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application of a miniature compact pulsed power supply with high repetition frequency
1
作者 Zhangfei Wang Jian Liu +1 位作者 Chunxia Yang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5期304-318,共15页
Capacitor-based pulsed power supply(PPS)is widely used in fields related to electromagnetic launch,plasma,and materials'synthesis,modification and processing.A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place higher requirements on... Capacitor-based pulsed power supply(PPS)is widely used in fields related to electromagnetic launch,plasma,and materials'synthesis,modification and processing.A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place higher requirements on compact and portable pulsed power supplies,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Transient Physics(NKLTP)recently developed a pulsed power supply consisting of a set of compact pulse-forming units(PFU),each with a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of 220 kJ.This integrated PPS comes with a complete system configuration,a miniature compact structure,a high rate of repetition,and high power,with energy storage density exceeding 1.2 MJ/m^(3).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ice-level design of the unit,the system layout,the control system,th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pulsed power suppl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ied the good reliability of the PPS at high repetition rates with each unit module delivering an output current of more than 100 kA.Additionally,flexible current pulse shapes can be formed by setting the charging voltage and the trigger sequence of the PFUs.The pulse forming network(PFN)developed from these PFUs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electromagnetic laun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pulsed power supply Energy storage densit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recision contro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control sequence of pulses for the population transfer of high dimensional spin 1/2 quantum systems
2
作者 Cong Shuang Lou Yue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6期1226-1234,共9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miltonian of spin 1/2 quantum system under control and the energy level structure and transitions, a radio frequency pulse sequence is designed using intuitive and half c...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miltonian of spin 1/2 quantum system under control and the energy level structure and transitions, a radio frequency pulse sequence is designed using intuitive and half counter-intuitive sequences of pulse to transfer the population of the 3-qubit system coherent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ed control sequence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the evolution of state. In principle,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control pulse sequence proposed can be generalized to use in the quantum systems of higher dim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system control population transfer pulse sequence design intuitive sequence half counter-intuitive sequ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cheme With Zero-sequence Voltage Injection for Single Phase Three-level NPC Rectifiers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文胜 冯晓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I0003-I0003,共1页
直流侧中点电位电压偏移是多电平中性点钳位型变流器的主要缺点。以单相三电平NPC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直流侧中点电位无漂移为控制目标,以传统的单相三电平单极性载波脉宽调制方法为基础,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注入的载... 直流侧中点电位电压偏移是多电平中性点钳位型变流器的主要缺点。以单相三电平NPC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直流侧中点电位无漂移为控制目标,以传统的单相三电平单极性载波脉宽调制方法为基础,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注入的载波脉宽调制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极限值注入的载波脉宽调制算法;并给出这2种方法的零序电压分量的设计方案;最后,对这2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1kW样机实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2种算法都能有效实现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其中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极限值注入的载波调制算法的中点电位控制具有更快动态响应速度,且其网侧电流的高次谐波主要分布在开关频率附近;而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注入的载波调制算法的网侧电流高次谐波主要分布在2倍开关频率附近。但是在一个调制信号周期内,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极限值注入的载波调制算法的开关切换次数比基于零序电压分量注入的载波调制算法低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脉冲宽度 零序电压 单相 整流器 中性点电压 调制 直流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igh frequency pulse on electrode wear in micro-EDM 被引量:3
