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1 Tat蛋白抑制DNA修复和增强细胞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薏 黄越承 +3 位作者 徐勤枝 王会平 隋建丽 周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66-671,共6页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放疗后产生的正常组织和皮肤毒性反应明显高于普通肿瘤患者.本研究将探讨HIV-1Tat蛋白是否影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及机理.两个表达Tat蛋白的细胞系TT2和TE671-Tat均来源于人的横纹肌肉瘤细胞(TE...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放疗后产生的正常组织和皮肤毒性反应明显高于普通肿瘤患者.本研究将探讨HIV-1Tat蛋白是否影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及机理.两个表达Tat蛋白的细胞系TT2和TE671-Tat均来源于人的横纹肌肉瘤细胞(TE671)并已转染了不同来源的tat基因.使用细胞辐射后克隆形成率检测辐射敏感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基因表达,彗星电泳和γ-H2AX位点检测DNA双链断裂和修复.TT2和TE671-Tat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与转染空载体及对照细胞相比明显增加.彗星电泳和γ-H2AX位点检测表明,在表达Tat蛋白的细胞中,辐射诱导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水平明显降低.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进一步证实,表达Tat蛋白的细胞中DNA修复蛋白DNA-PKcs的表达被抑制.HIV-1Tat蛋白抑制DNA-PKcs的表达,降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使细胞的电离辐射敏感性增高.本研究为了解AIDS合并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DNA-PKCS DNA修复 辐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Tat基因在pEGx-KG中的融合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凡 周菁 +2 位作者 章晓联 谭光宏 林映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6-118,121,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融合的Tat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HIV cDNA文库中扩增出Tat基因,并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EGx-KG中,转化到E.coli中进行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用蛋白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 目的: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融合的Tat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HIV cDNA文库中扩增出Tat基因,并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EGx-KG中,转化到E.coli中进行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用蛋白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EGx-KG-Tat,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蛋白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38.9kDa处有1条特异性的带。结论:GST基因与HIV-1 Tat基因的融合构建,使Ta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艾滋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hiv-1 tat pEGx—KG载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与HIV-1 Tat蛋白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澹忆 杨根梦 +7 位作者 张树威 张慧洁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李娟 李桢 曾晓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7-1421,共5页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滥用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METH与HIV-1 Tat蛋白可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毒性,而神经炎症是引起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滥用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METH与HIV-1 Tat蛋白可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毒性,而神经炎症是引起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神经炎症可由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NLRP3炎性小体等介导调控。该文综述了近年来METH与HIV-1 Tat蛋白单独及协同诱导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将来进一步探索两者协同诱导神经炎症的机制以及有效的药物干预靶点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hiv-1 tat蛋白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细胞因子 NLRP3炎性小体 受体 氧化应激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Ta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uh-7细胞中表达
4
作者 李洪涛 刘水平 +2 位作者 谭宇蓉 李乐 周秩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构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L4-3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IV-1tat第一外显子,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 目的构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L4-3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IV-1tat第一外显子,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入人体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RT-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Westernblot鉴定其是否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质。结果成功扩增了Tat基因,酶切和测序证明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Huh-7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HIV-1Tat目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了HIV-1Ta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并在Huh-7细胞中表达,为在Huh-7细胞模型中研究Ta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基因 载体构建 HUH-7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Tat对KSHV感染SK-N-SH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周锋 秦娣 卢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初步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反式激活蛋白(Tat)对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细胞(SK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与SK细胞共培养,观察SK细胞的细胞病... 