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黏型活性纳米调驱剂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伍亚军 亢智 +4 位作者 方俊伟 杜代军 李亮 何雨 徐莹雪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4,共6页
针对基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化学驱油体系在高温(>100℃)高盐(>22.5×10^(4)mg/L)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受到限制的问题,文章提出对纳米材料改性使其同时满足提高水驱波及效率和微观洗油效率要求。首先对纳米SiO_(2)化学修... 针对基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化学驱油体系在高温(>100℃)高盐(>22.5×10^(4)mg/L)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受到限制的问题,文章提出对纳米材料改性使其同时满足提高水驱波及效率和微观洗油效率要求。首先对纳米SiO_(2)化学修饰,然后研究了改性纳米SiO_(2)与原油形成增黏型乳液的能力、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以及在非均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_(2)表面支化数为105;含水率10%~80%范围内改性纳米SiO_(2)能与原油形成增黏型W/O型乳液,乳液黏度为原油黏度的2~10倍;改性纳米SiO_(2)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多孔介质中改性纳米SiO_(2)通过流度控制和贾敏效应提高宏观波及效率,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微观洗油效率,在水驱至含水率98%以后,改性纳米SiO_(2)驱及后续水驱能提高采收率25百分点以上。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增黏型纳米驱在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油剂 高温高盐油藏 W/O型乳液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sorⅢ型微乳液提升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机理研究
2
作者 吕伟 薛芳芳 +3 位作者 何思娴 张荣 王怡文 陈海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7,共8页
WinsorⅢ型微乳液驱是解决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低的有效手段,但针对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构建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方面的研究欠缺。在模拟油藏条件下,通过对2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进行溶解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和相行... WinsorⅢ型微乳液驱是解决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低的有效手段,但针对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构建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方面的研究欠缺。在模拟油藏条件下,通过对2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进行溶解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和相行为测试实验,构建出具有耐温耐盐性能的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通过岩心驱替实验、接触角测试实验和可视化岩心驱替实验探究了其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并从润湿性改变和增溶乳化两方面分析其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T 982-B在质量分数为0.3%~0.5%时可构建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②该微乳液体系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7.8%~9.7%;③该微乳液体系可有效改善岩石的润湿性,且体系增溶乳化后对油膜的“剥蚀”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低渗透油藏 WinsorⅢ型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润湿性 增溶乳化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130℃高温高盐油藏胺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韧酚醛凝胶封窜体系
3
作者 邱磊 陈明贵 严亮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8,464,共9页
南海西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油层物性差异大,注水井急需高温调剖提高采收率。针对南海西部油藏高温(130℃)高盐(矿化度32385 mg/L、钙镁离子含量5650 mg/L)环境,常规有机凝胶封窜体系失效的问题,以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南海西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油层物性差异大,注水井急需高温调剖提高采收率。针对南海西部油藏高温(130℃)高盐(矿化度32385 mg/L、钙镁离子含量5650 mg/L)环境,常规有机凝胶封窜体系失效的问题,以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的共聚物(GW-1)、间苯二酚、乌洛托品、乙酸和胺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韧剂(20 nm)为原料,制得纳米增韧耐温抗盐凝胶,优选了凝胶的配方;通过成胶时间与交联剂加量的关系曲线得到90~130℃下的凝胶成胶动力学方程;最后评价了凝胶的黏弹性、注入性和封堵性,并与未增韧的酚醛凝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米增韧酚醛凝胶的最优配方为:0.8%GW-1+0.2%间苯二酚+0.4%乌洛托品+0.2%乙酸+0.3%硫脲+0.02%胺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凝胶成胶时间为8 h,凝胶强度等级为G级、130℃老化95 d的脱水率小于10%。凝胶的成胶时间主要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成胶时间越短;通过130℃下的成胶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该温度下的酚醛凝胶成胶活化能为88.2 kJ/mol。与未增韧的酚醛凝胶相比,纳米增韧酚醛凝胶可使填砂管的残余阻力系数由88.3增至963.0,封堵率由98.9%增至99.9%,后续水驱突破压力梯度由3.45 MPa/m提高到34.7 MPa/m。胺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韧剂使凝胶具有良好的网状结构,给凝胶提供了支撑骨架,增强了其耐温耐盐性、黏弹性和老化稳定性。纳米增韧凝胶具有较好的注入性、长期稳定性和封堵性能,适于作为海上高温高盐油藏封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盐 南海油藏 酚醛凝胶 增韧剂 胺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冻胶堵剂的研制与应用
