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s of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to Recovery Platinum Group Metals from Secondary Resource in China 被引量:10
1
作者 GUO Junmei HE Xiaotang +5 位作者 WANG Huan WU Xilong ZHAO Yu LI Yong LI Kun HAN Shouli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8-23,共6页
China is extremely poor in mineral resources of Platinum Group Metals (PGMs), productive output of PGMs from mineral resource is 2.5 tons per year. At the same time, China is the biggest PGMs consumption country in th... China is extremely poor in mineral resources of Platinum Group Metals (PGMs), productive output of PGMs from mineral resource is 2.5 tons per year. At the same time, China is the biggest PGMs consumption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mineral resource of PGMs is critical shortage,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the secondary resource of PGMs. Sino-Platinum Metals Resource (Yimen) Co., Ltd. is the leader in recycling of PGMs from secondary resource, and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China PGMs secondary resources recycling.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condary resources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for PG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platinum group metals secondary resource REFINING reco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软开关及多种应急资源协同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自发 薛文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由于极端事件会对电力系统安全造成巨大影响,提升电网韧性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及多种应急资源的灾前预防-灾后协同恢复策略,以提高配电系统韧性。在灾前阶段,为有效减少资源灾后调度时间,以预测故障场景为依据,... 由于极端事件会对电力系统安全造成巨大影响,提升电网韧性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及多种应急资源的灾前预防-灾后协同恢复策略,以提高配电系统韧性。在灾前阶段,为有效减少资源灾后调度时间,以预测故障场景为依据,构建计及电源出力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模型,采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求解,得到预布点决策方案;在灾后阶段,以动态调度最小化负荷削减功率为目标,结合灾前预布点和交通网路况,制定智能软开关和多种应急资源协同恢复策略;针对多源恢复模型的计算复杂性问题,设计辅助诱导目标函数加速算法,加快求解速度;通过改进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算例,验证所提策略可提升配电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开关 多种应急资源 鲁棒优化 多时段协同恢复 配电网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液中砷元素处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靖青秀 李志明 +1 位作者 黄晓东 刘志楼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80,共8页
系统分析了砷在铜电解液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包括As(Ⅲ)和As(Ⅴ)的动态平衡,As与Sb、Bi的交互作用及其胶体复合物的形成规律。分析和比较了主要除砷方法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多杂质协同脱除技术及新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当前铜... 系统分析了砷在铜电解液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包括As(Ⅲ)和As(Ⅴ)的动态平衡,As与Sb、Bi的交互作用及其胶体复合物的形成规律。分析和比较了主要除砷方法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多杂质协同脱除技术及新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当前铜电解液中除As技术瓶颈。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多技术耦合工艺,开发耐酸、高选择性功能材料和智能监测与精准调控系统,以推动铜电解液砷治理向“高效-低碳-智能”的模式转型是今后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液 砷脱除 化学沉淀法 溶剂萃取法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湿法冶金资源回收效率提升方法设计及研究
4
作者 宋玉安 赵伟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湿法冶金资源回收率,解决资源回收流程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Transformer模型进行金属浸出率预测,再采用Distributional Q-function改进DQN模型进行湿法冶金金浸出率最大化的湿法冶金流程... 为进一步提高湿法冶金资源回收率,解决资源回收流程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Transformer模型进行金属浸出率预测,再采用Distributional Q-function改进DQN模型进行湿法冶金金浸出率最大化的湿法冶金流程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方法能有效提升湿法冶金过程中金属浸出率的预测准确率;基于Distributional Q-function改进DQN模型能有效降低资源回收率最大化模型的迭代计算时间。该法能有效提高某工厂湿法冶金资源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er模型 最优化 Distributional Q-function DQN模型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弹性配电网异构分区动态协同方法
5
