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Low-dimensional Illumination Space Representation of Human Faces for Arbitrary Lighting Condi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HU Yuan-Kui WANG Zeng-Fu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4,共6页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low-dimensional illumination space representation (LDISR) of human faces can not only synthesize a virtual face image when given lighting conditions but also estimate lighting conditions when g...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low-dimensional illumination space representation (LDISR) of human faces can not only synthesize a virtual face image when given lighting conditions but also estimate lighting conditions when given a face image. The LDISR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9 basis point light sources can represent almost arbitrary lighting conditions for face recognition application and di?erent human faces have a similar LDIS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the nearest neighbor clustering method are adopted to obtain the 9 basis point light sources. The 9 basis images under the 9 basis point light sources are then used to construct an LDISR which can represent almost all face images under arbitrary lighting conditions. Illumination ratio image (IRI) is employed to generate virtual face images under diffierent illuminations. The LDISR obtained from face images of one person can be used for other peopl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image reconstruction and face recognition indicate the e?ciency of LDI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识别 基本映象 感光率 LDISR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Seismic Wave Illumination of Wave Equation Based on Shengli Typical Geologic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Shan Lian-yu Liu Hong +3 位作者 Kuang Bin Wang Hua-zhong Shen Cai-yu Xu Xue-ping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9-15,共7页
关键词 地质模型 地震波 照明 波动方程 基础 设计目标 几何学 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Realistic Scene in Virtual Turning Based on Global Illumination Model and Chip Simulation
3
作者 WANG Tai-yong 1, WANG Guo-feng 2, LI Hong-wei 1, LIN Jian-bo 1, WU Zhen-yong 1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6-,共1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simulation of machining can not meet the people’s need. Research on virtual machining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virtual manufacturi...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simulation of machining can not meet the people’s need. Research on virtual machining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virtual tur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ified Whitted lighting model based on analysis of Phong and other local illumination model. This model takes the material and roughness of workpiece into account to calculate the roughness coefficient D, geometric fading coefficient G and Fresenel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F’ so that the light intensity in the scene can be got more realisticly. Moreover, to obtain the natural lighting eff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otion space of machine tools, local ray tracing algorithm is given to calculate the light intensity of every posi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simulation.