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1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low-velocity perforation of thin steel plates b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被引量:3
1
作者 Chang-hai CHEN Xi ZHU +2 位作者 Hai-liang HOU Xue-bing TIAN Xiao-le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27-337,共11页
Ballist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in steel plates that are normally impacted b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at velocities higher than their ballistic limit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thin st... Ballist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in steel plates that are normally impacted b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at velocities higher than their ballistic limit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thin steel plates were analyzed.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erforation phenomenon of the thin steel plates to determine the radius of the bulging region. In establishing this new method, a dynamic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lastic wave propagation concept based on the rigid plastic assumption was adopted. The whole perforat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our consecutive stages, namely, bulging deformation, dishing deformation, ductile hole enlargement, and projectile exit. On the basi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a new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residual velocities of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s that perforate thin steel plates at low velocities.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by the present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erms of both the radius of the bulging region and the residual velocity of the projectile when the strain rate effects of the target material during each stage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impact Thin steel plate PERFORATION Low velocity Hemispherical-nosed PROJECT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a Type of Soft Firing Technology with Pneumatic Transmission
2
作者 杨军荣 米粮川 赵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4期262-266,共5页
Aimed at 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reducing gun recoil and increasing muzzle velocity, a new type of soft firing technology with pneumatic transmission is put forward. By mathematical model and ... Aimed at 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reducing gun recoil and increasing muzzle velocity, a new type of soft firing technology with pneumatic transmission is put forward. By mathematical model and instance simulation,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is technique is mad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oft firing technology with pneumatic transmission can reduce the maximum pressure on the breechblock by 27% and increase the muzzle velocity by 20%. The proposed new approach has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atibility of power and flex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 气压传动 软点火 类型 可行性分析 弹丸 初速度 后座力 反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棱柱定向装药结构破片初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宁建国 汪齐 栗建桥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13,共14页
