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沙洪水冲刷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梁志勇 匡尚富 +2 位作者 王兆印 徐永年 王会让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73,共6页
本文就低含沙洪水与高含沙洪水对河床的冲淤模式进行了描述,在对洪水冲刷河床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来水来沙与河床基本相互适应的条件下洪水冲刷深度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并用黄河干支流资料进行了讨论与验证。该公式... 本文就低含沙洪水与高含沙洪水对河床的冲淤模式进行了描述,在对洪水冲刷河床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来水来沙与河床基本相互适应的条件下洪水冲刷深度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并用黄河干支流资料进行了讨论与验证。该公式考虑因素简单,计算方便,同时适用于低含沙与高含沙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冲刷 高含沙洪水 涨冲落淤 断面冲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侵蚀黄土沟壑区沟坡产沙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赵超 王书芳 +1 位作者 徐向舟 董占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0-145,共6页
沟坡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其侵蚀规律的研究可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多种坡度、坡高的陡坡模型上进行了模拟降雨试验,分别采用地貌仪和径... 沟坡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其侵蚀规律的研究可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多种坡度、坡高的陡坡模型上进行了模拟降雨试验,分别采用地貌仪和径流泥沙采样装置对次降雨过程中沟坡的重力侵蚀量和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力侵蚀在高含沙水流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每次重力侵蚀的发生都能导致高含沙水流;次降雨过程中,含沙量和输沙率均随降雨历时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次降雨的中后期,含沙量和输沙率的增大趋势都比较明显;历次降雨事件中,次降雨30min全过程出口径流的平均产沙量和次降雨中后期出口径流平均产沙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次降雨过程中,出口径流含沙量与输沙率随坡度的增大呈整体波动式增大,但与坡高关系不显著。总之,在黄土沟坡区,重力侵蚀对产沙过程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降雨 侵蚀 重力 沟坡 高含沙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泥沙矿物成分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兆印 王文龙 田世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及其干支流经常产生高含沙水流,泥沙中矿物的成分及含量是影响高含沙水流性质的主导因素,粘土矿物颗粒含量对高含沙水流流变性质的影响,远大于颗粒粒径大小对流变性质的影响,粘土颗粒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高含沙水流的流变性质... 黄河及其干支流经常产生高含沙水流,泥沙中矿物的成分及含量是影响高含沙水流性质的主导因素,粘土矿物颗粒含量对高含沙水流流变性质的影响,远大于颗粒粒径大小对流变性质的影响,粘土颗粒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高含沙水流的流变性质也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对黄河及其支流地区12个地点进行采样分析,得出黄河及其支流地区泥沙基本来源于同一地区,次生矿物是在长期的、相同的环境条件作用下形成的。根据泥沙样本的粒径分布曲线和矿物成分及含量,建立了黄河及其支流泥沙粘土、非粘土矿物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关系,能够更方便、快捷、廉价地估算黄河及其支流粘土矿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泥沙 矿物成分 粒径分布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邓安军 郭庆超 陈建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9,共6页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和他人的水槽试验资料,发现在挟沙水流中,综合糙率系数与水深、流量的相关性较差;与含沙量的相关性较好,并且糙率系数随含沙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一定佛氏数条件下,糙率系数与...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和他人的水槽试验资料,发现在挟沙水流中,综合糙率系数与水深、流量的相关性较差;与含沙量的相关性较好,并且糙率系数随含沙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一定佛氏数条件下,糙率系数与佛氏数的相关性最好,且随佛氏数的增加而减小,可以根据佛氏数来计算糙率系数,但在较大佛氏数后,二者关系出现"向上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综合糙率系数 含沙量 佛汝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孔兑水沙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平 田勇 +1 位作者 侯素珍 张原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42,共4页