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simulate the machining environment accurately, but also reduce the calculating time greatly. For example, if CPU is 1.3 G and internal memory is 128 M, the refresh time using the original algorithm is 0.1 second, while it becomes 0.01 seconds by local refreshing. Besides, to get more realistic machining scene, the paper deduce the transfer matrix from chip coordinate to feeding coordinate so that the chip model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machining scene. At last, a example of virtual cutting scene is show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global illumination model and helical chip simulation. The system can give the user high true sensation. The user can operate the machine tools through the controlling panel and watch the cutting process from different viewing angle. The data needed for construction of scene and chip simulation is obtained form the C616 lathe. This study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richening virtual manufacturing theor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illumination ray tracing Helical Chip virtual tu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lumination Compens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 Using Only One Image
4
作者 LIN Lan ZHAO Ge +2 位作者 TANG Yan-Dong TIAN Jian-Dong HE Si-Yu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90-2099,共10页
在脸识别上减少照明的否定影响,我们基于图象建议一个新照明赔偿方法不变的计算。这不变(补偿角度的和, SCA ) 被加二处于合适补偿状态点亮角度计算。SCA 仅仅依靠单身的轻来源和罐头为一个灯光的系统被计算仅仅一次。基于一个人的颅... 在脸识别上减少照明的否定影响,我们基于图象建议一个新照明赔偿方法不变的计算。这不变(补偿角度的和, SCA ) 被加二处于合适补偿状态点亮角度计算。SCA 仅仅依靠单身的轻来源和罐头为一个灯光的系统被计算仅仅一次。基于一个人的颅骨的牛肉香肠水平飞机,我们建议人的颅骨结构的一个几何脸模型。根据我们的脸模型的意见,补偿角度为在一样的点亮系统拿的一幅脸图象从 SCA 被计算。与这个补偿角度,为一幅脸图象的照明赔偿被添加剂操作做。试验性的结果在耶鲁 B 脸数据库上验证我们的方法。与 Choi 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与大灯光的角度在图象上做明显的改进,并且是更柔韧的在水平、垂直的方向点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补偿 基于图像 人脸识别 照明系统 人类头骨 面部图像 补偿角 补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不均匀条件下无人机航拍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静 欧余韬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增强图像时高低频参数未增强,没有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和平衡图像的亮度,因此,提出一种光照不均匀条件下无人机航拍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首先通过高斯滤波预处理无人机航拍图像,实现无人机航拍图像中的噪声抑制,将预处理后的图像通过... 增强图像时高低频参数未增强,没有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和平衡图像的亮度,因此,提出一种光照不均匀条件下无人机航拍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首先通过高斯滤波预处理无人机航拍图像,实现无人机航拍图像中的噪声抑制,将预处理后的图像通过小波分解得到图像的高频参数和低频参数,分别通过双边滤波算法、软阈值方法和直方图对图像的低频参数和高频参数进行增强,采用小波重构对增强后的图像高频参数和低频参数进行重构,得到增强后的无人机航拍图像。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实现一种效果较好的图像增强,在原始图像基础上,通过文中方法增强原始亮度8.14%、对比度提高了37.90%以及清晰度增加了31.01%,使得图像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处理提供了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拍 低照度图像增强 高斯滤波 小波分解与重构 双边滤波算法 软阈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的高反光金属表面视觉检测光学系统优化设计
6
作者 袁奎 李荣 +2 位作者 谌立贵 秦东 吴怀超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9,47,共8页
针对检测高反光金属加工尺寸、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的表面视觉检测光学系统的最佳光源位置参数,提出了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的光学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并根据光照度均匀性原则和田口试验设计方法,通过调整光源位置参数(光源的照射角、光源... 针对检测高反光金属加工尺寸、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的表面视觉检测光学系统的最佳光源位置参数,提出了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的光学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并根据光照度均匀性原则和田口试验设计方法,通过调整光源位置参数(光源的照射角、光源的倾斜角和2个光源之间的距离),对高反光金属表面视觉检测光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光源位置参数下,视场成像平面内光照度分布的均匀度和标准偏差分别为88.89%和0.0362,结合成像实验结果可知,最佳光源位置参数下高反光金属表面的光照度均匀性较好,有助于高反光金属表面视觉检测的高品质成像,为高反光金属表面视觉检测精度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反光金属 视觉检测 光学系统 光照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的视觉疲劳影响
7
作者 宋富美 王明 +3 位作者 张艺馨 燕雨薇 李东明 张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13-9620,共8页
