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idence of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 on the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 被引量:1
1
作者 V.Piscopo A.Scamardella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1年第3期477-490,共14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combined with random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by the incremental-iterative method.After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state of art,the local ultima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combined with random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by the incremental-iterative method.After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state of art,the local ultimate strength of pitted plating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is preliminarily outlined and subsequently a closed-form design formula is endorsed in the Rule incremental-iterative method,to account for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 in the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 check.The ISSC bulk carrier is assumed as reference ship in a benchmark study,devote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cremental-iterative method,b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a set of FE simulations,performed by Ansys Mechanical APDL.Four reference cases,with different locations of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are investigated focusing on nine combinations of pitting and corrosion intensity degrees.Finally,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combined with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and the relevant values,complying with the Rule net scantling approach,is performed.Based on current results,the modified incremental-iterative method allows efficiently assessing the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combined with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so revealing useful both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new vessels and in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ged 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ll girder ultimate strength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 Ultimate strength of pitted platings Modified incremental-iterative method Non-linear FE analysis Benchmark study ISSC bulk carr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综述
2
作者 赵南 敖雷 +3 位作者 汪高飞 李傅友 李飞 刘斌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首先阐述了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塑性累积特性,并重点介绍了仿真分析中常用的材料本构关系。然后从仿真和试验2个层面介绍了循环载荷作用下完整结构极限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接着分析了裂纹损伤对循环载荷中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阐明了... 首先阐述了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塑性累积特性,并重点介绍了仿真分析中常用的材料本构关系。然后从仿真和试验2个层面介绍了循环载荷作用下完整结构极限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接着分析了裂纹损伤对循环载荷中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阐明了裂纹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最后,总结讨论了循环载荷下损伤结构剩余强度评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循环载荷 极限强度 塑性累积 棘轮效应 裂纹损伤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骑冰事故下船体梁结构强度特征分析
3
作者 陈富康 杨骏 +2 位作者 袁昱超 薛鸿祥 唐文勇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针对船体梁与冰层相互作用后的结构强度变化问题,提出骑冰工况下船体梁结构强度分析方法,揭示相应的结构强度特征。[方法]首先,建立船体梁结构强度分析模型,并根据各分段属性建立对应的船体梁载荷分析模型;然后,在载荷分析模型中... [目的]针对船体梁与冰层相互作用后的结构强度变化问题,提出骑冰工况下船体梁结构强度分析方法,揭示相应的结构强度特征。[方法]首先,建立船体梁结构强度分析模型,并根据各分段属性建立对应的船体梁载荷分析模型;然后,在载荷分析模型中求解得到骑冰工况的浮力分布并代入结构强度分析模型中,以考虑骑冰带来的浮力变化;最后,施加重力及冰层支反力,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并分析抬升位置和抬升高度对船体梁浮力、剪力、弯矩以及局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当船首抬升高度变化时,船体梁存在浮力与剪力不随抬升高度变化的点,该点分别位于船体梁后半段以及船中;当抬升位置位于球鼻艏时,该部位的舷侧外板更接近于垂直,不利于抵抗冰层支反力,导致高应力面积相对较大,更危险。[结论]采用所提方法能够计算船体梁结构在船首大幅度抬升情况下的结构响应,计算效率高,可初步判断危险骑冰工况下船体梁的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冰碰撞 极端载荷 船体梁 结构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初始缺陷对船体梁极限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崔虎威 胡润文 +1 位作者 陈泽民 黄路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6,共9页
