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rahertz pulse on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eye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Jin-Wu Zhao Ming-Xia He +6 位作者 Li-Jie Dong Shao-Xian Li Li-Yuan Liu Shao-Chong Bu Chun-Mei Ouyang Peng-Fei Wang Long-Ling Su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01-407,共7页
In recent years, the advances in terahertz applications have stimulated interest in the biologica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is frequency range. We study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three types of cells exposed to ... In recent years, the advances in terahertz applications have stimulated interest in the biologica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is frequency range. We study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three types of cells exposed to terahertz radiation,i.e., human ARPE-19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simian virus 40-transformed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and human MIO-M1 Müller cells. We find that the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heat shock is unaffected, indicating that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s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survey demonstrates that 6-hour irradiation with a broadband terahertz source results in specific change in gene expression and also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genes. Our results imply that the effect of terahertz radiation on gene expression can last over 15 hours and depends on the type of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radiation eye CELLS gene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Nanobiomaterials in the Therapy and Imaging of Acute Liver Failure 被引量:4
2
作者 Yuanyuan Jin Haixia Wang +4 位作者 Ke Yi Shixian Lv Hanze Hu Mingqiang Li Yu T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74-109,共36页
Acute liver failure(ALF),a fatal clinical disease featured with overwhelming hepatocyte necrosis,is a grand challenge in global health.However,a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option for curing ALF is still absent,other tha... Acute liver failure(ALF),a fatal clinical disease featured with overwhelming hepatocyte necrosis,is a grand challenge in global health.However,a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option for curing ALF is still absent,other than liver transplantation.Nanobiomaterials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F.The liver can sequester most of nanoparticles from blood circulation,which becomes an intrinsic superiority for nanobiomaterials targeting hepatic diseases.Nanobiomaterials can enhanc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ree drugs,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LF.Nanobiomaterials can also increase the liver accumulation of therapeutic agents and enable more effective targeting of the liver or specific liver cells.In addition,stimuli-responsive,optical,or magnetic nanomaterials exhibit great potential in the therapeutical,diagnostic,and imaging applications in ALF.Therefore,therapeutic ag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nanobiomaterials increase the specificity of ALF therapy,diminish adverse systemic effects,and offer a multifunctional theranostic platform.Nanobiomaterial holds excellent significance and prospects in ALF theranostic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s and targeting strategies of various nanobiomaterials in ALF.We highlight recent developments of diverse nanomedicines for ALF therapy,diagnosis,and imaging.Furthermore,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 theranostics of ALF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iver failure NANOMATERIALS Drug/gene/cytokines delivery Targeted therapy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retroviral vectors to induce a strong expression of human interferon-β gene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3
作者 曹广文 高军 +3 位作者 杨文国 戚中田 杜平 孔宪涛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Establishing the hepatoma cell-specific expression of human interferon gene mediated by retroviral vectors. Methods: Human interferon-β complementary DNA (IFN-β cDNA) was inserted into polylinker site of pMNSM retro... Establishing the hepatoma cell-specific expression of human interferon gene mediated by retroviral vectors. Methods: Human interferon-β complementary DNA (IFN-β cDNA) was inserted into polylinker site of pMNSM retroviral vector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pMNSIFNB, where the transcription of IFN-β gene was driven by SV40 early region promoter, and MNAIFNB, where the transcription of IFN-β gene was driven by SV40 early region promoter regulated by α-fetoprotein enhancer. The retroviral constructs were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into PA317 amphotropic packaging cells by means of lipofectamine mediated gene transfer procedure. The plasmids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among (4-25)x103 colonies/μg DNA/106 PA317 cells. The retrovirus infection efficiency was among (4. 5-500)x104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ml. The recombinant retroviruses were used to infect human hepatoma cells, renal cell carcinoma cells and melanoma cell lines in the presence of 4 μg/ml polybrene. Results: Dot hybridization of total RNA from the neomycin resistant colonies and interferon expression assay indicated that human α-fetoprotein enhancer induced efficient and specific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of IFN-β gene driven by the promoter of different origin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by which α-fetoprotein was highly produced. Conclusion: Cis-active element of α-fetoprotein gene can drive IFN-β gene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which presents some valuable materials for the hepatoma-specific immune gen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NTERFERON-Β RETROVIRAL vector hepatoma TISSUE-SPECIFIC transcription regulatory sequence gene expression gene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中不同大脑活动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4