为探讨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过程中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以照度和色温为环境变量,设计了12种混合光照环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测试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眼动数据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反应速度和舒适度的测试结果,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 为探讨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过程中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以照度和色温为环境变量,设计了12种混合光照环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测试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眼动数据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反应速度和舒适度的测试结果,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疲劳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照度的变化对视觉疲劳有显著影响,在低照度环境中受试者更易出现视觉疲劳;色温的变化对视觉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不同混合光照环境下,色温的变化会影响受试者的视觉舒适度,疲劳状态随之发生改变。作业环境照明条件中较为适宜的色温范围为2100~3500 K,照度范围为550~900 lx。可见企业要重视生产过程中照明条件的改善,避免因视觉疲劳而降低作业人员对安全标志的识别效率,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疲劳 安全标志 光照环境 眼动实验 照度 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率限制修正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
8
作者 段锦 董克晗 +3 位作者 王佳林 倪新宇 方瑞森 赵海丽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2-1738,共17页
为了在主动照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需要获取后向散射偏振度及无穷远的光强值参量。如果对上述两种参量进行粗略估计,会导致透射率估计错误,使恢复后的图像出现大量噪声以及造成部分像元饱和等问题。针对透射率估计错误... 为了在主动照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需要获取后向散射偏振度及无穷远的光强值参量。如果对上述两种参量进行粗略估计,会导致透射率估计错误,使恢复后的图像出现大量噪声以及造成部分像元饱和等问题。针对透射率估计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射率限制修正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方法,该方法从抑制噪声的角度出发,对透射率参数进行了粗修正,从而减少噪声干扰目标成像的问题,并从提高对比度的角度对透射率参数进行精修正,用以正确地估计透射率,再将透射率代入水下传输模型中获得输出图像。自主搭建了水下主动照明成像实验装置,分别对不同的目标在不同浓度的浑浊水体中进行了图像恢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所恢复后的图像相对于原图像在信息熵和对比度指标上分别平均提升了33.89%和69.01%,并在平均梯度、信噪比、信息熵等指标中普遍高于对比算法,在不同浓度的浑浊水体中目标细节特征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主动照明 水下目标图像恢复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照明的动态控制
9
作者 包小华 黄嘉志 +3 位作者 李浚弘 沈俊 陈湘生 崔宏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3,I0002,共9页
为降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耗并提升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色温调节的隧道照明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洞外亮度、车速、车流量和色温4个关键因素,通过亮度折减系数的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内亮度的智能控制,并与传统分级调... 为降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耗并提升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色温调节的隧道照明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洞外亮度、车速、车流量和色温4个关键因素,通过亮度折减系数的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内亮度的智能控制,并与传统分级调光法和模糊控制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级调光法虽简单易行,但缺乏动态调节能力,节能性较差;模糊控制法在部分时段存在亮度偏高及规则依赖性强的问题,节能效果一般;而色温控制法在满足照明标准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亮度水平实现节能,相比传统分级调光法,节能率高达37.1%,而模糊控制法仅为5.6%.该方法可实现色温与亮度的联动控制,在提升节能性与适应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亮度骤变带来的视觉不适和安全隐患,为隧道智能照明控制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照明 色温 亮度折减系数 模糊控制 照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反射成像结合SPT和机器学习的黄桃隐性损伤检测
10
作者 吴建 刘晨林 +4 位作者 欧阳爱国 李斌 陈楠 徐晨光 刘燕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8-307,共10页
针对黄桃早期隐性损伤特征不明显,常规光学成像技术检测难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结构光反射成像(structuredillumination reflectance imaging,SIRI)技术结合螺旋相位变换(spiral phase transform,SPT)解调和机器学习算法,以实现黄桃隐性损... 针对黄桃早期隐性损伤特征不明显,常规光学成像技术检测难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结构光反射成像(structuredillumination reflectance imaging,SIRI)技术结合螺旋相位变换(spiral phase transform,SPT)解调和机器学习算法,以实现黄桃隐性损伤快速检测。首先利用搭建的SIRI系统采集6个空间频率(0.05、0.10、0.15、0.20、0.25、0.30 mm^(-1))的条纹结构光反射图像,采用三相位解调(three-phase demodulation,TPD)得到交流分量(amplitude component,AC)图像和直流分量(direct component,DC)图像,计算AC图像对比度指数用于选择适用于黄桃隐性损伤检测的最优空间频率,并采集所有样品的三相位条纹图像。