[目的]旨在更准确地评估船体梁的总纵极限强度并获取其崩溃失效过程。[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双底散货船船体梁进行细致建模,充分考虑轻微、平均、严重这3种水平焊接初始变形与平均水平焊接残余应力对中拱、中垂弯矩下... [目的]旨在更准确地评估船体梁的总纵极限强度并获取其崩溃失效过程。[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双底散货船船体梁进行细致建模,充分考虑轻微、平均、严重这3种水平焊接初始变形与平均水平焊接残余应力对中拱、中垂弯矩下船体梁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焊接初始变形幅值的增加,船体梁的极限强度与抗弯刚度逐步减小;严重水平的焊接初始变形使得某双底散货船船体梁极限强度最高下降了14.25%;在焊接残余应力的单独影响下,某双底散货船船体梁极限强度最高下降了8.22%;焊接初始变形与残余应力对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综合影响并非两种初始缺陷单独影响的线性叠加。[结论]在船体梁极限强度研究中,有必要更仔细考虑焊接初始变形与残余应力对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结构分析 极限强度 焊接初始变形 焊接残余应力 有限元法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舰船总纵强度计算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福花 王维 +1 位作者 朱胜昌 顾学康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9,共12页
由于现有国内水面舰船设计规范仅适用于船长160m 以下的舰船,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型舰船的总纵强度,本文对一船长约200m 的目标舰按照《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CCS)与基于《舰船通用规范》(G JB)基础上的建议标准以及全船有... 由于现有国内水面舰船设计规范仅适用于船长160m 以下的舰船,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型舰船的总纵强度,本文对一船长约200m 的目标舰按照《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CCS)与基于《舰船通用规范》(G JB)基础上的建议标准以及全船有限元直接计算这三种方法作了计算与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大型舰船的总纵强度研究与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总纵强度 船舶结构 船舶设计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的简化计算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平 石城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9-592,共4页
基于 Rahman算法 ,得到船体梁或箱型梁截面加筋板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根据渐进崩溃破坏法 ,求得船体梁的极限弯距 .编写了 FORTRA N90计算程序 ,并对 Nishihara模型进行数值分析 ,分别得到屈服应力和板厚对加筋板单元极限强度以及... 基于 Rahman算法 ,得到船体梁或箱型梁截面加筋板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根据渐进崩溃破坏法 ,求得船体梁的极限弯距 .编写了 FORTRA N90计算程序 ,并对 Nishihara模型进行数值分析 ,分别得到屈服应力和板厚对加筋板单元极限强度以及整个模型截面极限弯矩的影响曲线 ,然后对某大型散货船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极限强度 加筋板 散货船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式算法的船体梁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政杰 赵南 +1 位作者 司海龙 虞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5,共5页
通常,在船体梁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一般采用隐式算法,但相比显式算法,其收敛性较差且计算效率不高。为此本文介绍显式算法与隐式算法的区别,并采用2种算法对Nishihara箱型梁的极限强度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显式算... 通常,在船体梁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一般采用隐式算法,但相比显式算法,其收敛性较差且计算效率不高。为此本文介绍显式算法与隐式算法的区别,并采用2种算法对Nishihara箱型梁的极限强度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显式算法,本文对Dow试验模型的极限强度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可以用于船体梁极限强度分析,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算法 船体梁 极限强度 非线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重载甲板驳船船体极限强度的试验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平 王海涛 石城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9-802,共4页
以 8 0 0 t级内河重载甲板驳船体梁为对象 ,进行了总纵极限强度试验与理论分析 .介绍了模型设计的相似分析及极限强度试验 ,得出了相应的载荷 -应变和载荷 -挠度关系 ,确定了该甲板驳相似模型的极限强度的实验值 .应用逐步崩溃法进行了... 以 8 0 0 t级内河重载甲板驳船体梁为对象 ,进行了总纵极限强度试验与理论分析 .介绍了模型设计的相似分析及极限强度试验 ,得出了相应的载荷 -应变和载荷 -挠度关系 ,确定了该甲板驳相似模型的极限强度的实验值 .应用逐步崩溃法进行了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的理论分析 ,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通过程序计算 ,得出了与试验值较为一致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极限强度 模型试验 相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砰击弯矩下船体梁动态极限强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劲松 李飞 +2 位作者 赵南 蒋彩霞 刘俊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29,共6页
