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史 被引量:14
1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2 位作者 张雷 黄静 唐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是该区油藏发育的重点层位。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观察、均一温度测试、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热演化史资料,确定了姬塬地区长9油藏的充注期次。...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是该区油藏发育的重点层位。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观察、均一温度测试、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热演化史资料,确定了姬塬地区长9油藏的充注期次。分析表明,长9储层烃类包裹体物理相态主要为发绿色、黄绿色荧光的液态烃、含气烃的液态烃两类。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连续,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温度为100-120℃,盐度分布也较集中,峰值区间NaCl浓度为3%-5%,表明发生过一期连续、流体性质和交换作用变化不大的烃类运移、充注过程。同样,石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特征及参数统计结果也佐证了姬塬地区长9储层经历了一期烃类充注,充注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类包裹体荧光光谱主峰波长、形态相似,波峰近似,λmax为495 nm,对应绿色、黄绿色荧光区。结合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综合分析得出,姬塬地区长9原油充注过程发生距今120-130 Ma,即早白垩世中、晚期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温度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力系统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影响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康永尚 邱楠生 +5 位作者 刘洛夫 文永红 张越迁 姚新玉 张年富 王绪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4-709,共6页
在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 ,纵向上存在两个流体动力系统 ,即下部高压流体动力系统和中上部正常 -低压流体动力系统 ,对下部高压流体动力系统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用来确定油气成藏期 ,而对中上部正常 -低压流体动力系统 ,流体包裹体均一... 在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 ,纵向上存在两个流体动力系统 ,即下部高压流体动力系统和中上部正常 -低压流体动力系统 ,对下部高压流体动力系统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用来确定油气成藏期 ,而对中上部正常 -低压流体动力系统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不适于用来确定油气成藏期 ,这主要由包裹体捕获时的流体动力学环境和相态不同所致。高压流体动力学环境中形成的包裹体在捕获时更易呈均一相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有效用于成藏期的判定 ,而在正常 -低压系统中形成的包裹体在捕获时有呈非均一相的可能 ,在此情况下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就无法用于成藏期的确定 ,在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判定成藏期时 ,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做具体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 准噶尔盆地 成藏期 油气成藏 形成 对流 相态 高压 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南地区侏罗系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廖健德 程显胜 +3 位作者 罗立崇 向宝力 武宏义 白新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720,共4页
在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侏罗系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油气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均一温度和盐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石南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的包裹体可分为盐水包裹体、气态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根据油气... 在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侏罗系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油气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均一温度和盐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石南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的包裹体可分为盐水包裹体、气态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的单偏光及其荧光颜色特征可将油气包裹体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埋藏史研究,将该地区头屯河组储集层中油气包裹体划分为3个形成期次,并依此为依据,对头屯河组的油气运移和演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州气田雷口坡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成川 王园园 +3 位作者 赵爽 段永明 张岩 夏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了厘清彭州气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结合埋藏史模拟对彭州气田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及充注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2期成藏,第一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为110~130℃,主要为... 为了厘清彭州气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结合埋藏史模拟对彭州气田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及充注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2期成藏,第一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为110~130℃,主要为液烃包裹体,烃类注入时期为晚三叠世,对应的地质时间为215 Ma;第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为130~150℃,主要是气液烃包裹体,烃类注入时期为中晚侏罗世,对应的地质时间为170 Ma。彭州气田雷四段在晚三叠世中期达到生烃高峰,晚三叠世末期—晚侏罗世中期为高成熟演化阶段,即生气阶段,在晚侏罗世中后期进入过成熟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均一温度 充注时间 彭州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聿元 秦黎明 +3 位作者 刘池阳 冯如进 昝灵 张枝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集层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勘探前景广阔。对该区腰英台凸起区深层火山岩系39块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偏光、荧光特征观察、均一化温度及冷冻温度(盐度)等测定,分析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分布特征,充分利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信息...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集层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勘探前景广阔。对该区腰英台凸起区深层火山岩系39块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偏光、荧光特征观察、均一化温度及冷冻温度(盐度)等测定,分析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分布特征,充分利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信息,结合烃源岩生烃史以及地层埋藏史,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期次。该区火山岩储层烃类包裹体极为发育,以气态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中存在较多的CO2,其中达尔罕构造营城组包裹体中CO2含量较高。