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除草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展望
1
作者 余忠义 王洪宇 +3 位作者 何雄奎 赵磊 王媛媛 孙海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32-145,共14页
[目的/意义]农田草害制约着作物种植生产的质量和产量,激光除草技术作为一种生态环保防控田间杂草革新方法,具有环保、高效、灵活和自动化特点,可以很好地减少人力需求,降低化学药剂用量和污染,极大地缓解农田劳动力短缺、作物减产压力... [目的/意义]农田草害制约着作物种植生产的质量和产量,激光除草技术作为一种生态环保防控田间杂草革新方法,具有环保、高效、灵活和自动化特点,可以很好地减少人力需求,降低化学药剂用量和污染,极大地缓解农田劳动力短缺、作物减产压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展]首先介绍了激光除草技术的研究背景,概述了激光除草技术体系和作业系统,围绕激光除草机器人关键技术展开论述和讨论,涵盖杂草自动识别定位技术、机器人导航与路径规划、除草执行机构控制技术,以及整机研制等进展。最后结合国内外激光除草机器人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激光除草机器人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结论/展望]激光除草属于精密的智能化除草方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开发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促进了除草机器人田间实际应用和推广示范。结合不同地区田间草害,未来还应开展大量的激光除草室内外杂草实验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激光田间除草的技术可行性并获取准确的激光能耗、效率和效益等数据,为激光除草的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除草 技术原理 智能系统 识别定位 执行控制 激光除草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面位置对煤岩组合体动态破坏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建伟 张修峰 +7 位作者 鞠文君 王存文 韩跃勇 李国营 陈洋 李海涛 郝晋伟 刘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5,共9页
【目的】层面位置对煤岩组合体动态破坏过程及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影响规律尚不清晰。【方法】通过对含有3种层面位置的煤岩组合体(层面分别位于岩石部分上位、中位和下位)开展霍普金森冲击(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目的】层面位置对煤岩组合体动态破坏过程及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影响规律尚不清晰。【方法】通过对含有3种层面位置的煤岩组合体(层面分别位于岩石部分上位、中位和下位)开展霍普金森冲击(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分析了冲击载荷条件下煤岩组合体动态应力-应变、破坏过程、能量结构、碎块特征的演变规律。【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煤岩组合体动态应力-应变过程可以分为近似线性阶段、非线性的动态应力-应变阶段、弹性模量降低阶段、宏观破裂阶段、应力波卸载阶段5个阶段。(2)随着层面由上向下布置,岩石部分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强,破坏过程逐渐剧烈,破坏后的碎块的均匀程度降低,而煤体部分的破坏程度则逐步降低,破碎后的块度逐渐增加。(3)层面的存在会降低煤岩组合体动态抗压强度,与无层面煤岩组合体(平均强度为79.487 MPa)相比,当层面位于上方时,组合体动态抗压强度(平均强度为73.724 MPa)降低7.25%;当层面位于中位时,组合体动态抗压强度(平均强度为61.798 MPa)降低22.26%;当层面位于下位时,组合体的动态抗压强度(平均强度为64.991 MPa)降低18.24%。(4)随着层面位置由上向下布置,能量结构发生变化,反射能占比降低,吸收能占比增加,透射能占比减小。本研究可以为超长孔水力压裂技术或地面压裂技术在大范围处理坚硬顶板工程开展过程中压裂位置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面位置 煤岩组合体 动态抗压强度 SHPB 能量结构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置与标识分离的命名和寻址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涂睿 苏金树 彭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77-1786,共10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TCP/IP网络体系结构的IP地址语义过载问题所导致的移动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限制了多宿主、流量工程等新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需要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命名和寻址体系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TCP/IP网络体系结构的IP地址语义过载问题所导致的移动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限制了多宿主、流量工程等新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需要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命名和寻址体系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将位置与标识分离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基本设计原则之一.近年来,涌现了许多基于位置与标识分离的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首先对基于位置与标识分离的网络体系结构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对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评述;最后展望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与寻址 位置与标识分离 扩展性 移动性 安全性 多宿主 流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振特性的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及解列方案 被引量:20
4
作者 耿天翔 张竹竞 +5 位作者 项丽 鲍颜红 摆世彬 方勇杰 徐伟 李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共6页
强迫振荡已成为目前低频振荡事故的主要形式,快速定位并解列扰动源是抑制强迫振荡的有效手段。在起振阶段,由于惯性环节的存在,离扰动源较远的节点测量量振荡相位较之离扰动点较近的节点滞后,此特性可作为扰动源定位能量函数法的辅助判... 强迫振荡已成为目前低频振荡事故的主要形式,快速定位并解列扰动源是抑制强迫振荡的有效手段。在起振阶段,由于惯性环节的存在,离扰动源较远的节点测量量振荡相位较之离扰动点较近的节点滞后,此特性可作为扰动源定位能量函数法的辅助判据,用于从多个疑似扰动源所在区域中正确定位扰动源。通过对南方电网某方式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强迫振荡扰动源解列的特点,提出两种解列方案,分别为:基于电网实际分区,解列扰动源所在的区域;基于图论提出适用于扰动源解列的断面调整规则,确定解列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振荡 扰动源 定位 起振特性 主动解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识路由关键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婕 刘亚萍 龚正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6-1340,共15页