4
作者 Xiao-peng LI Yuan-gang WANG +2 位作者 Fu-ling ZHAO Meng-hua WU Yu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of copper matrix Ni-TiN cylindrical coating electrode,copper electrode and Cu50 W e...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of copper matrix Ni-TiN cylindrical coating electrode,copper electrode and Cu50 W electrode.The wear mechanism of Ni-TiN/Cu composite electrode in the case of high-frequency pulse current is studi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fluctuation frequency of discharge current on electrode wear in micro-EDM is found out.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de made from homogeneous material,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TiN composite layer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inhibit the effect of high frequency pulse on the electrode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curre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requency puls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odel NieTiN/Cu composite ELECTRODE ELECTRODE WEAR MICRO-E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onar receiver under intense sound pulse 被引量:1
5
作者 Kaizhuo Lei Qunfei Zhang Ziliang Qiao Lingling Zhang Qiang Huang Shiqing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843-848,共6页
For anti-jamming and anti-countermeasure techniques of the sonar receiver,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circuit and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prime circuit under strong interferenc... For anti-jamming and anti-countermeasure techniques of the sonar receiver,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circuit and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prime circuit under strong interference are analyz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n AGC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voltage control amplifier VCA810 prototype is proposed. Then static and dynamic simulations are realized with single frequency signal and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LFM) signal commonly used in the active sonar. Based on intense sound pulse (ISP) interference experiments, the real-tim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odule of the receiver are studi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as well a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252 dB/20 μs ISP interference, the specific sonar receiver will produce sustained cut top oscillation above 30 ms, which may affect the receiver and block the regular sonar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ar receiver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simulationand experiment strong interference intense sound pulse (ISP)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s of the "PROTEUS" Line for Discharge with Runaway Electrons Applications
6
作者 Anatoly N. Maltsev Maxim V. Martynov +3 位作者 Alexey V. Mikov Viktor G. Podkovyrov Leonid L. Zhukov Alexander Yu. Ivanov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06-2513,共8页
关键词 PROTEUS 纳秒脉冲发生器 电子应用 气体放电 高压 失控 输出电压 脉冲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级联的压控晶闸管同步驱动电路
7