目的:初步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反式激活蛋白(Tat)对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细胞(SK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与SK细胞共培养,观察S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采用Real-timePCR检测KSHV在SK细胞中的复制。重组质粒Tat+pcDNA3.1(+)和空载体pcDNA3.1(+)分别转染SK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以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Tat基因的表达。通过BCBL-1细胞与SK-Tat/SK-vector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timePCR检测SK-Tat/SK-vector细胞中KSHV裂解期基因ORF50和26的mRNA表达。结果:细胞共培养后,SK细胞出现CPE且SK细胞中检测到KSHV的基因。RT-PCR和Westernblot均在Tat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Real-timePCR检测显示Tat降低KSHVORF50和26mRNA转录水平。结论:初步探索表明,在细胞共培养过程中Tat蛋白抑制KSHV在SK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hiv-1 tat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Tat与P-TEFb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寅晖 张瑞生 +1 位作者 胡荣静 袁永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21,共8页
P-TEFb结构中与Tat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新型抗HIV-1药物设计和虚拟筛选的重要靶标.对含有两个锌指结构的Tat.P-TEFb复合物体系进行了14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应用MM-PBSA/GBSA方法计算体系的结合自由能,以及通过基于氨基酸残基的能量分解来... P-TEFb结构中与Tat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新型抗HIV-1药物设计和虚拟筛选的重要靶标.对含有两个锌指结构的Tat.P-TEFb复合物体系进行了14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应用MM-PBSA/GBSA方法计算体系的结合自由能,以及通过基于氨基酸残基的能量分解来探究体系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能是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Cys261与ZN88之间的配位作用是结合自由能的最大贡献者.根据Tat.P-TEFb体系的动力学结构信息和残基能量分解结果预测了P-TEFb结构中可能的活性位点.位点Ⅰ和位点Ⅱ应可作为基于受体三维结构的抗HIV-1药物分子设计的起始位点.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指导药物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tat P-TEFB MM-PBSA/GBSA 结合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Tat基因的融合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剑萍 王华 +4 位作者 王玲 卫红飞 胡晓平 王丽颖 于永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Tat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构建HIV- 1Tat基因全序列, 同时将Tat基因进行定点突变(AAG28替换为CAG, AAG50替换为CAG),以消除天然Tat蛋白的转录活性。将突变的Tat基因与伴侣10(chap10)基因连接后, 共同... 目的: 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Tat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构建HIV- 1Tat基因全序列, 同时将Tat基因进行定点突变(AAG28替换为CAG, AAG50替换为CAG),以消除天然Tat蛋白的转录活性。将突变的Tat基因与伴侣10(chap10)基因连接后, 共同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在E.coli中表达, 表达产物用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 分别通过 3轮PCR, 成功地构建了Tat基因全序列。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 chap10 Tat在E.coli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 在相对分子质量 (Mr)为24 000处有 1条特异性的带。结论: chap10基因与HIV- 1Tat全基因的融合构建, 使Ta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其在爱滋病发病中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伴侣10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HXB2株Ta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璐 潘卫 +7 位作者 曹洁 卢海妹 何俊 蒋少华 唐萍 李存枚 廖文婷 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XB2株调控蛋白Tat原核表达产生影响的区域和Tat蛋白重要的抗原表位。方法用PCR方法获得Tat(1-48aa)、Tat(22-72aa)和Tat(38-101aa)DNA片段,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pET32a-Tat(1-48aa)、pET32a-Tat(22-72aa)... 目的研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XB2株调控蛋白Tat原核表达产生影响的区域和Tat蛋白重要的抗原表位。方法用PCR方法获得Tat(1-48aa)、Tat(22-72aa)和Tat(38-101aa)DNA片段,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pET32a-Tat(1-48aa)、pET32a-Tat(22-72aa)和pET32a-Tat(38-101aa),并转入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SDS-PAGE鉴定表达及纯化产物。采用间接ELISA方法用兔抗pET32a-Tat抗血清对三种肽段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Tat(1-48aa)、pET32a-Tat(22-72aa)和pET32a-Tat(38-101aa)质粒,分别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23×103、23×103和25×103的融合肽段,其浓度分别为4.26、3.35和5.11mg/ml。间接ELISA结果表明三种融合肽段与兔抗pET32a-Tat抗血清均呈特异性结合反应,其抗体滴度分别为1:128000、1:32000、1:64000,而抗血清与pET32a蛋白仅有较弱结合。结论半胱氨酸富集区(22-37位氨基酸)对Tat蛋白的原核表达有较显著影响;Tat蛋白的N端区、碱性区和C端区是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其中N端区的免疫原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遗传学 大肠杆菌/遗传学 基因产物 tat/遗传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HXB2株Tat半胱氨酸富集区N端移位突变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9
