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performance of isolation system of rolling friction with springs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标 戴公连 +1 位作者 文颖 夏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518-1525,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an isolation system of rolling friction with springs, computer programs were compil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based on its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programs, the influences o... In order to study an isolation system of rolling friction with springs, computer programs were compil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based on its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programs,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seismic performance factors, e.g.,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spring constan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by increasing th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the structural relative displacement due to seismic load effectively decreases, while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magnitude varies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e spring constant,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th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Furthermore, increasing the spring constant can decrease the structural relative displacement, as well as residual displacement, however, it increases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magnitude.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various seismic performance factors subjected to the scenario earthquakes, optimized theoretical seismic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by reasonably combining the spring constant and th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seismic isolation rolling friction sp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friction variability 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rolling-spring systems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标 王鹏 +3 位作者 杨添涵 戴公连 蒋丽忠 文颖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33-239,共7页
By taking a rolling-spring isolation system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effects of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its isolation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by a compiled computer program. T... By taking a rolling-spring isolation system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effects of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its isolation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by a compiled computer progr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uctural maximum relative displacement, acceleration and residual displacement due to ignoring the friction variability sequentially grow. This rule is weakened by the spring action, however, the unreasonable spring constant will cause sympathetic vib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friction variability,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tructural maximum relative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the friction varia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structural residual displacement is concerned, the variability of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regardless of the friction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ing-spring structure seismic isolation rolling friction seismic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后结构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
3
作者 包超 吴巧智 +4 位作者 杜姣燕 马肖彤 杜永峰 谭伏波 冯琥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改变及增大不同尺寸后各部分子结构与整体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及结构超越概率,并确定了结构倒塌裕度比。研究结果表明:下支柱截面面积大小会对串联隔震体系结构地震易损性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下支柱截面尺寸增加,串联隔震体系倒塌裕度比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最高倒塌裕度比未必出现于下支柱截面尺寸最大的工况,最优下支柱截面尺寸需通过计算确定。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时,通过串联隔震体系地震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确定下支柱最优截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结构体系安全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串联隔震体系 增量动力法 地震易损性 下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导轨式隔震装置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赵守江 柏文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确保馆藏文物的地震安全,研制出一款新型直线导轨式隔震装置,采用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首先阐述装置的构造和工作机理,推导出装置的刚度和黏滞阻尼系数表达式;然后制作原型样机并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其隔震有... 