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aCO_3/ABS/PVC共混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继瑞 陈建峰 +1 位作者 王国全 曾晓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研究了改性纳米C aCO3对ABS/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 aCO3可以提高体系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最大幅度分别为25.2%和10.5%,随着改性纳米C aCO3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下... 研究了改性纳米C aCO3对ABS/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 aCO3可以提高体系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最大幅度分别为25.2%和10.5%,随着改性纳米C aCO3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下降,表面硬度有所增加,吸水率有所下降。通过SEM和TEM分析表明,纳米C aCO3呈纳米分散,且与塑料基体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氯乙烯 纳米CACO3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GMA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索延辉 陈志成 +1 位作者 孙树林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ABS-g-GMA)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缺口冲击韧性。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A引入到ABS中,随GMA含量的增加,PBT与ABS... 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ABS-g-GMA)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缺口冲击韧性。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A引入到ABS中,随GMA含量的增加,PBT与A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PBT的熔点降低,共混体系的扭矩、温度提高,这些结果表明GMA提高了PRT与ABS之间的相容性;增容反应导致ABS在PBT基体中均匀、稳定分散,有利于共混物性能的改善;交联反应导致交联聚集网状结构的生成,使共混物性能变差。冲击强度结果表明,1%(质量含量,下同)GMA含量就可以导致PBT/ABS-g-GMA共混物冲击韧性显著改善,当ABS-g-GMA1含量为30%时, 共混物冲击强度高达850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增韧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法处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废水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恒明 魏海峰 +1 位作者 刘靖 刘裕然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以聚合氯化铝铁为混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采用混凝法处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铝铁加入量、沉降时间、搅拌转速、搅拌时间、废水pH和混凝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以聚合氯化铝铁为混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采用混凝法处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铝铁加入量、沉降时间、搅拌转速、搅拌时间、废水pH和混凝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氯化铝铁加入量50 mg/L、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2 mg/L、废水pH 6.0~8.0、快速搅拌1 min、慢速搅拌6 min、沉降时间25 min、混凝温度20~25℃的条件下,废水的SS去除率达97%以上,COD去除率达7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混凝 聚合氯化铝铁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ET合金的组成配比及SMA的增容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国栋 陈磊 +2 位作者 张圣博 刘占伟 蔡绪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1,共5页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物进行研究,探讨了SMA用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无增容剂下ABS与PET之间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物进行研究,探讨了SMA用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无增容剂下ABS与PET之间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容剂SMA用量为10 phr时,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20%和50%;随着PET用量的增加,合金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不断提高,当PET用量接近50%时发生相转变;断裂伸长率在PET的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低(32%)。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发现ABS破坏了PET的结晶行为,且合金中两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存在重合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MA增容的ABS/PET合金中PET颗粒尺寸较小且分散较好;PET晶粒在ABS中可以形成"岛"相和连续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BS/PET) 合金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军 袁茂全 +3 位作者 牟南翔 胡妹华 王建 武德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27,共4页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氯化聚乙烯(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S树脂可以有效降低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缩短三元共混体系的塑化时间,改善其流动性;当CP...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氯化聚乙烯(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S树脂可以有效降低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缩短三元共混体系的塑化时间,改善其流动性;当CPE含量固定、共混体系中CPVC与ABS的质量配为7∶3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CPE含量的增加,三元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CPE对三元共混体系具有优良的增韧作用,用量以15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氯化聚乙烯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韩飞龙 陶灿 +3 位作者 王若鹏 鲍俊杰 黄毅萍 许戈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10,共5页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和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WPU),并讨论了不同HTBN用量对WPU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征了HTBN和WPU的结构;粒径、DSC、XRD、TG及拉伸测试表明:随着HTBN含量的增加,...