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己内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共混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1
作者 张雨森 帖锐 +5 位作者 李紫鸣 廖保胜 郭润奇 靳玉娟 张哲 蒋苏臣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3,共8页
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 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行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性能、力学和熔体流动速率测试。结果表明,PLA/滑石粉/HPCL的结晶度随着H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HPCL添加量为4份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值25.14%;HPCL的加入改善PLA/滑石粉共混体系的流动性,当HPCL添加量为7份时,其熔体流动速率相比PLA/滑石粉共混体系提升了74.6%;此外,HPCL的加入可以对PLA/滑石粉共混体系起到增韧作用,当HPCL含量为7份时,其断裂伸长率较PLA/滑石粉提升了65.27%,冲击强度提升了8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己内酯 聚乳酸 结晶度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冯硕 周舒毅 +3 位作者 焦洋 胡淼 张若轩 靳玉娟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2,共7页
合成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BP),将其与聚乳酸(PLA)/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得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表面疏水性... 合成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BP),将其与聚乳酸(PLA)/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得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表面疏水性能、分子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HBP的加入使PLA/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度降低;EHBP添加量为2份时PLA和滑石粉相容性最好;添加EHBP对PLA/滑石粉复合材料起到增强增韧作用。相对于PLA/滑石粉复合材料,当EHBP添加量为2份时,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最大,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9.3%,冲击性能提升了49.8%,拉伸强度提升了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滑石粉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MAM@PLA复合纤维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
3
作者 胡锦涛 杨文 +1 位作者 陆宇升 李雨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6-1071,共6页
文章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电纺纤维膜,再利用浸泡-交联方法将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与PLA电纺纤维膜结合制备HPAMAM@PLA复合纤维膜,并对HPAMAM@PLA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吸附结... 文章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电纺纤维膜,再利用浸泡-交联方法将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与PLA电纺纤维膜结合制备HPAMAM@PLA复合纤维膜,并对HPAMAM@PLA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吸附结果表明:复合纤维膜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u^(2+);复合纤维膜的最佳吸附pH值为6;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随着温度和水溶液中初始Cu^(2+)质量浓度增加膜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理论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到70.5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 膜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芘基聚芳基哌啶阴离子交换膜及其碱性电解水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梓榆 刘莹莹 +3 位作者 陆陈宝 朱金辉 柯长春 庄小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7-286,共10页
以芘(py)为支化基团,基于对三联苯(TP)和N-甲基-4-哌啶酮(NM4P)单体,经强酸催化聚合得到超支化芘基聚三联苯哌啶聚合物(h-PTPE-py-n)。通过调整支化基团和三联苯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三联苯哌啶阴离子交换膜h-PTP-py-n... 以芘(py)为支化基团,基于对三联苯(TP)和N-甲基-4-哌啶酮(NM4P)单体,经强酸催化聚合得到超支化芘基聚三联苯哌啶聚合物(h-PTPE-py-n)。通过调整支化基团和三联苯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三联苯哌啶阴离子交换膜h-PTP-py-n。对该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离子传导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和测试,并将该类型膜应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WE)器件,评估其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基本表现。结果表明,芘引入导致的支化有效提高了阴离子交换膜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所制得的阴离子交换膜在80℃下的氢氧根离子传导率最高达到168.0 mS/cm,应用到AEMWE中时,h-PTP-py-n展示出了优异的导电性,在3 V条件下电流密度达到1.95 A/cm^(2),并且能稳定运行超过9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超支化结构 碱性电解水 聚芳基哌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宝辉 巴信武 +2 位作者 侯文龙 王素娟 韩颖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研究表明 ,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 ,且在 10 0 g PVC中加入 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研究表明 ,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 ,且在 10 0 g PVC中加入 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大值。随着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加入量的增多 ,共混体系的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 ,文中还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聚氯乙烯 共混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超支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季戊四醇为“核分子”超支化聚酯-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寇玉霞 童身毅 +2 位作者 刘新泰 曾光明 温晋嵩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以二异丙醇胺(DIPA)与六氢苯酐(HHP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基带有一个羧基、两个羟基的AB2型单体。用季戊四醇(PETL)作为“核分子”,按一定的摩尔配比与AB2型单体反应,分别得到两种不同的超支化聚酯酰胺(1GHP、2GHP)。并采用红外光谱(IR)... 以二异丙醇胺(DIPA)与六氢苯酐(HHP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基带有一个羧基、两个羟基的AB2型单体。用季戊四醇(PETL)作为“核分子”,按一定的摩尔配比与AB2型单体反应,分别得到两种不同的超支化聚酯酰胺(1GHP、2GHP)。并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粘度法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GHP、2GHP的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1.47和2.17,呈现很窄的分子量分布。