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Schiff碱N-丁酰基水杨酰肼为配体的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明星 林深 +1 位作者 陈丽娟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The trinuclear nickel? complex Ni3(C11H11N2O3)2(C5H5N)4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Ni(OAc)2· 4H2O with N butylsalicylhydrazid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characteriz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belon... The trinuclear nickel? complex Ni3(C11H11N2O3)2(C5H5N)4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Ni(OAc)2· 4H2O with N butylsalicylhydrazid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characteriz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Mr=930.91, space group with cell parameters a=9.8489(2)? , b=12.3110(2)? , c=18.4035(3)? , α =71.353(2)° , β =76.638(2)° ,γ =84.815(2)° ,V=2056.72(6)? 3,Z=2,Dc=1.503g· cm- 3, μ (MoKα ) =1.417mm- 1, F(000)=964, R=0.0317, wR=0.0868. A total of 5393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4448 reflections with I ≥ 2σ (I) were observed. There are two centrosymmetrical trinuclear molecules in a unit cell, each molecule exhibits a linear trinuclear metal arrangement with the Ni... Ni... Ni angle of 180° . The interatomic distances between the nickel atoms on the two sides are 9.2030(8)? and 9.1876(9)? for the two molecules, respectively. The central nickel atom adopts an axially elonga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hereas the nickel atoms on the two sides have square planar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CCDC: 194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 镍配合物 晶体结构 N-丁酰基水杨酰肼 配体 三核镍(II)配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光谱性质及取代基效应(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银霞 李春宇 +3 位作者 杨成娟 赵亚元 郭建强 俞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5,共9页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u(Ⅱ)配合物[Cu(L1)2](1)和[Cu(L2)2](2)(HL1=1-(3-((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 oxime;HL2=1-(3-((2-Hydroxy-naphthalen-1-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anone oxime),并通过...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u(Ⅱ)配合物[Cu(L1)2](1)和[Cu(L2)2](2)(HL1=1-(3-((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 oxime;HL2=1-(3-((2-Hydroxy-naphthalen-1-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anone 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均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而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O-H…N和C-H…π氢键作用而形成了超分子结构。进一步讨论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及两个配合物间配体的取代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schiff碱配体 取代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个含N-取代水杨基Schiff碱配体的镍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小华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合成了二个N-取代水杨基Schiff碱的Ni(II)配合物[Ni2(dsh)(C5H5N)6]·2C5H5N(H4dsh=1,2-disalicyloylhydrazine)(1)和Ni(spmbh)(C5H5N)(H2spmbh=N-salicylaldehyde-N-(4-methoxybenzoyl)hydrazone)(2)。化合物1:单斜晶系,P21/c空间... 合成了二个N-取代水杨基Schiff碱的Ni(II)配合物[Ni2(dsh)(C5H5N)6]·2C5H5N(H4dsh=1,2-disalicyloylhydrazine)(1)和Ni(spmbh)(C5H5N)(H2spmbh=N-salicylaldehyde-N-(4-methoxybenzoyl)hydrazone)(2)。化合物1: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7474(5)nm,b=1.64631(7)nm,c=1.19959(5)nm,β=103.344(1)°,V=2.4495(2)nm3,Z=2,Dc=1.381g·cm-3,Mr=1018.44,μ=0.826mm-1,F(000)=1060,R=0.0331,wR=0.0733;化合物2: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9674(8)nm,b=0.94644(6)nm,c=1.7257(1)nm,β=91.006(4)°,V=1.7910(2)nm3,Z=4,Dc=1.506g·cm-3,Mr=406.08,μ=1.109mm-1,F(000)=840,R=0.0317,wR=0.0490。具有晶体学中心对称性的双核镍化合物1中,1,2-二水杨酰基肼通过肼基N-N单键桥联二个Ni髤原子,Ni…Ni原子间距为0.46883(4)nm,每个Ni髤原子具有轴向伸长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化合物2中,Ni髤原子具有平面正方形的配位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配位构型 单斜晶系 Ni(Ⅱ) 镍配合物 NI2 双核 取代 合成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足四齿Schiff碱的Cu(Ⅱ)、Co(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解庆范 姚勇刚 +2 位作者 姜岩 洪思雨 陈延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7-873,共7页