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和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WPU),并讨论了不同HTBN用量对WPU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征了HTBN和WPU的结构;粒径、DSC、XRD、TG及拉伸测试表明:随着HTBN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耐热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而结晶性却表现出略微的降低;当软段中HTBN质量分数为30%时,乳液平均粒径最大,为250 nm;当软段中HTBN质量分数为40%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分别为20.2 MPa和521%;而相比于WPU0,WPU2和WPU5的结晶度仅从26.1%降低到24.9%和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 改性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免喷涂ABS/PMMA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孟征 孙兆懿 +1 位作者 贺芳 钱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综述了高光免喷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BS和PMMA的种类和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增容剂在改善ABS和PMMA界面相容性、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和表面硬度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PC等塑... 综述了高光免喷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BS和PMMA的种类和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增容剂在改善ABS和PMMA界面相容性、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和表面硬度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PC等塑料和无机填料等在ABS/PMMA合金中的应用以及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金 高光 免喷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ABS/C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浦鸿汀 曹民干 刘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聚氯乙烯 (PVC) /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ABS)共混体系为不相容体系 ,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 (CPE)后 ,相容性明显提高 ,为部分相容体系 ;通过改变ABS用量可调节PVC/ABS/CPE共混体系的韧性 ;就不同ABS含量对PVC/ABS/CPE共混体系的... 聚氯乙烯 (PVC) /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ABS)共混体系为不相容体系 ,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 (CPE)后 ,相容性明显提高 ,为部分相容体系 ;通过改变ABS用量可调节PVC/ABS/CPE共混体系的韧性 ;就不同ABS含量对PVC/ABS/C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耐热性能以及耐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ABS含量的增加 ,PVC/ABS/CPE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耐热性、吸水性略有增加 ,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 ,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 ;当ABS含量超过 30 % (质量分数 )后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基本上与ABS的相当 ;ABS含量低于 70 % (质量分数 )的共混体系的表面硬度高于ABS的硬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共混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官能化ABS增韧PBT及其共混物 被引量:7
9
作者 石金亮 彭景军 +3 位作者 刘毅梅 王星月 付艳 孙树林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5,33,共4页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g-GMA)核壳粒子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加入环氧树脂(Epoxy)为扩链剂进一步提高共混物的性能。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GMA成功接枝到ABS粒子上;研究发现不同GMA...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g-GMA)核壳粒子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加入环氧树脂(Epoxy)为扩链剂进一步提高共混物的性能。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GMA成功接枝到ABS粒子上;研究发现不同GMA含量的ABS-g-GMA粒子在PBT及PBT/Epoxy共混物中均匀分散;ABS-g-GMA对PBT增韧效果较好,Epoxy进一步提高了PBT/ABS-g-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及拉伸强度;ABS-g-GMA增韧PBT的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和PBT基体的剪切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环氧树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核壳粒子 增韧 剪切屈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PVC/ABS共混物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巨安奇 高玉铃 +2 位作者 葛彦侠 王娜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7,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稳定剂不同含量和增塑剂不同含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稳定剂用量的增加,P...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稳定剂不同含量和增塑剂不同含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稳定剂用量的增加,PVC/ABS 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但力学性能却下降,热稳定剂的用量不应超过5份;热稳定剂的加入影响 ABS 的热稳定性,但具体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随着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的增加,PVC/ABS 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DOP 的用量不应超过15份;熔体流动速率测定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DOP 能够改善 PVC/ABS 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提高热稳定剂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稀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添加剂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BN型聚氨酯/聚丙烯酸酯阻尼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海宾 姜志国 李效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51,共3页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为软段,甲苯二异腈酸酯(TDI)为硬段的聚氨酯预聚体,以丙烯酸酯单体为自由基聚合单体,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HTBN型聚氨酯(HTBN-PU)/聚丙烯酸酯(PA)互穿网络(PU/PA-IP...