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孟祖东 盛晚香 +2 位作者 王恒 王晶 宋继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IL-33及Ig E表达水平与C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U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IL-33及Ig E表达水平与C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U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18、IL-33和Ig E的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U组治疗前血清IL-18和Ig 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与治疗前相比,CU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8和Ig E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U组IL-33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U发病机制可能与IL-18和Ig E水平升高有关,而与IL-33无明显相关;2CU组治疗前后IL-18和Ig E水平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性,为评价CU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指标;3枸地氯雷他定能调控CU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IL-18和Ig 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白介素-18 白介素-33 Ig e 枸地氯雷他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闫津津 冯珍如 +4 位作者 王全桂 王美玲 闫存玲 李志艳 郑新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99-2504,共6页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161例为研...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为变应性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21例)和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蜜蜂叮咬情况等),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检测血清特异性IgE(s IgE)及anti-CCDIgE表达情况,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检测phadiatop、总IgE(tIgE)表达情况,并进行SPT。分析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蜜蜂叮咬情况、s IgE特应性变应原表达情况、phadiatop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表达情况的关联性,SPT结果与年龄、性别、phadiatop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的关联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患者s IgE、anti-CCDIgE、phadiatop、tIgE阳性表达率、SP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s IgE特应性变应原中的混合树木、葎草、艾蒿、户尘、混合尘螨、混合霉菌、蟑螂、狗毛、猫毛表达情况,phadiatop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中的树1、杂草、云杉属、葎草、树2、禾本科/谷、艾蒿、刺槐、松、粉尘螨、户尘螨、烟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蟑螂、禾本科、霉菌1、霉菌2、动物毛表达情况无关联性(P〉0.05);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蜜蜂叮咬情况,s IgE特应性变应原中的豚草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中的藜、大豚草表达情况存在关联性(P〈0.05)。SPT结果与性别、tIgE表达情况无关联性(P〉0.05);SPT结果与年龄、phadiatop表达情况存在关联性(P〈0.05)。SPT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χ_(趋势)^2=4.264,P=0.039)。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s IgE、tIgE)水平、SPT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anti-CCDIgE表达情况对确诊变应原的SPT和s IgE试验有一定干扰,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 免疫球蛋白e 皮肤点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及IgE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仲秋 林荣军 车淑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对80名哮喘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ECP及IgE进行测定,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EC...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对80名哮喘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ECP及IgE进行测定,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儿童,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发作期IgE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P和IgE都可体现哮喘患儿的发病情况,但相比于IgE,ECP能更好地反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的发病情况。因此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可作为诊断哮喘、判断病情发展状况及指导炎症治疗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免疫球蛋白e(ige)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米丽 高卫民 +3 位作者 杜中波 曹志鹏 张圆 朱宝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死亡时间(PMI)、尸体及样本保存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室温组、冷藏组、冷冻组、人工溶血组、血清样本保存组,并设立对照... 目的观察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死亡时间(PMI)、尸体及样本保存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室温组、冷藏组、冷冻组、人工溶血组、血清样本保存组,并设立对照组。大鼠处死采血后,按离心后上层血清颜色进行溶血程度分级。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在各组中的质量浓度。结果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室温、冷冻保存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随PMI的不同有明显变化,冷藏保存下浓度相对稳定;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均呈升高趋势。样本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25 d,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明显升高,但其水平受PMI、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室温或冷冻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反应 类胰蛋白酶类 免疫球蛋白e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马晓蕾 孙青苗 +1 位作者 贾军 蔡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5-769,共5页