制备了一种水杨醛类多齿Schiff碱(H_3Lds,1),并合成了2种金属配合物[CuCl(H_2Lds)]·H_2O(2)和[Co_2(H_2O)_2(Lds)_2]·5H+2O(3)。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属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分子间氢键将该化合物H3Lds连接成二... 制备了一种水杨醛类多齿Schiff碱(H_3Lds,1),并合成了2种金属配合物[CuCl(H_2Lds)]·H_2O(2)和[Co_2(H_2O)_2(Lds)_2]·5H+2O(3)。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属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分子间氢键将该化合物H3Lds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网络。2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它是一种具有平面四边形构型的单核铜配合物。而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它是一种双核钴配合物,其中Co(Ⅲ)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2和3借助分子间氢键均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多羟基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肟基Schiff碱配体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结构(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银霞 陆瑞娥 +2 位作者 李新然 赵亚元 李春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5-1062,共8页
合成了一个含肟基Schiff碱配体(HL,C15H16N2O)及其Cu(Ⅱ)配合物[Cu 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HL结构中,一对HL分子通过分子间的Cl…Cl卤键(Cl…Cl的距离为0.345 9(3)nm)链... 合成了一个含肟基Schiff碱配体(HL,C15H16N2O)及其Cu(Ⅱ)配合物[Cu 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HL结构中,一对HL分子通过分子间的Cl…Cl卤键(Cl…Cl的距离为0.345 9(3)nm)链接形成了二聚体,每个二聚体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二聚体形成了无限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Cu(Ⅱ)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组成。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在Cu(Ⅱ)配合物结构中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分子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这种层状结构通过π…π堆积作用而进一步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配体 晶体结构 铜髤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肟型Schiff碱Cu(Ⅱ)和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建强 孙银霞 +2 位作者 俞彬 李璟 贾浩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81-1488,共8页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_2](1)和[Ni(L^2)_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henyl)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_2](1)和[Ni(L^2)_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henyl)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和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为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镍(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schiff碱配体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hombic Dy_(4)-based complex showing remarkable single-molecule magnet behavior
7
作者 HOU Yinling JI Jia +5 位作者 YU Hong BIAN Xiaoyun GUAN Xiaofen QIU Jing REN Shuyi FANG M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2,共8页
A tetranuclear Ln(Ⅲ)-based complex:[Dy_(4)(dbm)_(4)(L)_(6)(μ_(3)-OH)_(2)]·CH_(3)CN(1)(HL=5-[(4-m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dbm=dibenzoylmethane)was manufactu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in... A tetranuclear Ln(Ⅲ)-based complex:[Dy_(4)(dbm)_(4)(L)_(6)(μ_(3)-OH)_(2)]·CH_(3)CN(1)(HL=5-[(4-m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dbm=dibenzoylmethane)was manufactu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in detail.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lex 1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 and its space group is P2_1/n,which contains a rhombic Dy_(4)core.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1 suggest it possesses extraordinary single-molecule magnet(SMM)behavior.Its energy barrier U_(eff)/k_(B)was 116.7 K,and the pre-exponential coefficient τ_(0)=1.05×10~(-8)s.CCDC:2359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nuclear Dy(Ⅲ)complex schiff base ligand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y single⁃molecule mag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Sm_(4)^(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陈雨鑫 凌妍妮 +6 位作者 姚宇晴 王可怡 李琳哪 张欣 王勤 李弘道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1150,共10页
