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quirement for endogenous heat shock factor 1 i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tion in murine microglia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76-77,共2页
Aim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host defense and inflamma-tion. In many setting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s iNOS express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inhibitor of K... Aim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host defense and inflamma-tion. In many setting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s iNOS express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inhibitor of KB- α (IKB-α) -nuclear factor-KB (NF-KB) cascade, whereas interferon-γ (IFN-γ) acts through Janus kinase ( JAK)-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 STAT1 ) signals. Heat shock factor 1 ( HSF1 ), a major regulator of heat shock protein transcription, has been shown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But it remains obscure whether and how HSF1 affects iNOS induction. Methods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The mRNA level was meas- ured by real time-PCR. Silence of HSF1 was achieved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Nitric oxide (NO) content and NF-KB binding activity were assayed by commercial kits.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inding activity of NF-KB and STAT1 to iNOS promoters. Results HSF1 inhibition or knockdown pre- vented the LPS- and/or IFN-γ-stimulated iNOS protein expression in cultured microglia. HSF1 inhibition blocked iNOS mRNA transcription. These inhibitory effects of HSF1 inhibition on iNOS expression were confirmed in brain tissues from endotoxemic mice.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HSF1 inhibition had no effect on IKB-α degradation and NF-KB or STAT1 phosphorylation in LPS/IFN-γ-stimulated cells. The nuclear transport of active NF-KB or STAT1 was also not affected by HSF1 inhibition. But HSF1 inhibition reduced the binding of NF-KB and STAT1 to their DNA elements. In addition, HSF1 inhibition reduced NF-KB and STAT1 bindings to iNOS promoter inside the LPS/IFN-γ-stimulated cells. Conclusions This preventing effect of HSF1 inhibition on iNOS mRNA transcription presents the necessary role of HSF1 in iNOS i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factor 1 lipopolysaccharide interferon--y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uclear factor-KB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通过调节HIF-1α-Kcnq1ot1影响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4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辛欢 乐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IF-1α与Kcnq1ot1的相互作用。将H9c2细胞分为Ctrl组、H/R组、Suf组;oe-HIF-1α组、oe-HIF-1α+Suf组、sh-HIF-1α组、sh-HIF-1α+Kcnq1ot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CK-MB与HBDH浓度,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Kcnq1o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评估Suf对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潜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IF-1α与Kcnq1ot1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与Ctr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K-MB与HBDH浓度上调,HIF-1α与Kcnq1ot1的表达增强(均P<0.05)。转染oe-HIF-1α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结果(均P<0.05);而Suf干预抑制了以上结果(均P<0.05)。与H/R组相比,sh-HIF-1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改善,凋亡减少,CK-MB与HBDH浓度降低(均P<0.05);转染Kcnq1ot1则部分逆转了这些结果(均P<0.05)。动物实验发现,Suf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Suf通过抑制HIF-1α-Kcnq1ot1改善心肌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缺氧诱导因子-Α KCNQ1重叠转录物1 心肌缺氧-复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BNIP3通路介导的糖酵解与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关系
3
