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组学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庆东 赵春艳 +2 位作者 谢周华 宋树林 宋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8-1076,共9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结核)提供强有力的无创诊断工具。其构建的多模态融合模型不仅在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精度,还在耐药结核病的预测及治疗反应的动态监测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在结核病诊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受限于数据集质量参差不齐、模型泛化能力有限、临床验证不足等问题,影像组学模型在结核病诊疗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发现,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技术在结核病(含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及治疗反应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价值,聚焦于多模态融合技术与临床落地场景的创新分析,为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其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结核病精准医疗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结核 诊断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数据融合的青格里底区块火成岩岩性识别
2
作者 徐凯军 刘鑫 +1 位作者 于会臻 石双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3,272,共10页
火成岩对地震波有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密度和磁化率差异,因而可利用重磁数据识别火成岩岩性。基于重磁数据联合,开展了基于逻辑函数的重磁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将该方法应... 火成岩对地震波有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密度和磁化率差异,因而可利用重磁数据识别火成岩岩性。基于重磁数据联合,开展了基于逻辑函数的重磁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格里底工区,以提高火成岩识别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基于地震约束进行重磁数据三维反演,获得研究区火成岩的密度和磁化率分布;然后,利用改进的逻辑函数实现重、磁反演数据融合,对火成岩岩性进行成像,识别出了四组火成岩单元,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钻井信息一致。通过逻辑函数有效融合了火成岩重磁多参数信息,火成岩岩性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表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三维反演 反演融合 逻辑函数 综合解释 岩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3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图时代教科书图文互释的学理基础、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向
4
作者 任强 刘梦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4,共6页
读图时代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是将嵌入教科书中的知识进行图文联袂表意,以达到图文协同育人的目的。审视教科书中图文互释的逻辑起点和表征样态,并基于此阐释图文“异质互渗-互渗同构”的内在机理发现,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蕴含着“语图传... 读图时代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是将嵌入教科书中的知识进行图文联袂表意,以达到图文协同育人的目的。审视教科书中图文互释的逻辑起点和表征样态,并基于此阐释图文“异质互渗-互渗同构”的内在机理发现,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蕴含着“语图传意以求真”的认知价值、“语图载道以向善”的伦理价值和“语图立美以尚美”的审美价值。实现教科书图文互释的育人价值,要构筑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图文编绘设计,规范图文兼具的系统化编审评价标准,创新数智技术赋能图文融合的新模式,加强学生视觉素养和读图能力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教科书图文关系 图文互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
5
作者 邢长征 何雨恒 梁浚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的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KAN-PrdaModule)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中的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Kvasir-SEG数据集中的900幅及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550幅结肠镜图像为训练集(n=1450),以ETIS数据集中的196幅、... 目的观察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的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KAN-PrdaModule)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中的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Kvasir-SEG数据集中的900幅及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550幅结肠镜图像为训练集(n=1450),以ETIS数据集中的196幅、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62幅、CVC-ColonDB数据集中的380幅及Kvasir-SEG数据集中的100幅结肠镜图像为测试集(n=738)。基于U-Net改进的KAN-PradModule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升检测精度,采用平均戴斯相似系数(mDSC)、平均交并比(mIoU)、加权度量(F_(β)^(ω))及结构度量(S_(α)),与U-Net、U-Net++、随机前沿生产分析(SFA)及PraNet模型对比,评估上述方法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的价值。结果5个模型中,SFA模型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的表现极差,分割息肉边缘模糊且存在部分遗漏;U-Net和U-Net++模型效果尚可,可大致识别息肉;PraNet模型效果较好,分割息肉边缘多清晰;KAN-PrdaModule表现最为出色,与真值图像相似度较高,整体mDSC、mIoU、F_(β)^(ω)及S_(α)最优。结论利用KAN-PrdaMoudel能有效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且分割效果优于U-Net、U-Net++、SAF及PraNe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洪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4,共2页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针对AIIR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材质量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彦昌 边澈 +2 位作者 杨燕云 康廷国 许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8,I0028,共6页
