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秒激光辐照彩色CCD探测器损伤实验研究
1
作者 佐明慧 张翠恒 +2 位作者 聂品 王頔 魏智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57,共7页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彩色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在各种应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分析其在激光辐照下的损伤特性是提升其可靠性的关键。选用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10 ns,重复频率为1 Hz的纳秒激光对彩色CCD探测器进行损伤实验研...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彩色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在各种应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分析其在激光辐照下的损伤特性是提升其可靠性的关键。选用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10 ns,重复频率为1 Hz的纳秒激光对彩色CCD探测器进行损伤实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峰值功率密度下的损伤特性。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表面测量仪观察彩色CCD探测器损伤区域的微观结构和深度,从而确定内部损伤的位置。结果表明:在2.675×10^(5)W/cm^(2)功率密度下,损伤集中在分色滤色片层,出现白洞损伤,当功率密度增至3.534×10^(6)W/cm^(2)时,遮光铝膜熔化,引发白线损伤,进一步增加功率密度至4.526×10^(6)W/cm^(2),损伤深入到N型光敏区,导致灰-白屏损伤,在最大功率密度5.926×10^(6)W/cm^(2)时,N型硅基底受损,彩色CCD探测器完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ccd探测器 激光辐照 输出图像 峰值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图像传感器不同敏感时刻的单粒子效应仿真模拟
2
作者 李传洲 王祖军 +2 位作者 蒋镕羽 杨鑫 尹利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7-1733,共7页
作为重要的光电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医学成像、航空航天以及工业检测等领域。在空间辐射环境中,CCD设备面临着多种高能粒子的威胁,这些粒子可能导致瞬态或永久性的辐射损伤,从而显著影响航天器的... 作为重要的光电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医学成像、航空航天以及工业检测等领域。在空间辐射环境中,CCD设备面临着多种高能粒子的威胁,这些粒子可能导致瞬态或永久性的辐射损伤,从而显著影响航天器的成像性能。本工作以CCD像素结构为对象,通过建立CCD图像传感器像素单元的物理模型以及单粒子辐照损伤效应模型,针对CCD图像传感器在不同工作阶段和敏感时刻的特征,包括复位、光生电荷的转移与存储,进行了暗电流、电势和电子浓度的瞬态变化规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高能粒子破坏了像素单元的势阱区域耗尽区,电荷的转移与存储阶段更易受到单粒子瞬态效应的影响,其中对光电荷收集区域的影响相对较大。该仿真研究从像素层面为揭示CCD图像传感器单粒子辐照损伤效应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图像传感器 单粒子效应 敏感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图像快速Smear消除算法及其在星载成像设备地面检测系统上的应用
3
作者 冯熠斌 王煜 +4 位作者 刘国华 林方 张泉 胡成睿 张晓莉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1480,共10页
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是大气观测卫星的重要载荷,采用帧转移CCD获取地球大气成分分布信息。帧转移CCD具有Smear效应,影响光谱测量精度。针对传统Smear消除算法基于矩阵描述二维图像过于复杂,难以满足载荷研制部门地面检测系统实时消除图像中... 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是大气观测卫星的重要载荷,采用帧转移CCD获取地球大气成分分布信息。帧转移CCD具有Smear效应,影响光谱测量精度。针对传统Smear消除算法基于矩阵描述二维图像过于复杂,难以满足载荷研制部门地面检测系统实时消除图像中Smear效应的现状,根据帧转移CCD工作原理使用代数形式描述Smear的形成模式,推导出代数形式的Smear消除算法。该算法避免了传统矩阵形式Smear消除算法的矩阵运算,耗时为矩阵算法的1/500,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主要针对静态图像消除的地面检测平台。分析了帧转移CCD中的Smear成因,基于成因推导了代数形式的Smear消除算法,该算法相对于Eigen库函数实现的矩阵消除算法,将耗时由8 s提升为16 ms。将该算法应用到星载高光谱成像仪的地面检测系统中,实现了实时消除Smear的图像处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高光谱成像仪 帧转移ccd Smear效应 地面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sma Jet Imaging by CCD Technology in Rapid Mold Manufacturing
4
作者 XU Ji-peng 1, FANG Jian-chang 2, LI Zhi-gang 1 (1. State Key Lab. of Plastic Forming Simulation and Die&Mold Tech., HUST, Wuhan 430074, China 2.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QU, Quanzhou 362011, Chin 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0-,共1页
Plasma spraying is an important enabling technology i n near-net-shaped process as well as many high-performance coating applicatio ns. Recently, it is being applied to rapid mould manufacturing to reduce develop ment... Plasma spraying is an important enabling technology i n near-net-shaped process as well as many high-performance coating applicatio ns. Recently, it is being applied to rapid mould manufacturing to reduce develop ment time and manufacturing cost. In this process, inputted powders are heated a nd accelerated by plasma jet, and impinge on master pattern or prototype to form ing a thick coating. Mould will be fabricated after backed-up with consolidated material and other post-treatments. Amongst numer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 ife and properties of mould made by this novel method, quality of coat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However,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spray process results in a large number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that must be controlled in order to obt ain optimum coatings. Traditional "trial and error" method is too time and cost