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or with time-delayed displacement feedback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 Chun LI Shun-ming +1 位作者 WANG Yong JIANG Xing-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294-2305,共12页
The displacement feedback with time delay considered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a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HSLDS) vibration isolator. Such feedback is detailedly ... The displacement feedback with time delay considered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a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HSLDS) vibration isolator. Such feedback is detailedly analyz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equivalent damping. Firstly, the primary resonance of the controlled HSLDS vibration isolator subjected to a harmonic force excitation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multiple scales method and further verified by numerical integr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rimary resonance is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Then, the equivalent damping is defin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eedback gain and time delay on primary resonance. The condition of jump avoidance is obtained with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induced by jumps. Finally, the force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controlled HSLDS vibration isolator is defined to evaluate its isolation performance. It is shown that an appropriate choice of feedback parameters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force transmissibility in resonant region and reduce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Furthermore, a wider vibration isolation frequency bandwidth can be achieved compared to the passive HSLDS vibration iso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ISOLATOR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 PIECEWISE nonlinear time-delayed feedback multiple scales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主动式高静⁃低动刚度电磁隔振器研究
2
作者 张明 李洪涛 +3 位作者 崔浩东 孙凤 孙兴伟 周冉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84,共8页
为了降低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增强对不同振动源的适应性,并获得比传统被动隔振器更出色的振动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线圈嵌套永磁体的非对称刚度结构的高静⁃低动刚度(high static⁃low dynamic stiffness,HSLDS)隔振器。其... 为了降低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增强对不同振动源的适应性,并获得比传统被动隔振器更出色的振动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线圈嵌套永磁体的非对称刚度结构的高静⁃低动刚度(high static⁃low dynamic stiffness,HSLDS)隔振器。其能够根据不同振源频率的变化调整系统刚度,实现半主动隔振效果。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获得了系统在不同激励、电流下的位移传递率特性。基于隔振器的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半主动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根据振源频率的变化来调节系统的刚度。搭建了试验测试平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可以使起始隔振频率降低19.25%。系统通过引入半主动控制策略,可以将最大加速度振幅衰减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隔振 高静⁃低动刚度 频率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试验研究
3
作者 邵敏强 利云云 +2 位作者 周徐斌 陈卫东 刘兴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不同,设计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类隔振系统,求解系统的消极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两类隔振系统在不同上、下层刚度组合下的隔振性能。搭建两种高静低动刚度的隔振试验系统,通过扫频和定频试验验证了其隔振性能,并对结果偏差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 欧拉屈曲梁 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试验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传海 宋晋奇 +4 位作者 刘志峰 郭劲言 赵永胜 刘洪强 王军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0,共10页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机床装备向高端化、自主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亟须开展机床正向设计技术研究,系统性地指导机床的结构优化与创新,突破传统设计方法中“试错迭代”的局限,实现机床性能设计的自主可控。从工业母机运动链设计、静动刚度设计、热平衡设计、机电耦合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等方面,综述有关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指出正向设计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母机 运动链设计 静动刚度设计 热平衡设计 机电耦合设计 几何精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涡轮泵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扰动性能