利用SPT解调方法得到AC和DC图像,计算AC/DC获得比值图像(ratio image,RT)。基于DC、AC、RT 3种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图像纹理特征和基于ResNet-50提取的深度特征,使用5种图像(DC、AC、RT、DC-AC、DC-AC-RT)的GLCM-LBP特征、深度特征和混合特征作为输入,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Neighbor,KNN)、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等机器学习模型对健康和损伤黄桃进行分类检测。结果表明,基于GLCM-LBP特征、深度特征和混合特征建立的模型最高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2.6%、95.0%和95.7%,混合特征模型的平均准确率最高。在混合特征分类模型中,基于DC-AC-RT组合图像的XGBoost模型准确率最高为97.6%。对比相同条件下的TPD解调图像分类结果,SPT解调图像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与TPD解调图像相当,准确率最高均为97.6%,且只需任意两幅相位图像,与TPD相比图像采集时间可节约1/3。研究表明,SIRI结合SPT和机器学习算法可实现黄桃隐性损伤检测,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同时还减少了检测时间,有效提高了SIRI技术的检测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果蔬表面隐性损伤实时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损伤检测 结构光反射成像 螺旋相位解调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tinex的可变注意力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
11
作者 陶洋 龚霁霆 周立群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2,共12页
针对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任务存在光照不足和水下散射引起的复杂退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的可变注意力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框架。设计了光照引导的可变注意力模块,利用亮度特征图提供的语义信息帮助增强暗区域,提高模型的自适应增... 针对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任务存在光照不足和水下散射引起的复杂退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的可变注意力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框架。设计了光照引导的可变注意力模块,利用亮度特征图提供的语义信息帮助增强暗区域,提高模型的自适应增强能力。构建了空频域特征融合模块,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和不同层次间的特征融合,提升图像纹理信息的显著性。引入介质传输模块,进一步解决增强过程中水下散射引起的图像伪影。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其他前沿方法在4种客观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PSNR达到22.7818,SSIM达到0.8821,UCIQE达到0.6146,UIQM达到3.3659。增强后的图像视觉质量出色,验证了该算法提升水下低照度图像清晰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低照度 RETINEX 可变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联合玉米秸秆对肥壮蹄形藻兼养生长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丽丽 刘芳静美 +2 位作者 宫旭妍 李美诺 赵晓聪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1-241,共11页
富含氮磷的沼液、秸秆的水解产物能为微藻生长提供优质的氮源、有机碳源,提高微藻的兼养生长能力。该研究旨在解决微藻光合自养生物质产量低、环境适应性差及培养成本高的问题,以肥壮蹄形藻为对象,研究沼液联合玉米秸秆培养微藻的生长... 富含氮磷的沼液、秸秆的水解产物能为微藻生长提供优质的氮源、有机碳源,提高微藻的兼养生长能力。该研究旨在解决微藻光合自养生物质产量低、环境适应性差及培养成本高的问题,以肥壮蹄形藻为对象,研究沼液联合玉米秸秆培养微藻的生长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能显著提高微藻的生物量产量,且微藻能通过兼养及附着在秸秆表面提升其对高浓度沼液及低温、低光照条件的耐受能力,并提高微藻脂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沼液的养分及秸秆的水解产物均能被微藻有效利用及去除,在沼液添加量为30%条件下,悬浮和附着微藻的最优生物量总产量及脂质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81 g/L和20.43%,此时总氮、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88%、95%和90%,且光照和曝气速率可分别降至2000 lx和1.0 L/min;联合培养过程中,促进木质纤维水解和菌藻共生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及有助于微藻分泌胞外聚合物的成对杆菌属(Dyadobacter)的相对丰度均升高,而蓝藻门(Cyanobacteria)几乎消失;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28%沼液添加量、4 310 lx光照强度、1.13 L/min曝气速率,最优微藻生物量总产量提高至2.83 g/L。研究结果可为微藻低成本培养及秸秆基质化培养微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促进寒区微藻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玉米秸秆 微藻 兼养生长 光照 曝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特征融合的低光图像增强网络
13
作者 牟琦 马悦悦 +1 位作者 李洪安 李占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8-246,共9页
近年来,将Retinex理论与CNN结合的低光图像增强方法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KinD++方法在光照调节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然而当处理光照极低或极不均匀图像时该方法仍有提升空间。针对KinD++方法处理光照极低或极不均匀图像时存在的细节模糊、... 近年来,将Retinex理论与CNN结合的低光图像增强方法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KinD++方法在光照调节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然而当处理光照极低或极不均匀图像时该方法仍有提升空间。针对KinD++方法处理光照极低或极不均匀图像时存在的细节模糊、伪影以及色彩失真问题,对分解网和恢复网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多级特征融合的低光图像增强网络。通过深、中、浅层特征的跨级融合实现了对反射分量更准确的估计;在恢复网中设计De_Block去噪块和Canny边缘增强块,在有效去噪的同时保持细节清晰;采用色彩损失进一步得到自然明亮的图像色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效改善图像亮度的同时修复细节和色彩,避免伪影。相比原方法,在LOL数据集上,PSNR、SSIM以及NIQE分别提高了13%、12%和28%;在多个基准数据集,如LIME、VV、MEF、DICM和LLIVPhone-imgT上,也展现出了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图像增强 非均匀光/极低光照 RETINEX理论 多级特征融合 Canny边缘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汽车雷达影像目标检测研究
