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6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oxidation treatment on properties of SiO_(2f)/SiO_2-BN composit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 Duan ZHANG Chang-rui +4 位作者 LI Bin CAO Feng WANG Si-qing YANG Bei LIU K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The silica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and boron nitride-based composites (SiO2f/SiO2-BN) were prepared firstly via the sol-gel method and then the urea route, and the effects of 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component, st... The silica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and boron nitride-based composites (SiO2f/SiO2-BN) were prepared firstly via the sol-gel method and then the urea route, and the effects of 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component, 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treatment at 450 ℃ will not impair the structure of boron nitride, and carbon is the main impurity with the excessive urea. The density of SiO2f/SiO2-BN composites is 1.81 g/cm3,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113.9 MPa and 36.5 GPa, respectively. After oxidation treatment, the density varies to 1.80 g/cm3,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decreased to 58.9 MPa and 9.4 GPa,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severely damaged, but they still exhibit a good toughness. The composites show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with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ss tangent being 3.22 and 0.003 9,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xidation treatment is in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iOzf/SiO2-BN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ME boron nitride urea route COMPOSITES oxidation treatment wave-transparent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ielectr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s of Sn-promoter and carbon nanotubes treatment on supported CoB catalyst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2
作者 SHI Limin LI Yanbo +2 位作者 LEI Qiang REN Rongzhi WANG Yuji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3-712,共10页
Carbon nanotubes(CNTs)supported CoB and CoBSn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NaBH4 hydrolysis.The roles of Sn-promoter and the effect of CNTs treatment on CoB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and discu... Carbon nanotubes(CNTs)supported CoB and CoBSn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NaBH4 hydrolysis.The roles of Sn-promoter and the effect of CNTs treatment on CoB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and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after the addition of Sn promoter,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generation of active CoB phase are increased,while the oxidation treatment of CNTs results in more loading amounts of active components and enrichment of electron at active sites as well as large surface area.Consequently,the Sn-doped CoB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NTs with oxidation treatment exhibits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tivity with a high H_(2)generation rate of 2640 mL/(min·g).Meanwhile,this catalyst shows a low activation energy of 43.7 kJ/mol and relatively high reus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borohydride hydrolysis CoB-based catalysts Sn promoter carbon nanotubes oxidation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urface treatment on oxide film of pure titanium Part 2.Ceramization of anodic oxide film
3
