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流场湍流度测量试验研究
1
作者 朱博 陈吉明 +1 位作者 吴巍 裴海涛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5,共9页
使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CTA)完成了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换热器入口至试验段流场湍流度测量;采用二维热线探头旋转方法,完成了换热器入口至稳定段出口的低速流场三维湍流度分布测试;采用一维探头连续变热线过热比方法,完成了试验段跨声... 使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CTA)完成了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换热器入口至试验段流场湍流度测量;采用二维热线探头旋转方法,完成了换热器入口至稳定段出口的低速流场三维湍流度分布测试;采用一维探头连续变热线过热比方法,完成了试验段跨声速流场湍流度测试,测试流场最高马赫数为1.5。研究结果表明:换热器段和稳定段是重要的降湍部段,均可降低湍流度90%以上;稳定段阻尼网从3层增加至5层,可降低稳定段湍流度50%,降低试验段湍流度17%;采用CTA连续变热线过热比方法可获得试验段可压缩流场的扰动图(反映试验段流场的扰动特征)和湍流度值,马赫数为0.4时流场扰动图呈现一阶线性特征,马赫数为0.7时流场扰动图呈现双曲线特征。实验结果可为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流场湍流度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度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 流场扰动 可压缩流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涡激振动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博 王元兴 余永生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4,共6页
以0.55m×0.4m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支撑系统和热线间接测量模型尾流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涡激振动模态,给出了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基... 以0.55m×0.4m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支撑系统和热线间接测量模型尾流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涡激振动模态,给出了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的三阶振动频率分别为31.1、120.9和221.4Hz;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域滤波和频域积分方法,提高了有效信号的信噪比,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的振型和振动节点位置;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分离涡脱落频率的方法,获得了模型一阶和二阶振动的尾流涡激频率分别为31.1和124.1Hz,并从测量尾流速度脉动量获得了模型振幅变化和抖振边界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从而分析模型振动的方法,有利于小尺度的模型振动测量,而且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装于模型表面的直接测量方法而言,对试验模型的绕流流场干扰较小,为测量风洞试验模型的涡激振动模态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支撑系统 振动模态 尾流 涡激振动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热线测速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洲 项效镕 +3 位作者 王立志 佟鑫 赵巍 赵庆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2,共11页
为了能够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速度测量方法,从而为叶型设计和相关数值研究工作提供支撑,本文围绕热线风速测量技术,针对可压缩流场密度变化对热线标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实际测量中速度、密度耦合而无法直接获取... 为了能够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速度测量方法,从而为叶型设计和相关数值研究工作提供支撑,本文围绕热线风速测量技术,针对可压缩流场密度变化对热线标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实际测量中速度、密度耦合而无法直接获取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边界层测量的恒定压力热线标定方法和引入叶表稳态静压进行速度解耦的方法,并对所提出方法的主要误差进行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热线标定和边界层速度测量试验验证,明确了恒定压力热线标定数学模型系数随压力的线性变化规律,同时针对温度非线性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热比调整的修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将约13℃的温度偏差对热线电压的影响降低到1%以内,进一步简化了恒定压力热线标定流程,结合基于叶表稳态静压的速度解耦方法,为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瞬态速度测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高频响测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边界层 热线风速仪 可压缩流场 叶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法珀干涉结构的热线式风速计
4
作者 林颖 唐玉涵 +2 位作者 杜浪哲 徐鹏柏 董新永 《光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4,共9页
为提高热线式光纤光栅风速计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法珀干涉结构的热线式风速计。该风速计通过在两个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间熔接一段长度为500μm的掺钴光纤以形成法珀干涉结构(FPI),该掺钴光纤吸收1480 nm激光后产生热量从而形成... 为提高热线式光纤光栅风速计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法珀干涉结构的热线式风速计。该风速计通过在两个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间熔接一段长度为500μm的掺钴光纤以形成法珀干涉结构(FPI),该掺钴光纤吸收1480 nm激光后产生热量从而形成热线,根据热膨胀效应和热光效应,温度变化会引起掺钴光纤中光程的变化,使得FPI的干涉谱红移。当气流流过FPI风速计时,掺钴光纤的热量散失速率加快,温度降低进而导致FPI干涉谱蓝移,蓝移量与风速成固定的关系。因此,通过测量FPI干涉谱的波长改变量,可以计算出风速值。实验中,在0~9 m/s的范围进行了风速测量,获得热线式风速计的典型响应,灵敏度随风速增大逐渐降低。在风速为0.1 m/s时,风速计的灵敏度达到-1053.86 pm·m^(-1)·s,而风速为0.5 m/s和5.0 m/s时,灵敏度分别为-746.47 pm·m^(-1)·s和-15.15 pm·m^(-1)·s。与已报道的热线式光纤光栅风速计相比,所提出的光纤光栅FPI风速计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热线式风速计 光纤布拉格光栅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掺钴光纤 风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喷嘴对置撞击流驻点偏移规律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伟锋 孙志刚 +2 位作者 刘海峰 王辅臣 于遵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2,共7页