14
作者 田丹 胡元元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73,共6页
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实时地检测和识别出目标,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准确地区分目标和背景,这一过程对算法的计算效率要求高。为此,提出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汽车雷达影像目标检测方法。通过精细的剪枝策略与结构化稀疏约束改进神经网络,... 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实时地检测和识别出目标,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准确地区分目标和背景,这一过程对算法的计算效率要求高。为此,提出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汽车雷达影像目标检测方法。通过精细的剪枝策略与结构化稀疏约束改进神经网络,有效剔除了目标检测模型中的冗余元素与弱相关性结构,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与高效化。在检测流程中,利用卷积与池化操作精准捕捉目标特征,借助逻辑回归损失函数精确评估检测效果,并通过反向传播与小批量梯度下降算法不断优化模型参数,直至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实验验证,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目标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雷达影像 光照不均匀 神经网络优化 卷积神经网络 剪枝技术 目标检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人月球科研站光照模拟技术及建筑应用探索
15
作者 史立刚 毕霄彤 刘嘉鸥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驻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的月球光照研究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种科研站方案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光照模拟技术,基于类...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驻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的月球光照研究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种科研站方案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光照模拟技术,基于类比迁移理论提出光照模拟融入驻人月球科研站设计的技术路线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典型建筑形态开展光照模拟分析,量化建筑表面光照分布特性并生成可视化结果。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完善月球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可能的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技术路线,结合实际需求,推动驻人月球科研站在极端环境下的建筑设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月球光照 技术路线 建筑设计 类比迁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泡沫低照度图像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及多尺度增强
16
作者 孙磊 唐倩 +3 位作者 廖一鹏 廖玉华 董则希 何建军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09-1626,共18页
浮选现场环境恶劣、光照条件复杂多变,针对现场采集的浮选图像易出现曝光不足、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照度图像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及多尺度增强方法。首先,将低照度图像从RGB转换至HSV空间,针对明度(V)分量,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 浮选现场环境恶劣、光照条件复杂多变,针对现场采集的浮选图像易出现曝光不足、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照度图像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及多尺度增强方法。首先,将低照度图像从RGB转换至HSV空间,针对明度(V)分量,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进行多尺度分解;其次,提出基于全局空间模块的色彩编解码网络,通过挤压提取、色彩编码、色彩解码、颜色校正构建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网络模型,对色度(H)、饱和度(S)分量进行颜色校正;然后,采用自适应模糊集增强V分量的低频子带图像,利用尺度相关系数有效滤除V分量中各高频子带的噪声成分,同时使用非线性增益函数对高频边缘系数进行显著增强处理;最后,对增强后的V分量各子带图像作NSST反变换重构,并将重构后的V分量与校正后的H分量、S分量融合转换回RGB空间。通过实验验证,与当前的主流方法相比,本文方法CIEDE平均降低14.8358,PSNR平均提高8.48 dB,结构相似度平均提高31.32%,连续边缘像素比保持在91%以上。本文方法显著改善了图像的亮度,提升了对比度、清晰度和信息熵,使图像颜色更接近真实色彩,保留了更多纹理细节,并在有效抑制噪声的同时,实现了边缘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泡沫 低照度图像 颜色校正 颜色深度编解码网络 多尺度增强与去噪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模糊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改进自校准图像增强算法及其在海上低照度场景的应用
17
