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协同高铁酸钾降解苯酚废水研究
1
作者 刘菲 黄蓓 +2 位作者 刘启龙 李望良 赵胜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1733,共3页
使用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苯酚废水,与单独高铁酸钾氧化降解苯酚废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法处理效果远高于相同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单独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浓度的苯酚废水... 使用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苯酚废水,与单独高铁酸钾氧化降解苯酚废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法处理效果远高于相同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单独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浓度的苯酚废水,最优的反应条件:高铁酸钾投加量0.5 g/L、活性炭投加量3.0 g/L、苯酚废水pH值9、高锰酸钾氧化反应时间40 min、活性炭吸附时间50 min,苯酚去除率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废水 高铁酸钾 活性炭 联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高污染酚氨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及装置运行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锋 刘健 +4 位作者 甘涛 杨涛 任盼锋 乔梁 齐兆祥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针对低阶煤(兰炭)热解废水毒性高、含酚量大、化学需氧量COD_(Cr)高的特点,在现有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陕北某兰炭厂废水水质特点进行工业化示范装置工艺设计。通过工程实例,考察低阶煤热解高污染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的工艺设计参数、... 针对低阶煤(兰炭)热解废水毒性高、含酚量大、化学需氧量COD_(Cr)高的特点,在现有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陕北某兰炭厂废水水质特点进行工业化示范装置工艺设计。通过工程实例,考察低阶煤热解高污染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的工艺设计参数、运行稳定性、出水水质及能耗分析。结果表明:该示范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0 m^(3)/h,设计操作弹性为60%—110%,实验考核处理量为8 m^(3)/h时可连续、稳定运行。装置出水中氨氮质量浓度≤300 mg/L、COD_(Cr)<5 g/L,即可满足进生化系统的水质要求,又可直接作为工艺水回用于熄焦。利用厂区自产富余蒸汽,同时溶剂回收塔采用减压精馏操作减少蒸汽消耗,最终吨水综合处理费用为44元,达到设计文件中对预处理系统运行成本的指标要求,为兰炭废水后续处理提供设计及工程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预处理 酚类物质 水质分析 运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含酚废水的降解及其在离子膜电解中的资源化利用
3
作者 何文奇 赵经纬 +4 位作者 兰培强 严朝朝 倪杰 韦彦斐 黄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高盐有机废水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而被任意排放,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无机盐的浪费。在“双碳”背景下,高盐废水“零排放”和盐分的高值化再利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高盐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是实现脱盐水回用和废水中盐分... 高盐有机废水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而被任意排放,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无机盐的浪费。在“双碳”背景下,高盐废水“零排放”和盐分的高值化再利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高盐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是实现脱盐水回用和废水中盐分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文中通过制备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催化剂FeCo-C/N,探究FeCo-C/N+O_(3)催化氧化体系对NaCl质量浓度为310g·L^(-1)、总有机碳(TOC)含量为20~60mg·L^(-1)的高盐含酚废水处理效果,使得氧化后水样的TOC去除率达到65.1%~88.2%,废水中TOC残余含量均小于10mg·L^(-1),满足离子膜电解中对进槽盐水的品质要求。继续将氧化后的高盐废水进行离子膜电解试验,使阳极出槽淡盐水中NaCl质量浓度介于200.0~210.0g·L^(-1),阴极出槽盐水中NaOH质量分数介于32.0%~33.5%,电解过程进行336h后的电流效率和吨碱电耗分别是96.8%和2167.0kW·h,表明处理后的高盐含酚废水在离子膜电解中运行稳定、经济合理,具备良好的资源化利用前景。研究结论能为高盐有机废水大规模应用于离子膜电解工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C/N MOFs衍生催化剂 高盐含酚废水 资源化利用 离子膜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O_(3)-MNBs协同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
4