棱柱形装药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对称结构,其能量输出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预测其破片速度分布对于新型战斗部的结构设计和毁伤效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棱柱形装药结构,建立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破片速度预测模型。为提高网络模型的... 棱柱形装药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对称结构,其能量输出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预测其破片速度分布对于新型战斗部的结构设计和毁伤效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棱柱形装药结构,建立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破片速度预测模型。为提高网络模型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破片速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模型筛选出4个输入特征参数。通过调整这些特征参数的值,建立多组不同的数值模拟工况,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为网络模型提供数据集。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测试集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网络模型预测棱柱形装药结构的破片分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预测精度高、易于建模等特点,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一端起爆条件下棱柱形结构的破片速度分布,为战斗部结构设计和毁伤效率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柱形壳体 破片初速 量纲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NCM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气体的爆炸特性
4
作者 李刚 张修鹏 +1 位作者 常伟达 周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为了解Li(NixCoyMn1-x-y)O2(NCM)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气体(BVG)在高温环境下引发爆燃的危险性,利用8L爆炸测试装置和本生灯分别对BVG在不同初始温度θ0(25~120℃)下的爆炸特性和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测试.同时,利用软件CHEMKIN数值模拟... 为了解Li(NixCoyMn1-x-y)O2(NCM)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气体(BVG)在高温环境下引发爆燃的危险性,利用8L爆炸测试装置和本生灯分别对BVG在不同初始温度θ0(25~120℃)下的爆炸特性和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测试.同时,利用软件CHEMKIN数值模拟分析了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层流燃烧速度SL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爆炸下限(LFL)随初始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爆炸上限(UFL)增大;当θ0升高到120℃时,最大爆炸压力pmax由0.62 MPa降至0.45 MPa,且与θ0呈指数衰减关系;受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影响,最大爆炸上升速率(dp/dt)max随θ0的升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极限氧浓度(LOC)从7.39%呈指数下降至7.03%;SL随θ0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发现C2H4和H2含量是影响BVG燃烧及爆炸破坏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NCM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环境爆燃的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爆炸特性 极限氧浓度 层流燃烧速度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联网运行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
5
作者 王莉莉 赵云飞 郭微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3-1881,共9页
为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基于飞联网运行特性研究了考虑偏移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定量描述航空器间的偏移对跟驰行为的影响,引入偏移阻碍作用,建立偏移与前导航空器速度的关系,将跟驰模型扩展到三维模式;考虑飞联网环境下的... 为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基于飞联网运行特性研究了考虑偏移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定量描述航空器间的偏移对跟驰行为的影响,引入偏移阻碍作用,建立偏移与前导航空器速度的关系,将跟驰模型扩展到三维模式;考虑飞联网环境下的多航空器信息交互模式,构建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并应用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模型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稳态通行能力;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的基础上,以考虑3架前导航空器的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例,设计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阻碍作用随偏移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偏移量情况下,重型机的阻碍作用最大,轻型机最小;所提模型相比传统模型具备更优的稳定域,且考虑前导航空器数量越多、权重系数越大,所提模型的稳定性越好;相同取值条件下,所提模型的燃油消耗系数均低于传统模型,当敏感系数取1 s^(-1)时,燃油消耗系数降低27.12%。数值仿真表明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有利于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降低燃油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联网 多速度差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通行能力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震动记录统计分析的不同场地分类方法比较
6
作者 李小军 程晓芳 +1 位作者 荣棉水 张斌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4,共8页
以特定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作为控制参数的单指标场地分类及以特定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场地分类是国际上的两大类场地分类方法,两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问... 以特定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作为控制参数的单指标场地分类及以特定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场地分类是国际上的两大类场地分类方法,两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工程场地分类的基本用途是合理地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以确定建设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同一分类场地中强震动记录频谱特性的一致性程度是说明场地分类方法合理性的最有效标准。