作者 易燕 陈斐斐 +1 位作者 谭赟 杜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常氧组HUVECs暴露于常氧(21%O_(2))下培养。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用si-NC、si-HIF-1α或si-HIF-1α联合BNIP3质粒处理HUVECs 36 h,然后暴露于缺氧(1%O_(2))下培养。通过免疫荧光、代谢测量、细胞活力、划痕实验、管形成实验考察细胞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增殖、迁移和管形成情况。出生后第7天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测量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情况。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增加(P<0.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降低(P<0.0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在培养第72 h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并且伤口愈合面积和管形成数量增加(P<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在培养第24、48、72小时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伤口愈合面积、管形成数量降低(P<0.001)。BNIP3的过表达逆转了HIF-1α敲低对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OIR组比较,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区域减少(P<0.05)。结论HIF-1α/BNIP3信号通路在低氧条件下促进了HUVECs中线粒体自噬激活,其对于内皮功能和血管生成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新生小鼠 视网膜血管 糖酵解 线粒体自噬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周海涛 胡戈 +2 位作者 张静 周绮云 秦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2-370,共9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EIKIM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建立运动性肾损伤模型。4周训练期间,RESV、REIKIM组大鼠在每次训练前1 h根据体重给予剂量和体积分别为150 mg/kg·bw和5 mL/kg的白藜芦醇溶液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肾样本。通过HE染色评估大鼠肾组织形态。测定大鼠血液中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水平及肾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NAD(P)H醌脱氢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磷酸化(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p-Nrf2)蛋白质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H-S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因子-2(B cell lymphoma-2 protei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经4周大强度跑台训练,与CONT组大鼠比较,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经4周白藜芦醇干预,与EIKIM组大鼠比较,R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有效改善;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激活大强度运动大鼠肾组织中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肾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运动性肾损伤 大鼠 Keap1-Nrf2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苷调控HIF-1α/BNIP3通路改善力竭训练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高修鹏 张永智 陈宏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了解绞股蓝总皂苷(GPs)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设置对照组、力竭训练组(ET)、HOL组、L-GPs组、H-GPs组和GPs+2-ME2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他组大鼠灌胃GPs当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末次训练后的24 h内记录大鼠... 为了解绞股蓝总皂苷(GPs)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设置对照组、力竭训练组(ET)、HOL组、L-GPs组、H-GPs组和GPs+2-ME2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他组大鼠灌胃GPs当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末次训练后的24 h内记录大鼠的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检测血清肌肉损伤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检测能量代谢指标,包括葡萄糖(Glu)、乳酸(LA)和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检测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检测骨骼肌中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HIF-1α、BNIP3、LC3-Ⅱ/Ⅰ、P6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对照组大鼠的骨骼肌肌膜结构清晰,线粒体结构完整;(2) ET组骨骼肌组织排列不规则,可见肌间质肿胀,肌肉纤维变形断裂,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内嵴溶解、缺失明显;(3) HOL组、L-GPs组、H-GP组大鼠的骨骼肌组织排列较为整齐,肌纤维断裂减少,存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数量增多,线粒体内嵴较密集,结构更完整;(4) GPs+2-ME2组大鼠的肌纤维断裂、炎性细胞浸润和线粒体内嵴溶解进一步增加,线粒体数量进一步减少;(5) ET组的力竭时间、LDH、CK、LA、BUN、MDA、P62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Glu、SOD、CAT、HIF-1α、BNIP3、LC3-Ⅱ/Ⅰ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 <0.05),HOL组、L-GPs组和H-GPs组的力竭时间、Glu、SOD、CAT、HIF-1α、BNIP3、LC3-Ⅱ/Ⅰ表达量高于ET组的表达量,LDH、CK、LA、BUN、MDA、P62表达量低于ET组的表达量(P <0.05);(6) GPs+2-ME2组的LDH、CKLA、BUN、MDA、P62表达量高于H-GPs组的表达量,力竭时间、Glu、SOD、CAT、HIF-1α、BNIP3、LC3-Ⅱ/Ⅰ表达量低于H-GPs组的表达量(P <0.05).