作者 王文东 吴朝阳 +2 位作者 王淦平 吴编 杨周炳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针对压控晶闸管脉冲工作特性和串联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可级联的驱动电路,实现了多级串联压控晶闸管的同步开通。首先,介绍了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利用推挽结构的平面耦合电感器隔离初、次级信号并传递驱动能量,解决了串联驱动小型化和... 针对压控晶闸管脉冲工作特性和串联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可级联的驱动电路,实现了多级串联压控晶闸管的同步开通。首先,介绍了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利用推挽结构的平面耦合电感器隔离初、次级信号并传递驱动能量,解决了串联驱动小型化和低压供电条件下快前沿输出的问题;其次,通过计算和仿真确定了电路参数和主要器件选型;最后,使用6级串联的MCT作为放电开关搭建了测试电路,在充电电压8.4 kV、工作重复频率20 Hz条件下,4Ω电阻负载上获得了幅值为1.958 kA的准方波脉冲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路 MOS栅控晶闸管 串联 同步 准方波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常规直流断流机理分析及优化策略
8
作者 谢惠藩 武霁阳 +3 位作者 彭光强 刘涛 黄伟煌 陈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策略,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已成功在现场实施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有效消除了由区外交流故障引发的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长时间断流和双极闭锁风险,显著提升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常规直流 断流 双极闭锁 阀控补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Z源逆变器的改进脉宽调制策略及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9
作者 李宁 杨家林 +2 位作者 张岩 卓超然 张常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Semi-Z源逆变器的现有调制策略存在开关电压应力大且难以实现闭环控制的固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低电压应力的Semi-Z源逆变器调制策略。通过建立稳态电路模型,分析Semi-Z源电压增益和器件应力特性,对占空比进行平均化处理,进而... Semi-Z源逆变器的现有调制策略存在开关电压应力大且难以实现闭环控制的固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低电压应力的Semi-Z源逆变器调制策略。通过建立稳态电路模型,分析Semi-Z源电压增益和器件应力特性,对占空比进行平均化处理,进而减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此外,针对Semi-Z源逆变器在重载及高输出交流频率的应用环境中,依然存在无源元件需求过大的问题,特别设计并提出一套高效的无源元件参数优化方案。最后,根据所提出的调制策略,设计搭建200 W试验样机,验证所提的调制策略和参数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综合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脉宽调制 电路分析 电压应力 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感应牵引电机的高动态响应无差拍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周正 李健 +1 位作者 卢阳 贺昆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83-5293,共11页
大型电动轮矿山自卸车在进行快速操作时,母线电压会产生剧烈波动,传统的矢量控制技术由于其转子磁链的调节速度较慢,可能导致控制系统失稳。该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载波比工况下的高动态性能无差拍控制技术。首先,推导了感应电... 大型电动轮矿山自卸车在进行快速操作时,母线电压会产生剧烈波动,传统的矢量控制技术由于其转子磁链的调节速度较慢,可能导致控制系统失稳。该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载波比工况下的高动态性能无差拍控制技术。首先,推导了感应电机的特征根离散化模型。然后,在离散域下设计了无差拍控制系统,通过状态变量的线性变换实现了系统的完全解耦,同时推导了状态变量间的额外约束条件,实现了同时考虑转子磁链幅值和定子电流矢量的三自由度无差拍控制。所提出的变步长无差拍控制系统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电流谐波含量低的优点。最后,在仿真平台和大功率实验平台中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差拍控制 感应电机 低载波比 离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脉冲负载整流器的抗负载扰动无源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 王谱宇 +3 位作者 刘兴江 郭鑫 任晓琨 刘正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4-1087,I0022,共15页
新型脉冲功率设备对直流侧母线电压提出较高的性能要求,为减小脉冲负载对直流电压波动率的影响,建立带脉冲负载三相整流器拓扑结构及数学模型,并在现有无源控制(passivity based control,PBC)设计的基础上,以保证系统稳定性为前提,提出... 新型脉冲功率设备对直流侧母线电压提出较高的性能要求,为减小脉冲负载对直流电压波动率的影响,建立带脉冲负载三相整流器拓扑结构及数学模型,并在现有无源控制(passivity based control,PBC)设计的基础上,以保证系统稳定性为前提,提出注入虚拟储能的无源控制算法(virtual energy storage injection PBC,VESI-PBC),该算法以提高能量函数收敛速度为目标,可有效降低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率,提高抗负载扰动能力。分别基于根轨迹法和时域分析法,讨论VESI-PBC引入储能矩阵后,增大虚拟电感值L_(n)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为满足直流侧性能要求和保证系统稳定性,利用脉冲负载对直流电压波动率的影响规律,提出L_(n)自适应选取函数f(f_(PL)),使L_(n)自适应平衡系统高频毛刺和低频强脉冲冲击的不同需求。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际试验,验证VESI-PBC算法对减小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率的有效性,并指出该算法的实质是控制内环电流超前响应直流电压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趋势,由此具有较强的抗负载扰动能力,适用于负载脉冲功率等级高、动态特性强烈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冲负载整流器 注入虚拟储能的无源控制 能量函数 系统稳定性 抗负载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数字化控制离散性的三电平低调制比区域窄脉冲抑制策略
12
作者 陈凯 温旭辉 +2 位作者 李文善 张剑 沈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7-2600,共14页
永磁同步电机拖动大惯量飞轮充能过程,三电平变流器长时间处于低调制比状态,经典虚拟空间矢量调制策略会频繁出现窄脉冲,进而导致电压电流波形畸变、功率器件损坏以及电机起动瞬间中点电位失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考虑永磁同... 永磁同步电机拖动大惯量飞轮充能过程,三电平变流器长时间处于低调制比状态,经典虚拟空间矢量调制策略会频繁出现窄脉冲,进而导致电压电流波形畸变、功率器件损坏以及电机起动瞬间中点电位失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考虑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离散性的窄脉冲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经典虚拟空间矢量调制算法在低调制比区域的窄脉冲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矢量序列优化的混合虚拟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实现了三电平变流器低调制比区域窄脉冲抑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抑制了窄脉冲、改善电流波形质量,也降低了三电平变流器开关动作次数,解决了电机起动瞬间中点电位失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电机控制 三电平变流器 低调制比 窄脉冲 中点电位平衡 虚拟空间矢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音速数值仿真下多脉冲约束弹体的修正策略研究