作者 蒋玮 江宇 +3 位作者 林加顺 邓一帆 袁晓冬 张宸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共12页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架。首先,定义构网支撑型、跟网补充型和构跟混合型DRA,并提出包含分区建立、形态切换与并网同步的故障恢复多关键动作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运行需求,设计分布式变流器与智能软开关的动态协同控制方法,在二次控制中引入电压/频率无差恢复及功率均分变量以实现区内稳定运行,引入智能开关(smart switch, SSW)及并网开关无缝动作变量以实现跨区间平稳交互。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框架与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DRA电压频率建立及内部资源功率均分,灵活响应SSW与并网开关的动作指令,充分挖掘异构资源协同恢复潜力,增强配电网运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恢复区(DRA) 跟网型资源 多关键动作阶段 分布式变流器 智能软开关 动态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武强 高俊莲 +1 位作者 曾一凡 程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204,共21页
煤矿矿井水既是宝贵的战略性水资源,又是重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其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研究了矿井水全生命周... 煤矿矿井水既是宝贵的战略性水资源,又是重要的隐蔽致灾因素,其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研究了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利用问题。从系统工程视角出发,明确了矿井水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利用的科学内涵,即统筹矿井水“产生-运移-利用-循环”全过程,形成源头减量化、过程无害化、末尾资源化、终端回灌化(“四化”)的综合治理模式;梳理了我国煤矿矿井水在“四化”各环节保护与利用的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标准与技术规范缺失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资源战略、产业战略、生态战略为导向的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战略体系,提出了源头控制提效、处理过程提质、综合回用提值、终端处置提容的治理思路,系统部署了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示范引领、市场化产用协同、生态安全保障、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五大工程体系,以形成技术创新驱动、工程建设支撑、市场运营保障、生态安全护航、智慧管理赋能的协同推进格局。研究建议,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标准评价体系、强化协同治理机制,为推动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矿井水由废水管理向战略性水资源转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全生命周期管理 源头减量化 过程无害化 末尾资源化 终端回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废水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陈明慧 党腾飞 +4 位作者 肖一诺 谢雅琪 宋一帆 万俊锋 王岩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38,共5页
随着集约化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养猪废水是蕴含丰富营养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养猪废水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出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污染物。同时,... 随着集约化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养猪废水是蕴含丰富营养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养猪废水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出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污染物。同时,一旦排入湖泊和河流等地表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且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针对养猪废水研发高效低成本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实现集约化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养猪废水资源化处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实现养猪废水资源化的方法途径。这将为以养猪废水为代表的养殖废水资源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和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资源化 微藻培养 氮磷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算中心间互联的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韫瑄 杨亚萍 +2 位作者 涂佳一 顾仁涛 纪越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2,共18页
智算中心作为大模型应用的关键算力基础设施,其高效运行依赖于高性能的光网络传输底座。然而,智算中心间光网络面临包括高实时性、高突发性和高可靠性的三重互联需求带来的诸多技术挑战。基于此,需要以高实时资源分配技术,助力智算光网... 智算中心作为大模型应用的关键算力基础设施,其高效运行依赖于高性能的光网络传输底座。然而,智算中心间光网络面临包括高实时性、高突发性和高可靠性的三重互联需求带来的诸多技术挑战。基于此,需要以高实时资源分配技术,助力智算光网络资源分配突破局部调度限制,以应对业务传输与调度时延挑战;以自适应协同优化技术,引导网络从被动调整向主动协同持续发展,以应对业务动态高突发性挑战;以前摄性故障恢复技术,推动网络从被动恢复故障向主动干预有序演进,以应对智算光网络的高可靠性挑战。展望未来,高实时大规模调度技术、算网深度协同技术和智算数字孪生技术,将为智算中心间互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算中心 资源分配 网络优化 故障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冶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9
作者 李家荣 罗七斤 +3 位作者 查国正 蒋文龙 杨斌 刘大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8,共15页
真空冶金作为现代有色金属高效提炼的重要工艺,因其金属回收率高、工艺流程短、纯化效率高、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已成为推动绿色冶金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对现阶段常见的真空冶金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工业中使用较多的... 真空冶金作为现代有色金属高效提炼的重要工艺,因其金属回收率高、工艺流程短、纯化效率高、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已成为推动绿色冶金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对现阶段常见的真空冶金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工业中使用较多的真空冶金案例,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真空冶金技术在铟、锡、锌、铅、硒、碲、银、金等关键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推动我国真空冶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冶金 有色金属 资源回收 合金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法熔炼捕集过程中钯在CaO-SiO_(2)-Al_(2)O_(3)-MgO基渣中的溶解行为
