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理想点法的空间目标监视资源调度效能评估
1
作者 邓博容 段美亚 +1 位作者 于喜庆 沈静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在空间目标日益增多和监视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为了寻找合理的空间监视资源调度策略从而提高调度效能,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理想点法的空间目标监视资源调度效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编目维持任务场景中,建立了空间目标监视资源调度效... 在空间目标日益增多和监视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为了寻找合理的空间监视资源调度策略从而提高调度效能,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理想点法的空间目标监视资源调度效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编目维持任务场景中,建立了空间目标监视资源调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AHP法和理想点法评估编目最大化、重点任务优先、重点目标优先和搜索优先四种策略下的调度效能并进行排序。仿真结果表明,编目最大化策略在编目维持任务场景中实现了调度效能最大化。该方法相比传统的AHP指标综合法更加客观,对实际调度和装备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监视 效能评估 资源调度 理想点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过程与展开模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邓稳根 戴海琦 戴慧群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86-1990,共5页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理想点过程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用于现有人格测验的数据分析和新量表的建构,显示出了较优势模型更优良的一些性质。不过,现有项目反应过程的研究结果来自于大样本的调查,...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理想点过程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用于现有人格测验的数据分析和新量表的建构,显示出了较优势模型更优良的一些性质。不过,现有项目反应过程的研究结果来自于大样本的调查,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GGUM也存在不适用于分析多类别人格测验数据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对GGUM进行拓展,剔除其主观反应类别阈限对称的限定。此外,还要重视配对格式人格测验数据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测验 理想点过程 展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理想点方法检验生活取向测验及其修订版的单维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稳根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2期90-96,共7页
该文从项目反应过程出发,认为可能是由于原有的维度分析方法将生活取向测验(LOT)及其修订版(LOT-R)这两个测验的项目反应理想点过程错误地限定为优势过程,导致两个测验违背单维性的结论;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未旋转成分负荷散点图和对... 该文从项目反应过程出发,认为可能是由于原有的维度分析方法将生活取向测验(LOT)及其修订版(LOT-R)这两个测验的项目反应理想点过程错误地限定为优势过程,导致两个测验违背单维性的结论;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未旋转成分负荷散点图和对应分析的维度分数散点图,并结合项目相关矩阵法验证LOT和LOT-R的维度。结果显示LOT-R的单维性得到了验证,LOT由于包含两个测量应对的项目而导致违背单维性。最后作者提出应该与理想点过程相一致的心理计量学模型对LOT-R的数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取向测验 理想点过程 优势过程 主成分分析 对应分析 项目相关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慧敏 朱江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合理的建设时序和科学的建设模式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郧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正理想点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时序;从耕地质量、区位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三种模式... 合理的建设时序和科学的建设模式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郧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正理想点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时序;从耕地质量、区位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三种模式。结果表明:郧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上近期建设区、中期建设区、远期建设区建设面积分别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2.88%,37.76%,49.36%;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因素在各评价单元的限制级别,郧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耕地质量提高型、区位优化型、社会倡导型三种建设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指导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时序 模式 层次分析法 正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在水利工程项目投标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勋 刘永强 肖俊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针对水利工程复杂及失事后果严重等特点,企业在投标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和中标后的收益。为了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投标风险决策,在综合考虑业主、项目、投标人自身及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险因素指标体系,为综合考虑指标... 针对水利工程复杂及失事后果严重等特点,企业在投标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和中标后的收益。为了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投标风险决策,在综合考虑业主、项目、投标人自身及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险因素指标体系,为综合考虑指标间内在联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并利用熵权理想点法对得到的主观权重进行客观判断优选。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进行投标风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投标风险决策 网络层次分析法 熵权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过断陷带开采程序优化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红泽 李志伟 +4 位作者 孙健东 张瞾 郭心灵 张善之 马明东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开采程序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影响矿山企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为解决黑岱沟露天煤矿过断陷带开采程序问题,依据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煤岩赋存条件、矿山生产现状、工艺设备类型等因素,提出了3种开采方案。从经济、技术、安全三方... 开采程序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影响矿山企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为解决黑岱沟露天煤矿过断陷带开采程序问题,依据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煤岩赋存条件、矿山生产现状、工艺设备类型等因素,提出了3种开采方案。从经济、技术、安全三方面综合考虑与方案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三维建模和模拟开采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各指标确定了指标值。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理想点法相融合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确定了最优的开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断陷带 开采程序 层次分析法 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理想点模型的岩体结构面分级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述红 朱宝强 张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鉴于以往的结构面分级方法多为宏观定性分析,不利于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理想点模型的结构面定量分级方法.首先考虑结构面分级的多种影响因素,采用7个指标进行定量表征,建立了结构面多指标分级体系;然后用最小熵... 鉴于以往的结构面分级方法多为宏观定性分析,不利于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理想点模型的结构面定量分级方法.