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磨损的大重合度直齿圆柱齿轮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刘炀 张春 +1 位作者 张宇 吴佳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0,共4页
以大重合度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了齿轮的齿面磨损量;基于能量法,求取了考虑齿面磨损的齿轮对总啮合刚度,给出了对应的分段函数表示形式,并结合齿轮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齿面磨损对齿轮动力学的影响... 以大重合度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了齿轮的齿面磨损量;基于能量法,求取了考虑齿面磨损的齿轮对总啮合刚度,给出了对应的分段函数表示形式,并结合齿轮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齿面磨损对齿轮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轻载状态下大重合度直齿圆柱齿轮动力学特性受齿面磨损的影响较大,随着磨损量的增加,齿轮系统在拟周期运动与混沌运动之间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重载状态下,其动力学特性受磨损影响极小,齿轮系统长时间保持周期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合度 能量法 齿面磨损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检测的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安再展 蔡德钩 +3 位作者 叶阳升 朱宏伟 郑新国 李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路基压实质量实时、全面控制要求的问题,开展了高速铁路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连续检测试验,分析了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振动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能量压实值与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对基于连续...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路基压实质量实时、全面控制要求的问题,开展了高速铁路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连续检测试验,分析了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振动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能量压实值与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对基于连续检测的路基压实程度、压实稳定性和压实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振动轮振动能量随碾压遍数增大而增大,能量压实值与常规检测指标具有强相关性,可以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指标;采用考虑90%置信水平预测区间下限的压实质量连续控制值判断路基压实程度更符合路基实际压实状态;碾压区域内能量压实值平均增长率应小于2%,出现过压现象时应停止碾压;碾压结束后,各检测单元能量压实值应在碾压区域平均能量压实值的80%~12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压实质量 连续检测 控制方法 能量压实值 动态变形模量 地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碎石回填地基上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年廷凯 水伟厚 +2 位作者 李鸿江 杨庆 王玉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9-1034,共6页
针对沿海下卧软弱夹层、高地下水位的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个试验区的强夯系列试验与对比研究。试验区A:14000,10000和8000 kN.m能级单点夯试验;相同能级(6000 kN.m)、不同压强夯锤对比试验,即34 kPa(18 t),50 kPa(25 t)和90 kPa(46... 针对沿海下卧软弱夹层、高地下水位的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个试验区的强夯系列试验与对比研究。试验区A:14000,10000和8000 kN.m能级单点夯试验;相同能级(6000 kN.m)、不同压强夯锤对比试验,即34 kPa(18 t),50 kPa(25 t)和90 kPa(46 t)夯锤单点夯。试验区B:12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试验区C:15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通过现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与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对同一能级强夯前后、不同能级夯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沿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上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及梅纳深度公式的修正系数,为同类地区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监测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下卧层 高能级强夯 单点夯与群夯 圆锥动力触探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文怀 杨志刚 杜小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8,共5页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经试...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消除了黄土湿陷性的同时,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增湿高能级强夯法 动力固结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处理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的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彦鹏 师占宾 杨校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为获得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加固中的最优夯击次数及加固深度,综合评价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效果,分别采用2、3、4MN·m三种强夯能级,分区进行试夯.试验结果表明:原地基2、3、4 MN·m强夯的最佳夯击次数分别为10击、13击... 为获得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加固中的最优夯击次数及加固深度,综合评价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效果,分别采用2、3、4MN·m三种强夯能级,分区进行试夯.试验结果表明:原地基2、3、4 MN·m强夯的最佳夯击次数分别为10击、13击、15击,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4、6、8m.对于填方区:粉质黏土厚度小于4m时,强夯能级宜选用2MN·m;粉质黏土厚度4~6m时,强夯能级宜选用3 MN·m;粉质黏土厚度大于6~8m时,强夯能级宜选用4 MN·m.强夯法作为当下最为常用、最为有效的地基处理加固方法,在山区机场地基加固处理时效果好、实用性强,是施工优先采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地基 地基处理 强夯法 夯击次数 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天亮 叶观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湿陷机理 高能级强夯法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全局分岔和混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伟 姚明辉 +1 位作者 张君华 李双宝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90,共28页
综述了Melnikov方法的发展历史,从1963年苏联学者Melnikov提出该方法开始,一直到目前广义Melnikov方法的提出和发展.Melnikov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分别综述了每一个阶段Melnikov方法的扩展和应用,论述了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 综述了Melnikov方法的发展历史,从1963年苏联学者Melnikov提出该方法开始,一直到目前广义Melnikov方法的提出和发展.Melnikov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分别综述了每一个阶段Melnikov方法的扩展和应用,论述了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和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指出了各种Melnikov方法之间的联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对比两种研究高维非线性系统多脉冲混沌动力学的理论,本文综述了另外一种全局摄动理论,即能量相位法,总结了该方法十几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实例,阐述了能量相位法发展的根源以及与Melnikov方法的内在联系,比较了能量相位法和广义Melnikov方法两种理论研究对象的差别,以及各自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简要论述了能量相位法和广义Melnikov方法的理论体系,并利用广义Melnikov方法分析了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多脉冲混沌动力学,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研究的结果.最后,详细综述了两种理论的缺点和不足,说明今后全局摄动理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非线性系统 全局分岔 混沌动力学 能量相位法 广义Melnikov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储罐高能级强夯碎石地基变形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红军 赵世斌 贾贵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8-231,共4页
