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压滑阀流动特性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国志 王艳珍 +2 位作者 邓斌 于兰英 柯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6,共2页
本文运用三次元流体分析软件对水压滑阀的流动状态以及阀芯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和计 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为水压滑阀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水压技术 滑阀 流动特性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气流技术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国强 徐国胜 何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针对电除尘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除尘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斜气流这一新型技术,对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和细致探讨,并对该气流分布状态进行可视化研究;为我国电除尘器气流技术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 电除尘器 均匀气流 斜气流技术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空化器回转体非定常通气空化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复峰 王国玉 +2 位作者 黄彪 胡常莉 刘涛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339,共7页
为了研究绕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场特性,以带空化器回转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的方法运用全流场流动显示技术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空泡形态、流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傅汝德数下,空泡形态随通气率的增大而增大,从最初的游离空泡发展成... 为了研究绕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场特性,以带空化器回转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的方法运用全流场流动显示技术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空泡形态、流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傅汝德数下,空泡形态随通气率的增大而增大,从最初的游离空泡发展成超空泡,在超空化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在主流区和超空化区之间存在着光滑而清晰的分界面,空泡的稳定性增强;在相同通气率下,空泡形态随傅汝德数的增大而减小,由于空泡界面的滑移速度增大,通入的定量气体来不及聚积成大的空泡而被高速来流带到流场的下游,使得泄气量加大;通气空化流场呈现非定常特性,其反向射流的推进速度随通气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通气空化 回转体 高速全流场流动显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油流显示技术在高超声速风洞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磊 朱涛 +1 位作者 徐筠 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7-822,共6页
通过原理性试验分析了系统组成中主要部件的参数指标,搭建了试验平台,完成不同颜色和类型荧光示踪剂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性能可靠的荧光示踪剂,制作了荧光油膜,最后成功地将荧光油流显示技术应用到CARDC中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中。并对荧光... 通过原理性试验分析了系统组成中主要部件的参数指标,搭建了试验平台,完成不同颜色和类型荧光示踪剂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性能可靠的荧光示踪剂,制作了荧光油膜,最后成功地将荧光油流显示技术应用到CARDC中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中。并对荧光油流图像定量化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荧光油膜发出的荧光信号,能够推算出荧光油膜的厚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风洞 表面流动显示 荧光油流 油流图谱 定量化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外场对复合材料注射成型流动行为影响的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开宇 李豪 +2 位作者 吉智 于同敏 王敏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利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基于可视化技术的超声激励注射成型装置,对超声频率为19.5kHz时,不同超声功率、不同注射速度以及不同玻纤含量条件下,短玻纤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熔体前沿充填型腔的状况进行直接观测记录,并对超声外场对复合熔... 利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基于可视化技术的超声激励注射成型装置,对超声频率为19.5kHz时,不同超声功率、不同注射速度以及不同玻纤含量条件下,短玻纤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熔体前沿充填型腔的状况进行直接观测记录,并对超声外场对复合熔体充型流动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外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10%GF/PP的熔体充型流动行为,而且最佳超声功率值随着注射速度不同而有所改变,超声外场对于20%GF/PP的熔体充型流动行为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为后续研究超声外场对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特性的影响可以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外场 可视化技术 短玻纤增强聚丙烯 流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空化器回转体通气空泡流态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影 段忠平 +4 位作者 刘涛涛 吴钦 王复峰 黄彪 田高翔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了研究通气空泡流态的转变机制,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绕空化器回转体通气空泡的流场结构进行了观测,分析了通气率和空化器尺寸对通气空泡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通气率的增大,空泡的发展过程整体可分为3个特征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 为了研究通气空泡流态的转变机制,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绕空化器回转体通气空泡的流场结构进行了观测,分析了通气率和空化器尺寸对通气空泡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通气率的增大,空泡的发展过程整体可分为3个特征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通气率的增大引起空泡不对称性加剧,空泡尾部泄气方式由回射流泄气逐渐转变为双涡管泄气,空泡的形态由泡沫状逐渐发展为完全透明的稳定超空泡。