现有路由系统面临来自可扩展性、移动性、多宿主以及流量工程等方面的挑战,已经不能满足客观需求.基于位置与标识分离的思想,提出了标识路由的概念并对其研究范围进行了精确的界定.根据标识路由的设计目标,还详细介绍和比较了国内外相... 现有路由系统面临来自可扩展性、移动性、多宿主以及流量工程等方面的挑战,已经不能满足客观需求.基于位置与标识分离的思想,提出了标识路由的概念并对其研究范围进行了精确的界定.根据标识路由的设计目标,还详细介绍和比较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标识路由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路由 位置与标识分离 可扩展性 多宿主 流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干扰机对组网雷达的无源定位 被引量:9
6
作者 解凯 陈永光 +1 位作者 李修和 沈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利用测向——交叉定位法对组网雷达中的辐射源进行无源定位时,来自不同辐射源的信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两类虚假定位.为消除这些虚假定位,根据分布式干扰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首先利用各干扰机中进行的初级信号分选和融合中心... 利用测向——交叉定位法对组网雷达中的辐射源进行无源定位时,来自不同辐射源的信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两类虚假定位.为消除这些虚假定位,根据分布式干扰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首先利用各干扰机中进行的初级信号分选和融合中心进行的融合分选识别去除第一类虚假定位;然后利用分选识别数据采用多点源定位方法对组网雷达进行定位.仿真试验结果证明,分布式干扰机对组网雷达的无源定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干扰机 组网雷达 分选 识别 无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IP地址空间体系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钱华林 鄂跃鹏 +2 位作者 葛敬国 任勇毛 游军玲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互联网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路由表的快速增长以及越来越频繁的BGP更新,对核心路由器的性能、复杂性、能耗和成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大量网络研究人员正在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将现有的IP地址分解为标... 互联网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路由表的快速增长以及越来越频繁的BGP更新,对核心路由器的性能、复杂性、能耗和成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大量网络研究人员正在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将现有的IP地址分解为标识和位置的思想,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提出一种新的标识与位置分离方案,形成双层地址空间体系结构,克服了可实现性和可部署性的困难,在缓解路由系统扩展性难题的同时,解决了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除了对DNS作简单的修改并增设一种网关设备外,原有的骨干网和用户网不作任何改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与位置分离 体系结构 地址空间 路由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嵌套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水根 秦雅娟 +1 位作者 周华春 张宏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1267,共7页
基于移动IPv6嵌套移动网络中存在的路由优化问题,本质上是由传统互联网的体系结构造成的.在传统互联网体系结构中,IP地址同时代表了节点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这种双重功能不利于节点的移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身份与位置分离的... 基于移动IPv6嵌套移动网络中存在的路由优化问题,本质上是由传统互联网的体系结构造成的.在传统互联网体系结构中,IP地址同时代表了节点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这种双重功能不利于节点的移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体系结构,IP地址只作为节点的位置标识,引入端点标识符作为通信双方的身份标识,使得当节点的地址改变时通信双方的连接不中断.在该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嵌套移动网络的路由优化机制,利用封装在IPv6逐跳选项报头中的路由更新选项、路由确认选项和路由删除选项进行路由优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制具有较低的报文开销和路由更新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移动网络 路由优化 身份与位置分离 IPv6逐跳选项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颜色模型和综合特征下的车牌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聂洪印 周卫东 刘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1-223,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颜色模型的车牌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在RGB和HSV两种颜色模型中,首先充分利用车牌图像的彩色信息对车牌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将彩色图像转化为多级灰度图,从而确定出车牌所在的可能区域,完成车牌区域的粗定位。然后结合车牌...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颜色模型的车牌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在RGB和HSV两种颜色模型中,首先充分利用车牌图像的彩色信息对车牌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将彩色图像转化为多级灰度图,从而确定出车牌所在的可能区域,完成车牌区域的粗定位。然后结合车牌特有的字频统计特征和几何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精确定位出车牌区域。实验表明该方法定位准确率高,且适用于任意背景、位置和光照下的牌照定位,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颜色模型 颜色认可框 车牌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钻孔起裂注水压力与起裂位置理论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国华 魏光平 侯凤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在分析煤层结构和应力场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出了穿层钻孔起裂注水压力计算方法,并指出该压力不仅取决于侧向应力系数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组成钻孔围岩的性质,总体表现出在径向上受最弱煤分层的控制,在轴向上则受最弱层理面的控制.在起裂... 在分析煤层结构和应力场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出了穿层钻孔起裂注水压力计算方法,并指出该压力不仅取决于侧向应力系数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组成钻孔围岩的性质,总体表现出在径向上受最弱煤分层的控制,在轴向上则受最弱层理面的控制.在起裂位置上,轴向受控于最弱层理面,在径向上则受控于煤的最小抗拉强度和垂直侧向应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钻孔 注水压力 起裂位置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糖体DNA鉴别PCR区分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雅军 瞿逢伊 +1 位作者 徐建农 郑哲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建立鉴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PCR检测技术,并对现场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NAITS2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用PCR技术扩增种特异DNA片段(中华按蚊425bp,嗜人按蚊253bp... 