质谱成像技术是质谱法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一种将质谱信号通过成像软件转化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可视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广泛用于植物组织代谢物分析,为中药药用植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3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对基质... 质谱成像技术是质谱法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一种将质谱信号通过成像软件转化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可视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广泛用于植物组织代谢物分析,为中药药用植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3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ADLI)技术、二次离子质谱成像(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SIMS)技术、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技术和纳米结构引发质谱成像(Nanostructure-initiator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NIMS)技术原理进行概述;其次,综述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药用植物代谢物可视化分析、鉴定及有效成分生物合成路径等方面应用实例;最后,总结质谱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并进一步展望质谱成像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药用植物 质量鉴定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铁路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的遥感影像样本库构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海霞 胡庆武 +3 位作者 王恬妮 柳天成 郑道远 曹成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从遥感影像上自动解译铁路设计控制要素是实现“一键成图”的关键,但深度学习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需要大量标注样本。依据铁路线路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多源遥感数据的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样本库构建方法。首先,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 从遥感影像上自动解译铁路设计控制要素是实现“一键成图”的关键,但深度学习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需要大量标注样本。依据铁路线路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多源遥感数据的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样本库构建方法。首先,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多源数据自动生成初始样本;其次,基于增量主动学习迭代方法对初始样本进行优化,达到高质量、全面覆盖铁路沿线的目的;然后,以长赣铁路为例,构建以铁路沿线周边房屋、道路、水体和植被四类铁路线路设计控制要素为重点的高分辨率智能解译样本数据库——铁路线路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样本库(Wuhan University Sample Database of Control Elements of Railway Route Design,WHU-RRDSD),其地面分辨率为0.1 m,样本总数超过20万张;最后,为验证样本库的可用性,分别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其他场景应用案例三方面进行详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房屋、道路、水体和植被四类样本库的IoU评价指标分别为84.43%、82.38%、90.19%、90.28%,表现出优异的解译效果;基于WHU-RRDSD训练得到的智能模型迁移至宜涪高铁场景中房屋、道路、水体和植被要素的解译,验证样本库在其他场景的可用性;简要介绍基于WHU-RRDSD样本库进行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弱监督建筑提取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地物分类两个应用案例,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所构建样本库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赣铁路 控制要素 样本库构建 深度学习 增量主动学习 影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tect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雅倩 曹春莉 +4 位作者 马金梅 李文肖 徐泽林 成静 李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49-2155,2171,共8页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的精准量化评估,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超声的人工智能S-Detect联合VTIQ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的14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66个肿块)资料,依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者(n=61)与未转移者(n=105)。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VTIQ及S-Detect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观察指标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边界(OR=0.619,95%CI=0.540~0.693)、边缘(OR=0.563,95%CI=0.484~0.640)、钙化(OR=0.559,95%CI=0.480~0.636)、纵横比(OR=0.540,95%CI=0.461~0.617)及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OR=0.794,95%CI=0.725~0.853)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此构建Logistic方程:Logistic(P)=-14.293+1.664×边界+1.315×边缘+1.757×钙化+1.341×纵横比+1.196×血流分级+0.736×SWV最大值(SWVmax)-3.942×SWV中间值(SWVcentre)+0.710×SWVmean。该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47~0.943),均大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AUC(P<0.05),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值均大于常规超声(AUC=0.605,95%CI=0.526~0.680)、S-Detect(AUC=0.672,95%CI=0.595~0.743)以及VTIQ(AUC=0.794,95%CI=0.725~0.853)各独立预测模型的AUC(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2,P<0.05)。结论基于常规超声的S-Detect联合VTIQ技术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用于“双低”脑CT灌注成像
