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刘帅 +7 位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王兵 哈孜依 贾尊尊 丁新华 付开赟 李克梅 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8-1236,共9页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25℃、28℃、31℃和34℃下均可顺利完成世代发育,且该螨在28℃下,种群加倍时间(0.15)和内禀增长率(1.73)最短,净增殖率(80.26)及周限增长率(5.64)均大于其余3个温度,此温度下产卵期与25℃基本一致,但产卵量持续高于25℃;在取食8种寄主植物后,截形叶螨各螨态寿命及产卵前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可在四季豆、玉米、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繁殖,且繁殖后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四季豆、玉米、茄子、辣椒、花生、番茄、棉花。截形叶螨在茄子和四季豆上产卵期基本相同,最长均可达到28 d,在辣椒上的产卵期最短,最长仅可产卵21 d。综上,截形叶螨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及寄主植物分别为28℃和四季豆。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截形叶螨室内繁育较适寄主植物和温度,以期为以叶螨为食天敌昆虫的饲养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同时也为截形叶螨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温度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桫椤叶蜂的生长发育及其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冰晨 杨卫诚 +4 位作者 肖佳兴 何琴琴 白小节 陈航丹 车冰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6-896,共11页
为明确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幼虫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 var.subglabra两种寄主植物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及取食两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取... 为明确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幼虫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 var.subglabra两种寄主植物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及取食两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取食两种寄主植物后的桫椤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与分析,并记录在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结果显示:(1)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卵历期、老熟幼虫期、蛹期(4.07±0.80 d、9.15±1.36 d和3.82±1.11 d)相比取食桫椤的(4.57±0.65 d、10.75±1.73 d和4.73±0.86 d)显著缩短,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2)取食桫椤的幼虫肠道注释到细菌4门6纲17目26科37属,取食小黑桫椤的桫椤叶蜂幼虫肠道注释到细菌12门17纲32目44科58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3.68%±3.74%、81.18%±0.75%)是两组肠道的优势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61.98%±10.64%、30.25%±1.75%)为两组的优势菌属。α多样性分析表明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略高于取食桫椤的叶蜂幼虫,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更稳定。KEGG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取食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叶蜂肠道细菌群落功能无差异,肠道细菌主要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影响桫椤叶蜂肠道细菌变化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肠道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叶蜂 生长发育 寄主植物 肠道细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东亚伪花天牛的寄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佘蕾 王丽娜 +3 位作者 唐艳龙 康奎 王小艺 魏可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对东亚伪花天牛Anastrangalia dissimilis的寄生性,以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为替代寄主,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能否成功寄生,及寄生后其子代的发育情况等。结果表明:松褐天... 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对东亚伪花天牛Anastrangalia dissimilis的寄生性,以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为替代寄主,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松褐天牛肿腿蜂能否成功寄生,及寄生后其子代的发育情况等。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可寄生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且其对2种虫态的寄生率和子代羽化率差异显著;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6.15 d和6.29 d,子代卵期分别为3.71 d和3.90 d,幼虫期分别为7.13 d和7.22 d,蛹期分别为17.92 d和17.78 d,卵―蛹历期分别为28.76 d和29.00 d,均无显著差异;子代雌蜂数量分别为32.00头/管和19.28头/管,子代蜂总数分别为33.68头/管和20.56头/管,差异均显著;子代雄蜂数量分别为1.68头/管和1.28头/管,差异不显著;子代雄性比分别为5.08%和6.28%,差异显著。利用东亚伪花天牛老熟幼虫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其子代羽化率更高,获得的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蜂总数量更多,老熟幼虫的繁蜂效果优于蛹。该结果可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替代寄主 东亚伪花天牛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平 佘蕾 +2 位作者 王丽娜 唐艳龙 石和坤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为明确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能否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使其成为高效的替代寄主。【方法】将松褐天牛肿腿蜂按照蜂虫1:1的比例接种到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上,观察其能否产生子代,并记录子代发育情况统计及数量。【结果】用小... 【目的】为明确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能否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使其成为高效的替代寄主。【方法】将松褐天牛肿腿蜂按照蜂虫1:1的比例接种到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上,观察其能否产生子代,并记录子代发育情况统计及数量。