10
作者 余嘉利 王飞 +1 位作者 杨佳 杨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26-3334,共9页
火法熔炼捕集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的钯是获取钯的重要来源,但熔炼过程中钯易损失于渣相中,导致钯的直收率低,捕集效果差,因此,研究熔炼捕集时废催化剂中钯在渣相中的溶解行为十分重要。本文以熔炼捕集常用CaOSiO_(2)-Al_(2)O_(3)-MgO... 火法熔炼捕集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的钯是获取钯的重要来源,但熔炼过程中钯易损失于渣相中,导致钯的直收率低,捕集效果差,因此,研究熔炼捕集时废催化剂中钯在渣相中的溶解行为十分重要。本文以熔炼捕集常用CaOSiO_(2)-Al_(2)O_(3)-MgO四元体系作为目标渣系,以CO_(2)-CO混合气体控制氧分压,研究熔炼捕集过程中钯的溶解行为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钯在渣中的溶解度随着碱度、温度、氧分压的增加而增加,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钯以PdO形式溶解在炉渣中,超过溶解度后以金属的形式存在。CaO可促进钯在炉渣中的溶解,控制碱度为0.6能够显著降低钯在四元渣中的损失,确保资源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炼捕集 溶解行为 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中铁资源综合回收及利用研究现状
11
作者 王科 刘红召 +3 位作者 王威 柳林 张永康 王洪亮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5,共11页
我国铜渣的产生量及堆存量正在不断增长,难以被大规模消纳处理;铜渣中含有铜、铁、铅、锌等,大多企业采用缓冷-磨浮工艺实现了铜的回收,而选铜尾渣中的铁(含量大于40%)等资源处于弃置状态。很多学者对铜渣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我国铜渣的产生量及堆存量正在不断增长,难以被大规模消纳处理;铜渣中含有铜、铁、铅、锌等,大多企业采用缓冷-磨浮工艺实现了铜的回收,而选铜尾渣中的铁(含量大于40%)等资源处于弃置状态。很多学者对铜渣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方法主要有选矿富集、湿法浸出、火法处理、直接利用工艺及联合工艺。铜渣中铁元素主要以铁橄榄石和磁铁矿物相赋存,磁选得到的磁选精矿中铅锌含量较高,难以直接用于高炉生产;直接资源化利用是大规模利用铜渣的有效途径,但铜渣成分存在波动,部分研究对铜渣用于建材、水泥、矿体回填材料处理时砷等有害元素的环境释放问题仍存在争议。铜渣中铁回收的关键是破坏分解铁橄榄石结构,碱浸-酸分解、还原/氧化处理可实现铁橄榄石物相的有效分解转变,再经熔分或磁选等处理后可得到铁产品,但处理时应考虑到砷等有害元素对提铁过程及产品的影响。多种工艺结合是实现铜渣中有价组分综合回收及尾渣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后续还应持续加强有关铜渣高效回收利用技术理论、装备研发及战略发展路径方面的研究,积极拓宽铜渣综合利用渠道,扩大综合利用规模,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选铜尾渣 铁回收 回收工艺 尾渣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处理需求解析
12
作者 侯思雨 庄绪宁 +3 位作者 杨凡 宋小龙 吴雯杰 赵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27-4736,共10页
聚焦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其关键金属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合Weibull分布模型估算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存量,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2012~203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关... 聚焦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其关键金属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合Weibull分布模型估算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存量,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2012~203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关键金属资源累计存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空间聚集性,当前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河南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及关键资源累计存量最多,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最少;至2035年,江苏将取代北京成为累计退役量最多的6省份之一,累计退役量为225.46万t,甘肃将取代内蒙古成为累计退役量最少的省份之一,累计退役量为15.36万t.空间聚集性上,当前高-高集聚区为江苏,低-低集聚区有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未来高-高集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新增安徽、上海),而低-低集聚区范围将缩小(四川退出).从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处理能力分布上看,当前我国虽总体处理能力过剩但存在空间错位性,未来上海、江苏、河北、广西、天津、广东、浙江、云南、河南再生利用能力将不能满足自身需求,需进一步优化回收处理产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乘用车 退役动力电池 关键金属资源 时空分布 回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饲料蛋白质添加剂的工艺研究
13
作者 余加伟 张颜颜 +7 位作者 劳健龙 龚汉 杨鑫 张进 巨向红 李有全 刘晓曦 雍艳红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48-6460,共13页
本研究利用复合益生菌对对虾加工副产物(虾头、虾壳)进行发酵处理,确定制备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的最佳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复合益生菌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产朊假丝酵母(... 本研究利用复合益生菌对对虾加工副产物(虾头、虾壳)进行发酵处理,确定制备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的最佳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复合益生菌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最优的混合比例;对接种量、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固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确定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虾加工副产物的最佳工艺。将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与配合饲料进行1∶1混合,分析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筛选出的3种菌株的最优混合比例为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2∶1∶2。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虾加工副产物的最优工艺为接种量16%,初始pH 6.5,温度38.5℃,发酵时间48 h,固液比1∶1.5,葡萄糖添加量15%。3)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的蛋白质回收率达到(94.7±0.3)%,与配合饲料进行1∶1混合后,可使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提升9.16%,17种氨基酸总量增加2.63%。本研究结果对提高对虾副产品的利用价值和促进其高值化加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对虾加工副产物 蛋白质回收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14
