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人SET8单抗的制备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
作者 王英南 吴建华 +3 位作者 吴忱思 张风宾 张瑞星 郭占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6,I0001-I0018,共25页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腹水采集的方式生产并纯化。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SET8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构建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体内评估SET8单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SET8单抗在50μg/mL和100μg/mL浓度下显著抑制Huh-7和Mahlavu肝癌细胞活力(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SET8单抗、紫杉醇及二者联合处理均显著提高Mahlavu细胞凋亡率,且联合组效果最佳(P<0.05)。同时,SET8单抗诱导Mahlav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期,减少G1期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单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显示,SET8单抗单独或联合紫杉醇均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联合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制备的人SET8单抗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在动物体内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SET8单抗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增强肝癌血管生成及华蟾素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红 陈诗雨 +5 位作者 陈敏 叶明君 陈淑君 吴阳培 李白坤 李庆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1-869,共9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华蟾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先筛选PLT与肝癌细胞的适宜共孵育比例,制备条件培养基,确定华蟾素(CBG)的半数抑制浓度;然后,设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常规培养基]、串扰组[EC+CM_HP(HUH7...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华蟾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先筛选PLT与肝癌细胞的适宜共孵育比例,制备条件培养基,确定华蟾素(CBG)的半数抑制浓度;然后,设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常规培养基]、串扰组[EC+CM_HP(HUH7与PLT串扰制备的条培)]、干预组(EC+CM_HP+CBG),采用划痕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出芽实验和ELISA实验分别评估EC的迁移力、成管力、出芽能力以及共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R2、p-VEGFR2的表达,并采用抑制剂进行了反向验证。建立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设Model组、Model+CBG组和Model+Apa组,通过Masson染色观察移植瘤的胶原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PLT∶HUH7=200时HUH7活力最强,HUH7与PLT串扰明显促进EC的增殖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串扰组的迁移、成管、生芽能力增强,干预组的低于串扰组(P<0.01)。串扰组上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的低于串扰组(P<0.01)。串扰组p-VEGFR2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而干预组的表达量较串扰组少(P<0.01)。Model组可见大片胶原纤维沉积,CBG干预显著降低移植瘤组织胶原纤维沉积。Model组的肝癌移植瘤组织存在CD31和CD34表达,CBG干预显著降低肝癌移植瘤组织CD31和CD34的表达(P<0.01)。结论:PLT能增强肝癌的血管生成,CBG可能经由VEGF/VEGFR2通路抑制其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生成 血小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华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C1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慧娟 徐振华 何东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1 (APOC1)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患者癌组织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不...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1 (APOC1)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患者癌组织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不同肝癌细胞中APOC1mRNA表达水平,筛选APOC1低表达的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pcDNA3.1-APOC1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过表达APOC1 (APOC1过表达组),以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采用MTS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增殖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2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激酶B (AKT)、磷酸化AKT (p-AKT)、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活化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患者癌组织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并且APOC1 mRNA低表达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RT-q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最低,选取该细胞作为后续研究对象。与对照组比较,APOC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 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APOC1过表达组细胞中p-ERK、 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POC1高表达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ERK、p-AKT、Bcl-2蛋白表达和促进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C1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人肝癌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5/CXCR2/VEGF通路在HBV相关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冉小柯 刘旭东 +5 位作者 谭伟强 庞华珍 袁媛 娄鑫凤 吴铁雄 潘兆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3-1130,共8页