13
作者 郭首邑 王良明 +1 位作者 傅健 杨保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研究高旋脉冲弹在超音速运动状态下的弹体修正能力,分析直接力作用的弹道控制情况及最终落点分布。建立脉冲弹仿真模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对高马赫状态下的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基于气动特性参数数值和全弹道动力学模型,采用单变... 为研究高旋脉冲弹在超音速运动状态下的弹体修正能力,分析直接力作用的弹道控制情况及最终落点分布。建立脉冲弹仿真模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对高马赫状态下的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基于气动特性参数数值和全弹道动力学模型,采用单变量约束和多变量约束的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关键参数的修正策略及扰动状态时对弹体修正能力的影响;采用蒙特卡洛打靶法计算出扰动状态下的控制误差及落点散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状态下的脉冲弹整体气动特性与普通尾控弹大体一致;当其处于小攻角进行高旋运动时,弹道前半段的修正效果明显优于后半段;较大脉冲总量且启控时间在可控范围得越晚,则具备更好的弹道修正能力;基于最优方案下强扰动状态的落点CEP可达12 m,证明该策略具备更优良的修正效果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依据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控制 气动力特性 弹道修正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换器的实时计算脉宽调制方法
14
作者 何青松 吴振奎 +2 位作者 魏毅立 张自雷 李兆泽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8,共9页
在分析脉宽调制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化的思想,提出一种实时计算脉冲宽度的方法。该方法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一次参考电压信号,再基于伏秒平衡原理推导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功率器件导通与关断时间的计算公式,并给出方法实现流程。所提方... 在分析脉宽调制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化的思想,提出一种实时计算脉冲宽度的方法。该方法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一次参考电压信号,再基于伏秒平衡原理推导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功率器件导通与关断时间的计算公式,并给出方法实现流程。所提方法计算简洁、可输出任意电压信号、不依靠载波信号和坐标变换。其次,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实时计算脉宽调制(RTCPWM)控制下的单相DC-AC变换器、三相DC-AC变换器和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在模拟平台上进行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调制要求的前提下,实时计算脉宽调制的输出电压总谐波失真率为79.18%,模型性能较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提升30%,电机正反转转速波动范围小于1%。可将该调制策略推广应用到电力系统频率偏差调节、三相电压不平衡补偿、多功能变换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宽调制 变换器 实时计算脉宽调制 永磁同步电机 谐波分析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微波光子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软件门控方案
15
作者 王嘉辉 陈萧恩 +1 位作者 陈建平 吴龟灵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为了提高微波光子矢量网络分析仪(MPVNA)进行脉冲测量时的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软件门控方案,该方案利用临时闲置接收通道接收与脉冲激励产生的控制信号同源的脉冲方波,以此生成门控信号。通过这个门控信号对采集到的待测器件脉冲响应进... 为了提高微波光子矢量网络分析仪(MPVNA)进行脉冲测量时的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软件门控方案,该方案利用临时闲置接收通道接收与脉冲激励产生的控制信号同源的脉冲方波,以此生成门控信号。通过这个门控信号对采集到的待测器件脉冲响应进行控制,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和测量的动态范围。对10 GHz带通滤波器的脉冲散射参数(S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占空比为1%的脉冲激励下,应用软件门控的测量动态范围相比未应用门控时的提高了约20 d B;门控处理后测得的S11和S22参数曲线也因为信噪比的提升更加光滑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测量 矢量网络分析 脉冲测量 光采样 软件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脉冲增程的最优制导指令在线生成方法
16
作者 王泊乔 汪瀚 陈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为满足脉冲增程型导弹在线决策脉冲发动机最优点火时间及在线生成最优过载指令等需求,本研究对相关非线性最优制导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最优制导指令在线生成方法。首先,建立了脉冲增程型导弹的非线性脉冲最优控制问题模型,并通过对... 为满足脉冲增程型导弹在线决策脉冲发动机最优点火时间及在线生成最优过载指令等需求,本研究对相关非线性最优制导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最优制导指令在线生成方法。首先,建立了脉冲增程型导弹的非线性脉冲最优控制问题模型,并通过对增广目标函数进行全微分建立了该脉冲最优控制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其次,提出了一种快速生成脉冲最优轨迹数据集的参数化方法,该参数化方法根据最优性条件构建了一组参数化微分方程,使得通过对该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积分即可得到脉冲最优轨迹的数据集。最后,利用该数据集中的脉冲发动机最优点火时间和最优过载指令训练前馈神经网络,从而实现了脉冲发动机最优点火时间的在线决策和最优过载指令的在线生成。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优化方法,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在1 ms内在线决策脉冲发动机最优点火时间和最优过载指令,而且弹道射程优于或相当于传统优化方法得到的弹道,因此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在线生成脉冲增程型导弹最优制导指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制导 脉冲最优控制 导弹脉冲增程 哈密尔顿轨迹参数化 前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开关损耗的永磁同步电机边带声振响应数值仿真与抑制优化
