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有山 杨雷 +1 位作者 王平 陈仁文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针对基于文档的航天任务设计中设计数据分散、一致性差、跟踪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首先,介绍了MBSE方法理念,即通过构建图形化的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需求捕获、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然后... 针对基于文档的航天任务设计中设计数据分散、一致性差、跟踪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首先,介绍了MBSE方法理念,即通过构建图形化的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需求捕获、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然后,给出了MBSE方法的一般工作流程,即先构建系统的需求模型,用于指导功能模型、物理架构模型等的构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逻辑规则建立模型间的关系,依靠模型间的关系实现设计过程中的关联性分析、参数查询等工作。最后,应用MBSE方法于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人员沟通,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风险,可为MBSE方法在航天任务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载人航天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需求模型 功能模型 物理架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载人运载火箭伺服机构技术发展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曾广商 赵守军 张晓莎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4期3-10,44,共9页
研究了国内外载人运载火箭伺服机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我国未来载人型号伺服机构可行方案,提出了大功率、四余度和新型机电控制等伺服机构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以及新型伺服能源和新型伺服机构多余度设计等创新重点。
关键词 伺服机构 载人航天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交会对接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仁璋 王鸿芳 +2 位作者 丛云天 邱慧 王冉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3期8-15,共8页
目前,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或联合体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文章对上述五方的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包括发展过程与现在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交会敏感器、连接机构、交会对接控制等关... 目前,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或联合体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文章对上述五方的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包括发展过程与现在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交会敏感器、连接机构、交会对接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交会对接领域内,美国与苏/俄基本沿不同的技术途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日本与中国也各有特色与技术优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欧洲与日本的潜在实力也不容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舱外航天服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仁璋 王鸿芳 +2 位作者 王晓光 刘淑焕 潘光怡 《载人航天》 CSCD 2009年第1期25-45,共21页
苏/俄载人飞船("上升"号与"联盟"号)航天服是软式的,由舱内压力服演变而来,不仅用于短时间的舱外活动,而且作为航天员舱内防护与应急救生使用。月球"海鹰"服原计划用于苏联月球使命的指令长在轨使用。197... 苏/俄载人飞船("上升"号与"联盟"号)航天服是软式的,由舱内压力服演变而来,不仅用于短时间的舱外活动,而且作为航天员舱内防护与应急救生使用。月球"海鹰"服原计划用于苏联月球使命的指令长在轨使用。1972年月球项目中止后,在月球"海鹰"服的基础上,经不断改进,形成"海鹰"系列舱外航天服,用于"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自2001年起,"海鹰"-M与美国航天服EMU(舱外移动单元)一起在国际空间站使用。"海鹰"系列的第5个型号,"海鹰"-MK,已于2008年9月运抵国际空间站,还有两套"海鹰"-MK将于2009年抵达国际空间站。"海鹰"-MK是世界上第一种应用内置计算机的智能化航天服,它将在国际空间站上逐步取代"海鹰"-M,投入使用。阐述"海鹰"系列航天服的技术进展,特别是"海鹰"-M与"海鹰"-MK的技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活动 航天服 载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轨道航天器快速交会技术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彭坤 李民 +2 位作者 果琳丽 马晓兵 王平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5期92-102,共11页
航天器交会对接是空间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各种复杂和大型航天任务的基础。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2天交会模式任务周期长的问题逐渐凸显。文章结合俄罗斯近期进行的近地轨道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分析快速交会技术应用、弃用、重新启用... 航天器交会对接是空间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各种复杂和大型航天任务的基础。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2天交会模式任务周期长的问题逐渐凸显。文章结合俄罗斯近期进行的近地轨道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分析快速交会技术应用、弃用、重新启用的发展历程和原因,基于俄罗斯传统2天交会对接方案,研究了减少交会任务周期的方法和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周期范围,分析快速交会对接相位特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应急方案,最后分析俄罗斯快速交会模式演化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分析成果可为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快速交会 载人航天 4圈轨道交会 调相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快捷交会技术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仁璋 王鸿芳 +2 位作者 丛云天 李颐黎 余梦伦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快捷交会对航天乘员与飞行任务都是非常有利的。快捷交会的基本原理是减少调相段飞行圈数;为此,需设计可完成一系列交会程序的较短的飞行时间,并获得与飞行时间相匹配的较小的初相角。快捷交会的关键技术包括提高入轨精度,增强追踪飞行... 快捷交会对航天乘员与飞行任务都是非常有利的。快捷交会的基本原理是减少调相段飞行圈数;为此,需设计可完成一系列交会程序的较短的飞行时间,并获得与飞行时间相匹配的较小的初相角。快捷交会的关键技术包括提高入轨精度,增强追踪飞行器的自主计算与轨道控制能力,扩大地面站覆盖范围,以及对目标飞行器轨道的精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快捷交会 载人航天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性跨越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论述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明显降低空间飞行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飞船研制返回再入升力控制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仪表与照... 论述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明显降低空间飞行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飞船研制返回再入升力控制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仪表与照明技术、人工运动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应急救生技术、回收着陆技术、再入防热技术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工程 飞船 科技创新成果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9