为确保馆藏文物的地震安全,研制出一款新型直线导轨式隔震装置,采用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首先阐述装置的构造和工作机理,推导出装置的刚度和黏滞阻尼系数表达式;然后制作原型样机并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其隔震有效性;最后依据所测基本参数,建立装置单向水平隔震系统的动力方程并开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隔震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具有摩擦系数低、起滑加速度阈值小,以及刚度和阻尼灵活可调的特点;它可以在满足位移限值的情况下达到设定隔震目标,且自复位效能力强、残余位移小。装置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动力响应吻合程度高,且吻合程度随地震动峰值的提高而进一步增强。该理论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指导装置参数设计和隔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隔震 直线导轨式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厂房隔震系统楼层反应谱试验研究
5
作者 周中一 任志飞 +3 位作者 万成霖 左浩朋 徐智凌 王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振动台试验。首先根据美国NRCReg.指南1.6改进型反应谱时程拟合得到3地震动,然后将其按照单向(X向)、双向(X+Y向)、三向(X+Y+Z向)分别加载到结构上,最后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各工况下楼层的响应,进而获得各工况下重要楼层的反应谱。结果表明:对于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存在2个主要峰值点,分别位于1阶频率和2阶频率附近,且对于1阶频率具有滞后性,对于2阶频率具有超前性;不同方向的地震动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在1阶频率附近,这种耦合作用会降低上部结构楼层响应谱的峰值;在2阶频率附近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的耦合作用会使该频率处的响应急剧放大,这种效果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厂房 隔震设计 地震动 楼层反应谱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跨径梁桥基于准隔震理念的损伤状态耦合规律研究
6
作者 徐略勤 范磊 +2 位作者 岳克锋 甘超 刘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为了在中小跨径梁桥的横向抗震体系中引入准隔震理念,首先结合典型震害统计特征,阐明了准隔震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关键构件(即支座、挡块、桥墩)在桥梁抗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后以墩高、挡块强度为参数,构建了支座-挡块-桥墩体系的... 为了在中小跨径梁桥的横向抗震体系中引入准隔震理念,首先结合典型震害统计特征,阐明了准隔震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关键构件(即支座、挡块、桥墩)在桥梁抗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后以墩高、挡块强度为参数,构建了支座-挡块-桥墩体系的非线性分析模型。最后采用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支座、挡块和桥墩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状态的耦合规律,并根据系统层面的确定性易损性曲线,探讨了满足准隔震理念的挡块合理设计强度。研究表明:支座和挡块和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存在显著的耦合作用关系,挡块强度对支座、桥墩的损伤状态有重要影响;当挡块强度由0增至30%的恒载反力时,支座损伤概率不断降低,其完全破坏概率的最大降幅为27.2%,而桥墩损伤概率则不断上升,其完全破坏概率的最大增幅达61.6%,挡块、支座和桥墩的损伤次序会逐渐转变为桥墩、挡块和支座;当挡块强度取值为15%~20%的主梁恒载反力时,支座的滑动隔震和桥墩的塑性耗能都被充分调动,此时支座-挡块-桥墩系统在地震中出现严重损伤的概率最低,相比无挡块工况降低了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跨径梁桥 准隔震理念 损伤状态 挡块强度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老化下叠层轮胎隔震垫动力响应分析
7
作者 张广泰 周金诺 +1 位作者 吴锐 陆东亮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震结构层间剪力降低了44.20%~54.80%,顶层加速度降低了26.90%~36.50%,且经历不同年限热氧老化后STP仍保持着较好的隔震性能;隔震连接处STP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稳定,热氧老化后滞回耗能有所上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隔震结构在STP老化年限50 a内的平均水平减震系数均小于0.5,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中上部结构降低1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因此建议STP的安全使用年限为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轮胎隔震垫 隔震性能 时程分析法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的Camshift与Kalman滤波的复杂环境下隔震支座位移测量研究
8
作者 杜永峰 熊小桥 +2 位作者 范宁 韩博 李虎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7-780,共14页
为解决传统的Camshift算法在隔震工程应用时过度依赖颜色信息、易受周围环境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隔震支座位移测量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通过调节由Canny算子获取的目标边缘信息和由Camshift算法得... 为解决传统的Camshift算法在隔震工程应用时过度依赖颜色信息、易受周围环境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隔震支座位移测量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通过调节由Canny算子获取的目标边缘信息和由Camshift算法得到的颜色信息的权重,生成融合信息直方图,从而增强算法在目标跟踪时的稳定性。当目标未被遮挡时,直接使用改进的Camshift算法来获取目标位置;当目标发生遮挡时,通过目标被遮挡面积判断遮挡程度,引入Kalman增益来预测目标位置,将预测和观测结果融合后得到目标新的位置状态估计。随后,通过坐标转换获取真实位移信息。该方法准确性通过三层钢框架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视觉方法测量与拉线式位移计测量的结果所得最大位移误差均小于6.84%,两者相关性也均在0.91之上。最后,将该视觉方法应用到某实际工程中,通过对比一个监测点视觉位移测量与拉线式位移计的数据,发现二者误差值仅为0.15 mm,精度达到了98.56%,进一步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光照变化、灰尘和遮挡等复杂的隔震层环境,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支座位移 CAMSHIFT算法 KALMAN滤波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9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纵桥向组合型减隔震支座抗震性能及抗震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攀 项敬辉 +1 位作者 李建中 屈宏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8-1086,共9页
