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法制备聚酰亚胺泡沫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贾佳林 孙云龙 +2 位作者 周华锋 臧淑艳 聂赫然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1,共4页
以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6FD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和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为单体,采用粉末热发泡法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泡沫(PIFs)。探究了含氟二酐和不同链... 以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6FD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和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为单体,采用粉末热发泡法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泡沫(PIFs)。探究了含氟二酐和不同链长的二胺单体对于PIFs泡孔结构和综合性能的影响。对PIFs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热性能、隔热性能和表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PIFs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T_(g)>250℃),在空气气氛下,5%热分解温度大于500℃。其中,PIF_(BTDA-3,4′-ODA)的导热系低至0.028W/(m·k),展现出了优异的隔热性能。所有PIFs的水接触角均大于105°,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引入含氟二酐可以有效增强PIFs的耐热性和疏水性。PIF_(6FDA-3,4′-ODA)的T_(g)大于270℃,水接触角高达1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泡沫 高耐热性 隔热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阳 王延东 +1 位作者 徐昊成 袭锴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IBPIF-Si),对其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发泡原理,探究了材料的最高适用温度。结果表明,相比于纯IBPIF泡沫材料,IBPIF-Si泡沫材料具有低密度[(22.0±6.7)mg/cm...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IBPIF-Si),对其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发泡原理,探究了材料的最高适用温度。结果表明,相比于纯IBPIF泡沫材料,IBPIF-Si泡沫材料具有低密度[(22.0±6.7)mg/cm^(3)]、高孔隙率(97.93%)、优异的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28±2.72)°]、柔韧性(线性弹性区为0~14.77%)。这一独特的改性方法拓宽了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在航天领域中隔热、降噪、绝缘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聚酰亚胺 泡沫 高回弹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对高温下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曹绪龙 何秀娟 +4 位作者 赵国庆 宋新旺 王其伟 曹嫣镔 李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6-2111,共6页
选用不同疏水链长的α-烯烃磺酸盐(AOS)形成泡沫,分别用泡沫衰减法和泡沫岩芯封堵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泡沫稳定性,并采用动态表面张力、界面流变、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行为和界面吸附层的性质,分析了高温下... 选用不同疏水链长的α-烯烃磺酸盐(AOS)形成泡沫,分别用泡沫衰减法和泡沫岩芯封堵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泡沫稳定性,并采用动态表面张力、界面流变、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行为和界面吸附层的性质,分析了高温下泡沫的稳定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下,极性头的'锚定作用'减弱,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难以在气液界面保持以直立状态吸附,疏水链碳数大于20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难以分立吸附,其疏水链相互交叉缠绕,增强了泡沫膜的强度,减缓了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形成的泡沫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稳定性 高温泡沫 泡沫封堵 蒸汽驱 疏水链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PEF)对蛋清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铁华 殷涌光 刘静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102,共5页
蛋清蛋白不仅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功能特性如乳化性、起泡性等,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原料,本实验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蛋清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清蛋白的溶解度在脉冲电场强度大于35kV/cm时下降;蛋清蛋白的乳... 蛋清蛋白不仅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功能特性如乳化性、起泡性等,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原料,本实验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蛋清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清蛋白的溶解度在脉冲电场强度大于35kV/cm时下降;蛋清蛋白的乳化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及疏水性先随脉冲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大,但当脉冲电场强度大于30kV/cm后,蛋清蛋白的乳化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及疏水性下降;随着脉冲电场数的增加,蛋清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及疏水性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蛋白 高压脉冲电场 功能性质 溶解度 乳化性 起泡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迎秋 陈正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94-198,共5页