consuming for the opti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Maybe modeling and diagnostics of process is the best way to ravel out the problem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pl asma-gas flowrate, power level and spray distance are the most critical variabl es. So flow visualization and diagnostics for plasma jet quality has become an i mportant task to obtain a repeatable and reliable plasma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ing enthalpy probe diagnostics, spectrometry and optical measurement, we can o 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of plasma jet. These results can hel p us to design gun configuration and optimize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high dep osition efficiency and good qualities of rapid mould manufacturing. Nevertheless , it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to realize real-time diagnoses because of restrict of diagnosis condition and drawback of measurement approach. In our researches, a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for plasma jet with high temperature, velocity and compressed energy has been realiz ed by CCD sensor.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focus our attention on collection pr inciple and methods,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llecting data in high tempera ture area is presented. Then a system of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 by CCD camer a is developed. Finally, fake color image processing is given to analyze the law of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are i mportant to realize the visualization of plasma spraying, and especially to furt her study on closed-loop feedback control of forming quality for plasma rapid m anufactu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jet ccd image processing rapid mold man ufactu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裂纹CCD图像检测方法
5
作者 张小女 崔占鹏 于艳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1-276,284,共7页
起重机主梁由于长期使用出现磨损产生振动,加上摄像系统固定不稳,导致图像分辨率低无法显示出微小裂纹边缘细节出现漏检问题。对此,为了对主梁疲劳裂纹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裂纹进行CCD图像检... 起重机主梁由于长期使用出现磨损产生振动,加上摄像系统固定不稳,导致图像分辨率低无法显示出微小裂纹边缘细节出现漏检问题。对此,为了对主梁疲劳裂纹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裂纹进行CCD图像检测。以线阵CCD摄像机为核心,采集桥式起重机主梁图像,将采集后的CCD图像传输到上位机中,上位机利用梯度算子直线拟合CCD主梁裂纹,检测主梁疲劳裂纹边缘,获取边缘像素点坐标。在各个空间坐标系上相互转化边缘像素点坐标,在三维坐标系中计算出桥式起重机疲劳裂纹长度、宽度信息,获取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裂纹检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CD图像检测方法能可靠检测不同类型的起重机主梁疲劳裂纹,并且精准计算主梁疲劳裂纹的长度和宽度,误差值在(0.023~0.079)mm之间,满足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图像 桥式起重机主梁 裂纹检测 边缘像素点坐标 坐标转换 长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detection method for warhead fragment targets in optical images under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s
6
作者 Guoyi Zhang Hongxiang Zhang +4 位作者 Zhihua Shen Deren Kong Chenhao Ning Fei Shang Xiaohu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252-270,共19页
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rhead fragments based on high-speed imaging systems offers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deployment,flexible maneuverability,and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rhead fragments based on high-speed imaging systems offers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deployment,flexible maneuverability,and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enabling the acquisition of full-process data of the fragment scattering process.However,mismatches between camera frame rates and target velocities can lead to long motion blur tails of high-speed fragment targets,resulting in low signal-to-noise ratios and rendering conventional detection algorithms ineffective in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testing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detection framework centered on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disturbance signal separation and suppression.We introduce a mixture Gaussian model constrained under a joint spatialtemporal-transform domain Dirichlet process,combined with 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ation to achieve disturbance signal suppression.