作者 Wang Ge Cheng Xiang - rong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用有氧加热处理阳极氧化膜以进一步提高纯钛的耐腐蚀性。材料和方法:6片直径9 mm厚2 mm的纯钛片经阳极氧化处理24 v 10 min后置于烤瓷炉,在有氧环境中加热至400℃(A)、420℃(B)、450℃(C)、500℃(D)、700℃(E)、915℃(F),分别维持4... 目的:用有氧加热处理阳极氧化膜以进一步提高纯钛的耐腐蚀性。材料和方法:6片直径9 mm厚2 mm的纯钛片经阳极氧化处理24 v 10 min后置于烤瓷炉,在有氧环境中加热至400℃(A)、420℃(B)、450℃(C)、500℃(D)、700℃(E)、915℃(F),分别维持40 min,用X线衍射和电化学法检测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腐蚀性,再将样本A和E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在加热40 min,重复以上检测。结果:加热400℃维持40 min的阳极氧化样品的耐腐蚀性最好,过高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都会破坏氧化膜的耐腐蚀性。结论:阳极氧化结合有氧加热处理是一种较好的提高纯钛氧化膜的耐腐蚀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有氧加热 微观结构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活化地下水厂泥饼除氨效能及机理
4
作者 刘晓丹 殷芳青 +4 位作者 程亚 黄廷林 熊子康 文刚 丁正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2-1281,共10页
因地下水厂泥饼含锰氧化物能够回收作为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氨的潜力材料,而过渡金属元素能使锰氧化物提高催化活性,故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5种过渡金属离子(Mn^(2+)、Fe^(2+)、Cu^(2+)、Co^(2+)、Ni^(2+))对泥饼催化氧化除氨活性形成(活... 因地下水厂泥饼含锰氧化物能够回收作为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氨的潜力材料,而过渡金属元素能使锰氧化物提高催化活性,故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5种过渡金属离子(Mn^(2+)、Fe^(2+)、Cu^(2+)、Co^(2+)、Ni^(2+))对泥饼催化氧化除氨活性形成(活化)的影响,并将活化效果最佳的泥饼负载石英砂滤料,考察其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同时投加2种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及单独投加Cu^(2+)、Co^(2+)、Ni^(2+)时会抑制泥饼形成除氨活性,而单独投加Mn^(2+)或Fe^(2+)时会促进其形成良好除氨活性。其中每克泥饼投加0.5 mg Fe^(2+)能够使泥饼形成最好活性,在该条件下泥饼催化氧化除氨的能力提高近30%,氨去除速率可达0.234 mg/(g·h)。将该活化条件下泥饼负载滤料后,可使滤柱启动时间缩短近10 d,连续运行13 d后氨去除率稳定达到96.7%,且滤料在实际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下均适用。通过表征分析,泥饼经过Fe^(2+)活化后生成更多以Fe_(2)O_(3)和FeOOH形态为主的铁物相,其中FeOOH中的氧原子活性位点活跃,利于与反应体系中的氨反应;Mn(Ⅲ)、金属—O及金属—OH的含量上升,增强了泥饼催化氧化活性。活化后泥饼及其反应后溶液中均不含有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元素未超标,将其负载滤料应用后出水水质良好。该技术为高效利用废物资源及提高水厂除氨效率提供新思路,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厂泥饼 过渡金属离子 催化氧化 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工艺中催化剂纳米限域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超 杨传玺 +6 位作者 赵健艾 王小宁 赵伟华 肖宜华 唐沂珍 孙好芬 王炜亮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5,共13页
在高级氧化反应中,纳米限域催化剂具有尺寸小、污染物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形态可变等优势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对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纳米限域催化剂性质及应用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其结构性质及催... 在高级氧化反应中,纳米限域催化剂具有尺寸小、污染物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形态可变等优势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对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纳米限域催化剂性质及应用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其结构性质及催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深入探讨了纳米限域催化剂在光催化、过硫酸盐活化、臭氧氧化反应中的活化机制,为催化剂纳米限域效应在高级氧化工艺中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最后,对纳米限域催化剂结构、高级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和其环境毒理进行展望,以期为高效纳米限域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高级氧化工艺 纳米限域效应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技术梳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冠颖 郭涵 +5 位作者 刘馨瑶 朱广晟 苏志广 李洋 崔一尘 豆俊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满足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进水要求。经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臭氧氧化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热点,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基于臭氧制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提出吸附材料、微纳气泡、过臭氧氧化...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满足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进水要求。