根据毛不拉孔兑、西柳沟和罕台川实测水沙资料,对黄河内蒙古段孔兑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兑具有水少沙多、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为不均的特点,不同孔兑之间水沙量和水沙组合差异较大;孔兑流量和含沙量变幅极大,同一流量下... 根据毛不拉孔兑、西柳沟和罕台川实测水沙资料,对黄河内蒙古段孔兑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兑具有水少沙多、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为不均的特点,不同孔兑之间水沙量和水沙组合差异较大;孔兑流量和含沙量变幅极大,同一流量下含沙量差异可达上百倍;流量超过一定值后,含沙量存在极限值,不再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孔兑洪水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输沙量大,洪水过程中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点 孔兑 内蒙古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对粗颗粒床沙质输沙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考虑高含沙紊流涡团中细颗粒絮凝形成网络结构对粗颗粒运动影响后 ,建立了粗颗粒悬移质泥沙的输沙率计算方法。该方法中包含的细颗粒影响项反映了流域因素对粗颗粒泥沙输沙的影响 ,证明细颗粒的影响是引起多沙河流中“多来多排”现象的... 考虑高含沙紊流涡团中细颗粒絮凝形成网络结构对粗颗粒运动影响后 ,建立了粗颗粒悬移质泥沙的输沙率计算方法。该方法中包含的细颗粒影响项反映了流域因素对粗颗粒泥沙输沙的影响 ,证明细颗粒的影响是引起多沙河流中“多来多排”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与黄河实测资料的对比表明 ,该计算方法能够反映高含沙紊流输沙时随流域细颗粒增多粗颗粒悬移质输沙率相对增大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沙质输沙率 高含沙水流 细颗粒 悬移质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管道输送参数计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鹏程 韩文亮 田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2,66,共4页
在国内多家研究单位进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固液两相流机理进行了研究,开发了计算管道输送水力坡降及临界输送流速的电算模型。该模型输入、输出界面清晰,使用方便快捷,且经过大量实测资料验证,具有较高精度。该模型已在国内许多矿山... 在国内多家研究单位进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固液两相流机理进行了研究,开发了计算管道输送水力坡降及临界输送流速的电算模型。该模型输入、输出界面清晰,使用方便快捷,且经过大量实测资料验证,具有较高精度。该模型已在国内许多矿山管道上应用,准确地计算了不同物料的管道输送参数,并有助于节省研究经费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管道输送参数 计算模型 水力坡降 临界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高浓度泥浆阻力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东坡 王二平 +2 位作者 许继刚 耿明全 严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0,共7页
选择典型堤防淤筑工程与典型管道泥浆输送施工设备 ,采用现场观测对泥浆管道阻力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作者利用实测管道压力、流量、含沙量等数据对高含沙水流阻力特性进行分析 ,取得了在管道粗糙过渡区泥浆沿程阻力系数受Re数、含沙量... 选择典型堤防淤筑工程与典型管道泥浆输送施工设备 ,采用现场观测对泥浆管道阻力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作者利用实测管道压力、流量、含沙量等数据对高含沙水流阻力特性进行分析 ,取得了在管道粗糙过渡区泥浆沿程阻力系数受Re数、含沙量影响的基本认识 ,进一步给出了常规条件下沿程阻力系数与综合泥浆因子间相关关系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对典型管道泥浆局部阻力也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在考虑水流强度、泥沙因子的条件下泥浆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阻力系数 局部摩阻 综合泥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潼关站洪水组合对渭河北洛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程龙渊 郭相秦 +3 位作者 张松林 郑艳芬 刘彦娥 马新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5,共5页
黄渭洛河汇流区三条河流的水沙量和汇合口段的比降差异 ,导致各种洪水组合对潼关以上黄渭洛河影响差异较大。以华阴 2 0 0m3/s的水位差作为各种洪水组合影响下渭河河口拦门沙的淤积厚 ,统计三门峡建库以来潼关站 6 7次洪水组合 ,其中黄... 黄渭洛河汇流区三条河流的水沙量和汇合口段的比降差异 ,导致各种洪水组合对潼关以上黄渭洛河影响差异较大。以华阴 2 0 0m3/s的水位差作为各种洪水组合影响下渭河河口拦门沙的淤积厚 ,统计三门峡建库以来潼关站 6 7次洪水组合 ,其中黄洛型洪水 9次 ,华阴断面淤积厚 8 19m ,占总淤积厚的 5 8% ,峰均淤积0 91m ,北洛河影响占 37% ;黄单型洪水 18次 ,华阴断面峰均淤积厚 0 33m。 196 7年 8月洪水组合 10次 ,黄洛型和黄洛渭型洪水 4次 ,华阴淤积厚达 5 17m ,占 10次洪水总淤积厚的 91% ,北洛河影响占 73% ;黄单型洪水2次 ,淤积厚为 0 5 1m ,占 9%。 1994、1995年 2次黄洛河洪水组合 ,华阴断面淤厚 1 4 5m ,占总淤积厚的 5 1% ,北洛河影响占 33%。形象地说 ,北洛河是渭河的一条盲肠 ,若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洪水 渭河 倒灌 北洛河 高含沙水流 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水流基本理论综述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委 郭庆超 陆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80,共6页
