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纵向失衡、流动性约束与企业社会责任
1
作者 李志聪 陈志勇 陆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在分权治理框架下,地方财政纵向失衡可能会加剧企业流动性约束,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 在分权治理框架下,地方财政纵向失衡可能会加剧企业流动性约束,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降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在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这一效应在非国有、高杠杆率、位于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以及位于二线城市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引致的信贷挤出效应和财政收支决策调整加剧了企业流动性约束,从而抑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纵向失衡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和员工责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对股东责任和社会公共责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加快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完善政府融资管理方式、稳定企业税费负担预期和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对于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和企业流动性约束、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企业社会责任 流动性约束 信贷挤出 财政收支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处理处罚救济中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之区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
作者 郑石桥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开始,相关法律法规从提高审计处理处罚救济的效率出发,将审计处理处罚的标的区分为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把财政收支作为内部行政行为,财务收支作为外部行政行为,分别实施不同的救济方式。但是,这种救济...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开始,相关法律法规从提高审计处理处罚救济的效率出发,将审计处理处罚的标的区分为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把财政收支作为内部行政行为,财务收支作为外部行政行为,分别实施不同的救济方式。但是,这种救济制度在实践操作上和理论逻辑上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这种困境的路径有两个:路径之一是按审计处理处罚的客体来区分处理处罚行为,将政府及其部门的处理处罚作为内部行政行为,将组织单位的处理处罚作为外部行政行为;路径之二是不再将审计处理处罚区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由对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审计客体自己选择救济方式。在修订《审计法实施条例》时可以直接按审计客体来区分审计处理处罚救济措施,或者淡化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划分,由审计客体自行选择救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法 政府审计 审计处理处罚救济 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 行政行为 审计客体 审计司法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常股、存积盐法的演变
3
作者 宋上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明正统五年,户部规定两淮、两浙、长芦运司常股盐挨次守支,存积盐随到随支。常股和存积盐搭配开中,二者盐价比从正统时1∶4,至成化时1∶1.5,到弘治接近1∶1,在价格和守候时间上趋于一致。正德元年户部将存积盐改为挨次守支,相当于废除... 明正统五年,户部规定两淮、两浙、长芦运司常股盐挨次守支,存积盐随到随支。常股和存积盐搭配开中,二者盐价比从正统时1∶4,至成化时1∶1.5,到弘治接近1∶1,在价格和守候时间上趋于一致。正德元年户部将存积盐改为挨次守支,相当于废除了存积盐法。嘉靖九年后,户部将山东运司也纳入存积盐划分范围,规定两淮等四运司盐课的40%定为常股盐,供应九边客兵粮饷,占比60%的存积盐,补充主兵粮饷。《明史》记载常股盐供应主兵粮饷的说法,属于臆测。常股、存积盐法是中国古代食盐专卖制度的创举,官府试图对于盐引售卖作出预算和规划,但随着明代中后期边镇粮饷激增,运司盐课年年开中殆尽,甚至透支开派,使得存积盐法有名无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中法 常股盐 存积盐 边镇粮饷 户部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公共事务支出、农民财产权益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4
作者 夏炜祁 张安录 张明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73,共15页
平衡集体经济收益的提留与分红比例有助于发展集体公共事务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双目标的实现。从财务收支平衡的视角,构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6年和2024年对佛山市南海区176个村社的跟踪调查,探讨集体与... 平衡集体经济收益的提留与分红比例有助于发展集体公共事务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双目标的实现。从财务收支平衡的视角,构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6年和2024年对佛山市南海区176个村社的跟踪调查,探讨集体与个人间的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在“自由探索”阶段,村社倾向于为村民股东分配更高的收益份额,样本村社集体提留比例平均值约为31.5%;第二,公共事务支出越高的村社,集体的收益提留比例越高,经济条件越好的村社,集体提留比例越低;第三,“分六留四”政策落实阶段,集体提留比例均值上升到41.9%,集体公共事务支出增加,村社治理水平提升。“分六留四”政策通过“刚性指导”和“柔性执行”,既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又提高了村社“自我造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 “分六留四”政策 收益分配 集体提留比例 财务收支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毛瑛 吴静娴 +3 位作者 井朋朋 刘锦林 朱斌 李翌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从医疗服务能力、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等角度,分析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2009—2013年经济运行及发展状况。方法采集2009—2013年陕西省卫生计生财务年报,采用比较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全省210家县级公立... 目的从医疗服务能力、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等角度,分析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2009—2013年经济运行及发展状况。方法采集2009—2013年陕西省卫生计生财务年报,采用比较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全省210家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数量逐年增加,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财务收支状况良好,收支结构日趋合理;资产及负债规模逐年同步扩大。结论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存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但药品零差率政策效果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公立医院 医疗服务能力 财务收支 资产负债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基于区域开放的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傅强 马青 Sodnomdargia Bayanjargal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5,共7页
随着全球化推进,各国开始不断消减贸易壁垒,环境规制程度跟着提升,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规制相关政策执行者,国家的环境治理直接受到其环境规制策略影响。论文围绕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问题,采用变截距GLS方法和Hansen提... 随着全球化推进,各国开始不断消减贸易壁垒,环境规制程度跟着提升,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规制相关政策执行者,国家的环境治理直接受到其环境规制策略影响。论文围绕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问题,采用变截距GLS方法和Hansen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29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面板数据,将地方政府竞争作为门槛变量,分析在不同门槛值下地方政府竞争、区域开放对工业环境规制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财政收支分权和贸易政策对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积极或恶化作用,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实现环境有效规制。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财政收入分权度较低、财政支出分权度较高、贸易开放度高、金融开放度高和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和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环境规制呈边际递减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表现出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环境规制非单调性,西部地区存在对工业环境规制呈边际递减的抑制作用。总之,样本期间内地方政府竞争程度有助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环境进行有效规制,中部地区跨越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失灵,西部地区则存在较严重环境规制失灵问题。为了规避环境规制失灵,我们应提高外商投资的进入环境门槛,地方政府在治理环境时,应削减对自己地区的行政垄断,推动各级地方政府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并由较高层级的政府来承担环境规制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断降低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规制 地方政府竞争 贸易开放 财政收支分权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息 孙继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2期95-97,共3页