目的:了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饮食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捕获法)检测1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尘... 目的:了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饮食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捕获法)检测1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尘螨、艾蒿、上皮组合、霉菌组合、墙草组合、花粉组合、柳树、杨树8种)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鸡蛋、牛奶、虾、羊肉、牛肉、鲤鱼、螃蟹、小麦面粉8种),并将结果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吸入物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高,其中过敏性皮炎组60%,湿疹组43%,荨麻疹组46%,过敏性紫癜组71%。食入物以牛奶的阳性率高,过敏性皮炎组和湿疹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2%和56%,荨麻疹组以海鲜过敏阳性率较高,为34%。暴露因素和疾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过敏原IgE检测为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e 食物过敏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IgE、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红杰 宋纬平 +8 位作者 阳宇 黄京璐 郝博 高迪 汤大为 王小广 刘水平 权力 罗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已检测IgE水平案例中非过敏致死案例(235例)和药物过敏性休克致死案例(32例)的基本临床资料,选取非药物过敏案例中冠心病致死和青壮年猝...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已检测IgE水平案例中非过敏致死案例(235例)和药物过敏性休克致死案例(32例)的基本临床资料,选取非药物过敏案例中冠心病致死和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致死各1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药物过敏性休克组和对照组肺和心肌组织中的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表达进行检测,计算阳性肥大细胞数及积分光密度值。结果药物过敏性休克组中18例(56.25%)血清总IgE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上限120 IU/mL,非过敏性休克案例中67例(28.51%)高于120 IU/mL。药物过敏性休克组肺与心肌组织中的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件的鉴定中,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血清总IgE有更大的优势,更适合在实际检案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类胰蛋白酶 类糜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吴革平 章如新 +3 位作者 温武 燕志强 余少卿 孙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后,DEX干预组给予DEX干预14d,而正常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后情况,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鼻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DEX干预组(P<0.05),AR组PCA试验阳性率为90%,其余两组全部表现为阴性。AR组IgE水平为(38.67±4.1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27±1.36)pg/ml(P<0.05),而IL10为(38.15±4.89)pg/ml,IFNγ为(43.01±10.8)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8.74±3.49)和(55.19±13.17)pg/ml(P<0.05);DEX干预组IgE水平为(24.23±4.38)pg/ml,较AR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为(46.18±5.01)pg/ml,IFNγ为(55.19±14.87)pg/ml,均显著高于AR组(P<0.05)。结论:GC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L10和IFNγ水平实现的,提示IL10和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扮演了抗炎因子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地塞米松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及两种氯雷他定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雪源 李安生 +6 位作者 高建明 弓娟琴 贾虹 陈敏 宗文凯 盛楠 刘训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了解322例荨麻疹患者的致病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2种氯雷他定治疗8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322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特异性IgE及过敏原的检测和分析,应用2种氯雷他... 目的:了解322例荨麻疹患者的致病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2种氯雷他定治疗8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322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特异性IgE及过敏原的检测和分析,应用2种氯雷他定片治疗8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并进行疗效对比和随访观察。结果:322例患者中有159例至少对1项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49.4%。平均阳性过敏原为(1.36±1.70)项;78例患者血清特异性总IgE阳性,阳性率为24.2%。2种氯雷他定片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指数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基愈率为37.2%,有效率为72.2%;对照组基愈率为39.0%,有效率为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能较简便地检测特异性IgE和过敏原;国产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过敏原 免疫球蛋白e 氯雷他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疤痕灸配合针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LT和I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苏 罗强 +2 位作者 吴珍 彭力 解龙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LT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疤痕灸组给予疤痕灸治疗,治疗组给予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LT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疤痕灸组给予疤痕灸治疗,治疗组给予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84.44%;疤痕灸组临床治愈率为28.88%,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指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合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LT和IgE水平上,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P<0.05)。治疗组比针刺组和疤痕灸组更能有效的降低嗽变异性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灸配合针刺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减轻症状缓解及消失的时间,更有效的恢复肺功能的指标,降低LT和IgE水平,减轻咳嗽变异哮喘患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灸 针刺 咳嗽变异性哮喘 LT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诊断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媛 刘承耀 +2 位作者 段甦 赵延明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对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客观评估包括体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体外血清特异性IgE(serum specific IgE,sIgE)检测,了解SPT、sIgE试验在诊断AR中的关系对于提高AR的诊断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 目的对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客观评估包括体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体外血清特异性IgE(serum specific IgE,sIgE)检测,了解SPT、sIgE试验在诊断AR中的关系对于提高AR的诊断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多过敏原导致的过敏性鼻炎中,不同的SPT阳性界值对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以SPT结合的阳性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在85例由7种常见过敏原所致的AR患者中,评估SPT阳性界值"+"和"++"对于UniCAP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诊断指标包括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结果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SPT结果"+"作为阳性临界值诊断AR,血清sIgE检测结果良好,其灵敏性在0.50(大豚草)到0.91(屋尘螨、粉尘螨)之间,而特异性在0.93(粉尘螨)到1.00(动物毛、屋尘螨和艾蒿)之间。当SPT阳性临界值调至"++"时,sIgE的整体灵敏性提高,而其余的诊断指标,如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在AR的诊断中,将SPT阳性的临界值设为"+"比"++"更有益于提高血清sIgE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诊断 特异性ige 皮肤点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与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媛 刘承耀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评估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与皮肤点刺试验在诊断过敏性鼻炎中的关联性。