砰击载荷作用下船体梁动态响应特性需要考虑船体钢质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惯性效应和应力波效应等,其与静态破坏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别。目前,船体梁静态极限强度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动态极限强度作为评估船体梁在砰击载荷作用下安全性能... 砰击载荷作用下船体梁动态响应特性需要考虑船体钢质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惯性效应和应力波效应等,其与静态破坏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别。目前,船体梁静态极限强度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动态极限强度作为评估船体梁在砰击载荷作用下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此展开研究的学者很少。因此,对砰击载荷作用下船体梁动态极限强度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动力显示方法获得静态载荷作用下船体梁弯矩-转角曲线、静态极限强度(M_(u))和静态极限转角(R_(y0)),将静态极限转角作为评估砰击动载荷作用下船体梁动态极限强度的基准,讨论了砰击载荷持续时间、砰击冲量和砰击载荷幅值对船体梁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砰击载荷 船体梁 极限强度 极限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体极限强度和碰撞剩余强度的HCSR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雷 万正权 +1 位作者 黄进浩 刘俊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2013版HCSR对极限强度和船体梁载荷计算的诸多安全系数和公式做出了新的修正。第五章船体梁强度新增加针对船体梁剩余强度的计算和校核。本文基于Smith法,根据2013版HCSR中船体梁载荷计算公式和极限强度计算流程的规定,考虑材料屈服、... 2013版HCSR对极限强度和船体梁载荷计算的诸多安全系数和公式做出了新的修正。第五章船体梁强度新增加针对船体梁剩余强度的计算和校核。本文基于Smith法,根据2013版HCSR中船体梁载荷计算公式和极限强度计算流程的规定,考虑材料屈服、结构单元屈曲及后屈曲的特性,应用Fortran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程序,以某76 000 t散货船为例,对完整船体的极限强度进行计算,对碰撞状态下破损船体的剩余强度进行计算并校核承载能力。通过对比ABS和DNV规范中的碰撞模型,2013版HCSR指定的剩余强度校核公式及船体梁载荷计算公式中选取的校核公式更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共同结构规范 碰撞 极限强度 剩余强度 船体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整船体极限强度和搁浅剩余强度的协调共同结构规范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雷 黄进浩 +1 位作者 陈鹏 万正权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4,共8页
文章基于Smith法,根据国际船级社协会发布的2013版协调共同结构规范(HCSR)中破损模型、失效模式和载荷模型,考虑材料屈服、结构单元屈曲及后屈曲的特性,应用FORTRAN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程序,以某76000吨散货船为算例,对完... 文章基于Smith法,根据国际船级社协会发布的2013版协调共同结构规范(HCSR)中破损模型、失效模式和载荷模型,考虑材料屈服、结构单元屈曲及后屈曲的特性,应用FORTRAN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程序,以某76000吨散货船为算例,对完整船体的极限强度进行计算,对搁浅状态下破损船体的剩余强度进行计算并校核承载能力。通过在中拱和中垂工况下与其他规范的对比验证,2013版HCSR指定的剩余强度校核公式及船体梁载荷计算公式中选取的安全系数要求更高,校核更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共同结构规范 极限强度 剩余强度 搁浅 船体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梁与加筋板极限强度可靠性设计(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向东 崔维成 《船舶力学》 EI 2001年第3期48-58,共11页
本文应用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分别以船体梁和船体纵向加筋板极限承载能力为失效模式 ,对船体结构进行了安全评估和可靠性设计。应用所开发的新的改进可靠性计算方法 ,计算了基本物理量的不确定性对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函数统计特征的影响 ... 本文应用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分别以船体梁和船体纵向加筋板极限承载能力为失效模式 ,对船体结构进行了安全评估和可靠性设计。应用所开发的新的改进可靠性计算方法 ,计算了基本物理量的不确定性对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函数统计特征的影响 ,同时结合所开发的用于直接估算船体梁和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工程实用计算方法 ,确定出不同船体结构的失效概率和设计目标安全指数 ,推导了局部安全因子 ,可以进行船体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与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加筋板 极限强度 可靠性设计 船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货船隔舱重载下极限强度简易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志勇 田中智行 +1 位作者 藤久保昌彦 矢尾哲也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9-857,共9页
散货船在装载矿石等重货时,通常只装载在奇数货舱内,这就是所谓的隔舱重载工况。在这种工况下,中间舱的双层底结构除受到总纵弯曲作用外,还会受到邻舱重货引起的局部弯曲作用,而且该局部弯曲的作用会降低中拱状态下船体梁的极限强度。... 散货船在装载矿石等重货时,通常只装载在奇数货舱内,这就是所谓的隔舱重载工况。在这种工况下,中间舱的双层底结构除受到总纵弯曲作用外,还会受到邻舱重货引起的局部弯曲作用,而且该局部弯曲的作用会降低中拱状态下船体梁的极限强度。文章提出了一种简易计算方法,顶边舱结构和底边舱结构可以看作两根梁,双层底结构可视作正交异性板,运用双梁理论和正交异性板理论可推导出局部弯曲的影响。然后,考虑该局部弯曲的作用,用Smith法计算船体梁的极限强度。最后,将文中方法计算的结果与FEM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梁理论 船体梁极限强度 散货船 崩溃分析系统 隔舱重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结构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晓俐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针对船舶总纵极限强度极限状态方程不能以显式表达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响应面与映射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船舶总纵强度可靠性分析,指出相关随机变量在正态化前后相关系数的差异应予以考虑,并应用于实际船舶的计算,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船舶 极限强度 可靠性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船船体极限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双元 吴卫国 甘进 《中国舰船研究》 2008年第6期30-33,共4页