【结果】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寄生率分别为75%和85%,其中66.67%和70.59%的个体可繁育出肿腿蜂子代,两者无显著差异。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8.53 d和7.94 d,子代卵历期分别为6.07 d和6.19 d,子代蛹历期分别为17.80 d和17.50 d,均无显著差异;子代幼虫历期分别为6.31 d和5.43 d,子代幼期历期分别为30.30 d和29.00 d,差异显著。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繁育时,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分别为28.30头/管和29.70头/管,平均用蛹繁蜂时分别为25.50头/管和27.00头/管,比幼虫繁育时数量略低;平均子代雄蜂数分别为1.40头/管和1.50头/管;平均雄性比例分别为5.28%和5.7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均可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替代寄主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李定旭 雷喜红 +2 位作者 李政 高灵旺 沈佐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4-560,共7页
为探索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温度23±1℃,相对湿度80%±7%,光周期15L:9D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在杏Armeniaca vulgaris、李Prunus salicina、桃Amygdalus persica、枣Ziziphus j... 为探索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温度23±1℃,相对湿度80%±7%,光周期15L:9D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在杏Armeniaca vulgaris、李Prunus salicina、桃Amygdalus persica、枣Ziziphus jujuba、苹果Malus pumila和梨Pyrus sorotina上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或产卵量,并组建了桃小食心虫在各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存在显著差异。幼虫的发育历期以李为最短(12.48d),梨为最长(19.15d);整个幼虫期的存活率以李为最高(50.54%),梨为最低(17.91%);单雌平均产卵量以枣(214.50粒/雌)和桃(197.94粒/雌)最高。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净生殖率R0以枣(117.49)为最大,平均世代周期T则以梨(41.31d)和苹果(41.51d)最长,内禀增长率rm以李(0.1294)为最高,其次为枣(0.1201)和杏(0.1128)。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产卵量 存活率 生命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体型大小和母蜂数量对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芳芳 唐秀云 +4 位作者 孟玲 徐福元 解春霞 郑华英 李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母蜂共同产卵于同一寄主、互助抚育子代等准社会行为的类群,如何有效利用寄主是共享寄主的肿腿蜂面临的重要选择压力,本研究主要揭示时间相关特征在肿腿蜂生活史中的意义。[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 [目的]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母蜂共同产卵于同一寄主、互助抚育子代等准社会行为的类群,如何有效利用寄主是共享寄主的肿腿蜂面临的重要选择压力,本研究主要揭示时间相关特征在肿腿蜂生活史中的意义。[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松墨天牛(Monoohamus alternatus)幼虫为对象,观察寄主体质量和母蜂数量如何影响产卵前期和子代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等时间相关的生活史特征。[结果]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随寄主体质量增大而延长,但随母蜂数量增多而缩短,与接1头母蜂相比,接2、4、6和8头母蜂的产卵前期分别缩短17.5%、35.8%、41.3%和49.7%。寄主体质量和母蜂数量对卵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卵历期为(5.28±0.82)d;对子代蜂幼虫和蛹历期均没有显著影响,幼虫期为(6.81±1.43)d,蛹期为(14.38±1.11)d。[结论]肿腿蜂可根据母蜂数量和寄主体型大小来调整产卵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 寄主品质 发育表现 准社会行为 肿腿蜂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不同虫龄白背飞虱对二者发育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帅 陈文龙 金道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7-1244,共8页
【目的】为了解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间的互作关系,开展了稻虱红单节螯蜂在白背飞虱不同龄期寄生时,对寄主及其自身发育表现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观察了被寄生的白背... 【目的】为了解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间的互作关系,开展了稻虱红单节螯蜂在白背飞虱不同龄期寄生时,对寄主及其自身发育表现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观察了被寄生的白背飞虱各龄若虫及其寄生蜂稻虱红单节螯蜂的发育表现。【结果】白背飞虱2,3,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当龄及其后各龄的历期均显著延长;2和3龄若虫被寄生后,成虫羽化率仅分别为54.29%和60.95%,显著低于在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96.20%和100%)。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白背飞虱5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3.77 d)显著短于寄生2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7.77 d);寄生3龄若虫的成蜂羽化率最高,为56.19%;而寄生5龄若虫的羽化雄蜂比例最高,为77.12%。【结论】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可使白背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白背飞虱2和3龄若虫是稻虱红单节螯蜂发育的适宜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稻虱红单节螯蜂 寄主龄期 发育历期 羽化率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恶丝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红松 杨光友 +1 位作者 王成东 杨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6-319,共4页