文章运用1997—201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会使房价进一步上涨;房地产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具... 文章运用1997—201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会使房价进一步上涨;房地产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房价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水平对房价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较大,低的地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被引量:20
8
作者 安彦林 李齐云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5,共8页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财政自主度 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供给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基于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水 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10,16,共7页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在权力结构、责任结构和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江苏苏南、苏北地区的财政收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投入主体、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应建立财政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合理运...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在权力结构、责任结构和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江苏苏南、苏北地区的财政收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投入主体、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应建立财政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合理运用以及发挥“绿箱”等支持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决策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和管护制度的改革,从而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财政收支 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预算执行中超收超支的形成机制及治理 被引量:33
10
作者 孙玉栋 吴哲方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2,共12页
近几年,我国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和超支问题随着超收规模和超支规模的扩大而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于超收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诸多探讨,普遍认为超收是超支的决定因素。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超收和超支形成机制的结果显示:虽然超收是超支最... 近几年,我国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和超支问题随着超收规模和超支规模的扩大而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于超收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诸多探讨,普遍认为超收是超支的决定因素。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超收和超支形成机制的结果显示:虽然超收是超支最初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地方政府支出需求的刚性和对资金自由裁量权的追求形成了对超收的"倒逼机制",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所产生的支出缺口,使得地方政府逐渐对财政超收产生了路径依赖。解决超收和超支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防止超收与超支的直接转化。此外,如何加强预算约束,从技术、行政和法制层面控制超收规模也是下一步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超收 财政超支 超收率 超支率 预决算偏离度 倒逼机制 公共预算改革 预算支出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收支的规模与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宏伟 李平 樊明太 《西部论坛》 2012年第6期38-51,共14页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于大量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使大口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我国政府职能偏好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忽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应优化财政收支预决算,强化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应转变政府职能,合理使用政府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政策着力点偏向分配公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政府收入 居民收入 企业收入 财政收入 预算外收入 制度外收入 宏观税负 政府支出 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质量与财政收支违规行为 被引量:31
12
作者 黄溶冰 乌天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从审计效力与审计效果双维视角研究了我国国家审计质量与财政收支违规行为的关系,探讨从"屡审屡犯"到"审计免疫"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审计处理、审计移送的效力与效果二元化是导致当前低审计质量扩散效应的主要成... 从审计效力与审计效果双维视角研究了我国国家审计质量与财政收支违规行为的关系,探讨从"屡审屡犯"到"审计免疫"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审计处理、审计移送的效力与效果二元化是导致当前低审计质量扩散效应的主要成因,针对财政收支违规行为,审计处理的问题多但落实和整改的问题少,自然不会产生"审计免疫"的良性循环。不同递推方案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审计效力与效果并重的双高平衡型审计策略有助于防范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过快增长,强调审计建议的以审促改的预防驱动型审计策略能够实现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逐年减少,仅强调审计效力的威慑驱动型审计策略或仅强调审计效果的回应驱动型审计策略则无益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家审计战略转型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形成审计免疫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质量 财政收支 违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42
13
