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夫强 祖元哲 +2 位作者 朱启洋 柳林 王海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种类、级配类型及拌和温度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影响作用不同;沥青膜在集料表面裹附得越均匀,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易性就越好,集料分布的离散性越小,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的压实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 拌和和易性 沥青膜厚度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 被引量:182
2
作者 黄晓明 赵永利 江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8-471,共4页
高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 ,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 ,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再生剂。以旧路改造工程为依托 ,对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大量的试验证明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与... 高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 ,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 ,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再生剂。以旧路改造工程为依托 ,对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大量的试验证明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与旧料的掺配率和再生剂的用量有很大关系。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混合料 再生剂 配合比 热拌再生 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拌和分散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涛 王真 +1 位作者 赵永利 黄晓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为了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分散性,保障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室内拌和筛分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拌和与筛分试验,研究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不同拌和时间,再生剂的加入对就... 为了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分散性,保障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室内拌和筛分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拌和与筛分试验,研究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不同拌和时间,再生剂的加入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旧料加热温度由110℃提高至120℃时,旧料的拌和分散性明显提高;当旧料的拌和时间由1 min延长至2 min时,旧料的拌和分散性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加入再生剂后,再生剂能够起到软化旧料的作用,从而改善旧料的拌和分散性.旧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以及再生剂的加入是影响旧料拌和分散性和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的3个关键因素.提高旧料的加热温度,延长旧料的拌和时间以及添加软化作用良好的再生剂均能够有效改善旧料的拌和分散性,提高就地热再生工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就地热再生 级配 拌和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滑降噪性能的沥青路面表面构造评价指标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德 韩森 +1 位作者 苏谦 韩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6-903,共8页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对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的影响机理,运用频谱分析法计算得到各级倍频程中心频率对应波长处的沥青混合料(HMA)表面构造水平;通过室内试验(二维表面构造测试法(2D-ITAM),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法(DFT)及室内轮胎...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对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的影响机理,运用频谱分析法计算得到各级倍频程中心频率对应波长处的沥青混合料(HMA)表面构造水平;通过室内试验(二维表面构造测试法(2D-ITAM),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法(DFT)及室内轮胎加速下滚噪声测试法),分析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表征指标和沥青混合料表面摩擦系数及轮胎/路面噪声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可以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宏观构造和短波段大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且与安装有ABS防抱死系统车辆在沥青混合料表面行驶时的抗滑性能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与轮胎/路面噪声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表面构造 图像处理 摩擦系数 轮胎/路面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全程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张宏超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不能反映混合料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水稳定性能 .针对这一缺陷 ,设计了一种新的全程评价方法 ,可以结合混合料老化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不同阶段的水稳定性能 。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能 全程评价 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季节 索智 +3 位作者 石越峰 许鹰 徐世法 奚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设计了RAP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0%的6种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四点梁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了RAP掺量、拌和方式对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疲劳... 设计了RAP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0%的6种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四点梁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了RAP掺量、拌和方式对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的关系不会随RAP掺量、拌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在双对数坐标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还发现了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累积耗散能与RAP掺量、拌和方式之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 RAP 拌和方式 耗散能法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周述光 王振军 王笑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结合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简要论述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EACPC)强度形成机理,认为EACPC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颗粒与乳化沥青颗粒构成的“密实-骨架”结构,强调水灰比(W/C)对其... 结合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简要论述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EACPC)强度形成机理,认为EACPC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颗粒与乳化沥青颗粒构成的“密实-骨架”结构,强调水灰比(W/C)对其强度的影响,总结EACPC具有较好耐久性的原因,认为EACPC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 热拌沥青混合料 乳化沥青混合料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郝培文 李洪祥 +1 位作者 崔鹰翔 徐金枝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37-3846,共10页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其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显著,目前我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并未考虑新旧沥青的融合问题。为探究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20%、30...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其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显著,目前我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并未考虑新旧沥青的融合问题。为探究新旧沥青融合程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20%、30%、40%、50%废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RAP)掺量下,对常规拌和方式及模拟新旧沥青100%融合拌和方式制备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反射开裂性能展开系统地对比研究,在建立两种拌制方式下路用性能差异与RAP掺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需要考虑融合程度的界限RAP掺量。