上述结果表明:GPs可能通过激活HIF-1α/BNIP3通路改善ET大鼠的运动性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低氧诱导因子- HIF-/BNIP3通路 运动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AK、KIM-1及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疾病活动程度、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赵申 李俊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收集同期40例健康体检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SLE患儿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9分)24例和高疾病活动度组(>9分)18例,根据是否伴有肾脏损害分为LN组31例和非LN组11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RPR;ELISA法检测血清TWEAK、KIM-1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疾病活动度组SLE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P<0.05);LN组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LN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PR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TWEAK、KIM-1与24 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RPR评估SLE高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744(95%CI 0.657~0.818),显著大于TWEAK、KIM-1评估的AUC分别为0.678(95%CI:0.588~0.760)和0.598(95%CI:0.505~0.686,P<0.05);TWEAK和KIM-1预测LN的AUC分别为0.847(95%CI:0.773~0.905)和0.773(95%CI:0.690~0.842),显著大于RPR预测的AUC为0.645(95%CI:0.555~0.727,P<0.05)。结论:SLE患儿存在TWEAK、KIM-1及RPR水平变化,其中RPR对SLE疾病活动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TWEAK和KIM-1对LN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肾损伤因子1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 疾病活动度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通路 芍药苷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素经AKT/mTOR通路下调HIF1A表达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8
作者 楚月明 朱茂菲 +4 位作者 蒋杭遇 袁强 李兴 刘康 李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3-730,共8页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克隆形成和EdU实验检测不同浓度TSN(0.062 5、0.125、0.25μmol/L)对KYSE15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划痕实...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克隆形成和EdU实验检测不同浓度TSN(0.062 5、0.125、0.25μmol/L)对KYSE15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SN对KYSE150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GEPIA数据库数据分析食管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的表达,q PCR法检测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KYSE150细胞,以及TSN处理的各组KYSE150细胞中HIF1A mRNA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TSN对HIF1A的上游信号通路AKT/mTOR和下游与细胞迁移、侵袭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浓度TSN处理后,KYSE1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IF1A mRNA在KYSE150细胞中呈高表达(P<0.05),TSN处理后KYSE150细胞中HIF1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TSN能够显著抑制KYSE150细胞中HIF1A及其上游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及下游迁移、侵袭和凋亡相关蛋白N-cadherin 、vimentin 、Bcl-2 、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或P<0.01)。结论:TSN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下调HIF1A表达,从而抑制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低氧诱导因子 食管鳞状细胞癌 KYSE15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浓度与脑微出血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清 赵潇雯 +11 位作者 任敬 余淼 崔瀚方 丁芳园 刘昊 李琼 王凡 李青 陈希妍 路承彪 李少敏 赵建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评估HIF-1α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评估HIF-1α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自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CSVD患者104例,对入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统计、头颅核磁检查、认知功能评估、血清HIF-1α检测,统计入组患者CMBs的数量和部位,并进行分组,研究HIF-1α与认知功能和CMBs的相关性,分析CMBs、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评估HIF-1α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CMBs严重程度在HIF-1α、认知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IF-1α浓度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呈负相关,与CMBs数量呈正相关,HIF-1α可能是CMBs和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且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HIF-1α浓度与CMBs数量及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血清HIF-1α浓度可能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微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通过PHD2/HIF-1α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10
作者 孔春雪 刘其器 +6 位作者 张立伟 吴传莎 熊龙珠 张国薇 曹敏越 李平 周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是否能通过影响PHD2/HIF-1α通路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方法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哮喘组(OVA组)、孟鲁司特钠干预哮喘组(在OVA激发前1 h经口灌...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是否能通过影响PHD2/HIF-1α通路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方法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将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哮喘组(OVA组)、孟鲁司特钠干预哮喘组(在OVA激发前1 h经口灌胃30 mg/kg孟鲁司特钠,Mon组)。