目的:建立鉴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PCR检测技术,并对现场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NAITS2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用PCR技术扩增种特异DNA片段(中华按蚊425bp,嗜人按蚊253bp),根据扩增片段的长度对两种按蚊进行鉴别。结果:应用该法检测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3个实验室品系共70例,经卵鉴定的嗜人按蚊野外标本20例,均显示单一的种特异扩增带。凉山按蚊、贵阳按蚊和帕氏按蚊对照共9例全部无扩增。检测采自我国10省12个不同地点,根据成蚊形态初步鉴定为中华按蚊的标本共440例,具中华按蚊种特异扩增带的标本占66.1%,具嗜人按蚊种特异扩增带的标本占12.7%,其余21.1%的标本无扩增带,表明检测样本中混有其他蚊种,仅根据成蚊形态难以鉴别。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和灵敏的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分子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DNA 核糖体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身份与位置分离环境下基于网络的安全移动性管理协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建强 刘颖 +1 位作者 周华春 张宏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针对身份与位置分离(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LISP)环境下的移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的安全移动性管理协议—LISP-SMCP(Secure Mobility Control Protocol)。以接入网为移动管理区域,LISP-SMCP有效地支持移动... 针对身份与位置分离(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LISP)环境下的移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的安全移动性管理协议—LISP-SMCP(Secure Mobility Control Protocol)。以接入网为移动管理区域,LISP-SMCP有效地支持移动节点在区域内切换和区域间切换,并实现本地认证和双向认证。安全性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ISP-SMCP可以防止中间人、重放和消息篡改等网络攻击,且具有较小的认证时延、切换时延和切换阻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与位置分离 移动性管理 安全切换 本地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与标志分离的访问控制列表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宇峰 涂睿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5-1147,1150,共4页
在前期工作的LISA体系结构下,提出了IBAC模型,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网络访问控制,然而,IBAC增大了访问控制列表的处理开销。为此,对访问控制列表的规则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模拟实验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访问控制 位置与标志分离 基于标志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复杂系统的动态SDG模型及传感器布置问题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帆 萧德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符号有向图(SDG:signed directed graph)可以用于描述大型复杂系统及其变量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但是在描述故障传递关系时不能表示其动态传播规律.本文在SDG支路上引入时间参数,用于近似描述变量的变化在系统中的传递时间,由此构建的SD... 符号有向图(SDG:signed directed graph)可以用于描述大型复杂系统及其变量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但是在描述故障传递关系时不能表示其动态传播规律.本文在SDG支路上引入时间参数,用于近似描述变量的变化在系统中的传递时间,由此构建的SDG模型称为动态SDG模型.另外,要实现故障检测需要有传感器的信息,传感器的布置直接影响着故障检测的性能.本文在动态SDG框架下,研究了故障的可检测性和可分辨性问题,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结论,并给出通过正向推理来求故障传播过程和传感器布置方案的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有向图 故障检测 传感器布置 可检测性 可分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CS算法在雷电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荣涛 路郁 +2 位作者 王琴 袁程胜 王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7-301,共5页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的雷电定位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OPTICS聚类算法的雷电临近预警模型。该模型运用OPTICS算法对雷暴天气连续时段的雷电定位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有效剔除了影响雷暴云分布的稀疏点。在聚类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膨胀-侵...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的雷电定位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OPTICS聚类算法的雷电临近预警模型。该模型运用OPTICS算法对雷暴天气连续时段的雷电定位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有效剔除了影响雷暴云分布的稀疏点。在聚类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膨胀-侵蚀"算法还原雷暴云真实分布,根据雷暴云的移动趋势进行雷电落区预报。此外,针对传统预测算法运行时间长的缺陷,运用邻接表改进了OPTICS算法,且优化了可达队列更新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OPTICS算法所构建的雷电临近预报模型降低了算法运行时间,同时提高了雷电预报模型适应能力及预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临近预报 定位资料 聚类分析 OPTICS算法 移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址分离网络中一种新的双层映射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小宁 佘腾腾 +2 位作者 邱恺 王晟 李乐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57-2363,共7页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名址分离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映射系统的设计是名址分离网络中的核心问题。该文在LISP-DHT(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Distributed Hash Table)基础上,提出一种D1HT与Chord...