利用日本KiK-net观测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钻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已有的多个场地分类方法的差异和优劣。首先采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规范中及近年来提出的几种新的场地分类方法分别进行台站场地类别划分和强震动记录分组,而后针对不同分类方法中同类场地台站的地表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加速度反应谱(包括峰值加速度)与震级和震中距关系的统计分析,并通过加速度反应谱统计残差分析,探讨了不同场地分类方法中同类场地台站强震动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的一致性和聚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场地分类方法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的中国抗震规范场地分类方法为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 剪切波速 强震动记录 加速度反应谱 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速度的黄土边坡地震损伤分析
7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1 位作者 王平 许世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1,共8页
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 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程中加速度与速度响应的耦合规律,揭示了动力参数与损伤状态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以加速度峰值为评价指标时,位于近场的黄土边坡坡顶计算烈度大于实际烈度。地震动速度与土体抗拉强度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具有典型场地放大效应的黄土边坡建议采用速度峰值作为破坏烈度的评价指标。结合GB/T 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提出包含5级损伤状态的黄土边坡地震烈度评价体系,界定各损伤等级对应的速度阈值区间及典型破坏形态,建立边坡损伤程度-烈度-速度峰值-宏观震害的四元对应准则。研究成果为黄土地区边坡地震损伤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量化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黄土边坡 地震动速度 损伤分析 加速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的地球物理特征与识别
8
作者 王秀娟 韩磊 +3 位作者 刘俊州 靳佳澎 匡增桂 周吉林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5,共16页
全球多个海域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不同共存层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与富集程度存在差异,形成识别共存层的方法有利于准确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本文分析了南海与国际典型井位的多种测井与地震资料,总结了4种类型的天然气... 全球多个海域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不同共存层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与富集程度存在差异,形成识别共存层的方法有利于准确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本文分析了南海与国际典型井位的多种测井与地震资料,总结了4种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层,包括细粒泥质储层稳定带附近共存、细粒泥质粉砂储层水合物稳定区底界(BSR)下方共存、细粒泥质储层冷泉发育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共存和粗粒砂质储层快速沉积区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对比不同储层类型异常特征变化,通过多种属性联合与交会分析形成识别共存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形态方法。结果表明,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气都能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在生物成因气发育区,由于快速沉积作用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向上调整,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因分解需要时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局部区域会出现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而热成因气发育区,易形成Ⅱ型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利用孔隙度、电阻率与饱和水层的差异进行交会分析,根据曲线变化趋势能识别共存层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形态,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对比分析认为横波速度是识别共存层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富集差异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游离气 共存 横波速度 交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管进气时进口流场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胡宗武 黄宁 +3 位作者 赵洋 李星 陈冠言 张洁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共8页
针对弯管进气方式下离心压气机进口流场发生畸变,进而对压气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压气机试验装置,结合特性试验与PIV流场测量,定量揭示了弯管进气下压气机性能与流场结构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管进气,弯管... 针对弯管进气方式下离心压气机进口流场发生畸变,进而对压气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压气机试验装置,结合特性试验与PIV流场测量,定量揭示了弯管进气下压气机性能与流场结构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管进气,弯管进气导致离心压气机在最高效率点的压比和效率最高分别下降2.7%和9.8%,表明弯管结构显著劣化压气机性能;PIV测试揭示进口截面存在反向旋转双涡结构,其强度与压气机流量和转速呈正相关;基于对进口管路径向截面的速度均匀性指数分析,界面速度均匀性较好,径向速度均匀性影响较弱(γ的绝对值小于0.2),而周向速度分布的非对称性与压比(γ=-0.976)、效率(γ=-0.923)呈强负相关,表明周向畸变是性能劣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气机的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弯管进气 流场测量 性能分析 速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爆破质点峰值振速预测公式研究