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增大,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增强,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反射开裂性能降低;与常规拌和方式相比,新旧沥青100%融合条件下拌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抗反射开裂性能更优,高温性能较差;两种混合料之间高温性能差异、低温性能差异以及水稳定性差异随RAP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抗反射开裂性能差异无显著变化;以性能差异平均增长率所对应的RAP掺量为界限掺量,提出当RAP掺量大于30%时,热再生混合料设计中应考虑新旧沥青融合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常规拌和 新旧沥青100%融合 RAP掺量 性能影响 界限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AC20型混合料集料接触分布变异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英红 王锦河 +1 位作者 张宏 魏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为量化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集料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对总体分布... 为量化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集料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对总体分布规律,各档集料的接触对分布规律及单颗集料接触数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大于2.36 mm集料含量C>2.36,集料级配的细度指数FI和离析指数SI对样本接触对数量变异性的影响规律及这三个指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状况的量化分析,可将接触特征作为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参考因素,指导级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接触 数字图像 大样本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薛彦卿 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7-511,共5页
检测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沥青含量与矿料合成级配,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最佳沥青用量及配合比,并通过车辙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加以验证;采用MTS-810材料测试系统测试了该混合料15,20℃时不同RAP质量分数... 检测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沥青含量与矿料合成级配,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最佳沥青用量及配合比,并通过车辙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加以验证;采用MTS-810材料测试系统测试了该混合料15,20℃时不同RAP质量分数的抗压回弹模量,采用马歇尔试验仪测试了该混合料15℃不同RAP质量分数的劈裂强度,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系统(UTM)对该混合料进行了小梁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RAP质量分数的增加,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均有所提高,疲劳方程截距和斜率减小,抗疲劳性能下降;在进行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时,推荐该混合料在15,20℃的抗压回弹模量分别为1 850~2 250,1 250~1 550MPa,15℃的劈裂强度为2.0~2.6MPa;利用幂函数修正后的疲劳方程,可计算混合料不同RAP质量分数的容许拉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厂拌热再生 配合比设计 抗压回弹模量 劈裂强度 疲劳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拉伸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薛小刚 徐坤 +1 位作者 张争奇 王秉纲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7,共4页
采用间接拉伸试验,对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速率、不同沥青含量及不同级配下的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IDT)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和加载速率是影响试验结果的两个重要条件.通过将间接拉伸试验结果与车辙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 采用间接拉伸试验,对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速率、不同沥青含量及不同级配下的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IDT)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和加载速率是影响试验结果的两个重要条件.通过将间接拉伸试验结果与车辙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当试验温度为40℃和加载速率为50 mm/min时,混合料的IDT强度与车辙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可以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力学指标,建议在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高温性能 间接拉伸强度 动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何兆益 陈龙 +1 位作者 陈先勇 程永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1-875,914,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沥青路面回收料(RAP)中回收沥青的性能和集料级配;通过规划求解及马歇尔试验确定了AC-13型和AC-16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新添沥青用量,并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评...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沥青路面回收料(RAP)中回收沥青的性能和集料级配;通过规划求解及马歇尔试验确定了AC-13型和AC-16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新添沥青用量,并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测试了AC-16型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同温度、不同RAP掺量(质量分数)、老化前后及添加再生剂前后的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并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UTM对该混合料进行了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的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增大,单次冻融循环残留强度比略微增加,多次冻融循环残留强度比快速衰减,低温抗裂性变差;抗压回弹模量呈线性递增,劈裂强度在不同参数下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而疲劳寿命及其对应力的敏感度均呈下降趋势.最后,结合试验路段对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RAP掺量 动稳定度 残留强度比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车辙剂和SBS对热拌沥青混合料高温与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萍 孙国伟 +1 位作者 王伟 辛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135,共5页
车辙和开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采用外加剂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与低温性能是防治车辙和开裂的主要措施.本文在不同温度、不同含量抗车辙剂和SBS改性剂试验条件下,采用连续密级配(AC-13、AC-16)和间断级配(SMA-13、SMA-16)两类级配... 车辙和开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采用外加剂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与低温性能是防治车辙和开裂的主要措施.本文在不同温度、不同含量抗车辙剂和SBS改性剂试验条件下,采用连续密级配(AC-13、AC-16)和间断级配(SMA-13、SMA-16)两类级配进行高温车辙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对沥青混合料高温和低温性能的影响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中添加0.4%抗车辙剂或5%SBS改性剂时,其高温和低温稳定性表现最佳.其中,0.4%抗车辙剂在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变形能力方面优于5%SBS改性剂,而在改善低温抗裂性方面效果不及后者.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优于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拌沥青混合料 抗车辙剂 SBS改性剂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宋小峰 王大明 《森林工程》 201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对南京某高速公路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在回收沥青中加入适量的再生剂,并评价再生沥青的性能,发现回收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根据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掺量为30%)和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 对南京某高速公路铣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在回收沥青中加入适量的再生剂,并评价再生沥青的性能,发现回收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根据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掺量为30%)和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对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性能以及疲劳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30%RAP掺量下,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其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提高,但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有所下降;再生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改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 沥青混合料 RAP 再生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通用图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小刚 张争奇 +1 位作者 王秉纲 陈华鑫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为了使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在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将体积参数分为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通过对体积参数之间内在关系进行数学推导变形,将沥青混合料设计中通常使用的体积参数与沥青含量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转变成使用体... 