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和天然气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海燕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振学 周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在运聚成藏过程中损失了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运聚效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运聚过程中的损耗量的大小。损耗量包括烃源岩残留烃量、储集层滞留烃量、运移流散烃量和构造破坏烃量。天然气的运聚效率远小于石油 ,... 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在运聚成藏过程中损失了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运聚效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运聚过程中的损耗量的大小。损耗量包括烃源岩残留烃量、储集层滞留烃量、运移流散烃量和构造破坏烃量。天然气的运聚效率远小于石油 ,是由于天然气在溶解性、扩散性、吸附性等物理性质方面与石油有差异。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模拟计算 ,认为影响石油运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构造破坏作用和储集层滞留作用 ,而影响天然气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是运移过程中的扩散、溶解及构造破坏作用。构造作用同时控制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聚效率 ,对正确评价油气资源量有重大意义。图 3表 5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效率 烃源岩 残留烃量 储集层滞留烃量 运移流散烃量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南缘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建辉 吕剑虹 +2 位作者 缪九军 袁东山 张彦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2-67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陆缘沉积环境形成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2种岩性的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勘探成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曾经有过较高的生烃过程。较好的烃源岩一般发育在弱还原—还原、盐度较大的半深水环境中,多为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陆缘沉积环境形成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2种岩性的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勘探成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曾经有过较高的生烃过程。较好的烃源岩一般发育在弱还原—还原、盐度较大的半深水环境中,多为Ⅰ、Ⅱ型。寒武系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在三叠纪,对现今的资源贡献有限,奥陶系马家沟组、平凉组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有侏罗纪、白垩纪2期。现今奥陶系烃源岩达到了高演化阶段,以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平凉组暗色泥岩、碳酸盐岩3套烃源岩为主,但存在一定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累计生烃量为172.87×1012 m3;北段生烃强度最大超过了40×108 m3/km2,南缘地区最大为30×108 m3/k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烃源岩 碳酸盐岩 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立峰 姜振学 +4 位作者 周新茂 马中振 王乃军 张凤奇 林世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型和ⅡA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深度为2 200 m,ⅡB型为2 700 m,Ⅲ型为2 900 m;相同埋深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烃源岩单位有机碳排烃量越大,达到排烃高峰期越早,排烃效率也越高。研究区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第二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t,其中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分别占61.5%和21.2%,是西部凹陷的主力排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指数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烃源岩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管晓燕 庞雄奇 张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Q) ;中下寒武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35 87亿t ,第一、第二个排烃期为其排烃高峰 ,早期成藏为主 ;中上奥陶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714亿t ,从石炭纪开始大量排烃 ,第三个排烃期为其重要排烃阶段 ,晚期成藏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 源岩 上奥陶统 下寒武统 塔里木 印支期 石油地质 晚期成藏 生烃潜力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源岩的精确厘定及其排烃量: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柏江 董月霞 庞雄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7,共9页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第3步是对进入排烃门限的潜在源岩进行品质判别,剔除不能排烃的源岩。由此精确厘定有效源岩的分布。基于有效源岩的空间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可以准确计算排烃量。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有效源岩而言,沙三段有效源岩的规模最大;三套有效源岩的排烃量分别为62.99×108 t,30.65×108 t和22.23×10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源岩 排烃量 判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38井烃源岩排烃门限的确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共3页