10
作者 张梦圆 王落桐 +7 位作者 原典 张怡存 齐珂 张炜珽 张炯 岳松伟 高剑波 刘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805,共7页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70 kVp、40 ml对比剂用量方案(“双低”)全脑CT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接受常规标准剂量80 kVp、150 mA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70 kVp、40 ml对比剂用量方案(“双低”)全脑CT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接受常规标准剂量80 kVp、150 mA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水平重建(CN组,n=35),低剂量(LD)70 kVp、100 mA扫描联合DLIR最高档(DLIR-H)重建(LD组,n=35),以及超低剂量(ULD)70 kVp、70 mA扫描联合DLIR-H重建(ULD组,n=35),比较各组辐射剂量。测量额叶、顶叶、颞叶灰质和白质ROI内的CT值及CT值标准差(SD CT),计算信噪比(SNR)及灰质与白质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生成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残余组织达峰时间(T_(max))伪彩图并进行主观评分,以Kappa检验分析其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CN组,LD组与UL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降低(校正P均<0.05)。ULD组额叶、顶叶及颞叶白质SD CT均高于CN组,顶叶白质SD CT高于LD组(校正P均<0.05),组间灰质SD 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D组及ULD组顶叶及颞叶白质SNR均低于CN组(P均<0.05),组间额叶白质及额叶、顶叶及颞叶灰质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额叶、顶叶、颞叶灰质与白质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者间对于CBV图、CBF图及T_(max)图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均较高(Kappa分别为0.623、0.644、0.638),而对MTT图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60)。针对不同CTP伪彩图的观察者内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伪彩图额叶、顶叶、颞叶灰质、白质的CBV、CBF、MTT及T_(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LIR算法用于“双低”CTP扫描可保证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属性的多模态可解释图像分类方法
11
作者 王辉 黄宇廷 +3 位作者 夏玉婷 范自柱 罗国亮 杨辉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6,共12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tral networks,DNN)的分类方法因缺乏可解释性,导致在金融、医疗、法律等关键领域难以获得完全信任,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现有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单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多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为解决...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tral networks,DNN)的分类方法因缺乏可解释性,导致在金融、医疗、法律等关键领域难以获得完全信任,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现有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单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多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属性的多模态可解释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将可见光和深度图等不同视觉模态提取的属性融入模型的训练过程,不仅能通过视觉属性和决策树对已有的神经网络黑盒模型进行解释,而且能在训练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模型解释信息的能力.引入可解释性通常会造成模型精度的降低,该方法在保持模型具有良好可解释性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在NYUDv2、SUN RGB-D和RGB-NIR三个数据集上,相比于单模态可解释方法,该模型准确率明显提升,并达到与多模态不可解释模型相媲美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 视觉属性 多模态融合 决策树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I集合预测的带电作业场景元素交互关系解析方法
12
作者 马富齐 刘永文 +3 位作者 王波 贾嵘 董旭柱 马恒瑞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54-3064,共11页
带电作业风险辨识与防护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及电网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现有风险辨识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防护工具的规范佩戴、人员动态不安全行为辨识及电力设备故障隐患检测等单场景元素风险辨识,对场景元素间的交互关系考虑不足。为此,... 带电作业风险辨识与防护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及电网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现有风险辨识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防护工具的规范佩戴、人员动态不安全行为辨识及电力设备故障隐患检测等单场景元素风险辨识,对场景元素间的交互关系考虑不足。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物交互(human object interactions,HOI)集合预测的带电作业场景元素交互关系解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残差网络的视觉特征提取模块感知带电作业影像的降维扁平化特征,并利用位置编码模块获取图像像素特征的位置信息;然后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编码器捕获全局交互关系的增强型特征向量,利用解码器得到固定数量的HOI交互特征查询向量,并通过对增强型特征向量交叉感知的方式实现对查询向量的迭代解码;其次以基于二分图匹配方式的多层感知机集合预测模块进行最优交互关系的判别,从而实现了带电作业场景元素交互关系的精细解析。最后以登高作业场景为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可达94.40%,且在不同环境下均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所提模型可为带电场景关系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安全影像解译 场景元素关系解析 集合预测 人物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网络的遥感地物关系表达与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
13
作者 刘思琪 高智 +4 位作者 陈泊安 路遥 朱军 李衍璋 王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0-1703,共14页