从虫体的分类、分布、宿主、发育生物学和内共生体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犬恶丝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上取得成果,并提出了研究该病病原的现实意义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犬恶丝虫 分类 宿主 发育生物学 内共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体型大小对管氏肿腿蜂生殖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冰颖 李保平 +1 位作者 林芳芳 孟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揭示寄主体型大小对肿腿蜂生殖潜力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寄生蜂准社会行为的进化以及为大规模繁殖和利用肿腿蜂的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为材料,为... 【目的】揭示寄主体型大小对肿腿蜂生殖潜力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寄生蜂准社会行为的进化以及为大规模繁殖和利用肿腿蜂的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为材料,为雌蜂终身连续提供称重的寄主,观察逐日产卵量及在无抚育条件下其子代蜂发育至成虫的表现,分析产卵时期(早、中和晚期)、寄主体重对产卵量及其子代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寄主体重和产卵期均影响管氏肿腿蜂终身产卵量,产卵量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呈二次函数式增大,但随产卵期延长而大幅减小。寄主体重和产卵期互作影响管氏肿腿蜂子代蜂存活率、岀蜂数、成虫体重和性比等子代发育指标,表现在:(1)产卵早期所产子代蜂的存活率随寄主体重增大而略降低,产卵中期所产子代蜂存活与寄主体重无关,产卵晚期所产子代蜂的存活率可能与寄主体重无关;(2)产卵早期和晚期产子代蜂的羽化成虫数和性比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但产卵中期产的子代蜂出蜂数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加,性比随寄主体重增大而逐渐减小;(3)产卵早期产的子代雌蜂体重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呈二次函数式增大,而产卵中期产的子代蜂体重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结论】寄主体型大小对管氏肿腿蜂早期产卵量及其子代蜂发育表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 青杨天牛 寄主品质 终身生殖力 发育表现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寄主对柚喀木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丰年 陈燕玲 +2 位作者 黄家权 邓晓玲 岑伊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温度和寄主对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模拟柚喀木虱的自然生存环境,用人工气候箱研究其在柠檬Citrus limon上繁殖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同时比较其在黄龙病柠檬... 【目的】研究温度和寄主对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模拟柚喀木虱的自然生存环境,用人工气候箱研究其在柠檬Citrus limon上繁殖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同时比较其在黄龙病柠檬苗上饲养时上述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研究15、20和25℃条件下柠檬、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和酸橘Citrus sunki对柚喀木虱成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15℃、相对湿度70%条件下柚喀木虱在健康柠檬上平均卵历期为9.38 d,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8.80、6.66、6.00、6.76和5.94 d,产卵前期为16.2 d,世代历期为59.74 d,世代存活率为28.34%;而在带病柠檬上2龄、4龄和总若虫历期显著缩短,产卵前期显著延长,4龄、总若虫期存活率和世代存活率显著下降。来源相同的成虫在健康和黄龙病柠檬苗上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在病苗和健苗上分别饲养1代后,从健苗上羽化的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病苗。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用柠檬饲养柚喀木虱成虫存活率最高;而在相同的寄主条件下,温度为15℃时存活率最高;成虫在柠檬上15℃条件下饲养20 d后存活率仍达81.67%。寄主感染黄龙病使柚喀木虱若虫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对其存活率和繁殖造成不良影响。【结论】该饲养条件下的柚喀木虱能顺利完成整个世代且能获得较高存活率,该饲养条件可用于室内大量繁殖柚喀木虱,并进一步应用到柚喀木虱的生活习性和黄龙病病理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喀木虱 温度 寄主 黄龙病 室内饲养 发育历期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姚苗苗 杨茂发 +1 位作者 武承旭 耿海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93-97,共5页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异显著,体长的分布则在2-5龄有显著差异,同时取食南瓜、黄瓜、西红柿的幼虫发育历期较长,而取食白菜、烟草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寄主植物 头壳 体长 发育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种类及发育阶段对梨小食心虫幼虫钻蛀率和蛹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庾琴 杜恩强 +3 位作者 封云涛 郭晓君 张润祥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在寄主果实上的钻蛀率和蛹重与寄主种类和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为其田间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种共6...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在寄主果实上的钻蛀率和蛹重与寄主种类和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为其田间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种共6个品种水果[苹果Malus pumila(嘎啦苹果),桃Amygdalus persica(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和霞光油桃),梨Pyrus bretschneideri(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的钻蛀率以及在不同果实状态的4个水果品种(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72 h的钻蛀率;比较了接卵后24 h和72 h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苹果品种(嘎啦苹果、富士苹果和金冠苹果)果实上的钻蛀率;并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的金冠苹果、富士苹果、嘎啦苹果、砀山酥梨和丰白毛桃上的梨小食心虫蛹重。【结果】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6个不同水果品种果实上的钻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霞光油桃>嘎啦苹果>砀山酥梨>玉露香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除霞光油桃外,其他5个水果品种果实的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初孵幼虫钻蛀率。对于嘎啦苹果,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在其幼果上的钻蛀率最高(73.69%),在其着色期果实上钻蛀率最低(32.51%);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上,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的钻蛀率均随果实生长发育而增加。初孵幼虫在3个苹果品种着色期和成熟期果实上的钻蛀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在其幼果上变化不显著。寄主种类及其发育阶段也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蛹重,成熟毛桃和梨饲养的雌、雄蛹重显著高于未成熟果实饲养的蛹重,着色期苹果不利于蛹重的增加。【结论】果实种类及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蛹重,取食成熟期梨和桃的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蛹重显著高于取食未成熟果实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寄主植物 水果品种 果实发育阶段 钻蛀率 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草莓桃蚜生存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丽荣 王凡 +2 位作者 葛长军 闫良 高正纲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181-4183,共3页