对牛38井主力烃源岩段沙河街组三段进行了密集测试分析,以排烃潜力指数为研究参数,对牛38井沙三亚段排烃潜力指数剖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牛38井沙三段开始形成规模排烃的临界饱和量为300mg/g,排烃的临界饱和度为8.56%(考虑误... 对牛38井主力烃源岩段沙河街组三段进行了密集测试分析,以排烃潜力指数为研究参数,对牛38井沙三亚段排烃潜力指数剖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牛38井沙三段开始形成规模排烃的临界饱和量为300mg/g,排烃的临界饱和度为8.56%(考虑误差,其值在2.5%~9.5%之间),在达到排烃高峰时,Ⅰ型、Ⅱ1型、Ⅱ2型及Ⅲ型有机质的HEA值分别为800mg/g、600mg/g、380mg/g、160mg/g,对应的HES值分别为64.42%、29.86%、13.1%、1.59%,Ⅲ型有机质不能达到排烃门限条件,基本为无效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排烃门限 临界饱和量 临界饱和度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杰 李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5-18,23,共5页
烃源岩定量研究是成因法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 ,在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与方法日臻完善的背景下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对烃源岩的定义仍存在一定分歧 ,应明确区分烃源岩与有效烃源岩的差别 ;2确定有效烃源岩规模时 ,不应以... 烃源岩定量研究是成因法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 ,在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与方法日臻完善的背景下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对烃源岩的定义仍存在一定分歧 ,应明确区分烃源岩与有效烃源岩的差别 ;2确定有效烃源岩规模时 ,不应以烃源岩成熟范围代表有效烃源岩的展布 ,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标准也应因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和有效排烃厚度的否定而需重新审视 ;3烃源岩中实测残留烃由于取样、搁置等原因损失很大 ,但对其进行轻烃校正至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所用方法不够成熟 .另外 ,利用氯仿“A”或热解参数 S1 模拟烃源岩残留烃变化规律及能力同样也需慎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定量评价 油气藏 成因 油气勘探 排烃厚度 有机质丰度 残留烃 轻烃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标准探讨 被引量:228
8
作者 陈建平 赵长毅 何忠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2300余个岩样(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有机地化分析数据,详细研究了3类煤系烃源岩的热解生烃潜量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的关系。对于煤系烃源岩的评价,不能简单套用一般湖相泥岩的评价标准... 根据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2300余个岩样(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有机地化分析数据,详细研究了3类煤系烃源岩的热解生烃潜量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的关系。对于煤系烃源岩的评价,不能简单套用一般湖相泥岩的评价标准。有机碳含量为2%~5%的煤系泥岩是煤系中最好的油源岩;煤的生烃能力主要取决于煤中富氢显微组分的含量,其有机碳含量与热解生烃潜量没有相关关系;炭质泥岩(有机碳含量为6%~40%)的热解生烃潜量与其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很差,用热解生烃潜量和氢指数来评价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有机质 生油岩评价 生油指标 生油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郝黎明 郝石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色层效应”,主要表现在排出烃与残留烃的族组成、气相色谱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的差异上。本文计算并校正了模拟实验各温度点的排烃量和排烃效率 ,得出了朝长地区低熟源岩排烃效率与演化程度的经验公式。研究认为 ,低熟源岩排烃主要受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区低熟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和排烃潜力 ,故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量 低熟烃源岩 未熟烃源岩 模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泥质烃源岩液态烃生成-排出-滞留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强 张慧君 +1 位作者 程付启 徐进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2,共9页
块状、层状和纹层状泥质烃源岩是陆相湖盆烃源岩的代表,为了查明它们在生油窗内排出和滞留液态烃的数量和组成,利用高温高压装置进行生排烃模拟实验,发现它们在生油高峰期,块状烃源岩液态烃排出率可达77.8%,层状和纹层状烃源岩液态烃排... 块状、层状和纹层状泥质烃源岩是陆相湖盆烃源岩的代表,为了查明它们在生油窗内排出和滞留液态烃的数量和组成,利用高温高压装置进行生排烃模拟实验,发现它们在生油高峰期,块状烃源岩液态烃排出率可达77.8%,层状和纹层状烃源岩液态烃排出率约55%。3种烃源岩排出和滞留液态烃差别明显的有:块状烃源岩排出液态烃γ-蜡烷/C31-藿烷比值小于滞留液态烃,而层状和纹层状烃源岩该比值是相反的。排出和滞留烃表现不一致的有(与岩性无关):轻质组分较重质组分更容易排出,排出液态烃Ts/Tm高于滞留液态烃,C29ββ/(ββ+αα)比值也是如此;三环/五环(萜烷)、ΣC27/ΣC29(胆甾烷)两个比值在排出液态烃内高、在滞留液态烃内低。反映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OEP和Pr/Ph等参数在排出与滞留烃内基本一致,也与烃源岩岩性无关。该文对于定量分析烃源岩油气生成与排出过程特别是油源对比具有基础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烃源岩 层状烃源岩 纹层状烃源岩 油气生成 液态烃排出 排出和滞留液态烃组成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则亮 刚文哲 叶治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气量分别为325.10×108t和610.25×1011m3,总排烃量811.35×108t,主要排烃期为中、晚奥陶世与志留-三叠纪2个阶段;灰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隆起区、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南部以及麦盖提斜坡部分地区,泥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凹陷与阿瓦提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奥陶统 上奥陶统 烃源岩 排烃量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跃文 卢双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3,共3页