作者 翁玉悦 翁旭初 耿红岩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87,共14页
大脑活动受到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以反映大脑活动状态的改变。随着脑成像基因组学的发展,结合跨皮质区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转录组分析,目前已经能够检测到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基因组变化。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步应用于神... 大脑活动受到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以反映大脑活动状态的改变。随着脑成像基因组学的发展,结合跨皮质区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转录组分析,目前已经能够检测到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基因组变化。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步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中,以探究基因表达与大脑活动的关系。对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基因在AS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ASD脑活动变化分析、发病机制探究和临床治疗对策开发提供生理功能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脑成像 大脑活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组方熏蒸疗法对家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差异基因分析及聚类分析
5
作者 张力文 王兴桂 +1 位作者 李春 庞平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苗药组方熏蒸疗法对家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KOA)模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意义。方法:将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苗药熏蒸组、清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木瓜蛋白酶在... 目的:探讨苗药组方熏蒸疗法对家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KOA)模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意义。方法:将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苗药熏蒸组、清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木瓜蛋白酶在兔膝关节腔内注射的方法复制早期KOA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苗药熏蒸疗法治疗20天,运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软骨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最后将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RMA算法进行预处理,通过相关基因分析软件进行差异基因(difference gene,DEG)分析,并对其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DEG分析显示,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基因有827个,上调435个,下调392个;苗药熏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基因有208个,上调112个,下调96个;清水熏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基因有152个,上调93个,下调59个。聚类分析显示,每个实验组的标本基本为一类,每个标本重复性好,每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它们的基因表达各有特点。结论:基因芯片检测可以发现苗药熏蒸疗法治疗早期KOA的差异表达基因,而聚类分析发现其相关基因的改变及其基因表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基因芯片技术 苗药熏蒸疗法 差异表达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6
作者 阚书慧 李朋成 +2 位作者 孔连委 白丽 张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影响。方法选择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 目的探讨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影响。方法选择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调任督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血清TLR4、Eotaxin、sST-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62%,44/47)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呼气峰值流量(PEF)变异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LR4、Eotaxin、sST-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显著改善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LR4、Eotaxin、sST-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调任督针刺法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性哮喘 Toll样受体4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诱导PIG3和GADD45基因mRNA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艳 李玉文 +3 位作者 封江彬 陆雪 刘青杰 苏旭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后,初步分析受照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状况,并探讨上述基因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及意义。用^(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10Gy)照射和照射后... 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后,初步分析受照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状况,并探讨上述基因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及意义。用^(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10Gy)照射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72h)收集细胞,抽提mRNA,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5Gy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高,在8h时均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PIG3和GADD45基因对辐射均较敏感,其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但相比而言,PIG3的表达随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的变化更加显著,更有潜力作为生物剂量计以满足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淋巴细胞 PIG3 GADD45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上调 被引量:9
8
作者 傅春玲 童建 +2 位作者 江伟威 张军宁 洪承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体外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运用mRNA水平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1、2、3、5Gy X射线照射后24h,GADD45和...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体外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运用mRNA水平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1、2、3、5Gy X射线照射后24h,GADD45和p21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GADD45基因表达在1-5Gy照射剂量范围内呈指数相关。p21基因表达在1-3Gy照射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但5.0Gy照射后,其表达不再继续增加。结果表明,X射线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的表达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上调,GADD45更适合发展为核事故受照射人员的分子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基因45 p21 基因表达变化 电离辐射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基因治疗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建勇 王彬尧 +3 位作者 王长谦 厉锦华 李慧丽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9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诱导因子1(HIF-1)在活体心肌内表达后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建立兔缺血心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基因注射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毛细血管染色、密度分析检测基因表达及疗效。结果实验组动物局部能够表达外源基因... 目的探讨诱导因子1(HIF-1)在活体心肌内表达后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建立兔缺血心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基因注射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毛细血管染色、密度分析检测基因表达及疗效。