相比于小尺度空化器模型,相同傅汝德数条件下,大尺度空化器模型下形成连续透明空泡的最小通气量增大,各空泡形态分布区域和空泡发展趋势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空化 空化器 回转体 高速摄影技术 泄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线稀疏光流场的微小型无人机姿态信息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关震宇 李杰 +2 位作者 杨欢 徐蓓蓓 刘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51-1859,共9页
针对无人飞行器视觉导航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直线稀疏光流场的微小型无人机姿态信息估计方法。研究了图像直线稀疏光流场的概念,并推导出该种稀疏光流场的计算方法;在直线稀疏光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平线投影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 针对无人飞行器视觉导航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直线稀疏光流场的微小型无人机姿态信息估计方法。研究了图像直线稀疏光流场的概念,并推导出该种稀疏光流场的计算方法;在直线稀疏光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平线投影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直线稀疏光流场的飞行器俯仰角速度、滚转角速度和偏航角速度等姿态信息的估计方法;分别使用文中提出的直线稀疏光流场的计算方法和Horn算法对一组测试图像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图像边缘附近,直线稀疏光流场的计算方法与经典的Horn算法具有相近的精度,但时间开销减小到后者的6%;使用无人机航拍图像序列对于基于直线稀疏光流场的飞行器姿态信息算法进行离线仿真,并对比同时搭载的角速度陀螺的测量结果,结果显示,使用文中所述的基于直线稀疏光流场的无人机姿态提取方法可以估计飞行器的俯仰、偏航、滚转三通道角速度信息,其最大绝对估计误差除滚转通道小于±10°/s外,其余两通道均小于±5°/s,并对于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直线稀疏光流场 微小型无人机 姿态信息估计 视觉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体实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焱颖 周兆英 +1 位作者 叶雄英 熊继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7-30,共4页
微流体实验技术的研究是微流体器件发展的迫切需要 ,它不仅可以提供测量微流体器件性能必备的工具 ,而且对于探索微观尺度流体的传输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微流体实验技术的难点进行了概括 ,并对几种主要的微流体实验技术进行... 微流体实验技术的研究是微流体器件发展的迫切需要 ,它不仅可以提供测量微流体器件性能必备的工具 ,而且对于探索微观尺度流体的传输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微流体实验技术的难点进行了概括 ,并对几种主要的微流体实验技术进行了讨论 ,指出流动显示技术由于对流动本身的干扰非常小 ,而且在一些研究人员的努力下精度得到不断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微流体 微流体实验 流动显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技术在二维河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雷 张广雷 +1 位作者 孙红霞 李彬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8-40,共3页
可视化技术能够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在河流数值模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可视化技术在河流数值模拟中的具体应用,并经洪河某河段实例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在平面二维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可视化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计... 可视化技术能够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在河流数值模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可视化技术在河流数值模拟中的具体应用,并经洪河某河段实例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在平面二维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可视化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计算数据,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使分析结果更加形象直观;数值模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结合,可以得到直观生动的实时动画,有助于对模拟可靠度的评价与工程问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二维数学模型 河流模拟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流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九海 甘仁武 +1 位作者 张艳红 白志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29,共4页
围绕工业应用,人们在环隙流场稳定性、水力学特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对环隙的流场流动机理、泰勒涡流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线性和非线性理论、计算流体力学和流动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环隙流场流动机理、涡流场的结构进行... 围绕工业应用,人们在环隙流场稳定性、水力学特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对环隙的流场流动机理、泰勒涡流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线性和非线性理论、计算流体力学和流动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环隙流场流动机理、涡流场的结构进行详细直观描述有了可能,主要从环隙流场可视化、环隙流场数值模拟2个方面对该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 泰勒涡流 计算流体力学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颗粒挥发分火焰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洁妤 龚岩 +3 位作者 吴晓翔 郭庆华 于广锁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5-1282,共8页
