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itors-in-Chief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Editor-in-Chief:Xinhe Bao Professor,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cademician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Honorary Fellow ofthe R... Editor-in-Chief:Xinhe Bao Professor,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cademician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Honorary Fellow of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HonFR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Editor Chief Royal Society Chemistry Xinhe Bao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World Academy sci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关键问题与政策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鸣 周子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2,共16页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释农业科技支撑系统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支撑的现状及困境,并从基础性支撑、运行性支撑、...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释农业科技支撑系统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支撑的现状及困境,并从基础性支撑、运行性支撑、发展性支撑和保障性支撑四个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需要重视准确研判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科学筹划农业科技创新布局、加快补齐重点科研领域短板、持续优化农业科技管理机制等四大关键问题。下一步,需要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素供给、优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素配置和深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素赋能三条路径,把党中央关于农业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细化实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科技支撑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实践制约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余京洋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5,共11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农业生产要素、新质农业生产方式和新质农产品的统一体。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抓手,人才、科技要素的发展失衡与协同低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实践制约。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农业生产要素、新质农业生产方式和新质农产品的统一体。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抓手,人才、科技要素的发展失衡与协同低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实践制约。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内蕴着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凝聚要素合力、拉升质量底线的逻辑关系。要聚焦夯实智力支撑、提升有效供给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放大综合效应等方面,深入探索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西部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效提高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贡献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业 新质生产力 人才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强国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4
作者 彭术连 肖国芳 王硕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人工智能正深度重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其赋能本质体现为三重战略转向:驱动教育范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重构教育场景与育人方式,实现教育体系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耦合。在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进程中,必须... 人工智能正深度重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其赋能本质体现为三重战略转向:驱动教育范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重构教育场景与育人方式,实现教育体系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耦合。在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进程中,必须高度警觉潜在的创造力驯化、情感计算困境、技术治理缺位、创新生态失衡等风险。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需要筑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根基,擘画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制度矩阵,探索人智共生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创构人工智能教育的伦理治理范式,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评价机制,形塑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科技强国战略下拔尖人才培养提供自主可控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人工智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首台万兆瓦可调谐新型钕玻璃激光装置(华光装置)研制史
5
作者 林心月 王龙 刘锐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4,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激光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克服了理论、技术和经费上的种种困难,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万兆瓦级可调谐新型钕玻璃激光装置(华光装置),于1989年11月25日稳定输出激光并通过鉴定。华光装置的研制成功,为激光与...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激光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克服了理论、技术和经费上的种种困难,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万兆瓦级可调谐新型钕玻璃激光装置(华光装置),于1989年11月25日稳定输出激光并通过鉴定。华光装置的研制成功,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激光技术人才。本文梳理了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结合对参与华光装置研制的主要实验人员的访谈资料,系统回顾了该激光装置研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对该装置研制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史 万兆瓦钕玻璃激光器 华光装置 研制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概述
6
作者 贾仁需 文珺 孙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86,共8页
该文总结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一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面上、青年、地区、优青和杰青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从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人年龄、依托单位情况、近年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梳理了项目分布特征,分... 该文总结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一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面上、青年、地区、优青和杰青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从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人年龄、依托单位情况、近年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梳理了项目分布特征,分析了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成、研究方向热度及其发展趋势等,旨在为广大科研人员了解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布局、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以及部分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对领域项目申请与资助的影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子科学与技术 项目申请与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政策取向解读及其档案学新质化路向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帖伟芝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的协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展开探索,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奠定政策基底。基于此,档案学新质化发展可以归纳为新质化转型升级、创新型人才支撑、数智化组织服务三个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档案学 新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8
作者 李周晶 孙巍 张学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2,共2页
以WebofScience中的2023年中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遴选出“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等10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旨在及时推介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具有重... 以WebofScience中的2023年中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遴选出“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等10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旨在及时推介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引领度和显示度,宣传农业科技创新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科学研究前沿 农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华图专博物馆学教育的历史、特色、贡献
9
作者 韦昱杰 张衍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目前学界对于民国时期博物馆学教育研究较少,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博物馆学教育在中国博物馆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历史文献法对其博物学教育进行溯源。韦棣华、沈祖荣早年管理博物馆和赴美学习经历是其开展... 目前学界对于民国时期博物馆学教育研究较少,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博物馆学教育在中国博物馆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历史文献法对其博物学教育进行溯源。韦棣华、沈祖荣早年管理博物馆和赴美学习经历是其开展博物馆学教育的思想源头,民国时期社会教育事业的兴盛则为文华图专开展博物馆学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文华图专博物馆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滥觞期、发展期、衰退期三个阶段,文章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并给出历史评价:文华图专的博物馆学教育是中国博物馆学教育的起源,为中国博物馆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遗憾之处是未能实现博物馆学教育的体系化、建制化发展。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和博物馆学在图书文物一体化收藏和社会教育发展等因素影响下,两个学科间形成了良好互动和交流。随着西学东渐的演进,两个学科在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时也逐渐分野。在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图档博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可通过学科史研究加强学科间的对话交流,促进学科协调与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文华图专 博物馆学教育 博物馆学史 图书馆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叙事
10