以双齿席夫碱5-[(4-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L1)、5-{[(1,1'-biphenyl)-4-ylmethylene]amino}quinolin-8-ol(HL_(2))为配体,与Sm(acac)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结构新颖的Sm_(4)配合物[S... 以双齿席夫碱5-[(4-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L1)、5-{[(1,1'-biphenyl)-4-ylmethylene]amino}quinolin-8-ol(HL_(2))为配体,与Sm(acac)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结构新颖的Sm_(4)配合物[Sm_(4)(L1)_(6)(acac)_(4)(μ_(3)-OH)_(2)]·CH_(3)CN(1)和[Sm_(4)(L2)6(acac)_(4)(μ_(3)-OH)_(2)]·CH_(3)CN(2),其中Hacac=乙酰丙酮。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结构相似,其结构主要由4个Sm(Ⅲ)离子、4个acac^(-)、6个L_(1)-或L_(2)-以及2个μ_(3)-OH-组成。中心的4个Sm(Ⅲ)离子通过6个μ_(2)-O和2个μ_(3)-OH-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菱形的Sm_(4)核心。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与CTDNA的相互作用是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4)配合物 席夫碱配体 晶体结构 DNA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中性Schiff-base单核Tb(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9
作者 杨慧 刘姗姗 +3 位作者 张荣轩 周倩 张园园 余孝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7-2163,共7页
利用2-羟基-1-萘醛与苯胺衍生物获取中性Schiff配体HL^(1)(1-[N-(4-氯苯基)]氨甲基-2(^(1)H)萘酮)和HL^(2)(1-[N-(4-甲氧基苯基)]氨甲基-2(^(1)H)萘酮),构筑了2例九配位的单核Tb(Ⅲ)配合物[Tb(HL^(1))_(2)(NO_(3))_(3)CH_(3)OH](1Tb,CCD... 利用2-羟基-1-萘醛与苯胺衍生物获取中性Schiff配体HL^(1)(1-[N-(4-氯苯基)]氨甲基-2(^(1)H)萘酮)和HL^(2)(1-[N-(4-甲氧基苯基)]氨甲基-2(^(1)H)萘酮),构筑了2例九配位的单核Tb(Ⅲ)配合物[Tb(HL^(1))_(2)(NO_(3))_(3)CH_(3)OH](1Tb,CCDC:2162196)和[Tb(HL^(2))_(3)(NO_(3))_(3)]·CH_(3)CN(2Tb,CCDC:2116221)。通过微调HL配体的末端取代基,配体HL与中心Tb(Ⅲ)离子配位数目从2变为3,同时中心离子的局域对称性也从D_(3h)变为C_(4v)。固体荧光测试发现,1Tb的荧光发射相较于配体出现了红移且荧光强度增加至4倍,2Tb的固态发光强度增长了1倍。此外,2例配合物均表现出低细胞毒性,有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或活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稀土配合物 schiff配体 晶体结构 固体荧光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Ln_(3)~Ⅲ配合物的构筑、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堂 凌妍妮 +5 位作者 马夏清 陈雨鑫 张瑞 王可怡 张莹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6-(羟甲基)-N'-((6-甲氧基吡啶-2-基)亚甲基)吡啶酰肼)与Ln(dbm)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新的三核稀土配合物[Ln_(3)(dbm)_5(L)_(2)(CH_(3)OH)_(2)]·CH_(2)Cl...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6-(羟甲基)-N'-((6-甲氧基吡啶-2-基)亚甲基)吡啶酰肼)与Ln(dbm)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新的三核稀土配合物[Ln_(3)(dbm)_5(L)_(2)(CH_(3)OH)_(2)]·CH_(2)Cl_(2),其中Ln=Pr(1)、Ho(2),Hdbm=二苯甲酰甲烷。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与2同构,其结构由3个Ln(Ⅲ)离子、5个二苯甲酰甲烷阴离子(dbm^(-))、2个席夫碱配体L^(2-)、2个配位的CH_(3)OH及1个结晶CH_(2)Cl_(2)分子组成。3个中心Ln(Ⅲ)离子通过4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形成折线形的Ln_(3)核。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配体H_(2)L、Ln(dbm)_(3)·2H_(2)O及配合物1和2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与配体H_(2)L及Ln(dbm)_(3)·2H_(2)O相比较,稀土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此外,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键合的方式与ct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席夫碱配体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DNA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席夫碱Pd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皇秋燕 罗志雄 丁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6,102,共6页
以水杨醛和2-氯-4-氟苯胺合成的席夫碱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生成新型Pd(Ⅱ)配合物(Ⅰ)。利用傅里叶红外、热重、PXRD、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Ⅰ)在P2_(1)/c空间群中属于单斜晶系,通过亚... 以水杨醛和2-氯-4-氟苯胺合成的席夫碱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生成新型Pd(Ⅱ)配合物(Ⅰ)。利用傅里叶红外、热重、PXRD、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Ⅰ)在P2_(1)/c空间群中属于单斜晶系,通过亚胺N和酚O供体原子以双齿方式与1个钯(Ⅱ)中心配合。以制备的Pd(Ⅱ)配合物为催化剂,考察其催化溴苯与苯硼酸Suzuki偶联反应的反应条件,当催化剂摩尔分数为2%、K_(2)CO_(3)为助催化剂、EtOH为溶剂、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时催化产率高达99.6%。考察不同反应底物的催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含吸电子基团的卤代芳烃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且溴苯与苯硼酸反应的催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席夫碱配体 PD配合物 催化 SUZUKI偶联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C_(15)H_(12)N_2O_3)(C_5H_5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小华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8-670,共3页