作者 张哲 张小丽 +4 位作者 王标 张鹤 高碧荷 方雨菲 肖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煤化工废水严重阻碍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优化环保技术是有效改善现状的最佳方法。煤化工废水中过量的苯酚和总有机碳(TOC)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针对此问题,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即TiO_(2)纳米粒子与臭氧微纳米气泡(O_(3)-MNBs)联... 煤化工废水严重阻碍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优化环保技术是有效改善现状的最佳方法。煤化工废水中过量的苯酚和总有机碳(TOC)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针对此问题,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即TiO_(2)纳米粒子与臭氧微纳米气泡(O_(3)-MNBs)联用技术,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TOC和苯酚,实现煤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从TiO_(2)纳米粒子的投加量、O_(3)的投加量以及溶液的初始pH值3方面出发,探索TiO_(2)/O_(3)-MNBs联用技术对煤化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对TiO_(2)/O_(3)-MNBs联用技术的使用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iO_(2)纳米粒子投加量为4.0 mg/L,O_(3)通气量为20 mg/min,初始pH=10时,对煤化工废水中的TOC和苯酚去除效能最佳,且该体系运行成本为0.57元/t(水),相比传统O_(3)-MNBs技术,成本降低3.4%,经济效益有所提升。TiO_(2)/O_(3)-MNBs联用技术为煤化工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TiO_(2)/O_(3)-MNBs催化降解 GC-MS分析 TOC去除效能 苯酚去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协同臭氧处理苯酚废水研究
5
作者 王建桥 周传庭 +2 位作者 王聪 夏庆 周振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08,共5页
分析了微米气泡(MB)和纳米气泡(NB)的基本性质,考察了臭氧耦合微气泡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究了苯酚降解的一级动力学及中间产物情况。结果表明:NB的稳定性比MB更好,Zeta电位变化幅度较低。反应60 min时,臭氧微米气泡(O_(3)/MB)和O_(3... 分析了微米气泡(MB)和纳米气泡(NB)的基本性质,考察了臭氧耦合微气泡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究了苯酚降解的一级动力学及中间产物情况。结果表明:NB的稳定性比MB更好,Zeta电位变化幅度较低。反应60 min时,臭氧微米气泡(O_(3)/MB)和O_(3)/NB对苯酚去除率为75.6%和94.7%,COD去除率分别达到25.6%和42.7%,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35,0.65 h^(-1),表明O_(3)/NB系统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更好。O_(3)/NB系统具有更强的直接氧化能力和更高的·OH产生速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证实苯酚降解过程中产生了醌类化合物等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臭氧 苯酚废水 中间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钢酚氰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设计及优化方案
6
作者 潘学杰 单昕 +3 位作者 陈宏秋 程先进 周勇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6,共6页
介绍了包钢酚氰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的深度处理线与浓水处理线。深度处理线用于去除来水的悬浮物、硬度、硝态氮与COD,然后采用反渗透分离,产生产水与浓水,产水进行回用,浓水至浓水处理线做进一步处理;浓水处理线针对反渗透浓水,用于... 介绍了包钢酚氰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的深度处理线与浓水处理线。深度处理线用于去除来水的悬浮物、硬度、硝态氮与COD,然后采用反渗透分离,产生产水与浓水,产水进行回用,浓水至浓水处理线做进一步处理;浓水处理线针对反渗透浓水,用于去除难降解COD。深度处理线采用“原水调节池+高效澄清池+反硝化生物滤池+原水臭氧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双介质过滤器+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深度处理线总进水水量630 m^(3)/h,回收率>68%;浓水处理线采用“RO浓水池+浓水前臭氧接触氧化池+浓水曝气生物滤池+浓水后臭氧接触氧化池(后臭氧出水回流至浓水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端)+活性炭过滤器+最终排放水池”,浓水处理线总进水水量200 m^(3)/h,活性炭过滤器作为保安措施,仅在过滤器前浓水COD超标时投运。调试完成后,反渗透产水与外排浓水均满足合同,外排浓水指标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中表2直排标准(总氮≤50mg/L)。本项目直接运行成本为11.4元/m^(3)。本文总结了项目设计及运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氰废水 深度 浓水 处理 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膜技术工艺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建宇 陈榕汶 +1 位作者 方传杰 朱利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201,共12页