作者 侯冠华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71,共13页
在对华科技竞争中,美国基于“自我—他者”的逻辑,围绕“情境”“角色”“冲突”“寓意”等叙事要素,构建了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叙事。这种战略叙事以“竞争”为名,实为对华科技遏制进行造势。在情境设置上,美国在对国际体系基本状态进... 在对华科技竞争中,美国基于“自我—他者”的逻辑,围绕“情境”“角色”“冲突”“寓意”等叙事要素,构建了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叙事。这种战略叙事以“竞争”为名,实为对华科技遏制进行造势。在情境设置上,美国在对国际体系基本状态进行设置的基础上,营造了技术领先优势对美国至关重要的情境,以此营造出作为“自我”的美国和作为“他者”的中国相对立的氛围;在角色塑造上,中国被视为是“技术挑战者”和“技术威权主义者”,美国则被定位为“技术守卫者”和“技术民主主义者”;在冲突制造上,美国编织了“每况愈下”的故事情节,中国被视为是“使事情逐渐变得糟糕”的“罪魁祸首”;在寓意提出上,美国在“自我”与“他者”两个层面提出了扭转“每况愈下”冲突情节的办法。美国构建的对华科技竞争战略叙事在战略层面具有误导效应、动员效应以及扩散效应。对此,中国应提供美国对华科技竞争叙事的替代性叙事,为中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对华竞争 科技竞争 战略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现代化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三重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11
作者 陈凡 李东洺 朱春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诠释了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互动的理论缘由;从实践向度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指明了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逻辑进路。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向度探讨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刻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研究
12
作者 敖丽娟 唐川 王婉婧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87,共8页
[研究目的]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政策从酝酿到制定的发展机理,厘清并刻画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为我国科技政策决策者提供清晰的参考框架,并能够为我国科技政策工具箱提供精准应对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多源流理论,... [研究目的]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政策从酝酿到制定的发展机理,厘清并刻画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为我国科技政策决策者提供清晰的参考框架,并能够为我国科技政策工具箱提供精准应对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出发,向前追溯影响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形成的要素与机理,进而刻画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认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背后存在一套由三类源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所构成的策源体系,其中问题源流主要包括大众舆论和媒体宣传,政策源流主要包括科技公司、游说集团和智库,政治源流主要包括总统、国会及下属机构。这些主体相互作用,推动了政策问题的提出、政策方案的酝酿、政策的正式制定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科技竞争 对华科技政策 政策溯源 政策策源体系 多源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本经验和时代启示
13
作者 李力维 董晓辉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9,共7页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赢得竞争优势,均要求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中国共产党领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以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牵引...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赢得竞争优势,均要求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中国共产党领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以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牵引攻关;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联动支撑攻关;坚持在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中布局攻关;坚持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励攻关。新时代进一步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突出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攻关方向、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保障和激励攻关的制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攻关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科技期刊栏目策划初探——以《林产工业》为例
14
作者 张建辉 路晓燕 余珊 《森林防火》 2025年第4期159-162,共4页
林草科技期刊作为传播林草领域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行业动态的重要平台,其栏目策划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行业影响力和读者吸引力。以《林产工业》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深入探讨栏目策划的背景、意义,提出《林产... 林草科技期刊作为传播林草领域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行业动态的重要平台,其栏目策划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行业影响力和读者吸引力。以《林产工业》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深入探讨栏目策划的背景、意义,提出《林产工业》的栏目策划方案,旨在为提升林草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科技期刊 栏目策划 《林产工业》 读者定位 背景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洪霞 张学彪 +1 位作者 曲春红 赵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德国作为农业科技强国,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较为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德两国具有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基础,促进和加强两国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既符合两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目标,又有利于共同应对和解决区域性和全球性重大农业挑战问题。为此,首先系统梳理了两国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促进和加强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现实需求以及现有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项目管理、合作成果考核评价、相关利益方参与度、资助模式以及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挖掘等角度提出了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对策建议,以其为两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 创新合作 农业科技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创新体系: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及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哲 杨洋 胡志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规律、世界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和全球挑战等催生的“双赢”与合作的稳定因素。从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看,中美创新体系内部围绕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制度冲突、调整、适应仍将持续。保持中美创新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此,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开放、合作、包容等原则,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开放等方面共同促进体系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科技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回顾与展望——以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欢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 中国图书馆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劲 潘信然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共9页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了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法律制度完善及有效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推进政策支持、实施合作社模式和专业化经营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和体系。中国需精准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金融支持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科技政策中的智库角色——基于话语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静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研究目的]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智库在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主流智库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和研判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大致走向。[研究方法]以话语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使用文本分析... [研究目的]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智库在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主流智库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和研判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大致走向。[研究方法]以话语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使用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法,深入剖析美国六家主流智库在对华科技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论]美国智库以话语或观念与美国决策者进行“协作性对话”、与美国公众进行“沟通性对话”,分别致力于影响和形塑美国决策者对华科技政策和公众对中美科技竞争的认知,推动了美国国内对华科技政策的演变,进而牵动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智库 对华科技政策 话语制度主义 中美战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量化评价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一鸣 孙绍聚 张家年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9-1413,共15页
科技竞争是新时代中美两国博弈的核心领域之一,而科技政策是政府科技行为风向标,因此,对美国相关政策进行评价分析,探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未来趋势,可以帮助我国在与美国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把握主动。本研究综合PMC(policymodeling... 科技竞争是新时代中美两国博弈的核心领域之一,而科技政策是政府科技行为风向标,因此,对美国相关政策进行评价分析,探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未来趋势,可以帮助我国在与美国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把握主动。本研究综合PMC(policymodelingconsistency)指数模型、文本挖掘与政策样本分析方法,以美国总统项目、美国立法信息网站以及美国政府各行政部门网站为数据来源,收集政策文件并对其进行词频分析;根据词频分析的结果,构建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PMC评价体系,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政策样本,并对其进行文本挖掘和分析,确定样本PMC指数,结合PMC曲面图,对政策样本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政策样本的分析结果,初步勾勒美国在对华科技竞争中运用的类柏伊德循环的战略运作体系,从科技竞争态势感知预警体系、科技竞争事态快速响应机制与科技竞争事态动态评估体系3个方面,为我国应对新时期的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科技竞争 政策评价 PMC指数模型 政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