The title coordination compound with N-substituted-salicyl Schiff ligand, Cu(C15H12N2O3)(C5H5N),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a with a=2.037 62(7)... The title coordination compound with N-substituted-salicyl Schiff ligand, Cu(C15H12N2O3)(C5H5N),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a with a=2.037 62(7) nm, b=0.698 45(2)nm, c=2.508 76(9)nm, V=3.570 4(2) nm3, Z=8, F(000)=1 688, Dc=1.529 g·cm-3, Mr=410.91, hydrazine nitrogen atom from the dianionic ligand N-salicylaldehyde-N′-(4-methoxybenzoyl) hydrazone and one pyridine nitrogen atom coordinate to Cu(Ⅱ) ion, forming a distorted square plane. CCDC: 218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N-取代水杨基schiff 晶体结构 甲氧基苯甲酰肼 水杨醛缩 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吡啶基羧酸席夫碱配体镍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彦 王涛 +2 位作者 汪快兵 刘光祥 陈友存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3-196,共4页
通过新合成的吡啶基羧酸席夫碱配体(5-(吡啶基-3-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L),和镍盐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镍配合物{[Ni(HL)2(H2O)2].2H2O}n(1),利用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 通过新合成的吡啶基羧酸席夫碱配体(5-(吡啶基-3-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L),和镍盐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镍配合物{[Ni(HL)2(H2O)2].2H2O}n(1),利用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64 79(11)nm,b=0.870 49(13)nm,c=1.081 13(16)nm,α=85.583(2)°,β=82.614(2)°,γ=81.565(2)°,V=0.704 82(18)nm3,Z=1,Dc=1.586 g.cm-3,μ=0.763 mm-1,F(000)=350。在配合物的结构中,Ni(Ⅱ)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配合物中每个配体通过羧酸氧和吡啶氮原子和金属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通过体系中丰富的氢键作用链接成为三维框架并加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晶体结构 镍配合物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希夫碱配体的两个过渡族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云龙 朱稳 +2 位作者 夏昌坤 孟素慈 谢吉民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1,366,共6页
以一个新型的双希夫碱五齿配体N,N'-二-[(苯并咪唑)亚乙基]二乙撑三胺(LA)分别和Zn Cl2和Cd Cl2反应,得到了两个过渡族配合物.在Zn(Ⅱ)配合物中,五齿配体发生了水解,变成一个单希夫碱配体,配位中心呈现一个五配位的配位模式.而Cd(Ⅱ... 以一个新型的双希夫碱五齿配体N,N'-二-[(苯并咪唑)亚乙基]二乙撑三胺(LA)分别和Zn Cl2和Cd Cl2反应,得到了两个过渡族配合物.在Zn(Ⅱ)配合物中,五齿配体发生了水解,变成一个单希夫碱配体,配位中心呈现一个五配位的配位模式.而Cd(Ⅱ)配合物中的配体却是完整的,配位中心呈现一个六配位的配位模式.结果表明金属中心对配位模式和配体的水解有较大的影响.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与LA或LB的多齿配体螯合,端基的卤素离子协同参与配位,配位中心分别表现出三角双锥和八面体的配位构型.苯并咪唑上未参与配位的N—H基团和水分子产生了大量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的堆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双希夫碱配体 五齿配体 晶体结构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双[(邻-水杨叉亚胺基)苯氧基]乙烷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电化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文兴 司书峰 马长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Two Cu(Ⅱ) complexes with title Schiff base ligand H 2L, micro crystal Cu(HL)ClO 4·H 2O and single crystal ,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etc .. By cyclic voltammetry, a quasi reversible... Two Cu(Ⅱ) complexes with title Schiff base ligand H 2L, micro crystal Cu(HL)ClO 4·H 2O and single crystal ,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etc .. By cyclic voltammetry, a quasi reversible electron transferring process has been shown in Cu(Ⅱ)/Cu(Ⅰ) couples reaction of ; the given value E 0 1/2 =-0.73 V has been estimated. The structure of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with R =0.03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protonic ligand, as a practically tetradentate, coordinates only with its two imino and two phenoxo groups to form a D 2d symmetric geometry. Two different torsional modes of the homologous ligands, occurring in mono and di nuclear Cu(Ⅱ) complexes, respectively, have been contrast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双[(邻-水杨叉胺基)苯氧基]乙烷 铜(Ⅱ)配合物 西佛碱配体 铜蛋白酶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酰腙配体与Ni(Ⅱ)和Co(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长征 王亮 刘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7-642,共6页