作者 储德银 邵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43,共14页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是助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增进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继而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将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时纳...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是助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增进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继而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将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实证探究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而后通过进一步标准化回归估计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经济增长,还通过作用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公共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权、地方债务与现代财政改革——基于财政分权不同角度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杰茹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2,共11页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从支出、收入和纵向财政不平衡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分权效应不能一概而论,提高收入分权,降低支出分权,缓解纵向财政不均衡,将有助于减少地方债务。构建现代政府间关系,"五五分成"后亟需增加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严格政府支出管理;同时适度放松收入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立法权,构建地方税体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水平 支出分权 收入分权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财政自给能力比较及提升对策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友祥 江妮娅 刘立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58,共6页
财政自给能力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吉林省财政自给能力演进变化进行比较,发现吉林省财政自给能力持续走低,目前的收支缺口依然较大。成因在于现行国家财税制度影响和地方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因此,吉林省要... 财政自给能力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吉林省财政自给能力演进变化进行比较,发现吉林省财政自给能力持续走低,目前的收支缺口依然较大。成因在于现行国家财税制度影响和地方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因此,吉林省要提升财政自给能力,首先要解决内在动力问题,如支持地方支柱税源的培育壮大、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等;其次要解决外在动力问题,如中央适当下放税收立法权、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自给能力 财政收支 中央转移支付 分税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荣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29,共6页
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从1995年54个国家GDP 和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关系的分析,可得结论:低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 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1.1722;高收入国家GDP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 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从1995年54个国家GDP 和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关系的分析,可得结论:低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 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1.1722;高收入国家GDP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0.2443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主要受财政收入规模和上年财政支出规模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合理规模 财政收入规模 GDP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收支对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宪 黄健柏 董晶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还有1.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利用1995年至2006年全国农民工... 目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还有1.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利用1995年至2006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数据,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考虑财政收入(支出)对农民工就业影响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约2 000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显著影响,保持适当国家财政赤字运行有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到2015年,我国可基本解决近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支 农民工就业能力 OLS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处理、审计整改与财政收支违规行为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溶冰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6,共6页
基于2006-2012年的审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中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和审计建议的处理与整改对于审计查出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审计署特派办还是地方审计机关,虽然独立性和隶属关系不同,但在审计处理和审计... 基于2006-2012年的审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中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和审计建议的处理与整改对于审计查出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审计署特派办还是地方审计机关,虽然独立性和隶属关系不同,但在审计处理和审计整改之间并未形成交互加强的互补关系。研究发现表明,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和促进政府良治的过程中,国家审计的现实表现与服务国家治理、提倡审计免疫的理论要求尚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审计处理与审计整改协同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支违规行为 审计处理 审计整改 互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风险防范与公共财政收支取向:观察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刁伟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3,共11页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缺口扩大将是我国财政运行的"新常态",而在财政新常态下,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悬崖的权衡。利用政府债务可持续模型,对上述两种政策取向进行了量化估测,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坚持...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缺口扩大将是我国财政运行的"新常态",而在财政新常态下,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悬崖的权衡。利用政府债务可持续模型,对上述两种政策取向进行了量化估测,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坚持财政审慎和管控债务原则,同时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应坚持实践思维,利用PPP模式防止出现"财政悬崖",注重供给管理,不逾越债务货币化的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赤字 政府债务 公共财政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的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106
20
作者 晏维龙 韩峰 汤二子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共11页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治理出现了新动向、新变化,国家审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审计必须顺应时势、适时变革、创新发展。为适应国家治理的新变化,国家审计在理念观念、功能作用、范围...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治理出现了新动向、新变化,国家审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审计必须顺应时势、适时变革、创新发展。为适应国家治理的新变化,国家审计在理念观念、功能作用、范围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均需突破原有限制,朝着价值理性审计、建设服务型审计、数字信息化审计、公权力全覆盖审计的方向积极变革与创新发展。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廉政建设、推动依法治国以及促进深化改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 国家审计革命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价值理性审计 建设服务型审计 数字信息化审计 公权力全覆盖审计 智慧型审计 工具理性审计 批判型审计 机械型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