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on effec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n vascularization and angiogenesis in developmental human fetal retinas
1
作者 SONGYue WANGYi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 54例 9~ 4 0周龄胎儿眼球后壁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呈波峰式分布 ,...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 54例 9~ 4 0周龄胎儿眼球后壁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呈波峰式分布 ,高峰在 9~ 13周及 2 6周左右。 2节细胞层的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呈增殖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on cell nucelear antigen,PCNA)免疫反应阳性 ,水平波动 ,高峰在 9~ 13周及 2 1周前后 ,此期间梭形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内皮细胞索 ,经改建形成视网膜内层血管 ,2 6、34周起见内核层内、外缘血管内皮细胞呈 PCNA免疫反应阳性 ,并保持至足月。 3视网膜 VEGF表达量与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PC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736,P<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梭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BPTF靶向miR-2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杨慧慧 雷祥 +3 位作者 孟自军 刘慧红 于璐 袁慧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2-429,共8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溴结构域PHD指状转录因子(circBPTF)靶向微小RNA(miR)-2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ECs分为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含5.5和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另取HREC... 目的探讨环状RNA溴结构域PHD指状转录因子(circBPTF)靶向微小RNA(miR)-2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ECs分为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含5.5和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另取HRECs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NC)、circBPTF的siRNA(si-circBPTF)、miRNA拟似物对照(miR-NC)、miR-224-3p,于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分别记作si-NC组、si-circBPTF组、miR-NC组和miR-224-3p组;采用双转染法将si-circBPTF与anti-miR-NC以及si-circBPTF与anti-miR-224-3p转染至HRECs,于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分别记为anti-miR-NC组和anti-miR-224-3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BPTF和miR-224-3p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法验证circBPTF与miR-224-3p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量、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ROS水平、MDA含量、circBPTF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SOD活性、miR-224-3p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NC组相比,si-circBPTF组circBPTF相对表达量、ROS水平、MDA含量、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224-3p组HRECs中miR-224-3p相对表达量、SOD活性显著升高,ROS水平、MDA含量、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circBPTF和miR-224-3p拟似物共转染后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43±0.04,较野生型circBPTF和miR-NC共转染细胞的0.99±0.0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7,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224-3p组miR-224-3p表达量及SOD活性显著降低,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以及cleaved-caspase-3/caspase-3、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扰circBPTF通过靶向miR-224-3p抑制高糖诱导的HRECs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凋亡 氧化应激 环状RNA溴域PHD手指转录因子 miR-224-3p 高糖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BNIP3通路介导的糖酵解与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关系
3
作者 易燕 陈斐斐 +1 位作者 谭赟 杜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常氧组HUVECs暴露于常氧(21%O_(2))下培养。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用si-NC、si-HIF-1α或si-HIF-1α联合BNIP3质粒处理HUVECs 36 h,然后暴露于缺氧(1%O_(2))下培养。通过免疫荧光、代谢测量、细胞活力、划痕实验、管形成实验考察细胞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增殖、迁移和管形成情况。出生后第7天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测量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情况。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增加(P<0.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降低(P<0.0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在培养第72 h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并且伤口愈合面积和管形成数量增加(P<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在培养第24、48、72小时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伤口愈合面积、管形成数量降低(P<0.001)。BNIP3的过表达逆转了HIF-1α敲低对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OIR组比较,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区域减少(P<0.05)。结论HIF-1α/BNIP3信号通路在低氧条件下促进了HUVECs中线粒体自噬激活,其对于内皮功能和血管生成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新生小鼠 视网膜血管 糖酵解 线粒体自噬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环状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预测
4
作者 陈娟 王宁 +3 位作者 夏明明 张国明 罗先琼 马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7,321,共13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MECs)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MECs)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方法:分离提取HRMECs,建立ROP细胞缺氧模型,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分析circRNA差异表达谱;采用qRT-PCR验证8个差异表达cir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ircular RNA, DE-circRNA),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在正常培养与缺氧诱导之间共有1 714个circRNA呈现差异表达,其中899个上调,815个下调(q<0.05,差异倍数>2)。