5
作者 李双喜 刘安 +2 位作者 刘志远 张江腾 李世聪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23,共13页
隔离密封对高速涡轮泵燃料密封极为重要,但其在工作时存在供气压力波动、外界振动强烈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对动静压隔离密封气膜扰动工况,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变化扰动分析模型,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和MATLAB求解... 隔离密封对高速涡轮泵燃料密封极为重要,但其在工作时存在供气压力波动、外界振动强烈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对动静压隔离密封气膜扰动工况,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变化扰动分析模型,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和MATLAB求解端面气膜扰动刚度及扰动阻尼,对比静压式与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的扰动性能,讨论气膜厚度、工作压力及扰动幅值等参数对扰动性能的影响,得到其变化规律,并试验验证了动静压密封的抗扰动性能。结果表明:扰动频率的增加使得扰动刚度整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扰动阻尼随扰动频率的增加迅速降低,在10~100 Hz时逐渐趋于平稳。供气压力与扰动刚度、扰动阻尼呈正相关。工作转速增大,扰动刚度在低频段增大、在中高频段减小,扰动阻尼全频减小。扰动幅值增大,扰动刚度在中低频段几乎不变、在高频段减小,扰动阻尼略有增大。工作膜厚与扰动刚度、扰动阻尼呈负相关。动静压式混合密封有效提升了密封装置中低频下的稳定性能,避免了密封处于低压、低转速时抗扰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密封 气体 动静压 扰动刚度 扰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工况O形圈动/静密封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铭亮 梁晟林 +2 位作者 戴庆文 黄巍 王晓雷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作动筒是飞机起落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为起落架、舱门的放下和收上提供动力源。作动筒采用的O形圈通常工作在高速、高压、高温、高寒、振动、冲击等恶劣工况下,常常出现渗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降低O形圈密封失效的影响,以丁腈橡... 作动筒是飞机起落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为起落架、舱门的放下和收上提供动力源。作动筒采用的O形圈通常工作在高速、高压、高温、高寒、振动、冲击等恶劣工况下,常常出现渗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降低O形圈密封失效的影响,以丁腈橡胶O形圈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O形圈在低压状态下的密封特性,探究压缩率、油液压力等对O形圈动/静密封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搭建低压密封性能测试实验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动/静密封工况下,随着油液压力的增加,高压缩率的O形圈表现出更好的密封性能;在动密封状态下,O形圈存在扭转现象,这进一步提升了O形圈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O形圈 高/低压工况 动/静密封 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弹簧静态性能与动态行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晟 孙佳瑞 +3 位作者 王芷鸢 崔飞鸿 夏万 朱清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空气弹簧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刚度特性是分析其性能的关键。以单曲囊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其静态和动态特性。基于气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单曲囊式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刚度特性是分析其性能的关键。以单曲囊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其静态和动态特性。基于气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单曲囊式空气弹簧的刚度计算模型,推导出垂向刚度和固有频率表达式。利用ABAQUS软件构建了G40/60型空气弹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初始内压对刚度特性的影响。在WDW-100型试验机上进行静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气压下的力-位移特性曲线,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了承载力和静刚度表达式。在MTS 831型试验机上进行动力学试验,研究了气压、频率和振幅对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空气弹簧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弹簧 刚度特性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轴系高静低动扭振隔振装置结构设计及分析
8
作者 李林桃 张超 +2 位作者 杨志荣 饶柱石 肖望强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针对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研制一种高静低动特性的扭振隔振装置。[方法]首先,基于正负扭转刚度并联的方式设计零部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隔振装置样机;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模... [目的]针对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研制一种高静低动特性的扭振隔振装置。[方法]首先,基于正负扭转刚度并联的方式设计零部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隔振装置样机;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模型的Duffing方程,以研究结构参数和激励幅值对隔振装置扭矩传递率的影响;最后,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并对样机进行静载扭转试验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隔振装置在静载扭矩试验下,在-2°~2°转角范围内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且能承载大小为160 N?mm的力矩;在合适的结构参数下,隔振装置相比线性隔振装置具有更好的低频隔振效果。[结论]所提扭振隔振装置能通过正、负刚度并联实现高静低动特性,可为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轴系 扭振隔离 扭转实验 谐波平衡法 高静低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合面刚度的卧式加工中心整机结构分析
