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纯氨燃烧排放特性模拟
1
作者 杜炳君 蒋苓 +3 位作者 张扬 张海 吕俊复 柯希玮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基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 CFB)技术的纯氨燃烧有望高效、低成本地解决氨燃烧面临的火焰传播速度低、燃烧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助力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无碳燃料的消纳利用。构建了氨燃烧CFB整体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氨的... 基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 CFB)技术的纯氨燃烧有望高效、低成本地解决氨燃烧面临的火焰传播速度低、燃烧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助力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无碳燃料的消纳利用。构建了氨燃烧CFB整体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氨的均相反应及异相催化反应,探究了纯氨燃烧CFB锅炉的氨逃逸、氮氧化物等排放特性,并分析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空气分级、燃料分级等运行参数对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将常规燃煤CFB锅炉结构与运行策略应用于纯燃氨CFB锅炉会导致较高的氨逃逸与氮氧化物排放体积分数,而适当调整运行参数可以显著改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氨燃烧 排放特性 氮氧化物 无碳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下CFB锅炉二次风优化对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侯跃华 刘海玉 +4 位作者 申欣 康红红 谢玉婷 金燕 吴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8-3597,I0021,共11页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二次风角度、新增二次风量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角度的减小,炉膛出口NO浓度逐渐降低,CO浓度无明显增加。部分二次风上移后炉膛密相区氧浓度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还原性氛围增强,抑制了NO的生成。当新增风量从10%增加到30%时,NO排放浓度降低了17.2%。但随着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炉膛密相区的缺氧环境造成燃烧效率下降,温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不影响燃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新增二次风比例来降低NO的原始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低负荷 二次风分级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量的试验验证与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鲁盼盼 孙美露 +4 位作者 李新 崔虎 高春华 杨维立 翟瑞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液体循环量与利用靶式流量计测得的液体循环量误差小于10%。当酸气中H 2S体积分数不超过3%时,液体循环量(z)与酸气流量(x)、空气流量(y)之间的关系式为:z=-474.996+0.358 x+0.4873 y。结论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液相氧化脱硫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氧化脱硫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 数值模拟 液体循环量 酸气流量 空气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家兔冠状动脉阻塞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汤莉莉 刘剑立 +3 位作者 傅素贞 赵鸿雁 王淑华 何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1-423,共3页
将30只兔分为3组。Ⅰ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假扎,Ⅱ组及Ⅲ组行LAD丝线缝扎30min后再灌注4h。Ⅲ组于LAD结扎后静滴硝酸甘油,Ⅰ、Ⅱ组静滴生理盐水。3组均观察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浆一氧化氮(NO)、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 将30只兔分为3组。Ⅰ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假扎,Ⅱ组及Ⅲ组行LAD丝线缝扎30min后再灌注4h。Ⅲ组于LAD结扎后静滴硝酸甘油,Ⅰ、Ⅱ组静滴生理盐水。3组均观察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浆一氧化氮(NO)、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_2(TXB_2)浓度。结果显示。Ⅰ组手术前后血浆NO、GMP—140、TXB_2浓度无变化,Ⅱ、Ⅲ组在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后NO浓度降低、GMP—140和TXB_2浓度升高,Ⅱ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Ⅲ组应用类NO物质—硝酸甘油后,再灌注60min时血浆NO浓度较Ⅱ组明显升高,GMP-140和TXB_2明显降低,再灌注4h后上述指标已回复至正常。各时点上NO与GMP—140和TXB_2浓度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NO对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小板活化可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冠状动脉阻塞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测试新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正勇 张耀华 +3 位作者 焦正 李民强 张蓉 刘锦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本文基于半导体氧化物的气体敏感机理,提出对其测试的新原理和方法,通过试验发现,这种动态测试方法不仅能提高半导体氧化物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而且能从混合气体中分辨出特定的气体成分,判断出大致的逍度.用这种方法,同一种气体传... 本文基于半导体氧化物的气体敏感机理,提出对其测试的新原理和方法,通过试验发现,这种动态测试方法不仅能提高半导体氧化物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而且能从混合气体中分辨出特定的气体成分,判断出大致的逍度.用这种方法,同一种气体传感器通过不同的测试手段可以检测不同的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氧化物 气敏特性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氧化法预处理炼油厂高浓度污水 被引量:18
6
作者 钟理 彭少洪 陈建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0-1053,1058,共5页
