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ring Boot+Vue框架的羊场综合 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姜韶华 常星海 +5 位作者 高云帆 南风 马东 李书琴 陈玉林 张恩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辅助羊场生产数据规范化管理及良种繁育智能科学化应用,采用MySQL数据库及Java、R编程语言,基于Spring Boot+Vue框架设计了一套羊场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优化了羊只信息管理、羊场配种方案,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设置预警... 本研究旨在辅助羊场生产数据规范化管理及良种繁育智能科学化应用,采用MySQL数据库及Java、R编程语言,基于Spring Boot+Vue框架设计了一套羊场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优化了羊只信息管理、羊场配种方案,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设置预警功能帮助羊场及时掌握羊只产羔时间与生产性能情况;系统设计羊只基本信息管理、生产信息、疫病信息、繁殖信息、药品管理、饲料管理、统计报表与预警、科学育种八个模块。其中,在科学育种管理子模块中,根据羊场育种需求,构建了三种育种值计算模型(BLUP模型、GLMM模型、平均表现型模型),结合种公母羊实际表现,实现种公母羊的等级排序并自动生成近交系数,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种方案。本系统在陕北某集约化肉羊场、横山区某绒山羊养殖联合育种户、富平县某奶山羊养殖场进行为期半年的实际生产应用,通过跟踪核心群体,完善与优化系统各项功能,为羊场智慧化、数字化育种管理提供了数据平台,同时也为实现智慧羊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版本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Boot+Vue框架 羊场 信息管理系统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Outboard Inductive Damping Valve in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2
作者 王勋 陈思忠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A new outboard inductive damping valve without any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Its working principle,structure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are studied. Its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and its damping c... A new outboard inductive damping valve without any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Its working principle,structure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are studied. Its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and its damping characteristic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fluid continuity equation,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Bernoulli equ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valve parameters on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 is studied numerically. The effects of outboard inductive damping valve and common damping valve on ride and tire load are compared also.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valve is verified in bench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ve’s mathematical model is quite accurate and the developed valve can be adjust in two stages,which can als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 and control of fluid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outboard inductive damping valv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春播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恒斌 何宗铃 +6 位作者 赵靓 曾凯 水涌 张祥池 苏鑫 战勇 张占琴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地区春播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系),2023年对引进的29份大豆品种(系)的10个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收获株数、粗蛋白、粗脂肪和产量)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地区春播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系),2023年对引进的29份大豆品种(系)的10个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收获株数、粗蛋白、粗脂肪和产量)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63%~23.76%;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将10个性状浓缩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株高因子、产量品质因子、产量构成因子和百粒重因子,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8.74%。聚类分析表明,29份大豆品种(系)可聚类成6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8份材料,第Ⅱ类群包括7份材料,第Ⅲ类群包括10份材料,第Ⅳ类群包括2份材料,第Ⅴ和第Ⅵ类各1份材料。根据综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吉育4412、吉育4521、吉育5412、新大豆23号、新振豆10号、新振豆7号、新振豆8号、新振豆9号和吉育5523,这9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良好,产量提升空间大,适宜在南疆地区春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春播种植 大豆品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动态调节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及电动客车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桂珍 张思豪 +1 位作者 李韶华 李鹏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4-745,共12页