4
作者 党杨斌 濮兰天 +5 位作者 星占龙 贾志伟 马中跃 赵言波 朱卫娜 徐鹿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0,共6页
针对冻胶类堵剂高温条件下耐温性差的问题,优选了四元疏水缔合型耐温抗盐聚合物(AM/AMPS/DMC/NVP)为主剂,研究了其与多元酚醛树脂交联剂、硫代硫酸钠、纳米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冻胶堵剂的成胶规律。评价了各组分使用浓度、地层水矿化度、... 针对冻胶类堵剂高温条件下耐温性差的问题,优选了四元疏水缔合型耐温抗盐聚合物(AM/AMPS/DMC/NVP)为主剂,研究了其与多元酚醛树脂交联剂、硫代硫酸钠、纳米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冻胶堵剂的成胶规律。评价了各组分使用浓度、地层水矿化度、温度、剪切程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冻胶堵剂在配方浓度范围内均可成胶;矿化度对堵剂成胶强度和封堵性能影响较小;130℃下养护60 d后的脱水率小于10%,堵剂长期热稳定性良好;岩心封堵率大于90%,封堵性能良好;在5000 r/min条件下,剪切10 min,成胶性能稳定。最优冻胶堵剂配方为0.6%聚合物+0.6%多元酚醛树脂交联剂+0.2%硫代硫酸钠+0.3%纳米二氧化硅。该堵剂在青海油田跃13块某井上开展了现场试验,堵水后含水下降23.7%,封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冻胶堵剂 配方 性能评价 高温高盐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与矿场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曹绪龙 石静 +4 位作者 张磊 刘煜 巩锦程 张文龙 张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化学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油田高效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外化学驱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高温高盐的苛刻油藏条件,系统总结了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通过梳理胜利油田60a来化学驱技术从室内研究到矿场应... 化学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油田高效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外化学驱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高温高盐的苛刻油藏条件,系统总结了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通过梳理胜利油田60a来化学驱技术从室内研究到矿场应用所攻克的理论和技术难题,介绍了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的发展历程。通过认识驱油剂之间以及驱油剂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效关系,迭代创建了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黏弹并重扩波及”理论、表面活性剂“油剂相似富集、阴非加合增效”理论和黏弹性颗粒“变形调驱”理论,并攻关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技术、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和非均相复合驱技术,攻克了温度为85℃、矿化度为30000 mg/L的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难题,矿场实施的96个化学驱项目的年产油量连续20a占油田年产油量的11%以上。该系列技术为胜利油田产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高温高盐油藏 提高采收率 理论技术 加合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无机堵剂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娟 戴彩丽 +2 位作者 汪庐山 靳言欣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研究了作为堵剂的水玻璃的基本化学性质及封堵高温岩心的能力。所用水玻璃为工业品,模数3.17,有效物含量40%,用蒸馏水配成溶液,测定沉淀、凝胶生成量(体积分数)和胶凝时间。水玻璃具有温敏性、盐敏性及钙镁敏性,且受pH值的影响,实验... 研究了作为堵剂的水玻璃的基本化学性质及封堵高温岩心的能力。所用水玻璃为工业品,模数3.17,有效物含量40%,用蒸馏水配成溶液,测定沉淀、凝胶生成量(体积分数)和胶凝时间。水玻璃具有温敏性、盐敏性及钙镁敏性,且受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6%水玻璃在温度高于75℃或NaC l加量大于50 g/L、pH=8.0时生成沉淀,沉淀量随温度升高、盐加量增大而增大并最终大体上趋于不变,胶凝时间则发生相反的变化;在8-〈12 pH范围,加入1.0%CaC l2的8%水玻璃,50℃下在pH约为10时生成的沉淀最大;70℃下随CaC l2加量的增大(0.5%-2.0%),8%水玻璃的沉淀量略有增大而凝胶量略有减小,沉淀为主要生成物,随MgC l2加量的增大(0.5%-2.0%)凝胶量不断减速少,成为次要生成物,沉淀量不断增多,成为主要生成物。在水测渗透率1.5-1.9μm2、长20 cm的填砂管中,在90℃下交替注入等体积的10%、20%或40%水玻璃和矿化度106.8 g/L的濮城油田注入水,共3个轮次,合计1 PV,封堵率分别为91.6%、96.1%、98.6%,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1.9、25.6、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硅酸钠 沉淀/胶凝反应 反应机理 堵水剂 高温高盐油藏 岩心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柔性堵剂 被引量:37
7
