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stimulation of angiotensin Ⅱ induced endothelial senescence and dysfunction
1
作者 Rongxia Li Shujun Yang +4 位作者 Xue Mi Yunyun Yang RutaiHui Yu Chen Weili Zh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29-129,共1页
Objectiv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s on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which can be induced by endogenous peptides,such as angiotensin Ⅱ(Ang Ⅱ).However,the effect of chronic Ang Ⅱ... Objectiv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s on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which can be induced by endogenous peptides,such as angiotensin Ⅱ(Ang Ⅱ).However,the effect of chronic Ang Ⅱ stimulation on endothelial senescence remains unknown.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 response to the chronic stimulation of Ang 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angiotensinⅡ(AngⅡ)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PI3K/AKT通路减轻RA-FLS诱导的HUVEC血管新生反应
2
作者 刘菲菲 汪元 +3 位作者 刘健 黄传兵 黄旦 孙艳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7-1066,共10页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A-FLS与HUVEC共培养体外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最佳共培养比例和XFC含...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A-FLS与HUVEC共培养体外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最佳共培养比例和XFC含药血清浓度;构建lncRNA HOTAIR过表达质粒(pcDNA3.1-lncRNA HOTAIR)及阴性对照组,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HUVEC对照组、模型组(HUVEC和RA-FLS共培养)、XFC组(200 mL/L XFC处理共培养RA-FLS)、HOTAIR阴性对照组(pcDNA3.1-NC转染共培养RA-FLS)、HOTAIR过表达组(pcDNA3.1-lncRNA HOTAIR转染共培养RA-FLS)、XFC处理的HOTAIR过表达组(200 mL/L XFC处理pcDNA3.1-lncRNA HOTAIR转染的共培养RA-FLS)。采用CCK-8法检测HUVEC增殖能力;Transwell TM法检测HUVEC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成管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中CD34及CD105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中lncRNA HOTAIR、miR-126-3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I3K受体2(PIK3R2)、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中PI3K、AKT、p-AKT、VEGF、bFGF蛋白表达。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RA-FLS与HUVEC最佳处理比例和时间分别为5∶1和48 h,XFC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0 mL/L和48 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提高,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上调,miR-126-3p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XFC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下降,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miR-126-3p显著上调;与HOTAIR阴性对照组相比,HOTAIR过表达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提高,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上调,miR-126-3p显著下调;与HOTAIR过表达组相比,XFC处理的HOTAIR过表达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下降,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miR-126-3p显著上调。结论XFC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PI3K/AKT通路的表达,降低VEGF、bFGF的表达水平,减轻关节滑膜血管新生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新风胶囊(XFC)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滑膜成纤维细胞(FLS) 长链非编码RNA同源盒转录本基因间RNA(lncRNA HOTAIR)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对A549和HUVEC的DNA损伤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尚羽 张玲 +1 位作者 范兰兰 蒋玉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6,共6页
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粗颗粒(PM10 2.5)、细颗粒(PM2.5 0.1)和超细颗粒(PM0.1),分析颗粒物对人肺上皮细胞(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基因毒性及促进... 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粗颗粒(PM10 2.5)、细颗粒(PM2.5 0.1)和超细颗粒(PM0.1),分析颗粒物对人肺上皮细胞(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基因毒性及促进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机制.彗星实验发现:PM10 2.5,PM2.5 0.1和PM0.1对2种细胞均有显著的基因毒性,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细和超细颗粒造成的DNA损伤显著高于粗颗粒;HUVEC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大于A549细胞;PM2.5 0.1和PM0.1可诱导2种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而PM10 2.5不能.因此细胞内DNA损伤可能与ROS生成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人肺上皮细胞(A549)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 DNA损伤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HUVEC损伤NO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欣彤 方祝元 +2 位作者 严士海 陈艺 张思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川牛膝、山萸肉、玄参、制首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TBA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 NOS及i 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NADP...