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with Dis crete Variables
1
作者 WEI Ying-zi 1,2,3, ZHAO Ming-yang 1 (1. Robotics Laboratory,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 emy of Science,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henyang 110016, China 3.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 es, Beijing 100039,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8-,共1页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discrete variables whic h generally exists in engineering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 novel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HGA) is proposed to directly search the optimal solution in this pape r....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discrete variables whic h generally exists in engineering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 novel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HGA) is proposed to directly search the optimal solution in this pape r. The imitative full-stress design method (IFS) was presented for discrete struct ural optimum design subjected to multi-constraints. To reach the imitative full -stress state for dangerous members was the target of IFS through iteration. IF S is integrated in the GA. The basic idea of HGA is to divide the optimization t ask into two complementary parts. The coarse, global optimization is done by the GA while local refinement is done by IFS. For instance, every K generations, th e population is doped with a locally optimal individual obtained from IFS. Both methods run in parallel. All or some of individuals are continuously used as initial values for IFS. The locally optimized individuals are re-implanted into the current generation in the GA. From some numeral examples, hybridizatio n has been discovered as enormous potential for improvement of genetic algorit hm. Selection is the component which guides the HGA to the solution by preferring in dividuals with high fitness over low-fitted ones. Selection can be deterministi c operation, but in most implementations it has random components. "Elite surviv al" is introduced to avoid that the observed best-fitted individual dies out, j ust by selecting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without any random experiments. The individuals of population are competitive only in the same generation. There exists no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generations. So HGA may be permitted to h ave different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different generations. Multi-Selectio n schemes are adopted to avoid slow refinement since the individuals have si milar fitness values in the end phase of HGA.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tested with examples of engineering design wit h discrete variables.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H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discrete variables o ptimization design imitative full-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for Vertex Cover Problems
2
作者 HuoHongwei XuJ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4期90-94,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vertex cover problems in which scan-repair and local improvement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local optimization. With the hybrid approach, genetic algorithms are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vertex cover problems in which scan-repair and local improvement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local optimization. With the hybrid approach, genetic algorithms are used to perform global exploration in a population, while neighborhood 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perform local exploitation around the chromosom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s can obtain solutions of excellent quality to the problem instances with different sizes. The pure genetic algorithms are outperformed by the neighborhood search heuristics procedures combined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x cover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scan-repair local improv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Fuzzy Logic Controller
3
作者 Zheng Dawei & Gen Mitsuo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Ashikag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26, Jap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3期9-15,共7页