研究了取食草莓(Fragaria ananassa)的桃蚜(Myzus persicae)对7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嗜好,并测定了其在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生长繁殖习性。结果表明,桃蚜嗜好寄主植物为草莓、辣椒、莴苣、萝卜;取食草莓的桃蚜发育历期最短,取食辣椒和莴... 研究了取食草莓(Fragaria ananassa)的桃蚜(Myzus persicae)对7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嗜好,并测定了其在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生长繁殖习性。结果表明,桃蚜嗜好寄主植物为草莓、辣椒、莴苣、萝卜;取食草莓的桃蚜发育历期最短,取食辣椒和莴苣的桃蚜发育历期相当,而取食萝卜的桃蚜不能完成整个发育历期;取食莴苣的桃蚜平均单头产卵量最高;取食草莓和莴苣的桃蚜存活率最高、其次为辣椒,取食萝卜的桃蚜存活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桃蚜(Myzus persicae)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发育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我国植物线虫学发展战略的研究
14
作者 潘沧桑 林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11,共7页
根据 1994~ 1996年 3年中世界上发表的植物线虫学论文数 ,从寄主、线虫、研究领域和国家 4个方面分析国际研究动态 ,提出我国 2
关键词 植物线虫学 发展战略 寄主植物 线虫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云南松毛虫生长发育、繁殖及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沈海燕 梁运 +7 位作者 陈正浩 华银 李昌良 张珠河 翁怀锋 黄飚 张飞萍 梁光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0,共8页
[目的]基于不同寄主植物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生长发育、繁殖、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解析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为营造新型混交林开展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柳杉、侧柏、柏木、云南松和... [目的]基于不同寄主植物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生长发育、繁殖、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解析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为营造新型混交林开展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柳杉、侧柏、柏木、云南松和马尾松为寄主植物进行室内饲养,分别比较不同寄主植物条件下云南松毛虫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繁殖力,并测定云南松毛虫5龄幼虫的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羧酸酯酶(CarE))和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AMS)、脂肪酶(LPS))的活性。[结果]取食柳杉、柏木、侧柏和云南松的云南松毛虫幼虫具完整的生活史,而取食马尾松的幼虫只存活至5龄,不具有完整的生活史。同时,取食柳杉和柏木的云南松毛虫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短、雌蛹重且成虫产卵多。取食柳杉和柏木的云南松毛虫5龄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显著高于取食云南松、侧柏和马尾松的幼虫(P<0.05)。在3种消化酶中,取食柳杉与柏木的云南松毛虫幼虫体内蛋白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云南松毛虫对柳杉和柏木具较好的适应性,虫体内解毒酶和蛋白酶可能是其对柳杉和柏木有较好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解毒酶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永义 王竹红 +3 位作者 黄建 彭建立 江飞燕 刘静瑜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第4期276-28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照L∶D=14∶10],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在烟草、假连翘、一品红、扶桑等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存活、繁殖力及若虫个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上述...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照L∶D=14∶10],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在烟草、假连翘、一品红、扶桑等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存活、繁殖力及若虫个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上述4种寄主植物上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7.63、25.70、23.15、20.32 d,存活率为:62.63%、58.48%、43.69%、52.45%。烟粉虱在烟草、假连翘、一品红、扶桑上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337.80、307.40、157.00、57.20粒,种群增长指数(I)分别为117.95、107.86、37.86、1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植物寄主 发育历期 存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意大利蜜蜂蛹为替代寄主繁育两种肿腿蜂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艳龙 王丽娜 +3 位作者 郑云霄 陈开琴 杨忠岐 魏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2,184,共6页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和松褐天牛肿腿蜂S.alternatusi是天牛和吉丁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试验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蛹为替代寄主,研究了两种肿腿蜂寄生意大利蜜蜂蛹时其子代的发育过程和数量。结果表明,利用意大利...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和松褐天牛肿腿蜂S.alternatusi是天牛和吉丁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试验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蛹为替代寄主,研究了两种肿腿蜂寄生意大利蜜蜂蛹时其子代的发育过程和数量。结果表明,利用意大利蜜蜂蛹能成功繁育白蜡吉丁肿腿蜂和松褐天牛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对蛹的寄生率和羽化出蜂的寄主比例与松褐天牛肿腿蜂无显著差异。