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川牛膝、山萸肉、玄参、制首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TBA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 NOS及i 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NADPH氧化酶水平,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O及e NOS蛋白表达较正常组降低,NADPH氧化酶则明显升高;缬沙坦组及潜阳育阴颗粒高剂量组NO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有统计学组差异,而潜阳育阴颗粒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缬沙坦组及潜阳育阴颗粒的e N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ADPH氧化酶水平明显下降;各组i NOS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潜阳育阴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类似缬沙坦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育阴颗粒 缬沙坦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一氧化氮(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对A549和HUVECs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范兰兰 尚羽 张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并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培养液中LDH浓度呈剂量依赖型增加;当染毒剂量>200μg/mL时,PM0.1的细胞致死率大于PM10~2.5和PM2.5~0.1(P<0.01);同一粒径的颗粒物对HUVECs的毒性比A549略大,但无统计意义.因此,相对于粗颗粒物,细、超细颗粒物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A549和HUVECs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人肺上皮细胞(A549)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蕊醇提物对H2O2诱导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罗磊 关宁宁 +1 位作者 向进乐 朱文学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10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牡丹花蕊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并通过H2O2诱导HUVEC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牡丹花蕊醇提物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牡丹花蕊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芍药苷3种单体,含量分别为44.25%,15.50%,17.00%;牡丹花蕊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牡丹花蕊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并通过H2O2诱导HUVEC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牡丹花蕊醇提物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牡丹花蕊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芍药苷3种单体,含量分别为44.25%,15.50%,17.00%;牡丹花蕊醇提物能够降低细胞及其培养液中MDA含量,提高细胞内SOD和GPX活性以及GSH的含量。牡丹花蕊醇提物能够提高HUVEC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醇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huvec细胞 H2O2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经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HUVECs自噬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敏 梁斌 杨志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2-668,共7页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展。但ox-LDL对HUVECs自噬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展。但ox-LDL对HUVECs自噬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其机制,采用体外培养HUVECs,建立ox-LDL损伤模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UVECs中自噬体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p-AMPK、AMPK、p-mTOR、m TOR及Beclin1、LC3-II、P62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ox-LDL组的自噬体明显增多。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Beclin1(0. 81±0. 04 vs. 1. 83±0. 11,P<0. 01)、LC3-II(0. 80±0. 06 vs. 1. 61±0. 06,P<0. 01)和P62(0. 65±0. 10 vs. 1. 64±0. 17,P <0. 01)表达显著增高。ox-LDL和BafilomycinA1共同干预组Beclin-1(3. 15±0. 15 vs. 3. 17±0. 13,P>0. 05)、LC3-II(2. 95±0. 12 vs. 2. 96±012,P>0. 05)和P62(3. 26±0. 15 vs. 3. 19±0. 15,P>0. 05)表达与BafilomycinA1组无显著差异,ox-LDL未使自噬起始增加,可能是降解受损导致自噬体的积累。与对照组比较,ox-LDL增加p-AMPK (0. 47±0. 03 vs. 0. 96±0. 03,P <0. 01)表达,并降低p-mTOR (0. 86±0. 04 vs. 0. 25±0. 05,P <0. 01)表达。单独阻断m TOR时,Beclin-1(0. 81±0. 05 vs. 2. 19±0. 17,P <0. 01)、LC3-II (0. 76±0. 13 vs 2. 00±0. 05,P <0. 01)和P62 (0. 74±0. 12 vs. 1. 94±0. 11,P <0. 01)表达显著增加。亮氨酸(Leucine)可增加pm TOR(0. 87±0. 11 vs. 1. 67±0. 07,P<0. 01)表达,并降低Beclin-1(0. 81±0. 05 vs. 0. 37±0. 03,P <0. 01)、LC3-II(0. 76±0. 13 vs. 0. 41±0. 02,P<0. 01)和P62(0. 76±0. 10 vs. 0. 44±0. 04,P<0. 01)表达,但ox-LDL可使Leucine预处理后的p-mTOR(1. 67±0. 11 vs. 0. 82±0. 02,P<0. 01)表达显著降低,并且Beclin-1(0. 37±0. 03 vs. 0. 78±0. 04,P <0. 01)、LC3-II(0. 41±0. 02 vs. 0. 78±0. 02,P <0. 01)和P62(0. 44±0. 04 vs. 0. 74±0. 04,P<0. 01)表达显著增加。说明m TOR参与ox-LDL诱导的自噬。与ox-LDL组相比,ox-LDL和Si-AMPK共同处理组p-mTOR(0. 25±0. 05 vs. 0. 46±0. 03,P<0. 01)表达增加以及Beclin-1(1. 97±0. 04 vs. 1. 26±0. 12,P <0. 01)、LC3-II(1. 42±0. 10 vs. 0. 95±0. 05,P<0. 01)和P62(1. 58±0. 09 vs. 0. 98±0. 11,P<0. 01)表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ox-LDL通过AMPK/m TOR途径诱导HUVECs发生自噬,并且导致自噬体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AMPK/mTOR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及叶酸、EGCG对HUVECs TM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珍 周雪颖 +2 位作者 韩沙如拉 袁瑞 杨志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明确叶酸(folic acid,FA)与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明确叶酸(folic acid,FA)与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Hcy所引起的上述变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株,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0、100、200、500、1000μmol/L)Hcy组、100μmol/L Hcy+FA组以及100μmol/L Hcy+EGCG组。