苯酚、双酚A、4-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是石化和化工废水中常见的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化学氧化、生化降解等传统技术方法很难将它们高效完全去除.“双碳”背景下,研发高效的难降解污染物治理新方法有助于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实... 苯酚、双酚A、4-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是石化和化工废水中常见的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化学氧化、生化降解等传统技术方法很难将它们高效完全去除.“双碳”背景下,研发高效的难降解污染物治理新方法有助于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电催化膜技术是将膜过滤与电化学高级氧化相结合的新技术工艺,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本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含酚废水的来源、危害及传统处理方法,然后从电催化膜作用机理、膜电极材料、电催化膜工艺处理酚类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电催化膜与相关技术结合处理含酚废水等方面系统介绍和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催化膜工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提供参考、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有机化合物 含酚废水 电催化膜技术 膜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VP-DVB的合成及其用于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吸附
8
作者 王鹏 鲍慧敏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以1,2-二氯乙烷为成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稳定剂,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合成4-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苯共聚物(4-VP-DVB),研究4-VP用量对4-VP-DVB物化参数及对煤化工废水中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以1,2-二氯乙烷为成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稳定剂,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合成4-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苯共聚物(4-VP-DVB),研究4-VP用量对4-VP-DVB物化参数及对煤化工废水中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VP用量为5%~10%(w)时,4-VP-DVB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且平均孔径较小,孔体积较大,对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较优,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且物理吸附是主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4-乙烯基吡啶 煤化工废水 苯酚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活化过氧乙酸降解水中双酚A的效果与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琢宇 金鹏 +4 位作者 陈孝彦 赵泽玉 王庆宏 陈春茂 詹亚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7-999,共13页
双酚A(BPA)是含酚工业废水中代表性污染物,采用零价铁(ZVI)活化过氧乙酸(PAA)去除水中BPA,探究了ZVI和PAA投量、pH以及工业废水中典型共存阴离子对PAA活化和BPA降解的影响,并通过探究反应活性物种和活性位点解析了ZVI活化PAA的反应机制... 双酚A(BPA)是含酚工业废水中代表性污染物,采用零价铁(ZVI)活化过氧乙酸(PAA)去除水中BPA,探究了ZVI和PAA投量、pH以及工业废水中典型共存阴离子对PAA活化和BPA降解的影响,并通过探究反应活性物种和活性位点解析了ZVI活化PAA的反应机制。在投加50 mg/L ZVI,1.00 mmol/L PAA和初始pH为3.4的最优工艺条件下,ZVI/PAA体系反应30 min可去除水中99.24%的BPA;HCO_(3)^(-)和SO_(4)^(2-)对BPA降解具有抑制作用,Cl^(-)(0~20.0 mmol/L)则加速BPA降解。反应中ZVI及其表面氧化层分别释放溶解性Fe(Ⅱ)和Fe(Ⅲ),溶出的Fe(Ⅱ)活化PAA贡献26.46%的BPA降解,非均相ZVI活化PAA对BPA降解起主要作用;淬灭实验表明,ZVI/PAA体系存在CH_(3)C(O)OO·、CH_(3)C(O)O·、·OH和FeⅣO^(2+),其中CH_(3)C(O)OO·和FeⅣO^(2+)是降解BPA的主要活性物种。本研究可为工业废水中双酚A的有效去除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双酚A 过氧乙酸 零价铁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铁煤气化细渣活性炭高效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宇豪 段永蓉 +5 位作者 李鸿 王建军 魏迎春 李强 亢福仁 任立庆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以价格低廉、亟需大规模高值应用的煤气化细渣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负载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Fe/MAC)催化剂,并以未加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MAC)为对照,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 以价格低廉、亟需大规模高值应用的煤气化细渣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负载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Fe/MAC)催化剂,并以未加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MAC)为对照,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浸渍-煅烧法将铁成功负载到了MAC上,基于Fe/MAC/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去除苯酚最佳条件为Fe/MAC催化剂投加量为0.35 g、反应时长为5 h、温度为70℃。