10
作者 邵磊 张梅 +3 位作者 邓丁 郭连军 高久庆 赵鑫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1,201,共5页
为提高某露天矿山剥岩工程爆破振动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质高程与坡度影响因素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公式。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对传统的萨道夫公式进行修正,引入高程差H和坡度系数γ,形成新的预测公式(11)。当高差H=0时,... 为提高某露天矿山剥岩工程爆破振动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质高程与坡度影响因素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公式。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对传统的萨道夫公式进行修正,引入高程差H和坡度系数γ,形成新的预测公式(11)。当高差H=0时,此预测公式可转化为萨道夫公式,表明此预测公式可靠性。在矿山现场进行了振动监测试验,布置了5个监测点,高程差为0.222 m、0.176 m、0.865 m、1.617 m、2.465 m,使用TC-4850爆破测振仪记录振动数据。通过多元非线性拟合方法,对包括原始萨道夫公式和新提出的公式(11)在内的多个预测公式进行了拟合计算。拟合结果显示:新提出的公式(11)具有最高的相关性系数R^(2)=0.905,优于其他公式。预测精度对比表明,公式(11)的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0.85%,平均误差为8.11%,相较于原始萨道夫公式的24.89%和10.31%,预测精度有显著提升。通过考虑高程与坡度影响因素,新提出的预测公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显著提高了露天矿山爆破振动速度预测的准确性,为爆破振动控制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方案和数据的应用证明了该公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爆破振动 量纲分析 峰值振速 萨道夫斯基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正交梯形蜂窝铝面内低速碰撞性能研究
11
作者 邢攸冬 李忠芳 +3 位作者 王立虎 安钰坤 杨思一 袁建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制备了一种正交梯形蜂窝铝材料,代替传统形式吸能盒作为车辆的吸能装置,研究该材料在面内方向低速碰撞下的力学性能及能量吸收特性.首先,用胶接的手段制备一种正交梯形蜂窝铝结构,用试验方法研究该材料的面内压缩过程,获得材料的应力与... 制备了一种正交梯形蜂窝铝材料,代替传统形式吸能盒作为车辆的吸能装置,研究该材料在面内方向低速碰撞下的力学性能及能量吸收特性.首先,用胶接的手段制备一种正交梯形蜂窝铝结构,用试验方法研究该材料的面内压缩过程,获得材料的应力与吸能特性.其次,以理论分析方法研究材料的变形与受力情况,获得材料的吸能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最后,以仿真手段模拟材料的受载过程,结合优化设计方法,获得材料的最佳吸能参数分别为板厚0.50 mm,上板边长3.0 mm,此时正交梯形蜂窝铝材料质量比吸能可达28.8 kJ/kg,优于传统形式吸能盒结构,这表明正交梯形蜂窝铝代替传统吸能材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梯形蜂窝铝 面内低速碰撞 能量吸收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群不同肥胖代谢表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尿酸作为其潜在因素
12
作者 顾可羿 潘姚佳 +4 位作者 韩正 付晓雅 顾瀚东 杨菲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37,共7页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谢健康型肥胖(MHO)人群,并进一步探讨SUA是否作为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22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BMI和代谢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分别为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MHO组、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UNO)组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UA与baPWV及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UA对baPWV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对高baPWV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根据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分组后,MHNO、MHO、MUNO和MUO组高baPWV水平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分别为3.9%、9.8%、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60.722,P<0.001);MHNO组、MHO组、MUNO组和MUO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6%、8.9%、10.1%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56.444,P<0.001)。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和文化程度后,MHNO、MHO、MUNO、MUO四组高baPWV的患病风险依次增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也依次增高(P<0.05)。结论在青年人群中,肥胖代谢表型和A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UA可能是潜在影响因素。此外,应当关注青年MHO人群,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分析 代谢综合征 代谢健康型肥胖 血清尿酸 尿酸肌酐比值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容器内氢气-甲烷-空气的爆炸特性
13