干预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组HUVECs凋亡率;巢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TM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M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Hcy组HUVECs凋亡率(10.04%、14.67%、16.02%、17.08%、20.78%vs.6.32%)、DNMT1蛋白表达水平(0.96±0.07、1.43±0.09、1.43±0.09、1.04±0.10、1.08±0.15 vs.0.56±0.05)与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0.68±0.09、2.90±0.25、1.43±0.03、1.30±0.05、0.91±0.11 vs.0.31±0.08)均升高(P<0.01),TM mRNA表达水平(0.24±0.04、0.09±0.02、0.05±0.01、0.04±0.02、0.04±0.02 vs.2.25±0.11)下降(P<0.01)。与100μmol/L Hcy组相比,100μmol/L Hcy+FA组、100μmol/L Hcy+EGCG组HUVECs凋亡率(11.84%、8.84%vs.14.67%)、DNMT1蛋白表达水平(0.78±0.14、0.59±0.08 vs.1.43±0.09)与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0.94±0.05、0.74±0.04 vs.1.43±0.06)均明显下降(P<0.01)、TM mRNA表达水平(0.57±0.08、1.94±0.41 vs.0.09±0.02)明显升高(P<0.01)。结论Hcy可通过上调HUVECs DNMT1蛋白表达水平,引起TM启动子区高甲基化,进而下调TM mRNA表达,诱导HUVECs凋亡增加。而FA和EGCG可以逆转Hcy所引起的上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血栓调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E1 siRNA对VEGF诱导HUVECs细胞迁移与Matrigel小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莫显刚 陈庆伟 +1 位作者 李兴升 蒋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本文探讨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钠氢交换体-1(NHE1)能否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体外血管生成。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将靶向抑制NHEl的小分子RNA(NHE1 siRNA)及阴性对照的寡核苷酸片段(NHE1 siNC)转染到人脐静脉内皮... 目的:本文探讨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钠氢交换体-1(NHE1)能否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体外血管生成。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将靶向抑制NHEl的小分子RNA(NHE1 siRNA)及阴性对照的寡核苷酸片段(NHE1 siNC)转染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荧光显微照相检测转染效率,RT-PCT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48h后mRNA的蛋白及NHE1的表达水平,BCECF/AM法检测细胞内pH(phi)反映NHEl活性,进而转染后检测细胞总数及死亡细胞数量改变,Transwell法检测VEGF诱导HUVECs迁移能力及Matrigel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转染效率在95%以上。转染48h,NHE1 siRNA转染组与NHE1 siNC转染组比较,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分别减低90.82%与74.42%(P<0.05,P<0.01),细胞内pH值降低(7.224±0.231vs 7.405±0.163;P<0.05)。NHE1 siRNA组细胞总数较NHEl siNC组少,而细胞死亡比例增加。相对NHE1 siNC,NHE1 siRNA抑制细胞迁移为33.14%及抑制Matrigel小管形成达29.47%。结论:抑制NHEl表达和活性可能抑制VEGF诱导血管生成,NHE1可能是控制各种病理的血管生成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钠氢交换体-1 小干扰RN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胶囊对氧糖剥夺/复氧致HUVEC细胞紧密连接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爱玲 武汀 +3 位作者 张天睿 韩冰 孙建宁 张硕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1,32,共6页
目的采用氧糖剥夺(OGD)致HUVEC细胞损伤模型,考察三七总皂苷(PNS)及其单体Rg1、Rb1对氧糖剥夺致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UVEC细胞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待细胞融合后,设立实验组别: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NS 10、20、4... 目的采用氧糖剥夺(OGD)致HUVEC细胞损伤模型,考察三七总皂苷(PNS)及其单体Rg1、Rb1对氧糖剥夺致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UVEC细胞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待细胞融合后,设立实验组别: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NS 10、20、40 mg/L组以及Rb1 13.52 mg/L、Rg1 12.44 mg/L组,于缺氧同时进行药物干预,氧糖剥夺6 h复氧24 h后,检测HUVEC内皮细胞电阻值以及内皮渗透性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法检测HUVEC细胞ZO-1、claudin-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UVEC细胞缺氧6 h复氧24 h后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电阻显著降低,细胞渗透性显著升高(P<0.05)。PNS 20、40 mg/L组能够显著抑制模型组紧密连接电阻的降低,抑制HUVEC细胞渗透性的升高(P<0.05)。人参皂苷Rb1能够显著升高OGD 6 h复氧24 h后内皮紧密连接电阻,降低HUVEC细胞渗透性(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UVEC细胞的ZO-1及claudin-5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周围,排列连续,显示出内皮细胞的典型铺路石排列。缺氧6 h复氧24 h损伤后,模型组细胞边缘的紧密连接蛋白显著减少,环形结构断裂,甚至消失,细胞核内紧密连接蛋白呈增加趋势。PNS 20、40 mg/L及Rb1 13.52 mg/L可观察到细胞间紧密连接局部恢复,呈铺路石样结构。结论 PNS对缺血致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PNS huvec细胞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胶和阿胶肽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段小波 杜芬 +8 位作者 王延涛 冯晓梅 刘海滨 王长伟 顾建军 李八方 刘明浩 王梦园 刘楚怡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62-167,180,共7页