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名址分离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映射系统的设计是名址分离网络中的核心问题。该文在LISP-DHT(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Distributed Hash Table)基础上,提出一种D1HT与Chord相结合的双层映射系统;同时对现有Chord环结构进行改进,减少了Chord环中的信息冗余,解决了LISP映射系统中存在的物理拓扑与逻辑拓扑不匹配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D1HT与Chord相结合的双层映射系统与LISP-DHT相比,缩短了平均查询时延和查询路径,提升了查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名址分离网 映射系统 CHO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ash的位置标识映射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睿 苏金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0,74,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基于TCP/IP体系结构的互联网在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限制了多宿主、流量工程等新技术的发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P地址语义过载。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需要对下一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基于TCP/IP体系结构的互联网在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限制了多宿主、流量工程等新技术的发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P地址语义过载。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需要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命名和寻址体系结构进行重新设计,Locator/ID Split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Locator/ID Split的核心是提供基于扁平标识的可扩展映射服务机制。HLIMM采用了基于哈希的路由方式,通过一组分布式映射服务器,为边缘网络提供了确定性的映射解析机制,满足了扁平标识Identifier映射服务的可扩展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映射服务节点的动态加入和离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tor/ID split 扁平标识 映射服务 哈希 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标识匹配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少波 刘琴 王国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73-2179,共7页
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中,基于可信第三方模型是当前位置隐私保护中的主要模型,但该模型存在一定的隐私泄露风险。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标识匹配(GIM)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用户首先将查询区域划分为网格,并结合保序对称加密和K匿名技术,在匿... 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中,基于可信第三方模型是当前位置隐私保护中的主要模型,但该模型存在一定的隐私泄露风险。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标识匹配(GIM)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用户首先将查询区域划分为网格,并结合保序对称加密和K匿名技术,在匿名器形成K匿名,然后利用网格标识匹配返回查询结果给用户。在查询的过程中,匿名器并不知道用户的具体位置,加强了该模型中用户位置的隐私保护。同时中间匿名器仅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匹配,有效缓解了匿名器的性能瓶颈问题。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并且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减小匿名器的处理时间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隐私 网格标识匹配 保序对称加密 K匿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位置/标识分离的站点多宿主路径失效恢复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涂睿 苏金树 陈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9-54,共6页
多宿主是克服路径失效,提高站点服务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囿于当前TCP/IP体系结构的限制,多宿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P地址语义过载,IP地址既代表了网络节点的拓扑位置又是节点的标识。在LISA(Locator Ide... 多宿主是克服路径失效,提高站点服务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囿于当前TCP/IP体系结构的限制,多宿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P地址语义过载,IP地址既代表了网络节点的拓扑位置又是节点的标识。在LISA(Locator Identifier Split Architecture)命名与寻址体系结构下,提出了基于位置与标识分离的站点多宿主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路径失效恢复机制:LISA-Recovery。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机制能够有效地检测路径失效和性能下降,并进行快速的路径切换,从而保障了上层应用服务的正常运行。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LISA-Re-covery所带来的开销很小,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失效 多宿主 位置/标识分离 路径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量场空间的车牌定位与识别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文涛 刘万军 袁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54-256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曲量场空间描述的车牌定位与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彩色车牌图像中进行亮度扫描,然后拟合渐变梯度向量,并以曲量子进行点阵描绘并消除彩色信息,最后以采样的曲量子群分别融合成车身、车牌及字符的曲量子空间,将融合...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曲量场空间描述的车牌定位与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彩色车牌图像中进行亮度扫描,然后拟合渐变梯度向量,并以曲量子进行点阵描绘并消除彩色信息,最后以采样的曲量子群分别融合成车身、车牌及字符的曲量子空间,将融合的车牌、字符曲量子空间进行边缘曲量子的光滑衔接组成曲量场并提取场内曲量的空间数据及其曲量约束信息进行有损字符的修正,识别出车牌信息.该算法抓住了车牌的互异彩色域特征,继而将互异彩色域特征采用具有空间连续性规律约束的曲量场进行描述识别.大量实验表明,该算法克服了特征域旋转、光照强度变化以及多角度有损及模糊对车牌定位与识别的影响,具有速度快,识别准确,适应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量场空间 曲量车牌 曲量子 场阶维 车牌定位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