以意大利蜜蜂蛹为寄主时,两种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卵-成蜂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单头肿腿蜂雌蜂寄生1头蛹时,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17.61头/窝)和子代总数(18.83头/窝)均显著低于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25.10头/窝)和子代总数(26.52头/窝)。两种肿腿蜂的子代性比均具有显著的偏雌特征,松褐天牛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子代雄性比分别为6.83%和6.35%,其子代雄蜂数和雄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意大利蜜蜂蛹可作为白蜡吉丁肿腿蜂和松褐天牛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替代寄主,这为两种肿腿蜂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替代寄主 意大利蜜蜂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竖毛天牛不同虫态对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成功率和子代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艳龙 王丽娜 +3 位作者 贾结利 康奎 曾伯平 魏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虫态的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对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和高效利用替代寄主。[方法]利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作为繁蜂寄主,比较松褐天牛肿腿蜂对...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虫态的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对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和高效利用替代寄主。[方法]利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作为繁蜂寄主,比较松褐天牛肿腿蜂对两种虫态麻竖毛天牛的寄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羽化率和数量的差异。[结果]松褐天牛肿腿蜂可寄生麻竖毛天牛的幼虫和蛹,寄生率无显著差异。然而,用麻竖毛天牛幼虫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子代蜂羽化率为93.33%,显著高于麻竖毛天牛蛹作繁蜂寄主时的57.69%。用麻竖毛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6.63 d和6.43 d,两者无显著差异;其子代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幼期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4.34 d和4.57 d、8.34 d和8.52 d、19.89 d和20.07 d及32.61 d和33.40 d。用麻竖毛天牛幼虫繁育的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为39.50头和41.18头,用麻竖毛天牛蛹繁蜂时分别平均为30.80头和32.20头,均存显著差异。在两种虫态寄主上育出的松褐天牛肿腿蜂雄性子代数无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1.96头和1.40头;雄性比亦没有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5.00%和4.45%。[结果]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作寄主时,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羽化率更高,繁育得到的子代数量更多。麻竖毛天牛蛹可作为替代寄主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但繁蜂效率低于天牛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替代寄主 寄生率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棉蚜组织蛋白酶B基因克隆及在不同寄主专化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伟娇 张肖丽 +7 位作者 高雪珂 朱香镇 王丽 姬继超 雒珺瑜 崔金杰 李东阳 张开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6-955,共10页
昆虫组织蛋白酶B在昆虫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Cath B并克隆得到全长cDNA序列,使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不同龄期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分析棉蚜体内5个高表... 昆虫组织蛋白酶B在昆虫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Cath B并克隆得到全长cDNA序列,使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不同龄期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分析棉蚜体内5个高表达组织蛋白酶B基因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比较了不同专化型棉蚜在寄主转换之后的表达差异。研究发现,这5个基因在不同龄期不同寄主上均表达。棉花型棉蚜在棉花寄主上不同基因间的表达各不相同。黄瓜型棉蚜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上AgCb-1、AgCb-2、AgCb-3基因均在成蚜时期表达量相对较高,AgCb-4、AgCb-5基因表达量则与之相反。分别将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转接到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上后,棉花型棉蚜AgCb-1、AgCb-4基因和黄瓜型棉蚜AgCb-1、AgCb-2、AgCb-3基因均在成蚜不同时期的表达量显著大于转接前。结果表明:AgCb-1、AgCb-2、AgCb-3、AgCb-4、AgCb-5基因表达量伴随着棉蚜的生长发育以及寄主的转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说明组织蛋白酶在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组织蛋白酶B 发育阶段 寄主专化型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接种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秀娟 张治军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431,共7页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与猖獗机制,同时也将为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控制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在辣椒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损伤MD、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45,11.97和11.18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在不同处理植株叶片上差异显著(P<0.05),在机械接毒叶片上寿命最长(雌13.51d,雄12.69d);繁殖能力最强,产子代数高达33.01头1龄若虫/雌。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09,0.153和0.190d-1,净生殖率依次为0.84,14.54和21.79。【结论】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植物辣椒反应使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成虫寿命延长,繁殖能力提高,种群增长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寄主植物 番茄斑萎病毒 接毒 种群增长 发育历期 繁殖力 成虫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