腰英台构造带为1期成藏,成藏时间为距今84~93Ma,油气充注期为青山口组沉积中后期至嫩江组时期;达尔罕构造带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87~94Ma,CO2充注时间为距今81~85Ma,相当于嫩江组的后期至四方台组早期,新近纪之后构造运动产生的CO2为大规模的无机CO2的来源。该区油气成藏期次与营城组与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史较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火山岩 储集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成藏期次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卜翠萍 苏玉山 +2 位作者 魏红红 王劲松 李淑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部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在营城组沉积时期,沙河子组源岩开始大量生油;到登娄库组沉积之后,沙河子组源岩开始生气,营城组源岩进入主生油期;到泉头组沉积时期,营城组源岩达到生油高峰,青山口组一嫩江组沉积时期为生气高峰期。主要目的层砂岩裂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三个温度区间:70-80℃,90~110℃及120~140℃;与热史和埋藏史相结合,推测油气藏的成藏时间约为120Ma前,85Ma前和72Ma前左右。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经历了三期油气成藏过程,即登娄库末期、泉头-嫩江期和嫩江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构造演化 生烃史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蠡县斜坡北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时期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建 任莹 +3 位作者 王丹蕾 丰勇 韩毅龙 杜梦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饶阳凹陷西部蠡县斜坡是在前古近纪古隆起上发育起来的继承性宽缓沉积斜坡,沙河街组储层发育烃类和盐水包裹体。通过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一精细埋藏史投影,确定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为分析成藏... 饶阳凹陷西部蠡县斜坡是在前古近纪古隆起上发育起来的继承性宽缓沉积斜坡,沙河街组储层发育烃类和盐水包裹体。通过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一精细埋藏史投影,确定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为分析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发黄绿色荧光的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在80~90℃之间,对应的成藏时间在7.5~5.5Ma之间;发蓝绿色荧光的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5~115℃之间,成藏时间在2~0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蠡县斜坡北段 沙-下亚段 流体包裹体 均-温度 成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在油气运移及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高邮凹陷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谈彩萍 倪培 刘翠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2,共6页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有烃类及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及主次关系、运移时间。发现油气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后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间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微裂隙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泸州西部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玉祥 李延钧 +2 位作者 张文济 李其荣 隆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泸州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勘探目标,对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以确认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对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均一温度分析,同时结合地温史和生烃史,综合...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泸州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勘探目标,对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以确认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对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均一温度分析,同时结合地温史和生烃史,综合确定并认为泸州西部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具有3期成藏的特点:①初次成藏期发生在中晚侏罗世,主要形成低演化的煤系气;②主要成藏期发生在燕山运动晚幕的白垩纪晚期和末期,是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也是最高演化程度的时期;③第三阶段为深层来源气的主要成藏期和各类天然气调整期,主要发生在喜山运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西部 晚三叠世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煤系气 显微荧光 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埝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象春 王明镇 韩作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6-18,26,共4页
运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研究了沙埝油田油藏的成藏时限,并从分子地球化学层次上剖析了油气组分特征,利用多因素参数对比确定了主力油源岩,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关键词 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时限 油源对比 成藏机理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淑鹏 蔡苏阳 +4 位作者 梁云 胡前泽 程甜 佘家朝 张勇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15913-15924,共12页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对其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藏期次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为厘定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基于包裹体岩相学、荧光观测及显微测温技术,分析流体包裹体特...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对其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藏期次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为厘定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基于包裹体岩相学、荧光观测及显微测温技术,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对中侏罗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时间与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胜北洼陷中侏罗统储层发育大量烃类包裹体和次生盐水包裹体。其中,油包裹体通常以串珠状成带或成群赋存于石英颗粒愈合裂纹和穿石英颗粒裂纹内,荧光颜色多呈浅黄色和蓝绿,分别指示成熟和高熟油气充注,气包裹体不发荧光;烃类包裹体以及与之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较广,呈多幕次分布特征。结合沉积地层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结果,可见研究区油气成藏主要有两期,早期成藏主要发生在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晚期成藏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这与基于烃源岩生排烃史及圈闭形成时间所限定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相一致。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明确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油气勘探有利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北洼陷 致密砂岩储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