两种分子的粘度与浓度的关系服从Einstein粘度方程,具有紧凑的球形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 超支化聚酯-酰胺 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 摩尔配比 AB2型单体反应 粘度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对PVC力学及流变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张文栓 李国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9-21,共3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胺 -酯 )对聚氯乙烯 (PVC)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支化聚 (胺 -酯 )能明显改善PVC的力学性能 ,加入 3%第 3代超支化聚 (胺 -酯 )的PVC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 5 5 .4 7MPa和 17.2 8% ,分别比... 研究了超支化聚 (胺 -酯 )对聚氯乙烯 (PVC)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支化聚 (胺 -酯 )能明显改善PVC的力学性能 ,加入 3%第 3代超支化聚 (胺 -酯 )的PVC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 5 5 .4 7MPa和 17.2 8% ,分别比原来增加了 31.14 %和 4 0 .85 % ;少量超支化聚 (胺 -酯 )可以大幅度降低PVC的粘度 ,随着超支化聚 (胺 -酯 )加入量的增加 ,PVC粘度降低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胺-酯) PVC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李杰 夏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胺-酯) 聚氯乙烯 冲击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刁建志 丁海涛 +1 位作者 王素娟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平均粒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中加入3份HBP,增容的效果最好;当HBP达到4份时,PP/PVC(质量比为80∶20)的相容性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HBP/PP/PVC 超支化聚(酰胺酯)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表面超支化聚合物接枝改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李杰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新方法。即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以纳米SiO2为反应中心核,纳米SiO2表面上的活性羟基与AB2型单体发生一步缩聚反应,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超支化聚合物。FT-IR和TEM的表征证明纳米SiO2表面接枝上了超支... 提出了一种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新方法。即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以纳米SiO2为反应中心核,纳米SiO2表面上的活性羟基与AB2型单体发生一步缩聚反应,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超支化聚合物。FT-IR和TEM的表征证明纳米SiO2表面接枝上了超支化聚合物。研究表明,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接枝改性纳米SiO2的表面性质有较大的改变,在乙醇、氯仿等溶剂中有很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胺酯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梦萌 颜红侠 +1 位作者 唐玉生 叶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6-91,共6页
超支化聚硅烷兼具超支化聚合物的高流动性以及有机硅聚合物的高耐热性等优良性能。在介绍超支化聚硅烷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超支化聚硅烷的制备方法,包括硅氢加成聚合法、亲核取代法、水解缩合法、伍兹偶联法等,并总结了超支化聚硅... 超支化聚硅烷兼具超支化聚合物的高流动性以及有机硅聚合物的高耐热性等优良性能。在介绍超支化聚硅烷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超支化聚硅烷的制备方法,包括硅氢加成聚合法、亲核取代法、水解缩合法、伍兹偶联法等,并总结了超支化聚硅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指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超支化聚硅氧烷 超支化聚碳硅烷 硅氢加成聚合法 水解缩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β-环糊精)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威 范晓东 +3 位作者 姜敏 丁文秀 王昊 刘郁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196,共4页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以ABx型功能化β-环糊精大单体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出新型超支化聚(β-环糊精)高分子.ABx大单体由单取代对甲苯磺酰化β-CD依次与烯丙基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含氢双封头)及丙烯酰氯反应得到.采用1H NMR,13C N...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以ABx型功能化β-环糊精大单体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出新型超支化聚(β-环糊精)高分子.ABx大单体由单取代对甲苯磺酰化β-CD依次与烯丙基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含氢双封头)及丙烯酰氯反应得到.采用1H NMR,13C NMR,29S iNMR和飞行时间质谱对ABx大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SEC/MALLS)联用仪得到了超支化聚(β-环糊精)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本体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X 型环糊精大单体 超支化聚合物 超支化聚(β-环糊精) 硅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超支化聚砜胺对染料的可逆高装载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翠华 高超 +1 位作者 曾浩 颜德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41-1945,共5页
采用戊酰氯、壬酰氯和棕榈酰氯对超支化聚砜胺(HPSA)进行封端,合成了3种不同烷基末端的两亲性核壳型超支化聚砜胺,并将其用于小分子装载.发现它们对刚果红(CR)、甲基橙(MO)、虎红(RB)等水溶性染料具有很强的装载能力,且对同种染料的封... 采用戊酰氯、壬酰氯和棕榈酰氯对超支化聚砜胺(HPSA)进行封端,合成了3种不同烷基末端的两亲性核壳型超支化聚砜胺,并将其用于小分子装载.发现它们对刚果红(CR)、甲基橙(MO)、虎红(RB)等水溶性染料具有很强的装载能力,且对同种染料的封装载荷随着末端亲油性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大.对于末端为棕榈酰基的HPSA-PC,平均每个大分子可以捕捉CR和MO分子的数目分别高达41.8和19.4个,远高于已报道的树枝状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对这些染料的封装载荷.这主要是聚砜胺内核的高度亲水性及其与亲油性烷基外壳的极性差所致.与已报道的聚合物不同,两亲性超支化聚砜胺装载的染料用纯水洗涤可以释放出来.这种高装载性能和可逆性赋予超支化聚砜胺在药物释放、分子识别和分离以及纳米催化剂和纳米涂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砜胺 两亲性 装载 染料 可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韧增强PVC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李杰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用偶联剂KH-550和超支化聚(胺-酯)对纳米S iO2进行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了PVC/S iO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支化聚(胺-酯)的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 用偶联剂KH-550和超支化聚(胺-酯)对纳米S iO2进行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了PVC/S iO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支化聚(胺-酯)的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 iO2在PVC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S iO2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VC的力学性能,且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好,同时PVC的加工性能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胺-酯)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春子 王素娟 +1 位作者 姜春燕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MA)与二乙醇胺(DE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利用熔融缩聚制得每一个重复单元上均带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BP),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黏度法等对结构进行表征.