组合型减隔震支座由滑动摩擦支座和弹性支座组成,该支座体系可以实现分离桥梁竖向承载系统与水平承载系统的目的,且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和灵活的屈后刚度选择。为研究组合型减隔震支座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4×40) m一联的连续梁... 组合型减隔震支座由滑动摩擦支座和弹性支座组成,该支座体系可以实现分离桥梁竖向承载系统与水平承载系统的目的,且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和灵活的屈后刚度选择。为研究组合型减隔震支座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4×40) m一联的连续梁桥为例,运用OpenSees软件建模分析了采用常规球形钢支座、全滑动摩擦支座和组合型减隔震支座支撑体系的桥梁的纵桥向地震响应,并讨论了抗震参数,如滑动摩擦系数和剪切刚度,对组合型减隔震支座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型减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滑动摩擦系数和剪切刚度会影响组合型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性能,而合理选取抗震参数可有效控制支座的最大位移需求、支座残余位移和桥墩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组合型减隔震支座 纵桥向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抗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隔振对航站楼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明 王建 +2 位作者 王玉娟 魏然 于志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826,共11页
为研究局部隔振对机场航站楼框架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国内某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的竖向振动模态及其有效振型质量,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分析结构的竖向加... 为研究局部隔振对机场航站楼框架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国内某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的竖向振动模态及其有效振型质量,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分析结构的竖向加速度响应、竖向变形、构件延性、塑性损伤以及残余变形等,揭示局部隔振对机场航站楼框架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局部隔振将楼板竖向振动转变为弹簧参与竖向变形的局部区域竖向振动,提高了竖向振动模态的有效振型质量,增强了航站楼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同时,局部隔振过滤了隔振频率以上的高频振动,放大了隔振频率附近的低频振动,增大了隔振区域内竖向振动加速度和位移,并将结构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集中在隔振区域内跨梁的跨中截面和梁端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隔振 机场航站楼 大型交通枢纽 三向地震作用 竖向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隔震支座的换流变压器地震响应分析
12
作者 何堃宁 邓扬阳 +1 位作者 谢靖 谢强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8,共9页
换流变压器作为换流站内的核心设备,其水平斜向伸出箱体的阀侧套管受竖向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为提高换流变压器的抗震性能,提出由滑动摩擦摆水平隔震系统、弹簧—粘滞阻尼器竖向隔震系统、抗摇摆装置组成的三维隔震支座,并将其应用于... 换流变压器作为换流站内的核心设备,其水平斜向伸出箱体的阀侧套管受竖向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为提高换流变压器的抗震性能,提出由滑动摩擦摆水平隔震系统、弹簧—粘滞阻尼器竖向隔震系统、抗摇摆装置组成的三维隔震支座,并将其应用于±800 kV换流变压器,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设置隔震支座前后换流变压器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支座显著降低了阀侧套管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响应;相较于水平隔震,设置三维隔震系统的阀侧套管根部应力隔震效率提升了约12%;隔震体系位移响应主要集中在支座,上部结构尤其是套管自身位移相比于隔震前显著减小。该型三维隔震支座有效提高了换流变压器抗震性能,在高烈度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及套管 水平隔震 三维隔震 地震响应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倩龙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使地震易损性分析无需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以某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用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基础隔震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设防烈度下两种隔震支座对建筑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隔震效率对比
14
作者 龙雨欣 潘文 +1 位作者 杜杰伟 苏何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以提高地震安全性能的情况,通过软件ETABS对比分析了两种隔震支座——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在不同设防强度下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支座均使结构的地震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减小50%以上。然而,在设防...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以提高地震安全性能的情况,通过软件ETABS对比分析了两种隔震支座——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在不同设防强度下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支座均使结构的地震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减小50%以上。然而,在设防强度为7度(0.1g)和8度(0.2g)时,橡胶支座表现出更出色的整体隔震效率,相较之下,略高于摩擦摆支座。尽管在设防烈度为9度下,两者的整体隔震效率相差不大,但橡胶支座仍然显示出更佳的隔震性能。综合考虑,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均表现出卓越的耗能性能,但总体而言,橡胶隔震支座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震支座 摩擦摆隔震支座 层间位移角 隔震效率 设防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750 kV避雷器中间层隔震改造仿真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熊超诣 刘匀 +1 位作者 石高扬 谢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地震震害发现750 kV避雷器遭受破坏。为了提升变电站既有750 kV避雷器的抗震性能,提出选取中间层为隔震部位进行抗震改造。提出钢丝绳阻尼器及复合隔震支座2种中间层隔震方案,建立原避雷器及隔震结构ABAQUS有限元模...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地震震害发现750 kV避雷器遭受破坏。为了提升变电站既有750 kV避雷器的抗震性能,提出选取中间层为隔震部位进行抗震改造。提出钢丝绳阻尼器及复合隔震支座2种中间层隔震方案,建立原避雷器及隔震结构ABAQUS有限元模型,三向输入10组地震波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取各结构套管根部应力、顶部加速度及位移响应,对比分析中间层隔震效率。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钢丝绳阻尼器中间层隔震结构能有效降低避雷器套管根部应力及顶部加速度,但对顶部位移放大作用过大,易造成导线牵拉破坏;复合隔震支座的中间层隔震方案能够提升中间层结构竖向刚度,使原结构套管根部应力及顶部加速度峰值下降幅度均超40%,同时控制顶部位移峰值仅提升12.56%,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带有复合隔震支座的中间层隔震装置具有较好的隔震效率,是提升既有750 kV避雷器抗震性能的有效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结构 避雷器 隔震改造 地震响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隔震层监测及性能评估