基于实验室规模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及其可视化装置,研究了气化炉喷嘴平面非射流区颗粒挥发分燃烧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在气化条件下对粒径小于300μm颗粒挥发分火焰尾迹形态及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挥发分火焰... 基于实验室规模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及其可视化装置,研究了气化炉喷嘴平面非射流区颗粒挥发分燃烧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在气化条件下对粒径小于300μm颗粒挥发分火焰尾迹形态及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挥发分火焰非典型包络型火焰,而是形成挥发分火焰尾迹。颗粒挥发分尾迹形态受颗粒脱挥发分所处阶段和颗粒相对于气流的运动状态的影响,随时间不断变化。颗粒挥发分最大火焰尺寸随颗粒粒径增加而增加。气流床气化还原性气氛条件下颗粒挥发分燃烧时间较颗粒在富氧气氛中燃烧时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挥发分火焰 撞击气流床气化炉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气流床气化炉内雾化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晨 薛志村 +2 位作者 郭庆华 龚岩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36-4545,共10页
基于实验室规模的撞击气流床气化炉,以水煤浆为原料进行气化实验,采用高温内窥镜及工业相机组成的可视化成像系统,在操作条件下,对水煤浆雾化过程进行拍摄。运用图像处理算法来识别和检测所得图像中的颗粒信息,利用颗粒示踪算法对颗粒... 基于实验室规模的撞击气流床气化炉,以水煤浆为原料进行气化实验,采用高温内窥镜及工业相机组成的可视化成像系统,在操作条件下,对水煤浆雾化过程进行拍摄。运用图像处理算法来识别和检测所得图像中的颗粒信息,利用颗粒示踪算法对颗粒进行轨迹测算。对颗粒的平均粒径、速度及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喷嘴出口射流区内平均粒径主要集中在325~375μm,相较于原煤颗粒较大;大部分颗粒速度集中在1~2m·s^-1且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大部分颗粒运动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呈简单直线运动;颗粒轨迹呈现以喷嘴为起始点的扇形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气流床气化炉 雾化过程 颗粒轨迹 可视化技术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碳化硅填料孔内流体微观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洋 高鑫 +4 位作者 严鹏 郝志强 Salah Mohammed Abdullah Abdo 李洪 李鑫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196,共5页
为了从微观角度探究泡沫碳化硅填料内部孔道的流动特性,采用高速摄影和示踪粒子法相结合的可视化方法,在微观尺度下观测液体在泡沫碳化硅波纹规整填料内部的流动特性。通过对获得图像数据的分析发现,当流量为20~120 m L/min时,部分流经... 为了从微观角度探究泡沫碳化硅填料内部孔道的流动特性,采用高速摄影和示踪粒子法相结合的可视化方法,在微观尺度下观测液体在泡沫碳化硅波纹规整填料内部的流动特性。通过对获得图像数据的分析发现,当流量为20~120 m L/min时,部分流经液体在泡沫碳化硅填料孔道内形成稳定的涡旋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液体流量对泡沫碳化硅波纹填料片孔内涡旋流动的尺度和强度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流量条件下,随着流体流量从20 m L/min增加到120 m L/min,孔内涡旋的半径减小、稳定性增强且旋流速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碳化硅填料 可视化技术 界面流动 液体涡旋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裂隙岩体油水两相渗流可视化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哲 张彬 +2 位作者 陈大伟 李玉涛 王汉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75,共11页
地下水封油库利用“隙存水封”的原理通过地下洞室进行石油地下存储,并多建于结晶岩体中,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直接影响地下油库储油安全。地下洞库水封机理可简化为围岩裂隙中的油水两相渗流问题,需同时考虑油驱水和水驱油过程。基于分形... 地下水封油库利用“隙存水封”的原理通过地下洞室进行石油地下存储,并多建于结晶岩体中,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直接影响地下油库储油安全。地下洞库水封机理可简化为围岩裂隙中的油水两相渗流问题,需同时考虑油驱水和水驱油过程。基于分形理论定量刻画了天然花岗岩裂隙面的粗糙度,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不同粗糙度的透明裂隙,利用研制的单裂隙多相渗流可视化试验装置开展了模型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对花岗岩粗糙裂隙中的油水驱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水油流度比的差异导致花岗岩裂隙两相驱替呈现出不同效果,油驱水前缘呈活塞式整体推进,而水驱油前缘呈指进式推进;压力差或隙宽的增加更加显著地提升油驱水效果,但裂隙粗糙度的增加则对裂隙中流体的流动起到了阻碍作用,使得驱替难以进行;在考虑裂隙粗糙度和油相黏度的情况下,仅通过围岩裂隙水压力大于洞库内部油压来判别水封性能的“水封准则”存在缺陷;由于“贾敏效应”的作用,水驱油时裂隙中的油将难以被完全驱替,当油库发生油品泄漏时,难以将油品完全驱回洞库内部。研究成果可为粗糙裂隙岩体两相渗流规律及地下洞库水封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粗糙裂隙 油水驱替 多相渗流装置 3D打印技术 可视化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梁玉 沈超群 +2 位作者 陈俊 邓梓龙 刘向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该文设计的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巧妙地结合了PIV技术和纹影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微尺度下流体界面附近的流体运动和浓度分布情况的直接观测,并以微尺度液滴蒸发过程和... 