运用烟线法和热线风速仪对两喷嘴撞击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喷嘴间距、不同气速比下撞击面的稳定性和撞击面驻点的偏移规律。结果发现,当2D≤L≤4D(L为喷嘴间距,D为喷嘴直径)时,若两喷嘴气速相等,撞击面不稳定,在轴线上发生振... 运用烟线法和热线风速仪对两喷嘴撞击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喷嘴间距、不同气速比下撞击面的稳定性和撞击面驻点的偏移规律。结果发现,当2D≤L≤4D(L为喷嘴间距,D为喷嘴直径)时,若两喷嘴气速相等,撞击面不稳定,在轴线上发生振荡;当两喷嘴气速有小的差异时,撞击面驻点将发生大幅度的偏移,此时流场变得相对比较稳定。当2D≤L≤8D时,撞击面驻点位置对气速比变化很敏感;当L<2D和L>8D时,撞击面驻点位置对两喷嘴气速比的变化逐渐变得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驻点偏移 稳定性 烟线法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环境下叶片扩压器流场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高丽敏 席光 +1 位作者 周莉 王尚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为了研究离心压缩机级环境下的非定常干扰的基本流动现象,并验证多级叶轮机械的 CFD 软件的分析能力,对一大尺度离心压缩机的叶片扩压器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实验采用了固定热线、相位锁定——系综平均技术,用常温热线风... 为了研究离心压缩机级环境下的非定常干扰的基本流动现象,并验证多级叶轮机械的 CFD 软件的分析能力,对一大尺度离心压缩机的叶片扩压器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实验采用了固定热线、相位锁定——系综平均技术,用常温热线风速仪对叶轮后的叶片扩压器通道内不同周向、径向和轴向位置处的非定常速度进行了测量,同时提出了非定常强度的概念,以定量考核非定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片扩压器内的非定常流动非常复杂,其时间周期并非叶轮叶片通过时间,随着与离心叶轮之间的距离增大,非定常扰动逐渐减弱,但一直延续到叶片扩压器的出口.另外,对该实验压缩机级开展了两个不同的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定常数值计算软件采用了作者发展的确定应力模型,非定常数值计算是用商业软件 NUMECA 实现的,计算采用了滑移界面技术.两个计算结果与实验在扩压器的进口截面处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 叶片扩压器 数值计算 离心脏缩机 非定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气门汽油机缸内涡流的稳态测量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瑞林 关立哲 +4 位作者 刘志刚 刘伍权 段志坚 赵传利 宋兰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7-382,共6页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 376四气门汽油机一进气门开、另一进气门全闭条件下的涡流特性。用热线热膜风速仪测量了不同气门升程、不同截面的缸内涡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 :小升程时 ,缸内形成了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 2个涡流 ,其作...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 376四气门汽油机一进气门开、另一进气门全闭条件下的涡流特性。用热线热膜风速仪测量了不同气门升程、不同截面的缸内涡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 :小升程时 ,缸内形成了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 2个涡流 ,其作用相互抵消 ,缸内形成涡流的能力较小 ;大升程时 ,缸内形成了单一方向的涡流 ,缸内形成涡流的能力较大。同时发现缸内大尺度涡流旋转的中心并不完全与气缸轴线重合 ,在气缸上半部与轴线偏离较大 ,在下半部则较小 ,涡流轴线与气缸轴心线沿气缸自上而下趋于同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涡流 热线热膜风速仪 稳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线(膜)风速仪输出信号的温度修正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国祥 陆辰 +1 位作者 王仁人 顾宏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提高热线(膜)风速仪对有传热情况下流场的测试精度,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温度修公式,计及了温度引起的物性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关键词 温度修正 风速测定表 热线风速仪 输出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喷嘴对置撞击流径向射流流动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伟锋 孙志刚 +1 位作者 刘海峰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53-2459,共7页
对喷嘴间距与喷嘴直径比为0.5~100范围内两喷嘴对置撞击流径向射流的湍流脉动特征、速度分布和扩展率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撞击流径向射流明显较自由射流湍动强烈;从驻点开始径向射流速度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后开始... 对喷嘴间距与喷嘴直径比为0.5~100范围内两喷嘴对置撞击流径向射流的湍流脉动特征、速度分布和扩展率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撞击流径向射流明显较自由射流湍动强烈;从驻点开始径向射流速度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后开始衰减,射流呈现自相似性;随着喷嘴间距增大,撞击流径向射流的扩展率呈现增大的趋势,大约为自由圆射流的1.5~3倍。采用CFD软件对撞击流径向射流的速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比,两方程湍流模型预报的撞击流径向射流的扩展率明显偏小,雷诺应力模型的预报精度有较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喷嘴对置撞击流 径向射流 扩展率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圆燃烧流场中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射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秦裕琨 张泽 +2 位作者 吴少华 姚政 孔令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7-71,共5页
