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免疫血栓形成的分子特性与诊疗潜力
1
作者 王雅芬 吴晓双 +4 位作者 刘志新 李欣蕾 陈要臻 安宁 胡兴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随后与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SLE-NET和VTE-NET的串扰基因(CG)。对这些CG进行功能富集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以识别中枢(hub)基因。使用维恩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佳共享诊断CG,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数据集中进行了验证。结果 SLE和VTE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SLE-NET-CG和VTE-NET-CG则共同涉及白细胞迁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途径。通过PPI网络分析,识别出多个hub基因,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被鉴定为SLE[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936和0.832]和VTE(AUC分别为0.719和0.759)的最佳共享诊断CG。在GVHD数据集中,也证实MMP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696)。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SLE、 VTE和NET的共同分子特征,筛选出MMP9和S100A12作为最佳共享诊断CG,为免疫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MMP9在GVHD中的表达验证了其在免疫系统疾病VTE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栓形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材料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0
2
作者 花景田 陈宝玖 +2 位作者 孙佳石 程丽红 仲海洋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年第4期301-309,共9页
稀土掺杂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是实现光波频率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介绍与上转换相关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的发展历史;对稀土离子掺杂材料的能量传递、激发态吸收、合作敏化、合... 稀土掺杂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是实现光波频率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介绍与上转换相关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的发展历史;对稀土离子掺杂材料的能量传递、激发态吸收、合作敏化、合作发光、双光子吸收激发及光子吸收雪崩等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各机制进行了比较;对不同稀土离子掺杂体系中上转换发光的机制进行了总结;对以往研究的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质,包括粉体材料、晶体材料、非晶材料进行了概括;最后对影响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基质对泵浦光及上转换发射光的吸收、基质材料的声子能量、稀土离子的掺杂方案及泵浦途径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离子 基质材料 掺杂发光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对主要细胞外基质分子黏附作用及其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皓 孙爱华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9-584,共6页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对细胞外基质(ECM)分子的黏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对J774A.1、L929和Vero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及显微镜检查法,了解问号钩体56601株黏附细胞ECM的效...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对细胞外基质(ECM)分子的黏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对J774A.1、L929和Vero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及显微镜检查法,了解问号钩体56601株黏附细胞ECM的效果。建立多种ELISAs,检测问号钩体56601株黏附ECM分子层粘连蛋白(LN)、纤维纤连蛋白(FN)、核心蛋白多糖(DEN)及胶原蛋白1、2、4(COL1,2,4)的作用,采用竞争性抑制试验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问号钩体56601株能以一端或两端黏附于L929、J774A.1和Vero细胞的ECM部位。问号钩体56601株可与上述6种ECM分子发生黏附,其中对COL1、LN、COL4的黏附作用较强。问号钩体56601株分别与上述6种ECM分子预孵育后,对相应ECM分子的黏附作用明显下降。结论:ECM是问号钩体黏附宿主细胞的主要部位。LN、FN、DEN、COL1、COL2、COL4均是问号钩体黏附的受体分子,但问号钩体对不同ECM分子的黏附效果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致病力 细胞凋亡 细胞粘附 宿主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迭代矩阵寻找网络中的关键主机
4
作者 钟尚勤 刘福强 +2 位作者 徐国胜 杨榆 姚文斌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网络中的关键主机对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有重大影响,但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在网络中寻找关键主机.该文对网络关键主机进行定义和分类,提出一种关键主机的寻找方法.将主机攻击图生成算法与迭代矩阵相结合,计算网络中各主机的相关安全属性并排序... 网络中的关键主机对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有重大影响,但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在网络中寻找关键主机.该文对网络关键主机进行定义和分类,提出一种关键主机的寻找方法.将主机攻击图生成算法与迭代矩阵相结合,计算网络中各主机的相关安全属性并排序,使网络安全管理员能方便而有效地找出网络中的3类关键主机及对应的关键临界条件,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关键主机.实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网络安全性分析,对提升网络整体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主机 主机攻击图 迭代矩阵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局域共振梁结构带隙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静茹 黎胜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该文将周期局域共振梁结构中的基体结构由单一材料发展成多相材料,建立了周期复合局域共振梁结构。由共振单元在单胞中的排列位置,考虑了三种构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方法计算了在弹性基底作用下这些结构产生的局域共振带隙性质。结果表明,... 该文将周期局域共振梁结构中的基体结构由单一材料发展成多相材料,建立了周期复合局域共振梁结构。由共振单元在单胞中的排列位置,考虑了三种构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方法计算了在弹性基底作用下这些结构产生的局域共振带隙性质。结果表明,与局域共振梁结构相比,复合局域共振梁结构产生的局域共振带隙对应的频率范围更宽,禁带范围内弹性波的衰减峰值和衰减均值更高。除此之外,该文还分析了局域共振结构、单胞尺寸、基体材料和局域共振结构中的阻尼对弹性波在空间中传播和衰减特性的影响,为满足特定的隔声隔振要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共振 多相基体梁 带隙结构 传递矩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槟城州华人青少年语码转换之社会表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丽珊 赵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61-72,共12页
马来西亚槟城州当下华人青少年在语言态度上,从个体感性出发对华语较具认同感,并认同本籍贯方言较亲切及需要掌握,但方言传承意识不强;从个体及社会价值出发,相较国语更认同英语的作用。就其语码转换的社会表现分析,语言态度影响语码转... 马来西亚槟城州当下华人青少年在语言态度上,从个体感性出发对华语较具认同感,并认同本籍贯方言较亲切及需要掌握,但方言传承意识不强;从个体及社会价值出发,相较国语更认同英语的作用。就其语码转换的社会表现分析,语言态度影响语码转换中主体语、嵌入语的选择;交谈对象因不同辈分特有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等背景,也影响到研究对象的语码转换特点;交谈场所的规格、正式度,及场所功能、交谈对象族裔,联合构成研究对象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语言/方言的地位背景影响语码转换;交谈话题正式程度影响语码转换。社会应正视研究对象当下普遍的语码转换习惯,并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加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槟城州 华人青少年 语码转换 主体语 嵌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