In this paper, a new implement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s (GAs) is developed for the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which is abundant among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of early and tardy com... In this paper, a new implement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s (GAs) is developed for the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which is abundant among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of early and tardy completion of jobs is very natural as one's aim, which is usually to minimize simultaneously both earliness and tardiness of all jobs. As the problem is NP-hard and no effective algorithms exist, we propose a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s approach to deal with it. We adjust the crossover and mutation probabilities by fuzzy logic controller whereas th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does not require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probabilities for genetic operat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As method propos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s Fuzzy lo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genetic/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to solve dis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被引量:5
4
作者 Wu Hao Zuo Hongf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906-912,共7页
Dis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DSP)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intenance planning of the aircraft. It is used during the design stage for the analysis of maintainability of the aircraft. To solve product disassem... Dis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DSP)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intenance planning of the aircraft. It is used during the design stage for the analysis of maintainability of the aircraft. To solve product dis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problems efficiently, a product disassembly hybrid graph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connection, non-connection and precede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oduct part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assembly. Farther, the optimization model is provided to optimize disassembly sequence. And the solution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genetic/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with binaxy-tree algorithm is given. Finally, an example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correct and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disassembly hybrid graph connection matrix precedence matrix binary-tree algorithms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高速球轴承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文 叶帅 +2 位作者 姚齐水 余江鸿 胡美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球轴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轴承最大额定动载荷、最大额定静载荷和最小摩擦生热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进化操作,引入粒子寻优速度控制策略、交叉变异策略和罚函数机制,解决了带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和局部最优问题,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集探索能力;最后,在特定工况下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从Pareto前沿中优选了内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和节圆直径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6 kN径向载荷、15 000 r/min的高转速工况下,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型深沟球轴承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轴承接触应力下降了21.2%,应变下降了25.6%,摩擦生热下降了16.7%,体现了该方法在收敛性能、寻优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球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结构设计 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 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层次分析法 6206型深沟球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生鲜物流卡车-无人机联合集货路径规划 被引量:2
6
作者 付朝晖 李君宇 刘长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32-342,共11页
山区道路环境恶劣,部分区域卡车无法通行,导致生鲜农产品集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其新鲜度与质量。为此,提出卡车-无人机联合集货模式,利用无人机为卡车无法通行区域客户提供集货服务。综合考虑山区道路通行状况、无人机能耗、容量、飞行... 山区道路环境恶劣,部分区域卡车无法通行,导致生鲜农产品集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其新鲜度与质量。为此,提出卡车-无人机联合集货模式,利用无人机为卡车无法通行区域客户提供集货服务。综合考虑山区道路通行状况、无人机能耗、容量、飞行速度、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卡车容量与速度等因素,以总集货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卡车-无人机联合集货的路径规划模型,并根据模型特性设计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用多类型算例开展仿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科学规划卡车-无人机联合集货路径,提升集货时效性,有效保障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货损成本仅占总价值的0.39%;与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相比,混合遗传算法能够节省1.11%、3.03%、1.51%的总集货成本,展现出优越的求解能力;卡车-无人机联合集货模式能够突破山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发展瓶颈,助力生鲜农产品上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物流 “最先一公里” 卡车-无人机路径规划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蚁群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激光熔覆Ni60裂纹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