作者 朱怀江 王平美 +4 位作者 刘强 熊春明 刘玉章 罗健辉 杨静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现有的聚合物类或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以及聚合物凝胶堵剂在高矿化度下耐温性能差,不适用于温度高于120℃的高盐油藏的堵水作业。为了改善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技术,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盐的柔性堵剂。该堵剂是不溶于水、微溶于油... 现有的聚合物类或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以及聚合物凝胶堵剂在高矿化度下耐温性能差,不适用于温度高于120℃的高盐油藏的堵水作业。为了改善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技术,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盐的柔性堵剂。该堵剂是不溶于水、微溶于油、可任意变形、拉伸韧性强的颗粒,其粒径范围为1~8mm。该柔性堵剂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好,可二次黏结形成完整的封堵层。在塔河油田油藏条件下,柔性堵剂用量从0.03PV增至0.2PV,封堵效果出现突跃式升高,可对油藏的裂缝和高渗通道形成强封堵。在堵水作业中这种堵剂如果造成油井误堵,使用甲苯就极易解堵,是一种既可在高温高盐下形成稳定封堵又可安全使用的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聚合物 柔性堵剂 高温高盐油藏 黏弹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被引量:38
8
作者 孙焕泉 杨勇 +4 位作者 王海涛 王建 吴光焕 崔玉海 于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102,共13页
渤海湾盆地胜利油区经过60多年开发,整装、断块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率超过90%,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整体采出程度不到40%,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需要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 渤海湾盆地胜利油区经过60多年开发,整装、断块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率超过90%,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整体采出程度不到40%,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需要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耗水层带发育、低效水循环严重,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差异大、有效动用难度大,深层、薄层超稠油注汽难、热损失大,有碱复合驱油体系结垢严重,聚合物驱后油藏动态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更加分散以及特高含水后期套损井多、出砂加剧、精细分层注采要求高等难题,明确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深化驱油机制认识,围绕整装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断块油藏高效均衡开发、稠油油藏转方式开发、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开发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整装油藏精细流场调控技术、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稠油油藏热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技术、特高含水期主导采油工程技术等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开辟先导试验区,取得显著开发效果,实现工业化应用,支撑胜利油区持续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分布特征 精细流场调控 立体开发 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 稠油热复合开发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402CⅢ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冀 方吉超 +4 位作者 周代余 赵健慧 崔仕提 戴彩丽 赵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5-409,共5页
针对塔中402CIII均质段油藏高温高盐高硬度的特点,优选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BS-12(甜菜碱),优化了使用浓度,考察了乳化、吸附及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温度110℃、矿化度11.52×104mg/L、钙镁离子浓度7654 mg/L),BS-12... 针对塔中402CIII均质段油藏高温高盐高硬度的特点,优选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BS-12(甜菜碱),优化了使用浓度,考察了乳化、吸附及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温度110℃、矿化度11.52×104mg/L、钙镁离子浓度7654 mg/L),BS-12溶液与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质量分数0.03%率0.05%的BS-12溶液与塔中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1.5×10-2率5.2×10-2mN/m。110℃老化30 d后的界面张力仍保持在10-2mN/m数量级,热稳定性好。0.03%、0.05%BS-12溶液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在放置12 h后趋于稳定,析水率分别为69%和50%,乳状液液滴分布稀疏,直径为0.3率1.0μm。在水砂比为20∶1时,0.05%BS-12在油砂表面的静态吸附量为6.592 mg/g。动态吸附量为4.938 mg/g,动态吸附滞留量为1.411 mg/g。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0.2%、0.3 PV表面活性剂后,采收率增幅可达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02CⅢ油藏 表面活性剂驱 高温高盐 高硬度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地区高温中低渗油藏驱油用廉价复合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8
10
作者 冷强 尚朝辉 +3 位作者 李军 徐丽霞 张贵才 段志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3,85,共4页
