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规则的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功 张远辉 +4 位作者 魏菲 王毅颖 李晓岭 刘佩情 司冯淼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497,共11页
为改善传统柴油矿用自卸车存在的动力性不足、燃油经济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和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对矿用自卸车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给出车辆行驶工况,制定了相关的模... 为改善传统柴油矿用自卸车存在的动力性不足、燃油经济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和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对矿用自卸车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给出车辆行驶工况,制定了相关的模式切换规则。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使车辆在使用第三挡进行爬坡时,其爬坡能力提高了27%;同时通过采用基于规则能量管理策略,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的油耗较原型车降低了19%。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矿车 基于规则 能量管理策略 动力性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前后横向平稳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龙江 李广 +1 位作者 邓小星 姚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9,共7页
针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现场运行前、后横向平稳性差异问题,基于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其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并提出减缓措施。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某型动力车的动力学模型,对比抗蛇行减振器斜对称与开口向外两种布置方式,分析关键... 针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现场运行前、后横向平稳性差异问题,基于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其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并提出减缓措施。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某型动力车的动力学模型,对比抗蛇行减振器斜对称与开口向外两种布置方式,分析关键悬挂参数对车体前端和后端横向平稳性影响,并采用模态分析法研究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蛇行模态稳定性和车体横移摇头模态相位差的影响;以线性稳定性和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指标为优化目标,对抗蛇行减振器阻尼、等效串联刚度以及横向安装角进行多目标优化,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优化参数进行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采用斜对称布置方式时,车体前端与后端的横向平稳性差异受悬挂参数影响较小,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稳定性不敏感;采用开口向外布置方式时,抗蛇行减振器适当横向安装角度显著降低甚至消除车体前端和后端横向平稳性差异,且车体横向平稳性和线性稳定性对横向安装角均较为敏感,建议优化横向安装角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车 横向平稳性差异 模态分析 多目标优化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充电桩快速变化的电流和电压波形模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袁瑞铭 巨汉基 +2 位作者 焦东翔 李松竹 王学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59,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桩输出电流和电压呈现出“随机性、波动性、时变性”的快速变化特性,引发电能计量较大超差问题,文章建立充电桩快速变化直流电流和电压的随机信号数学模型及其时频域表征模型;提出快速变化波形模态提取方法,提取了6类1...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桩输出电流和电压呈现出“随机性、波动性、时变性”的快速变化特性,引发电能计量较大超差问题,文章建立充电桩快速变化直流电流和电压的随机信号数学模型及其时频域表征模型;提出快速变化波形模态提取方法,提取了6类12种快速变化直流波形模态,提出并构建了幅度域8个特征参量数学模型,表征影响电能计量的电流和电压特征;提取了典型特征参量数值和重要特性,该特征参量数值和特性可为制定直流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评价试验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充电桩 电能信号 波形模态提取 特征参量模型 典型特征 重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改进生物质燃气和阶梯碳交易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守文 李国祥 +2 位作者 闫文文 叶金根 袁莹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4,143,共10页
为了推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并提高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能效,提出一种含改进生物质燃气BNG(biomass natural gas)和阶梯碳交易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构建考虑二阶变压吸附的生物质燃气模型;其次,将生物质燃气耦合电转气和碳捕集... 为了推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并提高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能效,提出一种含改进生物质燃气BNG(biomass natural gas)和阶梯碳交易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构建考虑二阶变压吸附的生物质燃气模型;其次,将生物质燃气耦合电转气和碳捕集系统,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利用与封存。然后,完善生物质燃气参与后的阶梯碳交易模型,以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成本最小构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最后,通过设置不同场景进行分析,验证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以及低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生物质燃气 阶梯碳交易 电转气 碳捕集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车辆系统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池存在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4,共8页
随着数字时代全面到来,铁路行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针对车辆系统数字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专业管理系统庞杂孤立、生产组织效率达到瓶颈、安全监控查询繁琐等问题,提出创建数字化信息集成平台,建立三级数据中心,形... 随着数字时代全面到来,铁路行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针对车辆系统数字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专业管理系统庞杂孤立、生产组织效率达到瓶颈、安全监控查询繁琐等问题,提出创建数字化信息集成平台,建立三级数据中心,形成纵向贯通铁路局集团公司、车辆段、车间的三级业务场景,横向联通动、客、货各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基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辆系统各专业管理模式和生产力布局现状,从动力分散动车组、动力集中动车组、客车、货车4个专业方向,按照完善基础模块应用、打通专业管理系统壁垒、贯通各层级间业务场景的思路,研究各专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提出实施步骤建议,为车辆系统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系统 数字化转型 管理框架 业务场景 动力分散动车组 动力集中动车组 客车 货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车轮踏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龙江 邓小星 +2 位作者 陈国胜 钟晓波 谭桐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文中针对某型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在车轮旋修后横向平稳性显著变差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了TB/T 449标准中JM3薄轮缘外形轮廓与JM3型外形轮廓的差异,从而导致轮轨匹配等效锥度较低为该晃车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轮缘厚度分... 文中针对某型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在车轮旋修后横向平稳性显著变差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了TB/T 449标准中JM3薄轮缘外形轮廓与JM3型外形轮廓的差异,从而导致轮轨匹配等效锥度较低为该晃车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轮缘厚度分别为32、30 mm的旋修用优化薄轮缘踏面外形并对踏面有效性、安全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车 横向平稳性 晃车 等效锥度 踏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汽车混动系统动力电池和增程器的协调控制