目的:探讨CXCL5/CXCR2/VEGF通路在HBV相关肝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入院的10例HBV-DNA阳性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5例肝细胞癌(HCC)和5例肝硬化(LC)],用高通量... 目的:探讨CXCL5/CXCR2/VEGF通路在HBV相关肝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入院的10例HBV-DNA阳性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5例肝细胞癌(HCC)和5例肝硬化(LC)],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mRNA,用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信号通路。常规培养HCC细胞HepG2,用转染试剂将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XCL5)过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中,分为对照组,空载组,250 ng/mL和520 ng/mL CXCL5过表达质粒组。用CCK-8法、ELISA、血管生成实验、qPCR法、WB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过表达CXCL5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VEGF分泌、成管能力、CXCL5、CXCR2、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RNA测序结果显示,HCC和LC患者外周血中m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mRNA的相关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发育过程的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细胞外区域的组成和信号受体结合。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与癌症作用机制相关的通路、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相关作用的通路、钙相关信号通路。过表达CXCL5可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VEGF的分泌(P<0.05)、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成管能力(P<0.05)、CXCL5、CXCR2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以及增强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论:CXCL5可能通过CXCL5/CXCR2/VEGF轴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HUVEC的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血管生成 HEPG2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脉冲电场发生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米彦 莫登斌 +4 位作者 姚陈果 李成祥 孙才新 唐丽灵 刘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8-372,共5页
为了研究ns脉冲电场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效应,结合开关电源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研制了一套多参数大范围独立可调的ns脉冲电场发生器。该发生器由高压直流电源、脉冲形成电路和辅助电路3部分组成,输出的脉冲幅值0~1.2kV内连续可调,重复频... 为了研究ns脉冲电场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效应,结合开关电源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研制了一套多参数大范围独立可调的ns脉冲电场发生器。该发生器由高压直流电源、脉冲形成电路和辅助电路3部分组成,输出的脉冲幅值0~1.2kV内连续可调,重复频率1Hz~10kHz内连续可调,脉冲宽度分100、200、600和1000ns4级可调,脉冲个数可以任意预置,上升时间<30ns,并具有显示和保护功能。实验室调试和医学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发生器调节方便、性能稳定,能够有效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为ns脉冲电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和阈值参数选择规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电场 发生器 工作原理 应用 人肝癌细胞 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肝再生增强因子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潘桃 刘杞 +3 位作者 孙航 王娜 石小枫 李小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体外活化的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增殖、分化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LR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分离...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体外活化的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增殖、分化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LR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nA刺激组(ConA组)和人ALR(hALR)干预组(ConA+hALR组)。ConA组和ConA+hALR组分别给予ConA(5μg/mL)和hALR(30μg/mL)处理,对照组不处理。各组作用60 h后,2-对磺酸基苯基-3-(4,5-二甲基噻唑)-5-(3-羧甲氧基苯基)-二氢四唑嗡盐[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 salt,MTS]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和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各组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浓度。结果 hALR能明显抑制ConA活化的PBMCs的增殖(P<0.01);与ConA组和Control组相比,hALR能显著增加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P<0.01)和FoxP3 mRNA的表达(P<0.01),并且hALR能够解除ConA引起的Treg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P<0.01)。此外,与ConA组和Control组相比,ConA+hALR组上清中TGF-β1和IL-10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hALR可以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促进TGF-β1和IL-10的产生,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中抗肿瘤物质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凯 张文明 +2 位作者 喻凯 刘健 王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5-1879,共5页
从白头翁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以人肝癌SNU-387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各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获得活性较高的物质。运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 从白头翁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以人肝癌SNU-387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各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获得活性较高的物质。运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BTW10和BTW11对SNU-387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它们对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白头翁皂苷(BTW)类物质多数有抑瘤活性。其中BTW10和BTW11活性较高,IC_(50)分别为1.633μg/m L与3.104μg/m L;均能促进SNU-387细胞凋亡,促进Bax和抑制Bcl-2的表达。BTW10和BTW11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与其促进Bax和抑制Bcl-2的表达,破坏线粒体通透性,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人肝癌细胞 细胞凋亡 MTR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肝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力超 李树婷 +5 位作者 遇珑 孙立新 韩璐璐 刘彤 杨治华 冉宇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功能以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基本实验材料。