针对桩西地区高温中低渗油藏,特别是经过多轮次调剖后的油藏,研发了一种价格低廉的驱油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该剂的主要成分为:用棉籽油脚制成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用褐煤制成的改性腐殖酸钠、偏硅酸钠及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实验用表面活... 针对桩西地区高温中低渗油藏,特别是经过多轮次调剖后的油藏,研发了一种价格低廉的驱油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该剂的主要成分为:用棉籽油脚制成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用褐煤制成的改性腐殖酸钠、偏硅酸钠及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实验用表面活性刺溶液用矿化度8230mg/L的现场注入水配制。90℃下质量分数≥0.3%的该剂水溶液与一脱水稠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mN/m。溶液质量分数由0.1%增至0.8%时,该剂耐钠盐度由32g/L降至18g/L,耐钙盐度由0.3g/L升至4.0g/L。该剂耐温性为120℃。在渗透率0.53耐的平板砂岩模型上在50℃测得,注入0.1~0.8PV0.5%的该剂水溶液,使黏度15Pa·s的原油水驱后采收率提高8.5%~25.5%,注入0.3PV时提高采收率11.5%。2006-07-02-08-30,在桩50井先注入600m^3高温抗盐堵剂PMN-PFR进行深部调剖,再依次注入1.0%、0.5%、0.3%的该剂溶液共5000m^3进行驱油,截止2007—03,该井组6口油井共增产油1506吨。图2表4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活性剂 天然羧酸盐 改性腐殖酸盐 偏硅酸钠 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驱 高温油藏 中低渗油藏 胜利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缓蚀剂DX-1的研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明宸 彭绪勇 +2 位作者 孔金 刘世恩 赵修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胜利东辛油田地温高,地层水和回注污水矿化度高,腐蚀严重。采用N80钢腐蚀试样,在含Cl-,HCO-3,Mg2+,Ca2+,Na+,矿化度6.29×104mg/L,pH=7.0的模拟水腐蚀介质中,实验测定了一系列单一或复配的市售有机、无机缓蚀剂在80℃(有机缓蚀剂)... 胜利东辛油田地温高,地层水和回注污水矿化度高,腐蚀严重。采用N80钢腐蚀试样,在含Cl-,HCO-3,Mg2+,Ca2+,Na+,矿化度6.29×104mg/L,pH=7.0的模拟水腐蚀介质中,实验测定了一系列单一或复配的市售有机、无机缓蚀剂在80℃(有机缓蚀剂)和60℃(无机缓蚀剂)下的缓蚀性能。发现有2种有机液体缓蚀剂(代号HS 3,HS 4)在加量为30mg/L时的缓蚀率>97%且无点蚀发生;质量比6∶4~4∶6的HS 3+HS 4在总加量10mg/L时的缓蚀率高于单用的HS 3和HS 4。HS 3+HS 4的化学成份为膦酸盐、胺、有机酸、醛及少量无机物,1∶1的HS 3+HS 4以一种高吸水树脂和一种可成胶、可固结材料为载体,经加热干燥、成型之后制成缓释型固体缓蚀剂DX 1。用量10mg/L的DX 1,60~80℃下在模拟水中的缓蚀率>97%;用量15mg/L时,80℃下在东辛油田辛1、辛3及102站外输水中使腐蚀速率分别降至0.0315,0.0753及0.0108mg/m2·h,缓蚀率分别为95.4%,92.2%及97.7%。将DX 1用于东辛油田将使腐蚀问题基本获得解决。表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缓蚀剂DX-1 研制 复配化学剂 缓释型化学剂 水处理剂 研制 油田污水 中高温油藏 胜利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用高温延缓交联剂CL-9的研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高群 王琴 +3 位作者 孙良田 李建勋 杨超 于春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5-327,351,共4页
所报道的压裂液用有机硼交联剂CL-9,由硼酸盐、多羟基醛、LB-2多元醇及碱反应制得,外观均一,长时间存放不析出固体物,适用温度90~145℃,使用量0.40%~0.50%。报道了含2.0%Ka、0.08%~0.15%NaOH、0.10%破乳助排剂的CL-... 所报道的压裂液用有机硼交联剂CL-9,由硼酸盐、多羟基醛、LB-2多元醇及碱反应制得,外观均一,长时间存放不析出固体物,适用温度90~145℃,使用量0.40%~0.50%。报道了含2.0%Ka、0.08%~0.15%NaOH、0.10%破乳助排剂的CL-9(0.45%)/HPG(0.50%)压裂液的性能。交联时间随pH升高(7~14)而延长,随温度升高(20~70℃)而缩短,pH=14时常温交联时间为5.2min,60℃时为1min。高温下(110~130℃)在170 1/s剪切10min后压裂液黏度基本上保持稳定,高温下(100~130℃)经500 1/s剪切10min后,170 1/s黏度均大于210mPa·s,其保持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00℃下为82.3%,130℃下为66.0%。压裂液滤失性能良好,滤失系数和初滤失量在90℃为5.35×10—0m/minl/2和0,120℃下为7.32×10—0m/min^1/2和1.21×10^-4 cm3/cm2。该压裂液已在中原油田7口井压裂中使用,施工成功率100%,油井压裂后增产效果较好。图4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硼交联剂 水基冻胶压裂液 羟丙基瓜尔胶/硼交联体系 延缓(延迟)交联 应用性能 高温油藏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萌 曾传彬 黄思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0-1373,共14页
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以流体包裹体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展开对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H2O包裹体、有机质包裹体、有机质-H2O包裹体3类;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5... 