作者 陈善广 姜国华 王春慧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航天人因工程是人因工程学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秉承"为航天员使用而设计"的理念,系统研究解决航天员、航天器、航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工作。从航天人因工程概念和作用出发,通过系统梳理... 航天人因工程是人因工程学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秉承"为航天员使用而设计"的理念,系统研究解决航天员、航天器、航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工作。从航天人因工程概念和作用出发,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国内航天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其研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对航天人因工程的迫切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航天人因工程研究技术体系,并从管理与技术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我国航天人因工程的研究应迫切开展的工作及后续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人因工程 人机交互 人-系统整合 适人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载人航天概率风险评价数据选用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健 刘春雷 栾家辉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
概率风险评价(PRA)方法是一项成熟的量化风险评估技术,而可靠性相关数据不足,制约着该方法在国内载人航天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NASA的PRA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适合国内载人航天PRA数据选用与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产品的通用数据... 概率风险评价(PRA)方法是一项成熟的量化风险评估技术,而可靠性相关数据不足,制约着该方法在国内载人航天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NASA的PRA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适合国内载人航天PRA数据选用与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产品的通用数据与特定数据,采用贝叶斯等数据融合方法,对产品进行量化评价。通过航天典型产品案例,与经典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更能反映产品的失效特性。文章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载人航天等具有小子样特征的产品PRA数据的选用与分析,为我国载人航天开展PRA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概率风险评价 数据选用 通用数据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成就和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志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6期11-15,共5页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实施,使中国突破和基本掌握了航天器交会对接及其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空间实验室及后期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对国内外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对比,对...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实施,使中国突破和基本掌握了航天器交会对接及其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空间实验室及后期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对国内外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对比,对所取得的技术成就进行了综述,指出任务成功具有提升国家威望、产生广泛社会效益、带动基础学科发展、推动航天技术持续发展、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意义,最后展望了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交会对接 技术成就 载人飞船 目标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懈追求——麻工版《载人航天的未来》的一点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毅麟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5期61-63,共3页
简要回顾了上世纪美国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考量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载人航天的未来》报告中有关航天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论述,阐明了探索的内涵及将探索列为航天第一目标的理由与现实意义,最后建议在我国航天发展战略中恢复探索作为... 简要回顾了上世纪美国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考量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载人航天的未来》报告中有关航天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论述,阐明了探索的内涵及将探索列为航天第一目标的理由与现实意义,最后建议在我国航天发展战略中恢复探索作为航天领域发展,特别是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发展的第一目标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 主要目标 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苏/俄航天服中文译名的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仁璋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在中文文献中,同一苏/俄航天服俄文名称有多个中文译名,极易引起混淆与误解。为此,短文提出统一(或约定)苏/俄航天服中文译名的建议,可供使用者参考。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航天服 译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空间充气展开技术创新趋势研究
14
作者 于晓乐 张逸群 谭惠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551,共7页
当前对空间充气展开技术的研究大多基于期刊和会议等文献资料的局限,采用商业专利数据库对该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了专利申请的年度分布、地域分布、申请人和主要应用方向,识别出研发投入趋势、各国研发投入强度、高价值专利... 当前对空间充气展开技术的研究大多基于期刊和会议等文献资料的局限,采用商业专利数据库对该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了专利申请的年度分布、地域分布、申请人和主要应用方向,识别出研发投入趋势、各国研发投入强度、高价值专利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根据分析结果,我国后续应重点围绕充气式载人空间站、空间太阳能电站、太阳帆等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亟需的产品开展攻关和专利布局,政府也应引导产学研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以加速该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充气展开技术 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 专利分析 创新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任务中人的失误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前祥 《人类工效学》 2001年第3期18-21,38,共5页