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传统Fenton法中铁对废水的二次污染和催化剂分离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煤气化细渣的高值应用,为苯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催化剂载体 含酚废水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酚类煤化工废水自还原Fe^(3+)类芬顿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丛伯一 刘杨 +4 位作者 殷浩翔 张恒 周鹏 李伟 赖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法、吸附法、膜生物反应法等)具有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预处理效果差等缺陷,难以满足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高效处理煤化工废...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法、吸附法、膜生物反应法等)具有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预处理效果差等缺陷,难以满足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高效处理煤化工废水,本文利用煤化工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还原性促进Fe^(3+)/Fe^(2+)的循环,提出了一种利用Fe^(3+)/H_(2)O_(2)类芬顿体系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Fe^(3+)/H_(2)O_(2)体系中COD、TOC、TN、NH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4.63%、52.62%、10.46%、15.11%;相比于其他体系,Fe^(3+)/H_(2)O_(2)体系出水色度明显降低,UV-Vis光谱下降幅度最大,铁泥量也明显减少。Q-TOF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的8种有机物为酚类或具有醛基、羰基、羧基、碳碳双键或者酯基等还原性的官能团。通过测定COD去除率和pH、Fe^(3+)/Fe^(2+)、H_(2)O_(2)等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提出了Fe^(3+)/H_(2)O_(2)体系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废水中的还原性有机物将Fe^(3+)还原为Fe^(2+),促进Fe^(3+)/Fe^(2+)循环,生成的Fe^(2+)与H_(2)O_(2)发生芬顿反应,实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利用控制变量法,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为:Fe_(2)(SO_(4))_(3)添加量为1.0 g/L、H_(2)O_(2)添加量为50 mmol/L、反应温度为30℃、初始pH为6.8。在此工况下,反应60 min后,煤化工废水的COD、TOC、TN、NH_(3)-N去除效果良好,色度明显降低,BOD_(5)和COD的比值(B/C)从0.17提升至0.47,可生化性大幅提高。本文证实了利用含酚类煤化工废水自还原Fe^(3+)/H_(2)O_(2)体系的可行性,降低了运行成本,可为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H_(2)O_(2) 类芬顿 煤化工废水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处理煤化工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德源 田文清 +4 位作者 何浩宸 李小锋 李党勇 梁继东 金鹏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7,共9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具有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了An...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具有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了Anammox在酚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Anammox工艺应用于酚氨废水处理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探讨了酚类物质对Anammox脱氮的毒性胁迫及毒性缓解对策,以期为Anammox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煤化工废水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含酚工业废水的脱酚工艺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潆心 蒋文伟 +2 位作者 焦高成 彭小双 曾鸿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1-206,212,共7页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煤油体系在对硝基苯酚(PNP)工业废水中的萃取工艺,TBP与PNP主要形成1∶1型的络合物,萃取过程的ΔH=-28.21 kJ/mol,废水中盐的存在对络合萃取有正向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搅拌转速、有机相/水...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煤油体系在对硝基苯酚(PNP)工业废水中的萃取工艺,TBP与PNP主要形成1∶1型的络合物,萃取过程的ΔH=-28.21 kJ/mol,废水中盐的存在对络合萃取有正向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搅拌转速、有机相/水相的体积比(O/A)对脱酚率以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模型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后的最优工艺条件为:TBP浓度为28%,搅拌转速为187 r/min,相比为0.6,该条件下脱酚率为99.97%,单级萃取后萃余水相酚含量为0.1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丁酯 对硝基苯酚 响应面 含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协同双氧水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14
