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 term performance of warm mix asphalt versus hot mix asphalt 被引量:7
1
作者 Ziari Hasan Behbahani Hamid +1 位作者 Izadi Amir Nasr Dani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256-266,共11页
The fatigue behavior,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ITS) and resilient modulus test results for warm mix asphalt (WMA) as well as hot mix asphalt (HMA) at different ageing levels were evaluated. Laboratory-prepared... The fatigue behavior,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ITS) and resilient modulus test results for warm mix asphalt (WMA) as well as hot mix asphalt (HMA) at different ageing levels were evaluated. Laboratory-prepared samples were aged artificially in the oven to simulate short-term and long term ageing in accordance with AASHTO R30 and then compared with unaged specimens. Beam fatigue testing was performed using beam specimens at 25 ℃ based on AASHTO T321 standard. Fatigue life, bending stiffness and dissipated energy for both unaged and aged mixtur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four-point beam fatigue test results.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semi-circular bend (SCB) specimens at -10 ℃ and the critical mode I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K1 was then calculated using the peak load obtained from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 It is observed that Sasobit and Rheofalt warm mix asphalt additive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resilient modulus, fatigue behavior and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aged and unaged mix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 mix asphalt hot mix asphalt fatigue behavior resilient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ge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ano silica to improve self-healing of asphalt mixes 被引量:10
2
作者 Ganjei Mohamad Amin Aflaki Esma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19-1026,共8页
Nano silica due to its spherical shape, tiny size and higher density compared to bitumen, may have an inherent potential to improve hot mix asphalt(HMA) self-healing. In this researc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Nano silica due to its spherical shape, tiny size and higher density compared to bitumen, may have an inherent potential to improve hot mix asphalt(HMA) self-healing. In this researc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imag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ize, morphology and dispersion of nano silica particles. Additionally, HMA self-healing mechanism was also examined by SEM. Furthermore, dynamic indirect tensile test(IDT) was used to evaluate HMA self-healing index. The S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tumen mortar flowing into micro cracks may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HMA self-healing.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modification of bitumen by nano silica promotes the ability of the HMA self-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SILICA HEALING index Taguchi method hot mix asph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食用油改性高掺量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热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3
作者 刘成 刘一鸣 +1 位作者 叶群水 胡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28-3839,共12页
目前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已在众多道路工程得到了应用,但基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考虑,对于高掺量RAP热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下的路用性能仍有待深入研究。为研究高掺量RAP热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 目前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已在众多道路工程得到了应用,但基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考虑,对于高掺量RAP热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下的路用性能仍有待深入研究。为研究高掺量RAP热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下的路用性能,采用室内试验同时结合了数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废食用油(waste cooking oil,WCO)含量、RAP掺量以及拌合方式等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R-100RAP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大于14%且空隙率(VV)大于3%,60%RAP含量的沥青混合料在添加10%WCO和1.0%沥青时,VV和VMA均处于规定范围内。R-100RAP、R-80RAP、W-80RAP和R-60RAP混合料的绝大部分劈裂强度比大于80%,展现其良好的抗水损能力,WCO的加入有利于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W-80RAP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低于含有R-80RAP和R-60RAP再生沥青混合料,但三者均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车辙性。对比W-80RAP与R-60RAP的性能,W-80RAP拥有更小的相位角和更大的刚度值,且抗老化能力更好。研究结果为高掺量RAP热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化及高效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废食用油(WCO) 温拌再生 热拌再生 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igue life of asphalt concrete and polypropylene/polyester fiber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6
4
作者 Morteza Vadood Majid Safar Johari Ali Reza Rah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37-1946,共10页
While various kinds of fiber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hot mix asphalt(HMA) performance, a few work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e hybrid fiber-reinforced HMA. Therefore, the fatigue life of modified HMA samples using po... While various kinds of fiber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hot mix asphalt(HMA) performance, a few work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e hybrid fiber-reinforced HMA. Therefore, the fatigue life of modified HMA samples using polypropylene and polyester fibers was evaluated and two models namely regress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fatigue life based on the fibers parameters. As ANN contains man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s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genetic algorithm(GA) was used to solve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ANN. Moreover, the trial and error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GA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opulation size.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regression and optimized ANN with GA shows that the two-hidden-layer ANN with two and five neuron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hidden layers, respectively, can predict the fatigue life of fiber-reinforced HMA with high accuracy(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mix asphalt fatigue property reinforced fib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夫强 祖元哲 +2 位作者 朱启洋 柳林 王海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厚度,并提出一种拌和和易性评价指标.采用集料分布均匀性和压实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种类、级配类型及拌和温度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影响作用不同;沥青膜在集料表面裹附得越均匀,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易性就越好,集料分布的离散性越小,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的压实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 拌和和易性 沥青膜厚度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风混合加热沥青路面回收料仿真分析