该文设计的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巧妙地结合了PIV技术和纹影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微尺度下流体界面附近的流体运动和浓度分布情况的直接观测,并以微尺度液滴蒸发过程和微尺度液滴液-液萃取传质过程为例,对平台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操作简单,实验结果直观准确,既能用示踪粒子的运动来显示肉眼不可见的流体运动,也能通过直观的明暗条纹信息来展示流体内部浓度的分布情况,该教学平台完全能够满足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实验教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 多相流动 传质 可视化技术 实验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气动测试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渭 董兴德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3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文主要概述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气动测试技术在气动力天平(简称天平)、传感器、流动显示和风洞自动化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气动力试验 测试技术 气动力天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人受限水下住室气流组织实验评价研究
17
作者 陈少杰 任凡 +1 位作者 周志杰 庞丽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04-107,共4页
气流组织的任务是合理组织有限空间内空气的流动,使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成分等能更好地符合人体的舒适感并满足卫生要求。水下密闭住室环境较常规民用建筑环境更为严酷,狭小受限空间内人员密度较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精细规划该类住室... 气流组织的任务是合理组织有限空间内空气的流动,使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成分等能更好地符合人体的舒适感并满足卫生要求。水下密闭住室环境较常规民用建筑环境更为严酷,狭小受限空间内人员密度较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精细规划该类住室的气流组织。该文在建立的水下密闭住室实验平台上,采用基于绿激光的流场显示技术,开展2类送风模式下的多人受限住室气流组织实验评价研究。2类送风模式分别为圆形布风器送风模式和个体布风器送风模式。基于流动显示技术的气流组织实验评价结果表明:(1)圆形布风器送风送风模式,管道布置较为简单,但住室内3层床铺所得新风量的均匀性较差,上铺新风量较大,利于二氧化碳清除快速清除,但人体容易产生吹风感;下铺新风量极少,空气流动性差,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产生积聚,且易出现闷热感。(2)个体布风器送风模式,送风管道布置较复杂,住室内3层床铺所得新风量的均匀性好,人体呼出二氧化碳的扩散性好,由于送风口与人体距离较近,人体易产生内侧体的吹风感。由上述实验研究可知:如能合理规划管道布置及送风方案,个体布风器送风模式是一种高效的送风模式。该文研究对于该类多人受限水下住室气流组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组织 空气质量 流场显示实验 送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电网线路检修在线分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保东 熊伟 +1 位作者 孙建波 李淼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76,80,共4页
编制了基于生产实时数据库的在线分析软件,该软件运用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能够在线进行潮流、稳定、电压无功的分析计算并指导合理的编排方式。同时阐述了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方案,对临时检修和事故检修以及调度员培训等有一定的意义... 编制了基于生产实时数据库的在线分析软件,该软件运用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能够在线进行潮流、稳定、电压无功的分析计算并指导合理的编排方式。同时阐述了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方案,对临时检修和事故检修以及调度员培训等有一定的意义。实践证明该软件具有一定的工程精度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电网 线路检修 在线分析系统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流场可视化实验的有机玻璃折射率匹配液研究
19
作者 范大军 彭天骥 +5 位作者 文俊 唐延泽 田旺盛 李荣杰 王大伟 顾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04-1611,共8页
为减小流动工质与燃料组件模型之间因折射率差异给可视化流场测量带来的影响,将四氢化萘和无水乙醇混合得到一种新型有机玻璃(PMMA)折射率匹配(RIM)液。实验测量了不同浓度混合溶液的折射率、密度、动力黏度和雷诺数,并研究了4个变量对... 为减小流动工质与燃料组件模型之间因折射率差异给可视化流场测量带来的影响,将四氢化萘和无水乙醇混合得到一种新型有机玻璃(PMMA)折射率匹配(RIM)液。实验测量了不同浓度混合溶液的折射率、密度、动力黏度和雷诺数,并研究了4个变量对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25℃时,四氢化萘(72.2%)-无水乙醇(27.8%)混合溶液与PMMA的折射率相等;Newton方程在预测混合溶液的折射率时与实验测量数据偏差最小。由于雷诺数对温度敏感,建议在实验装置中设置热交换设备来控制流动工质的温度。该RIM液具有成本低、密度适中、动力黏度小和稳定性高等优点,可用于流场可视化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可视化 光学测量技术 折射率匹配 敏感性分析 雷诺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主煤流运输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强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1期12-16,共5页
以煤矿运输系统地面集中控制为背景,结合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带式输送机载荷分布检测技术及故障预诊断技术,研究与设计了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主煤流运输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智能调速系统、违禁区... 以煤矿运输系统地面集中控制为背景,结合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带式输送机载荷分布检测技术及故障预诊断技术,研究与设计了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主煤流运输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智能调速系统、违禁区域检测及报警、大块煤检测及报警、破碎机堵煤检测及报警、堆煤识别及报警、工作场所行为安全管理、GIS“一张图”方案、预警报警融合联动、智能电动纠偏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的设计;最后提出了视觉识别技术与地面集中控制PSI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视频管控系统,并对该智能视频管控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识别技术 主煤流运输 智能控制系统 故障诊断 无人值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