航天员已经在整个载人航天器系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 ,对其操作失误问题的关注也日见突出。文章详细分析了人的失误特点、理论研究及控制对策 ,在此基础上 ,指出对人的失误及可靠性研究在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 ,... 航天员已经在整个载人航天器系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 ,对其操作失误问题的关注也日见突出。文章详细分析了人的失误特点、理论研究及控制对策 ,在此基础上 ,指出对人的失误及可靠性研究在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 ,认为必须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防止航天员的失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航天员 人的失误 控制对策 人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过程中人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前祥 《上海航天》 2001年第4期26-30,共5页
从失误分析、理论研究及可靠性预测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 ,指出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 ,认为必须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提高航天员的可靠性。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航天员 可靠性研究 失误分析 航天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orbit sleep problems of astronauts and countermeasures 被引量:14
17
作者 Bin Wu Yue Wang +3 位作者 Xiaorui Wu Dong Liu Dong Xu Fei W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2018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Sufficient sleep duration and good sleep quality are crucial to ensure norm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gnition and work performance for the common people, as well as astronauts. On-orbit sleep problem is very com... Sufficient sleep duration and good sleep quality are crucial to ensure norm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gnition and work performance for the common people, as well as astronauts. On-orbit sleep problem is very common among astronauts and has potential detrimental influences on the health of crewmembers and the safety of flight missions. Sleep in space is becoming a new medical research frontier.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on-orbit sleep problems of astronauts and six kinds of causes, and we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lack of sleep on performance as well a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then we proposed seven kind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sleep disturbance in spaceflight, including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light treatment, crew selection and tra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o on. Furthermore, we discussed and oriented the prospect of researches on sleep in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NAUT On-orbit Sleep Countermeasure human spacefl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能在未来载人航天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苏光辉 章静 王成龙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核能作为一种长时可靠的能源系统,释放的巨大能量为航天器跨星系超远距飞行提供了可能。基于当前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具体需求,从核电源与核推进2个方面梳理了空间核动力近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包括近地轨道卫星... 核能作为一种长时可靠的能源系统,释放的巨大能量为航天器跨星系超远距飞行提供了可能。基于当前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具体需求,从核电源与核推进2个方面梳理了空间核动力近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包括近地轨道卫星、空间站、核热推进以及星表电源等方面的应用。空间反应堆电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机动性高、尺寸小及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管冷却空间堆与斯特林结合方式是核反应堆电源发展的热点;核热推进具有比冲高、推力大、长寿命、初始有效载荷小等优点,采用金属陶瓷燃料的固体堆芯是核热推进研究的热点。论述了核能在未来载人航天技术中的应用,可为空间核动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载人航天 核电源 核热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9
作者 仲作阳 张海联 +1 位作者 周建平 黄奕勇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针对工程上对低冲击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需求,以载人航天及未来深空探测任务需求为牵引,梳理了国内外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从电磁作动、形状记忆合金、热致动等分类角度,分别对其技术实现途径、作动机理、性能指标、参... 针对工程上对低冲击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需求,以载人航天及未来深空探测任务需求为牵引,梳理了国内外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从电磁作动、形状记忆合金、热致动等分类角度,分别对其技术实现途径、作动机理、性能指标、参数情况等进行了评述。对国内外研究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航天器非火工连接分离技术领域亟需攻关的关键技术,包括航天器大承载连接分离的系统方案设计、分离解锁冲击载荷的减缓与防护技术、连接与分离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和非火工连接分离装置地面试验验证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连接分离装置 非火工连接 低冲击 分离螺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舱活动试验系统间舱压数据接口设计
20
作者 史志明 崔俊峰 +2 位作者 夏云 匡鸿 李文波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6期92-95,共4页
以出舱活动某试验中,航天员系统与飞船系统间舱压数据接口通信的设计和实现为例,探讨了通用数据通信机制在载人航天信息监测和通信中的应用。该接口模块基于动态数据交换(DDE)设计,实现1帧/s采样,正式试验连续运行超过6h,数据量累计6912... 以出舱活动某试验中,航天员系统与飞船系统间舱压数据接口通信的设计和实现为例,探讨了通用数据通信机制在载人航天信息监测和通信中的应用。该接口模块基于动态数据交换(DDE)设计,实现1帧/s采样,正式试验连续运行超过6h,数据量累计691200byte,通畅无阻塞,顺利地完成了舱压数据的采集通信任务。实践证明,基于DDE通信的接口设计,可以扩展到载人航天任务其它软件产品间的数据交互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地面测试 动态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