遥感地物间的语义关系可以表征地物间的相互影响与结构信息,对地表的灾害检测与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遥感地物关系提取方法多依赖于目标检测,定位精度有限,且关系预测网络主要局限于注意力机制、卷积网络,难以有效建模复... 遥感地物间的语义关系可以表征地物间的相互影响与结构信息,对地表的灾害检测与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遥感地物关系提取方法多依赖于目标检测,定位精度有限,且关系预测网络主要局限于注意力机制、卷积网络,难以有效建模复杂拓扑关系。此外,公开规范的遥感地物关系数据集的缺乏也进一步制约了该领域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建立了遥感地物语义关系数据集,并采用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关系预测模型,准确提取遥感场景中蕴含的地物关系。具体而言,首先针对地物实例定义了遥感地物关系描述体系,结合地物类别和拓扑信息标注地物间的语义关系,构建了遥感地物语义关系数据集。其次,引入先进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关系预测,通过子图采样和超参数优化,有效提升了模型在遥感场景下的性能。通过上述方法,该文建立了一个小型的遥感地物语义关系数据集,探索了图神经网络在遥感地表异常场景中地物关系提取的应用。在遥感地物关系描述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在验证集的评估指标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还在灾害异常场景中的实验中检测到灾害前后地物关系的显著变化,加强了对灾害场景地表异常的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遥感影像解译 语义关系 关系预测 拓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MRI影像女性尿控解剖元件及相关结构的自动分割
14
作者 张子沁 吴毅 +4 位作者 张小勤 徐洲 雷玲 王延洲 王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68-1576,共9页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运用自动分割模型分割MRI影像下女性尿控解剖元件结构,提高分割效率和准确率。方法 以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的49例女性盆底肌肉MRI图像(其中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病例30例,正常人19例)作...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运用自动分割模型分割MRI影像下女性尿控解剖元件结构,提高分割效率和准确率。方法 以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的49例女性盆底肌肉MRI图像(其中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病例30例,正常人19例)作为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按照8∶2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最终选取17例正常人和22例盆腔脏器脱垂病例作为训练集,4例正常人和6例盆腔脏器脱垂病例作为测试集。将训练集放入UNet、UNet+++、Dense UNet以及UNet++模型分别训练,再将测试集放入网络中进行精度测试,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主干网络。结果 在UNet、UNet+++、Dense UNet以及UNet++模型的训练下,4个模型得到尿道压肌、尿道括约肌主体部、膀胱壁、膀胱腔、尿道黏膜下层5种结构的平均Dice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1.82%、57.94%、57.63%和62.76%,交并比分别为49.74%、46.59%、46.07%和49.44%,准确率分别为61.74%、55.03%、59.23%和61.91%。结果显示UNet++的3个指标基本高于UNet、UNet+++、Dense UNet的指标,表明UNet++总体分割精度最优。结论 利用UNet、UNet+++、Dense UNet以及UNet++模型对女性盆底尿道压肌、尿道括约肌主体部、膀胱壁、膀胱腔、尿道黏膜下层5种结构进行了自动分割,其中UNet++总体分割精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分割 智能辅助诊断 核磁共振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重建腹部CT检查腰椎图像
15
作者 韩玮辰 刘继华 +3 位作者 王落桐 吕喆 谭军彦 万业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重建腹部CT检查的腰椎图像,以降低腰椎CT检查辐射剂量及避免重复检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4年3—5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行腹部CT检查及腰椎CT检查的32例患者,腹部CT检查(DLIR...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重建腹部CT检查的腰椎图像,以降低腰椎CT检查辐射剂量及避免重复检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4年3—5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行腹部CT检查及腰椎CT检查的32例患者,腹部CT检查(DLIR组)条件为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200 mA,使用高强度DLIR重建腰椎;常规腰椎CT检查(腰椎组)条件为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260 mA,使用60%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进行重建。应用客观评价法,在第3腰椎椎弓根层面和第2/3腰椎间盘层面测量肌肉、脂肪、椎体松质骨、腰椎间盘、硬膜囊、椎弓根骨皮质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不包含脂肪组织)。主观评价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结果腰椎组、DLIR组CT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15.25 mGy、11.74 mGy。DLIR组和腰椎组各结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腰椎组相比,DLIR组SD值显著降低,各测量组织分别降低31.09%、35.66%、13.48%、27.82%、24.93%、1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7.21,P<0.05);各测量组织信噪比分别提高36.40%、52.31%、16.56%、34.13%、38.39%、18.81%,对比噪声比分别提高51.70%、51.32%、36.24%、34.47%、5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8~-4.23,P<0.001)。DLIR组图像对比度、图像噪声和细微结构空间分辨力评分显著优于腰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5(4.00,5.00)分比4.45(4.00,5.00)分,4.39(4.00,5.00)分比4.06(4.00,4.00)分,4.27(4.00,5.00)分比4.00(4.00,4.00)分;Z=-3.80、-4.38、-3.55,P<0.001]。结论应用高强度DLIR腹部检查的腰椎图像,可获得降低25%辐射剂量的高质量腰椎CT图像,实现腹部、腰椎一次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在食品真伪评估与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邵振超 庞博 +3 位作者 任玉龙 狄双双 廉洁 聂洪港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26-334,共9页