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以流体包裹体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展开对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H2O包裹体、有机质包裹体、有机质-H2O包裹体3类;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5期热流体活动;得出3个盐度值;流体密度变化范围从0.90~1.15g/cm3;系统阐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在成岩环境、高温热水作用、低温多旋回、油气成熟度及油气充注等多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盐度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32,共8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持久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为矿场试验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了理论支撑;文25东微球调驱矿场试验共实施2个层系9个井组,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各类调驱微球276.58 t,总体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波及体积改善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实验评价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新型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实验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崇阳 蒲万芬 +2 位作者 赵田红 朱强娟 庞诗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改善西达里亚油田水驱后开发效果,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性好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SA与实验室自制的抗温耐盐型弹性微球Z10进行复配,采用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来提高驱油效率.模拟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对... 为改善西达里亚油田水驱后开发效果,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性好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SA与实验室自制的抗温耐盐型弹性微球Z10进行复配,采用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来提高驱油效率.模拟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对新型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进行调驱的压力和阻力变化特征研究,并分别开展了均质与非均质条件下的调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在岩心渗透率为200×10^-3-1 000×10^-3 μm^2的调驱特性最佳,注入性好且能形成有效封堵,注入压力规律性大幅波动,阻力系数高达7以上.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与注入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采收率大幅提高,总采收率较表面活性剂驱的高约14%,很好的发挥了微球“调”与表面活性剂“洗”的双重作用.此外,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在非均质条件下能够改变流体和压力的分布,有效地开采低渗透率层,也具有良好的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表面活性剂微球 物理模拟 调驱特征 驱油效率 非均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小分子自组装超分子体系驱油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辉 曹绪龙 +3 位作者 孙秀芝 李彬 李海涛 石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4,共5页
胜利油区三类油藏由于温度和矿化度较高,常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无法在该类油藏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为此,利用自制的超分子主剂和辅剂,研制耐温抗盐非聚丙烯酰胺类新型超分子体系,并对其基本性能、驱油效果及微观聚集形态进行分析... 胜利油区三类油藏由于温度和矿化度较高,常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无法在该类油藏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为此,利用自制的超分子主剂和辅剂,研制耐温抗盐非聚丙烯酰胺类新型超分子体系,并对其基本性能、驱油效果及微观聚集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利用小分子之间的自组装,能够形成和常规聚丙烯酰胺一样致密的网络聚集体;在胜利油区三类油藏条件下,超分子体系质量分数为0.1%~0.25%时相对于常规聚丙烯酰胺,粘度提高1倍以上;不除氧条件下,超分子体系在30 d内粘度保持稳定;超分子体系质量分数为0.15%时的单管物理模拟实验能提高采收率18%以上;因此,超分子体系是一种非常有前景且能适用于胜利油区高温高盐油藏的新型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体系 高温高盐油藏 增粘性 驱油效果 微观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蒲万芬 闫召鹏 +2 位作者 刘锐 尚晓培 刘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4,共6页
首先制备了疏水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在此基础上又以改性Si O2功能单体为反应核制备了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HBPAM),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证实。HBPAM在低浓度时主要是分子内缔合,表观黏度低,随着浓... 首先制备了疏水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在此基础上又以改性Si O2功能单体为反应核制备了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HBPAM),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证实。HBPAM在低浓度时主要是分子内缔合,表观黏度低,随着浓度的增加,分子内缔合逐渐变为分子间缔合,又因其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溶液黏度显著增加。与梳形KYPAM相比,HBPAM在耐温抗盐及抗剪切方面有较高的优势:升温到85℃时黏度保留率为62.2%;100000mg·L-1Na Cl、150000 mg·L-1Na Cl、500 mg·L-1Mg Cl2、1000 mg·L-1Mg Cl2、500 mg·L-1Ca Cl2、1000 mg·L-1Ca Cl2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233.0%、132.9%、64.4%、26.1%、66.2%、15.7%;3400rpm/min剪切30s后HBPAM的黏度保留率为69.8%,比KYPAM高10.9%。