GO分析结果显示,DE-circRNA主要富集于凋亡信号通路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而KEGG分析结果提示其主要涉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circRNA-miRNA-mRNA网络分析结果表明,hsa_circ_0140253可能通过hsa-miR-210-3p/ERFE和hsa-miR-210-3p/PPARGC1A轴在RO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潜在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HRMECs缺氧模型中的circRNA差异表达谱,提示hsa_circ_0140253可能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机制参与RO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缺氧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孙宇康 段彦哲 +6 位作者 滑键林 贾炜豪 尉杰忠 马存根 贾磊 张瑞平 翟晓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3-1650,共8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脂分化实验进行诱导分化鉴定;取不同浓度的HSYA(0、100、200、400、600μmol·L^(-1))对hUC-MSCs进行处理,CCK-8法检测最佳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100μmol·L^(-1)组、200μmol·L^(-1)组和400μmol·L^(-1)组;EdU掺入法观察HSYA对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UC-MS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划痕实验观察hUC-MSCs的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VEGF、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的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细胞符合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点,具备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Control组相比,100、200、400μmol·L^(-1)组在作用2 d后,无细胞毒性;HSYA对EdU阳性细胞数、细胞迁移速度均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作用最佳(P<0.01);上清液中VEGF、BDNF的表达水平提高,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HSYA组BDNF、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结论HSYA对hUC-MSCs增殖、迁移和促血管生成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200μmol·L^(-1)的促进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C-MSCs HSY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修复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3-3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贾佳 张林昌 张海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miR-373-3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DR患者及35例非DR患者的血清,qRT-PCR检测miR-373-3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高糖(HG... 目的探讨miR-373-3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DR患者及35例非DR患者的血清,qRT-PCR检测miR-373-3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高糖(HG)处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构建体外DR模型。将HRMEC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和25 mmol/L甘露醇处理)、HG组(30 mmol/L葡萄糖处理)、HG+miR-373-3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con)组(转染miR-con后用30 mmol/L葡萄糖处理)、HG+miR-373-3p组(转染miR-373-3p后用30 mmol/L葡萄糖处理)、HG+miR-373-3p+vector组(转染miR-373-3p和vector后用30 mmol/L的葡萄糖处理)和HG+miR-373-3p+VEGFA组(转染miR-373-3p和VEGFA后用30 mmol/L葡萄糖处理)。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miR-373-3p和VEGF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免疫荧光、Transwell实验、血管形成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RMEC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测定miR-373-3p与VEGFA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DR患者比较,DR患者血清中miR-373-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VEGF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G组HRMEC miR-373-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VEGF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率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水平均增高(P<0.05),迁移细胞数量和血管形成能力上升(P<0.05)。与HG+miR-con组比较,HG+miR-373-3p组HRMEC中miR-373-3p表达水平升高(P<0.05),VEGF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率以及PCNA、Cyclin D1蛋白水平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量和血管形成能力下降(P<0.05)。与HG+miR-373-3p+vector组比较,HG+miR-373-3p+VEGFA组HRMEC VEGF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率以及PCNA、Cyclin D1蛋白水平均增高(P<0.05),迁移细胞数量和血管形成能力上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373-3p和VEGFA序列共转染后,HRMEC中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miR-373-3p在DR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靶向VEGFA抑制HG诱导的HRMEC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3-3p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高糖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屹 樊利杰 +3 位作者 任淼 李萍 吕改琴 郭亚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购自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12份HUVECs,给予50 ng/mL VEGF处理后,分别实施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处理。比较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HUVECs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比较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后24 h的HUVECs活性和24 h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48 h、72 h的HUVECs活性、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及VEGF表达量、HUVECs细胞迁移数均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无补肾通络方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最差,补肾通络方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促进HUVECs的血管形成。结论将补肾通络方应用到子宫内膜损伤中,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增强HUVECs的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内皮细胞网络结构的重建,利于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利于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且与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损伤 补肾通络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饥饿素对高糖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李蓉 张敏 燕洁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饿素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Fe^(2+)浓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MEC中铁死亡关键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合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00.62±3.40)%、(63.74±4.25)%和(88.19±4.65)%,ROS荧光强度分别为15512.20±1347.53、46457.00±1072.65和22220.87±1669.20,GSH浓度分别为(68.52±7.61)、(21.45±1.57)和(55.68±5.15)μmol/L,MDA浓度分别为(0.79±0.10)、(2.47±0.27)和(1.08±0.15)μmol/L,SOD活性分别为(111.67±10.32)、(37.75±5.92)和(97.45±9.12)U/ml,Fe^(2+)浓度分别为(3.02±0.30)、(9.45±0.71)和(4.63±0.32)mmol/mgprot。各组间细胞增生率、ROS荧光强度、GSH浓度、MDA浓度、SOD活性及Fe^(2+)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2、414.59、61.28、67.24、61.64,146.1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内线粒体铁死亡现象明显;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线粒体状态明显改善。各组间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94、182.8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2种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饥饿素可促进高糖下的HRMEC增生,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高糖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3-蛋白激酶C通路探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刘强 俞华 +1 位作者 董立红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2116,共5页