9
作者 李珂 黄祖广 +4 位作者 周雪鹏 张大卫 任国喜 陈红昌 程竑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准确分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静动态特性并找出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种结合面刚度和阻尼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考虑结合面刚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静刚度分析中,X、Y、Z三向静刚度分别为93.85、117.45、182.54 N/μm。其中,X向刚度最弱。... 为准确分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静动态特性并找出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种结合面刚度和阻尼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考虑结合面刚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静刚度分析中,X、Y、Z三向静刚度分别为93.85、117.45、182.54 N/μm。其中,X向刚度最弱。动态特性分析显示,机床前四阶固有频率分别为44.22、74.40、87.19、105.68 Hz,且其中三阶模态由立柱引起,表明立柱是动态特性的薄弱环节。刚柔耦合仿真分析进一步表明,影响整机刚度的重要性依次为立柱、主轴箱、床身、工作台。综上分析可得,立柱是该卧式加工中心静动态特性的薄弱环节,改进立柱结构可有效提升整机的静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加工中心 结合面刚度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刚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导轨支承的静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10
作者 王钒宇 黄善胜 +1 位作者 夏辉衡 李景潼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9,共9页
为提升气浮导轨支承的静态特性,对气浮单元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及实验验证。基于气浮导轨支承气膜流场的理论模型及控制方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研究节流孔直径、输入压力、气腔深度、节流孔深度及双边气膜厚度等关键参数对多孔... 为提升气浮导轨支承的静态特性,对气浮单元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及实验验证。基于气浮导轨支承气膜流场的理论模型及控制方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研究节流孔直径、输入压力、气腔深度、节流孔深度及双边气膜厚度等关键参数对多孔耦合气流域静承载力、静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流孔深度对单边气流域的静态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输入压力和气腔深度与单边气流域承载性能均呈正相关,但过大的输入压力和气腔深度均会导致导轨的稳定性下降;节流孔直径对单边气流域影响较大,适当减小节流孔直径可以提高承载能力,但会造成整体静态刚度下降。结合实际工况需求和工艺能力,确定节流孔直径0.16 mm、输入压力0.5 MPa、气腔深度0.05 mm、节流孔深度0.5 mm及双边气膜厚度24μm为气浮单元的优化设计值,并以此设计某超精密金刚石车床气浮导轨支承,其静承载力大于6000 N,静态刚度大于800 N/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导轨支承 静态特性 小孔节流 雷诺方程 高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件系统6×6阶动刚度矩阵的试验测定与有限元预测
11
作者 孙海波 圣小珍 +1 位作者 何光辉 岳松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扣件对钢轨有6个方向(3个平动、3个转动)的约束,其完整的动态特性需要用一个6×6阶动刚度矩阵描述。分别从试验与仿真两方面对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开展研究,根据扣件与钢轨的相互作用及力系简化原理,定义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基... 扣件对钢轨有6个方向(3个平动、3个转动)的约束,其完整的动态特性需要用一个6×6阶动刚度矩阵描述。分别从试验与仿真两方面对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开展研究,根据扣件与钢轨的相互作用及力系简化原理,定义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基于短钢轨-扣件-轨枕(固定)系统中钢轨特定位置之间的频响函数,建立扣件系统动刚度矩阵的求解方法;以WJ-7B扣件为研究对象,通过锤击试验得到上述频响函数,获得该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并通过重复性试验验证方法的可靠性;为克服锤击试验对频带的限制且便于研究扣件参数对扣件动刚度矩阵的影响,建立短钢轨-扣件-轨枕(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预测上述频响函数和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对WJ-7B扣件动刚度矩阵的研究表明:各动刚度幅值随着频率的增长总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但在扣件系统的特征频率上呈现低谷或峰值,表现出明显的模态特征;在多数频率上,平动动刚度要远大于转动动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扣件 动刚度 锤击法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扣件弹性垫层高频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炳彤 崔树坤 +4 位作者 蔡世生 李彦山 张欢 肖俊恒 闫子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准确获取扣件弹性垫层在服役工况下的高频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常用的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激励频响法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记录预荷载、激励力和响应加速度,进而得到测试频响函数;对测试频响函数进行多元... 