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渣比表面积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战国 万忠赫 +1 位作者 沈佳乐 李悦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采用5种比表面积为600~1 500 m^(2)/kg的锂渣(LS)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LS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自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试验、TG/DTG试验和压汞试验等研究了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 采用5种比表面积为600~1 500 m^(2)/kg的锂渣(LS)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LS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自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试验、TG/DTG试验和压汞试验等研究了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探索了LS比表面积对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1)LS降低了UHPC的流动度和自收缩,提高了3 d和28 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自收缩、3 d抗压和抗折强度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在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2)掺入LS后,基体中C-S-H凝胶和钙矾石含量高于基准组,Ca(OH)_(2)含量低于基准组;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基体中C-S-H凝胶和钙矾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OH)_(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当LS的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水化产物含量最多,Ca(OH)_(2)含量最低;(3)与基准组相比,掺入LS可以降低多害孔和有害孔的数量,增加少害孔和无害孔的数量;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孔隙率和多害孔数量先降低后升高,当LS的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UHPC的孔隙率和多害孔数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锂渣 比表面积 孔隙特征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催化对果木枝水热炭组成及结构影响
2
作者 刘耀鑫 汪远 +2 位作者 潘一辉 伯灵 文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以果木枝为原料,柠檬酸和KOH为催化剂,利用水热碳化技术制备果木枝水热炭,考察酸碱催化对果木枝水热炭的组成及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碳化能提高生物质的燃料品质,柠檬酸的加入能加深水热炭的炭化程度,提高水热炭的热值(由18.06 MJ/k... 以果木枝为原料,柠檬酸和KOH为催化剂,利用水热碳化技术制备果木枝水热炭,考察酸碱催化对果木枝水热炭的组成及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碳化能提高生物质的燃料品质,柠檬酸的加入能加深水热炭的炭化程度,提高水热炭的热值(由18.06 MJ/kg提高至22.23 MJ/kg),而KOH的加入可增大灰分含量,降低水热炭热值;水热炭介孔结构居多且表面有许多炭微粒生成,柠檬酸的加入能促进炭微粒的形成,而KOH作用相反;反应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的添加均能增加水热炭的比表面积,从3.63 m^(2)/g增加到496.37~582.40 m^(2)/g;低浓度的柠檬酸和KOH会促进微孔的形成;高温和高浓度的柠檬酸和KOH均能促进水热炭的芳构化;柠檬酸的加入能提高水热炭的石墨化程度,KOH的加入使水热炭的无定形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热碳化 水热炭 催化剂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及抗渗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罗国仪 徐桂弘 +3 位作者 任旭 邓文波 陈孜伟 刘次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将磷石膏作为水泥基充填材料替代胶凝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对磷石膏掺入混凝土后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和碳化、抗渗等易导致结构失效的性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6组不同磷石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 将磷石膏作为水泥基充填材料替代胶凝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对磷石膏掺入混凝土后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和碳化、抗渗等易导致结构失效的性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6组不同磷石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碳化和抗渗试验,结合XRD、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研究了不同磷石膏掺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掺量和碳化龄期的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加,并且磷石膏掺量、碳化龄期和碳化深度三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渗水高度随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比表面积及不同孔径的孔体积增长,钙钒石(AFt)生成量上升。总孔体积的增长导致早期碳化速率提高、渗水高度增长。AFt具有微膨胀性,与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共同作用填充了部分孔隙通道,这不仅使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后期碳化速率下降,在磷石膏掺量超过6%(质量分数)后渗水高度也出现下降,还使磷石膏掺量为15%(质量分数)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径的孔体积下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磷石膏资源利用技术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碳化 抗渗性能 微观机理 比表面积分析 孔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high pressure roll grinding on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oxidized hematite pellets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建军 邱冠周 +3 位作者 姜涛 郭宇峰 郝海正 杨永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611-2619,共9页