食品真伪评估与品种鉴定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传统检测技术能够提供目标成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为质量检测建立了重要技术基础。随着分析需求的不断提升,目标化合物在食品中的特征空间分布逐渐成为食品研究与质量评价... 食品真伪评估与品种鉴定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传统检测技术能够提供目标成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为质量检测建立了重要技术基础。随着分析需求的不断提升,目标化合物在食品中的特征空间分布逐渐成为食品研究与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向。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ALDI-MSI)技术凭借其广泛的检测范围、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和免标记性等优点,能够原位解析食品中脂质、蛋白质、糖类等分子的空间分布图谱,为食品真伪鉴别与品种评估提供了新的分析维度。本文系统综述MALDI-MSI在食品科学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多种食品(包括果蔬、粮油及药食同源物质等)的案例分析重点探讨其在食品真伪判别、品种溯源、品质监控中的技术优势。最后,探讨该技术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潜力,并强调其在未来食品安全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 真伪评估 品种鉴定 食品安全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联合60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
17
作者 孙其中 孟婷 +2 位作者 彭俪颖 韩义成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6例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对其中43例行常规剂量(120 kVp)、对其余43例行低剂量扫描(60 kVp),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6例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对其中43例行常规剂量(120 kVp)、对其余43例行低剂量扫描(60 kVp),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对常规剂量扫描原始图像进行混合迭代重建(HIR)得到A组图像,对低剂量扫描原始图像分别以HIR和AIIR得到B1组、B2组图像。比较3组图像总体质量,显示目标大、小血管及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以及其目标大血管噪声值(SD)、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相比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对比剂用量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6.52%及77.56%。B2组与A组图像质量各项主观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且均高于B1组(校正P均<0.05);除主动脉弓外,B2组中其余各目标大血管SD均低于A组(校正P均<0.05)。B2组各目标大血管SNR及CNR均高于A组及B1组(校正P均<0.05),而各大血管SD均低于B1组(校正P均<0.05)。结论 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结构病害三维探地雷达图谱特征研究
18
作者 门光誉 陈维斌 +2 位作者 徐腾飞 张伟光 佘旭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解决三维探地雷达(3D GPR)用于沥青路面结构病害检测时图谱信息解译困难的问题,基于三维探地雷达对湖北随岳高速进行实地数据采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辅助分析,获得结构病害疑似点位并对疑似点位进行取芯检验,验证病害识别与反射裂缝尺... 为解决三维探地雷达(3D GPR)用于沥青路面结构病害检测时图谱信息解译困难的问题,基于三维探地雷达对湖北随岳高速进行实地数据采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辅助分析,获得结构病害疑似点位并对疑似点位进行取芯检验,验证病害识别与反射裂缝尺寸计算的准确性,分析3类常见结构病害的图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病害在三维探地雷达图谱中的表现形式差异明显,基于三维图谱的反射裂缝尺寸推理方法可靠性较高。研究结论为三维探地雷达回波图谱自动解译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病害 三维探地雷达 图谱解译 机器学习 图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模式识别
19
作者 单晓龙 陈华富 段旭君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64,共1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振脑影像的研究已经发现了ASD在大脑结构、功能及脑网络层面都表现出了广泛的异常,其异常区域包括了杏仁核、梭状回、眶额皮层、内侧前额叶、前扣带、颞顶联合区以及脑岛等,这些脑区大多都涉及到了“社会脑”网络。虽然图像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多模态脑影像分析框架在揭示被试神经机制过程中提供了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但是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融合的ASD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磁共振脑影像的ASD辅助诊断及亚型划分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多模态脑影像的分析框架,结合大脑功能、结构以及网络等多维度信息,全面刻画ASD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非典型神经发育机制。除此之外,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挖掘ASD“社会脑”网络异常机制,探索ASD社交障碍环路,寻找潜在精准神经调控靶点,助力临床实现ASD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模态磁共振 大脑功能和结构 辅助诊断 亚型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的车载红外目标检测改进算法研究
20
作者 侯军 杨洁 邵凯青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针对车载红外图像检测中的目标相互遮挡和小尺度目标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车载红外目标检测改进算法(VITD-YOLO)。首先,在Neck网络中增加大尺寸特征网络预测层(S-layer),增强网络对于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其次,在Backbone网络中设... 针对车载红外图像检测中的目标相互遮挡和小尺度目标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车载红外目标检测改进算法(VITD-YOLO)。首先,在Neck网络中增加大尺寸特征网络预测层(S-layer),增强网络对于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其次,在Backbone网络中设计C2F-DA模块,利用offset轻量化结构增强模型对目标的局部特征感知能力,并结合3种不同尺度自注意力设计了动态卷积头检测模组(Dy-head),提高被遮挡和密集目标的定位和分类精度;最后,采用Focal-SIoU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解决训练样本中行人车辆目标类别不均衡问题,并提高网络训练和推理能力。将该算法在FLIR红外数据集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VITD-YOLO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和鲁棒性,对小尺度目标检测精度更高;该算法的平均精度达到91.2%,比原算法提高了2.5%,召回率达到83.4%,比原算法提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车载红外目标检测算法 YOLOv8 辅助驾驶 图像识别 C2F-DA Focal-S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