作者 刘菲 刘启龙 +2 位作者 黄蓓 李望良 赵胜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03,109,共4页
针对苯酚废水难降解的问题,采用自制混凝剂协同双氧水对其进行处理。探究了混凝剂投加质量、双氧水用量、苯酚废水pH、混凝处理时间、双氧水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混凝剂投加质量为2.5 g、双氧水用量... 针对苯酚废水难降解的问题,采用自制混凝剂协同双氧水对其进行处理。探究了混凝剂投加质量、双氧水用量、苯酚废水pH、混凝处理时间、双氧水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混凝剂投加质量为2.5 g、双氧水用量为1.6 mL、苯酚废水pH为4、混凝处理时间为30 min、双氧水氧化时间为25 min的实验条件下,质量浓度为50.0 mg/L、体积为1 L的苯酚废水经过处理后苯酚去除率可达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废水 混凝 双氧水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乳化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水中8种酚类污染物的含量
15
作者 柴瑞娜 陈鹏飞 +2 位作者 成建国 马力通 段建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1,共6页
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提出题示方法测定废水中苯酚、邻氯苯酚、邻甲酚、对甲酚、2,5-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喹啉等8种酚类污染物的含量。废水样品经沉淀、过滤后,分取样品20 mL,加入4.0 g氯化钠,振荡2 mi... 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提出题示方法测定废水中苯酚、邻氯苯酚、邻甲酚、对甲酚、2,5-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喹啉等8种酚类污染物的含量。废水样品经沉淀、过滤后,分取样品20 mL,加入4.0 g氯化钠,振荡2 min。加入20 mL二氯甲烷,超声乳化萃取5 min,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5 min。分取有机相,于10℃浓缩至2~3 mL,用二氯甲烷稀释至5 mL。加入1 g无水硫酸钠,放置10 h,脱去水分,所得溶液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在Agilent DB-VRX色谱柱(30 m×0.25 mm,1.4μm)上程序升温分离样品溶液中8种酚类污染物,分别采用全扫描(SCAN)、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种酚类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在0.50~500.00μg·L^(-1)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2~0.07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6.8%~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10%。方法用于地表水和煤化工废水样品的分析,地表水中检出了2.40μg·L^(-1)苯酚和1.3μg·L^(-1)对甲酚,煤化工废水中检出了8种酚类污染物(检出量1.21~30.63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乳化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酚类污染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化铁碳材料的制备及降解高浓度苯酚的研究
16
作者 刘奕杰 马海涛 +3 位作者 郑文华 常鑫 韩剑宏 王维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以高浓度苯酚为研究对象,以还原铁粉、活性炭和膨润土为原料,通过高温微孔活化技术制备了一种规整化铁碳填料(Fe/C-BM)。采用SEM、XRD对其反应前后的表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填料投加量,苯酚初始浓度,初始pH和曝气量对苯... 以高浓度苯酚为研究对象,以还原铁粉、活性炭和膨润土为原料,通过高温微孔活化技术制备了一种规整化铁碳填料(Fe/C-BM)。采用SEM、XRD对其反应前后的表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填料投加量,苯酚初始浓度,初始pH和曝气量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微电解反应前的Fe/C-BM填料表面凹凸不平,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Fe/C-BM填料中铁以Fe^(0)和Fe_(2)O_(3)两种形式存在;反应后填料表面呈花纹状,其产物为Fe^(0)氧化后生成新的Fe_(2)O_(3)。曝气条件对微电解效果影响显著,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去除效果优于碱性。当铁碳投加量在30 g/L,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50 mg/L,初始pH=6.5,曝气量为2.4 L/min时,微电解120 min去除了83.6%的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铁碳微电解 苯酚 规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可行性及微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敏 吕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酚类物质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运行效能及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酚类物质对AGS运行效能无明显影响,而超过40 mg/L降低了污染物和生物脱氮效率,且酚类物质浓度越高,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效率抑... 本工作研究了酚类物质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运行效能及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酚类物质对AGS运行效能无明显影响,而超过40 mg/L降低了污染物和生物脱氮效率,且酚类物质浓度越高,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效率抑制越显著。