7
作者 张钰锋 李京阳 宝音贺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43-6950,共8页
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是近期解决当前地面交通拥堵困境的有效方法。因此,研究飞行汽车典型飞行任务剖面下的动力系统工作特性至关重要。由于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以及纯电动飞行汽车的里程限制,因此使用油电混合作为飞... 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是近期解决当前地面交通拥堵困境的有效方法。因此,研究飞行汽车典型飞行任务剖面下的动力系统工作特性至关重要。由于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以及纯电动飞行汽车的里程限制,因此使用油电混合作为飞行汽车的动力系统更为合理。总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任务剖面下混动系统运行性能的相关研究。基于MATLAB Simulink,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的协调方法,其中同时考虑两种操作模式。根据实际操作条件,预设垂直起降和平飞两种工况下不同的操作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作为主要电源的增程器调节功率流和提高增程器工作效率的电池协调。直流母线电压由DC/DC转换器调节,有利于电池组的整体寿命,实现了充电和放电状态期间的功率共享。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很好地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并且增程器和电池之间的功率共享遵循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汽车 多源混动系统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车晃车的等效锥度边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自强 贾喆 +2 位作者 张楠 董孝卿 林凤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动力集中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动力车车体晃车现象,导致车辆降速,影响运营秩序。为分析动力车晃车原因,开展了动力车线路试验并研究晃车机理,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晃车的等效锥度边界条件。线路试验显示轮轨匹配等... 动力集中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动力车车体晃车现象,导致车辆降速,影响运营秩序。为分析动力车晃车原因,开展了动力车线路试验并研究晃车机理,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晃车的等效锥度边界条件。线路试验显示轮轨匹配等效锥度过小激发了动力车的晃车现象,车体横向平稳性达到3.1。动力车的车体蛇行模态阻尼比偏小,当运行速度大于140 km/h时,等效锥度过小将激发车体蛇行导致车体晃车,晃车频率在0.8~1.2 Hz左右;将实测车轮踏面输入至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了晃车等效锥度边界为0.043,该限值可用于评估车轮旋修与钢轨打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车 线路试验 晃车问题 轮轨匹配 等效锥度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9
作者 李广 吴毅 +2 位作者 姚远 邓小星 陈国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6,共7页
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 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利用模态分析法探究其对蛇行稳定性与车体横移摇头模态相位差影响。此外,引入抗蛇行减振器附加横向力与力矩相位角,以阐释布置方式对动力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内布置,减小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有利;开口向外布置时,适当的横向安装角有利于改善横向平稳性和蛇行稳定性,明显减小甚至消除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差异;斜对称和反斜对称布置时,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易形成较大的车体前后端平稳性差异。建议该B0-B0型动力车采用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外布置,且横向安装角的选取范围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车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 横向平稳性 蛇行稳定性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20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牵引动力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波 张桂南 陈波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动力集中动车组有较强的技术经济性。根据200 km/h客货共线特点对担当牵引动力的200 km/h动力车,通过分析国内外高速客运机车、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现状,从轴重、轴式、黏着利用等关键约束条件进行了适应... 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动力集中动车组有较强的技术经济性。根据200 km/h客货共线特点对担当牵引动力的200 km/h动力车,通过分析国内外高速客运机车、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现状,从轴重、轴式、黏着利用等关键约束条件进行了适应性和对比分析,提出了200 km/h动力车牵引动力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共线 动力车 轴重 轴式 黏着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的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乐 祖宏林 +3 位作者 张志超 张一喆 汪方文 杜瑞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在铁路机车车辆试验检测业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的需求,梳理了5G技术下机车车辆远程试验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5G的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系统架构,研究了包括车地网络架构、电源远程控制、软件远程操作等远程... 在铁路机车车辆试验检测业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的需求,梳理了5G技术下机车车辆远程试验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5G的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系统架构,研究了包括车地网络架构、电源远程控制、软件远程操作等远程操控技术,以及支持断点续传的车地数据传输技术和远程试验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实车应用表明:基于5G移动互联网的远程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科研试验工作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试验管理能力,降低人员出差的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机车车辆 远程试验检测 远程电源控制 数据回传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力车基础制动装置设计及计算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志辉 吕换小 张红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34,共5页
基础制动装置是高速动力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台高速动力车基础制动装置的设计及制动距离的理论计算。计算表明基础制动装置的设计满足制动距离的设计任务要求。