介绍了循环曝气生物氧化工艺(CBAF),研究了CBAF对炼油厂高浓度污水进行预处理中试试验,探讨了停留时间、气水比、溶解氧浓度、反冲洗等对污水中CODCr、石油类、硫化物、酚类处理的影响,考察了CBAF采用的不同填料及其组合,提出了试验范... 介绍了循环曝气生物氧化工艺(CBAF),研究了CBAF对炼油厂高浓度污水进行预处理中试试验,探讨了停留时间、气水比、溶解氧浓度、反冲洗等对污水中CODCr、石油类、硫化物、酚类处理的影响,考察了CBAF采用的不同填料及其组合,提出了试验范围内最佳工艺运行参数及反应器级配。试验结果表明,CBAF工艺具有生物活性高、处理效果好、停留时间短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生物曝气滤池(CBAF) 生物氧化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外周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蒋东波 李华强 +6 位作者 史源 潘捷 沈际皋 冯素珍 扬映波 李天星 徐有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43例哮喘患儿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_2/NO_3)水平,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内皮素(ET)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血浆NO_2...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43例哮喘患儿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_2/NO_3)水平,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内皮素(ET)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血浆NO_2/NO_3,cGMP及CE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其中11例重度哮喘患儿血浆NO_2/NO_3和CEC水平较32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更高;轻、中度哮喘患儿血浆ET水平无明显变化,而重度哮喘患儿则明显升高;且血浆NO_2-/NO_3-与cGMP及CEC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ET水平相关不显著。提示:哮喘时一氧化氮(NO)产生过多,发挥其细胞及组织毒性作用,使肺血管内皮细胞等损伤、脱落,从而引起和加重哮喘发病。且血浆ET及CEC水平与哮喘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一氧化氮 内皮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晋军 武晓静 于世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NO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入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将其分为冠心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测定NO浓度,同时进行循环EPCs分离培养,14天后显微镜...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NO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入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将其分为冠心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测定NO浓度,同时进行循环EPCs分离培养,14天后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冠心病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双支、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NO水平明显降低(P<0.001)。冠心病组循环EPC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O浓度与循环EPC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7,P<0.0001)。结论NO可能在EPCs动员、归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一氧化氮 内皮 血管 冠状动脉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灰成分对CO还原NO反应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竞岌 张翼 +1 位作者 杨海瑞 杨燕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48-2453,共6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以CO为主的还原性气体,在大量灰的催化下对NO具有显著的还原作用。针对NO-CO反应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灰的存在及其成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选取5个典型煤种制取灰样,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分析灰成分...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以CO为主的还原性气体,在大量灰的催化下对NO具有显著的还原作用。针对NO-CO反应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灰的存在及其成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选取5个典型煤种制取灰样,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分析灰成分,并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NO还原比例,进而拟合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灰中各主要成分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排序为Fe_2O_3>CaO/MgO>Al_2O_3>SiO_2,且Fe_2O_3的作用显著偏高,而SiO_2和Al_2O_3可以视作惰性成分。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灰中各主要成分影响权重,引入基于灰成分质量份额加权和的指数γash,以修正Arrhenius形式的NO-CO反应动力学公式。该公式的计算结果较好地预测了人为配制灰催化条件下的NO-CO反应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灰成分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氧大鼠血浆、呼出气NO含量的变化及吸入NO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爱国 张珍祥 +2 位作者 牛汝楫 徐永键 段生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观察了大鼠急性缺氧前后血浆和呼出气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吸人10%,20min后,血浆NO_2/NO_3浓度从23.56±7.13升至41.63±10.10μmol/L(P<0.01);呼... 观察了大鼠急性缺氧前后血浆和呼出气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吸人10%,20min后,血浆NO_2/NO_3浓度从23.56±7.13升至41.63±10.10μmol/L(P<0.01);呼出气NO浓度出0.099±0.055增至0.162±0.108ppm(P<0.01).提示急性缺氧时NO生成增多可能在缺氮性肺血管收缩(HPV)中起调节作用。为探讨吸入NO对HPV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呼吸给缺氧大鼠吸入40ppmNO,发现动物缺氧(10%O_2)1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而缺氧同时吸入40ppmNO10min,mPAP和PVR较缺氧时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无显著差别(P>0.05),且发现△PVR%为2.94±9.85%,较缺氧时66.18±23.39%明显降低(P<0.01),但吸入NO对体动脉压、体血管阻力,心输出量、血气和高铁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从而提示吸入NO选择性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且完全逆转H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缺氧 一氧化氮 肺循环 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苑锡同 李晓萸 +1 位作者 黄如统 李德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285,共2页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关键词肝炎病毒,戊型;病毒细胞培养;病毒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939....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关键词肝炎病毒,戊型;病毒细胞培养;病毒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939.4我国戊型肝炎存在着流行和散发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病毒细胞培养 病毒 鉴定 PCR 核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循环井驱动模拟含水层化学氧化降解三氯乙烯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洋 谢雯静 +3 位作者 郑云松 张耀强 蔡其正 袁松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7-207,共11页