在60℃烘箱中的30d老化实验证明,HBPAM比KYPAM有明显抗老化能力,尤其是在高矿化度条件下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 抗剪切 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 高温高盐油藏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高温高盐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华斌 赵化廷 +1 位作者 赵普春 陈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3,共4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80℃)、高盐度(〉50g/L)、高硬度(〉1g/L)砂岩油藏.研制了地下成胶的高热稳定性聚合物凝胶调剖剂。所用聚合物为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M^-=9.0×10^6,HD=27%,疏水基摩尔分数0.2%;交联剂为可生...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80℃)、高盐度(〉50g/L)、高硬度(〉1g/L)砂岩油藏.研制了地下成胶的高热稳定性聚合物凝胶调剖剂。所用聚合物为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M^-=9.0×10^6,HD=27%,疏水基摩尔分数0.2%;交联剂为可生成酚醛树脂的3种化合物;调剖剂胶液用矿化度160g/L的马寨油田污水配制;实验温度95℃。根据形成的凝胶黏度(95℃,1.1s^-1)确定交联剂各组分用量为:MZ-YL0.429%,MZ-BE0.060%,MZ-XS0.012%;酸度调整剂用量0.12%:成胶时间10~15小时。2.5、3.0、3.5g/LAP—P4的凝胶在95℃老化100天后黏度保持在~40Pa·s及以上。初配制胶液在3000r/min下剪切15分钟后黏度降低87.5%~89.0%,但成胶后和老化过程中凝胶黏度只比未剪切样降低17.1%~6.6%。3.5g/L AP-P4的调剖剂对~1μm^2的6支储层岩心的堵塞率在88.1%-95.8%范围,平均93.3%,造成的残余阻力系数在15.2~28.6范围,平均19.8,使渗透率级差2.3~8.0的4组双人造岩心的注水流量比发生不同程度的反转。认为该凝胶调剖剂高温下稳定性好的原因,是强化学交联密度低.因而凝胶脱水收缩作用弱。图2表5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酚醛树脂/污水体系 地下聚合/交联/成胶 配方研究 高温长期稳定性 高温高盐油藏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东红 杨晓鹏 +2 位作者 郭家兴 崔晓东 辛浩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28,共6页
为满足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的需求,采用自制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系列作为抗温、耐盐驱油表面活性剂,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前后原油-矿化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并讨论了其协同效应,并采用静态吸... 为满足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的需求,采用自制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系列作为抗温、耐盐驱油表面活性剂,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前后原油-矿化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并讨论了其协同效应,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NA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链节数的增加,原油-矿化水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最低值对应的矿化度向着高矿化度方向移动,当氧乙烯链节数适中时,可以获得超低油-水界面张力。同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显著改善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活性,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配表面活性剂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值的时间大大缩短,拓宽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范围(0.03%~0.15%),耐盐性能也得到提高,使用单剂时耐盐能力在100g/L以下,复配后耐盐能力达到100g/L以上。同系列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规律相同,从而降低了表面活性剂被地层色谱分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三次采油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界面张力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拖动均匀酸化分支水平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合文 崔明月 +4 位作者 鄢雪梅 赫安乐 蒋卫东 梁冲 晏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40,共7页
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埋藏深、非均质性强、钻井周期长和成本高等特点,为进一步发挥水平井"少井高产"的优势,扩大单井控制面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以及增加单井产量,在哈萨克斯坦K油田开展一口4级完井的分支水平井现场试验.... 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埋藏深、非均质性强、钻井周期长和成本高等特点,为进一步发挥水平井"少井高产"的优势,扩大单井控制面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以及增加单井产量,在哈萨克斯坦K油田开展一口4级完井的分支水平井现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清洁自转向酸液配方,并对其暂堵转向、缓速和低伤害等性能进行室内测试.两分支都采用"直-增-稳"3段制井身剖面和筛管完井方式,并在完井后对侧分支进行了氮气泡沫暂堵转向酸化,主分支采用连续油管拖动水力喷射酸化技术解堵,措施实施后两分支合采投产.根据该油田储层、岩性和物性等特征,对施工压力、排量和连续油管拖动速度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酸化后的表皮系数.结果显示,两个分支都达到了酸化解堵和恢复产能的目的,说明双分支水平井酸化工艺在该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程 酸化 碳酸盐岩储层 少井高产 连续油管 分支水平井 暂堵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