经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臭氧氧化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热点,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基于臭氧制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提出吸附材料、微纳气泡、过臭氧氧化和活性金属4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活性金属催化臭氧氧化更适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相比单一臭氧处理,其对TOC和COD的处理效果提升了12%~42%。臭氧催化氧化适用条件通常为温度20~25℃、pH中性或弱碱性、臭氧消耗量(以处理单位COD消耗的臭氧质量计)0.25~0.70 mg/mg,可结合实际焦化废水特点调整优化。pH对·OH的生成和催化剂的活性均存在影响,将废水pH调节至催化剂的零电荷点附近可确保臭氧催化氧化的高效运行。焦化废水中常见的阴阳离子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大多存在抑制作用,针对Cl^(-)、SO_(4)^(2-)、CO_(3)^(2-)等Lewis碱开展焦化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机理分析,可为催化剂定向改良和进一步水质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臭氧催化氧化 催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芬顿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康健 杨紫怡 +3 位作者 钟海红 陈宋璇 杜国山 孙航宇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基于三维电芬顿技术的发展过程,综述了三维电芬顿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策略,总结了三维电芬顿技术在对抗生素废水、农药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难降解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时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三维电芬顿技术目前存在的颗粒... 基于三维电芬顿技术的发展过程,综述了三维电芬顿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策略,总结了三维电芬顿技术在对抗生素废水、农药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难降解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时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三维电芬顿技术目前存在的颗粒电极金属离子脱稳析出、颗粒电极吸附污染物后性能下降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探索颗粒电极的再生以及循环利用,提高颗粒电极负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芬顿 颗粒电极 羟基自由基 高级氧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典型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司玲 艾建平 +5 位作者 李文魁 王翼 程丽红 万芸 黄隆 李喜宝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69-4189,共21页
抗生素是水环境中一类典型的新兴微污染有机物,具有难降解、高风险、潜在未知毒性和普遍残留等特性。基于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等活性物种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高效快速、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抗生素废水处理领域的... 抗生素是水环境中一类典型的新兴微污染有机物,具有难降解、高风险、潜在未知毒性和普遍残留等特性。基于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等活性物种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高效快速、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抗生素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出发,结合密度泛函理论,首次系统剖析了不同活性物种对常见五大类抗生素的攻击位点和降解机理。同时,综述了电催化法、光催化法、臭氧氧化法、芬顿及类芬顿法四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方面的优势及适用范围,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技术 抗生素 催化氧化 废水处理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铁刨花基类芬顿体系深度处理餐厨沼液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慧 陈晓蕾 +3 位作者 阎登科 田敏慧 许子聪 李海松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5-1037,共13页
利用废弃铁刨花再生后的产物,作为铁基催化剂供体,用于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餐厨沼液MBR出水.考察了铁刨花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初始pH值和重复使用次数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SEM,XRD,XPS和FT-IR进一步探究反应进程.实... 利用废弃铁刨花再生后的产物,作为铁基催化剂供体,用于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餐厨沼液MBR出水.考察了铁刨花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初始pH值和重复使用次数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SEM,XRD,XPS和FT-IR进一步探究反应进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3,铁刨花投加量为70 g·L^(−1),30%H_(2)O_(2)投加量为2 mL·L^(−1),曝气强度为5 L·min^(−1)时,COD去除率为83.04%,大于传统芬顿的COD去除量,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大幅下降.电子顺磁共振和自由基探针实验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氧物质为·OH,在反应进行25 min时,·OH生成量为5379.79 nmol·L^(−1).本研究不仅为餐厨沼液MBR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有效途径,也为工业水处理中降低类芬顿试剂成本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铁刨花 深度处理 铁刨花/O_(2)/H_(2)O_(2) 体系 氧化 自由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对感音神经性聋的预防与治疗应用展望
10