The mechanism of high pressure roll grinding on improvement of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oxidized hematite pellets was researched by considering their roasting proper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xidized hematite pel... The mechanism of high pressure roll grinding on improvement of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oxidized hematite pellets was researched by considering their roasting proper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xidized hematite pellets require higher preheating temperature and longer preheating time to attain require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pellets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magnetite oxidized pellets.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hematite concentrates are pretreated by high pressure roll grinding (HPRG),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s of preheated and roasted oxidized hematite pellets get improved even with lower preheating and roasting temperatures and shorter preheating and roasting time. The mechanism for HPRG to improve roasting properties of oxidized pelle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ause mainly lies in the increase of micro-sized particles and the decrease of dispersion degree for hematite concentrates, which promotes the hematite concentrate particles to be compacted, the solid-phase crystallization, and finally the formation of Fe203 bonding bridges during subsequent high temperature roast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tite concentrate PELLET high pressure roll grinding (HPRG) specific surface area lattice defect dispersion degree micro-sized parti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prepared through phase transformation using dawsonite as a template 被引量:2
5
作者 TANG Jie LIU Gui-hua +3 位作者 QI Tian-gui ZHOU Qiu-sheng PENG Zhi-hong LI Xiao-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47-1160,共14页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is widely applied in catalysts,adsorbents,and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work presents a green approach in preparing the fibrous activated Al_(2)O_(3) with high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is widely applied in catalysts,adsorbents,and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work presents a green approach in preparing the fibrous activated Al_(2)O_(3) with high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rough multistep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luminum-bearing substances using intermediate dawsonite as a template.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a_(2)CO_(3) and(NH_(4))_(2)CO_(3) is remarkably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dawsonite and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respectively.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mechanism,the ultrafine granular gibbsite is converted to the uniform fibrous dawsonite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over 50,and the fibrous dawsonite changes into the long fibrous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is about 80 in above 70 g/L(NH_(4))_(2)CO_(3) solution.Furthermore,the activated alumina remains fibrous morphology after roasting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at a slow heating rate,plentiful open mesopore and weak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59.37 m^(2)/g at 1273 K for the activated alumina.The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of dawsonite to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contribute to the purity of the activated fibrous alumina above 99.9%with low Na and F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s activated alumina specific surface area DAWSONITE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佩丽 陈晓丽 +2 位作者 卢思 王树加 苏秋成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类型和孔径大小制约着材料有效的活性位点数量,影响材料的性能。孔道分类又是孔径分析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孔道分类的方法非常有意义。随着生物质碳材料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对其孔道分析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于实际的吸... 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类型和孔径大小制约着材料有效的活性位点数量,影响材料的性能。孔道分类又是孔径分析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孔道分类的方法非常有意义。随着生物质碳材料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对其孔道分析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于实际的吸脱附等温线具有不规则性,难以匹配IUPAC规范中的吸脱附等温线,所以,用实际的吸脱附等温线与IUPAC规范中的吸脱附等温线进行匹配对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道进行分类准确度不能得到保证。使用自制生物质碳材料,运用物理吸附仪对其进行表征,采用BET方程(Brunauer-Emmett-Teller)、T-plot方法(Thickness-plot)、DFT方法(Non-loc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BJH(Barrett Joyner And Halenda)方法对其孔道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占有率对其进行孔道分类,可以准确地定义出微孔生物质碳材料、介孔生物质碳材料和微介孔生物质碳材料,从而建立了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占有率的孔道分类新方法。用标准样品对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占有率的孔道分类新方法进行论证,结果一致。方法准确可靠、实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孔道分类 孔隙率 比表面积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作用下花岗岩能量演变的尺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贾鹏 郤保平 +2 位作者 李晓科 解瑾 蔡佳豪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30,共11页