传统原位化学氧化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氧化剂迁移距离短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在双井循环模式促进传质的基础上,通过注水井中的地下水电解原位提供O_(2)和H_(2),配合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络合溶解出... 传统原位化学氧化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氧化剂迁移距离短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在双井循环模式促进传质的基础上,通过注水井中的地下水电解原位提供O_(2)和H_(2),配合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络合溶解出含水层Fe(Ⅱ),活化O_(2)产生羟基自由基(•OH),实现地下水三氯乙烯(TCE)的氧化降解。在填充了砂土和黏土互层的二维砂槽中,设置电流为0.2 A、流速为72 cm/d、初始TCE浓度为3 mg/L,经过9 d的连续通电处理后,TCE浓度降低到1 mg/L,降解率达到67%。通电前投加0.5 mmol/L EDTA,经过1 d水流循环后含水层中溶解态Fe(Ⅱ)浓度从0~2 mg/L增加到4~14 mg/L,黏土区域较高。通电过程中,循环井促进O_(2)、Fe(Ⅱ)-EDTA和TCE的有效接触与反应,使TCE氧化降解。通电初期,黏土区域Fe(Ⅱ)氧化速率、TCE降解速率较周围慢,后期差异逐渐减小。未通电时加入醋酸钠可促进Fe(Ⅲ)还原,使含水层中铁循环利用。该修复过程通过循环井提升了氧化剂迁移距离,使用源于含水层的Fe(Ⅱ)-EDTA和稳定性较好的O_(2)提高了氧化剂利用率,有望应用于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循环井 化学氧化 二价铁 三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HCl氧化中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费兆阳 李磊 +5 位作者 成超 楼家伟 汤吉海 陈献 崔咪芬 乔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81-5089,共9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ZrO_2/CeO_2·(xZr/Ce)和CeO_2/ZrO_2·(y Ce/Zr)两组催化剂。并采用XRD、Raman、N2-Sorption、TEM和H2-TPR等手段对xZr/Ce和y Ce/Zr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结合HCl催化氧化活性研究CeO_2与Zr O_...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ZrO_2/CeO_2·(xZr/Ce)和CeO_2/ZrO_2·(y Ce/Zr)两组催化剂。并采用XRD、Raman、N2-Sorption、TEM和H2-TPR等手段对xZr/Ce和y Ce/Zr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结合HCl催化氧化活性研究CeO_2与Zr O_2在反应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eO_2表面掺杂适量的Zr4+可以增加xZr/Ce表面氧空位浓度,提高其HCl氧化反应活性;但当CeO_2表面掺杂过量的Zr4+,Zr元素会以ZrO_2的形式存在于xZr/Ce表面,覆盖氧空位,降低了xZr/Ce的反应活性。对于y Ce/Zr催化剂,ZrO_2表面高分散的CeO_2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但ZrO_2表层负载的CeO_2对催化活性的贡献具有阈值,当Ce O_2负载量超过10%后,额外增加的铈物种对催化活性已无显著促进作用;对比发现xZr/Ce的氧空位主要来自于铈锆固溶体,y Ce/Zr的氧空位主要来自于高分散的CeO_2,由铈锆固溶体产生的氧空位对活性提升更有利;与纯组分CeO_2相比,xZr/Ce与y Ce/Zr两组催化剂在苛刻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测试中均表现出高反应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循环 铈锆复合氧化物 相互作用 催化 氧化 多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光催化反应器有机模拟废水光催化氧化特性与动力学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东翔 张凌云 黎汉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9-1165,共7页
采用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对苯甲酰胺模拟废水光催化氧化特性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系统地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模拟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与搅拌式和鼓泡床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苯甲酰胺的降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循环式浆态光催化... 采用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对苯甲酰胺模拟废水光催化氧化特性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系统地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模拟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与搅拌式和鼓泡床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苯甲酰胺的降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光催化剂的用量、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对模拟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存在适宜值;体系中H2PO-4、Cl-、Cu2+、Al3+对其光催化降解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传统的搅拌式和鼓泡床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相比,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催化剂和废水的混合效果较好,光利用率高,较大程度上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和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同时,对不同催化剂的用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下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此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催化剂表面反应速率常数k0和催化剂吸附平衡常数KTiO2分别为0.0279min-1和17.99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 光催化氧化 废水处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对Orbal氧化沟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淑莹 闫骏 +2 位作者 侯红勋 殷芳芳 杨庆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2-527,共6页
试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利用改进的Orbal氧化沟中试系统(其中,氧化沟主体容积460L),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研究了内循环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增加内循环回流比,可以增强系统对氨氮负荷的抗冲击能力,提高脱氮效果,但是除磷... 试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利用改进的Orbal氧化沟中试系统(其中,氧化沟主体容积460L),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研究了内循环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增加内循环回流比,可以增强系统对氨氮负荷的抗冲击能力,提高脱氮效果,但是除磷效率降低.考虑COD、氮和磷等指标,控制系统内循环回流比为1,可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对系统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聚磷菌约吸磷0.18 mg P/mg COD,与文献值接近.试验发现,系统中存在着反硝化聚磷菌(DPAOs),其比吸磷速率为13.2 mg P/(g VSS·h),根据缺氧与好氧比吸磷速率之比计算DPAOs约占总PAOs数量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反硝化除磷 氧化沟 内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AsA-GSH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军利 赵宝龙 郁松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9-804,共6页
