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田注醇用柔性复合管服役性能
1
作者 陈小飞 杨文 +4 位作者 骆登茂 丁晗 李厚补 王浩 张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2,共7页
采用涤纶纤维增强尼龙内衬的柔性复合管在气田高压注醇环境中得到大量应用,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管线本体老化和接头失效频发。为明确该类柔性复合管在气田注醇环境应用后性能变化及其工况适应性,针对服役前后柔性复合管各功能层,开展了... 采用涤纶纤维增强尼龙内衬的柔性复合管在气田高压注醇环境中得到大量应用,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管线本体老化和接头失效频发。为明确该类柔性复合管在气田注醇环境应用后性能变化及其工况适应性,针对服役前后柔性复合管各功能层,开展了形貌分析、理化性能分析及承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高压注醇环境服役后复合管尼龙内衬层材料和涤纶纤维增强层材料外观发生了一定变化,外保护层龟裂。在甲醇介质作用下服役后的复合管尼龙内衬层材料初始热分解温度和熔融焓降低。甲醇介质经内衬层渗透进入柔性复合管夹层,聚酯纤维与醇类基团发生解聚反应,致使复合管服役后的纤维拉伸性能及在役管线爆破强度显著降低。管体爆破强度降低情况与纤维拉伸性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接头为薄弱部位。原有PA1212和PA66内衬材料不能长期适用于现场高压注醇工况环境,后期建议使用前针对内衬材料开展耐甲醇介质溶胀及渗透性能选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 聚酯纤维 柔性复合管 气田 高压 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铺顶工艺在综采撤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乔京利 井贵存 +1 位作者 程相春 贝太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0,共3页
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315采区工作面频繁回撤安装,为保证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在31521综采工作面造撤面条件过程中,采用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铺顶工艺代替金属网片铺、联网工艺,简化了收尾工序,免除了作业人员频繁运网和进入煤壁侧联网作... 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315采区工作面频繁回撤安装,为保证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在31521综采工作面造撤面条件过程中,采用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铺顶工艺代替金属网片铺、联网工艺,简化了收尾工序,免除了作业人员频繁运网和进入煤壁侧联网作业,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面末采收尾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支架回撤通道留设、支架撤除期间安全管理提供保障,该工艺对类似开采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 铺顶工艺 工作面回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带电作业用软质绝缘拉棒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向文祥 肖宾 邬正荣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2,共5页
针对1 000 kV特高压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拉棒(简称硬拉棒)存在的整件长、重量大,不利于运输保管与操作的缺点,通过对新型高性能纤维的研究和改性处理,并与热塑性材料复合成型,研制出绝缘软拉棒。该绝缘软拉棒重量仅为同规格硬拉棒的34.6%,... 针对1 000 kV特高压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拉棒(简称硬拉棒)存在的整件长、重量大,不利于运输保管与操作的缺点,通过对新型高性能纤维的研究和改性处理,并与热塑性材料复合成型,研制出绝缘软拉棒。该绝缘软拉棒重量仅为同规格硬拉棒的34.6%,其端部接头重量仅为原钢接头的1/10,而比强度提高了2.85倍,且可盘圈运输与保管,解决了原来长件难以运输和保管问题。绝缘软拉棒是超高压、特高压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拉棒的升级换代的产品,具有"安全可靠、运输方便、轻便灵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软拉棒 高性能纤维 热塑性树脂 复合成型 质轻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丁苯胶乳/废聚酯纤维高强高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勇 张新星 +1 位作者 田东 卢灿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101,共3页
采用液相高剪切混合、共沉预处理技术改善纤维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及其界面结合,制备了废丁苯胶乳/废聚酯纤维高强高模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纤维的质量分数为60%... 采用液相高剪切混合、共沉预处理技术改善纤维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及其界面结合,制备了废丁苯胶乳/废聚酯纤维高强高模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纤维的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23.2 MPa,而未填充纤维的硫化胶强度仅为9.3MPa;同时,室温下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了约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丁苯胶乳 废聚酯纤维 复合材料 高强高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U耐压供水管管件专用料的研究
5
作者 杨鸣波 李忠明 +4 位作者 冯建民 潘必纯 贾立蓉 钟蓉 肖玉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就用于耐压输水管管件的未增塑聚氯乙烯 (PVC -U )的配方选取及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型号PVC树脂混配 ,获得了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树脂配混料 ,通过低含量铅系稳定剂与卫生级有机锡混合使用 ,获得了既有较好稳定效果 ... 就用于耐压输水管管件的未增塑聚氯乙烯 (PVC -U )的配方选取及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型号PVC树脂混配 ,获得了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树脂配混料 ,通过低含量铅系稳定剂与卫生级有机锡混合使用 ,获得了既有较好稳定效果 ,又有价格优势的稳定体系。本工作考察了润滑剂用量、增韧剂和硅烷偶联剂品种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首次使用高强度聚酯纤维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硅氧烷树脂作为PVC -U体系的改性剂 ,并探讨了各自的改性效果。结果发现因界面作用极弱 ,聚酯纤维并未有预期的增韧效果 ,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硅氧烷树脂能起到良好的改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增塑聚氯乙烯 输水管管件 高强度聚酯纤维 聚硅氧烷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PM与其它加固方法的比较及RC构件加固程序简介
6
作者 岳茂光 姚秋来 +1 位作者 王亚勇 李宏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5期81-85,共5页