【目的】为了定量探究岩石受热作用损伤的过程。【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通过冷却法研究实验室尺度下不同尺寸类型花岗岩试件在空气中冷却时热物理参数演变规律,讨论花岗岩受非稳态传热全过程能量吸收、能量释放及能量耗散特性,揭示非... 【目的】为了定量探究岩石受热作用损伤的过程。【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通过冷却法研究实验室尺度下不同尺寸类型花岗岩试件在空气中冷却时热物理参数演变规律,讨论花岗岩受非稳态传热全过程能量吸收、能量释放及能量耗散特性,揭示非稳态过程中能量演变规律与花岗岩试件尺寸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类型高温花岗岩试件空冷至室温的过程中,比热持续降低;非稳态传热能量演变过程中,同一种尺寸试件耗散能与耗散比的大小与初始高温状态呈正相关;花岗岩在非稳态传热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试件体积的增大,用于损伤的这部分能量绝对值在增加但相对值在减小;随着试件比面的增大,用于损伤的这部分能量绝对值在减小但相对值在增大。研究结果能够丰富高温岩石力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岩石力学 非稳态传热 不同尺寸试件 能量演变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制备碳硅介孔材料及甲基橙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崟 莫立焕 +4 位作者 李军 熊勤钢 浦丽伟 杨宸懿 陈永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原料酸浸之后比表面积更大,酸浓度对于碳硅介孔材料的影响比较明显,最佳的酸浓度为16%(质量分数),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和残余碳含量综合影响着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大小。煤气化渣基碳硅介孔材料的吸附过程与伪二阶吸附模型最为接近,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对甲基橙最大的吸附量为89.1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碳硅介孔材料 吸附性能 比表面积 金属氧化物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阶煤孔隙结构差异性及其对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彩霞 禹艺娜 +3 位作者 李志军 吴健平 金涛 宋御冕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采集沁水盆地高阶煤、二连盆地低阶煤,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吸附法对煤基质纳米级吸附孔隙进行测试,分析高低阶煤的储气特征,从而确定影响高、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高、低阶煤的比表面积相似,高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 采集沁水盆地高阶煤、二连盆地低阶煤,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吸附法对煤基质纳米级吸附孔隙进行测试,分析高低阶煤的储气特征,从而确定影响高、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高、低阶煤的比表面积相似,高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215.33 m~2/g,可吸附甲烷49.53 cm~3/g;低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212.17 m~2/g,可吸附甲烷48.96 cm~3/g。高、低阶煤储气主要为吸附气,占总储气量的99%以上,高阶煤储气主要是微孔吸附气,占总储气量的99.71%;低阶煤不同孔隙均有贡献,微孔最多,占比47.33%,其次是中孔,占比32.644%,大孔最少,占比19.69%。地层水侵入对低阶煤储气量影响大于高阶煤,平衡水条件下,高阶煤可储气量43.46 cm~3/g,低阶煤可储气量33.89 cm~3/g;受微孔特性影响,高阶煤储层储气量较高,但易储难逸,因此煤层气开采的关键问题是疏导微孔吸附气;受中、大孔及亲水性强影响,低阶煤储气量较低,且易储易散,勘察储气聚集区是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煤 低阶煤 孔隙结构 气体吸附法 比表面积 储气量 煤层气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改性树脂基球形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经纬 苏静雯 +3 位作者 刘思彤 李诗琪 陈纪莹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_(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_(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950℃、活化时间为1 h的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经酸洗处理后其比表面积为1365 m^(2)/g,中孔孔容为2.04 cm^(3)/g,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10~40 nm;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_(2)的吸附性能随吸附温度和PEI负载量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PEI负载量为65%、吸附温度为75℃时,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_(2)的吸附量最高,约为4.09 mmol/g,在经过4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66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离子交换树脂 球形活性炭 聚乙烯亚胺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召妹 钟雯诗 +1 位作者 李嘉欣 胡庚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5,共9页
以蔗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草酸钾为活化剂,通过简单的研磨和高温碳化制备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大于3000 m^(2)·g^(-1))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氮物种进行了表征,探究了... 以蔗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草酸钾为活化剂,通过简单的研磨和高温碳化制备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大于3000 m^(2)·g^(-1))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氮物种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温度下草酸钾和尿素对碳材料的比表面积、氮含量和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使用草酸钾作为活化剂制备的碳材料KC-800的比表面积为1114 m^(2)·g^(-1),而同时使用草酸钾和尿素制备的样品KNC-800的比表面积高达3033 m^(2)·g^(-1)。在以6.0mol·L^(-1)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KNC-800的比电容为405 F·g^(-1),而KC-800的比电容仅为248 F·g^(-1)。这表明草酸钾和尿素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超级电容性能。