建立精确的空气弹簧模型是分析空气悬架电动客车振动特性的关键和前提。针对空气弹簧在不同承载质量下的特性存在差异,以某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考虑橡胶气囊作用力和承载质量变化因素,提出参数动态调节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通过力学... 建立精确的空气弹簧模型是分析空气悬架电动客车振动特性的关键和前提。针对空气弹簧在不同承载质量下的特性存在差异,以某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考虑橡胶气囊作用力和承载质量变化因素,提出参数动态调节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通过力学试验辨识橡胶气囊的关键参数,并验证了综合模型的精度与有效性。基于空气弹簧综合模型建立14座21自由度电动客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与相同参数的CarSim模型仿真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气弹簧非线性特性、车速、路面不平度及乘客分布对电动客车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提出的空气弹簧综合模型能适应承载质量和路面激励而动态调整模型参数;空气弹簧的迟滞力学特性不容忽视,相比于线性模型、不考虑迟滞力学特性的热力学模型、空气弹簧等效模型,空气弹簧综合模型使得车辆响应的悬架动挠度明显降低,分别减小22.95%、42.13%、18.20%。车速的提高、路面等级的降低以及乘客位置分布不均会使电动客车的平顺性恶化,距离客车质心位置越远的乘客乘坐的不适感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客车 空气弹簧综合模型 参数动态调节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年俗、新风尚与人类非遗:中国春节研究百年回顾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波 张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于2024年12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1923年至今,中国春节研究历经奠基、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即将迎来兴盛期。百余年来,春节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议题:一是在存废、新旧、兴衰的...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于2024年12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1923年至今,中国春节研究历经奠基、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即将迎来兴盛期。百余年来,春节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议题:一是在存废、新旧、兴衰的激烈争论中明晰春节的文化内涵、价值和功能,二是在个性与共性的多向度观察探讨中凸显春节的丰富形态和多元特征,三是在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潮流中托举春节的文化标识和遗产形象。春节从民族文化升华为人类共同价值,春节研究将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百年学术积累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应承担新的使命,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春节文化,助力打造中华文明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传统新年 人类非遗 节日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兴帜 梁昭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精神家园是人民情感依附、文化认同与心理归属的场所,通过人们具象化的社会实践得以呈现,其中共同的文化纽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媒介。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主要节日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与国、生态与农事、... 精神家园是人民情感依附、文化认同与心理归属的场所,通过人们具象化的社会实践得以呈现,其中共同的文化纽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媒介。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主要节日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与国、生态与农事、礼俗与社会、祖先与神灵等各类关系的规训与恪守,以及对于家国情怀的实践。从家园遗产的视角来看,春节的原生主体是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并以“一体多元”的模式呈现;春节的内容主要关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祝愿、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普天同庆的愿景等,而其蕴含的中国人对于个体、家庭、国家、人类社会认知的价值观则是通过节日期间各类文化事象的践行与分享来实现。从共同体的视角看,春节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又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智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文化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与“春秋笔法”的再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向燕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197,共14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讨论,先是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至20世纪以后又发生了一场波及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其中就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继历史是什么的本体论、历史何以被认识的认识论分析之后,转入对历史...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讨论,先是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至20世纪以后又发生了一场波及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其中就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继历史是什么的本体论、历史何以被认识的认识论分析之后,转入对历史如何被表述的语言的分析,历史叙事因此进入历史学研究视野。