由苯亚甲基苯乙酮和苯甲酰肼合成一种新型双齿(O、N)酰腙配体(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由水热法合成了两种配合物[M(babh)2(py)2](M=Ni,1;Co,2;Hbabh=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py=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 由苯亚甲基苯乙酮和苯甲酰肼合成一种新型双齿(O、N)酰腙配体(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由水热法合成了两种配合物[M(babh)2(py)2](M=Ni,1;Co,2;Hbabh=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py=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均是P21/n。化合物1和2通过分子间弱的C-H…π堆积形成二维片状超分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酰腙配体 水热合成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咪唑类席夫碱钴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仝小兰 葛颖冲 +2 位作者 辛建华 刘芬 熊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88-292,共5页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苯并咪唑类席夫碱配体L(L=2-{[2-(1H-Benzoimidazol-2-yl)-ethylimino]-methyl}-4-bromopjenol),并利用配体L与Co Cl2·6H2O在甲醇溶液中常温扩散反应得到了配合物1([Co(L)2]·C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苯并咪唑类席夫碱配体L(L=2-{[2-(1H-Benzoimidazol-2-yl)-ethylimino]-methyl}-4-bromopjenol),并利用配体L与Co Cl2·6H2O在甲醇溶液中常温扩散反应得到了配合物1([Co(L)2]·C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9.793(3),b=16.136(4),c=20.679(5),β=90°,V=3267.7(15)3,C34H34Br2Co N6O4,Mr=809.42,Z=4,Dc=1.645 Mg/m3,F(000)=1636,R=0.0334,wR=0.0701,5778个可观测衍射点。配合物1中钴原子处于由两个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该配合物被分子间氢键弱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配体 钴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的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英文)
18
作者 赵海燕 李娜 杨晓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5-1732,共8页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HL与四氟硼酸铜和硝酸铜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CH_3OH)]_2(BF_4)_2(1)和[CuL(NO_3)_2]_2(2)(HL=2-(((2-(2-benzimidazyl) ethyl)aimino)methyl)phenol),并用元素分析、...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HL与四氟硼酸铜和硝酸铜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CH_3OH)]_2(BF_4)_2(1)和[CuL(NO_3)_2]_2(2)(HL=2-(((2-(2-benzimidazyl) ethyl)aimino)methyl)phenol),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为酚氧桥联的双核铜结构,其中每个Cu(Ⅱ)处于N_2O_3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一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双核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表明2个配合物均显示2个准可逆单电子还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还原席夫碱 晶体结构 氧化还原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O桥联锰-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
19
作者 徐艳 刘照文 崔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8-1636,共9页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例由O-P-O单元桥联的锰-席夫碱(SB)新型三核配合物,即[Mn_(3)(salen)_(3)(L)]ClO_(4)·H_(2)O (1)和[Mn_(3)(salpn)_(3)(L)]ClO_(4)(2),其中salen2-=N,N′-乙二胺缩双水杨醛,salpn^(2-)=N,N′-丙二胺缩双水杨醛,H2...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例由O-P-O单元桥联的锰-席夫碱(SB)新型三核配合物,即[Mn_(3)(salen)_(3)(L)]ClO_(4)·H_(2)O (1)和[Mn_(3)(salpn)_(3)(L)]ClO_(4)(2),其中salen2-=N,N′-乙二胺缩双水杨醛,salpn^(2-)=N,N′-丙二胺缩双水杨醛,H2L=(5-(乙氧基羰基)萘-1-基)膦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均是由膦酸酯配体中的O-P-O桥联3个[Mn(SB)]+构成一个三核结构单元[Mn3(SB)3(L)]+,一个无序的ClO_(4)^(-)作为平衡阴离子存在。这些[Mn_(3)(SB)_(3)(L)]+三聚体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相邻的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波形链。配合物1和2的磁性研究表明,不对称结构中的3个Mn离子分别是2个高自旋和1个低自旋,而Mn离子之间主要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席夫碱 萘膦酸酯配体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维双席夫碱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玉婷 欧阳兴梅 +3 位作者 岡村高明 李一志 孙为银 上山寭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79-1482,共4页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966(16)nm,b=0.9124(7)nm,c=1....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966(16)nm,b=0.9124(7)nm,c=1.9571(18)nm,β=90.797(4)°,晶胞体积V=3.0297(5)nm3,Z=4。化合物1具有一维之字形链状结构,其中Cu!呈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同时我们还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席夫碱配体 铜化合物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