6
作者 马登成 刘壮壮 刘双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54,共12页
为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料(RAP)的加热质量和效率,降低微波加热装机功率,促进超大功率微波在热再生设备中的应用,提出了微波-热风混合加热方法。通过对微波、热风及微波-低温热风混合加热有限元分析,证明了微波-低温热风混合加热相比于单独... 为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料(RAP)的加热质量和效率,降低微波加热装机功率,促进超大功率微波在热再生设备中的应用,提出了微波-热风混合加热方法。通过对微波、热风及微波-低温热风混合加热有限元分析,证明了微波-低温热风混合加热相比于单独加热更具有优势。分析了微波热风混合加热过程,对多馈口微波热风混合加热腔及天线进行设计,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混合加热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加热高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等对混合加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分析了RAP在微波加热、热风加热和微波热风混合加热的加热效果。结果表明:RAP加热高度会导致混合加热腔内微波发生干涉,对加热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风温过高会导致RAP表面迅速出现烤焦老化。加热距离为50、100 mm时,混合加热较微波单独加热,加热效率分别提高9.32%、11.75%;较热风单独加热,RAP上表面的加热效率分别提高了124.7%,92.9%,下表面的加热效率分别提高了38.8%、34.8%,同时均匀性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说明微波热风混合加热能够明显提高RAP的加热效率,改善微波单独加热效率不高和均匀性差的问题,兼顾两者优点,保证了RAP的加热质量,为RAP的再生加热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回收料(RAP) 微波-热风 混合加热 电磁场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全程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张宏超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不能反映混合料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水稳定性能 .针对这一缺陷 ,设计了一种新的全程评价方法 ,可以结合混合料老化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不同阶段的水稳定性能 。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能 全程评价 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滑降噪性能的沥青路面表面构造评价指标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德 韩森 +1 位作者 苏谦 韩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6-903,共8页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对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的影响机理,运用频谱分析法计算得到各级倍频程中心频率对应波长处的沥青混合料(HMA)表面构造水平;通过室内试验(二维表面构造测试法(2D-ITAM),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法(DFT)及室内轮胎...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对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的影响机理,运用频谱分析法计算得到各级倍频程中心频率对应波长处的沥青混合料(HMA)表面构造水平;通过室内试验(二维表面构造测试法(2D-ITAM),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法(DFT)及室内轮胎加速下滚噪声测试法),分析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表征指标和沥青混合料表面摩擦系数及轮胎/路面噪声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可以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宏观构造和短波段大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且与安装有ABS防抱死系统车辆在沥青混合料表面行驶时的抗滑性能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与轮胎/路面噪声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表面构造 图像处理 摩擦系数 轮胎/路面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 被引量:182
9
作者 黄晓明 赵永利 江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8-471,共4页
高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 ,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 ,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再生剂。以旧路改造工程为依托 ,对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大量的试验证明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与... 高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 ,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 ,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再生剂。以旧路改造工程为依托 ,对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大量的试验证明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与旧料的掺配率和再生剂的用量有很大关系。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混合料 再生剂 配合比 热拌再生 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拌和分散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4
10
作者 马涛 王真 +1 位作者 赵永利 黄晓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为了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分散性,保障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室内拌和筛分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拌和与筛分试验,研究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不同拌和时间,再生剂的加入对就... 为了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分散性,保障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室内拌和筛分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拌和与筛分试验,研究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不同拌和时间,再生剂的加入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旧料加热温度由110℃提高至120℃时,旧料的拌和分散性明显提高;当旧料的拌和时间由1 min延长至2 min时,旧料的拌和分散性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加入再生剂后,再生剂能够起到软化旧料的作用,从而改善旧料的拌和分散性.旧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以及再生剂的加入是影响旧料拌和分散性和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的3个关键因素.提高旧料的加热温度,延长旧料的拌和时间以及添加软化作用良好的再生剂均能够有效改善旧料的拌和分散性,提高就地热再生工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就地热再生 级配 拌和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中骨架结构特征的评价 被引量:33
11
作者 田波 侯芸 +1 位作者 杜二鹏 王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1-545,共5页
在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中 ,可采用主骨料间隙率来评价骨架排列紧密程度 .在研究集料填充过程中发现 ,次级集料的填充是填充和干涉并存的 ,次级集料逐步填充是偶然干涉和必然干涉交替出现的 ;同时室内试验证明良好的骨架具有良好的继... 在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中 ,可采用主骨料间隙率来评价骨架排列紧密程度 .在研究集料填充过程中发现 ,次级集料的填充是填充和干涉并存的 ,次级集料逐步填充是偶然干涉和必然干涉交替出现的 ;同时室内试验证明良好的骨架具有良好的继承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料 主骨料间隙率 振动成型 级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2
12
