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氢能产业创新布局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凤 窦路遥 +2 位作者 王贵宾 郑启斌 杨春和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的核心组分,分析氢能产业的实践布局与供应链流程,对于我国氢能的产业化、商业化与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供应链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解构当前国际氢能产业的...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的核心组分,分析氢能产业的实践布局与供应链流程,对于我国氢能的产业化、商业化与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供应链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解构当前国际氢能产业的阶段性布局及供应链发展趋势;通过梳理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的供应链发展突破点,详细剖析氢能产业供应链的布局与现状,并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氢能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倾向呈现出“发展→完善→拓展”的实际诉求,路径优化表现为“技术协调→基础布局→路径拓展”的客观递进。建议构建以“制-储-运”为核心的长江氢能走廊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涵盖“制、运、输、配”的国家氢能枢纽中心,优化我国氢能供应链体系和氢能产业创新,加强绿色氢能生产的科技创新,并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创新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供应链方法 氢能战略 氢能产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电源并联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小卫 苏星宇 +1 位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氢电源的模块化并联方法,但模块化并联时存在模块间不均流问题。针对多个制氢电源并联时的不均流问题,提出基于三相交错并联LLC结构的制氢电源并联方案。首先,推导了多个制氢电源并联等效电路,从阻抗角度入手,得到模块间谐振参数差异是不均流的主要原因。然后,利用虚拟阻抗调整等效阻抗,从而实现模块间均流。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一台两个6 kW模块化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并联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解水制氢 制氢电源并联方案 谐振参数差异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作者 李霞 胡海波 +1 位作者 刘本学 高广东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共6页
氢气循环泵是氢燃料电池供氢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将燃料电池中未完全反应的氢气重新输送回电池堆,以提高氢气的利用率,减少排放,并维持电池内部的适当湿度和温度。以氢气循环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几种氢气循环泵的工作原理... 氢气循环泵是氢燃料电池供氢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将燃料电池中未完全反应的氢气重新输送回电池堆,以提高氢气的利用率,减少排放,并维持电池内部的适当湿度和温度。以氢气循环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几种氢气循环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了氢循环泵的研究现状。此外,还讨论了氢气循环泵面临的技术挑战,指出了氢气循环泵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供氢系统 氢气循环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下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供需结构及碳排放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传博 王乐凯 +4 位作者 史超凡 秦光宇 刘建国 刘琦 刘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5,共15页
对不同情景下我国氢能中长期供给和需求结构进行模拟预测。首先,设置基准、积极和强化情景,构建自下而上的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模型,对多情景下交通、工业和建筑等终端部门的氢能中长期需求进行预测;其次,测算计及碳排放的8类制氢方式... 对不同情景下我国氢能中长期供给和需求结构进行模拟预测。首先,设置基准、积极和强化情景,构建自下而上的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模型,对多情景下交通、工业和建筑等终端部门的氢能中长期需求进行预测;其次,测算计及碳排放的8类制氢方式的平准化单位制氢成本(LCOH),并基于成本学习曲线预测未来成本趋势;最后,以最小化制氢成本为目标函数,构建氢能供给结构优化模型,得出2025—2060年各类制氢方式的占比,模拟碳排放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消费结构来看,工业部门占据了氢能消费的主导地位,2060年积极情景占比65%,交通是重要的氢能消费增长点;从供给结构来看,短期内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供给为主,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远期逐渐形成以绿氢供应为主体的制氢结构,206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将达到75%;从碳排放来看,得益于制氢产业结构的清洁化转型,碳排放将从2023年的6.18亿t下降至2060年的1.03亿t,2030和2060年关键时点的碳排放下降相较其他时点更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需求预测 供给优化 经济性 情景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设施中断的弹性氢气供应链设计
5
作者 杨铭杨 刘琳琳 都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90,共11页
