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n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Tea Extracts 被引量:9
1
作者 Zhao Xinhuai (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9年第1期62-67,共6页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ety of two tea extracts were studied in vitro. It was found that concentration of tea extract or heating tea extract or treating with activated carbon and di...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ety of two tea extracts were studied in vitro. It was found that concentration of tea extract or heating tea extract or treating with activated carbon and diatomite all had obvious effect on the scavenging activety of green tea extract ,but heating or treating with diaomite had less effect on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f black tea extract. Ascorbic acid, for having synergic effect with tea extracts, could enhance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f tea extracts markedly, and the contrary was cupric ion. Reducing sugars such as fructose and glucose also had some syncrgic effect to tea extr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extract. hydroxyl radical. free radival-scavenging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脱石结构Fe(Ⅲ)还原程度对氧化过程·OH形成及有机质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艳琦 符俊宏 +3 位作者 刘细祥 廖文娟 张娜 崔浩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6-1066,共11页
土壤和沉积物有氧-无氧界面黏土矿物结构Fe(Ⅱ)氧化产生的羟自由基(·OH)在有机物质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和沉积物黏土矿物结构Fe(Ⅲ)的还原程度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同,然而,关于含铁黏土矿物还原程度[Fe(Ⅱ)/Fe总]对氧化... 土壤和沉积物有氧-无氧界面黏土矿物结构Fe(Ⅱ)氧化产生的羟自由基(·OH)在有机物质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和沉积物黏土矿物结构Fe(Ⅲ)的还原程度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同,然而,关于含铁黏土矿物还原程度[Fe(Ⅱ)/Fe总]对氧化过程中·OH的形成及有机质矿化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富铁绿脱石为黏土矿代表,研究了不同还原程度绿脱石[Fe(Ⅱ)/Fe总:15%、22%、39%和56%]有氧氧化产生·OH的机制及该过程对溶解性有机质(DOM)转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当不同还原程度绿脱石的悬浊液体系中结构Fe(Ⅱ)浓度为2.2 mmol·L^(-1)时,随着还原程度从15%增加到56%,其氧化120 min后·OH的累积浓度从13.6μmol·L^(-1)增加到27.1μmol·L^(-1),单位O_(2)转化为·OH的效率从3.3%提高到5.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氮蓝四唑(NBT)猝灭实验和2,2′-联吡啶(BPY)钝化边缘反应位点的结果证明了还原程度为15%的绿脱石主要存在二八面体Fe(Ⅱ)[Al-Fe(Ⅱ)],并在边缘位点活化O2产生·OH;而还原程度为56%的绿脱石除二八面体Fe(Ⅱ)外,还存在高活性三八面体[Fe(Ⅱ)-Fe(Ⅱ)-Fe(Ⅱ)],底面位点和边缘位点均可活化O_(2)产生·OH,并且O2在底面位点还原形成·OH效率更高。氧化过程中·OH矿化溶解性有机质(DOM)形成CO_(2)的含量随绿脱石的还原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与低还原程度绿脱石(15%)相比,高还原程度的绿脱石(56%)存在高活性三八面体并能从底面位点形成·OH从而提高了·OH生成的效率并进一步促进了DOM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脱石 结构二价铁 还原程度 羟自由基(·oh) 天然DOM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月霜提取物清除和OH·自由基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虹 许钢 +2 位作者 张辉 张大中 李新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1-34,共4页
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对六月霜中提取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六月霜提取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效果,清除效果与提取物中黄酮浓度有关,当黄酮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O-·2的清... 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对六月霜中提取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六月霜提取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效果,清除效果与提取物中黄酮浓度有关,当黄酮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O-·2的清除效果可高达88.41%。提取物与抗坏血酸(VC)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其对O-·2的清除能力比VC高。六月霜提取物在VC-CU2+-H2O2体系中,对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的研究显示,最高清除率为8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霜 提取物 清除 超氧离子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H对肌原纤维蛋白中敏感氨基酸的氧化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银 张春晖 +4 位作者 李侠 孙红梅 董宪兵 谢小雷 王春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借助Fe3+-H2O2-Vc氧化模型体系,通过测定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中的氨基酸及氧化衍生物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羟自由基(·OH)对肌原纤维蛋白中敏感氨基酸的氧化效应。结果表明:·OH对构成肌原纤维蛋白氨基酸的氧化... 