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政策取向解读及其档案学新质化路向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帖伟芝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的协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展开探索,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奠定政策基底。基于此,档案学新质化发展可以归纳为新质化转型升级、创新型人才支撑、数智化组织服务三个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档案学 新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现代化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三重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2
作者 陈凡 李东洺 朱春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诠释了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互动的理论缘由;从实践向度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指明了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逻辑进路。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向度探讨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刻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科技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祝黄河 章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现代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技之维,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博采众长、互学互鉴,有利...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现代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技之维,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博采众长、互学互鉴,有利于中国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升级。在世界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面对新的境遇挑战,又有着各自的应对理路。中日两国是后发外源型国家的成功典范,从引进吸收的外源型逐渐转为自主创新的内生型,显示了后发国家科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各具特色的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和动力机制展示出后发国家科技现代化具体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比较分析中日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与境遇理路、相似性与差异性,可以获得一些启示:我国应着力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产、学、研融合发展效应,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健全科技评估体系建设,以科技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科技 科技现代化 比较研究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呼应社会转型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述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4,159,共11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时代以来最深刻的整体性转型变迁,社会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社会,经济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经济,由工业革命驱动的第一次现代化加速转型为由智能革命驱动的第二次现代化。由此逻辑衍生,孕育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和第一次...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时代以来最深刻的整体性转型变迁,社会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社会,经济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经济,由工业革命驱动的第一次现代化加速转型为由智能革命驱动的第二次现代化。由此逻辑衍生,孕育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和第一次现代化的知识体系以及在近代历史过程中所建构的相应知识体系,也必将同时发生深刻转型变革,以呼应这一崭新时代的转型变迁。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人类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面临人类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正逢其时。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是新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崇高使命,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走到世界前沿的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转型 科学技术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体育科技50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俊钦 黄汉升 +4 位作者 许红峰 罗超毅 韩淑艳 陈作松 朱昌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18,共6页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回顾我国体育科技 5 0年的发展历程 ,力图全面深刻地反映我国当代体育科技发展全貌。结论指出 :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教发展紧密相联 ;经过为寻求独立发展而进行的艰难曲折探索 ...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回顾我国体育科技 5 0年的发展历程 ,力图全面深刻地反映我国当代体育科技发展全貌。结论指出 :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教发展紧密相联 ;经过为寻求独立发展而进行的艰难曲折探索 ,吸取了盲目学习和急于求成的教训 ,经受了 1 0年的浩劫 ,终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稳步的发展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我国体育科技存在的差距 ,展望了 2 1世纪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新中国 体育科学技术 回顾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 被引量:74
6
作者 王子舟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2,35,共10页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六十年是曲折前行的,这一过程充满着滑稽、屈辱、奋进与迷茫。学术主体的独立、自由意识至今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研究内容与成果的官学色彩越来越浓,研究方法上不善于进行多方法的融合、交叉,学科自身的反省与批判能力...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六十年是曲折前行的,这一过程充满着滑稽、屈辱、奋进与迷茫。学术主体的独立、自由意识至今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研究内容与成果的官学色彩越来越浓,研究方法上不善于进行多方法的融合、交叉,学科自身的反省与批判能力、学科构建与学术协商的能力还明显不足,学术建制有专业知识浅薄化、激励制度行政化的倾向,学术前贤的优秀品质在代际传承中没有很好地继承等,这些都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中国的图书馆学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现代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祖林 王永 丁春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首次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分布的原因进行了...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首次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技术 空间分布 形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陕西近代水利工程及其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建军 刘建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40,共6页
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认为 :在 2 0世纪 3 0年代 ,陕西的新式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短短十几年间 ,先后建成新式灌溉工程 1 1处 ;这些灌溉工程与旧式农田水利有着实质性区别 ,在科学勘测设计、新式建筑材料和建筑机械的应用以及管... 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认为 :在 2 0世纪 3 0年代 ,陕西的新式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短短十几年间 ,先后建成新式灌溉工程 1 1处 ;这些灌溉工程与旧式农田水利有着实质性区别 ,在科学勘测设计、新式建筑材料和建筑机械的应用以及管控体系等方面 ,近代化程度相当高 ,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农田水利发展的最高水平 ;陕西新式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就 ,不仅表现在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 ,更重要的是 ,它对当时以至后来全国的水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水利工程 近代化程度 农业科学技术 陕西 灌溉工程 农田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次科技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维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1期61-69,共9页
新中国成立后已有过7个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已有对这些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59—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文章从科技政策史的取... 新中国成立后已有过7个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已有对这些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59—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文章从科技政策史的取向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规划的个案研究、规划的演变研究和其他专题研究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规划 科技政策 中国科技政策史 “规划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和教育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法瑞 杨直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9-338,355,共11页
一.1900年前后中国从"农事最疲"窘境引发变革在西方国家发展近现代农业,兴办相应的教育、科技事业,以其产品及再制品作为商品敲击中国市场大门时,中国农业状况如何?农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直是农业史研究关注的问题。... 一.1900年前后中国从"农事最疲"窘境引发变革在西方国家发展近现代农业,兴办相应的教育、科技事业,以其产品及再制品作为商品敲击中国市场大门时,中国农业状况如何?农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直是农业史研究关注的问题。竺可桢(1890~1974)于1950年在《中国科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曾指出:"中国之有近代科学,不过近四十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市场 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 农业教育 进程 现代农业 国家发展 科技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正平 杨云兰 《复旦教育论坛》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主要就李鸿章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创始之初的基本主张和实践 ,即改革科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以及组织翻译科技书籍等史实进行了梳理 ,并指出了这些举措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 近代教育史 科学技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时间坐标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祖林 周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论述了把1582年利马窦来华作为中国近代科学史起点的理论原则、历史依据和历史合理性.