在全球共同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遏制气候变暖的行动下,氢气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能源载体。针对未来大宗氢气分配过程,建立了一个用于弹性氢气供应链设计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在保障正常和中断工况的氢气需求下,对氢气... 在全球共同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遏制气候变暖的行动下,氢气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能源载体。针对未来大宗氢气分配过程,建立了一个用于弹性氢气供应链设计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在保障正常和中断工况的氢气需求下,对氢气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生产、存储和终端)的技术选择、设施规模、建设位置和分配方式等进行了战略决策。将该模型应用于京津冀地区的氢气供应链设计,设置不同算例对比其经济性和弹性指标。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弹性氢气供应链日费用仅增加4.53%,就可以将最大供应天数从5.6 d提高至10 d,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提高供应链的弹性水平的同时保证经济性。本模型也可通过调整模型内置的参数为氢气供应链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满足风险偏好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供应链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弹性 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烧结法制备钒基多孔析氢阴极材料研究
6
作者 左恒 周宇 +5 位作者 崔新新 刘心海 杜金晶 朱军 张轩 杨轩宇翔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6,共11页
储氢合金能够极大程度缓解风能、太阳能等进行电解水制氢间歇供电时组分的溶出问题,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相较于稀土系储氢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具备独特的可逆吸放氢过程,能更有效避免电极组分在断电过程中的溶出。本文从提升电极抗间断供... 储氢合金能够极大程度缓解风能、太阳能等进行电解水制氢间歇供电时组分的溶出问题,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相较于稀土系储氢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具备独特的可逆吸放氢过程,能更有效避免电极组分在断电过程中的溶出。本文从提升电极抗间断供电能力和降低析氢过电位两个角度出发,以钒、钛、镍金属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固相烧结法制备了钒基多孔合金析氢材料,并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材料表面形貌和析氢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温度700℃时Ti_(2)-Ni相消失,Ti-Ni相达到峰值,含量约26%,温度950~1000℃时,Ti-Ni相熔化,产生液相;在造孔剂碳酸氢铵添加量30%、成型压力150 MPa、烧结温度950℃、保温时间4 h的条件下,所制钒基合金性能较好,孔隙率52.99%,开孔隙率32.56%,能够为析氢反应提供较多的活性位点;该钒基合金析氢过电位268 mV、电荷转移电阻92.7Ω、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为5.69 cm^(2),析氢过电位低于铁片电极和铜片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间歇供电 组分溶出 钒基储氢合金 可逆吸放氢 粉末烧结 析氢催化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两侧不确定的虚拟电厂灵活性调整建模及调度策略
7
作者 李兆泽 张继红 +3 位作者 游国栋 杨培宏 吴振奎 颉新春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99-2808,I0038-I0045,共18页
为解决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和负荷调节不灵活导致的电网运行弹性不足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将绿电制氢合成甲醇系统等灵活性资源接入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参与需求响应并提供灵活性备用的解决方案。首先,建立绿... 为解决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和负荷调节不灵活导致的电网运行弹性不足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将绿电制氢合成甲醇系统等灵活性资源接入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参与需求响应并提供灵活性备用的解决方案。首先,建立绿电制氢合成甲醇等灵活性资源的调节备用模型,考虑源荷相关性量化VPP灵活性需求解决源荷不匹配及波动误差问题;其次,为优化VPP自身灵活性充裕度,提出基于历史灵活性累计分布函数的充裕度及其概率量化指标方法,进一步提升调节能力;最后,为体现VPP参与者的利益竞争关系,设计了VPP运营商领导和负荷聚合商跟随的主从博弈模型,通过交互竞争求解VPP各时段出清电价和灵活资源用电策略。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文所建模型合理可行、算法简便,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源荷相关性 供需灵活调节 绿电制氢 合成甲醇 主从博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 MPa氢气减压阀内部流动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维福 刘仁豪 +1 位作者 孟令宇 周如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1,共7页
氢气减压阀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供氢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氢气减压阀内部流道复杂,氢气在减压过程中形成强烈湍流,造成能量损耗和噪声。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氢气NIST真实气体模型和有... 氢气减压阀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供氢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氢气减压阀内部流道复杂,氢气在减压过程中形成强烈湍流,造成能量损耗和噪声。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氢气NIST真实气体模型和有限体积法,模拟35 MPa氢气减压阀内氢气的实际流动状态,研究高压氢气减压阀内部氢气流动特性,氢气在阀体与阀芯间隙位置压力迅速降低,速度增加并发生超音速流动,压力与速度变化幅度随阀芯开度增大而减小;减压阀出口氢气温度与入口温度相比升高,且温升随阀芯开度变大而降低;出口流量随阀芯开度增加而增加,阀芯与阀体间隙处及下游存在高强度湍流,间隙处湍流强度随阀芯开度增加而减小;减压阀内噪声主要在阀芯开口下游区域产生,且主要由湍流引起;为后续产品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减压阀 流场模拟 真实气体模型 车载供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富氧燃烧技术与绿证碳配额等价交互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守文 叶金根 +3 位作者 杨天萌 李国祥 袁莹超 陈佳俊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1-641,I0071-I0077,共18页