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中的“春秋笔法”,从语言学转向的视域看,当属历史叙事策略的问题,属于集合历史叙事的情节编码、语言修辞与意义解释的语言行为,但与西方理论界所谓的“文本之外无他物”、以语言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为据、否定历史的客观性的文本主义史学观不同,中国古代先贤在承认语言构成认识边界、“文无达诂”的同时,仍肯定语言的公共性或公度性,视语言为突破意识的内在性向外表达的有效“津筏”,并在史学实践中形成“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的“义例”的叙事方法,通过对选材与修辞的明确规定,来保证在追求历史之“义”(善)的同时,不失“齐桓晋文”之真的陈述,以化解历史叙事中事实陈述与事实解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紧张。“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古代史家在叙事上的语言学尝试,是否真的可以化解历史叙事内蕴的矛盾,当然可以探讨,但从历史研究语言学转向的视域重新认识历史叙事的问题,在使我们意识到西方现代史学理论局限的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古代中国史学的一些理论还是可以开发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语言学转向 春秋笔法 历史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品种引进与综合评价
8
作者 李燕 王丹丹 +4 位作者 张庆银 陈昶 郭敬华 董灵迪 齐连芬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为筛选适宜石家庄地区冬春茬口日光温室栽培的口感型番茄新品种,提高当地番茄种植多样性,以引进的12个番茄品种为参试材料,当地主推品种农博粉18109为对照(CK),检测各品种植株生长发育、果实性状、产量、品质、发病情况及抗病性基因等指... 为筛选适宜石家庄地区冬春茬口日光温室栽培的口感型番茄新品种,提高当地番茄种植多样性,以引进的12个番茄品种为参试材料,当地主推品种农博粉18109为对照(CK),检测各品种植株生长发育、果实性状、产量、品质、发病情况及抗病性基因等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2个参试品种中,中果型品种农博粉18109综合表现最好;大果型品种番茄50号综合表现最好,其生长势较强,折合产量7865.48kg·667m^(-2),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居第一位,糖酸比达10.08,口感佳,抗病性强,畸形果率低,因此适宜在石家庄地区推广种植。同时可利用番茄50号较强的抗性特征进行育种研究,为多抗优质番茄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冬春茬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杂谷2号在春谷区的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9
作者 王淑君 宋慧 +5 位作者 闫宏山 李龙 解慧芳 刘海萍 刘俊芳 邢璐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211,216,共10页
为全面了解豫杂谷2号在春谷区的生产特性,依据2020—2021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结果,对豫杂谷2号在春谷区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及抗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杂谷2号在西北春谷早熟区和东北春谷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为全面了解豫杂谷2号在春谷区的生产特性,依据2020—2021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结果,对豫杂谷2号在春谷区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及抗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杂谷2号在西北春谷早熟区和东北春谷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其中株高、穗长等性状稳定。产量表现突出,在西北春谷早熟区平均产量达6747.9 kg/hm^(2),较对照增产8.67%;东北春谷区为5441.0 kg/hm^(2),较对照增产7.53%。稳定性分析显示,均值-变异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高于对照或与其相当,AMMI模型稳定性参数(Dg)均大于对照品种,但各生态区平均高稳系数(HSC)优于对照,实现了丰产与稳产的良好平衡。适应性方面,豫杂谷2号在西北春谷早熟区和东北春谷区的增产点率分别为76.92%和77.27%,适应度分别为84.62%和72.73%。此外,豫杂谷2号综合抗逆性强,适宜轻简化栽培。综上表明,豫杂谷2号兼具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等优良特性,在春谷区具有巨大的推广与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杂谷2号 春谷区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温泉-河流-盐湖耦合成矿系统锂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迁移过程
10
作者 薛飞 谭红兵 +4 位作者 张西营 陈国辉 葛璐 李超 苗卫良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8-982,共15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锂(Li)资源基地,广泛分布着特色盐湖卤水锂矿和富锂地热泉,两者存在密切的物源联系,共同构成了温泉-河流-盐湖外生锂耦合成矿系统。然而,对于锂在该系统内部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仍缺乏详细刻画。本研究系统...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锂(Li)资源基地,广泛分布着特色盐湖卤水锂矿和富锂地热泉,两者存在密切的物源联系,共同构成了温泉-河流-盐湖外生锂耦合成矿系统。然而,对于锂在该系统内部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仍缺乏详细刻画。本研究系统采集了夏康坚温泉、索美藏布河和拉果错的水样,分析了样品的水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组成及Li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索美藏布上游河水中的溶解态锂主要源自硅酸盐的风化,表现出低锂(7.84μg/L)和高δ^(7)Li值(+8.21‰)的特征。在经过富锂(8071.73μg/L)且低δ^(7)Li值(+0.19‰)的夏康坚温泉排泄补给后,索美藏布河水发生了锂的显著富集和锂同位素的负漂移,锂元素富集了200多倍,达到1777.02μg/L,δ^(7)Li值降低了8.07‰,降至+0.14‰。经过温泉区后,河水中的锂浓度在流动过程中大体保持稳定(1105.49~1452.33μg/L),δ^(7)Li值仅提高0.6‰(+0.12~+0.72‰),这表明硅酸盐风化和次生矿物吸附对富锂河水地球化学成分影响有限,充足的锂能够通过河流稳定地补给到盐湖中,表现出与低锂背景河流不同的演化特征。夏康坚温泉-索美藏布-拉果错盐湖共同组成了一个从地史时期持续到现在的耦合成矿系统。富锂温泉作为主要的内生物源,河流作为矿质表生输送路径,尾闾湖泊作为容矿场所,高寒干旱气候条件导致的蒸发浓缩作为成矿驱动力,持续形成盐湖卤水锂矿。锂元素完成了从源到汇、从深部到浅部的运移富集,实现了从内生成矿到外生成矿的形式转换,成为锂循环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水化学 成矿系统 温泉-河流-盐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温泉对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11