借助Fe3+-H2O2-Vc氧化模型体系,通过测定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中的氨基酸及氧化衍生物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羟自由基(·OH)对肌原纤维蛋白中敏感氨基酸的氧化效应。结果表明:·OH对构成肌原纤维蛋白氨基酸的氧化具有选择性,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及亮氨酸(Leu)等对氧化作用不敏感,其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及酪氨酸(Tyr)对氧化敏感,随着H2O2浓度增加,模型体系中·OH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加,导致3种敏感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对蛋白的羰基、总巯基及二酪氨酸等氧化衍生物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氧化会导致蛋白的羰基及二酪氨酸含量增加,总巯基含量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氨基酸氧化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随着H2O2浓度升高,模型体系中·OH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氨基酸氧化程度加重,与未氧化的肌原纤维蛋白相比,当H2O2浓度达到20.0 mmol/L时,Cys、Met及Tyr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3.3%、11.6%、20.5%。综上所述,氧化引起的含有活性基团敏感型氨基酸的结构改变是导致蛋白氧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oh) 肌原纤维蛋白 敏感氨基酸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硒酶模型化合物消除·OH自由基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黄祖云 蔡汝秀 +3 位作者 肖颖歆 刘秀芳 徐汉生 曾云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38,共3页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苯甲酸生成具有荧光的羟化苯甲酸,用荧光法间接测定羟基自由基的含量.用荧光法研究新合成的5种硒酶模型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硒酶模型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有良好...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苯甲酸生成具有荧光的羟化苯甲酸,用荧光法间接测定羟基自由基的含量.用荧光法研究新合成的5种硒酶模型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硒酶模型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自由基 硒酶 模型物 苯并异硒唑酮 二硒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叶提取物清除O_2·^-和·OH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许钢 张虹 吴延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用氮蓝四唑 (NBT)光化还原法和抗坏血酸 -Cu2 + -H2 O2 体系法 ,对从大麦麦叶中提取的有效活性物质 ,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 ·- 和羟自由基·OH的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这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本文用氮蓝四唑 (NBT)光化还原法和抗坏血酸 -Cu2 + -H2 O2 体系法 ,对从大麦麦叶中提取的有效活性物质 ,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 ·- 和羟自由基·OH的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这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 98- 12这一品种的清除率略高于其它三个品种。生长 5~ 10天的麦叶清除效果最好。当黄酮浓度达到 12 μg/mL左右时 ,对O2 ·- 的最大清除率达 95 .5 6 % ,对·OH的最大清除率达94 .12 % ,其清除作用都比竹叶提取物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麦叶提取物 自由基 黄酮类化合物 清除作用 保健食品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极法降解苯酚废水中·OH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贵芬 张珠宝 +1 位作者 吴丁财 符若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采用三维电极法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研究了苯酚的降解机理,证实了苯酚的降解机理主要是羟基自由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决定苯酚的去除率。同时,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与三维电极体系的电极种类、槽电压、溶液pH值和... 采用三维电极法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研究了苯酚的降解机理,证实了苯酚的降解机理主要是羟基自由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决定苯酚的去除率。同时,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与三维电极体系的电极种类、槽电压、溶液pH值和空气流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极 苯酚 羟基自由基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月霜中提取物清除O_2·^-和OH·自由基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虹 许钢 张辉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6期574-578,共5页
应用氮蓝四唑 (NBT)光还原法 ,对六月霜中提取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 ·- 的效果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 ,六月霜提取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效果 ,清除效果与提取物中黄酮质量浓度有关 ,当黄酮质量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对O2 &... 应用氮蓝四唑 (NBT)光还原法 ,对六月霜中提取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 ·- 的效果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 ,六月霜提取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效果 ,清除效果与提取物中黄酮质量浓度有关 ,当黄酮质量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对O2 ·- 的清除效果可高达 88.4 1% .提取物与抗坏血酸 (Vc)进行了对照实验 ,结果显示其对O2 ·- 的清除能力比Vc高 .