目的探讨IP3蛋白激酶C通路在高糖条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10 mmol/L、20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 目的探讨IP3蛋白激酶C通路在高糖条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10 mmol/L、20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P3-蛋白激酶C(PKC)通路中PKC的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K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体积增大,伸展度减小,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葡萄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20 mmol/L葡萄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P3水平(587.9±15.2)ng/ml相较对照组IP3水平(738.9±1.0)ng/ml降低(P<0.05),高糖处理下,PK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IP3-PKC通路可能参与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因此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IP3-蛋白激酶C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3对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张越 刘晓静 +10 位作者 甄宇涵 姚瑶 邵斌 徐嫚鸿 王艳辉 刘志强 王伟 毛爱玲 张宝月 张铭连 陈志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TRPC3)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PF级7日龄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16只,其...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TRPC3)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PF级7日龄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16只,其中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OIR组小鼠诱导OIR模型。出生后第17天(PN17)采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将体外培养HREC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试剂组和si-TRPC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转染试剂组和si-TRPC3组分别采用转染试剂和转染试剂+si-TRPC3转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PC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PC3、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相对表达量。另将HREC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si-TRPC3组和Pyr3(TRPC3通道抑制剂)组,分别用完全培养基、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的培养基、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的培养基(si-TRPC3转染72 h)和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1μmol/L Pyr3的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HREC增生能力;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结果PN17时OIR组小鼠视网膜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团簇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TRP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57±0.244和1.517±0.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3±0.033和0.874±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5、3.094,均P<0.05)。si-TRPC3组TRP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转染试剂组,Nrf2和SOD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转染试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细胞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细胞A值明显低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细胞横向迁移率高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细胞横向迁移率低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染色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染色细胞数明显少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TRPC3表达水平升高,下调TRPC3可抑制HREC增生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Nrf2氧化应激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氧化应激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苷抑制HSP70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寅 甘珮荣 +2 位作者 王言 卜妍红 吴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 type II collagen,CCII)等体积混合物,构建CIA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湿热刺激,建立风湿热痹证CIA大鼠(CIA rats with moist heat arthralgia spasm syndrome,CI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给药组分别用GE(60、120 mg·kg^(-1)·d^(-1))、MTX(0.5 mg·kg^(-1)·3d^(-1))灌胃两周,取材。观察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等评价模型情况,关节表面温度和血流变指标评价热痹模型热属性,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流信号,免疫组化和Westre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HSP70、CD31、VEGF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HSP70含量。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成管实验探究HSP70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IA-S组关节肿胀,热属性明显,血管新生强烈,滑膜组织异常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血管形成;CIA-S组与CIA组比较,关节红肿程度加重,炎症峰值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消退缓慢,血管新生与HSP70表达更为强烈。GE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性,有效改善关节炎症状,减少HSP70含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E抑制HSP70的表达和释放,进而抑制HSP70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增强。结论GE有可能通过抑制HSP70的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CIA大鼠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痹证CIA大鼠 HSP70 血管新生 栀子苷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通过调控CTRP3表达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3
