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对含Ce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娜 丁西安 +2 位作者 王永强 陆勤阳 郑成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无取向硅钢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材料,要求其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优异,但两者往往不能兼顾。如何获得强度和磁性能的良好匹配是高性能无取向硅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本工作通过Cu、Ce合金化研制了高强高效无取... 无取向硅钢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材料,要求其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优异,但两者往往不能兼顾。如何获得强度和磁性能的良好匹配是高性能无取向硅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本工作通过Cu、Ce合金化研制了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样品,但是,目前Cu在硅钢中的作用尤其是对磁性能的影响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本工作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u对含Ce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适量Cu的添加在显著提高强度的情况下同时降低高频铁损,较多Cu的添加使磁感降低、铁损升高。这主要是因为,适量的Cu以富Cu相析出,具有尺寸小、分布分散等特点,一方面促使再结晶的发生,提高晶粒均匀性,并且高温再结晶退火过程中Cu以固溶形式存在不会明显阻碍晶粒长大,对磁性能有利;另一方面促使有利织构的产生,抑制不利织构出现,提高磁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富Cu析出相阻碍磁畴转动对磁性能的不利影响。Cu含量较高时,富Cu析出相不仅尺寸较大,而且形态呈长条状或短棒状,恶化了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 组织 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电机用软磁材料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裴瑞琳 李志野 +2 位作者 李雨笑 李军 曾鹿滨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4,共15页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进而促进节能环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半导体和永磁材料的基础上,很难通过结构优化突破效能瓶颈。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行业协调发展,新型软磁材料的应用将是带动电机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进而促进节能环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半导体和永磁材料的基础上,很难通过结构优化突破效能瓶颈。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行业协调发展,新型软磁材料的应用将是带动电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针对驱动电机对软磁材料的性能需求,介绍了晶粒取向硅钢、极薄无取向硅钢、高强硅钢及非晶合金4种在电机中极具应用潜力的软磁材料,并对其应用在电机中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分析。结合驱动电机发展对软磁材料的需求,总结了新能源汽车电机利用软磁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驱动电机 软磁材料 取向硅钢 极薄无取向硅钢 高强硅钢 非晶合金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片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0
3
作者 龚坚 罗海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所用驱动电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其对无取向硅钢片的要求,总结出适用于驱动电机的无取向硅钢片是既要求高强度、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也要求高磁感和低的高频铁损等磁性能的复合材料。全面介绍了业界... 本文系统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所用驱动电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其对无取向硅钢片的要求,总结出适用于驱动电机的无取向硅钢片是既要求高强度、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也要求高磁感和低的高频铁损等磁性能的复合材料。全面介绍了业界领先的各日本钢铁公司关于高强无取向硅钢片相关专利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相关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各专利中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得出析出强化技术路线是未来发展趋势,而其中Ti析出强化不可行,Nb析出强化可行但是成分和工艺窗口狭窄,且必须和Ni、Mn的固溶强化相结合;而Cu的析出强化途径工艺简单且易行、成本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电动汽车 驱动电机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高磁感 低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锰含量对Cr-Ni-Mo-V钢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士廉 吕彦 +3 位作者 黄建文 李登仁 胡俊 李经纬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在Cr-Ni-Mo-V高强韧钢的传统生产中均保留一定量的硅和锰,对钢的力学性能造成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不同Si、Mn含量对Cr-Ni-Mo-V高强韧钢屈服强度、低温冲击功的影响。结果表明:Si和Mn对屈服强度没有明显贡献;提高Mn含量显著增加钢性... 在Cr-Ni-Mo-V高强韧钢的传统生产中均保留一定量的硅和锰,对钢的力学性能造成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不同Si、Mn含量对Cr-Ni-Mo-V高强韧钢屈服强度、低温冲击功的影响。结果表明:Si和Mn对屈服强度没有明显贡献;提高Mn含量显著增加钢性能的分散度,提高Si含量则显著降低钢的低温冲击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韧钢 屈服强度 低温冲击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应用现状和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朱诚意 鲍远凯 +2 位作者 汪勇 马江华 李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089-23096,共8页
汽车和钢铁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中心,铁芯是驱动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无取向硅钢是目前性价比最高、... 汽车和钢铁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中心,铁芯是驱动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无取向硅钢是目前性价比最高、商业化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开发高频下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的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品质无取向硅钢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能量转换效率、输出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并降低材料成本,因而倍受行业关注。本论文从满足铁芯加工装配、保证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制备和使用成本、适应电机工作环境变化四个方面归纳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对无取向硅钢性能的特殊要求;评价了国内外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现状和不同规格产品的铁损、磁感、强度指标;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优化合金成分体系设计、组织结构调控、制备工艺及产品规格来提高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和产品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研发和低成本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合金化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输入下基于MCJNi1K焊丝的Q460E钢埋弧焊缝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嘉昊 杜学铭 韩海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73-175,180,共4页
使用自主研制的MCJNi1K低碳中锰高硅焊丝对Q460E低合金高强钢进行埋弧焊接试验,对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热输入增大,焊缝金属低温冲击韧性先增大再降低。当热输入为21.92 k J/cm时... 使用自主研制的MCJNi1K低碳中锰高硅焊丝对Q460E低合金高强钢进行埋弧焊接试验,对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热输入增大,焊缝金属低温冲击韧性先增大再降低。当热输入为21.92 k J/cm时,低温冲击韧性最高,焊缝区随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断口有韧窝特征。热输入较小或较大时,焊缝区分别有先共析铁素体和魏氏组织产生,均会降低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中锰高硅焊丝 热输入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硅钢片导磁框的高速磁致伸缩致动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鹏飞 冯志华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64,369,共7页
高频涡流损耗限制了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出速度。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硅钢片导磁框的高速磁致伸缩致动器。与整块硅钢结构的导磁框相比,分区绝缘的硅钢片可降低等效电导率,减小导磁元件中的涡流。该设计提高了磁致伸缩棒中的磁场强度,使... 高频涡流损耗限制了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出速度。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硅钢片导磁框的高速磁致伸缩致动器。与整块硅钢结构的导磁框相比,分区绝缘的硅钢片可降低等效电导率,减小导磁元件中的涡流。该设计提高了磁致伸缩棒中的磁场强度,使致动器在高频磁场激励下也能输出较大振幅。在有效值为35 A@2 kHz的正弦波励磁电流下,采用叠片结构导磁框的磁致伸缩致动器输出振幅11.1μm@4 kHz的振动,比采用整体结构导磁框的致动器输出速度提升了44.2%。这说明将磁路元件分区绝缘有利于提升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出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片 高速磁致伸缩致动器 涡流 等效电导率 磁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