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method can be integrated with certain conventional motion target detection tasks,enabling adaptation to real-world data to a certain extent.Moreover,we provide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cess,which achieves a detection rate close to 100%with an approximate 0%false alarm rate in multiple sets of real target field test data.This research effectively 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damage parameter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parameter testing Warhead fragment target detection high-speed imaging systems Dynamic strong interference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Variational bayesian inference Motion target detection Faint streak-like target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微光一体化EMCCD相机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7
作者 那启跃 姜恺文 +2 位作者 徐建东 沈吉 常维静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多维度的信息获取是微光夜视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偏振成像是光电探测领域中的一种维度,偏振相机的研制是研究偏振成像技术的前提。基于集成偏振阵列结构的电子倍增CCD(electron multiplying CCD, EMCCD)器件,集合EMCCD微光探测的优... 多维度的信息获取是微光夜视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偏振成像是光电探测领域中的一种维度,偏振相机的研制是研究偏振成像技术的前提。基于集成偏振阵列结构的电子倍增CCD(electron multiplying CCD, EMCCD)器件,集合EMCCD微光探测的优势和偏振维度的探测功能,论述了偏振-微光一体化相机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开发方案,完成偏振维度信息与光强度信息一机同步采集作业,并通过FPGA对原始数据进行偏振运算与图像传输处理。搭建测试系统,对设计与开发的偏振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73 K、读出频率2 MHz条件下,器件的读出噪声为8.81e-,动态范围约为74 dB,样机的消光比可达50.95,透过率可达60.16%,并可实时地选择性输出偏振度图像、偏振角图像、光强度与偏振融合图像,极大地提高了夜间环境下对目标的识别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cd 偏振成像 微光 一体化 识别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Digital Imaging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of Control Parameters
8
作者 宋勇 郝群 +1 位作者 杨光 孙宏伟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system of digital imaging system for control parameter is discussed in detail. Signal processing of digital CCD imaging system is first analyzed. Then the real time control of CCD driver and...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system of digital imaging system for control parameter is discussed in detail. Signal processing of digital CCD imaging system is first analyzed. Then the real time control of CCD driver and digit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on are achieved by the design of digital CCD imaging module and control modul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age quality of CCD experimental system makes a good response to the change of control parameters. The system gives an important base for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micro imaging system in complex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成像系统 设计 控制参数 优化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图像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刘昌举 焦金龙 +3 位作者 王振 蒋祥倩 杨洪 吕玉冰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3,共13页
相比于民用图像传感器,航天用图像传感器需要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和辐射等,所需材料特殊、结构复杂。近年来,航天用图像传感器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和发展,为大量航天任务进行光学测量... 相比于民用图像传感器,航天用图像传感器需要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和辐射等,所需材料特殊、结构复杂。近年来,航天用图像传感器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和发展,为大量航天任务进行光学测量提供了基础,被称为现代信息系统捕捉图像的“视网膜”。文章聚焦于航天用图像传感器,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着重介绍了CCD图像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CIS)在航天遥感中的对地观测、对空观测以及航天器控制等应用方向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航天用图像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遥感 ccd图像传感器 CMOS图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级CCD远程图像采集系统 被引量:19
10
作者 罗通顶 李斌康 +2 位作者 郭明安 杨少华 周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6-502,共7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超感光度(EXview)CCD的光纤远程传输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利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其时序驱动;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完成系统的逻辑控制;采用带相关双采样的16位高精度模数变换器(ADC)对模拟视频进行数... 介绍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超感光度(EXview)CCD的光纤远程传输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利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其时序驱动;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完成系统的逻辑控制;采用带相关双采样的16位高精度模数变换器(ADC)对模拟视频进行数字化,从而提高系统动态范围。为满足其极端实验环境的应用,基于TLK1501进行大容量视频数据的远程传输;利用USB接口实现了计算机终端采集。最后,实验测试了系统的两个重要的评价参数:动态范围和系统灵敏度。该系统具有140万像素、16位高精度数字化位数、30km以上的远程传输能力,其动态范围为1000~1500倍、灵敏度为2.34ADU/e-左右,暗电流约为6e-/pixel.s-1[>32℃]。实验显示该系统适用于对分辨率、灵敏度、安全性等要求高的科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级ccd ICX 285 ccd 远程传输 图像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流角误差对TDI CCD相机成像的影响与仿真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杨秀彬 贺小军 +2 位作者 张刘 徐开 金光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50,56,共7页