为加快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绿证-碳交易等价交互、富氧燃烧碳捕集及燃气机组掺氢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建立燃煤机组富氧燃烧碳捕集模型,联合电转气实现碳氧耦合;其次,建立燃气机组动态掺... 为加快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绿证-碳交易等价交互、富氧燃烧碳捕集及燃气机组掺氢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建立燃煤机组富氧燃烧碳捕集模型,联合电转气实现碳氧耦合;其次,建立燃气机组动态掺氢模型,构建含富氧燃烧碳捕集和燃气机组动态掺氢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框架。同时,考虑绿证市场供需,提出绿证-碳配额等价交互的交易策略。最后,算例结果表明,富氧燃烧技术能够实现火电低碳供能;GCT-CET等价交互能消化过剩绿证,最大化可再生能源减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燃气掺氢 绿证市场供需 GCT-CET等价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阶梯式碳交易的牵引供电系统混合储能容量配置
10
作者 郭文凯 王果 闵永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在“双碳”背景下,为推动铁路行业的低碳转型,提出一种以牵引供电系统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考虑多源互补、新能源高效消纳等因素,构建含新能源发电系统、电-氢混合储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框架... 在“双碳”背景下,为推动铁路行业的低碳转型,提出一种以牵引供电系统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考虑多源互补、新能源高效消纳等因素,构建含新能源发电系统、电-氢混合储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框架,并给出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方案;其次,构建规划-运行模型,其中,规划层确定电-氢混合储能配置方案,运行层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以计算牵引供电系统的日运行成本;最后,利用改进海鸥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牵引供电系统与新能源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仅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方案和仅考虑电-氢混合储能方案相比,系统总成本分别降低48%与36%,弃风弃光率则下降11%与3%;与仅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搭配单一储能介质(蓄电池或氢储能)方案相比,系统总成本分别降低19%与40%,新能源消纳率则提升4%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新能源消纳 电-氢混合储能 改进海鸥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能汽车需求响应的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事件式分布鲁棒优化调度
11
作者 朱振山 郭磊 罗冠辉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19-3229,I0057-I0063,共18页
在电力系统向能源低碳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氢能具有零碳排、高能量密度的特点,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为充分发挥氢能汽车和氢供应链促进电-气-氢系统经济可靠运行的优势,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氢能汽车需求响应的电-气-氢... 在电力系统向能源低碳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氢能具有零碳排、高能量密度的特点,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为充分发挥氢能汽车和氢供应链促进电-气-氢系统经济可靠运行的优势,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氢能汽车需求响应的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事件式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建立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氢能汽车充氢-放电需求响应模型,引入效用函数量化消费者满意程度,并通过氢能汽车充氢-放电的响应容量反映其参与调度的响应意愿。其次,建立掺氢入气与长管拖车运氢的氢供应链模型,提出考虑氢能汽车需求响应的氢供应链参与系统协同调度的运行模式。此外,针对风电预测误差不确定性,在传统风电预测误差分布的概率距离模糊集中纳入离散场景信息构造了事件式分布模糊集,提出一种基于事件式分布模糊集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调度策略,并采用事件式仿射决策规则进行求解。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兼顾系统运行经济效益并提升系统应对风电不确定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 氢能汽车需求响应 氢供应链 事件式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2
作者 聂荟扬 李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1-502,共12页
目前中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供需两侧对接不畅,如何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能源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考虑氢能供需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2021—2035年中国氢能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参照... 目前中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供需两侧对接不畅,如何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能源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考虑氢能供需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2021—2035年中国氢能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参照探讨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消纳、推进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和推进技术进步3种调控情景对氢能发展的影响机制。通过以上研究,为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供需结构 技术创新 产能过剩 系统动力学 情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热负荷柔性的户用氢能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13