作者 范晗琪 黎奥 +6 位作者 徐继峰 李思雨 张圆 杨霞 刘丁丁 钱晓云 高下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0,共7页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作为一种常见的感觉障碍,其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手段尚未明确,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是一种分析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的技术,能够定量研究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作为一种常见的感觉障碍,其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手段尚未明确,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是一种分析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的技术,能够定量研究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阐明各种感音神经性聋疾病机制,辅助诊断和治疗差异。我们围绕SNHL的代谢组学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检测样本来源、分析技术、发现的代谢物变化及其意义,整理出精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色氨酸、泛酸、酰基肉碱、鞘氨醇及乙酰神经氨酸等代谢产物的集中变化,发现众多氧化应激相关代谢产物的水平在损伤前后发生改变,并通过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富集,推测SNHL与氧化应激网络及神经传导保护密切相关。代谢组学这项新兴检测分析技术的应用,有望为感音神经性聋的精准治疗提供崭新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代谢组学 氧化应激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气氛对含Ni钢热处理过程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杨治争 张蓬朝 +3 位作者 霍旭东 李光强 汪勇 刘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针对给定成分的(0.04%~0.07%)C-(7%~8%)Ni钢,系统探究了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其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温度范围内,降低气相氧分压可显著抑制该含Ni钢的氧化增重,并使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线性向抛物线转变,... 本文针对给定成分的(0.04%~0.07%)C-(7%~8%)Ni钢,系统探究了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其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温度范围内,降低气相氧分压可显著抑制该含Ni钢的氧化增重,并使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线性向抛物线转变,表明氧化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由化学反应速率向扩散传质速率转变。由于内氧化层中富Ni金属相与Fe氧化物相互镶嵌形成网状结构,钢材的除鳞性能受到抑制。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不同气氛下钢样表面外氧化膜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内氧化层的演变则存在差异:在空气中,内氧化膜厚度随氧化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加;而在高纯氮气气氛中,内氧化膜厚度则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950℃几乎消失。其原因在于高温下致密外氧化膜的形成和长大会降低气体/膜界面的氧浓度梯度,从而抑制了内氧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Ni钢 热处理 氧化动力学 氧化膜 气相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作用下煤样渗透率与润湿性对有机质变化的联合响应
12
作者 张宝鑫 傅雪海 +4 位作者 ZENG Fanhua Bill 邓泽 杨兆彪 康俊强 段超超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17-3028,共12页
氧化作用可改善煤层渗透率,但部分煤样氧化后亲水性增强,对煤层气长期产出不利,相近条件下氧化后渗透率显著增大且亲水性增幅小或减弱的“优质”煤层显然具有更好的改性效果。氧化作用下有机质变化为渗透率及润湿性的变化提供部分驱动力... 氧化作用可改善煤层渗透率,但部分煤样氧化后亲水性增强,对煤层气长期产出不利,相近条件下氧化后渗透率显著增大且亲水性增幅小或减弱的“优质”煤层显然具有更好的改性效果。氧化作用下有机质变化为渗透率及润湿性的变化提供部分驱动力,当前可见煤样氧化后官能团呈同向变化但改性效果相反的报道。为探究氧化作用下煤层渗透率与润湿性对有机质变化的联合响应,对取自我国煤层气开发热点地区的8个煤矿样品开展了氧化改造前后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及大分子结构测试。结果表明:煤样氧化改造后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渗透率多呈增大趋势,初始渗透率(无应力条件下,k_(0))与润湿角(θ)平均变化幅度分别为65.8%及-40.9%,但二者变化(|C_(k0)/C_(θ)|)幅度未见明显相关性,k_(0)与θ变化幅度比值的绝对值(|C_(k0)/C_(θ)|)介于0.2~4.2。氧化剂进入煤样后,有机质被溶解形成新孔裂隙,导致总孔隙率及渗透率增大,k0增幅随孔隙率增大呈现出增大趋势。部分脂肪及羟基等被氧化形成极性不同的含氧官能团,是导致改性效果呈现出差异的根本原因。与脂肪、羧酸变化幅度及羧酸与脂肪变化幅度比值的绝对值呈负相关,基于煤样有机质变化(|C_(k0)/C_(θ)|)可初步评估氧化改性效果,当脂肪减幅超过20%且羧酸与脂肪变化幅度比值的绝对值小于0.5时,Ck_(0)超过2,指示相较于渗透率的明显改善,亲水性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氧化改造 渗透率 润湿性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汽处理温度对Ni-Ga/γ-Al_(2)O_(3)催化剂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庆慧 赵华华 +4 位作者 杨建 赵军 闫亮 宋焕玲 丑凌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I0001,共14页