本文分析了TDI CCD相机的偏流角调整过程和偏流角误差匹配的影响因素,依据偏流角误差导致的姿态稳定度偏差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建立推扫相机像点与物点一一对应的数学模型,根据TDI CCD成像时超出对应像素的横向与纵向偏移量的累加计算... 本文分析了TDI CCD相机的偏流角调整过程和偏流角误差匹配的影响因素,依据偏流角误差导致的姿态稳定度偏差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建立推扫相机像点与物点一一对应的数学模型,根据TDI CCD成像时超出对应像素的横向与纵向偏移量的累加计算,仿真卫星姿态稳定度改变时相机的成像;同时,利用单轴气浮转台和面阵CCD进行成像实验,将实验条件的像移速度与仿真条件的像移速度匹配,并对面阵CCD成像进行偏移量的累加,模拟推扫CCD成像,最后利用图像对比度和互相关相似性测度分析仿真成像与实验成像质量。仿真成像与实验成像在对比度和互相关相似性测度上相差为0.03左右,能较好满足地面卫星相机连调试验的图像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I ccd相机 偏流角 MTF 像移 像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D图像的平板显示器像素的亮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秀知 冯永茂 +2 位作者 邓春健 邢红玉 丁铁夫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8-392,共5页
在当今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显示领域,CCD摄像器件在光电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CCD的成像特点,阐述了数字显示的像素亮度与CCD感光像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CCD图像的数字显示像素亮度、整屏显示的亮度... 在当今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显示领域,CCD摄像器件在光电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CCD的成像特点,阐述了数字显示的像素亮度与CCD感光像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CCD图像的数字显示像素亮度、整屏显示的亮度均匀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单像素的发光形状的概念,并给出了LED显示模块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基于CCD图像的数字显示像素亮度分析方法是快捷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示像素 ccd图像 亮度 ccd感光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CCD的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钟海荣 陆启生 +2 位作者 文铁峰 刘泽金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7-542,共6页
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激光辐照CCD及其相似材料结构导致的各种效应,特别是软硬破坏效应,给出了各种破坏的阈值及实验方式;对各种破坏机理及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ccd 激光辐照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阵CCD的瞬态光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炳利 白永林 +8 位作者 王博 刘百玉 欧阳娴 杨文正 白晓红 秦君军 赵军平 缑永胜 卢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8-1031,共4页
针对瞬态光谱检测中对CCD线扫描速度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面阵CCD的瞬态光谱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面阵CCD的电荷转移方式,以实现基于面阵CCD的高速线扫描。为了探究此方法的可行性,初步通过改变线阵CCD的电荷转移方式,建立了... 针对瞬态光谱检测中对CCD线扫描速度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面阵CCD的瞬态光谱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面阵CCD的电荷转移方式,以实现基于面阵CCD的高速线扫描。为了探究此方法的可行性,初步通过改变线阵CCD的电荷转移方式,建立了基于线阵CCD的单点超快探测系统。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脉冲探测实验中,系统分别工作在单点超快探测模式和正常模式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线阵CCD的单点超快探测方法是可行的,单点探测速率可达20MHz。从而在理论上证明,通过改变CCD电荷转移方式以实现基于面阵CCD的瞬态光谱检测也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ccd 面阵ccd ccd高速成像 瞬态光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损伤阈值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林均仰 舒嵘 +2 位作者 黄庚华 方抗美 闫志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478,共4页
针对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损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测量出常压及真空条件下1064nm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阈值、损伤阈值及完全损坏阈值.实验结果表明,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的各种阈值在常压和真空两种不... 针对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损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测量出常压及真空条件下1064nm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阈值、损伤阈值及完全损坏阈值.实验结果表明,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的各种阈值在常压和真空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差别不明显.实验结果还显示,无论在常压还是在真空条件下,CCD比CMOS更容易受到激光的干扰和损伤甚至严重损坏;而CMOS相机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和抗损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扰 ccd图像传感器 CMOS传感器 损伤阈值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线阵CCD相机系统测试与噪声评估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晨 孙世磊 +2 位作者 石文轩 王峰 邓德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2-2539,共8页