作者 喻启坤 汤丽斯 +3 位作者 李雯 韩宇 李培英 孙宗玖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狗牙根种质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适应性差异,采用自然干旱方式,对18份狗牙根种质干旱及旱后复水下的7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明确其抗旱及旱后恢复能力差异,筛选表现优异种质,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筛选抗旱及旱后恢复关键指标。结... 为探讨不同狗牙根种质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适应性差异,采用自然干旱方式,对18份狗牙根种质干旱及旱后复水下的7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明确其抗旱及旱后恢复能力差异,筛选表现优异种质,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筛选抗旱及旱后恢复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干旱第12 d,各种质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隶属函数分析发现供试种质干旱胁迫D值为0.056~0.725,旱后恢复D值为0.239~0.828;其中C136、C75、C92干旱胁迫D值较高,分别为0.725、0.670、0.537;而C121、C92、C136旱后恢复D值较高,分别为0.828、0.767、0.721;其中C136、C92、C100、C22的抗旱和旱后恢复能力均高于4个对照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与抗旱能力关联度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旱后恢复能力关联度高,可作为评价狗牙根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抗旱评价 旱后恢复能力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时空灵活性资源协同的配电信息物理系统规划方法
15
作者 吴舒坦 王琦 +3 位作者 于昌平 胡秦然 宋梦 汤奕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88,共15页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深度耦合发展,传统配电网规划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配电网日益复杂的交互方式和控制机理使得传统的信息物理独立规划方案难以保证电网整体最优;另一方面,具有调节潜力和故障响应能力的时空灵活性资源的广泛接入,对规...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深度耦合发展,传统配电网规划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配电网日益复杂的交互方式和控制机理使得传统的信息物理独立规划方案难以保证电网整体最优;另一方面,具有调节潜力和故障响应能力的时空灵活性资源的广泛接入,对规划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物理网络耦合背景下,文中提出了计及时空灵活性资源协同的配电信息物理系统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信息物理系统整体架构,阐述了灵活性资源参与的配电网时空调度策略,以及时空灵活性资源交互方式和调度特性;然后,提出了考虑信息系统影响和灵活性资源时空转移潜力的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协同框架、规划模型和求解算法,并通过关键故障集生成和筛选,验证了所提规划方法下的配电网恢复能力;最后,在改进的标准配电系统及外部耦合网络中初步探讨了所提方案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故障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信息物理系统 灵活性资源 规划 协同 调度 故障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晶硅光伏组件回收技术进展
16
作者 唐枭宇 于跃龙 +3 位作者 李绍元 陆继军 席风硕 马文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05-3421,共17页
化石能源的枯竭及其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推动当今社会转向可再生能源开发。晶硅光伏能量转换效率高、不受地域限制,且具有可靠性、清洁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能源之一。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30 a,初代组件... 化石能源的枯竭及其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推动当今社会转向可再生能源开发。晶硅光伏能量转换效率高、不受地域限制,且具有可靠性、清洁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能源之一。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30 a,初代组件已迎来退役潮,对大量废弃晶硅光伏组件的处置变得更加紧迫。废弃的晶硅光伏组件中含有多种如银、硅、铝、铜、铅和锡等有价值的金属,回收这些金属对于规避潜在的环境危害和有价组分循环具有关键意义。目前,晶硅组件的回收仍面临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回收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回收工艺及其结构组成,总结了组件拆解、分层和金属回收3个部分,分析了不同分离方法和金属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为推动高效环保的回收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光伏组件 资源回收 有价金属 回收技术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粉还原浸出-氧化沉淀法从铁磷渣回收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17