方法皮肤点刺试验中尘螨阳性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2例,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尘螨特异性IgE,包括屋尘螨及粉尘螨,统计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82... 目的评估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与皮肤点刺试验在诊断过敏性鼻炎中的关联性。方法皮肤点刺试验中尘螨阳性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2例,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尘螨特异性IgE,包括屋尘螨及粉尘螨,统计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82例尘螨过敏患者中,55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1级,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等级呈正相关(屋尘螨rs=0.58,粉尘螨rs=0.6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与皮肤点刺试验的相关系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40岁以上患者二者的检测结果无相关性。结论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正相关,且随患者年龄变化而有所差异。诊断40岁以上患者时,推荐同时进行2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诊断 特异性ige 皮肤点刺试验 粉尘螨 过敏原 血清 相关系数 屋尘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蛋白质芯片与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路雪艳 王晶 张春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为确认新型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试剂盒(芯片法)的可信度,将芯片法与荧光酶联免疫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芯片法运用荧光免疫吸附分析的原理,针对6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 E进行检测,并对比与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阳性一致率、... 目的:为确认新型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试剂盒(芯片法)的可信度,将芯片法与荧光酶联免疫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芯片法运用荧光免疫吸附分析的原理,针对6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 E进行检测,并对比与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阳性一致率、阴性一致率、整体一致率,探讨kappa值。共有456例样本用于对比分析。结果:芯片法所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屋尘螨88.6%、猫毛皮屑92.9%、鸡蛋白92.5%、虾91.5%、蚌99.3%、蟹92.2%;而荧光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分别为屋尘螨88.6%、猫毛皮屑92.9%、鸡蛋白92.5%、虾85.2%、蚌93.1%、蟹92.2%。6种过敏原的kappa值分别为屋尘螨1.000、猫皮屑1.000、鸡蛋白1.000、虾0.695、蚌0.172与蟹1.000。对于4种常见过敏原屋尘螨、猫皮屑、鸡蛋白与蟹,芯片法与荧光酶联免疫法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虾与蚌的检测一致性偏低,可能因为阴性样本数偏低、检测值位于阈值附近及芯片法敏感度较高所导致。结论:芯片法与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变应原特异性Ig E具有高度一致性,芯片法的检测结果敏感性高,是临床上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特异性Ig e 蛋白质芯片 荧光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受体基因rs4129267位点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哮喘易患性及血清IgE水平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增清 杨东新 +6 位作者 周真 赵小琴 赵慧 谢丹宇 郭素华 胡兢晶 王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4474-4477,共4页
背景有研究证实,白介素6受体(IL-6R)基因中的rs4129267位点多态性与哮喘易患性显著相关,但尚无评估rs4129267位点多态性在汉族儿童中分布情况及其与血清IgE水平相关性的研究。目的研究IL-6R基因rs4129267位点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哮喘易... 背景有研究证实,白介素6受体(IL-6R)基因中的rs4129267位点多态性与哮喘易患性显著相关,但尚无评估rs4129267位点多态性在汉族儿童中分布情况及其与血清IgE水平相关性的研究。目的研究IL-6R基因rs4129267位点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哮喘易患性及血清IgE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410例为哮喘组,同期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非哮喘患儿513例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患儿基因组DNA,采用SNa Pshot法对IL-6R基因rs4129267、rs5272361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结果两组患儿rs4129267位点和rs52723612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3.264、2.135,P〉0.05)。两组患儿rs4129267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rs52723612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基因型是儿童哮喘的影响因素(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低于哮喘组(P〈0.05)。对照组、哮喘组组内不同基因型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基因型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 IL-6R基因rs4129267位点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哮喘易患性有关,而与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疾病易感性 儿童 汉族 免疫球蛋白e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宁肺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gE、IL-6、I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葛资宇 童骄 +2 位作者 朱文雄 曾逸笛 卢芳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究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及辣椒素,复制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片组、清肝宁肺汤组、地塞米松片合清肝宁肺汤组(以下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组),以引喘诱咳... 目的:探究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及辣椒素,复制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片组、清肝宁肺汤组、地塞米松片合清肝宁肺汤组(以下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组),以引喘诱咳时2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中IL-6、IgE及ICAM-1的含量为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中IgE、IL-6、I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后清肝宁肺汤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上述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清肝宁肺汤通过降低机体IgE、IL-6、ICAM-1的含量发挥治疗CV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球蛋白-e(ige) 白细胞介素-6(IL-6) 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 