关键词 高速动力车 高速列车 制动装置 设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风对高速动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永冠 陈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通过横风对电动车组气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到了高速动车受横风作用时所受的气动升力、侧力和侧翻力矩,并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分析高速动车在横风工况下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侧向风力引起的车轮减载是影响动车安全运... 通过横风对电动车组气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到了高速动车受横风作用时所受的气动升力、侧力和侧翻力矩,并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分析高速动车在横风工况下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侧向风力引起的车轮减载是影响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在所研究的工况下,动车在常值侧风下通过曲线的速度不应超过220km/h,在阵风下以100km/h的速度通过曲线仍然不能满足安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高速动车 曲线通过 动力学性能 横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力车车轴强度分析的工程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米彩盈 李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29,共4页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 ,以车轴的受力状态和载荷分布为基础 ,建立车轴强度计算模型 ,导出车轴强度计算公式。给出车轴结构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新型车轴制造材料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的确定方法。与有限元法相比 ,方法简单 ,易于计算机...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 ,以车轴的受力状态和载荷分布为基础 ,建立车轴强度计算模型 ,导出车轴强度计算公式。给出车轴结构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新型车轴制造材料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的确定方法。与有限元法相比 ,方法简单 ,易于计算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 ,二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力车 车轴 强度计算 工程方法 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力车轮轨几何参数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赟 金鼎昌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6期24-30,共7页
本文对我国机车与德国高速动力车轮轨几何关系中的基本参数作了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我国高速动力车的轮轨匹配基准。在此基础上,按照磨耗型踏面设计原则,编制了踏面设计程序,设计了大量踏面外形,并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程... 本文对我国机车与德国高速动力车轮轨几何关系中的基本参数作了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我国高速动力车的轮轨匹配基准。在此基础上,按照磨耗型踏面设计原则,编制了踏面设计程序,设计了大量踏面外形,并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程序作了计算和分析。结合高速动力车整体性能,选择了一种等效斜度特性合理、轮轨接触状况优良、对轨底坡适应性较强的踏面,作为我国高速动力车车轮的磨耗型踏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力车 轮轨关系 踏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转向技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施国标 林逸 张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综述了轿车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包括液压动力转向、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和下一代线控转向系统。分析了各转向系统的发展动因、结构、工作原理、助力特性及特点。探讨了轿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电动助力转向将来动力... 综述了轿车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包括液压动力转向、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和下一代线控转向系统。分析了各转向系统的发展动因、结构、工作原理、助力特性及特点。探讨了轿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电动助力转向将来动力转向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线控转向是未来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动力转向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轮对空心轴式转向架驱动制动单元系统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文生 张红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8,共6页
系统地分析了高速轮对双空心轴式动力车转向架驱动制动单元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悬挂方式,对转向架运行过程中单元的运动情况作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证明了这种新型驱动方式在实现牵引电机体悬的同时,能够满足高速动力车转向架运动关系的... 系统地分析了高速轮对双空心轴式动力车转向架驱动制动单元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悬挂方式,对转向架运行过程中单元的运动情况作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证明了这种新型驱动方式在实现牵引电机体悬的同时,能够满足高速动力车转向架运动关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轮对 驱动装置 运动分析 转向架 空心轴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显会 李守成 +1 位作者 黄鹏程 徐彬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该文应用复合三线摆测量法测得了某轿车动力总成的有关参数。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ADAMS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合理配置各阶固有频率;综合运用弹性中心理论和能量解耦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 该文应用复合三线摆测量法测得了某轿车动力总成的有关参数。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ADAMS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合理配置各阶固有频率;综合运用弹性中心理论和能量解耦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证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主要测点的振动程度下降了10%~30%,有效地降低了轿车动力总成悬置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动力总成 振动 仿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伟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6期36-42,共7页
建立了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计算模型。计算表明,高速动力车的粘滑振动稳定性较好。通过与电机空心轴架悬式驱动装置进行对比计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速动力车驱动装置的优越性。本文还分析了几种主要参数对粘滑振动稳定性的影响... 建立了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计算模型。计算表明,高速动力车的粘滑振动稳定性较好。通过与电机空心轴架悬式驱动装置进行对比计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速动力车驱动装置的优越性。本文还分析了几种主要参数对粘滑振动稳定性的影响,以便进行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力车 驱动装置 粘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力车曲线走行性能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康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6期48-53,共6页
本文准确描述了高速动力车各部件间的结构关系及曲线轨道的结构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动态曲线通过模型,对高速动力车通过曲线时的轮对冲角、轮对横向力、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我国高速动力车的曲线走行性能优良。
关键词 高速动力车 走行性能 曲线通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