作者 彭勇 孙立军 董瑞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68,173,共4页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次对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即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进行了直接研究.研究结 果表明:从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两方面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能够定量地进行评价.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均匀性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英豪 郑晓恒 王文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了解决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研究了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以AC-20C型沥青混合料为背景,根据贝雷法3个参数进行了矿质混合料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得到9种不同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并以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 为了解决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研究了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以AC-20C型沥青混合料为背景,根据贝雷法3个参数进行了矿质混合料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得到9种不同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并以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和振实间隙率为指标,对矿质混合料性能进行了评价,从中选出矿质混合料性能差异明显的3种级配,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而在不同温度和加载频率条件下,开展了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矿质混合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有较大影响,低温时矿质混合料性能对动态模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优化矿质混合料性能,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具有较高CBR值和较低振实间隙率的矿质混合料,对应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混合料性能 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加州承载比 振实间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特性的集料设计参数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德 韩森 苏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3-948,共6页
为了实现基于表面构造特性的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集料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随波长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整体水平的指标(特... 为了实现基于表面构造特性的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集料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随波长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整体水平的指标(特征波长和特征波水平),分析了不同通过率处集料粒径大小与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分形理论计算了集料级配的不规则性及破碎程度,并研究了集料形态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结果表明:90%通过率处的集料粒径D90能够表征集料粒径整体大小;集料级配分形维数可反映和度量集料级配的不规则性及破碎程度;集料规则度及方向角正弦值可表征集料形态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表面构造 图像处理 集料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德 韩森 +1 位作者 苏谦 漆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9-606,共8页
为了在设计阶段评价和预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其分布特性,运用提出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二维图像测试方法,测试了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不同波长处的表面构造水平.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 为了在设计阶段评价和预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其分布特性,运用提出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二维图像测试方法,测试了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不同波长处的表面构造水平.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空隙率、集料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值增大;而随着沥青饱和度、集料级配分形维数,及截面上单位面积内集料方向角正弦值、集料规则度、集料间接触长度的增加,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值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设计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预测模型,并通过试验检验了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其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表面构造 图像处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季节 索智 +3 位作者 石越峰 许鹰 徐世法 奚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设计了RAP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0%的6种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四点梁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了RAP掺量、拌和方式对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疲劳... 设计了RAP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0%的6种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四点梁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了RAP掺量、拌和方式对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的关系不会随RAP掺量、拌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在双对数坐标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还发现了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累积耗散能与RAP掺量、拌和方式之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 RAP 拌和方式 耗散能法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AC20混合料集料接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英红 张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量化沥青混合料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大于2.36 mm集料的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 为量化沥青混合料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大于2.36 mm集料的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对总体分布、各档集料的接触对分布及单颗集料接触数分布规律.通过对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状况的量化分析,可将接触特征作为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参考因素,指导级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样沥青混合料(hma) 接触 数字图像 大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AC20型混合料集料接触分布变异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英红 王锦河 +1 位作者 张宏 魏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为量化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集料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对总体分布... 为量化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集料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对总体分布规律,各档集料的接触对分布规律及单颗集料接触数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大于2.36 mm集料含量C>2.36,集料级配的细度指数FI和离析指数SI对样本接触对数量变异性的影响规律及这三个指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状况的量化分析,可将接触特征作为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参考因素,指导级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接触 数字图像 大样本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述光 王振军 王笑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结合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简要论述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EACPC)强度形成机理,认为EACPC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颗粒与乳化沥青颗粒构成的“密实-骨架”结构,强调水灰比(W/C)对其... 结合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简要论述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EACPC)强度形成机理,认为EACPC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颗粒与乳化沥青颗粒构成的“密实-骨架”结构,强调水灰比(W/C)对其强度的影响,总结EACPC具有较好耐久性的原因,认为EACPC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 热拌沥青混合料 乳化沥青混合料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韩海峰 吕伟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2-306,共5页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 ,考察了细集料棱角性 (FFAA)对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体积性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重要指标或性能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FFAA均未与上述指标或性能建立起显著的线性关系 .FFAA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价细集料品质的技...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 ,考察了细集料棱角性 (FFAA)对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体积性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重要指标或性能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FFAA均未与上述指标或性能建立起显著的线性关系 .FFAA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价细集料品质的技术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细集料棱角性 沥青质量分数 矿料间隙率 水稳定性 高温稳定性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