作者 袁铁江 曾婧 张明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0,共12页
针对风电/光伏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给户用氢能系统热电联供可靠性带来的挑战,提出基于热负荷柔性松弛运行约束的户用氢能系统热电联供优化策略。首先,搭建包含不同模块的户用氢能系统基础架构,并详细说明该系统的运行原理;其次,建立系... 针对风电/光伏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给户用氢能系统热电联供可靠性带来的挑战,提出基于热负荷柔性松弛运行约束的户用氢能系统热电联供优化策略。首先,搭建包含不同模块的户用氢能系统基础架构,并详细说明该系统的运行原理;其次,建立系统中关键环节的数学模型,确定电解槽平均氢/热比和燃料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电/热比的范围;然后,为了兼顾用户的舒适度和热负荷的灵活性,根据热感觉平均标度预测指标对户用氢能系统的热负荷需求进行调整;最后,综合考虑储氢罐的容量限制、氢能设备的电/热功率和用户侧柔性热能需求等约束条件,以总投资成本最少和新能源弃电率最低为目标,建立户用氢能系统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引入柔性热负荷进行运行调节时,不仅增强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还显著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系统 氢燃料电池 柔性负荷 用户舒适度 运行优化 热电联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氢气流量控制系统变负载匹配设计与仿真
14
作者 李晶 张力 +1 位作者 邹姜昆 明平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针对车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负载工况多变时的氢气流量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例减压阀与流量控制阀的氢气流量负载匹配控制系统架构与方法。建立了从高压储氢瓶至燃料电池堆的供氢系统整体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比例减压阀、... 针对车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负载工况多变时的氢气流量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例减压阀与流量控制阀的氢气流量负载匹配控制系统架构与方法。建立了从高压储氢瓶至燃料电池堆的供氢系统整体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比例减压阀、流量控制阀与氢气循环泵的控制策略,并就某一型号电堆的变负载工况对系统模型与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电堆阳极压力可快速跟踪给定压力,响应时间约2~3s;氢气流量可适应负载变化需求,其瞬时超调量与压力响应速度成正相关;稳态时氢气利用率维持在95%以上,供氢过量比维持在1.27以上,供气氮含量维持在5%以下,满足电堆性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供氢系统 变负载工况 负载匹配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欢 任洲洋 +1 位作者 孙志媛 夏威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统跨区协同运行机制和调度框架,提出电能-甲醇联合输运下的送、受端供需平衡模型,充分利用甲醇的灵活储运能力促进新能源跨时空消纳;然后,构建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考虑长时间尺度下的电、氢能量平衡,以天为调度尺度建立上层模型,确定甲醇输运和机组起停方案;考虑短时间尺度下的电力平衡、氢供需平衡约束,以小时为调度尺度建立下层模型,确定送、受端系统各小时的运行计划,从而实现异质能源的跨时空协同互补,保障送、受端区域多时间尺度能量供需平衡;最后,基于改进的HRP 38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经济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系统 甲醇 调度计划 供需平衡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部门氢能需求量测算及供给结构路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忻颖 唐旭 +2 位作者 许传博 王敏 马美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中国的能源系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工业部门由于其特有的对传统化石能源燃料和原料的依赖,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难减排的行业,氢能以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优势为工业部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 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中国的能源系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工业部门由于其特有的对传统化石能源燃料和原料的依赖,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难减排的行业,氢能以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优势为工业部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深度脱碳路线。为此,构建了3阶段模型框架,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重点行业氢能需求量,最后探讨了氢能供给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①工业部门用氢主要集中于钢铁、水泥、甲醇及合成氨等难以通过电气化实现脱碳的关键行业;②从需求侧来看,在参考情景、低渗透情景及高渗透情景下,2060年工业部门的氢能需求量分别为2509.1×10^(4)t、5037.8×10^(4)t、6865.7×10^(4)t;③从供给侧来看,氢能供给结构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灰氢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绿氢;④随着绿氢的应用比例增高,预计在2020—2060年期间,氢能可累计替代煤炭41.7×10^(8)t标准煤、石油11.3×10^(8)t标准煤,累计碳减排贡献比例有望达16.7%。结论认为,中国工业部门减少化石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需要重点依托绿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部门 氢能需求 供给结构 能源替代 减排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氢内燃机及其在边无海岛地区的供电系统应用前瞻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宁 孙柏刚 罗庆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4-1903,I0019,共11页