作者 韩莎莎 尹丹 +1 位作者 李跃峰 叶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连翘苷(PHN)对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G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细胞损伤模型(HG组)。HG+PH...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连翘苷(PHN)对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G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细胞损伤模型(HG组)。HG+PHN-L组、HG+PHN-M组、HG+PHN-H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PHN处理后进行HG诱导。HG+pcDNA组、HG+pcDNA-CTRP3组分别用pcDNA、pcDNA-CTRP3转染至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后进行HG诱导。HG+PHN-H+sh-NC组、HG+PHN-H+sh-CTRP3组分别用sh-NC、sh-CTRP3转染后,用100μmol·L^(-1)PHN处理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蛋白(Bax)、CT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升高,SOD、GSH-Px、Bcl-2蛋白、CTRP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HG组比较,HG+PHN-L组、HG+PHN-M组、HG+PHN-H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降低,且HG+PHN-H组<HG+PHN-M组<HG+PHN-L组(均为P<0.05),SOD、GSH-Px、Bcl-2蛋白、CTRP3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且HG+PHN-H组>HG+PHN-M组>HG+PHN-L组(均为P<0.05)。与HG+pcDNA组比较,HG+pcDNA-CTRP3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降低,SOD、GSH-Px、CTRP3蛋白、Bcl-2蛋白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HG+PHN-H+sh-NC组比较,HG+PHN-H+sh-CTRP3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升高,SOD水平、GSH-Px水平、CTRP3蛋白、Bcl-2蛋白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PHN可减轻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TR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高糖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激活Akt抑制铁死亡减轻ox-H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燕霞 吴泽凡 +2 位作者 易琪龙 刘宁雅 姜志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对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铁死亡及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200 mg/L ox-HDL、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蛋白激酶B(PKB/Akt)激动剂SC7...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对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铁死亡及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200 mg/L ox-HDL、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蛋白激酶B(PKB/Akt)激动剂SC79、Akt抑制剂MK-22062HCl(MK)和/或H_(2)S处理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铁离子含量,单核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HDL组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蛋白表达升高1.45倍(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降低29.79%(P<0.05),ROS水平和铁离子含量分别升高4.81倍和1.40倍(P<0.01),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降低45.65%和41.68%(P<0.01),内皮细胞功能相关蛋白IL-6、ICAM-1和TNF-α表达分别升高1.18倍、1.24倍和1.41倍(P<0.05),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下降35.24%(P<0.01),与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升高3.43倍(P<0.01)。与ox-HDL组相比,ox-HDL+H_(2)S组内皮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降低22.32%(P<0.05),GPX4增加1.27倍(P<0.01),p-Akt/Akt比值增加1.52倍(P<0.01);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ROS表达降低50.35%(P<0.01);IL-6、ICAM-1和TNF-α蛋白表达分别降低13.34%、9.83%和13.46%(P<0.05),eNOS升高1.22倍(P<0.01),单核细胞黏附数量降低59.05%(P<0.01)。与ox-HDL组相比,ox-HDL+SC79组GPX4蛋白表达升高1.49倍(P<0.01),ACSL4表达降低20.72%,ROS和铁离子含量分别降低59.31%和23.85%(P<0.05)。与ox-HDL+H_(2)S组相比,ox-HDL+H_(2)S+MK组GPX4蛋白表达降低21.28%,ACSL4蛋白表达增加1.16倍(P<0.05)。结论:H_(2)S通过激活Akt抑制ox-HDL诱导的HUVECs铁死亡,从而减轻其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氧化高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铁死亡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通路在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损伤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乐颖 王苏涵 +3 位作者 秦婷婷 侯慧敏 王娇娇 宋宗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7-862,共6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是否可以通过调控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半胱天冬酶-1(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途径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损伤。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随机分组,即正常组(给予5.5 mmol·L^(...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是否可以通过调控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半胱天冬酶-1(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途径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损伤。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随机分组,即正常组(给予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给予55.5 mmol·L^(-1)葡萄糖)、LBP低浓度组(给予55.5 mmol·L^(-1)葡萄糖+100 mg·L^(-1) LBP)、LBP中浓度组(给予55.5mmol·L^(-1)葡萄糖+500 mg·L^(-1) LBP)、LBP高浓度组(给予55.5 mmol·L^(-1)葡萄糖+1000 mg·L^(-1) LBP)、si-NC组(转染20μmol·L^(-1) si-NC后给予55.5 mmol·L^(-1)葡萄糖)和si-NLRP3组(转染20μmol·L^(-1) si-NLRP3后给予55.5 mmol·L^(-1)葡萄糖);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HRMEC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RMEC细胞焦亡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HRMEC中NLRP3、Caspase-1、核因子(NF)-κB、Gasdermin-D(GSDM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MEC焦亡相关NLRP3、Caspase-1、NF-κB、GSDMD、VEGF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组HRMEC细胞上清液中细胞焦亡下游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HRMEC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焦亡率升高,NLRP3、Caspase-1、NF-κB、GSDMD、VEGF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si-NLRP3组中HRMEC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焦亡率降低,NLRP3、Caspase-1、NF-κB、GSDMD、VEGF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si-NC组的细胞增殖率,细胞焦亡率,NLRP3、Caspase-1、NF-κB、GSDMD、VEGF蛋白和mRNA以及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LBP中、高浓度组中HRMEC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焦亡率降低,NLRP3、Caspase-1、NF-κB、GSDMD、VEGF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除LBP低浓度组HRMEC细胞增殖率、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P>0.05),其余指标表现和LBP中、高浓度组一致。