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酐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酰胺)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的加工流动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齐东超 唐黎明 +3 位作者 方宇 付志伟 郭宝华 钱震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6-17,共2页
采用超支化聚合物 (HBP)改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UHMWPE)的加工流动性。在摩尔质量为 2 0 0万级的UHMWPE中加入 3 %的HBP ,可使其熔融扭矩值下降约 85 % ;对混合熔体的形态分析证明 ,HBP分子更易于在混合熔体的表面富集 ;初步认为HBP... 采用超支化聚合物 (HBP)改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UHMWPE)的加工流动性。在摩尔质量为 2 0 0万级的UHMWPE中加入 3 %的HBP ,可使其熔融扭矩值下降约 85 % ;对混合熔体的形态分析证明 ,HBP分子更易于在混合熔体的表面富集 ;初步认为HBP通过降低混合熔体的表观粘度来改善UHMWPE的加工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超支化聚(酯-酰胺) 加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表征及其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牛建婷 巴信武 +2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张书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9,共5页
以氯乙酸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利用先低温后高温的“二步法”制得新型的超支化聚(胺-酯).元素分析、FTIR和MS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反应阶段合成了预想的单体,高温聚合反应制备出超支化聚(胺-酯),合成反应过程中没有凝胶产生.进一步研究... 以氯乙酸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利用先低温后高温的“二步法”制得新型的超支化聚(胺-酯).元素分析、FTIR和MS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反应阶段合成了预想的单体,高温聚合反应制备出超支化聚(胺-酯),合成反应过程中没有凝胶产生.进一步研究了聚(胺-酯)上端羟基与马来酸酐、丙烯酰氯的功能化反应,FTIR结果表明在超支化聚合物末端成功引入了双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合成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菁 王新营 +2 位作者 崔晓玲 王燕萍 王依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124,128,共4页
合成了3,4-二氯苯磺酰氯,用锌粉还原得到超支化聚苯硫醚(PPS)的单体——3,4-二氯硫酚,并用其制备了超支化PPS。红外光谱显示其与线型高分子量PPS相比结构有很大不同。对超支化PPS/PPS复合纤维的研究表明,适量增加超支化PPS能提高PPS的... 合成了3,4-二氯苯磺酰氯,用锌粉还原得到超支化聚苯硫醚(PPS)的单体——3,4-二氯硫酚,并用其制备了超支化PPS。红外光谱显示其与线型高分子量PPS相比结构有很大不同。对超支化PPS/PPS复合纤维的研究表明,适量增加超支化PPS能提高PPS的结晶度,超支化PPS/PPS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超支化PPS可以起到类似增塑剂的作用,提高了PPS的韧性,从而达到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添加超支化PPS有利于形成力学性能提高的界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苯硫醚 聚苯硫醚 合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酰胺)对聚碳酸酯的流变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东超 唐黎明 +2 位作者 方宇 冯吉 邱义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以丙醇胺、1,2,4-偏苯三酸酐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假AB2型单体,通过熔融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超支化聚(酯-酰胺)(简称PQ2)。将PQ2分级后得到了高分子量部分PQ2(H)和次高分子量部分PQ2(L)。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PQ2(H)和PQ2(L),可将聚... 以丙醇胺、1,2,4-偏苯三酸酐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假AB2型单体,通过熔融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超支化聚(酯-酰胺)(简称PQ2)。将PQ2分级后得到了高分子量部分PQ2(H)和次高分子量部分PQ2(L)。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PQ2(H)和PQ2(L),可将聚碳酸酯(PC)的熔融指数分别提高3.7和4.1倍。相比纯PC,PC/PQ2共混组分的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断裂伸长率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酰胺) 分级 聚碳酸酯 流变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修饰碳纳米管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国建 董玥 +1 位作者 刘琳 许乾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相结合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该聚合物每个分枝均以卤素原子封端.用叠氮化反应将卤素原子转换为—N3.通过—N3与单壁或复壁碳纳米管反应将超支化聚合物接到碳纳...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相结合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该聚合物每个分枝均以卤素原子封端.用叠氮化反应将卤素原子转换为—N3.通过—N3与单壁或复壁碳纳米管反应将超支化聚合物接到碳纳米管的表面上,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通过FTIR,XPS,TEM和Ram an光谱等证明PCMS是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到碳纳米管表面上的.利用TGA估算出碳纳米管表面的修饰密度,证明用超支化结构大量的端基可反应的官能团可以改善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修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超支化 对氯甲基苯乙烯 叠氮 化学修饰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