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为软段,甲苯二异腈酸酯(TDI)为硬段的聚氨酯预聚体,以丙烯酸酯单体为自由基聚合单体,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HTBN型聚氨酯(HTBN-PU)/聚丙烯酸酯(PA)互穿网络(PU/PA-IPN)聚合物。研究表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用量为0.3%、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为1.0%时,PU/PA两相可形成较为理想的阻尼IPN结构。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PA相的PU/PA-IPN材料阻尼性能最好,tanδ〉0.3的温域高达126℃(-46-80℃),tanδ的峰值为0.85;PU/PA-IPN的频谱图表明,材料表现出较好的低频(10Hz)阻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材料 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聚氯乙烯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文涛 李建厂 +2 位作者 丁雪佳 刘凤娇 魏永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4,共5页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用粉末丁腈橡胶(PNBR)、乙烯-醋酸乙烯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Elvaloy 74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3种改性剂改性增塑聚氯乙烯(PVC),通过对透光性能、力学性能、硬度和微观结构等性能测试,...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用粉末丁腈橡胶(PNBR)、乙烯-醋酸乙烯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Elvaloy 74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3种改性剂改性增塑聚氯乙烯(PVC),通过对透光性能、力学性能、硬度和微观结构等性能测试,研究了3种改性剂对增塑PV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和Elvaloy741对增塑PVC的透明性影响较小,PNBR的加入导致增塑PVC不透明,呈乳白色;随着改性剂的加入,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低温冲击强度增大,脆性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丁腈橡胶 乙烯-醋酸乙烯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 增塑聚氯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丁腈橡胶离聚体改性聚氯乙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黄国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5-48,共4页
用马来酸酐接枝橡胶和金属离子交联形成离聚体的方法可提高顺丁橡胶 (BR)、丁腈橡胶 (NBR)、PVC三元共混物的相容性 ,以交联剂、引发剂、接枝单体为三要素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通过综合评分法 ,优选了三元离聚体配方 ,在此基础上用部分... 用马来酸酐接枝橡胶和金属离子交联形成离聚体的方法可提高顺丁橡胶 (BR)、丁腈橡胶 (NBR)、PVC三元共混物的相容性 ,以交联剂、引发剂、接枝单体为三要素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通过综合评分法 ,优选了三元离聚体配方 ,在此基础上用部分硬脂酸锌代替无机氧化锌作离子交联剂 ,使合金材料获得了满意的性能 ,与未经改性PVC/BR/NBR三元共混物相比 ,硬脂酸锌离子交联马来酸酐接枝的三元合金的拉伸强度提高了 10 1% ,断裂伸长率增加113 % ,红外光谱证明了马来酸酐接枝顺丁胶与锌离子的离子交联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橡胶 丁腈橡胶 聚氯乙烯 离子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甲基丙烯酸盐/低温氢化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继华 冯华东 +3 位作者 皂伟涛 凌铭博 刘小艳 赵云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47-1454,共8页
采用不同阳离子的碱和甲基丙烯酸(MAA),通过混炼和硫化过程的原位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盐(SPMAA)改性氢化丁腈橡胶(SPMAA-HNBR).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及浸泡溶胀实验研究了SPMAA... 采用不同阳离子的碱和甲基丙烯酸(MAA),通过混炼和硫化过程的原位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盐(SPMAA)改性氢化丁腈橡胶(SPMAA-HNBR).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及浸泡溶胀实验研究了SPMAA阳离子种类(Na+,Mg2+和Al3+)对SPMAA-HNB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阳离子电荷数的增加,SPMAA逐渐在SPMAA-HNBR内部形成强的离子簇结构,导致其与HNBR间的相容性变差,甚至出现大尺寸的聚集体.这种明显的相分离结构造成聚甲基丙烯酸铝(Al SPMAA)改性氢化丁腈橡胶的拉伸强度和耐油溶胀性能都低于含电荷数较少的聚甲基丙烯酸钠(Na SPMAA)和聚甲基丙烯酸镁(Mg SPMAA)改性氢化丁腈橡胶的性能.各种SPMAA-H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未发生变化,保持了-30℃的低温弹性.因此,选择生成不同阳离子的SPMAA,可在保持HNBR低温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控制SPMAA-HNBR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盐 氢化丁腈橡胶 低温弹性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分子质量对PVC/ABS合金结构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杰 贺杰 +2 位作者 郭建兵 罗筑 秦舒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8,共5页