作者 苏丽 崔世豪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海上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存在的亮度提升不足、清晰度低、色彩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校准光照(SCI)学习的海上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方法]在自校准光照学习算法基础上,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对低照度图像中光照不... [目的]为解决现有海上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存在的亮度提升不足、清晰度低、色彩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校准光照(SCI)学习的海上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方法]在自校准光照学习算法基础上,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对低照度图像中光照不均匀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强;构建照明调整模块对光照学习过程的中间输出进行二次开发;引入去噪模块改进黑暗区域的噪声会随着亮度的增强而放大的问题;将批量归一化(BN)改变为批量通道归一化(BCN),该归一化方式利用通道和批次维度,自适应地组合归一化输出。通过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3个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提高了图像亮度,并且增强结果的色彩丰富度较高,无色彩失真;与未改进的原始算法相比,标准差平均提升了20.01%,自然图像质量评价值平均降低了9.16%,平均梯度和信息熵平均分别提升了23.68%和6.46%。[结论]改进算法在图像视觉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使得不同环境下的海上低照度图像都能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质量 海上低照度图像 图像增强 学习算法 自校准光照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照可靠性掩膜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晓倩 王旸 +1 位作者 刘伟峰 焦登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71,共9页
针对具有局部强光源、局部有色光源的低光照场景图像增强中存在的局部过曝光、局部染色和附加噪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照可靠性掩膜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核心思想是:根据输入图像的光照分量逐像素标记超低光照、过曝光、单通道过曝... 针对具有局部强光源、局部有色光源的低光照场景图像增强中存在的局部过曝光、局部染色和附加噪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照可靠性掩膜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核心思想是:根据输入图像的光照分量逐像素标记超低光照、过曝光、单通道过曝光等光照不可靠区域并建立“S型”光照可靠性掩膜曲线模型以消除输入低光照图像的局部光照不一致性。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由光照估计子模块、光照一致性修正子模块和低光照图像增强子模块组成的基于光照可靠性掩膜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网络。通过MEF、LIME、DICM、VV等测试数据集的广泛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显著消除局部过曝光、局部染色及附加噪声等问题,且在NIQE(natural image quality evaluator)与SSIM(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等指标上优于现有算法。相关代码和预训练模型可通过https://github.com/fififft/MLightGAN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照图像增强 局部光照不一致 光照可靠性掩膜 光照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轰击型有源像素传感器的瞄准镜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司龙 胡健钏 +4 位作者 孙爱平 李训牛 曹新飞 董江涛 陈洁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为了实现低照度探测,基于北方夜视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轰击型有源像素传感器(electron bombarded active pixel sensor,EBAPS)设计一款昼夜兼容光电瞄准镜。首先分析EBAPS传感器的成像特性,结合传感器昼夜分模式分焦面的特点,选择折射式初... 为了实现低照度探测,基于北方夜视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轰击型有源像素传感器(electron bombarded active pixel sensor,EBAPS)设计一款昼夜兼容光电瞄准镜。首先分析EBAPS传感器的成像特性,结合传感器昼夜分模式分焦面的特点,选择折射式初始结构,以机械调焦的方式满足器件分焦面成像要求。利用CODEV光学设计软件对EBAPS物镜光学系统进行像质优化,并通过调整部分镜组位置实现昼夜模式焦面分离0.3 mm,物镜视场角10°×8.2°,F数1.3,光谱范围450~1000 nm,清晰成像范围5 m~无穷远。同时设计一款视度调节范围为±5D的目镜,搭配OLED微型显示器,光电瞄准镜整机在10-3lx照度空间下满足对直立行走的人有不小于300 m的识别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APS 低照度 机械调焦 分离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图增强的矿井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井晶 高宇蒙 +1 位作者 赵作鹏 闵冰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未针对矿井环境进行优化,导致噪点、伪影和真实感丧失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图增强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去除图像噪声;其次,调整光照增强纹理信息丰富的反射图;最后,融合经过基于... 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未针对矿井环境进行优化,导致噪点、伪影和真实感丧失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图增强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去除图像噪声;其次,调整光照增强纹理信息丰富的反射图;最后,融合经过基于图像环境反射强度自适应伽马校正的光照图与增强的反射图,消除光晕伪影并且避免过度曝光。实验结果表明,将该算法与多种对比算法比较,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矿下低质图像的清晰度、亮度和真实自然感,减少图像噪声、色彩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 图像增强 噪点 纹理信息 反射图 伽马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