为了准确获取扣件弹性垫层在服役工况下的高频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常用的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激励频响法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记录预荷载、激励力和响应加速度,进而得到测试频响函数;对测试频响函数进行多元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不同预荷载作用下被测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和黏性阻尼,并拟合得到高频动刚度-预荷载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预荷载在20~70 kN时,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均随着预荷载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2.237x+31.163和y=3.478x+32.081,两种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均远大于静刚度和低频动刚度;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的黏性阻尼均随着预荷载先降低再增加,其黏性阻尼分别在3 400~5 200 N·s/m和3 800~4 900 N·s/m。在进行轮轨系统动力学分析时,弹性垫层不应被视为常刚度元件,应考虑高频激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频特性 试验研究 激励频响法 弹性垫层 高频动刚度 黏性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动静比橡胶隔振器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杨 黄修长 +3 位作者 苏智伟 焦素娟 郑智伟 张啸涵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通过隔振器内部结构设计,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降低橡胶隔振器的动态刚度。开展橡胶隔振器的静态变形、在给定静变形下的动态仿真分析,表明该隔振器在静态力-位移曲线上具有负斜率特性,对应隔振器内部结构的失稳变形;进行隔振器的静压... 通过隔振器内部结构设计,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降低橡胶隔振器的动态刚度。开展橡胶隔振器的静态变形、在给定静变形下的动态仿真分析,表明该隔振器在静态力-位移曲线上具有负斜率特性,对应隔振器内部结构的失稳变形;进行隔振器的静压试验、动态试验和隔振系统中的振动传递试验,结果表明,静态力-位移曲线试验结果呈现负斜率特性,在静态曲线上不同工作点处的固有频率呈现负斜率处最小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动静比 橡胶隔振器 静态压缩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磁式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建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 李洪涛 +3 位作者 崔浩东 孙凤 徐方超 张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8-866,共9页
为改善传统线性隔振系统尺寸参数确定后就无法取得更低起始隔振频率的缺陷,基于电磁线圈嵌套永磁体结构,提出一种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的电磁式可变刚度隔振系统.采用分子电流法建立隔振系统磁力的数学模型;充分考虑隔振系统力学模型... 为改善传统线性隔振系统尺寸参数确定后就无法取得更低起始隔振频率的缺陷,基于电磁线圈嵌套永磁体结构,提出一种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的电磁式可变刚度隔振系统.采用分子电流法建立隔振系统磁力的数学模型;充分考虑隔振系统力学模型中二次与三次非线性刚度项的影响,建立单自由度被动隔振系统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IHB)求解动力学模型,分析激励、电流等对隔振系统位移传递率的影响规律;构建实验测试系统,验证所提出新型隔振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表明:通入电流比未通入电流时隔振系统的起始隔振频率降低了19.25%,拓宽了隔振频带,实现了其对不同振源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 位移传递率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夹层梁静动力及屈曲分析的新型组合结构单元
15
作者 林建平 陈昆 +2 位作者 潘剑超 王冠楠 冯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8,共11页
推导出新型组合结构单元,用于考虑界面滑移的3层部分作用夹层组合梁的静动力及屈曲特性分析.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建立考虑夹层梁部分作用效应的能量原理.针对其受力特性,在节点位移、横截面转角和界面滑移插值时均采用含内部自由度的高... 推导出新型组合结构单元,用于考虑界面滑移的3层部分作用夹层组合梁的静动力及屈曲特性分析.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建立考虑夹层梁部分作用效应的能量原理.针对其受力特性,在节点位移、横截面转角和界面滑移插值时均采用含内部自由度的高阶插值函数,以解决含界面有限元数值分析中常遇到的“滑移锁定”现象.通过变分原理得到夹层梁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以及几何刚度矩阵的显示表达式.基于MATLAB编译相应夹层结构的有限元程序并验证其准确性.对不同截面3层夹层组合梁进行不同荷载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的静动力及屈曲特性分析,并探讨不同夹层组合梁跨高比和不同界面抗剪连接刚度下的计算结果及其误差的变化规律.所推导的显示表达式新型组合结构单元计算效率高,并便于推广应用于其他有限元程序或商业软件子程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组合梁 部分作用 静动力分析 刚度矩阵 质量矩阵 铁木辛柯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简支―悬臂梁反共振隔振器设计分析与试验
16
作者 张赣波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目的]为探究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实现形式,提出一种由一根悬臂端含质量块的双简支-悬臂梁与一根双支撑梁所组成的机械装置(BAVI)。[方法]首先,分析双简支-悬臂梁的动态特性,推导其阻抗方程;然后,根据驱动点阻抗函数综合其低阶模型... [目的]为探究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实现形式,提出一种由一根悬臂端含质量块的双简支-悬臂梁与一根双支撑梁所组成的机械装置(BAVI)。[方法]首先,分析双简支-悬臂梁的动态特性,推导其阻抗方程;然后,根据驱动点阻抗函数综合其低阶模型是单惯容与单弹簧二元件的串联结构,并解析低阶模型的等效参数;最后,通过装置试件设计与试验,验证其反共振特性和理论方法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装置刚度特性及不同阻尼形式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当跨度比共振隔振器结构,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在双简支-悬臂梁上采取阻尼措施后,可实现隔振区传递率以最大速率衰减的同时抑制共振峰的效果。[结论]所提机械装置证明了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可实现性,提供了一种简易可行的工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简支-悬臂梁 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 “高静低动”刚度 窄带吸振 宽带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准零刚度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17