作者 梅亮 郭进 +1 位作者 黄时凯 王金贵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为了氢气-甲烷混合燃料的安全使用,利用内径和长度皆为300 mm的圆柱形密闭容器进行爆炸实验,研究了掺氢比(X_(H2)=0~100%)和当量比(Φ=0.6~1.4)对火焰演化和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并采用CHEMKIN软件分析了氢气-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层流燃... 为了氢气-甲烷混合燃料的安全使用,利用内径和长度皆为300 mm的圆柱形密闭容器进行爆炸实验,研究了掺氢比(X_(H2)=0~100%)和当量比(Φ=0.6~1.4)对火焰演化和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并采用CHEMKIN软件分析了氢气-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层流燃烧速度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当量比(Φ)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掺氢比(X_(H2))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p_(max))、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_(max))、爆炸指数(K_(G))以及层流燃烧速度增大,到达最大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时间(t_(A)和t_(B))逐渐缩短。点火后,火焰表面由最初的较为光滑,逐步形成蜂窝状的火焰胞格结构。在相同当量比(Φ)下,随着掺氢比(XH2)的增加,从点火到爆炸结束的时间大幅缩短,且在同一时刻,火焰半径增大,火焰表面皱褶增多。反应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基元反应H+O_(2)⇌O+OH(R38)和H+CH_(3)(+M)⇌CH_(4)(+M)(R52)对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最大;关键自由基(H·、O·、OH·)的最大摩尔分数与层流燃烧速度正相关,且掺氢比(XH2)的增加,使得关键自由基的最大摩尔分数显著增大;基元反应R38和R84是影响关键自由基生成速率(ROP)的最主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甲烷 爆炸压力 火焰 层流燃烧速度 化学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触点运动的偏心轮-滚子副运动学及润滑特性研究
14
作者 高园杰 郭峰 +2 位作者 POLL Gerhard 李书义 晁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9,共12页
在凸轮-滚子副润滑分析中,为求解接触区的卷吸速度对凸轮-滚子单元进行运动学分析,发现接触点除了绕凸轮轴轴心作定轴转动外,还会因为滚子升程的变化来回摆动,产生牵连运动.卷吸速度的计算会采用忽略接触点运动的简化处理方法,但产生的... 在凸轮-滚子副润滑分析中,为求解接触区的卷吸速度对凸轮-滚子单元进行运动学分析,发现接触点除了绕凸轮轴轴心作定轴转动外,还会因为滚子升程的变化来回摆动,产生牵连运动.卷吸速度的计算会采用忽略接触点运动的简化处理方法,但产生的误差鲜有研究.使用点的合成运动法,将复杂运动转化为简单运动的叠加,简化了计算过程.为更好的厘清凸轮与滚子间的运动学关系,将偏心轮-滚子作为凸轮-滚子的1个特例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考虑接触点运动的卷吸速度解析解.结果表明:考虑接触点运动的卷吸速度最大相对误差为8.89%,接触点的运动对卷吸速度计算的影响不可忽略.讨论了偏心轮-滚子单元偏心距、偏心轮半径、滚子半径和偏心轮转速对卷吸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偏心距较大时接触点运动的卷吸速度相对误差影响较大.建立偏心轮-滚子副非牛顿点接触时变润滑模型,数值模拟了接触点的运动对润滑状态的影响.发现偏心轮角度为0°时,y/a=0截面的中心膜厚差距最明显,相对误差可达6.30%,同时接触点的运动会给第二压力峰带来细微变化,因此不可以忽略接触点运动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轮-滚子副 接触点的运动 卷吸速度 运动学分析 润滑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面波多道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宓彬彬 洪雨 夏江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25-2837,共13页
浅层面波勘探主要基于单分量地震观测数据,多分量数据往往被忽略.三分量检波器可以接收瑞雷波的垂向分量、径向分量以及勒夫波信息.瑞雷波的垂向和径向分量信息联合利用可以避免模式误判,提高频散测量精度和横波速度的反演精度.在被动... 浅层面波勘探主要基于单分量地震观测数据,多分量数据往往被忽略.三分量检波器可以接收瑞雷波的垂向分量、径向分量以及勒夫波信息.瑞雷波的垂向和径向分量信息联合利用可以避免模式误判,提高频散测量精度和横波速度的反演精度.在被动源面波频散测量中,瑞雷波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相位相关性及振幅谱比(即椭圆极化率)可以用于确定噪声源方位,提高噪声面波频散成像的精度和效率.联合利用瑞雷波和勒夫波信息有助于提高浅地表介质横波速度估计精度,同时可以获取径向各向异性特性.本文综述利用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主、被动源面波高精度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面波 极化分析 被动源地震数据筛选 横波速度 径向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塞工况下水力旋流器流场特性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雷 苗春雨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蔡萌 李新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76-3786,共11页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明确其在不同堵塞工况下旋流场变化及平均偏移不对称情况。结果表明,在三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切向速度及轴向速度的平均偏移不对称率均产生最大值分别为67.82%和34.99%;相对于无堵塞工况,六种不同堵塞工况的平均压降均有所上升,分离效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工况六在四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平均压降最大,分离效率最小。通过实验开展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性能分析,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22%,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为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两相流 水力旋流器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洞增长层裂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模拟不同加载波形层裂实验结果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凤国 王裴 +1 位作者 王言金 胡建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冲击波在靶板自由面反射导致靶板材料内部产生动态拉伸层裂损伤是材料的典型损伤破坏形式之一,材料的初始微结构、冲击加载的强度和应变率、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过程。靶板自由面速度曲线变化间接反映材料内部损伤的... 冲击波在靶板自由面反射导致靶板材料内部产生动态拉伸层裂损伤是材料的典型损伤破坏形式之一,材料的初始微结构、冲击加载的强度和应变率、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过程。靶板自由面速度曲线变化间接反映材料内部损伤的演化过程,在层裂损伤物理模型研究方面,目前采用适宜的层裂损伤模型较好地模拟不同冲击加载波形下靶板自由面速度曲线的相关文献很少,主要借助实验手段探讨加载波形与自由面速度曲线变化以及层裂损伤演化过程之间的关联。对于孔洞增长层裂损伤模型,通过解析加载应变率与层裂强度以及损伤模型初始损伤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模型初始损伤参数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将损伤模型初始损伤参数与加载应变率关联在一起。该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模拟方波、三角波以及泰勒波冲击加载铝材料层裂实验的自由面速度曲线,同时,计算得到的层裂强度和层裂片厚度也与实验结果符合。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靶板内部不同位置的初始损伤、层裂强度的分布与应变率之间的关联,以及其对自由面速度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加载波形 层裂损伤 自由面速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金艳 陶小三 +2 位作者 王琛 邵斌 徐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3-1201,共9页