[目的]分析阿胶和阿胶肽在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_(2)O_(2))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CCK-8检测阿胶和阿胶肽对建模前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的影响,并研... [目的]分析阿胶和阿胶肽在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_(2)O_(2))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CCK-8检测阿胶和阿胶肽对建模前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的影响,并研究阿胶和阿胶肽对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酶活的影响,以及对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阿胶和阿胶肽能有效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并能有效对抗氧化损伤造成的增殖抑制作用,200μg/mL阿胶和阿胶肽能显著抑制MDA和LDH的过量产生,200μg/mL阿胶能够显著提高GSH-px酶活、阿胶肽能够显著提高SOD的表达水平,修复HUVEC的氧化损伤;阿胶和阿胶肽均可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EGF和降低IL-6浓度,促进血管新生增多,降低炎症反应。[结论]阿胶和阿胶肽降低HUVEC氧化应激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提高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阿胶肽 过氧化氢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HUVEC的增殖、迁移、凋亡和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蒲盛蓝 刘代顺 +4 位作者 龚玲 吴杨 朱红兰 黄桂川 张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8-565,共8页
目的:探讨以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特异性抑制剂TAE226处理或siRNA沉默FAK基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增殖、迁移、细胞凋亡及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Re... 目的:探讨以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特异性抑制剂TAE226处理或siRNA沉默FAK基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增殖、迁移、细胞凋亡及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检测HUVEC和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细胞株Y-MESO-14、NCI-H290中FAK mRNA的表达。以FAK siRNA转染HUVEC细胞致FAK基因沉默或以TAE226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未经VEGF预处理的HUVEC中FAK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TAE226或FAK siRNA处理对HUVEC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对HUVEC细胞凋亡的作用,Transwell法检测TAE226及siRNA处理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体外脉管生成实验检测HUVEC中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的数量。结果:在HUVEC中FAK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Y-MESO-14和NCI-H290细胞[(0.032±0.006)vs(0.014±0.001)、(0.006±0.002),均P<0.05]。HUVEC在VEGF刺激下,FAK和p FAK的表达量均有增高(P<0.05),FAK siRNA转染可以抑制VEGF预刺激下的FAK蛋白表达[(0.011±0.002)vs(0.036±0.004),P<0.0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TAE226或FAK siRNA处理,均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UVEC增殖、迁移和凋亡(P<0.01)。体外脉管生成实验发现,VEGF可促进HUVEC中毛细血管样结构的生成,TAE226[(14.32±7.83)vs(46.31±39.46)条,P<0.01]而FAK siRNA[(11.83±6.75)vs(42.86±27.63)、(48.32±18.19)条,均P<0.01]转染可明显抑制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TAE 226处理或FAK siRNA转染可以抑制HUVEC增殖、迁移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显著抑制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提示FAK可能成为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action mechanisms of Icariin on oxidative injury of HUVEC induced by H2 02
13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27-128,共2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cariin(ICA) on oxidative injury of human umbilical vascu- lar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caused by H202 and analysis action machenisms of ICA. Methods HUVEC were cultu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cariin(ICA) on oxidative injury of human umbilical vascu- lar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caused by H202 and analysis action machenisms of ICA. Methods HUVEC were cultured in DMEM medium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and 1% antibiotic mixture comprising penicillin and strep- tomycin, at 37℃; with 5% CO2 in vitro. The model of oxidative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y H202 ( 750 μmol · L^-1 ).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control group, H202 group, H202 + ICA( 10-8, 10-7, 10-6 tool · L^-1 ) group and H202 + DMSO (solvent) ; HUVEC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ICA according to grou- os before 12h H202 treatment and cultured for 12, 24 and 36h respectively, the cell vitality (OD value) and the level of ROS was measured by MTT and ELISA. The apoptosis and death of HUVEC were detected using Annexin V-FITC/PI kit. Real Time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Bcl-2 and Bax mRNA expression in the HUVEC.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cell vitality significantly declined (P 〈 0.01 ) , the level of ROS an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HUVEC notably increased (P 〈 0. 01 ) in H202 group. Compared with H202 group, ICA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HUVEC vitality and reduce level of ROS (P 〈 0.01 or P 〈 0. 05) with manners of time-dependence and dose-dependence,ICA treatment could decrease the apoptosis and death rate of HUVEC (P 〈 0.01 ). ICA treat- ment could also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Bax mRNA ( P 〈 0.05 ) and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 P 〈 0.05). Conclusion The ICA can alleviate the oxidative injury of HUVEC induced by H202 treatment. The ac- tion mechanisms of ICA may, at least partly, be related to inhibit HUVEC apoptosis caused by H202 treatment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of Bcl-2 and down-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of Bax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ariin 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 huvec) hydrogen PEROXIDE ( H202) oxida-tive inj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IOP1基因的表达诱导原代HUVECs细胞的早老