本试验以二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材料,探讨了外源SA对高温胁迫下葡萄体内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及其在抗高温胁迫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SA可以促进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内ASA和GSH含量的积累量,降低GSSG的含量。长时间(&... 本试验以二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材料,探讨了外源SA对高温胁迫下葡萄体内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及其在抗高温胁迫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SA可以促进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内ASA和GSH含量的积累量,降低GSSG的含量。长时间(>240min)的高温胁迫下,外源SA可以降低脱氢抗坏血酸(DHA)的含量;能够维持较高的As A-GSH循环系统中APX、DHAR、MDHAR、GR活性。外源SA促进了高温胁迫下葡萄ASA-GSH循环的快速而有效的运转,降低了高温胁迫对葡萄植株的氧化伤害,从而缓解了高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水杨酸 高温胁迫 ASA-GSH循环 氧化伤害 葡萄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与煤循环流化床混烧N_2O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保升 董长青 +2 位作者 仲兆平 兰计香 肖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4-47,共4页
氧化亚氮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不良影响 ,这促使世界各国对燃煤系统的 N2 O排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垃圾特性 ,在 0 .2 MWth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垃圾与煤混烧实验 ,研究了在混烧过程中垃圾与煤掺烧比例及床层温度变化对 N... 氧化亚氮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不良影响 ,这促使世界各国对燃煤系统的 N2 O排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垃圾特性 ,在 0 .2 MWth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垃圾与煤混烧实验 ,研究了在混烧过程中垃圾与煤掺烧比例及床层温度变化对 N2 O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掺烧比例较低时 ,N2 O排放浓度迅速降低 ,随着掺烧比例增加 ,N2 O排放浓度略有升高 ;当垃圾与煤掺烧比例恒定时 ,随床温增加 ,N2 O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循环流化床 混烧 氧化亚氮 排放规律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芬顿-IC-MBBR-BCO-混凝处理香料废水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觅 吴永明 +3 位作者 万莉 王建永 张杰 万金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27,共4页
江西某有限公司以生产香料为主,采用微电解-芬顿-IC-MBBR-BCO-混凝处理相结合的主体工艺来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工艺选择的依据、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运行效果进行了介绍。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对COD、BOD_5、SS... 江西某有限公司以生产香料为主,采用微电解-芬顿-IC-MBBR-BCO-混凝处理相结合的主体工艺来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工艺选择的依据、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运行效果进行了介绍。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对COD、BOD_5、SS、动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3%、96.8%、82.2%、75.6%,最终出水COD、BOD5分别为337、160 mg/L,SS、动植物油质量浓度分别为178、61 mg/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废水 FENTON氧化 微电解 IC反应器 MBBR B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在钒-磷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上晶格氧氧化及其循环流化床工艺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鉴 赵如松 徐铸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315,共3页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ropane over vanadium phosphorus oxide(VPO) catal yst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chromatography in a pulse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the lattice oxygen that oxidizes propane...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ropane over vanadium phosphorus oxide(VPO) catal yst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chromatography in a pulse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the lattice oxygen that oxidizes propane to form acrylic acid and acetic acid. This mechanism was also supported by TPD and XPS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propane takes pla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according to Mars van Krevelen mechani sm , so that it could be implemented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 riser reactor. The re oxidation of VPO catslyst is found to be 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晶格氧氧化 丙烯酸 循环流化床 VPO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在微生物控制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永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微生物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大量繁殖,会形成大量黏泥使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降低;黏泥如果沉积在换热器内,使传热效率迅速降低;沉积在金属表面会引起严重的垢下腐蚀;同时它还使药剂不能发挥应有的缓蚀阻垢效能。通过对新疆独山子乙烯循环水系... 微生物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大量繁殖,会形成大量黏泥使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降低;黏泥如果沉积在换热器内,使传热效率迅速降低;沉积在金属表面会引起严重的垢下腐蚀;同时它还使药剂不能发挥应有的缓蚀阻垢效能。通过对新疆独山子乙烯循环水系统运行8a来所用的几种氧化性杀菌剂在微生物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比较,给出了该系统最适用的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杀菌剂 微生物 循环水系统 冷却塔 液氯 CLO2 有机溴氯杀菌剂 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