六月霜提取物在Vc—Cu2 +—H2 O2 体系中 ,对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的研究显示 ,最高清除率为 84 .0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霜 提取物 清除能力 自由基 保健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水提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和·OH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宏妙 李灵 +2 位作者 王勤 郭占京 周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262-9263,共2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水提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羟自由基(.OH)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雌性大鼠50只,采用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前灌胃给药7 d,造模后3 h取材,利用分... [目的]研究迷迭香水提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羟自由基(.OH)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雌性大鼠50只,采用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前灌胃给药7 d,造模后3 h取材,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羟自由基(.OH)抑制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水提液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各组织中SOD活力(P<0.01)和.OH抑制能力(P<0.05或P<0.01),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50 g/kg)效果最佳。[结论]迷迭香水提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 脑缺血再灌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羟自由基(·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下沙利度胺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0
作者 王佐成 赵宇 +5 位作者 杨静 孙鸣 林哲 吴静 姜春旭 孙冠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2,共15页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H抽H的自由能垒为15.0~56.6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OH加成到不饱和C的自由能垒为15.4~67.8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加成到不饱和N的吉布斯自由能垒在181.0 kJ·mol^(-1)以上,且为热力学不允许的过程;单电子从Thd向OH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垒是510.4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Thd可以通过抽H和向不饱和C的加成过程清除羟自由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羟基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单电子转移 吉布斯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诺帕明对·OH致大鼠异常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黄燮南 吴伦宽 +1 位作者 刘国雄 吴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0-463,共4页
iv羟自由基(·OH)生成液5ml·kg-1使麻醉大鼠心功能明显受损,表现为LVSP、LVSP×HR、MAP、+dp/dtmax和-dp/dtmax明显降低,而LVEDP显著升高。在给OH前5miniv地... iv羟自由基(·OH)生成液5ml·kg-1使麻醉大鼠心功能明显受损,表现为LVSP、LVSP×HR、MAP、+dp/dtmax和-dp/dtmax明显降低,而LVEDP显著升高。在给OH前5miniv地诺帕朗18μg·kg-1,再以30μg·kg-1·min-1于给·OH后立即静脉输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异常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对LVEDP的改善尤为显著。地诺帕朗还明显对抗·OH所致血浆丙二醇含量的升高。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诺帕明 羟自由基 血流动力学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吸附纳米TiO_2对·OH基产生的影响
12
作者 张连松 冀志江 +1 位作者 王静 王晓燕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海泡石结构和形貌以及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海泡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BET法(以氮气为吸附气体)测定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的变化,用电子自旋波谱仪ESR对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产...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海泡石结构和形貌以及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海泡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BET法(以氮气为吸附气体)测定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的变化,用电子自旋波谱仪ESR对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发现,海泡石对纳米二氧化钛有较好的吸附、分散作用,在自然光条件下可产生·OH,且在355nm波长照射条件下产生·OH的能力增强。这不仅解决了纳米材料团聚、不易分散的问题,而且增强了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纳米TiO2吸附 羟基自由基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绿脱石氧化驱动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转化机制
13