为了快速评价工业线阵CCD相机质量,本文选择信噪比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测试系统,研究了基于相机输出图像测试相机噪声的方法。分析了线阵CCD相机的噪声,建立了一个基于固定模式和随机噪声的信噪比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相关双采样(CDS)过程对... 为了快速评价工业线阵CCD相机质量,本文选择信噪比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测试系统,研究了基于相机输出图像测试相机噪声的方法。分析了线阵CCD相机的噪声,建立了一个基于固定模式和随机噪声的信噪比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相关双采样(CDS)过程对电源噪声的影响。设计了一套适于工业场所的相机快速信噪比测试系统,结合理论分析数据和实际测试图像数据,提出了仅通过输出的8bit图片计算各噪声参数的方案。最后,对测试系统引入的光源不均匀性噪声进行了讨论,并证明该实验平台光源符合工业标准EVM1288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当相机模数(AD)转化设置为8.7dB时,输出信噪比可达44dB;若排除光源干扰,输出信噪比可达46dB。该方案简便快捷,满足工业现场对相机信噪比评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相机 ccd成像系统 信噪比 相关双采样 噪声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信噪比星载CCD成像电路系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亮亮 金光 +1 位作者 曲宏松 吴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7-2036,共10页
为获得高信噪比的航天遥感图像,针对CCD成像系统链路分析了影响图像信噪比的主要因素。结合CCD成像系统的响应模型,明确了系统信噪比的表达式,并摆脱了具体CCD型号的束缚,提出了一种"总-分-总"的高信噪比成像电路系统通用设... 为获得高信噪比的航天遥感图像,针对CCD成像系统链路分析了影响图像信噪比的主要因素。结合CCD成像系统的响应模型,明确了系统信噪比的表达式,并摆脱了具体CCD型号的束缚,提出了一种"总-分-总"的高信噪比成像电路系统通用设计方法。描述了系统从顶层总体设计、底层各电路模块设计以及全系统联试的完整研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吉林一号卫星高分辨率多光谱CCD成像电路系统的设计中,并对成像系统进行了辐射定标试验,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图像数据。结果显示:在灰度为80%饱和输出时,获得的全色图像信噪比达到了53.9dB,多光谱图像的最高信噪比达到了56.3dB,且图像数据经融合后色彩真实、绚丽。本文的CCD成像电路系统设计方法能够为其他航天遥感载荷的电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耦合器件(ccd) 星载ccd相机 ccd成像电路 信噪比 吉林一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TDI-CCD拼接相机成像非均匀性的校正 被引量:20
18
作者 岳俊华 李岩 +2 位作者 武学颖 司国良 郭永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84-3088,共5页
针对多TDI-CCD拼接相机存在成像非均匀性问题,开展了对拼接相机输出图像的片内及片间综合校正算法研究。结合CCD相机特性介绍了TDI-CCD的工作原理以及拼接相机成像非均匀性的产生机理。然后,分别对拼接相机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校正的原... 针对多TDI-CCD拼接相机存在成像非均匀性问题,开展了对拼接相机输出图像的片内及片间综合校正算法研究。结合CCD相机特性介绍了TDI-CCD的工作原理以及拼接相机成像非均匀性的产生机理。然后,分别对拼接相机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校正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片内采用两点法校正,片间采用比值平均综合法校正。最后,对片内及片间综合非均匀性校正的参数标定及校正方法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对存在8.4%非均匀性的原拼接输出图像,采用片内与片间综合校正法校正后,图像非均匀性达到了2.7%,表明该校正方法可基本满足TDI-CCD拼接相机对成像非均性校正的要求,其算法有效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I-ccd 拼接相机 非均匀性 图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场外激光对CCD成像制导武器的干扰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海燕 朱敏 卢洪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CCD成像制导武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促使与之相应的光电干扰技术得以迅速发展,采用低能激光进行压制性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方式。在实战环境中,难以保证激光束始终直射导引头内CCD探测器表面。为了验证视场外激光能否干扰CCD成像探测... CCD成像制导武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促使与之相应的光电干扰技术得以迅速发展,采用低能激光进行压制性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方式。在实战环境中,难以保证激光束始终直射导引头内CCD探测器表面。为了验证视场外激光能否干扰CCD成像探测系统和干扰程度,首先介绍软破坏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视场内、视场外激光干扰VC-210B型CCD探测器的实验,分析了视场外激光干扰的原理,并对激光软破坏某型CCD成像探测器所需能量进行估算,且从点源透过率角度说明激光视场外干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视场外激光可实现对CCD成像探测系统的有效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成像制导 激光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CCD与TM影像的水稻LAI估测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竞成 顾晓鹤 +3 位作者 王纪华 黄文江 何馨 王慧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6-193,I0004,共9页
针对传感器参数与Landsat-5 TM较为相近的环境减灾小卫星HJ-CCD影像可否适用于水稻叶面积指数(LAI)估测的问题,该文利用同为2009-07-13获取的安徽省境内相同范围的HJ-CCD影像和TM影像,结合地面同步调查数据,分别从影像原始波段相关性、... 针对传感器参数与Landsat-5 TM较为相近的环境减灾小卫星HJ-CCD影像可否适用于水稻叶面积指数(LAI)估测的问题,该文利用同为2009-07-13获取的安徽省境内相同范围的HJ-CCD影像和TM影像,结合地面同步调查数据,分别从影像原始波段相关性、反演模型精度及LAI空间分布趋势3个方面,对两类数据在水稻LAI估测上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两类影像原始波段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基于两类影像的单变量、多变量模型在精度上一致性较高,估测所得的LAI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数据集中分布的区间较为一致。因此,该研究初步证明将HJ-CCD影像用于水稻LAI估测在总体上是可行的。但同时,由于基于两类影像构建的模型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据此得到的LAI填图结果的数据分布在某些区间内亦略有差异。因此,在应用中应注意针对不同数据源进行独立建模分析,不可相互套用模型。该研究一定程度上为有着重访周期短、覆盖范围宽等优势的国产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影像分析 影像质量 HJ-ccd Landsat-5TM 水稻 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