HE染色检测小鼠肺部病理改变,血球分析仪和试剂盒测定肺部炎症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乳酸和丙酮酸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E-黏钙蛋白(E-cad)和p120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增多,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补体因子D(CFD)及乳酸、丙酮酸的含量都显著升高,肺HIF-1α、PHD2、p120和E-cad的mRNA水平降低,而HIF-1α和PHD2蛋白表达上调,E-cad和p120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经孟鲁司特钠干预的Mon组小鼠肺部嗜酸性和单核细胞数量及CFD含量显著下降,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HIF-1α、PHD2、p120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孟鲁司特钠可能通过调控PHD2/HIF-1α信号通路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过敏性哮喘 气道炎症 缺氧诱导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X-478通过调节HIF-1α介导的糖酵解增强肺癌放疗效果的研究
11
作者 杨更强 李洋洋 +4 位作者 李启杨 张尚祖 杨玥 周婷 张利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5-941,共7页
目的:研究PX-478增强肺癌放疗效果的有效性及分子机制。方法:将A549与H460细胞分为空白组、辐射组、辐射联合PX-478组。除空白组外,辐射组与PX-478组给予2Gy X射线辐照建立辐射模型,辐射联合PX-478组在造模后给予10μmol/L PX-478进行干... 目的:研究PX-478增强肺癌放疗效果的有效性及分子机制。方法:将A549与H460细胞分为空白组、辐射组、辐射联合PX-478组。除空白组外,辐射组与PX-478组给予2Gy X射线辐照建立辐射模型,辐射联合PX-478组在造模后给予10μmol/L PX-478进行干预,培养24 h。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GLUT1、HK2、PFK1、PKM2、LDH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辐射组A549、H460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增加,HIF-1α、GLUT1、HK2、PFK1、PKM2、LDHA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辐射组相比,辐射联合PX-478组H460,A549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HIF-1α、GLUT1、HK2、PFK1、PKM2、LDH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PX-478可以通过调节辐射后H460和A549细胞中HIF-1α介导的糖酵解过程,调节能量代谢,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改善放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X-478 放疗 糖酵解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自蛇毒的蛋白C激活剂通过调控HIF-1α抑制BNIP3活性氧生成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受缺氧-复氧损伤
12
作者 廖茗 钟文华 +5 位作者 张冉 梁娟 徐文陶睿 万文珺 吴超 李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621,共8页
目的探究蛇毒天然组分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ROS生成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模型,检测PCA和2-ME2(HIF1α抑制剂)单独处理及合用对细胞ROS生... 目的探究蛇毒天然组分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ROS生成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模型,检测PCA和2-ME2(HIF1α抑制剂)单独处理及合用对细胞ROS生成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OGD/R细胞模型转染BNIP3特异性siRNA,分为空载组、干扰组、PCA组、干扰+PCA组,检测各组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量及ROS含量。结果抑制HIF1α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CA处理后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2-ME2+PCA组与PCA组相比,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ROS含量增高(P<0.05),与之相反,PCA+DMOG组与PCA组相比,蛋白HIF-1α、BNIP3、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OS含量降低(P<0.05)。BNIP3干扰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组+PCA组与干扰组相比,蛋白BNIP3表达增高(P<0.05),HIF-1α没有变化(P>0.05),ROS含量降低(P<0.05);干扰+PCA组与PCA组相比蛋白BNIP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ROS含量都增高(P<0.05)。结论蛇毒PCA通过调控HIF-1α上调BNIP3抑制OGD/R诱导HUVECs产生的ROS,发挥抗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 蛋白C激活剂 线粒体自噬 H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预测胰腺导管腺癌HIF-1α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王方青 陈颖慧 +2 位作者 孙阳 王勇 于德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瘤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瘤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5 T 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PDAC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评分,将患者分为HIF-1α低表达组(32例)和HIF-1α高表达组(29例)。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以及DKI定量参数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和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在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放射科医生对各参数值测量的一致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DeLong检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HIF-1α高表达组肿瘤低分化概率高于HIF-1α低表达组(P=0.031)。两名放射科医生测量的各MRI定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HIF-1α高表达组MD值[(1.17±0.26)×10^(-3) mm^(2)/s]低于HIF-1α低表达组[(1.52±0.39)×10^(-3) mm^(2)/s],HIF-1α高表达组MK值(0.72±0.11)高于HIF-1α低表达组(0.61±0.1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值、MK值、MD值+MK值及MD值+MK值+分化程度在预测高HIF-1α表达和低HIF-1α表达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1、74.7%、64.8%;0.814、84.4%、72.4%;0.862、82.8%、78.7%及0.872、78.1%、86.2%。DeLong检验示MD值+MK值+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仅与M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与其他参数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I和IDI结果显示MD值+MK值+分化程度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优于MD值、MK值和MD值+MK值(P<0.05)。结论MD值、MK值联合肿瘤分化程度有助于预测PDAC瘤内不同HIF-1α表达等级,为患术前风险分层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LW6抑制心肌铁死亡改善大鼠脓毒症心肌损伤