首先考虑结构面分级的多种影响因素,采用7个指标进行定量表征,建立了结构面多指标分级体系;然后用最小熵原理优化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权重,从而改进理想点模型,得到最优组合权重;最后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兴隆隧道实测结构面分级中,并与工程实际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理想点模型所得分级结果与实际工程较为一致,准确率达93.3%,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及工程实用性,可为岩体结构面分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分级 理想点模型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PSO-SVM的配电网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元生 姜雨晴 王静 《电子科技》 2022年第6期54-63,共10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发电的主力之一。文中针对分布式能源并网后配电网的适应性问题,对配电网适应性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义,建立了可靠性、负载率、电流、电能质量、运行年限、新能源利用率6个一级指标的配电网适应性...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发电的主力之一。文中针对分布式能源并网后配电网的适应性问题,对配电网适应性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义,建立了可靠性、负载率、电流、电能质量、运行年限、新能源利用率6个一级指标的配电网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赋权法得到组合权重,并将其与TOPSIS进行结合,确定了评价模型的期望输出值。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TOPSIS-PSO-SVM的配电网适应性评价模型,并以宁夏5个地区配电网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TOPSIS-PSO-SVM评价模型的评价相对误差区间为[0.94%,1.03%],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0.8854%,说明该评价模型在配电网适应性评价中的评价误差更小,评价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能源 适应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组合权重 理想点法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法的陡帮开采优选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段力士 郭帅 +1 位作者 韩流 威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22,共5页
为了回收安家岭露天矿端帮压覆的煤炭资源、降低境界剥采比、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加企业效益,根据端帮开采理论以及相关应用案例,应用AHP-TOPSIS法模型从经济、技术、安全3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递阶层次评价体系,通过三维建模及模... 为了回收安家岭露天矿端帮压覆的煤炭资源、降低境界剥采比、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加企业效益,根据端帮开采理论以及相关应用案例,应用AHP-TOPSIS法模型从经济、技术、安全3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递阶层次评价体系,通过三维建模及模拟开采技术,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值,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运用理想点法对3个技术方案进行排序,对安家岭露天矿东端帮陡帮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端帮稳定的前提下,将安家岭东帮北部区域、南部区域4煤顶运输平盘缩减至5 m,中部区域4煤底运输平盘缩减至5 m陡帮方案最优,实现了安家岭露天矿端帮陡帮方案的优选,同时为同类矿山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陡帮开采 方案优选 层次分析法 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点法的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危文广 黎良辉 +1 位作者 赖敬飞 李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25-30,共6页
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四个方面选取16个定量指标作为评价因素,为了降低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观性,采用熵权法修正评价指标初始权重,基于理想点法原理计... 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四个方面选取16个定量指标作为评价因素,为了降低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观性,采用熵权法修正评价指标初始权重,基于理想点法原理计算贴近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该方法运用于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从2011-2015年江西省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域差距比较明显,其中南昌、赣州、宜春和吉安等人口聚集且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差,与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对江西及各地市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河长制"的推行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熵权法 理想点法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和TOPSIS法的电力应急预案评价研究
11
作者 张韶华 李放 +1 位作者 郝宗良 余庆 《集成电路应用》 2020年第11期16-19,共4页
在分析电力应急预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预案的预防预警、组织结构及职能、预案的实施、预案的总结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电力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标度转换的方法,并利用基础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指... 在分析电力应急预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预案的预防预警、组织结构及职能、预案的实施、预案的总结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电力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标度转换的方法,并利用基础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指标权重。利用理想点逼近法对各预案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以某地电力有限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为例,进行各预案评价的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案评价 电网电力应急 标度转换 模糊层次分析法 理想点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空间钢结构方案优选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 武秀丽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1-65,共5页
讨论了综合优选大跨空间钢结构方案的多目标决策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合理地确定指标因素的权重,用模糊数学理论和集值统计原理把指标量化,最后利用理想点法确定最优的结构方案。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集值统计 理想点法 大跨空间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更新过程的多目标预防维修优化模型
13
作者 杨荔贤 余俊 《河南科技》 2022年第15期12-16,共5页
基于更新过程理论,运用更新极限定理给出部件“稳态可用度”“长期运行单位时间的期望维修费用”和“平均可靠度”的推导过程,通过理想点法中的极大模理想点法来构建以稳态可用度、长期运行单位时间的期望维修费用和平均可靠度为目标函... 基于更新过程理论,运用更新极限定理给出部件“稳态可用度”“长期运行单位时间的期望维修费用”和“平均可靠度”的推导过程,通过理想点法中的极大模理想点法来构建以稳态可用度、长期运行单位时间的期望维修费用和平均可靠度为目标函数、以预防维修周期为决策变量的多目标预防维修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计算显示,运用所构建的模型方法能有效地求出符合需求的预防维修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维修周期 更新过程 极大模理想点法 多目标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权重理想点法的露天矿煤破碎站移设位置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强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10-13,共4页
通过分析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现有采煤半连续工艺现状及破碎站布置情况,针对三号煤破碎站的短期移设提出3个方案,建立了含8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矩阵;引入可变权重理想点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常权,进一步结合变权系数及指标数值... 通过分析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现有采煤半连续工艺现状及破碎站布置情况,针对三号煤破碎站的短期移设提出3个方案,建立了含8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矩阵;引入可变权重理想点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常权,进一步结合变权系数及指标数值利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变权,通过欧式距离法计算了正负理想点距离及贴近度;最终确定方案2贴近度为0.715 0,最接近于1,为最优方案,即将三号煤破碎站布置在4煤底板836 m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半连续工艺 煤破碎站 移设优化 可变权重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