研究了反映与烃源岩生烃相关的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在一定勘探风险约束下确定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对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相关参数做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根据参数的概型分布特征及在原始数据的约束下随机抽样,用抽样数据模拟计算生烃量;... 研究了反映与烃源岩生烃相关的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在一定勘探风险约束下确定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对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相关参数做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根据参数的概型分布特征及在原始数据的约束下随机抽样,用抽样数据模拟计算生烃量;经过多次抽样模拟计算,统计生烃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得到在不同概率下的生烃量.与确定性评价结果相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法计算的生烃量分别对应着用概率统计法得到的75%和100%的概率,即从风险角度分析,有75%的把握相信区内的生烃量不会小于化学动力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而区内的生烃量不会小于模拟实验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量 概率统计 马尔可夫概型分析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生油模拟实验仪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德范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5期29-36,共8页
烃源岩生油模拟实验研究是烃源岩生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根据烃源岩有限空间生烃理论的研究思路,自主设计研制了DK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该仪器由高温高压生烃反应系统、双向液压控制系统、排烃(初次运... 烃源岩生油模拟实验研究是烃源岩生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根据烃源岩有限空间生烃理论的研究思路,自主设计研制了DK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该仪器由高温高压生烃反应系统、双向液压控制系统、排烃(初次运移)系统、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产物分离收集系统和外围辅助设备六部分组成,可模拟不同类型烃源岩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流体介质和无机矿物等条件下的生烃能力与排烃效率。选取泌阳、东濮、东营和白音查干凹陷以及吉林桦甸露头的低成熟度、不同有机物丰度和不同岩性的11块烃源岩样品,在完全封闭体系、不排烃的状态下开展模拟实验,目的是研究盆地整体持续沉降阶段,生油凹陷(或洼陷)内的烃源岩,在有限孔隙空间封闭体系内的热压生烃过程。当RO值达到0.8%-1.0%时,所有样品的生油量均不再增加,烃源岩的生油受到抑制。这与样品同属一地层时代的油田主力烃源岩现今实测RO值基本一致,说明本次模拟实验的结果与现今生油凹陷烃源岩的生油过程大体相同。根据11块烃源岩生油模拟实验获取的生油量数据分析,可以确定中国陆相烃源岩的评价标准,获取的生油量和残余有机碳参数可用于烃源岩真实生油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模拟实验仪 生油凹陷 热压生烃过程 生油量 残余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生界烃源岩模拟实验研究及生烃评价
14
作者 张惠之 申家贵 刘德汉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文以较简便的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对塔里木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生烃量进行试评价。以波斯1井侏罗系烃源岩为模拟实验样品,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生界Ⅲ型烃源岩的生任模式和有机碳恢复曲线。认为据评价地区未─低成熟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 本文以较简便的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对塔里木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生烃量进行试评价。以波斯1井侏罗系烃源岩为模拟实验样品,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生界Ⅲ型烃源岩的生任模式和有机碳恢复曲线。认为据评价地区未─低成熟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结果,建立该地区同层位、同类烃源岩的生烃模式,取得准确的计算参数,进而对目的烃源层生烃量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可靠而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中生代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生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恒 龚文平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8-506,共9页
针对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能力的有效性问题,选取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煤岩及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和泥岩,开展了在成岩作用下的高温高压半开放—半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Ⅱ... 针对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能力的有效性问题,选取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煤岩及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和泥岩,开展了在成岩作用下的高温高压半开放—半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Ⅱ_(2)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具有一定的排油能力,也具备较强的烃气生成能力,既可以作为油源岩,也是高效气源岩;而Ⅲ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主要以滞留油为主,基本不具备排油能力,主要以排出烃气为主,仅能作为气源岩。生烃转化率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类型,排烃能力还受控于岩性与丰度,按单位质量岩石而论,煤岩远高于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与泥岩。煤岩在全演化阶段,无论是低阶煤还是高阶煤均具有较强的生成烃气能力和较高的滞留油气能力,都具有煤层气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油气排出 油气滞留 模拟实验 烃源岩 煤系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