本文采用湿浸渍法制备Ni-Ga/γ-Al_(2)O_(3)催化剂,并在不同温度下(150~550℃)对该催化剂进行水蒸汽处理后用于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ODHE).采用XRD、H2-TPR、quasi in-situ XPS、FTIR以及Py-IR等表征手段探究不同水蒸汽处理温度对催... 本文采用湿浸渍法制备Ni-Ga/γ-Al_(2)O_(3)催化剂,并在不同温度下(150~550℃)对该催化剂进行水蒸汽处理后用于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ODHE).采用XRD、H2-TPR、quasi in-situ XPS、FTIR以及Py-IR等表征手段探究不同水蒸汽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组成、结构、氧化还原性、电子转移以及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水蒸汽处理(≤350℃)更有利于游离NiO物种的生成,该物种有利于提高乙烷的转化率.进一步提高水蒸汽处理温度(≥450℃),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增强,LAS酸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乙烯的选择性.水蒸汽处理催化剂可以促进催化剂中Ni、Ga和Al间电子转移,且高温水蒸汽处理有利于活性组分和载体的稳定,使得乙烯收率下降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氧化脱氢 乙烯 水蒸汽处理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钨制备技术及其水处理应用研究现状
14
作者 孙颖 孙铭泽 +4 位作者 丁国轩 朱小梅 刘景林 信延彬 孙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共4页
总结归纳了多种技术制备氧化钨以及将其用于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对比发现等离子体技术... 总结归纳了多种技术制备氧化钨以及将其用于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对比发现等离子体技术较其他方法有显著优势,是制备材料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光催化 水处理 等离子体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镁含油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王玉蝶 何丕文 +1 位作者 彭峰 黄向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31-1840,共10页
首先,含油污泥经600℃热解得到了含油污泥基活性炭(OS);再以MgCl_(2)为活化剂,将OS高温热解得到了载镁污泥基活性炭(M-OS)。通过BET、SEM、XRD、XPS和FTIR对M-OS进行了表征。将M-OS用于水体中甲基橙(MO)的吸附去除,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 首先,含油污泥经600℃热解得到了含油污泥基活性炭(OS);再以MgCl_(2)为活化剂,将OS高温热解得到了载镁污泥基活性炭(M-OS)。通过BET、SEM、XRD、XPS和FTIR对M-OS进行了表征。将M-OS用于水体中甲基橙(MO)的吸附去除,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M-OS的制备和吸附条件对MO吸附性能的影响,推测了其对MO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OS加入量为1.5 g、热解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2 h制备的M-OS(M-OS-1)具有最高的MO吸附量和去除率;在吸附时间360 min、投加量100 mg的条件下,M-OS-1对100 mL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的MO水溶液(初始pH=5)的吸附量为172.47 mg/g,去除率为86.24%;镁主要是以MgO的形式负载在OS表面上,M-OS-1的比表面积为30.91 m^(2)/g,M-OS-1对MB的吸附过程属于自发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R^(2)=0.97)和Langmuir等温模型(R^(2)=0.94),根据等温模型测试得到其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3901.87 mg/g;M-OS-1对MO的吸附主要是表面络合、羟基和孔隙填充等多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活性炭 甲基橙 氧化镁 化学吸附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Mo掺杂TiC增强Incone1718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琳 李松洋 +4 位作者 王彦龙 刘广发 曹国鑫 段军阳 赵小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1,共6页
对TiC增强Inconel718复合材料添加元素Mo,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并进行时效处理,分析时效处理对Mo掺杂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物相构成、硬度、耐腐蚀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的含量增加,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的... 对TiC增强Inconel718复合材料添加元素Mo,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并进行时效处理,分析时效处理对Mo掺杂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物相构成、硬度、耐腐蚀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的含量增加,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的组织中浅灰色条带变粗,TiC在Incone1718基体中的分布趋于分散,偏聚度下降,并被Mo包裹大量进入Incone1718基体界面处;经时效处理后,Mo掺杂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中各相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二次相MoC在晶界处析出,对复合材料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晶界处碳化物的析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区内电偶效应的增加,导致复合材料耐腐蚀性的弱化,但是界面良好的结合阻止了氯化物的侵蚀,其钝化倾向降低了复合材料的阳极金属溶解,抵消析出相所导致的电偶效应,降低了材料的腐蚀速率。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减少,热稳定性提高,抗氧化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 Mo掺杂 微观组织 时效处理 耐腐蚀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B-Al体系对磷矿熔融特性及玻璃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陈仲卿 刘家旭 +3 位作者 王艳语 井红权 侯翠红 屈凌波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3-1333,共11页