清肝宁肺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菊胶囊对变应性鼻炎患者IgE、IL-4、IL-8及EOS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香菊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AR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香菊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1次/d,布地奈德鼻喷剂1~2喷/次,2次/d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香菊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gE、IL-4、IL8水平及EOS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gE、IL-4、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EOS计数明显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香菊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AR,能够显著改善血清中IgE、IL-4、IL-8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态,降低鼻腔分泌物EOS计数,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香菊胶囊服用方便,毒副作用低,可作为治疗AR的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菊胶囊 变应性鼻炎 免疫球蛋白e(ige) 白细胞介素-4(IL-4) 白细胞介素-(IL-8) 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总IgE及ECP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羚 谢娟娟 +2 位作者 钱俊 谢平 穆惠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1,3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CCSP含量,同时应用uniCAP100变态反应检测仪检测血清总IgE、ECP;另设25例正常婴幼儿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组患儿血清的CCSP含量显著降低(t=10.52,P<0.001)、血清总IgE显著增高(t=5.96,P<0.01)、血清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RSV组患儿血清CCSP与总Ig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54,P<0.05)、血清CCSP与ECP(r=-0.166,P>0.05)以及总IgE与ECP(r=0.137,P>0.05)之间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CSP的降低与总IgE水平的增高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CP无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ige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温阳、通窍止涕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gE、EOS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葛仪方 谯凤英 刘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益气温阳、通窍止涕方联合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嗜酸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另给予益气... 目的 探讨益气温阳、通窍止涕方联合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嗜酸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另给予益气温阳、通窍止涕方联合治疗,持续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血清IgE、EOS计数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和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喷嚏”“清涕”“鼻痒”和“鼻塞”症状积分以及血清IgE、EOS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6.67%(46/60),随访6个月复发率9.09%(5/55)低于对照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温阳、通窍止涕方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E、EOS水平,且能减少复发,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益气温阳 通窍止涕 免疫球蛋白ige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对B细胞分泌特异性IgE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素贤 黄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 T细胞对 B细胞产生特异性 Ig E (SIg E)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 ,分离小鼠脾脏 T、 B细胞 ,分组进行细胞培养 ,观察哮喘鼠 T细胞对 B细胞分泌 SIg E的影响 ,并以EL ISA法检测不同组合细胞培...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 T细胞对 B细胞产生特异性 Ig E (SIg E)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 ,分离小鼠脾脏 T、 B细胞 ,分组进行细胞培养 ,观察哮喘鼠 T细胞对 B细胞分泌 SIg E的影响 ,并以EL ISA法检测不同组合细胞培养上清中 SIg E。结果 :在有或没有特异性抗原参与时 ,哮喘鼠 B细胞分泌 S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B细胞 (P<0 .0 5 ) ;自身 T细胞均可降低哮喘鼠 B细胞分泌 SIg E的水平 (P<0 .0 5 ) ;无论特异性抗原是否参与 ,从数值上看 ,哮喘鼠 T细胞有使对照鼠 B细胞 SIg E分泌水平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 :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 ,尤其是 SIg E的产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T细胞功能异常是哮喘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免疫球蛋白e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猝死豚鼠不及时冷藏对血清IgE的影响及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俊 余舰 刘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研究豚鼠过敏性猝死后血清Ig E随死亡时间(PMI)的变化规律,探讨冷藏尸体血清Ig E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过敏性猝死的豚鼠模型,置室温(20℃)保存6 h后,于4℃冷藏,于死后6、12、24、36和48 h取血清,同时设立对照... 目的研究豚鼠过敏性猝死后血清Ig E随死亡时间(PMI)的变化规律,探讨冷藏尸体血清Ig E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过敏性猝死的豚鼠模型,置室温(20℃)保存6 h后,于4℃冷藏,于死后6、12、24、36和48 h取血清,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豚鼠血清Ig E的含量。结果过敏性猝死豚鼠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后6、12、24、36和48 h之间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猝死6 h后将尸体置于4℃冷藏条件下保存,48 h内进行血清Ig E检测对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仍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冷藏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善玉 赵凯姝 +2 位作者 李波 鲁继荣 魏景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患儿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TGFβ1、IgE水平,其中发作期42例、缓解期56例;设正常对照52例。结果:在哮喘组,血...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患儿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TGFβ1、IgE水平,其中发作期42例、缓解期56例;设正常对照52例。结果:在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9±6.00)ng·L-1,(58.16±15.47)ng·L-1](P<0.05),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9±96.05)ng·L-1](P<0.05);在发作期血清IL4、IgE水平[(105.86±34.33)ng·L-1,(270.21±74.84)ng·L-1]均高于缓解期[(61.58±11.04)ng·L-1,(152.80±45.15)ng·L-1](P<0.05),在发作期血清TGFβ1水平[(41.97±12.77)ng·L-1]均低于缓解期[(63.40±23.40)ng·L-1](P<0.05)。IL4与IgE呈正相关(r=0.581,P<0.001),TGFβ1分别与IL4、IgE呈负相关(r1=-0.614,P<0.001;r2=-0.609,P<0.001)。结论:IL4可促进哮喘患儿IgE分泌,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产生TGFβ1,这一机理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血液 白细胞介素4/血液 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液 免疫球蛋白e/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