作者 廖丽霞 陈伟 周跃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5,共14页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地球化学参数观测结果,探讨了其对研究时段内以2022年中国台湾花莲ML6.8震群为代表的中国台湾地区发生的芮氏6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1) 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福建地区温泉地球化学出现群体性异常且具重现性。温泉气体表现突出,以高值异常为主;水化学离子主要呈趋势上升、持续高值、震荡等异常形态;这些异常对强震发震时间具有较好的短临和短期预测意义。(2)福建地区的构造背景与中国台湾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关联性较强。台湾地震多为板块碰撞俯冲引起,其应力能通过深大断裂的深部动力传导引起福建温泉的响应,导致温泉气体及水化学离子产生异常;福建地区特有的中酸性岩浆岩地球化学背景也是水化学离子映震灵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 预测指标 福建地区温泉 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 温泉气 水化学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
12
作者 王瑞 苏世锋 +3 位作者 尹亚丽 赵文 王彦龙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2-2511,共10页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度放牧:Extremely heavy grazing,EG)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素含量和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总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占比降低,而土壤温度随之增加,极重度放牧时最大,为18.5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中度放牧处理下草地速效磷含量最低,为3.24 mg·kg^(-1);重度放牧时土壤微生物量磷转化率最大,为6.7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无机磷转化率与植被总盖度、速效磷转化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在极重度放牧时最高(极重度放牧>重度放牧>未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磷素的积累,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春季草场 放牧强度 磷素 磷素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区地膜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与产量影响
13
作者 王磊 周刚 +4 位作者 张建军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樊廷录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对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效果,探索能够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高水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方式。[方法]于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平...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对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效果,探索能够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高水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方式。[方法]于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平作(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平作(BM)、聚乙烯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复合条带覆盖(FH)3个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水分亏缺变化、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FH处理的春玉米耗水量最低,平均为390.0 mm,PM处理的耗水量最高,平均为430.5 mm;FH处理的降水/耗水比例最高,达96.5%。FH处理在促进玉米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2021年,FH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籽粒产量达到了17160.9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40.9 kg/(hm^(2)·mm),显著高于PM和BM处理;2022年FH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PM和BM分别提高34.2%和20.7%;2023年FH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3473.5 kg/hm^(2),30.0 kg/(hm^(2)·mm)。[结论]FH处理在改善土壤水分环境、促进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产量形成,可作为黄土旱塬区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春玉米 生物降解地膜 产量 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模式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王磊 樊廷录 +5 位作者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张建军 周刚 徐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5,共9页
为了研究黄土旱塬雨养旱作区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寻求雨养旱作区聚水保墒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于2021年起设置了3种覆盖模式的定位试验,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BM)、聚乙烯地膜与... 为了研究黄土旱塬雨养旱作区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寻求雨养旱作区聚水保墒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于2021年起设置了3种覆盖模式的定位试验,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BM)、聚乙烯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减量条带覆盖(FH),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绿叶面积指数、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H处理对土壤水分恢复效果优于PM和BM处理,至第二个种植季结束,FH处理较PM处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较PM处理提高7个百分点,较BM处理提高2.5个百分点。