结果实验组动物局部能够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心肌血管新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IF-1基因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从而为冠心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治疗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防御素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真核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卓 舒强 +3 位作者 赵正言 陈智 姚航平 方向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阳离子抗菌肽——β-防御素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大鼠β-防御素2(rBD 2)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中,重组质粒pShuttle-CMV-rBD 2转化E.coli B J51...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阳离子抗菌肽——β-防御素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大鼠β-防御素2(rBD 2)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中,重组质粒pShuttle-CMV-rBD 2转化E.coli B J5183-AD-1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 dE asy-1发生同源重组,重组质粒pA dE asy-rBD 2转染293细胞进行腺病毒表达载体的包装。将包装成功的腺病毒感染cos-7细胞,并建立SD大鼠腺病毒感染模型,进行β-防御素2多肽的体外和体内表达,采用W estern b lot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包含大鼠β-防御素2基因,滴度达到109PFU/m l,W estern b lot与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到β-防御素2在SD大鼠体外、体内的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阳离子抗菌肽——β-防御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类/遗传学 腺病毒 人/遗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Β-防御素 抗菌肽 腺病毒表达载体 基因重组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RNA干扰对AD293细胞中HBcAg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宁 羊正纲 +3 位作者 朱海红 姚航平 侯晓丽 吴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效应对HBc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HBcAg基因的小发夹RNA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shRNA表达载体和HBcAg-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人胚肾细胞株AD293,以空载体组以及针对无关序列...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效应对HBc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HBcAg基因的小发夹RNA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shRNA表达载体和HBcAg-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人胚肾细胞株AD293,以空载体组以及针对无关序列的shRNA表达载体组为阴性对照,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NAi的抑制效果。结果构建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可以抑制HBcAg基因在AD293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率可达76%,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cAg基因的mRNA,抑制率可达58.6%。结论质粒介导的RNAi可以有效抑制HBcAg基因的表达,为利用RNAi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分析 基因疗法 RNA/遗传学 基因表达调控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辐射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救治小鼠γ射线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婷婷 连利霞 +1 位作者 牟英 杨占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为研究抗辐射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哺乳动物急性放射损伤的影响,探讨一种新的救治放射损伤的转基因技术。将自行构建的pCMV-HA-pprI质粒注入接受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肌肉内,采用活体基因电转导技术将该基因导入细胞内,观察照后第1、7... 为研究抗辐射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哺乳动物急性放射损伤的影响,探讨一种新的救治放射损伤的转基因技术。将自行构建的pCMV-HA-pprI质粒注入接受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肌肉内,采用活体基因电转导技术将该基因导入细胞内,观察照后第1、7、14、28和35天小鼠死亡率、血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6Gyγ射线可引起小鼠急性致死性放射损伤,转基因组小鼠死亡率(1/1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小鼠死亡率(4/10)。与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pprI基因转染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红细胞总数于照后第7天显著增高(p<0.05);血小板数于第7、14天显著增高(p<0.05);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于照后35天恢复正常;pprI基因转染组脾细胞凋亡率于第7、14、28天显著降低(p<0.05);胸腺细胞凋亡率于第1、7、14、35天显著降低(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于第1、7、14和28天显著降低(p<0.05),并且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凋亡率均于照后28天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抗辐射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动物急性致死性放射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辐射球菌 PPRI 转基因 放射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小鼠血细胞ATM、CDKN1A、DDB2和GADD45A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明娟 王维维 +2 位作者 陈士伟 程赢 闵锐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3-98,共6页
观察小鼠全身γ射线辐照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具有指示生物受照剂量潜力的指标。BALB/c小鼠,以0.8和1.6 Gy/min两种剂量率,分别进行0、2、4、6和8 Gy不同剂量照射。照射后4、8、12... 观察小鼠全身γ射线辐照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具有指示生物受照剂量潜力的指标。BALB/c小鼠,以0.8和1.6 Gy/min两种剂量率,分别进行0、2、4、6和8 Gy不同剂量照射。照射后4、8、12、24和48 h眼眶取血,AxyPrep试剂盒抽提全血细胞总m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析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CDKN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DDB2(Damage-specific DNA-binding protein 2)和GADD45A(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alpha)转录水平。GraphPad Prism 5.0 software package(GraphPad Software,USA)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照射对照组比,在2—8 Gy剂量范围,0.8 Gy/min剂量率照射条件下,照射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基因ATM、CDKN1A、DDB2和GADD45A表达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变化程度与受照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存在效应关系。相同照射剂量条件下剂量率增高,基因表达变化的幅度更明显。依据上述基因随照射后不同时间表达改变的信息,有可能在一定辐照剂量范围内,用DNA损伤修复蛋白基因表达指标估计生物体受照剂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生物剂量计 修复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中动脉化疗对p53和ki-67表达及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运胜 姜淮芜 +2 位作者 汪盛贤 肖仕明 刘小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中动脉化疗对原发灶和癌旁转移淋巴结p53、ki-67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5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2组,20例术中经胃周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即术中灌注(intraoperative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IAIC)组,15例...