17
作者 邱子桢 张维 +2 位作者 王芳 孔治国 黄炘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以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电流谐波与声振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计及开关损耗因素,基于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对边带声振响应进行抑制优化。首先,对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谐波分量与电... 以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电流谐波与声振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计及开关损耗因素,基于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对边带声振响应进行抑制优化。首先,对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谐波分量与电磁力特性进行理论解析,建立完整的边带声振响应仿真流程与数值预测模型。其次,讨论典型的不连续脉宽调制和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策略对边带分量的影响,并理论分析边带电流谐波与声振响应的抑制效果。最后,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搭载至实验样机,分别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验证、稳态声振测试与驱动控制器损耗测试。结果表明,不连续脉宽调制会恶化边带声振响应,但可以降低开关损耗;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边带电流谐波和声振响应,并且对开关损耗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不连续脉宽调制 载波频率调制 振动噪声抑制 数值预测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频脉冲负载的三端口整流器电容能量平衡控制技术
18
作者 栾信宇 王宇 吴章武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0-1192,共13页
脉冲功率型负载广泛应用于地面、舰船及航空供电系统,其频率变化具有难以预测的随机性。传统双环PI控制下系统调节时间缓慢、电压纹波较大、动态性能有待提高。为提高系统在脉冲频率变化时的动态响应能力,该文基于三端口脉冲功率解耦-... 脉冲功率型负载广泛应用于地面、舰船及航空供电系统,其频率变化具有难以预测的随机性。传统双环PI控制下系统调节时间缓慢、电压纹波较大、动态性能有待提高。为提高系统在脉冲频率变化时的动态响应能力,该文基于三端口脉冲功率解耦-整流器提出电容能量平衡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三端口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指出传统双环PI控制面临负载频率突变时存在动态调节性能不佳这一局限性;其次,针对脉冲负载的特殊性质,分析传统电容电荷平衡控制不能直接应用于脉冲负载的原因,并提出快速补偿能量差值的电容能量平衡控制方法,提高三端口整流器的动态调节能力;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当检测到脉冲负载频率突增时,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快速地控制解耦电容电压达到新的稳态值,减小解耦电容的电压纹波,有效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负载 功率解耦 频率突变 能量平衡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脉冲恒功率负载储能系统的无源控制方法
19
作者 王勇 王谱宇 +2 位作者 杨永亮 曹曼 刘正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5-1929,共15页
带脉冲负载的储能系统(PL-ESS)是一类典型的独立电力系统,“负阻抗”和周期脉冲特性极易造成系统不稳定。该文面向PL-ESS稳定性和较高的性能要求,在传统无源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注入虚拟储能的无源控制(VESI-PBC)算法,通过提高能... 带脉冲负载的储能系统(PL-ESS)是一类典型的独立电力系统,“负阻抗”和周期脉冲特性极易造成系统不稳定。该文面向PL-ESS稳定性和较高的性能要求,在传统无源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注入虚拟储能的无源控制(VESI-PBC)算法,通过提高能量函数的收敛速度,使直流母线电压快速稳定以适应脉冲负载中高频模态切换工况。该文阐述VESI-PBC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对其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根轨迹分析,同时深入剖析VESI-PBC算法的控制机理,指出该算法控制目标并非内环电流跟踪,而是超前响应外环电压的动态变化,其实质是快速响应负载脉冲电流的瞬态变化,有效提高DC-DC变换器输出电流(源端输出电流)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降低了电容电流,从而增强了母线电压抗负载快速扰动的鲁棒性。通过仿真与实际平台试验,设置了较小容感比参数,验证了VESI-PBC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满足PL-ESS系统中高频工况下瞬时脉冲电流的需求。VESI-PBC算法简单灵活,可适用于含脉冲恒功率负载的、稳定性较弱(容感比较小)、脉冲频率覆盖范围广、非线性较强的独立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恒功率负载 储能系统 无源控制 能量函数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模糊PID电液伺服系统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浩 李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电液伺服控制是典型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常规PID控制结构简单,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提高脉冲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阀控... 电液伺服控制是典型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常规PID控制结构简单,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提高脉冲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阀控非对称缸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通过PSO算法对模糊PID控制器的量化因子与比例因子进行寻优。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系统模型,联合AMESim中搭建的液压系统模型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相比,脉冲试验台采用粒子群优化模糊PID作为控制策略时对压力指令信号的跟踪精度显著提高,且对于不同类型、脉冲频率、压升速率的压力脉冲信号,液压系统都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试验台 电液伺服系统 PSO算法 模糊控制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