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合金,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C相对分子质量对PVC/ABS合金流变行为、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BS合金呈现... 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合金,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C相对分子质量对PVC/ABS合金流变行为、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BS合金呈现典型的"海-岛"结构,两者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PVC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ABS相区平均尺寸略有增加且尺寸分布变宽;PVC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得PVC/ABS共混物的平衡扭矩明显增大,表观黏度增加;随着ABS含量的增加,不同PVC相对分子质量的PVC/ABS合金的韧性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当ABS含量增加到10份以上时,不同PVC相对分子质量的PVC/ABS合金均达到超韧,PVC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得PVC/ABS合金的增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老化ABS/PVC共混塑料的研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士财 李宝霞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以国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配以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等助剂。研制了耐老化ABS/PVC共混塑料,并对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BS和PVC质量比为60:40.添加抗氧... 以国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配以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等助剂。研制了耐老化ABS/PVC共混塑料,并对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BS和PVC质量比为60:40.添加抗氧剂1076和紫外线吸收剂UV-327(两者用量均为ABS/PVC共混塑料质量的0.5%)后,所制得共混塑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老化性 ABS/PVC共混塑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ABS/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丁海涛 仇满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对ABS/聚氯乙烯(ABS/PV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用量对ABS/PVC(80/20)和相同量HBP对不同比例ABS/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BS/PVC共混物中加入HBP,可以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加入2份HB...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对ABS/聚氯乙烯(ABS/PV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用量对ABS/PVC(80/20)和相同量HBP对不同比例ABS/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BS/PVC共混物中加入HBP,可以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加入2份HBP时,ABS/PVC(80/20)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HBP,共混物拉伸强度快速下降,而共混物冲击强度单调下降;不同比例ABS/PVC中加入2份HBP共混物拉伸强度比未加入HBP共混物拉伸强度增加,但共混物冲击强度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ABS/PVC的界面黏结作用,减小了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宁 张隐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4-99,共6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谱仪和测定凝胶含量等方法,研究了动态硫化的聚氯乙烯/丁腈橡胶40(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并探讨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性能决定于动态共硫化时形成的凝胶含量和凝胶组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谱仪和测定凝胶含量等方法,研究了动态硫化的聚氯乙烯/丁腈橡胶40(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并探讨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性能决定于动态共硫化时形成的凝胶含量和凝胶组成。为了达到良好的综合性能,凝胶含量应大于60%。PVC/NBR-40是单相的共混体系,动态共交联增加了PVC与NBR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使两种聚合物混合的均匀程度增加。本文提出了此材料的结构模型,指出动态硫化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半互穿网络聚合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PVC NBR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ABS合金的制备及其相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明山 罗富强 +2 位作者 张万里 王春芳 梁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为相容剂,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效果... 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AG)、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为相容剂,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相容剂对PET/ABS合金的增容效果中,SMA最好,SAG次之,PTW较差。考察了增韧剂对PET/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对PET/ABS合金具有优异的增韧效果;考察了PET和ABS之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相容剂提高了PET与ABS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相容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T/ABS共混合金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颖 林志勇 +2 位作者 钱浩 杨光耀 林军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8,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原位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B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共混合金,并对共混合金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动态热机械、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ABS可有效降低pCBT的结晶...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原位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B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共混合金,并对共混合金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动态热机械、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ABS可有效降低pCBT的结晶度,共混合金在保持较好刚性的同时,韧性有所提高。当ABS用量为1份时,共混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1%,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9%。ABS与pCBT呈部分相容性,共混合金只存在α晶型,拉伸断面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的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环形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