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中动脉化疗对原发灶和癌旁转移淋巴结p53、ki-67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5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2组,20例术中经胃周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即术中灌注(intraoperative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IAIC)组,15例术前介入化疗即术前介入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灶和癌旁转移淋巴结p53、ki-67蛋白基因表达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组动脉化疗前、动脉化疗后p53、ki-67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立即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IC组治疗后原发灶、癌旁转移淋巴结的p53、ki-67表达与术前介入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IC组原发灶、癌旁淋巴结的AI不如术前介入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IAIC可增强药代动力学优势和精确的靶向化疗,对减少和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IAIC可望成为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药物疗法 P53 KI-67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的cDNA基因芯片图像自动划格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聂桂军 王靖 +3 位作者 王加俊 叶锡君 陈强 杨静宇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针对cDNA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中划格对提取杂交荧光样点杂交强度信息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的cDNA基因芯片图像自动划格算法,采用NCBI上GEO数据库中cDNA基因芯片图像进行划格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互补DNA 基因芯片 划格 基因表达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对SD大鼠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秀军 张伟 +3 位作者 李建国 尹晶晶 周晋源 闻建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4-18,共5页
研究了2.0 Gyγ射线照射对大鼠血液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影响。通过体内、外实验,用2.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24 h,提取血液中淋巴细胞的RNA,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24 h,体外和体内共同的差异... 研究了2.0 Gyγ射线照射对大鼠血液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影响。通过体内、外实验,用2.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24 h,提取血液中淋巴细胞的RNA,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24 h,体外和体内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322条,其中下调表达有497条,上调表达有633条,有192条表达不一致。结合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数据库,共同涉及到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分别有53、19、28个。结合KEGG数据库,共同包含的pathway有12条通路。此外,还发现了Serpinb2、Creb3l2、Pacrg、Vamp1和Il16等与辐射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淋巴细胞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17
作者 裴振 霍小蕾 +3 位作者 田向阳 张毅强 贾建桃 韩玲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18842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LINC00467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收集的25对NSCL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NCI-H1299)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467的表达;然后将NSCLC细胞系A549分别转染LINC00467siRNA(si-LINC00467组)和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分子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结果 GEO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LINC0046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和上皮正常细胞相比较,NSCLC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A549细胞中si-LINC00467组中LINC0046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si-NC组,si-LINC00467组CyclinD1和CDK6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LINC00467呈高表达,沉默LINC00467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s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表达数据库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 细胞增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1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坤 胡晓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心肌凋亡、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和心房电重构等病理过程参与了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阐明其中病理机制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研究发现,微小RNA-21(miR-21)作为一类新型内源性调节因子,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 心肌凋亡、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和心房电重构等病理过程参与了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阐明其中病理机制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研究发现,微小RNA-21(miR-21)作为一类新型内源性调节因子,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高血压和心脏肥大、促进心肌纤维化进展、促进心房电重构等作用。本文就miR-21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miRNA作为心脏疾病临床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基因表达 心脏扩大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心脏病/治疗 心脏病/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苘 鲁德强 +1 位作者 姜槐 许正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毫米波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16 GHz、强度为1.0和3.5 mW/cm2的毫米波分别每天连续辐照HaCaT细胞30 min。细胞经不同次数辐照后,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毫米波反应基因,并以RT-PCR验证基因芯... 目的:研究低强度毫米波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16 GHz、强度为1.0和3.5 mW/cm2的毫米波分别每天连续辐照HaCaT细胞30 min。细胞经不同次数辐照后,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毫米波反应基因,并以RT-PCR验证基因芯片筛选得到的结果。结果:经基因芯片筛选和RT-PCR证实,30.16 GHz、3.5 mW/cm2的毫米波辐照4次后,人角质形成细胞PAR-2、ERGIC-53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相对值分别为1.72±0.11 vs 1.24±0.09、1.52±0.21 vs 0.86±0.09,P均<0.01),而经1次毫米波辐照的细胞,均未见上述基因表达上调;30.16GHz、1.0 mW/cm2的毫米波辐照4次后,ERGIC-53基因表达亦明显上调(相对值为1.49±0.19 vs0.84±0.09,P<0.01),而PAR-2基因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毫米波辐照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辐照功率密度的大小和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辐射 角蛋白细胞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芯片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囊内β-半乳糖苷酶基因注入及其在肾脏内的局部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慧萍 李欣 +4 位作者 甘良英 蔡美顺 韦洮 连立超 于仲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6期322-325,335,共5页
目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治疗性基因定向导入体内、定位性表达、继而发挥局部特异性治疗是基因治疗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实验基因,对基因治疗的定向性、定位性、特异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基因定... 目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治疗性基因定向导入体内、定位性表达、继而发挥局部特异性治疗是基因治疗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实验基因,对基因治疗的定向性、定位性、特异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基因定向导入定位表达的可行性,探讨一种基因定向导入局部表达治疗肾脏病的新技术。方法选用正常雄性SD大鼠15只,应用β-半乳糖苷酶基因,以脂质体为载体进行肾周脂肪囊内注射,分别在注射后12、24、36、48、72h及7天观察肾脏内的基因表达,及肾外脏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肌肉的表达情况。结果肾囊内注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后12h可见肾脏内有半乳糖苷酶表达,表达持续存在,直至7天;全身其它脏器未见表达。基因表达仅限于肾小管内,肾小球内未见表达。结论基因定向导入肾囊内后可在肾脏组织内表达。本方法简便易行,为肾脏病的基因治疗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内注射 基因导入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