14
作者 刘佳鑫 郭放 +2 位作者 孔令粤 刘新光 赵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唯铁脱氢酶样蛋白1(iron-only hydrogenase-like protein 1,IOP1)是细胞质铁硫簇蛋白组装机器(cytosolic iron-sulfur protein assembly, CIA)的1个成员。IOP1是缺氧诱导转录因子(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 1, HIF-1)负... 唯铁脱氢酶样蛋白1(iron-only hydrogenase-like protein 1,IOP1)是细胞质铁硫簇蛋白组装机器(cytosolic iron-sulfur protein assembly, CIA)的1个成员。IOP1是缺氧诱导转录因子(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 1, HIF-1)负调控因子。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在二倍体酿酒酵母中,缺失NAR1基因(IOP1在酵母中的同源基因)的1个拷贝,会增加酵母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同时缩短酵母细胞的复制寿命,但其中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最近我们发现,在晚期传代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IOP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期传代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这一发现暗示,IOP1很可能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作用,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在原代HUVECs细胞中转染靶向IOP1基因的siRNA,降低IOP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检测细胞衰老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降低IOP1基因的表达可以诱导原代HUVECs细胞出现早老表型,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细胞中的ROS水平升高(P<0.01),DNA损伤加剧(P<0.05),细胞线粒体呼吸能力减弱(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OP1在哺乳动物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干预哺乳动物细胞衰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铁脱氢酶样蛋白1 敲低 早老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2C对肝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海英 涂建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探究驱动蛋白-13家族2C(KIF2C)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为HCC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用数据库数据分析KIF2C mRNA和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R2... 目的:探究驱动蛋白-13家族2C(KIF2C)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为HCC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用数据库数据分析KIF2C mRNA和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R2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常规培养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HUVEC和HCC细胞Huh-7、Hep3B2.1-7,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sh-NC和sh-KIF2C转染至Huh-7、Hep3B2.1-7细胞,qPCR检测各组QSG-7701、Huh-7和Hep3B2.1-7细胞中KIF2C mRNA的表达,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KIF2C蛋白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KIF2C对Hep3B2.1-7和Huh-7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小管生成实验检测敲低KIF2C表达的Huh-7和Hep3B2.1-7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KIF2C mRNA和蛋白在H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用qPCR和WB法检测人HCC中KIF2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mRNA和蛋白在各HCC细胞中也呈高表达(均P<0.01),与数据库数据分析结果相符。数据库数据分析还显示,KIF2C与HCC组织中VEGFR2、HIF-1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成功构建了稳定低表达KIF2C的Huh-7和Hep3B2.1-7细胞(均P<0.01),敲低KIF2C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uh-7和Hep3B2.1-7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1),敲低KIF2C表达的HCC细胞条件培养液均可显著抑制体外HUVEC的血管生成能力(P<0.05或P<0.01)。结论:KIF2C可促进Huh-7和Hep3B2.1-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HUVEC血管生成的能力,提示KIF2C可能是治疗HCC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13家族2C 肝细胞癌 HUH-7细胞 Hep3B2.1-7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蟛蜞菊内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素连 谢凯 +3 位作者 叶冬宁 李汶静 陈杰 许静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给予200μmol·L^(-1) H_(2)O_(2)处理24 h。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二甲亚砜(DMSO)... 目的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给予200μmol·L^(-1) H_(2)O_(2)处理24 h。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二甲亚砜(DMSO)组、H_(2)O_(2)组、WEL组(20μmol·L^(-1))。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分组细胞p6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mTOR、p-mTOR、PI3K、p-PI3K、SOD1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_(2)O_(2)组比较,WEL组HUVECs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细胞内ROS减少,SOD1表达增强,自噬体膜上p62蛋白聚集增多;与H_(2)O_(2)损伤组相比,WEL能明显增加损伤后HUVECs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WEL可通过抑制H_(2)O_(2)诱导的HUVECs炎症损伤,从而抑制HUVECs自噬,这一作用与WEL促进PI3K、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抑制自噬,从而抵抗HUVECs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内酯 氧化应激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自噬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对高糖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茅彩萍 顾振纶 +1 位作者 韩蓉 许夕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对高糖致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葛根总黄酮保护高糖致HUVEC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HUVE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浓度葛根总黄酮对高糖环境下HUVEC增殖及用流式... 