分别运用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的通用软件MSC/Marc以及基于逐步破坏法的自编程序SUS对1艘液化天然气(LNG)船的船体极限强度进行分析。探讨了LNG船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并将两种方法对该船的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分别运用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的通用软件MSC/Marc以及基于逐步破坏法的自编程序SUS对1艘液化天然气(LNG)船的船体极限强度进行分析。探讨了LNG船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并将两种方法对该船的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SC/Marc程序对LNG船进行船体极限强度分析的结果与简化方法(SUS)的结果相近,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Marc 船体梁 有限元 逐步破坏法 极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非接触爆炸下船体爆炸弯矩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广明 陈炜 +1 位作者 吴敌 李正国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能引起船体强烈的总纵弯曲运动,威胁船体总纵强度。采用详细的有限元建模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计算虽然可以获得船体爆炸弯矩,进而计算船体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船体总纵强度,但该方法工作量较大且较为复杂。为... [目的]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能引起船体强烈的总纵弯曲运动,威胁船体总纵强度。采用详细的有限元建模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计算虽然可以获得船体爆炸弯矩,进而计算船体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船体总纵强度,但该方法工作量较大且较为复杂。为此,[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梁模型的船体水下非接触爆炸弯矩简化计算方法,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船体详细有限元模型和船体梁简化模型,并分别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工况下危险剖面的爆炸弯矩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船体梁简化模型不仅建模简单,而且爆炸弯矩计算精度良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为水下非接触爆炸下船体爆炸弯矩的快速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水下非接触爆炸 总纵强度 爆炸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梁的极限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平 马志敏 《船海工程》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沿用Cadewell直接计算极限强度的方法 ,基于有限元的计算思想 ,将结构离散化为由横向构件和垂向构件所组成的结构 ,然后利用船体梁在破损时的应力分布 ,精确计算了船体梁的极限强度 ,并对加筋板受压时可能出现的 5种屈曲形式作了分析 ,... 沿用Cadewell直接计算极限强度的方法 ,基于有限元的计算思想 ,将结构离散化为由横向构件和垂向构件所组成的结构 ,然后利用船体梁在破损时的应力分布 ,精确计算了船体梁的极限强度 ,并对加筋板受压时可能出现的 5种屈曲形式作了分析 ,给出了考虑这 5种屈曲模式的加筋板极限屈曲强度的公式 ;以某大型散货船为例 ,对船体的极限强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简便、可靠、实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船体梁 极限强度 计算方法 应力分布 加筋板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版共同结构规范对32万吨巨型油船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倩 邱吉廷 +1 位作者 顾俊 吴嘉蒙 《船舶》 2015年第B09期108-119,共12页
以32万吨巨型油船(VLCC)为例,通过描述性规定与直接强度计算,对比分析协调版共同规范与油船共同规范的差异,评估新规范对目前巨型油船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协调版共同结构规范(CSR-H) 巨型油船 船体梁强度 局部强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梁结构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聆玲 钟进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共3页
对于船体梁结构强度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分析结果精准度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显式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模拟箱型梁边界条件作为边界研究基础,根据船体梁结构受到载荷作用材料易变形性质,对不同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情况展开分析... 对于船体梁结构强度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分析结果精准度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显式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模拟箱型梁边界条件作为边界研究基础,根据船体梁结构受到载荷作用材料易变形性质,对不同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情况展开分析,获取边界条件是自由支持的特征信息。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模拟静力加载过程,并使用显式算法进行求解。在时间上显式船体梁结构前推速度和位移,添加100 N集中力作为参考载荷,引入一阶屈曲模态作为初始扰动,进行非线性极限强度分析,由此获取压杆所能承受最大临界值,完成对船体梁结构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知,该方法比传统方法分析结果精准度高,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结构强度 非线性 有限元 一阶屈曲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船试验的主船体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嘉骏 邵优华 +2 位作者 徐秋霞 王辉 汪雪良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8-1282,共5页
与模型的水池试验相比,风浪中实船的结构响应测试困难得多,尤其是高浪级很难遇到,中低浪级的实船试验结果如何用于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成为关注的焦点。文中基于多条船的中低浪级的实船试验结果,给出了比较强度和高浪级下船体应力的... 与模型的水池试验相比,风浪中实船的结构响应测试困难得多,尤其是高浪级很难遇到,中低浪级的实船试验结果如何用于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成为关注的焦点。文中基于多条船的中低浪级的实船试验结果,给出了比较强度和高浪级下船体应力的极值预报两种船体结构安全性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评估方法为新建船舶主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工程应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船体结构 安全性评估 实船试验 比较强度 极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