氢内燃机实现依托内燃机完成零碳排放,其采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并结合储氢系统可以实现长期稳定能量输出。基于目前氢内燃机的关键技术和工作特性,该文创新提出将其应用于边远无人海岛地区(简称边无海岛)供电系统实现零碳发电。该系... 氢内燃机实现依托内燃机完成零碳排放,其采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并结合储氢系统可以实现长期稳定能量输出。基于目前氢内燃机的关键技术和工作特性,该文创新提出将其应用于边远无人海岛地区(简称边无海岛)供电系统实现零碳发电。该系统通过氢内燃机替代柴油内燃机发电,制氢及储氢系统替代原有柴油和部分储能电池,达到充分利用边无海岛的可再生能源,实现海岛零碳可自身持续供能,摆脱外界输入能源依赖。该系统具备推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边无海岛零碳自持供电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内燃机 可再生能源 边无海岛 零碳 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交互下的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蒙军 任洲洋 王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011-5027,共17页
针对现有研究未考虑区域供氢网间能量交互的灵活运行特征,难以有效评估并提升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供能水平的问题,该文提出考虑氢能交互的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剖析区域间氢能交互通道与区域内供氢网灵... 针对现有研究未考虑区域供氢网间能量交互的灵活运行特征,难以有效评估并提升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供能水平的问题,该文提出考虑氢能交互的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剖析区域间氢能交互通道与区域内供氢网灵活资源的协调配合规律,提出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运行机制及其运行模型;其次,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计及氢能交互的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最优负荷削减模型,从区域间能量交互水平及其对系统可靠性水平的提升作用等角度出发,建立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并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提出氢能交互下的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策略能充分挖掘、利用区域间的氢能交互,从而有效提升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供能可靠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电氢综合能源系统 氢能交互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 供能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网互动的绿电转氨单元变工况特性和互动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馥源 田雪沁 +3 位作者 余潜跃 郑彤 戈阳阳 孙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0-190,共11页
电氢可逆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氢能储备实现能源之间的互济互补,是电力应急保供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该文以绿电转氨单元为研究对象,从反应平衡移动和设备工况波动两维度研究电氢可逆应用场景下,工厂中氢源逆向分流对绿电转氨单元的产... 电氢可逆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氢能储备实现能源之间的互济互补,是电力应急保供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该文以绿电转氨单元为研究对象,从反应平衡移动和设备工况波动两维度研究电氢可逆应用场景下,工厂中氢源逆向分流对绿电转氨单元的产量产率、换热器面积和压缩机功率等重要技术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平衡方面,当氢源逆向分流率增至5%时,反应器中的氨产率下降为基础工况下的95.99%,氮元素的转化率由33.81%下降为9.82%,反应平衡产生一定程度的逆向移动;设备工况方面,氢源波动将改变工艺流程中的合成气循环流量,需对工艺流程中的设备采取针对性的调控以维持生产稳定。以年产7.5万t的绿电转氨单元为例,可承担的最大氢源分流率为5%,该单元可支撑电网的最大发电功率为1418.39 kW。若能在氢源分流时,按需增加提纯设备的冷却剂用量,单元可承担更多的氢源分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可逆 绿电转氨 氢源波动 电力保供 变工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氢氧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子阳 杜玮 +2 位作者 王星显 罗若尹 邓呈维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3,共9页
针对空间应用场景下的能源需求,对空间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在空间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面向利用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一次燃料电池以及月面可再生电池应用场景,对多种空间电源技术方案进行对比,... 针对空间应用场景下的能源需求,对空间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在空间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面向利用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一次燃料电池以及月面可再生电池应用场景,对多种空间电源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发现空间氢氧燃料电池在运载火箭上面级推进剂利用、月面探测能源系统、月球原位资源利用、长时间月面驻留等应用场景具有较高潜力。通过分析空间应用场景下氢氧燃料电池电源系统特点,对未来空间氢氧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空间氢氧燃料电池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场景 氢氧燃料电池 电源系统 月面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