为了减少加固设计中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依据最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用EXCEL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程序。应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6根不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梁,同时采用钢绞线和碳纤维进行加固设计。对采... 为了减少加固设计中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依据最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用EXCEL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程序。应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6根不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梁,同时采用钢绞线和碳纤维进行加固设计。对采用一层同梁宽的钢绞线或碳纤维加固后梁的抗弯承载力分析表明,钢绞线加固方法对承载力提高的幅度更大。结合对加固性能指标(使用空间的影响、防火、环保等)的综合比较,说明新型的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方法更符合经济、美观、实用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 碳纤维 结构加固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性高强砂浆夹碳纤维网格加固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亚英 刘霞 朱绪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150,共6页
为了研究碳纤维网格在砖墙加固中的作用,设计了4个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网格与高延性砂浆结合成形成的复合加固层与砖墙未出现剥离现象,裂缝分布均匀,砖墙与加固层协同受力及变形性能较好,可以显著提高墙体... 为了研究碳纤维网格在砖墙加固中的作用,设计了4个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网格与高延性砂浆结合成形成的复合加固层与砖墙未出现剥离现象,裂缝分布均匀,砖墙与加固层协同受力及变形性能较好,可以显著提高墙体抗裂性能和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墙加固 碳纤维网格 延性高强砂浆 抗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面年产15Mt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
8
作者 张立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共4页
为了解决补连塔煤矿22煤三盘区7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生产技术、一通三防等控制难题,保证单面年产突破15Mt,在采取了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技术、底鼓治理技术、回撤通道高强支护技术、柔性纤维网快速挂网技术、低氧防治技术、上覆... 为了解决补连塔煤矿22煤三盘区7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生产技术、一通三防等控制难题,保证单面年产突破15Mt,在采取了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技术、底鼓治理技术、回撤通道高强支护技术、柔性纤维网快速挂网技术、低氧防治技术、上覆采空区高温治理技术、工作面端头割煤工艺优化技术等多种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各种灾害的影响,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实现了年平均日产0.04Mt,平均月产1.25Mt,最高日产0.06Mt,最高月产1.38Mt,单面年产量达到15.02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一通三防 割煤工艺 柔性纤维网 低氧防治 高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材料的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琳 彭书成 +1 位作者 郭信锋 勾朝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为解决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中常出现的温度裂缝问题,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入超高强改性聚酯合成纤维和超细晶陶瓷复合材料(FC材料)。依托鄂州市花马湖二站大型排涝泵站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FC材料的适宜掺量及具体施工工艺。研究结果... 为解决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中常出现的温度裂缝问题,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入超高强改性聚酯合成纤维和超细晶陶瓷复合材料(FC材料)。依托鄂州市花马湖二站大型排涝泵站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FC材料的适宜掺量及具体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掺入1.2 kg FC材料为宜,采用FC材料掺入粗骨料后投入拌和楼并连续机械搅拌70 s的拌和工艺可使FC材料分散均匀,未出现缠绕并丝现象;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分层厚度在40 cm以内,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阶梯推进”的浇筑施工方法,可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易开裂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混凝土抗裂性能,还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FC材料 温度裂缝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刮法软质PVC发泡高强涤纶膜结构材料的配方优化
10
作者 董佳杰 李烜一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发泡体系偶氮二甲酰胺(AC)及其共混物(稳定剂和三氧化二锑)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并确定最佳发泡体系热稳定剂配方。在该配方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高强涤纶膜结构材料用刀刮法软质PVC发泡材料进行配方优化筛选,讨论了纳米Ca... 对发泡体系偶氮二甲酰胺(AC)及其共混物(稳定剂和三氧化二锑)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并确定最佳发泡体系热稳定剂配方。在该配方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高强涤纶膜结构材料用刀刮法软质PVC发泡材料进行配方优化筛选,讨论了纳米CaCO 3、偶氮二甲酰胺(AC-6000)、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401)和树脂配比对刀刮法软质PVC发泡材料发泡倍数和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锌稳定剂(K-Zn9004)添加3份时AC-6000分解温度最低,为189.38℃,与PVC塑化温度相匹配,为最佳稳定剂配方;经正交实验证实,当添加6份纳米CaCO 3、13份AC-6000、4份ACR-401以及树脂比为1∶1时其发泡率达到最大且泡孔均匀,质地柔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刮法 软质PVC 发泡材料 正交实验 高强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