方法:体外将人肝窦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进行共培养21轮,采用Transwell法、明胶酶谱分析、CCK-8法、集...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功能以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基本实验材料。方法:体外将人肝窦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进行共培养21轮,采用Transwell法、明胶酶谱分析、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后结肠癌细胞SW1116P21体外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采用皮下成瘤实验以及实验性肝转移实验检测SW1116P21皮下成瘤以及肝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相关分子的改变。结果:共培养后的结肠癌细胞SW1116P21的细胞间界限明显。侵袭检测发现,SW1116P21细胞的侵袭能力较SW1116亲本细胞提高了2倍;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发现,SW116P21分泌MMP-2/9的能力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皮下成瘤实验发现,SW1116P21皮下成瘤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性肝转移发现,SW1116P21肝转移能力显著高于SW111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Wlll6P2l细胞表达E-cadherin显著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结论:结肠癌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瘤细胞侵袭、增殖、克隆形成以及体内细胞生长,更易发生肝转移,这种影响是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结肠癌细胞发生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窦内皮 共培养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林秀峰 俞惠新 +3 位作者 谭成 陈波 王铁生 王博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0-51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多种骨病的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可减少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发生,抑制和减少肿瘤在骨上的发展及负累,但对同样易于发生骨转移的肺癌的作用尚缺少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几种双膦酸盐(阿仑...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多种骨病的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可减少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发生,抑制和减少肿瘤在骨上的发展及负累,但对同样易于发生骨转移的肺癌的作用尚缺少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几种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埃本膦酸钠、亚甲基二膦酸钠及因卡膦酸二钠)对不同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验证这种抑制作用的广泛性或者选择性。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双膦酸盐药物对肺癌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双膦酸盐药物作用72h后,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亚甲基二膦酸钠的抑制效果很小,埃本膦酸钠及因卡膦酸二钠的作用介于亚甲基二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之间。不同的双膦酸盐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亚甲基二膦酸钠、埃本膦酸钠及因卡膦酸二钠均表现出低毒性,而阿仑膦酸钠的毒性显著。不同的肺癌细胞对双膦酸盐的敏感性也有明显差异,H446及SPCA1相对较为耐受,而H460及A549则较为敏感。结论双膦酸盐药物对肺癌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且这种作用与药物种类、浓度和肺癌细胞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肺癌细胞 人正常肝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致人正常肝细胞蛋白质组电泳图谱的改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放 左雅慧 +3 位作者 王小莉 郭华平 李建国 王仲文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5-389,421,共6页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0.5和2Gyγ射线照射后4小时人正常肝细胞的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5Gy处理组中,照射后4h差异蛋白点数为14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67个,表达下调的蛋白79个;2Gy处理组中,照射后4...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0.5和2Gyγ射线照射后4小时人正常肝细胞的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5Gy处理组中,照射后4h差异蛋白点数为14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67个,表达下调的蛋白79个;2Gy处理组中,照射后4h差异蛋白点数为127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8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44个。0.5Gy和2Gy处理组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数5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39个,表达下调的17个。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有热休克蛋白、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以及核磷蛋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人肝细胞 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肝、肾的毒性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韦敏 刘丽敏 +1 位作者 李丹妮 刘华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对人胚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293的毒性作用,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氯化两面针碱引起的肝、肾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肾细胞的毒性,及加入aFGF后...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对人胚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293的毒性作用,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氯化两面针碱引起的肝、肾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肾细胞的毒性,及加入aFGF后对肝、肾细胞的IC50值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SOD、MDA、LDH值。结果:aFGF可明显提高人胚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293的IC50值。