作者 李存枚 潘卫 +5 位作者 曹洁 王锦红 黄德圣 庞强 廖文婷 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构建HIV-1HXB2株Tat半胱氨酸富集区N端移位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应用PCR拼接的方法将首轮合成Tat基因的半胱氨酸富集区(64~111位核苷酸,22~37位氨基酸)移位至缺失半胱氨酸富集区的Tat(... 目的构建HIV-1HXB2株Tat半胱氨酸富集区N端移位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应用PCR拼接的方法将首轮合成Tat基因的半胱氨酸富集区(64~111位核苷酸,22~37位氨基酸)移位至缺失半胱氨酸富集区的Tat(△C)的N末端,获得其突变体序列(Tat(CN)DNA),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pET32a-Tat(CN),并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经SDS-PAGE鉴定表达及纯化产物,纯化后的产物用间接ELISA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pET32a-Tat(CN)突变体,pET32a-Tat(C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水平为5.17mg/ml,相对分子质量为31ku。间接的ELISA结果表明,pET32a-Tat(CN)能与Tat兔抗血清呈特异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HIV-1 HXB2株Tat半胱氨酸富集区移位至TatN端的突变体,并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其纯化的蛋白pET32a-Tat(CN)很好地保留了与HIV-1Tat兔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为HIV-1Tat的疫苗基础研究提供了一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遗传学 大肠杆菌/遗传学 基因产物 tat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G5/7参与METH和HIV-1Tat蛋白协同诱导的树鼩中脑神经元自噬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娟 晏和熙 +3 位作者 李红梅 吕丽琼 曾晓锋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METH和HIV-1Tat蛋白协同诱导树鼩中脑神经元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本文以树鼩原代中脑神经元为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测定METH和HIV-1Tat蛋白治疗细胞后,细胞中ATG5/7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METH和HIV-1Tat蛋... 目的探讨METH和HIV-1Tat蛋白协同诱导树鼩中脑神经元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本文以树鼩原代中脑神经元为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测定METH和HIV-1Tat蛋白治疗细胞后,细胞中ATG5/7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METH和HIV-1Tat蛋白能够诱导树鼩原代中脑神经元自噬,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且通过调节ATG5/7基因表达上调ATG5/7蛋白,进而调控自噬。结论 ATG5/7基因参与了METH和HIV-1Tat蛋白诱导的树鼩中脑神经元自噬,这一结论为研究艾滋病脑病和自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tat蛋白 甲基苯丙胺 自噬 原代培养 树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与HIV-1Tat蛋白协同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俭 李娟 +5 位作者 杨根梦 李媛媛 刘柳 沈宝玉 曾晓锋 李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88-1491,共4页
甲基苯丙胺滥用与HIV感染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自噬是内质网衍生的囊泡包裹异常蛋白及细胞器,形成自噬小体,并转运至溶酶体降解的过程。甲基苯丙胺与HIV-1Tat蛋白均可诱导神经细胞自噬,该文综述近年来两者诱导神经... 甲基苯丙胺滥用与HIV感染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自噬是内质网衍生的囊泡包裹异常蛋白及细胞器,形成自噬小体,并转运至溶酶体降解的过程。甲基苯丙胺与HIV-1Tat蛋白均可诱导神经细胞自噬,该文综述近年来两者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两者与自噬的关系,为寻找有效的药物干预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hiv-1tat蛋白 神经细胞 自噬 神经毒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影响Tat介导的HIV-1转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桑伟伟 张红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5-980,共6页
Tat蛋白在HIV的转录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反式激活HIV的转录,促进HIV长末端重复序列(HIV LTR)的转录和延长.Tat蛋白是去乙酰化酶SIRT1的一种重要底物.Tat的乙酰化与非乙酰化状态在激活转录过程中受高度精密调控.如果Tat乙酰化状态在转... Tat蛋白在HIV的转录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反式激活HIV的转录,促进HIV长末端重复序列(HIV LTR)的转录和延长.Tat蛋白是去乙酰化酶SIRT1的一种重要底物.Tat的乙酰化与非乙酰化状态在激活转录过程中受高度精密调控.如果Tat乙酰化状态在转录过程中受到干扰,随后其促使的HIV转录也将受到干扰.近来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Tat蛋白介导的反式激活HIV转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SIRT1能对乙酰化的Tat进行去乙酰化,使其能在促使HIV转录的过程中循环利用.同时Tat与SIRT1的结合也会使核转录因子NF-κB的p65亚基处于超乙酰化状态,致使病毒基因组表达.研究SIRT1与Tat的相互关系为治疗HIV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去乙酰化酶SIRT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HSV1-TK导入肝癌细胞及其效应
13
作者 曹利民 王炜煜 +7 位作者 赵晓蓉 叶庆 雷萍 刘静 代维 朱荫昌 司进 沈关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HIV-1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Tat与HSV1-TK融合表达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合成编码HIV-Tat47-57(Tat 11)的2条寡核苷酸单链,两端分别引入BamH Ⅰ和Hind Ⅲ两个酶切位点,退火形成寡核苷酸双链,1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探讨HIV-1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Tat与HSV1-TK融合表达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合成编码HIV-Tat47-57(Tat 11)的2条寡核苷酸单链,两端分别引入BamH Ⅰ和Hind Ⅲ两个酶切位点,退火形成寡核苷酸双链,1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退火效果;以r-pAs16Dr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SV1-TK基因,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中。将含pET-32c-Tat 11-TK的BL21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蛋白Tat 11-TK的膜结合特性,蛋白印迹技术分析该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检测和分析TK/GCV、Tat 11-TK/GCV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作用。