作者 符俊宏 肖艳琦 +4 位作者 宁雅琪 谢雯静 张娜 崔浩杰 廖文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1333,共11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下的两种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含铁黏土矿物结构态Fe(Ⅱ)氧化过程中的转化机制,本文以富铁的还原态绿脱石(rNAu-2)为黏土矿代表,分别从长期施化肥(CF)和秸秆还田(HOF)的稻田土壤中提取DOM(DOM_(CF)和DOM_(HOF))... 为探讨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下的两种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含铁黏土矿物结构态Fe(Ⅱ)氧化过程中的转化机制,本文以富铁的还原态绿脱石(rNAu-2)为黏土矿代表,分别从长期施化肥(CF)和秸秆还田(HOF)的稻田土壤中提取DOM(DOM_(CF)和DOM_(HOF)),研究了DOM_(CF)和DOM_(HOF)分别对rNAu-2有氧氧化产生·OH的影响,以及DOM_(CF)和DOM_(HOF)在该过程中的转化差异。研究表明:在rNAu-2[Fe(Ⅱ)=1.2 mmol·L^(-1)]氧化过程中DOM_(HOF)更容易被矿化,其中,氧化8 h时DOM_(HOF)被氧化形成CO_(2)的累积量(以C计)为29.6μg,高于DOM_(CF)(16.9μg)。DOM_(CF)和DOM_(HOF)均会抑制rNAu-2有氧氧化产生·OH,并且DOM_(HOF)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无DOM存在条件下,rNAu-2有氧氧化8 h的·OH累积量为26.06μmol·L^(-1),高于rNAu-2/DOM_(CF)(19.83μmol·L^(-1))和rNAu-2/DOM_(HOF)(17.07μmol·L^(-1))体系(DOM为50 mg·L^(-1))。固液分离结果显示,rNAu-2与DOM或DOM-Fe^(3+)的电子传递作用抑制了结构态Fe(Ⅱ)氧化形成·OH。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3DEEMs)分析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水稻土腐殖质和富里酸类有机质的积累,并且氧化后的腐殖质和富里酸变化明显,而在DOM_(CF)中几乎没有检测到这两者的存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OH可以通过开环和羟基化机制加到芳香族结构或烯烃上,从而生成更多的含氧基团(C—O和C=O)。因此,DOM的存在会抑制rNAu-2结构态Fe(Ⅱ)的氧化从而抑制·OH的形成,而秸秆还田的土壤DOM中含有更多易分解的有机质组分,更容易消耗·OH,同时释放更多的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态绿脱石 秸秆还田 羟基自由基(·oh) DOM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H分子束产生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赛丹 王霞敏 +1 位作者 陈扬骎 杨晓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796,共6页
以Ar为载气,采用直流脉冲放电,产生了OH超声分子束,研究了实验参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理论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对OH(A2Σ-X2Π)(0,0)带发射光谱强度分布进行了测量与分析,获得实验条件下的振动温度与转动温度分别为4170 K... 以Ar为载气,采用直流脉冲放电,产生了OH超声分子束,研究了实验参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理论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对OH(A2Σ-X2Π)(0,0)带发射光谱强度分布进行了测量与分析,获得实验条件下的振动温度与转动温度分别为4170 K与307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自由基 温度 分子束 脉冲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H自由基启动异戊二烯光氧化反应时间演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刚 胡长进 +6 位作者 王振亚 程跃 刘志 郑晓宏 顾学军 赵卫雄 张为俊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利用烟雾箱反应装置,开展了OH自由基启动的异戊二烯光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反应的研究。用质子转移质谱仪(PTR-MS)监测反应物异戊二烯浓度、气相产物异丁烯醛和甲基乙烯酮(m/2=70)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 利用烟雾箱反应装置,开展了OH自由基启动的异戊二烯光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反应的研究。用质子转移质谱仪(PTR-MS)监测反应物异戊二烯浓度、气相产物异丁烯醛和甲基乙烯酮(m/2=70)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监测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生和生长过程;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仪(SRPIMS)检测不同反应时刻的光氧化气相产物的质谱。实验数据显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异戊二烯浓度逐渐减少,主要气相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加,SOA逐渐产生和增长;当异戊二烯快要消耗完时,SOA仍然继续增长。它表明由于有机气溶胶粒子的产生,主要的气相产物表面上发生的后续反应或者非均相反应产物对SOA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异戊二烯 oh自由基 烟雾箱 光氧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引发液相OH与H_(2)O_(2)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奚文灏 兰彦 +2 位作者 沈洁 韩伟 程诚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共11页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具有重要的医学效应.明确等离子体工作参数与液相OH和H_(2)O_(2)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液相OH和H_(2)O_(2)的调控,对于探明等离子体医学中关键作用机...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具有重要的医学效应.明确等离子体工作参数与液相OH和H_(2)O_(2)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液相OH和H_(2)O_(2)的调控,对于探明等离子体医学中关键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微秒脉冲直流高压等离子体射流作用去离子水,通过发射光谱研究不同工作参数(工作电压、脉冲宽度、脉冲频率以及工作气体组分)下等离子体射流关键气相激发态粒子的变化规律;采用荧光探针结合酶标仪测量了不同工作参数(工作电压、脉冲宽度、脉冲频率以及工作气体组分)下等离子体射流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的绝对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可能主要是由高能粒子与水面的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气相OH溶解到水中的部分不是液相OH的主要来源;而液相H_(2)O_(2)则主要是由气相OH复合生成气相H_(2)O_(2)再溶解到水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羟基自由基(oh) 过氧化氢(H_(2)O_(2)) 等离子体工作参数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气中亚硝酸和甲醛的四季污染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震 唐梦雪 +6 位作者 邵宇铭 曹礼明 何礼 廖松地 朱曼妮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61-2969,共9页