剪切波速是评价土体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为分析盐城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之间的相关性。收集了盐城市城区场地地震安评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中384个钻孔29925条剪切波速,对剪切波速度与土层深度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线... 剪切波速是评价土体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为分析盐城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之间的相关性。收集了盐城市城区场地地震安评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中384个钻孔29925条剪切波速,对剪切波速度与土层深度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线性、多项式及幂函数3种模型对4类土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进行回归分析,给出了4类土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三种关系式及相应的回归参数。将三种模型计算得到的剪切波速预测值及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盐城市城区土层的剪切速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拟合优度均在0.80以上,Ⅲ类场地粘土的相关性系数达到0.949;给出的各类岩土体的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经验关系模型较为可靠,预测精度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供盐城城区无场地剪切波速数据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市 剪切波速 土层深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速度分析的近地表纵波速度反演
19
作者 王延光 梁鸿贤 +3 位作者 芮拥军 王胜阁 王姣 孙成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8-1222,共15页
面波频散曲线对于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层厚等近地表地球物理参数的敏感度相差较大,现阶段通过频散曲线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近地表横波速度与厚度信息,但无法直接对纵波速度进行反演.研究表明,泊松比对于波长(W)-探测深度(D)关系较为敏感... 面波频散曲线对于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层厚等近地表地球物理参数的敏感度相差较大,现阶段通过频散曲线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近地表横波速度与厚度信息,但无法直接对纵波速度进行反演.研究表明,泊松比对于波长(W)-探测深度(D)关系较为敏感.基于这一发现,本文根据频散曲线与反演获取的横波速度结构计算平均速度,获取W-D关系曲线.但合成数据测试证明,因近地表浅层对应的W-D曲线变化较小,且浅层纵波速度反演不准确会使误差累积,直接反演W-D曲线无法获取可靠的纵波速度剖面.本文改进了基于平均速度分析的近地表纵波速度反演方法,在目标函数中加入了对浅层信息较为敏感的W/D-D信息,同时对W-D曲线与W/D-D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合成数据测试证明可以获取较为准确地浅层与深层纵波速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中,联合反演得到的纵波速度剖面与微测井数据较为吻合,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不借助其他信息,仅通过面波频散信息,获取更为准确地近地表纵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速度分析 频散曲线 纵波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基底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平 杨益新 朱志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6,共10页
隧道基底沉降不仅影响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性,严重时会造成隧道结构病害,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沉降预测和单因素影响分析,非常有必要开展隧道基底沉降的多影响因素分析。以郑州地铁1号线某盾构隧道区间为工程实例,构建... 隧道基底沉降不仅影响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性,严重时会造成隧道结构病害,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沉降预测和单因素影响分析,非常有必要开展隧道基底沉降的多影响因素分析。以郑州地铁1号线某盾构隧道区间为工程实例,构建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人工激振力模拟地铁列车竖向荷载,提取数值模拟结果的动应力和静偏应力数据,引入循环荷载作用下累积塑性应变计算公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得到隧道基底沉降,研究了隧道周围土层性质、道床脱空深度和地铁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对隧道基底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隧道基底沉降和发展规律与现场实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隧道基底沉降随着周围土层砂粒含量的提高而减小;道床脱空尺寸会加剧隧道和道床板中应力集中和振动放大现象,增大隧道下卧土层的动偏应力和基底沉降;提高车速会增大基底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采用正交试验法、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到了隧道沉降对各因素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层性质、车速和道床脱空,其中,土层性质为高度显著水平、车速为显著水平。研究成果对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监测、安全评估和加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性质 道床脱空 地铁列车运行速度 隧道基底沉降 正交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