FH处理显著延缓了干旱胁迫对绿叶面积的不利影响,干旱期FH处理扬花期绿叶面积指数较PM和BM增加了11.9%~15.7%,而收获期FH处理较PM和BM处理均能增加春玉米绿叶面积指数4.3%~113.8%。FH处理较PM、BM处理增加百粒重3.9%~11.3%。2年平均产量FH处理较PM增产4.7%,较BM增产7.6%,减少平均耗水量9.2%~11.5%,降水利用效率与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M、BM处理增加5.5%和22.2%、7.7%和19.2%。综上所述,FH覆盖减少了生物降解地膜投入量,同时具有与PM相似保墒能力,降水较多时聚水保墒性能优于PM和BM,可以作为旱作雨养区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区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生物降解地膜 地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种与混播对不同株型玉米根系竞争区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书萍 赵海岩 +1 位作者 刘晶 肖万欣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CK)。在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条件下,通过动态测定土壤温湿度、全氮含量、温室气体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MP处理下土壤温度总体上较SP2处理高2.9%、土壤湿度较SP2处理低3.1%;CK区域土壤湿度较CD区域高18.3%。与其他播种方式相比,SP2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比MP处理显著提高8.5%。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下N_(2)O和CO_(2)排放量顺序依次均表现是SP2处理>SP1处理>MP处理,且CD区域下的N_(2)O和CO_(2)排放量较CK区域分别减少7.3%和5.9%。SP2处理粒重、收获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产量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在密植条件下,与清种平展型品种和两个不同株型品种混播相比,清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该处理根系竞争区域附近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根系重叠区与非重叠区土壤湿度差较大,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春玉米 株型 增密种植 根系重叠区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泉定村”的济南乡村泉水聚落择址营建理法研究
16
作者 赵亮 蒋笛 +2 位作者 于爱民 黄仲 周易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泉水塑造了济南乡村泉水聚落独特的地域空间特征。通过样本梳理与田野调查,筛选并落位了242个乡村泉水聚落和359处泉水,从泉域、泉貌、泉地3个方面对乡村泉水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总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级对乡村泉水聚落的空... 泉水塑造了济南乡村泉水聚落独特的地域空间特征。通过样本梳理与田野调查,筛选并落位了242个乡村泉水聚落和359处泉水,从泉域、泉貌、泉地3个方面对乡村泉水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总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级对乡村泉水聚落的空间择址进行研究,总结划域分区、因貌成群和相地别类3种择址营建理法。分别总结泉域尺度的11个特征分区,泉貌尺度的9个谷壑集群、4个峪口集群、1个平原集群的特征分群,以及泉地尺度的“三大类+10个小类”特征分类。结合图谱化、圈层化、结构化和图景化的保护传承方法,提出面向未来乡村泉水聚落保护传承的地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以泉定村 乡村泉水聚落 营建理法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春油菜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7
作者 李璠 陈国茜 +3 位作者 李菲 赵梦凡 赵熙玲 严应存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以青海高原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春油菜为研究对象,利用5个农业气象站1991—2022年的长序列物候观测资料,量化白菜型、甘蓝型2个栽培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4个关键物候期和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3个生长阶段的时... 以青海高原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春油菜为研究对象,利用5个农业气象站1991—2022年的长序列物候观测资料,量化白菜型、甘蓝型2个栽培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4个关键物候期和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3个生长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对应时段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原春油菜生长季内气温显著升高以及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日照减少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春油菜物候期和生长阶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白菜型油菜的4个关键物候期以0.22~0.44 d·a^(-1)的速度整体推迟,甘蓝型油菜的播种期和出苗期分别以0.36 d·a^(-1)和0.04 d·a^(-1)的速度提前,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以0.05 d·a^(-1)和0.41 d·a^(-1)的速度推迟;营养生长期除互助县甘蓝型油菜和门源县白菜型油菜分别缩短0.24 d·a^(-1)和0.15 d·a^(-1)外,其余各地的生长阶段延长0.02~1.31 d·a^(-1)。春油菜物候期及生长季时长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对气候因子变化敏感度也存在差异,平均气温与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呈正相关关系,与成熟期呈负相关关系;降水量与播种期、出苗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成熟期呈负相关关系;日照时数与播种期、出苗期在甘蓝型油菜中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白菜型油菜中为负相关关系,同时开花期日照时数越多,越能促进油菜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物候期 生长季时长 气候因子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产量对不同气候年型的响应及其与品种干旱敏感性的关系
18