作者 廖毅 杨路遥 +2 位作者 张家靓 陈永强 王成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92-3501,共10页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提锂后的铁磷渣仍难以实现经济回收利用。本文提出采用铁粉还原浸出-氧化沉淀法从铁磷渣中回收铁和磷的新工艺。通过Fe-P-H_(2)O体系电位-pH图与有关反应...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提锂后的铁磷渣仍难以实现经济回收利用。本文提出采用铁粉还原浸出-氧化沉淀法从铁磷渣中回收铁和磷的新工艺。通过Fe-P-H_(2)O体系电位-pH图与有关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从热力学角度阐明还原浸出相比直接浸出的优势。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考察不同因素对还原浸出过程中各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浓度为2 mol/L、液固比为5 mL/g、温度为75℃、铁粉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1倍的最佳条件下,铁和磷的浸出率分别为92.5%和88.3%。在随后的浸出液净化工艺中,铁粉与氟化钠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升杂质去除效率,Al、Cu等杂质质量分数符合电池级FePO_(4)·2H_(2)O的要求(Al质量分数小于等于0.03%、Cu质量分数小于等于0.005%)。通过碳热还原法将再生的磷酸铁合成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5.2 mA·h/g,5C高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5.9%。本研究有望实现铁磷渣的低成本、高值化利用,可为磷酸铁锂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磷渣 资源回收 还原浸出 电池级FePO_(4)·2H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对水-土界面生态修复及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江文亮 胡百成 +2 位作者 李丹 吴永红 叶红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综述了周丛生物特点以及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在水土生态修复及温室气体调控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利用周丛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特性、去除特点及其介导碳循环功能构建的周丛生物捕获、调控技术的应用情景,探讨了环境胁迫下应用该技术在富集去... 综述了周丛生物特点以及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在水土生态修复及温室气体调控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利用周丛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特性、去除特点及其介导碳循环功能构建的周丛生物捕获、调控技术的应用情景,探讨了环境胁迫下应用该技术在富集去除环境新污染物、资源回收方面的作用及功能,明晰了其对生态群落恢复、生态系统调控的潜在优势.展望了在周丛生物功能强化的基础上,融合新型技术,构建基于水-土界面空间优化的系统性集成化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可为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在水-土界面生态修复中的运用前景提供借鉴意义,并为绿色低碳的二次资源回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丛生物 微生物调控 生态修复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锂离子筛复合材料用于页岩气废水提锂的研究
19
作者 任玉春 赵丹丹 +5 位作者 龚韬 付辰 周飞 吴征莲 付永胜 黄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4-1552,共9页
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锂吸附材料,从四川盆地页岩气废水(Shale Gas Wastewater,SGW)中回收锂资源,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急剧上升,研究通过固相反应合成H_(1.33)Mn_(1.67)O_(4)(HMO),并将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造粒剂... 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锂吸附材料,从四川盆地页岩气废水(Shale Gas Wastewater,SGW)中回收锂资源,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急剧上升,研究通过固相反应合成H_(1.33)Mn_(1.67)O_(4)(HMO),并将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造粒剂,制备复合材料CTS/HMO。在SGW中,CTS/HMO对锂的吸附质量比达到7.83 mg/g,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质量比仅下降1.25%,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动力学研究显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等温吸附试验结果显示,CTS/HMO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其为单层吸附。选择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CTS/HMO对锂的良好选择性,这归因于HMO尖晶石结构的离子筛效应。在固定床过滤试验中,流速为0.104 mL/min,床层总容积为7.7 cm^(3)时,该材料约在2950 min后达到饱和,显示出良好的吸附寿命;对不同流速下的固定床吸附进行Thomas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较低流速下的吸附质量比较大。研究表明,CTS/HMO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工业级锂吸附剂,适用于从SGW中提取锂资源,可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锂资源回收 页岩气废水 壳聚糖 锰系锂离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压浸出工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
作者 黎泽 王淼 +2 位作者 史美清 项紫薇 王庆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72,共15页
湿法冶金技术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产业,然而常温常压浸出工艺处理低品位难选冶矿物时,存在浸出效率低的技术瓶颈。氧压浸出工艺通过在密闭容器内将反应温度提升至常压沸点以上,维持富氧环境,改善浸出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增强其动力学参数... 湿法冶金技术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产业,然而常温常压浸出工艺处理低品位难选冶矿物时,存在浸出效率低的技术瓶颈。氧压浸出工艺通过在密闭容器内将反应温度提升至常压沸点以上,维持富氧环境,改善浸出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增强其动力学参数及物质传输效率,可有效提升浸出效率。系统阐释了该工艺的核心原理及其在锌、铜、镍等有色金属矿领域、贵金属领域以及二次资源有价元素提取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典型工业案例的技术特性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技术特点、核心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了氧压浸出工艺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有色冶炼行业技术革新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压浸出 湿法冶金 资源回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