酚类物质能改变AGS污泥特征,高浓度酚类物质降低了AGS内总悬浮固体(TSS)含量,提高了污泥体积指数,导致沉降性变差。此外,酚类物质能影响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组分,短期暴露酚类物质提高了EPS含量,但长期暴露酚类物质降低了EPS含量,并主要降低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高浓度酚类物质降低了内聚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含量但略微提高了糖原质含量。酚类物质能影响AGS处理煤化工废水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等门水平微生物相对丰度。研究结果为煤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提高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好氧颗粒污泥 酚类物质 微生物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对废水中典型组分苯酚和氨氮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班海俊 武源 何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12-217,共6页
煤气化细渣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孔隙发达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为其作为吸附剂进行气化废水吸附提供了天然优势。通过调控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矿浆浓度等工艺条件探究单组分静态吸附过程中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变化,并结合两组分竞争吸附... 煤气化细渣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孔隙发达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为其作为吸附剂进行气化废水吸附提供了天然优势。通过调控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矿浆浓度等工艺条件探究单组分静态吸附过程中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变化,并结合两组分竞争吸附,研究煤气化细渣对废水中典型组分苯酚和氨氮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煤气化细渣对废水中典型组分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氨氮的吸附效果一般。单组分静态吸附时,吸附1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和矿浆浓度的降低,单位吸附量逐渐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两组分竞争吸附时,氨氮能够通过降低煤气化细渣与苯酚分子间的静电斥力促进对苯酚的吸附,而苯酚会优先占据一部分氨氮的吸附位点,导致氨氮的吸附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废水处理 苯酚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法处理兰炭废水反应条件的优化
19
作者 王亚俐 柏旭波 孙娟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7,共5页
利用甲醛将兰炭废水中的酚类物质转化为酚醛树脂,以便资源化利用兰炭废水。通过测定酚醛树脂生成过程中挥发酚、COD、氨氮和油的含量,调控反应时间、温度以及原料比例,确定制备酚醛树脂的最优反应条件。同时,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 利用甲醛将兰炭废水中的酚类物质转化为酚醛树脂,以便资源化利用兰炭废水。通过测定酚醛树脂生成过程中挥发酚、COD、氨氮和油的含量,调控反应时间、温度以及原料比例,确定制备酚醛树脂的最优反应条件。同时,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技术对生成的酚醛树脂进行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甲醛法处理兰炭废水制备酚醛树脂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甲醛与兰炭废水的体积比=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酚醛树脂 反应条件优化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C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苯酚废水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宏宇 裴永丽 +2 位作者 张莹 喻泽华 栗俊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0-1818,共9页
以前驱体浸渍法制备铜基碳材料(Cu/AC)为催化剂,考察固定床反应器中不同操作条件对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利用N_(2)-吸附脱附、XRD、XPS、热重技术,对反应前后Cu/AC结构进行表征,探究Cu/AC失活原因。结果表明,Cu/AC催... 以前驱体浸渍法制备铜基碳材料(Cu/AC)为催化剂,考察固定床反应器中不同操作条件对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利用N_(2)-吸附脱附、XRD、XPS、热重技术,对反应前后Cu/AC结构进行表征,探究Cu/AC失活原因。结果表明,Cu/AC催化CWAO反应的最优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3.0 MPa,液时空速15 mL(g·h),气时空速4.5 L/(g·h),在反应5 h时苯酚、化学需氧量(COD)转化率分别达到97.0%、89.4%。Cu/AC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主要为Cu组分流失和表面沉积物的生成。反应过程中,Cu^(+)和Cu^(0)被氧化为更易流失的Cu^(2+),导致Cu组分流失,降低催化活性;此外,部分中间产物沉积在Cu/AC表面,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暴露的活性位点减少,使得催化活性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 Cu/AC 操作条件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