结论LBP对高糖诱导的HRM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焦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NLRP3炎症小体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尼平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苏杰 杨馥宇 +1 位作者 李猛 蒋利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Gen)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VECs)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5、10、20、40、80 mg·L^(-1))Gen干预hRVECs 24 h,CCK-8检测Gen对hRVECs细胞增殖活...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Gen)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VECs)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5、10、20、40、80 mg·L^(-1))Gen干预hRVECs 24 h,CCK-8检测Gen对hRVEC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将hRVECs分为对照组,高糖(25 mmol·L^(-1))组,Gen低、中、高浓度(5、10、20 mg·L^(-1))组,贝伐珠单抗(BEV,250μg·L^(-1))组和Gen高浓度+BEV(250μg·L^(-1))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可溶性VEGF受体-1(s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mg·L^(-1)Gen比较,1、5、10、20、40、80 mg·L^(-1)Gen对hRVECs增殖活性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RVECs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均为P<0.05),细胞环形管状结构增多,VEGF-A、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sFl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Gen各浓度组和BEV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均减弱(均为P<0.05),细胞环状结构减少,VEGF-A、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sFlt-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Gen高浓度组比较,Gen高浓度+BEV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减弱(P<0.05),细胞环状结构减少,VEGF-A、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sFl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Gen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RVECs增殖、迁移与血管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sFlt-1轴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苷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VEGF受体-1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及其对细胞迁移和血管化的调控
17
作者 王雅文 刘娜 +1 位作者 王元非 吴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探究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培养脂肪干细胞收集的条件培养基对创面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迁移以及血管化的调控作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光焊技术制备了大、中、小3种不同尺寸的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并将其与脂肪干细胞共培... 为探究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培养脂肪干细胞收集的条件培养基对创面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迁移以及血管化的调控作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光焊技术制备了大、中、小3种不同尺寸的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并将其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提取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码相机和红外热像仪观察网格支架的微观、宏观结构和焊接温度,并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和体外成血管实验评价3种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行为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3种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微观形貌一致,纳米纤维纱线直径为(257.69±36.87)μm,焊接温度为(39.83±3.07)℃;通过支架提取的条件培养基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化,其中通过小网格支架提取的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通过小网格和中网格支架提取的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材料 静电纺丝 创面修复 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脂肪干细胞 细胞迁移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衰老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蔡梦霞 魏婷婷 +1 位作者 朱凌鹏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A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与干性AMD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干性AM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 溶酶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构建HGFs和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
19
作者 李俊俊 王雯 +3 位作者 郭慧颖 袁长永 夏廷旭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HUVECs。构建HGFs和HUVECs二维共培养体系,将HGFs与HUVECs以不同比例(4∶1、1∶1、1∶4)共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形成情况。配制5%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30胶,构建HGFs和HUVECs三维共培养体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的形成情况。对HUVECs形成的血管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将HUVECs从三维共培养系统中分离出来,评估单独培养和共培养一定时间后HUVECs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以及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二维共培养时,当HGFs和HUVECs以比例1∶1共培养时血管网络形成的效果最佳。三维共培养时,HGFs可以促进HUVECs血管生成。HGFs和HUVECs共培养组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更好,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HUVECs单独三维培养组。结论:HGFs和HUVECs共培养能够引导和促进HUVECs出芽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成血管 组织工程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春烨 张乾勇 +4 位作者 易龙 金鑫 陈卡 吕静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凋亡的影响,并探讨bcl-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50、100、150、200μg/ml)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激光...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凋亡的影响,并探讨bcl-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50、100、150、200μg/ml)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oxLDL对bcl-2 mRNA、蛋白表达及在细胞内表达的影响。结果oxLDL对EA.hy926细胞形态有明显影响,并能明显抑制EA.hy926细胞增殖能力,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00μg/ml;不同浓度的oxLDL处理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oxLDL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内bcl-2 mRNA、蛋白表达及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结论bcl-2基因在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oxLDL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