结果:表达产物SDS-PAGE在相对分子质量60700左右显示条带,符合Tat 11-TK与表达标签融合蛋白的理论值,并证明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通过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获得的Tat 11-TK重组融合蛋白,经免疫组化证实能结合到肝癌细胞表面,蛋白印迹结果说明Tat 11-TK能有效穿过细胞膜进入HepG2细胞内,同时应用低浓度前药更昔洛韦(GCV,150 μmol/L)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生长。结论:Tat 11-TK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具有较强的穿膜能力和前药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HSV1-TK 蛋白转导 肝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蛋白点突变对其反式激活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龙川 袁建刚 +2 位作者 陈菊凤 屠郑 强伯勤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381-385,共5页
不同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和SIV)的Tat均有3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Cys富集域、核心域和碱性氨基酸富集域,用PCR定点突变法在HIV-1Tat蛋白的这些区域引入单氨基酸或多氨基酸突变;构建了以HIV... 不同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和SIV)的Tat均有3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Cys富集域、核心域和碱性氨基酸富集域,用PCR定点突变法在HIV-1Tat蛋白的这些区域引入单氨基酸或多氨基酸突变;构建了以HIV-1LTR-158到+8O区域为启动子,含有不同突变点的突变Tat基因表达质粒;以荧光酶基因为报告基因,瞬时共转染Jurkat细胞:分析不同氨基酸突变对Tat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突变后的Tat蛋白的活性均极大地降低或丧失,表明这些序列内的氨基酸的确定性对Tat的活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定点突变 ta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tat accelerates 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kaposin A-mediated tumorigenesis of transformed fibroblasts in vitro as well as in nude and immunocompetent mice 被引量:1
15
作者 Chen, Xiuying Cheng, Lin +9 位作者 Jia, Xuemei Yao, Shuihong Lv, Zhigang Qin, Di Fang, Xin Lu, Chun Nanjing Med Univ, Dept Microbiol & Immunol, Nanjing 210029, Peoples R China.Chen, Xiuying Lu, Chun Nanjing Med Univ, Lab Reprod Med, Nanjing 210029, Peoples R China.Chen, Xiuying Lu, Chun Nanjing Med Univ, Key Lab Pathogen Biol Jiangsu Prov, Nanjing 210029, Peoples R China.Chen, Xiuying Lu, Chun Key Lab Lab Med Jiangsu Prov, Nanjing 210029, Peoples R China.Chen, Xiuying Lei, Yongliang Lishui Ctr Dis Control & Prevent, Lishui 323000, Zhejiang, Peoples R China.Cheng, Lin Huanghe Sci & Technol Coll, Dept Microbiol & Immunol, Zhengzhou 450006, Peoples R China.Zeng, Yi Youjiang Med Coll Nationalities, Dept Microbiol & Immunol, Bose 533000, Peoples R China.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3,共1页
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 i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to cause Kaposi sarcoma(KS).Coinfectio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 in the absence of antiretroviral suppressive therapy... 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 i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to cause Kaposi sarcoma(KS).Coinfectio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 in the absence of antiretroviral suppressive therapy, drastical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KS.Previously, we identified that HIV-1 transactivative transcription protein(Tat) was an important cofactor that activated lytic cycle replication of KSHV.Here,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Tat to influence tumorigenesis induced by KSHV Kaposin A, a product of KSHV that was encoded by the open reading frame K12(a KSHV-transforming gene).By using colony formation in soft agar, H-3-TdR incorporation, cell cycle, and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analyses, we demonstrated that Tat enhanced proliferation as well a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signaling induced by Kaposin A in NIH3T3 cells.Animal experiment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at accelerated tumorigenesis by Kaposin A in athymic nu/nu mice.Cells obtained from primary tumors of nude mice succeeded inducing tumors in immunocompetent mice.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at can accelerate tumorigenesis induced by Kaposin A.Our data present the first line of evidence that Tat may participate in KS pathogenesis by collaborating with Kaposin A i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related KS(AIDS-KS) patients.Our data also suggest that the model for Kaposin and Tat-mediated oncogenesis will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IDS-K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may even be important in exploring a novel therapeutic method for AID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疱疹病毒 肿瘤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