7
作者 李涛 邓林辉 +2 位作者 莫彬 石非凡 刘伟嵬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2-1328,1337,共8页
为了探究激光熔覆Ni60过程中熔覆层裂纹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熔覆层裂纹进行综合表征评价,并使用混合遗传蚁群算法(HGA-AC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A)超参数,搭建工艺参数与裂纹评价... 为了探究激光熔覆Ni60过程中熔覆层裂纹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熔覆层裂纹进行综合表征评价,并使用混合遗传蚁群算法(HGA-AC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A)超参数,搭建工艺参数与裂纹评价指标间预测模型,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工艺参数反向寻优。研究结果表明:与ACO-RFA模型相比,HGA-ACO-RFA在预测精度与评价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反向寻优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可制备出几乎无裂纹的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裂纹 评价方法 混合遗传蚁群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卷盘式喷灌机定喷-行喷混合喷灌模式研究
8
作者 李红 韩世昌 +1 位作者 蒋跃 李玥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21,共9页
针对传统卷盘式喷灌机机动性差、田间适应性不足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兼顾多重性能的自走卷盘式喷灌机,并提出定喷与行喷混合的喷灌模式,喷灌机在定点喷灌后再快速行走并移动到下一个喷灌点;通过单喷头水量分布试验,建... 针对传统卷盘式喷灌机机动性差、田间适应性不足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兼顾多重性能的自走卷盘式喷灌机,并提出定喷与行喷混合的喷灌模式,喷灌机在定点喷灌后再快速行走并移动到下一个喷灌点;通过单喷头水量分布试验,建立了定喷模式下的径向水量分布拟合曲线;根据移动叠加定喷模式水量分布,构建了行喷模式的水量计算模型;基于定喷水量分布和行喷水量计算模型,建立了以喷灌强度、喷灌均匀系数和设计灌水定额下的耗电量为优化目标,以喷灌点间距、相邻行程间距、机组运动速度和喷灌点灌水时间为决策变量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NSGAII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生成Pareto前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在额定灌水量45mm条件下,系统压力为0.5MPa,喷灌点间距为1.4倍喷头射程,相邻两次行程间距为1.2倍喷头射程,喷灌点灌水时间为0.7h,机组运动速度为100m/h时,喷灌强度为23.69mm/h,喷灌均匀系数为85.81%,设计灌水定额下的耗电量为12.1W·h/(m^(2)·mm)。对比不同喷灌模式的工作性能,混合喷灌模式作业效率为367.4m^(2)/h,较双喷头模式提高约34%。研究结果可为自走卷盘式喷灌机研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水量分布 卷盘式喷灌机 定喷-行喷混合模式 水量计算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箱到人”系统单工作台任务调度问题的混合遗传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
9
作者 余玉刚 刘伟廷 罗云琪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4-1010,共17页
针对“货箱到人”仓储系统单工作台任务调度问题,特别是在多路径混合下的实际调度场景,研究探讨了特殊的多行程混合回程的车辆路径问题。首先,考虑开闭混合的路径模式,构建了旨在最小化机器人去/回程混合任务最大完成时间的整数线性规... 针对“货箱到人”仓储系统单工作台任务调度问题,特别是在多路径混合下的实际调度场景,研究探讨了特殊的多行程混合回程的车辆路径问题。首先,考虑开闭混合的路径模式,构建了旨在最小化机器人去/回程混合任务最大完成时间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其次,基于模型中机器人执行出/入库任务的取放特征,提出混合遗传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的种群管理机制改进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以避免其过早陷入局部最优,同时平衡邻域搜索收敛速度与种群收敛性。最后,通过不同规模仿真算例的模拟与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不同基线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性、稳定性及收敛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可为“货箱到人”仓储系统中机器人单工作台任务调度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动存储检索系统 多路径混合式 遗传算法 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站点转乘的公交接驳地铁站点群线路优化
10
作者 王连震 杜翼飞 +2 位作者 刘克毅 周铭 薛淑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1,共11页
为促进公交与地铁之间的有效接驳,针对地铁站点群周边接驳公交线路的客流时空分布及换乘效率进行协同优化研究.构建考虑系统总成本最小化和线网换乘需求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增设换乘时间成本和换乘次数的惩罚机制,对涉及两次或更... 为促进公交与地铁之间的有效接驳,针对地铁站点群周边接驳公交线路的客流时空分布及换乘效率进行协同优化研究.构建考虑系统总成本最小化和线网换乘需求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增设换乘时间成本和换乘次数的惩罚机制,对涉及两次或更多换乘的情况加以约束,促使系统在设计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换乘.引入自适应精英保留策略和惯性系数动态调整策略,设计并采用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来求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接驳公交服务能力方面,相较于原有公交线网,优化后的公交载客量提升约23%;在经济性维度,乘客人均出行成本降低约9%;在算法性能上,所设计的混合优化算法较传统遗传算法运行速度提升15.4%.优化模型在换乘吸引力、人均出行成本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均优于既有公交线路,验证了模型在提升接驳公交网络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地铁站点群 接驳公交线路 多目标协同优化 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编组站5G天线参数规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建译 闫连山 +1 位作者 郭兴海 钟章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0,792,共10页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连接速率高与系统容量大等优势,是编组站通信系统向未来演进的重要支撑.为解决所涉及天线参数规划技术面临计算量大、效率和准确性难以兼顾的难题,基于CloudRT射线跟踪平台仿真场景信号覆盖情况,综合考虑通信...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连接速率高与系统容量大等优势,是编组站通信系统向未来演进的重要支撑.为解决所涉及天线参数规划技术面临计算量大、效率和准确性难以兼顾的难题,基于CloudRT射线跟踪平台仿真场景信号覆盖情况,综合考虑通信基站天线角度选取及功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重叠复杂度和聚类算法对天线角度参数聚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估;其次,根据天线增益与角度的关系设计优化算法,简化天线角度参数组合的筛选过程;最后,在遗传算法中引入模拟退火算子求解最优功率组合,以江村编组站为场景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所得总功率比遍历算法高5.6 dB,所用时间为遍历算法的13.5%,同时实现了准确性和高效性,有望应用到未来高铁和编组站的5G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编组站 机器学习 聚类算法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含地热发电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祥祺 张鹏 +4 位作者 孟珣 邵萌 唐涛 张新茹 孙金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1,共12页