该文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强度和脉冲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及疏水性都增加。当脉冲强度或处理时间大于35 kV/cm或432μs(溶解度)、30 kV/cm或144μs(乳化... 该文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强度和脉冲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及疏水性都增加。当脉冲强度或处理时间大于35 kV/cm或432μs(溶解度)、30 kV/cm或144μs(乳化性)、35 kV/cm或432μs(起泡性)及30 kV/cm或288μs(疏水性)时,由于蛋白质分子变性程度增加,分子发生聚集,功能性质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大豆分离蛋白 功能性质 溶解度 乳化性 起泡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彦敏 刘晓宁 +2 位作者 徐炎华 魏荣卿 郑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7-843,共7页
以甘油或水引发合成新型疏水性聚四氢呋喃三醇(PTHF-T)或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G/PTMG),并和聚氧化丙烯三醇(PPO-T)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合成一种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PU)。研究聚四氢呋喃用量、官能度、分子量(Mw)等对PU... 以甘油或水引发合成新型疏水性聚四氢呋喃三醇(PTHF-T)或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G/PTMG),并和聚氧化丙烯三醇(PPO-T)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合成一种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PU)。研究聚四氢呋喃用量、官能度、分子量(Mw)等对PU吸油率的影响,考察该材料对多种油品的吸附性能,并探讨材料在震荡混合的甲苯水体系中对甲苯的选择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当PU的原料配比为PTHF-T(Mw≈4400):PPO-T(Mw≈4400):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泡沫稳定剂:三乙醇胺:水:TDI=15:85:0.80:0.24:1.50:2.40:5.00:40(质量比)时,制得的疏水性高吸油软质PU材料吸油性能最佳。该材料可快速吸油,3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其对油品的吸油率(g·g-1)分别为:四氯化碳69.1、二甲苯51.1、甲苯50.5、乙醇41.0、柴油29.8;在震荡混合的甲苯-水体系中对甲苯的吸油率与在纯甲苯体系的相当,为51.0 g·g-1左右,且重复使用8次后,材料吸油率仍未改变。因此该材料可有效、快速地用于水面溢油的回收和溢油事故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氢呋喃三醇 聚四氢呋喃二醇 疏水性高吸油聚氨酯泡沫 溢油事故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油性三聚氰胺泡沫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凯 闫小强 +2 位作者 唐自清 朱琳 陈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5-160,共6页
为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吸附能力强、制作简单的吸附材料,利用乙醇焰的高温快速-还原吸附在三聚氰胺上的氧化石墨烯,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的三聚氰胺泡沫(MF-G)。采用接触角、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吸附试验等研究手... 为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吸附能力强、制作简单的吸附材料,利用乙醇焰的高温快速-还原吸附在三聚氰胺上的氧化石墨烯,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的三聚氰胺泡沫(MF-G)。采用接触角、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吸附试验等研究手段,探讨MF-G泡沫的表面性质、孔结构、力学性质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F-G泡沫不仅具有高孔隙率和机械稳定性,而且还表现出超疏水性质,水在泡沫表面的接触角可达到148°;MF-G泡沫对油和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利用其对油和水显著的吸附差异,还可以高效率进行油水分离。MF-G泡沫具有的制备方法简单、高吸油性和有效的油水分离性使其有望在水处理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性 三聚氰胺泡沫 还原氧化石墨烯 超疏水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氧化锌与微晶纤维素Pickering乳液用于制备一次性卫生制品吸收材料
8
作者 尉晓丽 曹鹏尚 潘世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22-526,共5页
由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锌与微晶纤维素制备内相体积分数超过95%的超高内相比Pickering乳液,乳液固化后得到具有开孔式结构的泡沫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动态机械分析仪考察了改性氧化锌和微晶纤维素对泡沫的泡孔形态、亲疏水性... 由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锌与微晶纤维素制备内相体积分数超过95%的超高内相比Pickering乳液,乳液固化后得到具有开孔式结构的泡沫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动态机械分析仪考察了改性氧化锌和微晶纤维素对泡沫的泡孔形态、亲疏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如何平衡泡沫的吸收性能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改性氧化锌加入量在1%~2%、微晶纤维素加入量在0.1%~1%时,泡沫的抗菌性和吸收性能达到很好的平衡,当改性氧化锌加入量>2%时即使进行亲水处理也无法改善泡沫的吸收速度,该新型泡沫吸收材料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Pickering乳液 微晶纤维素 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锌 泡沫吸收材料 一次性卫生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