采用热线风速仪 ,在四角切圆燃烧的流场中 ,改变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的侧二次风与一次风动量比 ,对射流的刚性及湍流特性调节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 ,并分析了其稳燃及防水冷壁高温腐蚀机理 ,得到了最佳的侧二次风与一次风的动量比范围... 采用热线风速仪 ,在四角切圆燃烧的流场中 ,改变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的侧二次风与一次风动量比 ,对射流的刚性及湍流特性调节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 ,并分析了其稳燃及防水冷壁高温腐蚀机理 ,得到了最佳的侧二次风与一次风的动量比范围。该成果已成功应用到 2台 30 0MW贫煤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 切圆燃烧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风速标准装置的建立和热线风速仪校准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崔骊水 李鹏 +1 位作者 邱丽荣 李建双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微风速标准装置,基于该标准装置对热线风速仪的校准展开了实验研究。微风速标准装置基于相对法测量原理,实验通过气浮滑车搭载热线风速仪运动,由激光干涉仪测得的距离对时间微分得到标准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微风速标准装置,基于该标准装置对热线风速仪的校准展开了实验研究。微风速标准装置基于相对法测量原理,实验通过气浮滑车搭载热线风速仪运动,由激光干涉仪测得的距离对时间微分得到标准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热线风速仪的校准。滑车的运动速度可以溯源到国家计量院的时间和长度基准;此外,根据热线风速仪传感器的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热线风速仪的静态特性方程,比较理论模型与校准结果,发现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和不确定度分析表明:微风速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U=0.82%(k=2);热线风速仪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2.42%(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热线风速仪 微风速 激光干涉仪 校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变流动下热线风速仪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论立勇 陈厚磊 蔡京辉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1,共5页
热线风速仪是重要的测速手段之一,但在高压交变流动条件下缺乏有效的标定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气库内压力变化并按绝热热力学过程计算进出气库气体流速从而标定热线风速仪的方法。为了对该标定方案的误差进行分析,建立了该标定方案... 热线风速仪是重要的测速手段之一,但在高压交变流动条件下缺乏有效的标定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气库内压力变化并按绝热热力学过程计算进出气库气体流速从而标定热线风速仪的方法。为了对该标定方案的误差进行分析,建立了该标定方案的数值模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该方案气库壁面分别设为绝热和等温边界条件时的热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标定方案中采用绝热物理模型所引起的误差最大不超过2%。由于在热线探针两侧布置了一定量丝网作为均流元件,热线探针所测速度与管路截面平均速度误差不超过1.4%。该标定方法总误差不超过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流动 热线风速仪 标定 CFD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风发生装置流场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博 刘琴 +1 位作者 屈晓力 聂旭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0,共5页
以小型阵风发生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阵风装置流场参数,给出了二维热线仪测量方案和在线角度修正方法,以及阵风幅值和波形稳定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风洞在线角度修正,可以提高二维热线的y... 以小型阵风发生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阵风装置流场参数,给出了二维热线仪测量方案和在线角度修正方法,以及阵风幅值和波形稳定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风洞在线角度修正,可以提高二维热线的y向测量精度和测试效率;采用波形相位分析方法,可以满足阵风发生器产生的周期性波形的幅值和流场脉动量分析;阵风幅值与4~15Hz的叶栅摆动频率、8°~30°的叶栅摆动角度、50~100mm的叶栅弦长成正比关系;阵风波形的不稳定性(等相位速度脉动量)与叶栅摆动角度、来流速度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本试验范围内随叶栅摆动角度、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适当的叶栅摆动频率可以降低叶栅的波形不稳定性。研究结论对阵风发生装置研制及其流场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发生装置 热线风速仪 正弦气流 测量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VGT)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家祥 李国祥 +6 位作者 张锡朝 刘云岗 王仁人 顾宏中 刘风虎 刘恩来 徐作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8,共4页