16
作者 牛领辉 贺佳 +6 位作者 吴勇 赵建明 吴乔飞 秦凯 安晓文 庄灿涛 张素灵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78,共7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其隔震装置多达1376套。大量隔震装置应用于同一大型工程结构,其工作状态及服役性能值得关注。因此,需利用机场航站楼的隔震层监测及性能评估系统,评估机场核心区隔震装置的服役状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其隔震装置多达1376套。大量隔震装置应用于同一大型工程结构,其工作状态及服役性能值得关注。因此,需利用机场航站楼的隔震层监测及性能评估系统,评估机场核心区隔震装置的服役状态及工作性能。介绍了系统的建设及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其在地铁、高铁等日常环境激励下的工作状态,最后以2023年山东平原5.5级地震为例,对隔震装置的隔震效果及系统的运行状态展开了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隔震层监测及性能评估系统在日常事件和突发地震中均可保持正常运行,隔震支座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动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机场航站楼 单体隔震建筑 隔震层监测 隔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隔震支座的支柱类电气设备振动台试验研究
17
作者 杨玟 李彬彬 +4 位作者 苏三庆 王威 张拓 于新亮 李怀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变电站是连接输送与分配电力的核心环节,支柱类电气设备在变电站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在地震中极易受损。文中以500 kV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加装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原型结构与隔震结... 变电站是连接输送与分配电力的核心环节,支柱类电气设备在变电站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在地震中极易受损。文中以500 kV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加装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原型结构与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结构相比,隔震结构的基频明显降低,证实了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在减小支柱类电气设备地震响应方面的有效性。同时,隔震结构在降低加速度和应力响应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隔震率,但对于位移响应的隔震效果相对有限。在强震作用下,隔震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加速度和应力响应,从而降低了设备瓷质绝缘子因震动而断裂的风险。但隔震支座并未明显降低设备顶端位移响应。因此,后续改进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时,需综合考虑地震引起的各种响应,以确保设备的整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电压互感器 抗震性能 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体系恢复力与屈重比及残余变形相关关系研究
18
作者 管庆松 马振霄 +2 位作者 徐赵东 李英民 安晓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3-1060,共8页
国内现行隔震标准和工程实践中少有针对屈重比(隔震层屈服力与上部结构重量之比)的设计规定和明确依据。通过对比中国、欧洲和美国主流标准关于隔震体系恢复力的规定,引入屈重比指标,建立其相互等效的联系;基于简化力学模型分别给出了... 国内现行隔震标准和工程实践中少有针对屈重比(隔震层屈服力与上部结构重量之比)的设计规定和明确依据。通过对比中国、欧洲和美国主流标准关于隔震体系恢复力的规定,引入屈重比指标,建立其相互等效的联系;基于简化力学模型分别给出了屈重比的合理取值范围,进一步探讨了屈重比的物理含义;给出不同条件下残余变形的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一个工程案例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屈重比指标在协调国际主流隔震标准对恢复力不同规定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我国和欧美关于恢复力的规定在一定屈重比条件下可相互等效;屈重比越大,对隔震体系的恢复力要求越高。同一隔震方案残余变形越小,恢复性能越好。小变形条件下支座残余变形同时受上部结构和地震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标准 恢复力 屈重比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新高铁门源地震新建简支梁桥减隔震设计研究
19
作者 李伟龙 徐斌 +2 位作者 李侠 何涛 杨少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5,共8页
近断层地震动具长持时、大脉冲、高能量等特点,对铁路桥梁的危害性极强。由于其引起的永久地面位移并不连续,很可能造成桥梁支座剪断、桥墩倾斜、梁体坠落等灾害。以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运... 近断层地震动具长持时、大脉冲、高能量等特点,对铁路桥梁的危害性极强。由于其引起的永久地面位移并不连续,很可能造成桥梁支座剪断、桥墩倾斜、梁体坠落等灾害。以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普通减隔震支座与新型回形钢阻尼减隔震支座两种减隔震体系的减隔震效果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回形钢阻尼减隔震支座后纵横向地震位移均能控制在300 mm以内,较普通减隔震支座降低约50%,桥墩纵桥向剪力及横桥向弯矩降低20%以上,其余内力变化不大,桥墩整体内力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回形钢阻尼减隔震支座对近断层高烈度地震区简支梁具有良好的减隔震效果。最后结合兰新高铁震后桥梁复旧技术成果和经验提出近断层高地震烈度区铁路桥梁应采取多道防线、分级破坏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结构自重,以及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地震位移的减隔震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门源地震 简支梁桥 近断层 减隔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非承压复位橡胶滑移隔震体系研究
20
作者 敬心谙 赖正聪 杨云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49-755,共7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低矮隔震层的外置非承压复位橡胶滑移隔震体系,基于橡胶剪切理论及滑动摩擦理论建立各隔震元件的力学模型,提出该体系中主要隔震构件尺寸设计方法和各元件力学参数定义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体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提出一种适用于低矮隔震层的外置非承压复位橡胶滑移隔震体系,基于橡胶剪切理论及滑动摩擦理论建立各隔震元件的力学模型,提出该体系中主要隔震构件尺寸设计方法和各元件力学参数定义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体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出隔震前后周期、层间剪力、隔震层位移和水平向减震系数等指标,并进行罕遇地震下最大拉应力和隔震层最大位移校核。结果表明,该体系将复位橡胶元件与滑动摩擦元件分开布置,耐久性能较好,复位橡胶不承受竖向压力,仅提供水平刚度且更换时无需顶升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隔震层 组合隔震 隔震体系 数值模拟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