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加强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志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对塑造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应明确一些相关基本概念,如职业社会化、工作、“专长”与职业性技术等。能...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对塑造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应明确一些相关基本概念,如职业社会化、工作、“专长”与职业性技术等。能工巧匠的成长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需要夯实校企合作基础,加强基于工作的学习,提高职业学习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教育大会 职业教育 能工巧匠 高技能人才 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一体化:逻辑起点、制度基础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天聪 王悦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高职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在制度层面基本完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合法性建构。面向未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需要从形式一体化过渡到内涵一体化,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关键要素方面展开系统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办学能力 高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5
3
作者 吴隽 席小灵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8,共6页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力资本,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因;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需求和“技术红利”,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和物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双向赋能,并以人力资...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力资本,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因;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需求和“技术红利”,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和物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双向赋能,并以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共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应契合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坚持实践导向基本原则,实现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同步进阶、同行支撑。职业院校需切实增强专业建设质量,“分类协同”调适人才供给布局;优化育人关键要素,“软硬兼施”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内外共促”扩大人才供给规模,打造一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高技能数字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旭 何井丹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数字人才是职业教育主动响应数字经济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机会窗口。其蕴含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和契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驱动的理论逻辑,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与...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数字人才是职业教育主动响应数字经济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机会窗口。其蕴含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和契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驱动的理论逻辑,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如数字技术飞速迭代造成了专业与产业匹配困难,商业场景落地模糊加剧学校与企业对接困难,师资匮乏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困难,产教融合创新不足造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联动困难等。因此,研究提出从明确教育目标、推进产教融合、创新课程设置、改进工学结合方法等方面推进高素质高技能数字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及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高技能数字人才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论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在内涵特征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自主性、融通性、高质性...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在内涵特征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自主性、融通性、高质性、完备性、实践性、现代性、国际性和可持续性等鲜明特征,遵循政策驱动、教育底层、技能积累、空间生产和实践创造五大逻辑;在属性要求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秉持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和公共属性,具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教育性、坚持职业性和坚定技术性等本质要求。新时代我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坚守职业教育特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技能积累规律;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多元协同、更具韧性的发展机制;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正向互促;在夯基固本上应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校企同行;强化职业教育有组织科(教)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高技能人才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角下“工智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6
作者 薛宇 翟玮玮 田敏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6,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智融合”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焦点。研究聚焦高职院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分析课程体系陈旧、实践教学滞后、校企合作浅层化及师资数字化转型不足等关键问题,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构多元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智融合”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焦点。研究聚焦高职院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分析课程体系陈旧、实践教学滞后、校企合作浅层化及师资数字化转型不足等关键问题,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构多元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孪生赋能的精准化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校企由合作向共生转型,加强师资队伍智能化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智融合 高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 跨学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
7
作者 程博 许宇鹏 柳竹韵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要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资本这一约束条件。本文将2016年《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作为外生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了瘦身健体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及作用... 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要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资本这一约束条件。本文将2016年《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作为外生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了瘦身健体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比政策推出之前,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显著优化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4.35%。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瘦身健体改革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提升企业ESG表现两条路径优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资产专用性较低、数字化进程较快、产品市场竞争较强以及资本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国有企业中瘦身健体改革显著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现象更为明显。本研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后果与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而且对全面认识国有企业以何种路径提升新质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后续改革向何处着力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 高技能人才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社会流动阻滞与疏解策略——基于“异地中考”现象的审思
8
作者 周玉婧 陈鹏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4,共10页
2023年7月,国内某市“异地中考”事件引发社会舆情与决策者关注。“异地中考”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表象上是区域中考制度设计合理性问题,实则揭示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社会认同困境。究其根本在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接受者社会... 2023年7月,国内某市“异地中考”事件引发社会舆情与决策者关注。“异地中考”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表象上是区域中考制度设计合理性问题,实则揭示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社会认同困境。究其根本在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接受者社会流动阻滞,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纵向流动不畅、技术技能人才上升渠道不确定以及人才市场学历化倾向严重。化解“异地中考”与职普分流的社会焦虑、实现职业教育接受者公平合理社会流动格局,亟需突破制约职业教育流动的瓶颈、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序流动以及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流动 技术技能人才 异地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尖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及影响因素探究——基于16位劳模工匠的质性分析
9
作者 李丰 张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0,共8页
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精尖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采用深度访谈方法,对16位新时代以劳模工匠为代表的高精尖技能人才进行考察,并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探究高精尖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及关键影响因素... 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精尖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采用深度访谈方法,对16位新时代以劳模工匠为代表的高精尖技能人才进行考察,并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探究高精尖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高精尖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了认知学徒、能力建构、自我反思及价值实现四个阶段。高精尖技能人才既扮演了某些持续性的角色,也经历了角色的显著变化,其技能成长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为此,职业院校应通过强化专业基础与新兴技术融合,构筑多元“专业素养”体系;打造情境模拟与工作场所学习生态系统,促进知行合一;实施个性化职业规划与自我反思教育,激发内在潜能;搭建技能展示与成果转化平台,强化社会贡献与价值实现等策略,促进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劳模工匠 高精尖技能人才 成长路径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10
作者 王浪 孙齐鸣 李琼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32,共9页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本科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设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新维度,助力产...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本科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设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新维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扩大人才资源储备、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本科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师资团队能力不足、产学需求适配度低及校企合作顽障难破等多重困境。为应对这些挑战,本科职业教育应坚持人才培养高层次与职业性的耦合,打造一批技艺精湛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加强课程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探索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困境阻滞与优化进路