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大,可加固处理沿海非均匀回填的抛石填海,处理后的地基土强度和均匀性得到有效提高。阐述高能级强夯在碎石地基的施工及夯后检测方法,依据现场原位试验测试数据并结合经验数据,确定土体模型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 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大,可加固处理沿海非均匀回填的抛石填海,处理后的地基土强度和均匀性得到有效提高。阐述高能级强夯在碎石地基的施工及夯后检测方法,依据现场原位试验测试数据并结合经验数据,确定土体模型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Plaxis,建立大型油罐夯后地基的二维及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强夯法在该种地基处理中的可行性,将二维、三维计算结果与监测资料进行对比,讨论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以后设计计算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碎石地基 有限元法 差异沉降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贺伟 韩晓雷 +2 位作者 薛玉 水伟厚 贾向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根据8 0001、2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大面积处理地基加固的综合检测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及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的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分析了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加固效果、加固深度及能... 根据8 0001、2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大面积处理地基加固的综合检测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及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的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分析了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加固效果、加固深度及能级变化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机理,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加固机理提供了依据,也为高能级强夯的大面积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了优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标准贯入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质条件下高能级强夯加固效果测试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年廷凯 李鸿江 +2 位作者 杨庆 陈允进 王玉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各场地不同能级试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采用8000kN·m夯击能处理山谷型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0~11.5m;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8.5~9.0m;②采用10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山前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2~12.5m;③采用15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④若采用梅纳公式的修正形式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其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建议为0.29~0.40;对于软弱下卧层浅、高地下水等不利情况应取低值,对于回填碎石层厚、且级配较好时可取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碎石回填地基 软弱下卧夹层 动力触探测试 有效加固深度 山谷与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强夯下地基土体的变形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威 王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5-319,共5页
为了掌握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在LS-DYNA的框架内,采用非线性大变形显示有限元算法和"帽子"本构模型,计算了强夯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首先,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有限元基本模型,并与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 为了掌握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在LS-DYNA的框架内,采用非线性大变形显示有限元算法和"帽子"本构模型,计算了强夯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首先,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有限元基本模型,并与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其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土体的隆起和侧向位移特点。其次,以该基本模型和夯坑的变形为考察对象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能级、同能级不同动量以及夯锤与地基土间的水平摩擦力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夯锤与地基土间的水平力是不可忽略;夯锤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强夯 帽子模型 土体变形 动力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平 张露露 +1 位作者 李鹏 方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6,121,共5页
针对某工程高填方地基,采用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探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评价8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得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0.0 m,并根据强夯有效... 针对某工程高填方地基,采用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探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评价8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得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0.0 m,并根据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实测结果,提出基于梅拉公式计算结果的修正系数为0.353,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有效加固深度 高填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高坪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燕妮 米海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312-315,共4页