为解决磷尾矿的堆积问题,以磷尾矿和低品位磷矿为主要原料,以B_(2)O_(3)、Al_(2)O_(3)、KCl等为助剂,通过热法加工实现磷尾矿及中低品位磷矿的活化并制备玻璃肥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实验探究了K-B-Al体系对磷尾矿体系熔融特性的影响... 为解决磷尾矿的堆积问题,以磷尾矿和低品位磷矿为主要原料,以B_(2)O_(3)、Al_(2)O_(3)、KCl等为助剂,通过热法加工实现磷尾矿及中低品位磷矿的活化并制备玻璃肥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实验探究了K-B-Al体系对磷尾矿体系熔融特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探讨了助剂添加对熔融产物元素活化效果和渣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尾矿、低品位磷矿、蛇纹石、KCl、B_(2)O_(3)、Al_(2)O_(3)配比为55∶25∶20∶7∶10∶1.5时,体系熔融流动温度TF最低为1135℃,较常规体系降低335℃。在1350℃时熔融所得玻璃肥料P_(2)O_(5)、CaO、MgO活化率均达到95%左右。分析了熔融温度和助剂对物料玻璃网络结构的影响。在所选工艺条件下B_(2)O_(3)以断裂硅氧网络为主,Al_(2)O_(3)既参与网络组成,也破坏硅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玻璃肥料 硅氧结构 活化 废物处理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业昊 吴红丹 周志辉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2,共9页
氧化石墨烯(GO)是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材料。为改善单一GO膜在水溶液中因静电排斥、水合作用和团聚效应导致的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聚合物膜较高... 氧化石墨烯(GO)是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材料。为改善单一GO膜在水溶液中因静电排斥、水合作用和团聚效应导致的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聚合物膜较高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将聚合物与GO膜结合制备得到GO/聚合物复合膜,可以有效增强单一GO膜的渗透率和污染物拦截率,提高膜稳定性,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GO/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GO/聚合物复合膜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介绍了GO/聚合物复合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最后,对GO/聚合物复合膜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合物 复合膜 制备 水处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改性生物质炭调控土壤-溶液体系中砷赋存形态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黄琴 童非 +6 位作者 王博 杜晓菲 樊广萍 刘丽珠 张明超 邱一格 高岩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5,共14页
淹水稻田土壤中砷(As)的还原释放增强。利用具有高氧化和吸附能力的锰(Mn)改性生物质炭(MBC),通过炭-土混合和分离处理探究MBC抑制土壤-溶液体系中砷释放的作用机制,揭示其调控土壤砷形态转化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未改性生物... 淹水稻田土壤中砷(As)的还原释放增强。利用具有高氧化和吸附能力的锰(Mn)改性生物质炭(MBC),通过炭-土混合和分离处理探究MBC抑制土壤-溶液体系中砷释放的作用机制,揭示其调控土壤砷形态转化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未改性生物质炭相比,负载锰氧化物的生物质炭(MBC)显著促进土壤溶液As(Ⅲ)氧化为As(Ⅴ),在培养期间始终维持低浓度As(Ⅲ)(0.02~0.88 mg·L^(-1)),且向土壤溶液释放的Mn离子易与As(Ⅴ)形成沉淀。MBC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促进吸附更多的无机砷(iAs),同时MBC对铁(Fe)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吸附的Fe含量达3.12 mg·g^(-1)),显著降低了土壤溶液Fe浓度,并通过MBC上锰氧化物的还原提高土壤溶液pH(0.08~0.22个单位)以促进Fe离子在固相中沉淀,增强固相对iAs的吸附。28 d时MBC吸附的As含量为未改性生物质炭的12倍。MBC高氧化性能抑制铁矿物的还原溶解,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Fe和As含量(P<0.05),促进土壤有效态As向更稳定的铁锰结合态和残渣态As转变。综上,添加MBC能够抑制固相砷释放,促进淹水稻田土壤溶液中的砷向土壤稳态砷转化,显著降低稻田土壤砷活性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改性生物质炭 锰氧化物 As(Ⅲ) 赋存形态 炭-土混合处理 炭-土分离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LS-DA和熵权-Topsis法研究一氧化氮提升冷却猪肉品质
20
作者 叶永茂 葛庆丰 +2 位作者 吴满刚 于海 刘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22-336,共15页
本研究应用一氧化氮(NO)短时气调处理冷却猪肉,以期改善冷却猪肉肉色、延长货架期以及提升冷却猪肉综合品质。根据气调风速、气体浓度和时间单因素试验结果,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冷却猪肉理... 本研究应用一氧化氮(NO)短时气调处理冷却猪肉,以期改善冷却猪肉肉色、延长货架期以及提升冷却猪肉综合品质。根据气调风速、气体浓度和时间单因素试验结果,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冷却猪肉理化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为红度(a*值)、贮藏损失、硬度、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并与感官评分构成冷却猪肉综合品质评价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得出最终评价模型为Y=0.145×a*+0.113×贮藏损失+0.112×硬度+0.130×挥发性盐基氮含量+0.500×感官评分。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风速1.10m/s、NO浓度117µL/L、时间41min。应用该工艺处理冷却猪肉并进行贮藏研究,结果表明该条件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以及提高亚硝基肌红蛋白含量,本研究可为提升冷却猪肉品质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并为冷却猪肉品质提供一种综合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一氧化氮 气调处理 熵权-Topsis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