电容贡献分析表明,KNC-800的双电层电容值和赝电容值均高于KC-800。KNC-800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经过100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98.3%的初始比电容,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碳 超高比表面积 氮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多孔碳酸钙用于高效吸附结晶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燕萌 龙紫祺 +3 位作者 杨鹏飞 玉澜 陆丽金 兰兴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模板法制备石灰石基多孔碳酸钙,所得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呈孔状结构,比表面积高达60.17m^(2)·g^(-1)。该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3.36%、吸附量816.8...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模板法制备石灰石基多孔碳酸钙,所得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呈孔状结构,比表面积高达60.17m^(2)·g^(-1)。该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3.36%、吸附量816.89mg·g^(-1)。多孔碳酸钙吸附结晶紫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表明结晶紫成功被吸附在多孔碳酸钙上。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发现,多孔碳酸钙吸附结晶紫过程遵循Langmuir模型,属于非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同时,动力学拟合与准二级吸附模型吻合,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 吸附 多孔碳酸钙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气凝胶的耐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河 佟天白 +2 位作者 刘梅 王利娜 范召东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1,共5页
为了研究氧化铝气凝胶的耐高温性能和高温下的隔热水平,以异丙醇铝作为前驱体,乙醇作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干燥制备氧化铝气凝胶,并在不同温度下(25、150、250、300、500、600、850、1000和1200℃)保温6 h热处... 为了研究氧化铝气凝胶的耐高温性能和高温下的隔热水平,以异丙醇铝作为前驱体,乙醇作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干燥制备氧化铝气凝胶,并在不同温度下(25、150、250、300、500、600、850、1000和1200℃)保温6 h热处理,并通过FT-IR、XRD、TGA、DSC、SEM、TEM、BET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铝气凝胶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结构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制备的氧化铝气凝胶会发生相变,当热处理温度≥600℃后,随热处理温度继续升高,试样几乎不发生质量变化;2)当热处理温度为850℃时,制备的氧化铝气凝胶仍保持三维多孔网络骨架结构,平均孔径仍小于空气分子自由程69 nm,且无明显大孔;3)制备的氧化铝气凝胶常温下比表面积为458 m^(2)·g^(-1)、850℃热处理后为321 m^(2)·g^(-1),经1000℃热处理后仍可达到102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气凝胶 耐高温 隔热材料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林智 王振 +3 位作者 洪伟华 黄法礼 杨志强 李化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采用不同比表面积的凝灰岩粉取代30%水泥(按总胶凝材料质量计),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凝灰岩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胶砂强度、水化热的影响,以及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381 m^(2)/kg的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可提升... 采用不同比表面积的凝灰岩粉取代30%水泥(按总胶凝材料质量计),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凝灰岩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胶砂强度、水化热的影响,以及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381 m^(2)/kg的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可提升净浆初始流动度,但随着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增大,净浆初始流动度明显降低;不同比表面积凝灰岩粉对3 d胶砂抗压强度的贡献与粉煤灰、矿渣粉相近,但对28、56 d胶砂抗压强度的贡献低于粉煤灰和矿渣粉;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升胶砂抗压强度,但比表面积由495 m^(2)/kg增至700 m^(2)/kg时,对胶砂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有限,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抗压强度,作矿物掺和料时凝灰岩粉宜磨细至比表面积495 m^(2)/kg;粉煤灰、矿渣粉和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均能降低水化放热速率峰值和72 h累计放热量,比表面积700 m^(2)/kg的凝灰岩粉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加速效果强于粉煤灰、矿渣粉和其他比表面积凝灰岩粉;495 m^(2)/kg比表面积的凝灰岩粉取代30%水泥后制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碳排放量降低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凝灰岩粉 试验研究 水泥浆体 比表面积 胶砂 抗压强度 碳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NaOH活化法辣椒秸秆制备高表面积活性炭与表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承愚 毛宇 +2 位作者 徐鹏飞 刘建奇 宋新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4-708,共5页
以废弃辣椒秸秆为原料,KOH/NaOH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活化温度、时间、炭化温度及KOH/NaOH/C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80min、炭化温度为450℃、KOH/NaOH/C为3∶1∶1。此条件下制得的样... 以废弃辣椒秸秆为原料,KOH/NaOH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活化温度、时间、炭化温度及KOH/NaOH/C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80min、炭化温度为450℃、KOH/NaOH/C为3∶1∶1。此条件下制得的样品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3217.237m2/g,吸附平均孔径为3.590nm,皆高于单一KOH活化样品(SLangmuir=3159.200m2/g,D=2.672nm)。