对现有高含沙水流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着重从高含沙水流粘性系数、宾汉极限剪切力、泥沙沉速、流速分布、水流阻力和水流挟沙力等方面进行了成果综述,探讨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旨在对高含沙水流理论研究的现状有... 对现有高含沙水流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着重从高含沙水流粘性系数、宾汉极限剪切力、泥沙沉速、流速分布、水流阻力和水流挟沙力等方面进行了成果综述,探讨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旨在对高含沙水流理论研究的现状有所认识,对进一步研究高含沙水流的特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粘性系数 水流挟沙能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小浪底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窦国仁 王国兵 +3 位作者 王向明 于为信 高亚军 韩信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197-209,共13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原型沙和模型沙(电木粉)的基本运动特性。首次提出了可应用于高含沙水流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据此理论建造了黄河小浪底枢纽1:80的正态泥沙模型。研究了小浪底工程不同运用阶段的泥沙问题。同时,还重点研究了高...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原型沙和模型沙(电木粉)的基本运动特性。首次提出了可应用于高含沙水流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据此理论建造了黄河小浪底枢纽1:80的正态泥沙模型。研究了小浪底工程不同运用阶段的泥沙问题。同时,还重点研究了高含沙异重流和泄水建筑物的防淤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模型试验 淤积 防淤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中泥沙分布的修正公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晋仁 王光谦 廖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在过去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中泥沙浓度分布的一个修正模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关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关键词 高浓度 固液两相液 修正 浓度分布 泥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滩槽界定及泥沙时空沉积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申冠卿 张原锋 张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1-651,共11页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河床调整剧烈,多数断面洪水后形成"相对窄深河槽",洪水前后河槽宽度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以观测断面洪水前后的河槽宽度为基准,计算漫滩高含沙洪水期泥沙时空沉积分布,结果表明,漫滩高含沙洪水与非漫滩...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河床调整剧烈,多数断面洪水后形成"相对窄深河槽",洪水前后河槽宽度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以观测断面洪水前后的河槽宽度为基准,计算漫滩高含沙洪水期泥沙时空沉积分布,结果表明,漫滩高含沙洪水与非漫滩高含沙洪水相比,能将主河槽内淤积泥沙量的59.3%搬运至嫩滩或滩地,减缓主河槽淤积。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洪水后漫滩河段河槽相对缩窄率与洪水前期河槽宽度的量化关系,洪水后主槽宽度缩窄率为15.5%~44.0%;分析遴选了漫滩高含沙洪水滩地淤积量与主要水力因子间关联度及物理含义,给出了漫滩高含沙洪水滩地淤积量与相应水力因子间的响应函数;初步提出漫滩洪水河道塑槽淤滩的临界水沙配置指标,临界水沙系数取值为0.025~0.040。成果对高含沙洪水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滩 高含沙洪水 滩槽界定 塑槽淤滩 临界水沙配置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水流运动特性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兆存 徐永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80,F003,共8页
本文综述了高含沙水流的阻力特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分布、能量分布等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 ,并和清水、低含沙水流作了对比分析。系统论述高、低含沙水流所共同具有的规律。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特性 低含沙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流的水流挟沙能力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宜林 陈立 王明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5,共9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流挟沙的物理模式,以挟沙水流紊动能量方程为理论基础,得出了紊动能产生项和粘性耗散项的表达式,由此推导出适用于水流的紊流三区(光滑区、过渡区和粗糙区)的挟沙能力计算式.依据天然河流实测资料和室内...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流挟沙的物理模式,以挟沙水流紊动能量方程为理论基础,得出了紊动能产生项和粘性耗散项的表达式,由此推导出适用于水流的紊流三区(光滑区、过渡区和粗糙区)的挟沙能力计算式.依据天然河流实测资料和室内水槽试验资料,验证了该水流挟沙能力计算式.针对该计算式分析了影响水流挟沙能力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流 高含沙水流 水流挟沙能力 冲积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高含沙水流侵蚀研究 被引量:67
16
作者 许炯心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4,45,共9页
高含沙水流是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侵蚀的产物,但它一旦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强大的侵蚀和搬运营力,在侵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高含沙水流范畴之后,能耗减小,挟沙能力增大,因而具有较强的侵... 高含沙水流是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侵蚀的产物,但它一旦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强大的侵蚀和搬运营力,在侵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高含沙水流范畴之后,能耗减小,挟沙能力增大,因而具有较强的侵蚀搬运能力,使坡面侵蚀发育迅速地由片状侵蚀、细沟侵蚀发育到冲沟阶段。高含沙水流搬运与重力侵蚀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耦合关系,这是黄土高原高强度侵蚀产沙过程形成的重要因素。黄河中游若干支流的泥沙输移比很高,接近于1,这一特征也可以较好地用高含沙水流的作用来解释。由于高含沙水流具有特殊的侵蚀产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产沙 高含沙水流 黄土高原 重力侵蚀 产沙模数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泥沙冲淤对水流控制方程的改进与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占峰 张小峰 +1 位作者 冯小香 谢作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41,共7页