针对目前风电、光伏发电波动性大和典型区域消纳困难的问题,将出力可靠、爬坡迅速的地热发电纳入混合能源系统,提出了一种地热发电促进风光消纳的新型混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以机组物理特性为约束条件,... 针对目前风电、光伏发电波动性大和典型区域消纳困难的问题,将出力可靠、爬坡迅速的地热发电纳入混合能源系统,提出了一种地热发电促进风光消纳的新型混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以机组物理特性为约束条件,建立新型混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提出滚动修补策略修复种群初始值,基于自适应均衡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本算法相较于传统算法更适合解决高维度、高复杂度的约束问题,且收敛速度较快。通过西藏某区域冬季典型日2种场景计算实例对比分析发现,地热发电使风光消纳率分别上升了8.0%、7.9%,同时系统运行成本和风险指数分别下降了2.5%、7.1%。证实地热发电可促进风光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为混合能源系统的决策调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能源系统 地热发电 多目标优化 自适应均衡模型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PSO优化的注塑机注射速度模糊PID控制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绍坤 沈加明 +2 位作者 胡燕海 傅挺 王舟挺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248,共10页
针对一类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油泵的注塑机液控系统,工业界通常采用PID控制方法进行控制,但其控制效果较差,难以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为了改进PID控制,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针对模糊PID算法参数调试过程中存在的... 针对一类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油泵的注塑机液控系统,工业界通常采用PID控制方法进行控制,但其控制效果较差,难以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为了改进PID控制,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针对模糊PID算法参数调试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繁琐、难以找到最优参数组合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粒子群算法(GAPSO)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对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惯性因子随S函数变化的改进PSO算法(SDIF-PSO),在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将改进PSO算法与GA算法相结合,构建基于GAPSO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对注射过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模糊PID控制器以及分别采用改进PSO算法和GA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基于GAPSO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具有响应速度更快、超调量更小、稳态精度更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电机 注塑机 注射速度 模糊PID 遗传粒子群算法 混合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phase orthogonal sequences design for opportunistic array radar via HGA 被引量:9
14
作者 Shufeng Gong Weijun Long +2 位作者 Hao Huang De Ben Minghai P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1期60-67,共8页
Opportunistic array radar (OAR) is a new generation radar system based on the stealth of the platform, which can improve the modern radar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Designing the orthogonal code sets with low autocorr... Opportunistic array radar (OAR) is a new generation radar system based on the stealth of the platform, which can improve the modern radar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Designing the orthogonal code sets with low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is a key issue for OAR.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HGA) and designs the polyphase orthogonal code sets with low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OAR system. The novel algorithm combines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nd genetic algorithm (GA), adds in keeping best individuals and competition in small scope, and introduces grey correlation evaluation to evaluate fitness function. These avoid the premature convergence problem existed in GA and enhance the global searching capability. At last, the genetic results are optimized to obtain the best solution by using greedy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effective for the design of orthogonal phase signals used in OA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hga grey correlation evaluation opportunistic array radar (OAR) orthogonal sig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待时间受限Flowshop调度的HGA算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兆涛 李铁克 肖拥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6,9,共4页
针对等待时间受限的Flowshop调度问题,提出嵌入约束满足和变邻域搜索技术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基于约束满足思想,通过递归回溯和约束传播修复工件的开工时间,以解消工件在相邻阶段的等待时间受限冲突,根据回溯工件的位置信息设计相应... 针对等待时间受限的Flowshop调度问题,提出嵌入约束满足和变邻域搜索技术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基于约束满足思想,通过递归回溯和约束传播修复工件的开工时间,以解消工件在相邻阶段的等待时间受限冲突,根据回溯工件的位置信息设计相应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利用变邻域搜索技术增强算法的收敛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混合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等待时间上限对目标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shop调度 等待时间受限 混合遗传算法 约束满足 变邻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GA-COFFEE:多序列比对问题的并行混合遗传算法求解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立芳 霍红卫 王宝树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733,共7页