14
作者 王晓悦 曾佑成 +5 位作者 张艺馨 曹国栋 黄铭 林靓 杨鹏强 程青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2-769,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LW6对大鼠脓毒症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心肌病模型,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CLP+溶剂组、LW6组、Fe...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LW6对大鼠脓毒症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心肌病模型,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CLP+溶剂组、LW6组、Fer-1组、LW6+Fer-1组。各组通过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检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通过检测铁离子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丙二醛及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确定铁死亡程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脏组织中HIF-1α、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LP组及CLP+溶剂组相比,LW6组可改善心肌损伤,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铁死亡相关指标(均P<0.05),降低HIF-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增加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LW6降低HIF-1α表达并通过SLC7A11/GPX4途径降低铁死亡水平,改善脓毒症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LW6 脓毒症 心肌病 铁死亡 SLC7A11/GPX4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苷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双双 朱正帅 +3 位作者 杨子林 段东奎 符克优 沈索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 探讨积雪草苷(AS)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食管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S或不同放疗剂量干预EC9706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计... 目的 探讨积雪草苷(AS)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食管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S或不同放疗剂量干预EC9706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将EC9706细胞分为control组、放射组(单纯X射线照射)、AS组、联合组(AS+X射线照射)、激活剂组(AS+X射线照射+HIF-1α/VEGF通路激活剂二甲基草酰甘氨酸),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放疗敏感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Bcl-2相关X蛋白(Bax)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AS浓度和放疗剂量的增加,EC9706细胞活力逐渐降低;与control组相比,放射组、AS组存活分数、迁移与侵袭细胞数、HIF-1α、VEGF mRNA表达及MMP-2、vimentin、HIF-1α、VEGF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E-cadherin、Bax表达升高(P <0.05);与放射组、AS组相比,联合组存活分数、迁移与侵袭细胞数、HIF-1α、VEGF mRNA表达及MMP-2、vimentin、HIF-1α、VEGF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E-cadherin、Bax表达升高(P <0.05);与联合组相比,激活剂组上述指标变化均逆转(P <0.05)。结论 AS可能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EMT,增强E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积雪草苷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间质转化 放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纳米抑制剂的构建及在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化疗耐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郑传浩 但瑞珏 +2 位作者 奚茜 应望 罗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77-1189,共13页
目的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抑制剂YC-1进行纳米化改性,探究其在逆转结直肠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YC-1分子中的活性官能团羟基(-OH)与甲氧基聚乙二醇-羧酸的羧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目的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抑制剂YC-1进行纳米化改性,探究其在逆转结直肠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YC-1分子中的活性官能团羟基(-OH)与甲氧基聚乙二醇-羧酸的羧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carboxylic acid,mPEG_(350)-COOH)缩合反应构建纳米抑制剂mPEG_(350)-YC-1(MYC-1),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进行验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析其形貌,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分析其粒径分布情况;通过将FITC标记的MYC-1(FYC-1)与HCT15细胞相互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FYC-1的摄取能力;CCK-8实验检测MYC-1的细胞毒性;通过耐药HCT15细胞(resistant-HCT15,R-HCT15)的毒性实验和活/死细胞染色检测MYC-1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增敏效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来检测MYC-1逆转耐药的机制。