作者 孙丽琴 吴海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3,共8页
为提高商用汽车在低频外部激励环境下的隔振性能以及行驶平顺性,基于准零刚度理论,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方式,将负刚度碟形弹簧组与正刚度空气弹簧相结合,设计一种新型准零刚度悬架系统。通过静力学特性分析,建立力位移和刚度位移表达式,... 为提高商用汽车在低频外部激励环境下的隔振性能以及行驶平顺性,基于准零刚度理论,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方式,将负刚度碟形弹簧组与正刚度空气弹簧相结合,设计一种新型准零刚度悬架系统。通过静力学特性分析,建立力位移和刚度位移表达式,得到系统达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通过动力学特性分析,建立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和简谐力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得到力传递率特性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结构的低频隔振性能显著提升。基于刚度位移表达式建立2自由度1/4悬架模型,分别对准零刚度系统与传统系统的垂向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等平顺性指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准零刚度系统的平顺性改善效果亦优于传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准零刚度 碟形弹簧 低频隔振 动态特性分析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翁爽 陆伟强 +2 位作者 任睿 沈东明 黄海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以0.5份(每100质量份天然橡胶中添加的质量份)碳纳米管(CNTs)替换基础配方中不同份数(0,2,4,6,8)炭黑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和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 以0.5份(每100质量份天然橡胶中添加的质量份)碳纳米管(CNTs)替换基础配方中不同份数(0,2,4,6,8)炭黑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和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再升,断裂伸长率先降再增,100%定伸应力先增后降;用0.5份替换2份炭黑后的复合材料的综合静态力学性能最佳,此时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均最大,分别比未用CNTs替换炭黑的复合材料提升13.52%和8.47%。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动刚度均方根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替换2份炭黑后的复合材料动刚度均方根最小,比未用CNTs替换炭黑复合材料的动刚度均方根降低了12.94%,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高频动态性能,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与高频动态性能正相关,断裂伸长率和硬度与高频动态性能的相关度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高频动态性能 动刚度 静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磁水声换能器的高静低动型悬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士涛 么宇辉 +1 位作者 张希 李鸿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0-307,316,共9页
针对目前线性悬架无法兼顾电磁水声换能器降低谐振频率与承载较大静水压力的难题,设计引入了高静低动型悬架装置,并分析其对换能器声辐射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动态特性微分方程组,仿真分析了引入非线性刚度前后换能器系... 针对目前线性悬架无法兼顾电磁水声换能器降低谐振频率与承载较大静水压力的难题,设计引入了高静低动型悬架装置,并分析其对换能器声辐射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动态特性微分方程组,仿真分析了引入非线性刚度前后换能器系统声源级及谐振频率的变化。研究了输入电压对不同系统谐振频率的影响,探究了不同高静低动系统之间的差异。通过锤击试验测得引入高静低动刚度前后悬架的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导纳。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原线性悬架,高静低动型悬架在承受相同负载时具备更低的固有频率,低频段内具有更高的加速度。在电磁换能器中引入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的悬架装置可以获得比原系统更低的谐振频率,使低频区域内的声源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能器 谐振频率 高静低动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六槽深浅腔动静压轴承刚度数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素丽 王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8-205,共8页
针对传统材料制造的动静压轴承刚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i-6Al-4V材料制造六槽深浅腔交错分布的动静压轴承。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六槽深浅腔动静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研究轴径间隙、转速以及偏心率对QSn4-3轴承和Ti-6Al-4V轴承... 针对传统材料制造的动静压轴承刚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i-6Al-4V材料制造六槽深浅腔交错分布的动静压轴承。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六槽深浅腔动静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研究轴径间隙、转速以及偏心率对QSn4-3轴承和Ti-6Al-4V轴承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钛合金材料制成的轴承刚度优于传统锡基合金材料制造的轴承,各工况参数中,轴径间隙对轴承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偏心率。该研究可为钛合金滑动轴承的数值模拟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压轴承 TI-6AL-4V钛合金 六槽深浅腔 流固耦合 数值分析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