作者 赵福年 刘江 +3 位作者 杨红燕 张强 雷俊 陈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旱地春小麦产量增加的品种特性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区域小麦品种选育和作物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布设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雨养处理),开展不同播期以及播前和生育期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采...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旱地春小麦产量增加的品种特性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区域小麦品种选育和作物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布设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雨养处理),开展不同播期以及播前和生育期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划分春小麦气候年型,并利用参数化后的春小麦生长发育模型设置不同气候情景,模拟研究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产量对气候年型的响应及其与品种干旱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春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年型,其主要由播前土壤含水量和生育期大气干湿程度(潜在蒸散与降水量之差)决定;所构建的春小麦模型对发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比,一致性指数均大于0.8,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30%。通过模型模拟发现,在播期与播前土壤含水量固定的情形下,当生育期降水量小于140 mm时,对干旱敏感的春小麦品种产量高于对干旱呈中性的品种,而在生育期降水量大于200 mm时,对干旱不敏感的春小麦品种产量最高。[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春小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春小麦发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及产量形成。对干旱敏感的春小麦品种在极端干旱气候年型下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而对干旱不敏感的春小麦品种则在水分条件相对适宜的气候年型下容易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型 春小麦 等水和非等水性 极端干旱 气候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小麦品种扬麦37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构成分析
19
作者 吕国锋 范金平 +7 位作者 吴素兰 张晓 赵仁慧 李曼 王玲 高德荣 别同德 刘健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8-1547,共10页
冬春小麦杂交是拓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冬春杂交育成品种扬麦37及其母本春性品种镇麦9号和父本半冬性品种邯6172的生育期、产量相关性状、抗病性和品质等育种目标性状的测定以及64个上述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分析扬... 冬春小麦杂交是拓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冬春杂交育成品种扬麦37及其母本春性品种镇麦9号和父本半冬性品种邯6172的生育期、产量相关性状、抗病性和品质等育种目标性状的测定以及64个上述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分析扬麦37的遗传构成以及育种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扬麦37比镇麦9号成熟期早4 d。扬麦37与镇麦9号株高相近,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介于双亲之间,每穗粒数高于双亲。扬麦37和镇麦9号均为中抗小麦赤霉病,和邯6172均感小麦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扬麦37蛋白质含量和镇麦9号相近,面团稳定时间明显低于镇麦9号。母本镇麦9号和父本邯6172对扬麦37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2.5%和37.5%。扬麦37与母本镇麦9号的春化、光周期和开花基因单倍型相同。扬麦37遗传了镇麦9号的矮秆基因Rht-B1b,以及母本TaGS-D1和TaSus2-2B以及父本TaSus1-7A的高粒重单倍型。扬麦37遗传了母本镇麦9号的抗赤霉病QTL QFhs.crc-2D,丢失了母本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黄花叶病QTL QYm.nau-2D。扬麦37与镇麦9号同为抗穗发芽单倍型Sdr-B1a和Vp-1Bc。扬麦37不含镇麦9号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组合1Dx5+1Dy10,但引入了对面筋强度有负向效应的1RS·1BL易位系。对开花期、抗穗发芽等基因的选择是扬麦37双亲特异基因不均等分配的主要原因,Pm21、QYm.nau-2D、1Dx5+1Dy10在品种选育过程中丢失和1RS·1BL导入是扬麦37与母本镇麦9号抗病性和品质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冬春小麦杂交 育种性状 功能基因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角度变化的旋转式树枝聚拢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
20
作者 杨爱茜 李辉 +2 位作者 黄铭森 王占海 杨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解决果树修剪后处理树枝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能够将散落的树枝聚拢到行间中心位置的机构。考虑到树枝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弹齿角度变化的聚拢机构。阐述聚拢轨迹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 为解决果树修剪后处理树枝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能够将散落的树枝聚拢到行间中心位置的机构。考虑到树枝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弹齿角度变化的聚拢机构。阐述聚拢轨迹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对聚拢轨迹进行仿真运动;通过弹齿空间角度变化反求出滑道空间位置与形状。影响运动轨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曲柄长度L_(GH)、滑道深度L_(HJ)、连杆长度L_(GK)、弹齿KM段长度L_(KM)、弹齿MN段长度L_(MN)弯曲角∠MKN、聚拢各个阶段中旋转角度α_(1)与摆动角度β_(1)之间的关系等。以人机对话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分析,获得一组非劣解组合:L_(GH)=80 mm、L_(HJ)=30 mm、L_(GK)=300 mm、L_(KM)=100 mm、L_(MN)=650 mm、∠MKN=35°。α_(1)与β_(1)之间的关系:弹齿抬升阶段的α_(1)为(0°,90°]、β_(1)为-45°→45°;下降阶段的α_(1)为(90°,180°]、β_(1)为45°→-45°;有效作业阶段的α_(1)为(180°,360°]、β_(1)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 弹齿角度 聚拢机构 运动学 仿真试验 人机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