设计了一个求解多序列比对问题的并行混合遗传算法(与之相应的软件称为PHGACOFFEE).该算法采用COFFEE函数作为个体的适应度函数,构造了六种遗传算子,特别是设计了两种新颖的变异算子,其中一种变异算子基于COFFEE的一致性信息设计,以改... 设计了一个求解多序列比对问题的并行混合遗传算法(与之相应的软件称为PHGACOFFEE).该算法采用COFFEE函数作为个体的适应度函数,构造了六种遗传算子,特别是设计了两种新颖的变异算子,其中一种变异算子基于COFFEE的一致性信息设计,以改善算法的整体搜索能力.另一种变异算子基于动态规划方法设计,以增强其局部搜索能力.通过对BAliBASE中144个测试例的测试,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与已有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对处于朦胧区和具有N/C末端延伸的序列比对问题有更强的问题求解能力.同时通过对算法并行化,其运行时间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多序列比对 并行混合遗传算法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GA-ANN配风方式的锅炉飞灰含碳量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定平 陈敏生 马晓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并分析二次风配风方式对飞灰含碳量的敏感性影响,同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HGA与复合形法对运行工况寻优,获得各种工况下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方式.应用某台300MW机组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仿真计...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并分析二次风配风方式对飞灰含碳量的敏感性影响,同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HGA与复合形法对运行工况寻优,获得各种工况下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方式.应用某台300MW机组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运行人员进行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降低飞灰含碳量,同时也解决了锅炉变工况下运行参数基准值的确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含碳量 二次风配风 神经网络 混合遗传算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GA和数据挖掘的AMG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德志 洪联系 +1 位作者 林丽娜 王奇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7期99-101,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和混合遗传算法(HGA)的自适应模型生成(AMG)模型。采用改进的聚类算法,从网络和系统的行为记录中划分出正常/异常行为库,利用HGA从行为库中挖掘出入侵规则加入规则库中,通过混合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明,该...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和混合遗传算法(HGA)的自适应模型生成(AMG)模型。采用改进的聚类算法,从网络和系统的行为记录中划分出正常/异常行为库,利用HGA从行为库中挖掘出入侵规则加入规则库中,通过混合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明,该AMG模型能以更高的检测率、更低的误检率检测未知的网络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入侵检测 混合遗传算法 自适应模型生成 聚类算法 信息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与HGA-BP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先领 徐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0-224,232,共6页
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中,分类器复杂度较高,易产生过拟合现象。为此,通过递阶遗传算法(HGA)训练BP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采用三级染色体递阶结构表示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设计新的适应度函数,采用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联合... 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中,分类器复杂度较高,易产生过拟合现象。为此,通过递阶遗传算法(HGA)训练BP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采用三级染色体递阶结构表示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设计新的适应度函数,采用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联合优化BP网络的精确度和复杂度。测试结果表明,在基于加速度信号的行为识别系统中,相比基本HGA和其他常用算法,利用改进的HGA训练BP网络分类器可以有效控制网络结构,在保证隐层神经元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输出误差,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且对测试样本的识别正确率可达9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加速度传感器 递阶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交叉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衰减自扩散机制的黏菌遗传混合算法
20
作者 潘家文 翟卫欣 +3 位作者 郭舟 胡班韶 程承旗 吴才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4,共31页
针对目前常见的元启发式算法面临勘探与开发不平衡、优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衰减自扩散机制的黏菌遗传混合算法SMAGA,以遗传算法为基准结构,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3项操作重组特征引导个体在解空间内搜索。SMAGA首先设计... 针对目前常见的元启发式算法面临勘探与开发不平衡、优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衰减自扩散机制的黏菌遗传混合算法SMAGA,以遗传算法为基准结构,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3项操作重组特征引导个体在解空间内搜索。SMAGA首先设计具有正负反馈和随机游走特性的振荡收缩机制作为交叉算子,用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然后,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衰减的自扩散机制作为算法的变异算子。该机制使用随算法生命周期衰减的空间尺度,引导自身进行扩散运动,在算法前期增强多样性,在算法后期有效挖掘可行解的邻域信息。最后,提出一种判别式控制策略,根据群体适应度的分布偏差,自适应地调整算法的参数,进而平衡算法的勘探能力和开发能力。为验证算法的性能,分别在IEEE CEC2017和IEEE CEC2021基准测试集上展开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23种不同类型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平衡算法的勘探能力和开发能力,至少存在1个数量级的优化精度差异,有望高效地解决复杂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算法 遗传算法 振荡收缩 随机游走 自扩散 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