构建小鼠R-HCT15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PBS(n=3)、5-Fu(n=3)、MYC-1(n=3)和MYF(n=3)组。通过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测量完成疗效评估当日的小鼠肿瘤质量,对比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从而评价MYC-1逆转结直肠癌对5-Fu耐药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纳米抑制剂MYC-1,通过TEM和DLS验证MYC-1在水相溶液中能自组装成直径约为(19.96±2.97)nm的纳米颗粒。成功制备FYC-1,将FYC-1与HCT15细胞相互作用,FYC-1能更好地被细胞摄取,表明两亲性的MYC-1具有更强的内吞入胞能力;MYC-1与5-Fu联合作用于R-HCT15结肠癌细胞,其耐药指数(resistant index,RI)由7.99下降到1.55,耐药指数的相对逆转率(relative reversal rate,RRR)为80.60%;活/死细胞染色显示,MYC-1能增加5-Fu对R-HCT15细胞的毒性;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YC-1能够有效抑制HIF-1α在胞内的表达(P<0.01);MYC-1与5-Fu联合作用于R-HCT15皮下移植瘤小鼠,与PBS(P<0.001)、5-Fu(P<0.01)和MYC-1(P<0.01)比较,MYF组治疗效果最佳;肿瘤组织HIF-1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YC-1和MYF组HIF-1α表达下降;小鼠重要脏器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结论MYC-1纳米抑制剂能够通过降低结直肠癌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从而逆转结直肠癌对于5-Fu化疗的耐药性,有效改善5-Fu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耐药 缺氧诱导因子- YC-1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10联合缺氧诱导因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程江江 梅利 +1 位作者 孙娟 郭雪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0(microRNA-210,miR-210)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西宁市第一人民...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0(microRNA-210,miR-210)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60例,根据发病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 scale,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0~2分)和预后不良组19例(3~6分)。检测和比较AIS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和7 d血清miR-210、HIF-1α表达。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和7 d血清miR-210、HIF-1α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预后与血清miR-210、HIF-1α表达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血清miR-210、HIF-1α表达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IS患者治疗后3 d和7 d miR-210和HIF-1α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 d比较,AIS患者治疗后7 d miR-210表达显著升高,HIF-1α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治疗前血清miR-210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r=-0.271,P<0.05),血清HIF-1α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r=0.398,P<0.05)。预后不良组miR-210、HIF-1α表达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0检测预后的AUC为0.818,特异性为0.850,敏感性为0.800;HIF-1α检测预后的AUC为0.815,特异性为0.700,敏感性为0.800;miR-210和HIF-1α联合检测预后的AUC为0.880,敏感性为0.900,联合检测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1)。结论 AIS患者术后血清miR-210、HIF-1α表达与mRS评分密切相关。miR-210和HIF-1α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脑梗死 预后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暴露调控HIF-1α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骨破坏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琴 殷诺 张辉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88-899,共1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暴露调控缺氧诱导因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骨形态学影响的机制。方法:将40只DBA/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OR...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暴露调控缺氧诱导因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骨形态学影响的机制。方法:将40只DBA/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OR)组、模型(CIA)组、低剂量HBO(HBO-L)组、高剂量HBO(HBO-H)组,每组10只。除NOR组外,其余3组小鼠采用二次免疫法进行双后足掌+尾根部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法诱导建立CIA模型,加强免疫时间间隔7 d。二次免疫后,HBO-L组暴露2.2ATA绝对大气压(atmospheric absolute,ATA)HBO×7 d(qd);HBO-H组暴露2.2 ATA HBO×14 d(qd),NOR组、CIA组予常压空气。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分评估小鼠关节炎症程度;使用qRT-PCR检测关节组织中HIF-1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量;使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验检测关节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法观察小鼠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统计病理评分;进行各组差异比较。