根据兰州地区3处大厚度高坪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土粒比重等物理性质指标沿深度变化的统计规律,分析了计算值-天然孔隙比随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黄土天然孔隙比简化的计算公式。藉此分析强夯法、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 根据兰州地区3处大厚度高坪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土粒比重等物理性质指标沿深度变化的统计规律,分析了计算值-天然孔隙比随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黄土天然孔隙比简化的计算公式。藉此分析强夯法、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计参数:对于强夯法,平均夯沉量可以作为初步设计参数和质量检测指标;对于挤密桩法,确定了加固深度和处理后的孔隙比,即可确定桩间距和桩径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高平地区 黄土 孔隙比 强夯法 挤密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碎石回填地基15000kN·m高能级强夯试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年廷凯 李鸿江 +2 位作者 杨庆 陈允进 王玉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9-694,共6页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作用机制,得出该条件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主夯点间距宜为12.5m,夯击数宜为18~22击的有关结论。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5 000kN·m 下卧软弱夹层 动力触探测试 有效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结构风振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云 陈小兵 汪大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8,共5页
建立结构任意高度单位风能量计算公式、各楼层总输入风能量计算公式、结构总输入风能量计算公式。在主体结构弹性状态下,给出了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的能量耗散公式及结构总能量输出公式,提出基于能量的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流程。以某高层... 建立结构任意高度单位风能量计算公式、各楼层总输入风能量计算公式、结构总输入风能量计算公式。在主体结构弹性状态下,给出了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的能量耗散公式及结构总能量输出公式,提出基于能量的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流程。以某高层建筑结构为例,验证所提基于能量的结构风振控制方法可有效实现结构风振控制设计,达到有效抑制结构风振反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结构 振动控制 能量设计法 风荷载模拟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0kN·m高能级强夯时的地面变形与孔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王铁宏 水伟厚 +1 位作者 王亚凌 裴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9-762,共4页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根据对试验过程中的地面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及与3000kN·m监测结果的对比...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根据对试验过程中的地面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及与3000kN·m监测结果的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施工参数和孔压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0000kN·m 地面变形 孔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现场试验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世进 水伟厚 梁永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利用能级为15 000kN.m的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测试夯击过程中夯坑及其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并对强夯后的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可发现,第1、2和3遍夯击时的平均夯坑深度分别达到4.38,3.71和1.93m,夯击过程中地表土体... 利用能级为15 000kN.m的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测试夯击过程中夯坑及其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并对强夯后的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可发现,第1、2和3遍夯击时的平均夯坑深度分别达到4.38,3.71和1.93m,夯击过程中地表土体都发生沉降变形,并未发生隆起;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法评价该场地强夯加固深度至少达到16.5m,并且在整个加固深度范围内,未出现软弱层,夯后地基承载力远高于设计要求值.最后,提出了利用Menard公式评价高能级强夯处理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有效加固深度时n值的范围,为同类场地条件下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粗颗粒碎石土 加固深度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双基推进剂高应变率Ⅱ型断裂力学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超 郑健 +2 位作者 鞠玉涛 张君发 汪文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使用紧密剪切试件,借助霍普金森压杆、万能材料实验机和高速摄影设备,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断裂能、断裂韧性及裂纹传播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准静态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而在高应变率条... 使用紧密剪切试件,借助霍普金森压杆、万能材料实验机和高速摄影设备,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断裂能、断裂韧性及裂纹传播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准静态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而在高应变率条件下表现出脆性。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紧密剪切试件在不同应变率下剪切面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裂纹传播路径,以及1 000 s-1应变率下材料的断裂能、断裂韧性等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双基推进剂 紧密剪切试件 高应变率 断裂能 动态断裂韧性 裂纹扩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机械结构中高频动响应能量有限元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丹晖 解妙霞 +2 位作者 孔祥杰 张文博 陈花玲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追踪了国内外关于能量有限元的发展现状,并指出能量有限元已趋向于预示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动响应;接下来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能量有限元方法针对实际复杂结构及复杂载荷环境中的高频动响应问题所做的研究... 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追踪了国内外关于能量有限元的发展现状,并指出能量有限元已趋向于预示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动响应;接下来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能量有限元方法针对实际复杂结构及复杂载荷环境中的高频动响应问题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在考虑多种传递波功率流耦合的情况下,发展了圆柱壳、截锥壳等复杂结构的高频响应能量有限元方法,从而得到了此类结构的中高频局部动响应特性;二是考虑在脉动载荷、混响室等复杂环境中,利用能量有限元方法并结合能量边界元方法预示了结构的高频振动特性和声振耦合特性;三是开发了能量有限元的计算软件,为其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指出了能量有限元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频响应 能量有限元方法 声振响应预示 机械结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双肢薄壁高墩基础约束刚度动力识别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宁明哲 李德建 邹振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78,共5页
以汝郴高速公路山店江大桥1号高墩为工程背景,基于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导出变截面双肢薄壁桥墩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 以汝郴高速公路山店江大桥1号高墩为工程背景,基于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导出变截面双肢薄壁桥墩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法,利用结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关系,采用脉动实验测得桥墩2个不同施工阶段的振动频率,估算出基础约束刚度,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为桥梁桥基施工质量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双肢薄壁墩 Rayleigh能量法 South—well频率合成法 基础约束刚度 动力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