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对高糖致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葛根总黄酮保护高糖致HUVEC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HUVE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浓度葛根总黄酮对高糖环境下HUVEC增殖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测定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NO和ICAM-1的含量。结果30 mmol.L-1葡萄糖可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反应;降低S期细胞的百分率,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并降低HUVEC上清液中SOD活性和NO的含量、升高ICAM-1的含量。葛根总黄酮干预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递减,而S期细胞百分率递增;并可提高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ICAM-1水平,与30 mmol.L-1葡萄糖比较(P<0.05)。结论葛根总黄酮对高糖致HUVEC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其抑制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HU-VEC的增殖,促使细胞由G0/G1进入S期,使DNA合成增加,使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和NO含量增加,而ICAM-1的含量降低等有关。葛根总黄酮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和发育 葛根总黄酮 细胞周期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黎光 邢伟 +3 位作者 刘素媛 许秀珍 王宪京 王殿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06-409,共4页
介绍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一种分离纯化的方法,经硫酸铵分级盐析和肝素亲和层析可得到高纯度的ECGF。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分子量为17000,等电点为4.8。肝素与ECGF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并可使已失活的(ECGF)恢复70%~80%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分离 提纯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处理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miR-125b-5p水平降低但Smad4表达增加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明 甘露 +3 位作者 杨晓梅 姜向阳 刘佳红 陈丽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探讨miR-155、miR-125b-5p、miR-210及其靶基因蛋白在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CD31的表达进行鉴定;将分离的HUVEC进... 目的探讨miR-155、miR-125b-5p、miR-210及其靶基因蛋白在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CD31的表达进行鉴定;将分离的HUVEC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和H2O2建立氧化应激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妊娠血清组、子痫前期血清组、0μmol/L H2O2组、100μmol/L H2O2组;实时定量PCR检测造模后24 h细胞内miR-155、miR-125b-5p、miR-210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iR-125b-5p靶基因Smad4蛋白的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Smad4蛋白的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0μmol/L H2O2组相比,100μmol/L H2O2处理的内皮细胞miR-125b-5p显著降低、Smad4蛋白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增加。与正常孕妇血清组相比,子痫前期血清处理的内皮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增加,但miR-125b-5p及Smad4蛋白变化不明显。结论 H2O2处理的HUVEC miR-125b-5p降低,Smad4蛋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氧化应激 miR-125b-5p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 C_(18:1)通过NOS-NO系统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斌 刘蓉 +4 位作者 邓泽元 范亚苇 李静 胡蒋宁 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7-280,共4页
为了观察trans C18: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OS-NO系统的关系,首先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50、100、200、400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24或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rans C18:1(200μmol/L)处理内皮细胞24h后... 为了观察trans C18: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OS-NO系统的关系,首先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50、100、200、400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24或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rans C18:1(200μmol/L)处理内皮细胞24h后,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含量(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将trans C18:1与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及一氧化氮供体(SNP)单一或联合处理内皮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显示:trans C18: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导致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下降;LNAME与trans C18:1联合处理内皮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下降,而SNP与trans C18:1联合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上升;trans C18:1可诱导NO水平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显著下降,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无显著改变。表明:trans C18:1能通过抑制eNOS活性减少NO的分泌,并暗示NOS-NO系统可能是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 C18: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