结果:与CIA组比较,HBO-L组和HBO-H组小鼠关节肿胀程度及AI评分,于第11天起开始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O-L组比较,HBO-H组小鼠关节肿胀程度及AI评分,于第15天起开始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21天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IA组比较,HBO-L组和HBO-H组关节组织IL-1、IL-6、TNF-α、HIF-1αmRNA表达量分别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O-L组比较,HBO-H组关节组织IL-1、IL-6、TNF-α、HIF-1αmRNA表达量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A组比较,WB、IHC检测均显示HBO-L组和HBO-H组关节组织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BO-L组比较,HBO-H组关节组织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IA组比较,HBO-L组和HBO-H组关节病理评分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BO-L组比较,HBO-H组关节病理评分呈降低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染色病理显示HBO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血管增生,HBO-H组疗效更佳。结论:HBO暴露能够通过改善关节缺氧环境,显著减轻CIA模型小鼠关节肿胀,抑制关节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信号通路有关,疗效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HIF-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济生肾气汤调控HIF-1α/Notch通路改善缺氧抗肝硬化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磨奕玲 周晓玲 +6 位作者 刘琳 孙东琪 吴腾 罗艺 阮博文 王月明 贾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加味济生肾气汤改善缺氧微环境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用CCl4诱导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加味济生肾气汤低、中、高剂量(JWJSSQ low/medium/high-dose)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 目的探究加味济生肾气汤改善缺氧微环境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用CCl4诱导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加味济生肾气汤低、中、高剂量(JWJSSQ low/medium/high-dose)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4)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Notch1、Jagged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体外实验以HSC-T6细胞为研究对象,CCK-8法筛选出CoCl2培养细胞最适宜(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600μmol/L和800μmol/L)浓度及含药血清(5%、10%、15%和20%)最佳干预浓度;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HIF-1α、Notch1、Jagged1、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明显增多,假小叶出现,血清ALT、AST、HA、LN、PCⅢ、COL4水平明显增高,ALB显著降低,肝组织HIF-1α、Notch1、Jagged1、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肝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ALT、AST、HA、LN、PCIII、COL4水平明显降低,ALB显著增高,肝组织HIF-1α、Notch1、Jagged1、α-SMA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体外实验:缺氧能够促进HSC-T6迁移,减少HSC-T6凋亡,并提高HIF-1α、Notch1、Jagged1、α-SMA、TIMP-1蛋白表达,降低MMP9蛋白表达(P<0.01),加味济生肾气汤含药血清能够抑制HSC-T6迁移,促进HSC-T6凋亡,并降低HIF-1α、Notch1、Jagged1、α-SMA、TIMP-1蛋白表达,升高MMP9蛋白表达(P<0.01),但其对HSC-T6细胞活化抑制的作用可被HIF-1α激动剂DMOG逆转。结论加味济生肾气汤能够通过HIF-1α/Notch通路改善缺氧微环境,进而发挥抗肝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加味济生肾气汤 缺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POAG机制及早期预测:基于HIF-1α、TGF-β2交互的研究
20
作者 刘家敏 王大萍 刘建华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交互影响高度近视(HM)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65例(421眼)HM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行全面眼科...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交互影响高度近视(HM)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65例(421眼)HM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行全面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总Bruch膜开口-盘沿最小宽度(BMO)参数,Humphrey视野仪测量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值。随访1年(失访2例),根据是否发生POAG分为发生组(51例82眼)、未发生组(212例337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屈光度、VFI、视野MD、视盘水平径、视盘垂直径、椭圆指数、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总BMO]及泪液HIF-1α、TGF-β2,绘制泪液HIF-1α、TGF-β2预测HM并发POA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最佳截断值,采用交互作用分析泪液HIF-1α、TGF-β2及交互影响HM并发POAG的作用,采用Pearson法分析泪液HIF-1α、TGF-β2与HM患者视盘结构相关性,并采用ROC分析HIF-1α、TGF-β2联合预测POAG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的VFI、总BMO均低于未发生组,视野MD、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及泪液HIF-1α、TGF-β2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泪液HIF-1α、TGF-β2两者交互为超相乘模型,对HM并发POAG的影响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泪液HIF-1α、TGF-β2与HM患者VFI、总BMO均呈负相关,与视野MD、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泪液HIF-1α联合TGF-β2预测HM并发POA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0.896~0.949),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价值。结论HIF-1α、TGF-β2在HM并发POAG患者泪液中表达上调,且在POAG发生过程中呈正向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对POAG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POAG的辅助预测因子,并可指导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2 交互作用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