关键词 中国近代科学史 分期 1582年 利玛窦来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科季刊》对中国近现代数学早期发展的学术记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亢小玉 宋轶文 袁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3,共5页
为厘清期刊对中国近现代数学早期发展的学术记录,通过原始文献查阅,对《武汉大学学报》的前身——《理科季刊》中的数学学术文章进行考察,通过刊、人、文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得到:《理科季刊》刊物形式已趋于成熟,核心作者都是留学国外归... 为厘清期刊对中国近现代数学早期发展的学术记录,通过原始文献查阅,对《武汉大学学报》的前身——《理科季刊》中的数学学术文章进行考察,通过刊、人、文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得到:《理科季刊》刊物形式已趋于成熟,核心作者都是留学国外归国任教的学术先驱,其文章学术内容已经有了创新。认为: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理科季刊》体现出我国从大综合的高校学术期刊向自然科学学报转变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国近现代数学早期发展的学术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科季刊》 学术记录 中国科技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演变历史探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杜红亮 任昱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3,共6页
我国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继而概括了各个阶段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最后对政策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 我国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继而概括了各个阶段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最后对政策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外科技人才政策 政策演变历史 政策特点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振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争、工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指出今后 3 0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的发展 ,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计算机、通信工业、生物工业为火车头 ,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发展出许多新的专业 ,学...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争、工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指出今后 3 0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的发展 ,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计算机、通信工业、生物工业为火车头 ,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发展出许多新的专业 ,学术本身将有显著改变。要适应今后的发展 ,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同时对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及亚洲的教育哲学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应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发展史 教育体制 改革 教育哲学 文化 科技 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教育运动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欢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新教育运动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它刺激了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促进了新式图书馆的建立,运动中涌现的各种教育社团及教育报刊对于图书馆专业组织的建立、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及图书馆学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教育运动 图书馆事业 近代 图书馆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被引量:18
17
作者 曹幸穗 《古今农业》 2004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代农业科学发展的道路、北洋政府时期 ( 1 91 2~ 1 92 6 )农业科学的体系构建、南京政府时期 ( 1 92 7~ 1 937)农业科学的本土化发展、战乱时期 ( 1 938~ 1 94 9)农业科学活动的变化以及...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代农业科学发展的道路、北洋政府时期 ( 1 91 2~ 1 92 6 )农业科学的体系构建、南京政府时期 ( 1 92 7~ 1 937)农业科学的本土化发展、战乱时期 ( 1 938~ 1 94 9)农业科学活动的变化以及民国时期的农业科学遗产等五个方面概述了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农业史 近代农业科技 科技本土化 农业技术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世荣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迪 生平 中国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年“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的历史审视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欢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2,F0003,共10页
1956年"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是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口号而制定的,该方针的直接效果是加快当时图书馆旧藏整理速度,促进馆际合作发展,促进书目、索引、联合目录的编制;附带效果是促进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学... 1956年"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是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口号而制定的,该方针的直接效果是加快当时图书馆旧藏整理速度,促进馆际合作发展,促进书目、索引、联合目录的编制;附带效果是促进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政策宣传过于强调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该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忽略了普通群众的需求及服务,产生了一些意外效果。"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的制定及执行历史对当下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保障民众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权利是制定各项图书馆政策的永恒基石,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因时、因地、因馆制宜,要重视图书馆政策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政策 “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针 向科学进军 中国图书馆史 19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当代问题: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专题回顾——以五种重要刊物为主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选择国内最重要的五种与科学史直接有关的刊物,披阅其上自2000年第1期以来的所有文章,择其论题直接关注当代问题者,归纳为六个方面:中医问题、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科学传播、科学主义、李约瑟问题、科学史理论。笔者结合此六... 本文选择国内最重要的五种与科学史直接有关的刊物,披阅其上自2000年第1期以来的所有文章,择其论题直接关注当代问题者,归纳为六个方面:中医问题、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科学传播、科学主义、李约瑟问题、科学史理论。笔者结合此六方面近年在国内的争议及某些文化背景,缕述数十篇相关论文要旨,给出一个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之专题回顾。由此亦可看出近年国内科学技术史研究者关注方向之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当代 专题回顾 中医问题 现代中国科学体制及政策 科学传播 科学主义 李约瑟问题 科学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