。Survivin表达与Bcl-2正相关,Bcl-2表达量的高低与分化程度正相关。survivin及Bcl-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BEL-2 SURVIVIN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中SDF-1/CXCR4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9
作者 陈强 吕家驹 +1 位作者 荆涛 周晓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3例正常肾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在79例...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3例正常肾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在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2%)高于43例正常肾组织(14.0%)(χ2=45.009,P<0.05)。SDF-1在7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和43例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05);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408~11.935,P<0.05);SDF-1的表达与CXCR4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05,P<0.05)。结论 SDF-1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骨髓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4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p4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聪 刘芳 +3 位作者 张聪 陈顺华 曹立宇 尹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组织、9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例反应性淋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组织、9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中的表达。结果 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及92例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22%、70.73%及0.00%、4.35%,20例RLH中未见IL-12p40及IL-12p70表达。IL-12p40、IL-12p70在CHL中及各亚型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DLBCL及RLH(P<0.05)。IL-12p40及IL-12p7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IL-12p40与IL-12p70在CHL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IL-12p40、IL-12p70在CHL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IL-12P40 IL-12p7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RBBP4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曹嬿 范松龙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4,RBBP4)和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BBP4、BCL-2蛋白表达,分析RBBP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4,RBBP4)和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BBP4、BCL-2蛋白表达,分析RBBP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RBBP4 mRNA的表达。结果 RBBP4、BCL-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0/72)、50%(36/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9%、16.7%。RBBP4和BCL-2高表达均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且RBBP4和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9,P<0.05)。RBBP4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9.988±1.9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58±0.489)。结论RBBP4在胃癌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BBP4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Structure and energy abilities as a component of solid composite propellants
12
作者 Anatoly G.Korepin Natalia M.Glushakova +6 位作者 David B.Lempert Anatoly I.Kazakov Gennady V.Shilov Denis V.Korchagin Vadim M.Volokhov Elena S.Amosova Sergey M.Aldosh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148-1155,共8页
The work addresses to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energyintensive compound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NBTAT),first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2... The work addresses to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energyintensive compound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NBTAT),first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2020.NBTAT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2(1)/n,density at room temperature 1.939 g/cm^(3).The energies of crystal packing and pairwis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NBTAT and its unnitrated analogue BTAT were calculated,and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BTAT molecules was calculated by quantum-chemical methods using Gaussian 09,and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BTAT in the solid phase(618 kJ/mol)was estimated.The energy capabilities of NBTAT as an oxidizer of solid composite propellants are estimated.It is shown that in metal-free compositions NBTAT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ammonium perchlorate(AP),dinitramide ammonium salt(ADN),HMX,BTAT at all stages of rocket systems,and is comparable to the superdense CL-20 yielding to the latter at the lower stages and slightly winning at the upper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heterocycles Quantum chemistry Enthalpy of formation 3 6-bis(2 2 2-trinitroethylnitramino)-1 2 4 5-tetrazine Crystal structure Energetic 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土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层黏连蛋白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花 刘旺华 +2 位作者 廖亮英 刘柏炎 蔡光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土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周围层黏连蛋白(LN)的降解机制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3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0只,健脾补土传统汤剂组10只,健脾补土超微剂型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健脾补土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周围层黏连蛋白(LN)的降解机制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3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0只,健脾补土传统汤剂组10只,健脾补土超微剂型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症状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细胞凋亡指数、MMP-9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升高,LN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补土传统汤剂组和健脾补土超微剂型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细胞凋亡指数、MMP-9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降低,LN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LN降解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健脾补土法可能通过抑制MMP-9和减少LN降解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层黏连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牦牛睾丸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莉刚 朱峻峰 +1 位作者 谷来凤 陈国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6-1662,共7页