aFGF保护组与氯化两面针碱损伤组的SOD、MDA和LDH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胚肝细胞L-02和人胚肾细胞293有一定毒性,加入aFGF后,可明显减轻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胚肝细胞L-02和人胚肾细胞293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人胚肝细胞L-02 人胚肾细胞293 毒性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改善胰岛素抵抗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及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婷婷 高丽昌 +5 位作者 唐禄 张健 李富勇 李海燕 王晓杰 李校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肝细胞(HL-7702)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HL-7702细胞,利用高浓度胰岛素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IR模型。GOD-PO... 目的建立正常人肝细胞(HL-7702)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HL-7702细胞,利用高浓度胰岛素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IR模型。GOD-POD试剂盒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Western blot检测GLUT1和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结果 FGF-21促进HL-770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且呈剂量依赖性,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提高葡萄糖消耗量。在随后IR模型实验中,FGF-21改善IR模型细胞葡萄糖消耗量。FGF-21作用24 h,GLUT1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ERK1/2的含量增强。当加入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FGF-21促ERK1/2的磷酸化作用被抑制。IR模型中,FGF-21仍能提高p-ERK1/2的含量。结论 FGF-21促进HL-770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改善IR HL-770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ERK1/2磷酸化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21 肝细胞 地塞米松 胰岛素抵抗 GLUT1 ERK1/2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莪棱舌草Ⅰ号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瑾峰 王喆 +2 位作者 马小蕊 林自威 付桂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细胞凋亡 ,运用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以及用Westernblot ting分析研究抗癌药莪棱舌草Ⅰ号对人肝癌细胞 (772 1细胞 )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药物能够诱导 772 1细胞发生凋亡 ,凋亡率可达 4 0...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细胞凋亡 ,运用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以及用Westernblot ting分析研究抗癌药莪棱舌草Ⅰ号对人肝癌细胞 (772 1细胞 )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药物能够诱导 772 1细胞发生凋亡 ,凋亡率可达 4 0 % ;药物作用可以使细胞中凋亡抑制基因bc1 2表达减少 ,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莪棱舌草Ⅰ号 肝癌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光度术 免疫细胞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脉冲电场对体外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米彦 姚陈果 +3 位作者 李成祥 孙才新 唐丽灵 刘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3-748,共6页
为研究陡脉冲电场的诱导凋亡作用,以体外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实验对象,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降解片段化。实验发现,陡脉冲电场能有效(P<0.05)地使PS外... 为研究陡脉冲电场的诱导凋亡作用,以体外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实验对象,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降解片段化。实验发现,陡脉冲电场能有效(P<0.05)地使PS外翻,并且微秒级陡脉冲(μsSPEF)比纳秒级陡脉冲(nsSPEF)更有效(P<0.05);陡脉冲电场能使DNA降解片段化,且nsSPEF比μsSPEF更有效。实验结果表明,陡脉冲电场能有效诱导体外人肝癌细胞凋亡,其机理与陡脉冲电场非热效应及其频谱特性有关。μsSPEF主要作用于细胞膜,而可能通过外源性通路诱导细胞凋亡;nsSPEF主要作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等胞内细胞器,可能通过内源性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结果为陡脉冲电场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和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脉冲电场 人肝癌细胞 凋亡 磷脂酰丝氨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CCl_4诱导的小鼠损伤肝HGF、SIRT-1、α-SMA及P^(27k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丛姗 白立恒 +2 位作者 李岩 宋瑾 曹贵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2-300,共9页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性治疗提供新来源,是病变组织器官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但目前关于h AMSCs对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从羊膜组织中...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性治疗提供新来源,是病变组织器官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但目前关于h AMSCs对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从羊膜组织中分离、纯化了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表面标记波形丝蛋白(vimentin)和阶段特异表达抗原4(SSEA-4)均呈阳性.h AMSCs表达CD29、CD49d、CD73表面抗原,但不表达骨髓间充质表面抗原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揭示,h AMSCs移植后可提高受损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周期性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的表达.因为上述蛋白质分子涉及肝细胞增殖、再生、凋亡调节,抑或肝纤维化过程,因此h AMSCs移植后所引起的上述分子表达变化可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有丝分裂,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调控肝再生、损伤修复信号通路(机制)及预防肝纤维化提供了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四氯化碳(CCL_4)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种蔬菜抑制肝癌HepG2和结肠腺癌Caco-2细胞增殖活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红霞 刘仁斌 +1 位作者 孙海燕 刘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5-1001,共7页