为了使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在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将体积参数分为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通过对体积参数之间内在关系进行数学推导变形,将沥青混合料设计中通常使用的体积参数与沥青含量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转变成使用体积参数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适用于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体积参数通用图的实际应用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它可以从体积组成角度去解释压实机理与间接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控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体积参数 体积参数通用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拌和次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勇 汪海年 +1 位作者 季传军 尤占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2,共6页
采用3种不同的拌和次序(A,B,C)及2个标号(70~#,90~#)的沥青结合料成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旋转压实成型仪SGC分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成型过程中压实参数(CDI,CEI)的变化情况;采用汉堡车辙仪HWTD分析该混合料在轮碾过程中的蠕变斜率,... 采用3种不同的拌和次序(A,B,C)及2个标号(70~#,90~#)的沥青结合料成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旋转压实成型仪SGC分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成型过程中压实参数(CDI,CEI)的变化情况;采用汉堡车辙仪HWTD分析该混合料在轮碾过程中的蠕变斜率,据此评价拌和次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类拌和次序的CDI较A,C类增长14%~118%,其CEI降低20%~53%,拌和次序对压实参数存在显著的影响;B类拌和次序混合料的蠕变斜率相对较低,其高温性能相对良好;压实参数与蠕变斜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3种拌和次序下,70~#沥青再生混合料的蠕变斜率分别比90~#低37%,38%和37%,表明70~#沥青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均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拌和次序 高温性能 压实参数 蠕变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德 韩森 +1 位作者 苏谦 漆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9-606,共8页
为了在设计阶段评价和预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其分布特性,运用提出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二维图像测试方法,测试了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不同波长处的表面构造水平.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 为了在设计阶段评价和预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其分布特性,运用提出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二维图像测试方法,测试了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不同波长处的表面构造水平.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空隙率、集料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值增大;而随着沥青饱和度、集料级配分形维数,及截面上单位面积内集料方向角正弦值、集料规则度、集料间接触长度的增加,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值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预测模型,并通过试验检验了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其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表面构造 图像处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特性的集料设计参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德 韩森 苏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3-948,共6页
为了实现基于表面构造特性的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集料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随波长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整体水平的指标(特... 为了实现基于表面构造特性的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集料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随波长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整体水平的指标(特征波长和特征波水平),分析了不同通过率处集料粒径大小与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分形理论计算了集料级配的不规则性及破碎程度,并研究了集料形态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结果表明:90%通过率处的集料粒径D90能够表征集料粒径整体大小;集料级配分形维数可反映和度量集料级配的不规则性及破碎程度;集料规则度及方向角正弦值可表征集料形态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表面构造 图像处理 集料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苗英豪 郑晓恒 王文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了解决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研究了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以AC-20C型沥青混合料为背景,根据贝雷法3个参数进行了矿质混合料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得到9种不同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并以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 为了解决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研究了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以AC-20C型沥青混合料为背景,根据贝雷法3个参数进行了矿质混合料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得到9种不同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并以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和振实间隙率为指标,对矿质混合料性能进行了评价,从中选出矿质混合料性能差异明显的3种级配,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而在不同温度和加载频率条件下,开展了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有较大影响,低温时矿质混合料性能对动态模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优化矿质混合料性能,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具有较高CBR值和较低振实间隙率的矿质混合料,对应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混合料性能 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加州承载比 振实间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及温度老化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世法 卢兆洋 +2 位作者 房聪 任小遇 朱建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研究紫外光及温度老化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CMA)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CMA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对比分析,在紫外光老化方面,通过Verhulst生物模型建立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与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关... 目的研究紫外光及温度老化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CMA)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CMA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对比分析,在紫外光老化方面,通过Verhulst生物模型建立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与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关系方程,提出紫外光老化速率评价指标,评价各项性能的紫外光老化速率;在温度老化方面,评价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提升,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降低;基于Verhulst生物模型的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均在0.94以上。结论CMA的低温抗裂性能受紫外光老化影响最大,水稳定性能受温度老化影响最大;基于Verhulst生物模型的紫外老化拟合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有效预测CMA在紫外光老化后的各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 紫外光老化 温度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