探索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在老龄牦牛睾丸的分布特征。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9头健康老龄牦牛和10头青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特点及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光镜下,老龄牦牛生... 探索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在老龄牦牛睾丸的分布特征。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9头健康老龄牦牛和10头青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特点及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光镜下,老龄牦牛生精上皮部分或完全退化,生精小管固有膜及间质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较青年牦牛丰富;老龄睾丸间质血管及生精小管固有膜中AB-PAS阳性反应较青年牦牛增强。数据统计表明,老龄牦牛Sertoli细胞及Leydig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生精小管横截面积以及平均间质组织面积极显著大于青年牦牛(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N在老龄牦牛睾丸Sertoli细胞和肌样细胞表达与青年牦牛相近,LN在生精细胞表达降低,而在Leydig细胞几乎无表达;ColⅣ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组织表达位置及强弱相似,但其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老龄牦牛睾丸组织HSPG主要在Leydig细胞表达降低,平均吸光度检测统计极显著低于青年牦牛(P<0.01);同一年龄段LN、ColⅣ和HSPG表达无明显差异。高原环境中,老龄牦牛生精上皮退化伴随着间质成分增加、间质面积增大、Leydig细胞及Sertoli细胞数量减少等形态学变化;睾丸组织ColⅣ分泌增加且胶原纤维合成增强,LN和HSPG的显著降低可能影响Leydig细胞合成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牦牛 睾丸 层黏连蛋白 胶原蛋白 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轶林 邱小芬 +3 位作者 刘陶文 徐李容 屈元姣 陈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南溪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82例中晚...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南溪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82例中晚期NPC患者,接受顺铂+5-FU的基础化疗加放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PC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中的34例患者癌旁上皮组织(对照组)中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NPC癌旁上皮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88.2%,显著高于NPC癌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63.4%(P<0.05)。ERCC1表达与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NP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6.5%,ERCC1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在中晚期NPC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顺铂+5-FU方案的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表达有助于预测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顺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类巨细胞病毒pp65的监测及疗效、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晋松 刘东平 +11 位作者 黄晓军 吴彤 刘代红 张耀臣 苏宏 王静波 周葭蕤 刘强 殷宇明 孙瑞娟 段萱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49-754,共6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104例HSCT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104例HSCT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04例HSCT受者中29例移植后检出CMV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27.88%,其中16例为CMV血症,13例为CMV病。29例经抗病毒治疗后25例抗原转为阴性,有效率86.21%,死亡4例,病死率13.79%。CMV感染患者中,受非血缘或单倍体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与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CMV感染率分别为39.29%和14.58%,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Ⅰ度急性GVHD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9.44%,而Ⅱ-IV度急性GVHD组为46.88%,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MV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急性GVHD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MVpp65病毒抗原检测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病的监测指标,用于指导移植后抗病毒的治疗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PP65抗原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雍娟娟 吴秋良 +5 位作者 宗永生 侯景辉 梁建中 匡亚玲 奚少彦 卢佳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46例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和63例原发性鼻咽癌活检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中p63和CK5/6的强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发性鼻咽癌(P=0.005和P=0... 目的 探讨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46例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和63例原发性鼻咽癌活检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中p63和CK5/6的强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发性鼻咽癌(P=0.005和P=0.026); Ki-67的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387); 组织坏死、炎性渗出和间质促纤维增生明显; 畸形瘤巨细胞多见,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更高。5例复发性鼻咽癌细胞EBERs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结论(1)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有2个复发间歇高峰,即2~5年和9~11年。(2)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细胞p63和CK5/6强阳性表达率、鳞状分化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3)10.87%(5/46)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细胞EBERs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胃肠道转移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玉艳 安彤同 +5 位作者 杨鹭 王志杰 卓明磊 段建春 王洁 吴梅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原发性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肝、脑、骨、肾上腺等,胃肠道转移鲜有报道。北京大学肿瘤学院胸部肿瘤内科近期先后收治了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发生胃肠道转移的2例患者,本文将就其诊治及随访情况进行报告,并回顾国内外相关... 原发性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肝、脑、骨、肾上腺等,胃肠道转移鲜有报道。北京大学肿瘤学院胸部肿瘤内科近期先后收治了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发生胃肠道转移的2例患者,本文将就其诊治及随访情况进行报告,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加深对肺癌少见部位转移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消化道转移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IGF和IGF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林 李海刚 +2 位作者 林敏玲 曾韵洁 沈溪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IGF1、IGF2和IGF1R、IGF2R的表达及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IGF1、IGF2和IGF1R、IGF2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组... 【目的】研究IGF1、IGF2和IGF1R、IGF2R的表达及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IGF1、IGF2和IGF1R、IGF2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部位)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GISTs中IGF1、IGF2和IGF1R、IGF2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34/55)、49.1%(28/55)和10.9%(6/55)、18.2%(10/55)。不同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IGF1和IGF2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性别、组织学分型及部位无关(P>0.05)。IGF1和IGF2、IGF1R和IGF1、IGF1R和IGF2、IGF1R和IGF2R、IGF2R和IGF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在GISTs的发生和增殖中发挥作用,可能为GISTs良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IGF1R和IGF2R可能通过调节IGF1、IGF2在GISTs中的表达发挥作用,但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罕见良性双相分化性肿瘤——肺腺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梅放 赵婷婷 +1 位作者 高菲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肺腺纤维瘤(pulmonary adenofibr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肺原发性上皮与间质双相分化的良性肿瘤,多为胸膜下的实性界清结节,上皮呈简单的腺样结构,偶有乳头或叶状结构,上皮周围围绕着丰富的间质,间质由温和的梭形细胞及胶原组成。在目前... 肺腺纤维瘤(pulmonary adenofibr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肺原发性上皮与间质双相分化的良性肿瘤,多为胸膜下的实性界清结节,上皮呈简单的腺样结构,偶有乳头或叶状结构,上皮周围围绕着丰富的间质,间质由温和的梭形细胞及胶原组成。在目前有限的病例报道中,尚未发现与肿瘤相关的复发与转移。由于既往报道极少,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在冰冻组织病理诊断或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容易将其误诊为恶性病变。本文报道1例肺腺纤维瘤,患者为74岁女性,体检时发现左肺外周型肿物,近年缓慢增大,遂于胸腔镜下行肺叶楔形切除手术。肉眼观肿物呈类圆形,边界清晰,但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质韧。显微镜下肿瘤由结构简单的腺样分化的上皮及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间质两种成分组成,每个间质细胞周围围绕着粗细不一的胶原束,偶见小的粗乳头状或叶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腺上皮与肺泡上皮表型一致,间质细胞CD34、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CD99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以及间皮标记等均为阴性。短期随访患者无复发或转移表现。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已报道的相关病例,并对肺腺纤维瘤可能的组织学起源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纤维瘤 纤维上皮性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