亚硝酸(HONO)和甲醛(HCHO)光解是大气中羟基(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强烈影响臭氧生成.为了探究大气中HONO和HCHO的污染特征,于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深圳市开展了对HONO和HCHO的长期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圳市四季HONO平均浓度呈... 亚硝酸(HONO)和甲醛(HCHO)光解是大气中羟基(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强烈影响臭氧生成.为了探究大气中HONO和HCHO的污染特征,于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深圳市开展了对HONO和HCHO的长期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圳市四季HONO平均浓度呈现出冬季(0.71×10^(-9))>秋季(0.64×10^(-9))>春季(0.59×10^(-9))>夏季(0.49×10^(-9)),HCHO平均浓度呈现出夏季(3.79×10^(-9))>秋季(2.74×10^(-9))>冬季(2.44×10^(-9))>春季(2.13×10^(-9)).HONO四季日变化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趋势,存在白天谷值和夜间峰值,还会在早晚高峰时期受到交通排放源的影响,HCHO则呈现较明显的日间单峰型的日变化特征,光化学生成特征突出.对OH自由基贡献的分析表明,HONO光解是深圳市OH自由基产率的主要贡献者(60%),并且对清晨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冬季;而HCHO则在夏季和午间发挥了相对更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有效控制HONO和HCHO可以降低大气氧化性,从而有助于控制O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HONO) 甲醛(HCHO) oh自由基 四季变化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O_(3)/H_(2)O_(2)深度处理某树脂厂二级出水效果与机制
18
作者 陈洋 倪鹏飞 +2 位作者 吴春笃 张波 征晓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8-1166,共9页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考察了进气O_(3)浓度、H_(2)O_(2)浓度、初始pH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效果的影响,通过总有机碳验证体系的矿化效果,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检测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的活性物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降解前后废水中主要有机物的种类,并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微气泡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μm,平均粒径为32.82μm;与普通O_(3)曝气方式进行对比,微气泡O_(3)体系对COD降解率更高,说明微气泡可以延长O_(3)气泡上升时间,增加O_(3)气泡比表面积,提高O_(3)传质系数和利用率。2)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当O_(3)浓度为60 mg/L、H_(2)O_(2)浓度为29.37 mmol/L、pH为7时,反应60 min后,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树脂厂二级出水的COD降解率为89.53%,处理后出水COD为15.05 mg/L,可达到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EPR试验表明,H_(2)O_(2)可以促进微气泡O_(3)体系产生更多的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和对COD的降解效果。根据GC-MS结果推断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可能路径,即树脂厂二级出水以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在O_(3)的作用下断链、开环,在·OH等自由基的作用下矿化或降解为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的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O_(3) 过氧化氢(H_(2)O_(2)) 羟基自由基(·oh) 有机物 树脂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秋水 上官新晨 +1 位作者 蒋艳 吴少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9-813,共5页
研究紫红薯糖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使用水提醇沉方法、Sevage法除游离蛋白,用DEAE-52纤维素层析及SephadexG-75纯化制备糖蛋白。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 研究紫红薯糖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使用水提醇沉方法、Sevage法除游离蛋白,用DEAE-52纤维素层析及SephadexG-75纯化制备糖蛋白。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紫红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糖蛋白在0~640μg/mL内,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其中在紫红薯糖蛋白的质量浓度为640μ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作用达到69.80%;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达到7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抗氧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羟基自由基(·oh) DPPH. 还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属三种植物不同部分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熊辉岩 张晓峰 +1 位作者 谭大风 巨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采用比色法对大黄属药用植物:唐古特大黄、波叶大黄、穗序大黄不同部分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不同部分的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能力因种、植株...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采用比色法对大黄属药用植物:唐古特大黄、波叶大黄、穗序大黄不同部分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不同部分的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能力因种、植株部分和提取方法的不同而异。三种植物中清除率最高的部分分别是:唐古特大黄根及根茎的水提液,为79.0%;波叶大黄叶片的乙醇提取液,为84.5%;穗序大黄叶片水提液和叶柄的乙醇提取液,分别为70.1%和70.7%。正品大黄植株地下部分清除率较非正品高,但地上部分清除率却低于非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提取物 清除 羟基自由基 叶柄 药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