为明确36种中国主要消费蔬菜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和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增殖活性,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确定了蔬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采用亚甲基蓝法确定了其抗Hep G2和Caco-2细胞增殖的活性,分析了总酚含... 为明确36种中国主要消费蔬菜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和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增殖活性,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确定了蔬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采用亚甲基蓝法确定了其抗Hep G2和Caco-2细胞增殖的活性,分析了总酚含量与抗Hep G2和Caco-2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6种蔬菜每百克中没食子酸当量:芥蓝(973.09±31.29)μmol/hg,莲藕(920.55±29.00)μmol/hg,它们的总酚含量最高;丝瓜(44.94±4.16)μmol/hg,其总酚含量最低。在可测出抗增殖EC50值的蔬菜中,韭菜(15.96±0.88)mg/m L和蒜苔(17.54±0.03)mg/m L,它们的抗Hep G2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上海青(390.52±17.63)mg/m L和空心菜(394.25±11.89)mg/m L,它们的活性最弱。韭菜抗Caco-2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为(21.08±1.67)mg/m L;青尖椒的活性最弱,为(390.17±4.78)mg/m L。这些蔬菜的抗Hep G2和Caco-2细胞增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R2=0.027 1,p>0.05;R2=0.151 3,p>0.05),表明蔬菜的抗肿瘤活性不能单从其多酚含量的高低来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多酚 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 人肝癌HEPG2细胞 抗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素抗老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淑兰 王宜 +3 位作者 李淑连 何为惠 吴胜东 马兴元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542-544,共3页
本实验以体内、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药用植物红景天提取物—红景天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和大鼠肝脏的影响,观察了红景天素对2BS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肝脏细胞形态和组化改变和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 本实验以体内、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药用植物红景天提取物—红景天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和大鼠肝脏的影响,观察了红景天素对2BS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肝脏细胞形态和组化改变和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与肝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实验结果是红景天素能促进2BS细胞生长和增殖,降低大鼠肝组织LPO及肝细胞内脂褐素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ACPase)。结果证明红景天素有延缓细胞老化抗退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素 大鼠 抗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对人胚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姝 李大鸣 +4 位作者 李云蕊 王春花 何宁 刘英华 张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为初步探讨富勒烯(C60)对人体细胞的潜在危害,以人胚肝细胞(L-02)为研究对象,研究富勒烯暴露对人胚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人胚肝细胞暴露于0、1.25、2.50、5.00、10.00、20.00和40.00μg.mL-1富勒烯悬液24h后,检测细胞内CAT活性和MDA与ROS... 为初步探讨富勒烯(C60)对人体细胞的潜在危害,以人胚肝细胞(L-02)为研究对象,研究富勒烯暴露对人胚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人胚肝细胞暴露于0、1.25、2.50、5.00、10.00、20.00和40.00μg.mL-1富勒烯悬液24h后,检测细胞内CAT活性和MDA与ROS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D蛋白在富勒烯暴露后细胞内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富勒烯对人胚肝细胞内SOD、GSH-Px和CA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细胞内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20.00和40.00μg.mL-1富勒烯暴露组细胞内MDA含量以及10.00μg.mL-1组细胞内ROS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富勒烯含量的增加,细胞内SOD蛋白表达减少且分布不均。同时,富勒烯降低细胞内GSH-Px和CAT蛋白的表达。综合实验结果推测富勒烯引起人胚肝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SOD、GSH-Px和CAT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C60) 人胚肝细胞(L-02)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沿航 李玉林 +4 位作者 李艳茹 吴珊 全成实 王芯蕊 张丽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研究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胶原酶消化、重力沉降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人胎肝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评估。所获得的... 研究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胶原酶消化、重力沉降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人胎肝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评估。所获得的原代细胞共传8代,细胞呈小梭形或三角形,体积较小,胞核较大,而胞浆较少;第4代细胞中进入生长期的细胞约占88.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胞质中ALB、CK19染色阳性。人胎肝中存在具有肝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它们可能会成为细胞移植及肝移植良好的细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肝干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项颖 秦波 田小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95-249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GM-CSF、TNF-α及IL-4等诱导该患者PBMC产生的DCs。用IFN-γ、IL-2和人CD3单克隆抗体(human CD3 monoclonal antibody,hCD3mAb)等诱导该PBMC的悬浮细胞产生CIK细胞。用Transwell培养小室将DC-CIK细胞与HEPG2细胞在同一培养体系内经该小室膜分隔培养24、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该HEPG2细胞的周期;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其凋亡。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DC-CIK细胞可明显影响人HEPG2细胞生长周期,两者共培养,可将HEPG2细胞系阻滞于G1期。DC-CIK细胞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与对照相比,其凋亡诱导率差异显著(P<0.01)。基因与蛋白水平检测表明,DC-CIK细胞可致HEPG2细胞系的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肝癌患者DC-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系的生长,显著诱导该细胞凋亡,且该凋亡诱导具"时间-依赖"与"细胞数量-依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肝癌HEPG2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