介绍了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的工作原理和这种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上的实用情况。用热线风速仪X形热膜探针测定了这种变截面蜗壳出口处的3维速度场,讨论了蜗壳出口Re数变化即两个舌形挡板开启角度变化对能量利用的影响,并据... 介绍了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的工作原理和这种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上的实用情况。用热线风速仪X形热膜探针测定了这种变截面蜗壳出口处的3维速度场,讨论了蜗壳出口Re数变化即两个舌形挡板开启角度变化对能量利用的影响,并据此优化设计了双舌形挡板。将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与6130ZQ柴油机进行了匹配试验,证明与普通增压器相比,能够改善柴油机的扭矩特性和低速经济性,抑制了高速时的增压过量;与单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相比,更适应车用柴油机的变工况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舌形挡板 变截面涡轮 柴油机 涡轮增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热线热膜流速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盛森芝 庄永基 刘宗彦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剖析传统热线热膜风速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具体的线路模型,形成了预移相型热线热膜流速计的构思。首先对传统热线风速计的物理模型进行改进,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并求出其解析解提出一系列设计公式,进... 在剖析传统热线热膜风速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具体的线路模型,形成了预移相型热线热膜流速计的构思。首先对传统热线风速计的物理模型进行改进,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并求出其解析解提出一系列设计公式,进而选择适当的线路环节,编制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物理模型、数学方程和设计公式的要求,形成了具有6大特色的"IFV900A型智能热线热膜流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热膜) 风速计 预移相电路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半封闭紊流冲击射流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惊雷 徐忠 +1 位作者 张堃元 黄淑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通过采用热线风速仪给出了在半封闭、入射高度为 2倍喷管直径时三种不同的雷诺数下紊流冲击射流流场的详细的测量结果 ,并与文献结果作了比较。表明在上述条件下 ,雷诺数对主流速度的影响很小 ,对紊动能的影响也不太大 ,且主要集中在冲... 通过采用热线风速仪给出了在半封闭、入射高度为 2倍喷管直径时三种不同的雷诺数下紊流冲击射流流场的详细的测量结果 ,并与文献结果作了比较。表明在上述条件下 ,雷诺数对主流速度的影响很小 ,对紊动能的影响也不太大 ,且主要集中在冲击区的近壁面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热线风速仪 雷诺数 流场 半封闭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喷嘴间距撞击流的径向射流速度分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志刚 李伟锋 刘海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小喷嘴间距撞击流产生的径向射流的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径向射流在各个r.>2D的径向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具有相似性,呈高斯分布.在撞击面上无因次径向射流速度随着无因次径向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小喷嘴间距撞击流产生的径向射流的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径向射流在各个r.>2D的径向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具有相似性,呈高斯分布.在撞击面上无因次径向射流速度随着无因次径向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与喷嘴直径(D)、喷嘴间距(L)和出口气速无关.无因次径向速度在达到最大值前,与无因次径向距离成正比,在达到最大值后,无因次径向速度与无因次径向距离的1.33次方成反比.在撞击面上径向射流速度的最大值与出口气速成正比,与无因次喷嘴间距的0.551次方成反比.当L/D<1时,无因次最大径向速度的位置随无因次喷嘴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当L/D>1时,无因次最大径向速度的位置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喷嘴间距撞击流 径向射流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气门发动机单气门工作时缸内斜轴涡流的稳态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瑞林 刘志刚 +1 位作者 关立哲 宋兰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 376四气门汽油机一进气门开、另一进气门全闭条件下的斜轴涡流特性 ,发现斜轴涡流倾角在进气过程初期很快跃升到近 90°,之后渐渐回落 ;在进气过程中期之后 ,其倾角稳定于 4 1°左右。
关键词 四气门汽油机 斜轴涡流倾角 热线(膜)风速仪 进气门 单气门 稳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线风速仪X型探针的一种新标定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国祥 刘云岗 +1 位作者 陆辰 陆家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7年第4期57-61,共5页
一种用于热线风速仪X型探针标定的简捷而准确的方法,借助于理想流动角和无量纲速度参数H,将传统X型探针全速度-偏航角标定问题通过几个函数关系来代替,简化了标定过程,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 X型探针 标定 偏航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线风速仪在风洞中研究舰艇尾部流动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于逵 江宏 《船舶力学》 EI 1998年第2期13-22,共10页
本文介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引进的Streamline型热线风速仪的功能特点。对利用该仪器在风洞中研究舰艇尾部流动特性的一般方法及测试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讨论,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文中指出:a.Streamline型热线... 本文介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引进的Streamline型热线风速仪的功能特点。对利用该仪器在风洞中研究舰艇尾部流动特性的一般方法及测试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讨论,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文中指出:a.Streamline型热线风速仪稳定性好、功能齐全且自动化程度高。b.该仪器所具有的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频响特性使之用于尾部流场测试非常合适。C.在试验研究中有必要对测试技术方面的若干关键环节加以注意,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 风洞 尾流 舰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