11
作者 雷承波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79,共6页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耦合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本科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却面临制度变迁时滞、办学定位模糊、资金链单一、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多重困境...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耦合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本科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却面临制度变迁时滞、办学定位模糊、资金链单一、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多重困境,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精心施策,做好管理“运算符”;精准方向,涵育人才“硬功夫”;精细谋划,打好融资“纵深战”;精要挖掘,把好宣传“航船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专业性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
12
作者 张文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显著扩大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对高技能流动劳动力增量及占比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正相关,政策更新越快、补贴力度越大,激励效应越高。政策措施的门槛要求与人才吸引的激励作用负相关,本科和大专的门槛要求对吸引人才流入更有效。有家庭和子女的高技能劳动力对身份准入类激励措施更加敏感,货币化补贴对青年高技能劳动力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为分析城市人才竞争政策的现实效应和优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人才引进政策 异质性劳动力迁移模型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推动“非传统学生”走进高等教育领域研究
13
作者 杨丽波 孙晓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4,共10页
为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渗透性,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一项国家行动是为“非传统学生”群体提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此项行动具有各联邦州的开放程度有所不同、应用科学大学日益广受欢迎、倚重学分认可转换与信息咨询服务... 为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渗透性,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一项国家行动是为“非传统学生”群体提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此项行动具有各联邦州的开放程度有所不同、应用科学大学日益广受欢迎、倚重学分认可转换与信息咨询服务、远程学习形式呼声渐高的四个特点。基于我国职普融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现状,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职普融通路径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学生” 高等教育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普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机保养与维修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14
作者 龙海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该研究探讨了现代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中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策略设计及实施路径。面对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更新迅速和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如德国... 该研究探讨了现代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中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策略设计及实施路径。面对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更新迅速和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和中国江苏省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强调了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创新。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缩小技术更新与人才短缺之间的差距,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人力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机械 保养与维修 高技能人才 培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推动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与能力结构变迁研究——以人机智能协作的模式差异为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博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人工智能对许多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常态。基于对不同任务类型下人类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特征分析,人机智能协作可归纳为智能工具型、协同合作型和重塑补充型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下的人机分工和协同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对许多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常态。基于对不同任务类型下人类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特征分析,人机智能协作可归纳为智能工具型、协同合作型和重塑补充型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下的人机分工和协同工作方式差别显著,因此也造成了社会人才需求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适应性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差异。智能工具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是新型智能化业务实践能力,协同合作型协作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则是以统筹人机智能系统实现职业功能为根本的智能协作能力,重塑补充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需求则会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智能协作 高技能人才 社会人才需求 能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困境及突破路径 被引量:26
16
作者 常小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4,共7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梳理发现,政策愈发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提升,同时也存在教师培养不足、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遇到瓶颈、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路径不畅等困境。为...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梳理发现,政策愈发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提升,同时也存在教师培养不足、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遇到瓶颈、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路径不畅等困境。为此,应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吸引应用型高校加入职教教师培养体系,为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及高技能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打开通道,通过产教融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 高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红艳 吴秋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7,共7页
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适应未来发展的基石保障。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适应未来发展的基石保障。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政策引导乏力、核心素养重视不足、课程体系固化、核心素养融入不足、教师能力薄弱、核心素养培养受限、评价体系僵化以及核心素养评估缺失等问题。因此,应强化高技能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政策引导,重构技能和素养“双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的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君辉 吴雪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21,30,共10页
高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一并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而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调整完善到构建中... 高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一并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而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调整完善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的历程,政府在政策变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策变迁受经济体制、政治结构及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变迁动力主要来自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变迁过程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国家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重构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观,优化基于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现政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 评价政策 技能型社会 历史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困境与路向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董芩 苏德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78,共8页
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引入新动能。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社会、领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逻辑必然。然而,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数字化师资匮乏、... 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引入新动能。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社会、领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逻辑必然。然而,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数字化师资匮乏、数字平台开发不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未来应创新“高素质”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数字素养”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全息开放”的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完善“软硬结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引领理念创新以高水平大赛助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天山 唐以志 +1 位作者 陈宏辉 刘晓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5,共13页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面总结15年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理念主动求变应变,积极应对产业变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大赛提出的新要求,顺利举办132个赛项。通过科学编制大赛五年规划,全面优化赛项设置,完善规程和赛题,立足新...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面总结15年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理念主动求变应变,积极应对产业变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大赛提出的新要求,顺利举办132个赛项。通过科学编制大赛五年规划,全面优化赛项设置,完善规程和赛题,立足新专业、对接新产业、设置新赛项,设计新规程、比试新技能,扩大大赛覆盖面,不断提升大赛专业水平,完善大赛体制机制规范赛事组织,充分发挥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作用,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面向一线生产实际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和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点,以高水平一流大赛助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质量发展 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