以一维数学模型为例,通过数值实验及渭河实际资料的验证,发现在含沙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流连续方程里的浑水与床面的交换项对流量影响是明显的,计算中应予考虑。解释了在像黄河这样的多沙河流中存在的“水变沙”、“沙变水”的现象。由此... 以一维数学模型为例,通过数值实验及渭河实际资料的验证,发现在含沙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流连续方程里的浑水与床面的交换项对流量影响是明显的,计算中应予考虑。解释了在像黄河这样的多沙河流中存在的“水变沙”、“沙变水”的现象。由此可见,在模拟含沙量较大河流的水沙数学模型中,应完整考虑水流连续方程的微元河段的水量变化率、进出通量变化及浑水与床面的交换通量这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控制方程 高含沙 浑水连续方程 数值试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洪水揭河底冲刷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如轩 程文 +1 位作者 钱善琪 王新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根据试验和实测资料分析,首先改进了非均匀沙群体沉速公式和挟沙力公式,使公式能较准确地反映河床的冲淤特性,特别是反映像揭河底冲刷这种剧烈的冲淤变形。冲淤量的确定按不平衡输沙公式及沙量平衡方程推求,文中给出了渭河、北... 本文根据试验和实测资料分析,首先改进了非均匀沙群体沉速公式和挟沙力公式,使公式能较准确地反映河床的冲淤特性,特别是反映像揭河底冲刷这种剧烈的冲淤变形。冲淤量的确定按不平衡输沙公式及沙量平衡方程推求,文中给出了渭河、北洛河及黄河北干流一场高含沙大洪水揭河底冲刷过程的验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沉速 挟沙力公式 冲刷 高含沙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的时间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云霞 许炯心 +1 位作者 廖建华 马兴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3,共7页
高含沙水流的频繁发生是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产生高强度侵蚀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1967-1989年的系列泥沙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8个流域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所有流域... 高含沙水流的频繁发生是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产生高强度侵蚀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1967-1989年的系列泥沙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8个流域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所有流域分成了两类。第一种类型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逐渐减小;第二种类型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从汛期降雨量(6-9月)及人类活动(包括人为的减沙活动和人为增沙活动)两个方面对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变化趋势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种类型主要受到同期汛期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各种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从上世纪60-80年代逐渐增大的影响;第二种类型的流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的减小主要是因为上世纪60、70年代大量修建的淤地坝在70年代发挥了显著的拦减泥沙的作用;但到了80年代以后,新建淤地坝很少,原有淤地坝已大部失效,另外人为的增沙活动,如修路、开矿、建窑等活动在80年代以后显著增加,上述因素促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在80年代初期以后呈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沙粗沙区 高含沙水流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9,共6页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 ,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 ,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 ,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 ,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 ,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 ,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迅速减小。近 5 0年来黄河干流和一些支流的高含沙水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三阶段模式来概括 ,即 2 0世纪 5 0~ 6 0年代 ,由于人类破坏植被 ,使高含沙水流频率增大 ;2 0世纪 6 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期 ,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减小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以来 ,人类大量拦截利用清水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人类活动 水土保持 黄河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