同时采用SEM和FT-IR对KOH/NaOH活化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官能团进行分析,并与单一KOH活化样品进行对照,发现它们的化学组成相似,并皆具有丰富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但KOH/NaOH活化样品出现更多的中孔和一定量的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活性炭 KOH NaOH活化 高比表面积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洪波 张红波 +2 位作者 伍恢和 刘明俊 常俊玲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以竹节为原料 ,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活化温度和KOH与竹节炭的质量比对活性炭的收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并对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在炭化温度为 70 0℃、碱 /... 以竹节为原料 ,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活化温度和KOH与竹节炭的质量比对活性炭的收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并对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在炭化温度为 70 0℃、碱 /炭质量比为 4、活化温度为 90 0℃、活化时间为 1h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 2 610m2 /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其碘吸附值为2 30 0mg/g、亚甲基蓝值为 5 70mg/g ,均为普通活性炭的 2~ 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竹节 比表面积 微孔结构 氢氧化钾 化学活化法 吸附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剂用量对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何月德 刘洪波 张红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云南小发路煤矿低灰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取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考察了活化剂与无烟煤的配比对活性炭收率、孔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以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电极的模拟双电层电容器的充...  以云南小发路煤矿低灰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取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考察了活化剂与无烟煤的配比对活性炭收率、孔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以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电极的模拟双电层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 无烟煤(质量比:1~5)增加,所得活性炭的收率下降,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比电容则不断增加。控制适宜的活化工艺条件可制得双电极比电容达73.6F g的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以该活性炭作电极的模拟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剂 用量 无烟煤基 活性炭 电容特性 影响 比表面积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行为和体外释放性能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栋 吕春祥 +2 位作者 李云兰 李永红 袁淑霞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主要研究了药用颗粒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行为和体外释放性能。采用N2吸附表征了三种活性炭的孔结构,借助Beohm滴定法和质量滴定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零电荷点pHPZC;考察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的... 主要研究了药用颗粒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行为和体外释放性能。采用N2吸附表征了三种活性炭的孔结构,借助Beohm滴定法和质量滴定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零电荷点pHPZC;考察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的关系,及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比表面积高、孔隙发达、孔径分布集中在2nm^11nm之间的中孔型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力很强,平衡吸附量达到了358m g/g,累计释放率为7%;具有广谱孔径分布的活性炭,平衡吸附量为281m g/g,可以缓释12h以上,累计释放率达到27%。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含氧官能团对吸附扑热息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种活性炭的释药过程均符合H iguchi方程释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比表面积 表面官能团 缓释 扑热息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碳酸钾法制备烟杆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3 位作者 夏洪应 李玮 曲雯雯 朱学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以烟杆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碳酸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83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517.5mg/g,得率为16.65%... 以烟杆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碳酸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83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517.5mg/g,得率为16.65%。产品的吸附性能超过了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LY/T 1617-2004)标准的要求,同常规加热相比,活化时间缩短了78.26%。同时测定了该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通过非定域化密度函数理论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557m2/g,总孔体积为1.647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碳酸钾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传祥 张睿 +4 位作者 成果 谢应波 詹亮 乔文明 凌立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采用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在碱炭比为4∶1,800℃条件下活化1 h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3059 m...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采用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在碱炭比为4∶1,800℃条件下活化1 h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3059 m2/g,总孔容为1.66 cm3/g,中孔率63%.该活性炭在3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为322 F/g,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的比电容保持率高,漏电流仅有0.06 mA,是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比表面积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